(完整word版)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资料

1图像的特点:1)直观形象2)易懂3)信息量大

2 图像的分类:1)按灰度分类:二值图像,多灰度图像2)按色彩分类:单色图像,动态图像3)按运动分类:静态图像,动态图像4)按时空分布分类:二维图像,三维图像

3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1)图像获取2)图像变换3)图像增强4)图像复原5)图像编码6)图像分析7)图像识别8)图像理解

4数字图像处理方法:1)空域法2)变换域法

5什么是数字图像的采样和量化?

采样:将模拟图像在空间上连续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

量化:由于采样图像被分割成空间上离散的像素,但其灰度是连续的,还不能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所以要对采样后的图像进行量化,即将连续的像素灰度值转换成离散的整数值的过程。6图像像素间的邻接、连接和连通的区别?

邻接:两个像素是否邻接就看它是否接触,一个像素和在它邻域中的像素是邻接的。邻接仅仅考虑了像素间的空间关系。

连接:对两个像素,要确定它们是否连接,要考虑两点:①空间上要邻接;②灰度值要满足某个特点的相似准则

第二章

1 试述图像采集系统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2 连续图像随机过程可以用哪些数字特征来描述?

概率密度,一阶矩或平均值,二阶矩或自相关函数,自协方差,方差

3 为什么说只要满足采样定理,就可以有离散图像无失真的重建元连续图像?

这是由图像的连续性决定的,由图像上某一点的值可以还原出该点的一个小邻域里的值,这个图像连续性越好,这个邻域就可以越大,抽样次数可以很少就可以无失真还原。而抽样定理对应这个邻域最小的情况即抽样次数最多的情况,大概是每周期两个样本

4与标量量化相比,向量量化有哪些优势?

合理地利用样本间的相关性,减少量化误差提高压缩率,

5 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提供了哪几类类型的数字图像?它们之间能否转换?如果可以如何转换?

二进制图像,索引图像,灰度图像,多帧图像,RGB图像,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转换函数(23页

6 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采样间隔有什么联系?

采样间隔是决定图像分辨率的主要参数

1 FFT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利用DFT系数的特性,合并DFT运算中的某些项,把长序列DFT变成短序列DFT,从而减少其运算量。

2快速离散余弦变换有几种实现方法?如何实现?

(1)利用FFT的快速算法(2)基于代数分解的快速算法

第四章

1图像空域增强和频域增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像增强是指按特定的需要突出一幅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同时削弱或去除某些不需要的信息,它是一种将原来不清晰的图像变得清晰或强调某些感兴趣的特征,抑制不感兴趣的特征,使之改善图像质量、丰富信息量,加强图像判读和识别效果的图像处理方法

频域处理法的基础是卷积定理,它是将图像看作波,然后利用信号处理中的手段对图像波进行处理。空域处理法的基础是灰度映射变换,它是直接针对图像中的像素进行处理,所用到的映射变换取决于增强的目的

2简述空域平滑滤波器和锐化滤波器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它们的联系?

相同点:都能减弱或消除傅立叶空间的某些分量,而不影响或较少影响其它分量,从而达到增强某些频率分量的效果。

不同点:平滑滤波器减弱或消除了傅立叶空间的高频分量,所以达到了增强低频分量、平滑图像中细节的效果。锐化滤波器减弱或消除傅立叶空间的低频分量,所以达到了增强高频分量、锐化图像中细节的效果。

两者联系:两者效果相反,互为补充,从原始图像中减去平滑滤波器的结果具有锐化的效果,而从原始图像中减去锐化滤波器的结果则具有平滑的效果。

3 同态滤波的特点是什么?适用什么情况?

同态滤波是一种在频域中同时将图像亮度范围进行压缩和将图像对比度增强的方法

同态滤波的原理:将灰度值看成是照度和反射率的产物,由于照度相对较小,可以看做图像的低频成分,而反射率是高频成分。通过分别处理照度和反射率对像元灰度值的影响,达到揭示阴影区细节特征的目的。

4为什么中值滤波对于脉冲噪声和椒盐噪声的抑制效果比较好?

中值滤波法是一种非线性平滑技术,它将每一象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该点某邻域窗口内的所有象素点灰度值的中值。实现方法:

通过从图像中的某个采样窗口取出奇数个数据进行排序

用排序后的中值取代要处理的数据即可

中值滤波法对消除椒盐噪音非常有效,因为椒盐噪声的像素点值通常处于最大(或较大)或者最小(或较小)的范围内,采用取中间值的方法时,椒盐噪声可以比较好的过滤掉。

中值滤波在图像处理中,常用于用来保护边缘信息,是经典的平滑噪声的方法。

5用于空域增强处理中的平滑滤波器和锐化滤波器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联系。

相同点:都能减弱或消除傅立叶空间的某些分量,而不影响或较少影响其它分量,从而达到增强某些频率分量的效果。

不同点:平滑滤波器减弱或消除了傅立叶空间的高频分量,所以达到了增强低频分量、平滑图像中细节的效果。锐化滤波器减弱或消除傅立叶空间的低频分量,所以达到了增强高频分量、锐化图像中细节的效果。

两者联系:两者效果相反,互为补充,从原始图像中减去平滑滤波器的结果具有锐化的效果,而从原始图像中减去锐化滤波器的结果则具有平滑的效果

1 试分析比较三种典型的滤波复原方法:逆滤波,维娜滤波与约束最小二乘方滤波?

2 数字图像处理有哪几种常用的噪声?

高斯噪声,瑞利噪声,伽马噪声,指数噪声,均匀噪声,椒盐噪声

3何谓图像复原?图像复原与图像增强有什么区别?

图像恢复(Image Restoration)(客观)当造成图像退化(图像品质下降)的原因已知时,复原技术可以对图像进行校正。最关键的是对每种退化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模型。目的是消除退化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个等价于理想成像系统所获得的图像。

图像增强(Image Enhancement)(主观)图像增强是对图像质量在一般意义上的改善。当无法知道图像退化有关的定量信息时,可以使用图像增强技术较为主观地改善图像的质量。其目的是得到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增强动感和力度。

第六章

1什么是三原色原理?

1、自然界中的可见颜色都可以用这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

2、三基色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种都不能用另外两种混合得到。

3、三基色之间的混合比例直接决定混合色调的饱和度。

4、混合色的亮度等于各个基色的亮度之和。

所以,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以700nm(红)、546.1nm (绿)、435.8nm(蓝)三个色光为三基色。自然界的所有颜色都可以通过选用这三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2全彩色图像处理与伪彩色图像处理有什么差别?

全彩色图像处理是对彩色图像进行彩色增强处理,其目的是突出图像中的用信息,

伪彩色图像处理是将黑白图像转化为彩色图像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眼对图像的细节分辨能力一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

3 什么是伪彩色处理?伪彩色处理有哪些方法?

伪彩色增强是把灰度图像的各个不同灰度级按照线性或非线性的映射函数变换成不同的彩色,得到一幅彩色图像的技术。使原图像细节更易辨认,目标更容易识别。

伪彩色增强的方法主要有:1、密度分割法 2、灰度级一彩色变换法3、频率域伪彩色增强法

4简述对图像进行编码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图像数据的特点之一是信息量大,图像在显示、传输过程中所需要传递的信息量非常大,不利于数字图像的传输和存储。

可行性:数字图像中存在着冗余。从信息论观点看,描述图像信源的数据由有用数据和冗余数据两部分组成。冗余数据主要有: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信息熵冗余(编码冗余)、知识冗余、心理视觉冗余等等。

5有损压缩编码和无损压缩编码的区别在哪里?

无损压缩编码无信息损失,解压缩时能够从压缩数据精确地恢复原始图像(亦称无失真、无损、信息保持)编码。

有损压缩编码不能精确重建原始图像,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有失真或有损)编码。

6造成图像质量退化的典型原因主要有哪些?

成像系统的像差、畸变、带宽有限等造成图像图像失真;

由于成像器件拍摄姿态和扫描非线性引起的图像几何失真;

运动模糊:成像传感器与被拍摄景物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所成图像的运动模糊;

灰度失真:光学系统或成像传感器本身特性不均匀,造成同样亮度景物成像灰度不同;

辐射失真:由于场景能量传输通道中的介质特性如大气湍流效应、大气成分变化引起图像失真;

图像在成像、数字化、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引入的噪声等。

第四章图像增强

1.图象增强的目的和意义:对图像的某些特征进行强调或尖锐化,以便于显示、观察和进一步分析处理

【图象增强】是指对图像的某

些特征,如边缘、轮廓、对比

度进行强调或尖锐化,以便于

显示、观察或进一步地分析与

处理。

不以图像保真度为原则,

不增加图像数据中的相关信

息。有选择的突出某些对人或

机器分析感兴趣的信息,抑制

一些无用信息,以提高图像的

使用价值。针对图像退化的一

般性质加以修正,改进图像的

平均质量。

2.点运算的特点:针对孤立象元点的运算,人为地改善图像的灰度和对比度

【空间域】:图像平面所在的二维空间;

【空间域增强】:在图像平面上直接针对一个一个像元点进行处理(点运算),或者对一个像元周围的小区域进行处理(局部运算),处理后像元的亮度变化而位置不变

【点运算增强】:点运算是把图像中的每一像元值,按照特定的数学变换模式转换成输出图像的一个新的亮度值。

3.点运算的两个方法包括:灰度变换、直方图变换

点运算变换方法包括:灰度变换法、直方图调整法

【直方图】:直方图是灰度级的函数,描述的是图像中各个灰度级像素的个数。

表示方法:

横坐标:表示灰度级,根据像元的灰度范围,以适当间隔作为单位长;

纵坐标:表示像素统计值,代表每一个灰度级像素数出现的数目,或者该像素占总像素的比例值。

【直方图特点与作用】:直方图代表了图像中亮度值(像元值)的分布情况,但是并不反映

像元的空间位置关系,不同的图像可能具有相同的直方图。可以从图像的直方图的形态大致判断出图像质量的好坏。

【积累直方图】:统计某一灰度值和这一灰度值以下的所有像元的数目

根据积累直方图也可以分析图像的质量:对于偏暗的图像,在灰度小的部分像元数增长快;对于偏亮的图像,在灰度大的部分像元数增长快

积累直方图更重要的利用是在图像增强时作为变换函数。

【灰度变换法】:通过变换函数使图像的灰度值发生变化,调整图像的灰度动态范围或图像对比度,是图像增强的重要手段之一

任一像素灰度为r →s=T(r)(线性变换、对数变换、指数变换)→同一像素灰度变为s 【线性变换】:将灰度范围线性扩展

原因:当图象成象时曝光不足或过度, 或由于成象设备的非线性和图象记录设备动态范围太窄等因素,都会产生对比度不足的弊病,使图象中的细节分辨不清。

将原始图像各像元亮度值按线性关系,在0-255的任意指定范围内进行扩大或者缩小,来改变像元值的分布。

当直线与横轴夹角大于45°,图像拉伸(像素值范围扩大);

当直线与横轴夹角等于45°,图像不变(像素值范围不变);

当直线与横轴夹角小于45°,图像压缩(像素值范围减小)。

【分段线性变换】:不同范围的像元值采用不同的比例进行扩大和缩小。

在进行变换的整个区间里,取n个间断点,每相邻两个间断点之间是一段线性变换的线段,每段的直线方程不同,可以拉伸,也可以压缩。

通过调整折线拐点的位置及分段直线的斜率可以对任一亮度区间进行扩展或者压缩。

【非线性变换】:当用某些非线性函数如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等,作为映射函数时,可实现图像灰度的非线性变换。

对数变换:对数变换主要用于增强图象暗的部分,即拉伸灰度值低的部分。

指数变换:指数变换主要突出图像亮区的差异,即图像灰度值高的部分。

【直方图均衡化】:将原图象的直方图通过变换函数修正为均匀的直方图,即各种灰度出现的概率是近似均匀的直方图。自动调节图像对比质量,产生唯一结果

图象均衡化处理后,图象的直方图是平直的,即各灰度级具有相同的出现频数,那么由于灰度级具有均匀的概率分布,图象看起来就更清晰了。

直方图均衡化变换函数:可以证明,这个特殊的变换函数就是原图象的积累直方图曲线——统计某一灰度值和这一灰度值以下的所有像元的数目或者占总像元数的比值做出的直方图。

在均衡过程中,原来直方图上频数较小的灰度级被归入很少几个或一个灰度级内,故得不到增强。若这些灰度级所构成的图象细节比较重要,则需采用局部区域直方图均衡。

在某些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具有均匀直方图的图像,有时需要具有特定的直方图的图像,以便能够增强图像中某些灰度级。修改一幅图象的直方图,使得它与另一幅图象的直方图匹配或具有一种预先规定的函数形状。

目标:突出我们感兴趣的灰度范围,使图象质量改善。它是对直方图均衡化处理的一种有效的扩展。直方图均衡化处理是直方图规定化的一个特例。直方图匹配也叫直方图规定化。

4.空域模板滤波增强的特点:强调与周围相邻像元点的关系,对图像进行平滑或锐化

平滑滤波器:钝化图像、去除噪音

锐化滤波器:边缘增强、边缘提取

【局部增强方法一】:

【平滑】——图象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信道、采样系统质量较差,或受各种干扰的影响,而造成图象毛糙,此时,就需对图象进行平滑处理。

平滑方法包括:均值滤波、中值滤波

1、均值平滑:

可见均值平滑就是将每个像元点为中心的邻域内各像元亮度的平均

值来代替该像元的亮度值,达到去除噪声平滑图像的目的。

平滑的目的是去除噪音,但是在去除噪音的同时,也钝化了图像的

边缘与尖锐的细节。

平滑的结果与模板的大小直接相关,模板越大,平滑效果越好,但是模板过大,会使边缘信息损失的越大,从而使输出的图像变得模糊,因此需要合理的选择模板大小

2、中值滤波:

将像元点为中心的M×N邻域范围内的灰

度值按大小排序,取中间的值来代替中心像元的

值。它在抑制随机噪声的同时,有效保护边缘锐

度和图像细节。适合去除椒盐噪声。

当领域内的像元数为奇数时,取排序后的中间像元值;当领域内的像元数为偶数时,取排序后的中间两像元的平均值。

中值滤波强迫突出的亮点(暗点)更像它周围的值,以消除孤立的亮点(暗点)。

其突出优点是在消除噪声的同时,还能防止边缘模糊。

【局部增强方法二】:

【锐化】:在图像的识别中常需要突出边缘和轮廓信息。

图象锐化目的:加强图象轮廓,使图象看起来比较清晰。平滑通过积分使图像边缘模糊,锐化则通过微分使图像边缘突出、清晰。锐化处理可以用空间微分来完成.。

微分算子的响应强度与图像在该点的突变程度有关

图像微分增强了边缘和其他突变(如噪声)而消弱了灰度变化缓慢的区域。

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的区别:一阶微分处理通常会产生较宽的边缘、二阶微分处理对细节有较强的响应,如细线和孤立点、一阶微分处理一般对灰度阶梯有较强的响应、二阶微分处理对灰度级阶梯变化产生双响应。

大多数应用中,对图像增强来说,一阶微分处理主要用于提取边缘。二阶微分处理比一阶微分好,因为形成细节的能力更强。

基于一阶微分的图像增强:梯度法

【定向边缘检测】:有目的地检测某一方向的边、线或纹理特征时,可以选择特定的方向模板,做卷积运算。

所谓方向模板是一个元素的大小按一定规律取值因而对特定方向敏感的数学矩阵,当它与图象的线性地物匹配时,卷积结果具有较大的值,反之结果具有较小的值,从而能突出线性地物的信息

5.频域增强:傅立叶变换(空域-频域),保留高频或低频

【频率域增强】:高通滤波、低通滤波、同态滤波

【频率】:一幅图像上的亮度分布大致存在着亮度渐变和亮度突变两种情况;把图像中的这种亮度随位置变化的频繁程度表示为一种频率;

【对于亮度突变的地类】:边缘、线性地物及噪声:如沟壑、河溪、湖泊边界、海岸线等。集中在高频区,属于高频率特性

【对于亮度渐变的地类】:粗糙的结构、较大面积的同类作物区:如平原、沙漠、海面等。特征稳定,属于低频率特性

突出主要的大的地类:在频域中可以衰减高频分量而保存低频分量。这就是频域的平滑处理相反,当要突出边缘和线性地物:在频域中衰减低频分量而保存高频分量。这就是频域的锐化处理。

【傅立叶变化】:任何一条复杂的曲线,经傅立叶变换,可以分解成若干条简单曲线

频谱的图像显示:把振幅谱|F(u,v)|作为亮度显示在屏幕上

频谱的频域移中:常用的傅里叶正反变换公式其中心最亮点将分布在四角,这和我们正常的习惯不同,因此,需要把这个图像的零点移到显示的中心。

一般图像能量集中低频区域。变换之后的图像中间部分是低频,最亮,能量大。

【傅立叶变换的物理意义】:一幅图象在付氏变换以前的空间称为空域,而付氏变换后的空间叫频域。傅立叶变换是将图象转换到频率域灰度分布函数(图象的频率分布函数)

【低通滤波(平滑)】:

图像从空间域变换到频率域后,其低频分量对应图像中灰度值变化比较缓慢的区域,高频分量则表征图像中物体的边缘和随机噪声等信息。

低通滤波是指保留低频分量,而通过滤波器函数H(u,v)减弱或抑制高频分量的过程。

低通滤波与空域中的平滑滤波器一样可以消除图像中的随机噪声,减弱边缘效应,起到平滑图像的作用。

常用的频率域低通滤波器H(u,v)有四种:理想低通滤波器、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指数低通滤波器、梯形低通滤波器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缺陷】:理想低通滤波器平滑处理的概念是清楚的,但它在处理中会产生较严重的模糊和振铃现象。由于高频成分包含有大量的边缘信息,因此采用该滤波器在去噪声的同时将会导致边缘信息损失而使图像模糊,同时有振铃效应。正是由于理想低通滤波器存在振铃模糊现象,使其平滑效果下降。

【巴特沃思低通滤波器】又称为最大平坦滤波器:它的特性是连续性衰减,而不像理想滤波器那样陡峭变化。采用该滤波器滤波在抑制噪声的同时,图像边缘的模糊程度大大减小,没有振铃效应产生。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振铃现象随着阶数的增加而明显

【指数低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在抑制噪声的同时,图像边缘的模糊程度较用Butterworth滤波产生的大些,无明显的振铃效应。指数低通滤波器从通过频率到截止频率之间没有明显的不连续性,而是存在一个平滑的过渡带。指数低通滤波器实用效果比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稍差,仍无明显的振铃现象。

【梯形低通滤波器】:梯形低通滤波器介于理想低通滤波器和指数滤波器之间,滤波的图像有一定的模糊和振铃效应。

【高通滤波】:图像中的边缘或线条与图像频谱中的高频成分相对应。采用高通滤波器让高频顺利通过,使图像的边缘或线条变得清楚,实现图像的锐化

常用的高通滤波器:理想高通滤波器、Butterworth高通滤波器、指数滤波器、梯形滤波器

仍为截止频率,当比D0大时全

【理想高通滤波器】:D

部通过,否则全部阻止。

【巴特沃思高通滤波器】:Butterworth高通滤波效果较好,

但计算复杂,其优点是有少量低频通过,H(u,v)是渐变的,振铃现象不明显

【指数高通滤波器】:指数高通效果比Butterworth差些,振铃现象不明显;

【提醒高通滤波器】:梯形高通会产生微振铃效应,但计算简单,较常用

四种高通滤波器的比较:

①理想高通有明显振铃,图像的边缘模糊不清。

②Butterworth高通效果较好,振铃不明显,但计算复杂。

③指数高通效果比Butterworth差些,但振铃也不明显。

④梯形高通的效果是微有振铃、但计算简单,故较常用。

【同台滤波】:同态滤波的目的:消除不均匀照度的影响而又不损失图象细节

依据:

反射分量反映图象内容,随图象细节不同在空间上作快速变化。反射分量的频谱落在空间高频区域;

入射分量在空间上通常均具有缓慢变化的性质。入射分量的频谱落在空间低频区域.

这样同态滤波函数就可以分别作用在这两个分量上。

同态滤波方法就是利用上式的形式将图像中的照明分量和反射分量分开。这样同态滤波函数就可以分别作用在这两个分量上。

6.假彩色合成方法对于分量图像的要求:信息量最大,相关性最小

【彩色增强技术的定义】: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将灰度图像变成彩色图像,或着改变彩色图像已有的彩色分布,改善图像的可分辨性。

【彩色增强相关方法】:伪彩色增强Pseudo-color(单波段)、假彩色增强False-color(多波段)、彩色变换

【彩色合成相关原理】:三基色原理:红、绿、蓝,其中任何一色都不能由三基色中另外两种基色合成。以三基色中两种以上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产生其它色彩。

彩色合成方法:加色法

【伪彩色增强】:将一个波段或者单一的黑白图像变换成彩色图像,从而把人眼不能区分的微小的灰度差别显示为明显的色彩差异。

常用方法:方法1:密度分割法;方法2:灰度变换法

方法1:密度分割法(Intensity Slicing):将单一波段或经过处理的单一分量图象,针对其象元灰度值的大小进行分割,并给每个灰度区间赋予不同颜色(红、绿、蓝)的方法。

密度分割中的彩色是人为赋予的,与地物的真实色彩毫无关系,因此称为伪彩色。

密度分割法相关处理技术:

①线性分割:对所研究的亮度范围进行均匀分割

②非线性分割:对所研究范围进行非均匀分割,感兴趣的亮度范围细分,不感兴趣的亮度范围粗分

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分割级数和分割点:根据研究区域直方图峰点和谷点的数目及具体值来确定分割级数和分割点

方法2:灰度变换法(color transformation):将原图像f(x,y)中每一个像元的灰度值分别经过红、绿、蓝三种独立变换,变成三基色分量图像IR(x,y) 、IG(x,y)、IB(x,y) ,然后用它们分别去合成一幅彩色图像。

【伪彩色增强对于遥感图像处理的意义】:区分出地物的类别

【真彩色合成】:当三幅影像的工作波段分别为红、绿、蓝时,对应分别赋予红色、绿色、蓝色,合成后的影像十分接近自然界的色彩,称为真彩色合成。

【假彩色合成】:各工作波段被赋予的颜色,与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因此这种合成叫做假彩色合成。

【假彩色增强】:对多个波段的遥感图像,根据加色法原理,选择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彩色图像

由于三原色的选择与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因此这种合成叫做假彩色合成

word中的表格教案

4.3 作品登记表(WORD中表格制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会利用文字工具软件WORD对表格信息进行加工与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先理解操作任务所用的命令,然后再自主实践和探究完成操作任务,合作探究操作中所碰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求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已经有一定程度接触。对所涉及的命令,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有的学生的操作已经熟悉,而有的学生可能没有学过,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Word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操作模块,因此我选用了自主实践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电子教室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扬长避短,而且这样也可以照顾到各个水平的学生,保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WORD软件灵活处理表格信息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自主实践与探究能力 2、调动学生间相互协作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1、同学们都看一下p54表4-3-1这个表格,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是不是经常碰到 呢?那你们知不知道用什么工具软件来处理?那我们一块看一看WORD软件是否具有这种功能?思考并回答(师生互动) 2、任务:实践1 请同学们参考p54操作提示,老师演示一步,你们跟着老师操作一步。 a.设置页面 b.建立一个5行4列的规则表格 c.合并单元格 d.调整行高、列宽 e.输入文本并设置文字格式 f.保存文件 3、自主实践: 学生自主完成p55实践2,可以互相交流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优秀作品展示: 在班上抽两三名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供其他学生借鉴比较。

数字图像处理复习参考题共24页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计算机中,按颜色和灰度的多少可以将图像分为二值图 像、灰度图像、索引图像、真彩色RGP图像四种类型。 2、存储一幅大小为1024 1024 ,256个灰度级的图像,需要 8M bit。 3、直方图均衡化适用于增强直方图呈尖峰分布的图像。 4、依据图像的保真度,图像压缩可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 压缩 5、图像压缩是建立在图像存在编码荣誉、像素间冗余、 心理素质冗余三种冗余基础上。 6、对于彩色图像,通常用以区别颜色的特性 是、、。 7、对于拉普拉斯算子运算过程中图像出现负值的情况,写出一 种标定方法:。 8、图像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图像的、、等技术。 9、在RGB彩色空间的原点上,三个基色均没有,即原 点为色。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算法中属于点处理的是: A.梯度锐化 B.二值化 C.傅立叶变换 D.中值滤波 2、图像灰度方差说明了图像哪一个属性。() A.平均灰度 B.图像对比度 C.图像整体亮度 D.图像细节 3、计算机显示器主要采用哪一种彩色模型() A.RGB B.CMY或CMYK C.HSI D.HSV 4、采用模板[-1 1]T主要检测()方向的边缘。 A.水平 B.45° C.垂直 D.135° 5、下列算法中属于图象锐化处理的是:( ) A.低通滤波 B.加权平均法 C.高通滤波 D. 中值滤波 6、维纳滤波器通常用于() A.去噪 B.减小图像动态范围 C.复原图像 D.平滑图像 7、彩色图像增强时,处理可以采用RGB彩色模型。 A. 直方图均衡化 B. 同态滤波

C. 加权均值滤波 D. 中值滤波 8、____滤波器在对图像复原过程中需要计算噪声功率谱和图像功率谱。 A. 逆滤波 B. 维纳滤波 C. 约束最小二乘滤波 D. 同态滤波 9、高通滤波后的图像通常较暗,为改善这种情况,将高通滤波 器的转移函数加上一常数量以便引入一些低频分量。这样的滤波器叫。 A. 巴特沃斯高通滤波器 B. 高频提升滤波器 C. 高频加强滤波器 D. 理想高通滤波器 10、图象与灰度直方图间的对应关系是 __ A.一一对应 B.多对一 C.一对多 D.都不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彩色图像增强时采用RGB模型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可以在不改 变图像颜色的基础上对图像的亮度进行对比度增强。()2、高斯低通滤波器在选择小的截止频率时存在振铃效应和模糊 现象。() 3、拉普拉斯算子可用于图像的平滑处理。()

小学信息技术制作电子小报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制作电 子小报教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小学信息技术《制作电子小报》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制作电子小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熟练掌握插入艺术字、图片及图文混排的方法。初步掌握编辑一份完整的小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客观分析、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感受与他人互帮互助、讨论交流的乐趣,增强集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WORD的文字编排、图片插入处理、文档排版等操作技巧的综合运用。 难点: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方法的引导。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优秀电子小报作品、文字及图片素材库。 教学用时: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欣赏优秀电脑小报 一、教师演示优秀电脑小报,讲解小报的结构和评价标准。 1.展示精美的电子小报,请大家观察这些小报有什么特点:老师要引领学生说出小报的以下几个特点: A小报的组成元素:图片、大的标题,细节介绍。 B每个元素的特点:图片要有感染力,标题要醒目,突出主题,细节介绍要适当和准确。 C整体的特点:美观、艺术性强。 2.师明确任务:我们要出一期关于读书的小报。请同学们课下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并下载保存到自己建的文件夹里。同时也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心得。为我们编辑小报作好铺垫。 二、教师推荐小报主题:

爱心、环保、体育、科技、传统节日、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故乡、学习等。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主题。 [设计意图]:整体认识电脑小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准备制作第一个电脑小报。 第二课时:明确小报制作流程,收集素材 1.教师讲解小报制作流程 确定主题――收集素材――设计版面――动手制作 2.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手机相关素材(文字、图片) 学生上网收集自己主题的小报素材。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并实践小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明白制作小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分布制作,并明确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来设计小报 1.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学生的微机水平各不相同,设立组长一名。让小组长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将组内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一人制作,其他人协助设计制作――设计布局或者设计颜色、字体等内容;负责与外部交流等。提示学生,当组内成员遇到技术上的问题或资源使用等问题时,可以从以下方式得到帮助:参照教材、上网搜索、阅读学习资料、向老师咨询等。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教师不断检查各种操作错误问题,并给他们一些建议。在此其中,教师出示友情提示:A、编辑、排版要注意突出要报道的内容,装饰用的花边、图像、动画不宜用得太多,这样会防碍读者集中精神阅读中心内容。B、要随时保存自己的文件。以免因为机器的故障或自己操作的失误使自己的作品丢失。 3.中途展示一些有特色的作品,例如:报头,刊头摆放位置与众不同的学生,或者图片,自选图形运用娴熟的学生,目的是鼓励大家的在符合主要规则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创新。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进行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

word2007表格制作教案

课题:Word表格制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表格中的基本概念,掌握表格的创建、编辑与调整。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完成表格的制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使其在探索中进步。 教学重点:表格的创建、编辑与调整 教学难点:表格的编辑与调整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及练习法 学法:思考、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计算机、课件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题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往往会用到表格,例如:上课要用到的课程表,考试结束后的成绩单,求职时的个人简历等等。展示几张表格图样这些表格让我们非常清晰、有条理化的看到相关信息。那么这些表格是怎么制作的呢?本节课以制作课程表为例讲解word表格制作。 讲授新课: 一、表格的创建 1、创建表格的方法 操作方法1:单击“插入”选项卡的“表格”按钮,在弹出的“表格”下拉菜单中选择表格模型来建立表格。步骤如下: (1)选定“插入表格”的位置,即把当前光标 移到此处。 (2)单击“表格”按钮,出现表格调整模型, 如右图所示 (3)拖动表格模型以选定表格的行数和列数 (4)在拖动鼠标时,当表格的行数和列数达到 要求时,松开鼠标,在插入点就建立了一 张符合要求的表格。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操作方法2:通过“插入表格”对话框建立表格 (1)选定要插入表格的位置,单击“插入”选 项卡的“表格”按钮,在弹出的“表格”

下拉菜单中选择“插入表格”命令,弹出“插入表格”对话框; (2)在“行数”和“列数”框中输入相应的行、列数,单击“确定”的[负。 在插入点就建立了一张符合要求的表格。 利用这样的方法建立的表格都是规则表格,当创建不规则表格时,我们一般情况下是先建立规则表格,再在规则表格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一般可用到绘制表格功能 操作方法3:绘制表格(一般可用于修改表格使用) 操作方法4:快速表格,利用软件自带的模板创建 二、在表格内输入文本 操作步骤如下: (1)当表格建立后,可以在表格内输入相应的数字和文本; (2)输入完文本后,可利用工具栏对表格内的文字和数字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择“居中对齐”按钮;(了解几种对齐方式) (3)也可对表格的字体、字号进行设置。 例如:建立下图所示的表格,并进行保存 如何将我们刚才建立的表格变成一个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课程表”,则要用到编辑与调整表格的方法。 三、编辑表格 1、选定表格 方法一:使用鼠标选定 选定一个单元格:将鼠标指针移到要选定单元格的左侧,单击左键。 选定一行:将鼠标指针移到要选定行的左侧,单击左键。 选定一列:将鼠标指针移到要选定列的顶端,单击左键。 选定整个表格:单击表格左上角的“全选按钮”。 方法二:表格工具/布局中的第一项选择,可选择单元格、列、行、表格 2、增加单元格、行与列数 (1)选定要插入新单元格的位置,单击“布局”选项卡中“行和列”右下角的“插入单元格”按钮; (2)弹出“插入单元格”对话框; (3)选择所需选项,单击“确定”即可

用word制作电子小报

用Word制作电子小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小报得特点、作用与制作步骤,学会使用“WPS文字”软件制作美观得电子小报。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得能力,通过合作、讨论、自主学习进而解决问题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得审美情趣,激发求知欲,唤醒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得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观察分析优秀作品,综合运用“WPS文字”软件得各种操作技巧制作一份宣传“交通文明”小报。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图文混排、文字修饰,把小报排版得美观、与谐,注重整体布局。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最近老师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叫“中国式过马路”,您们知道什么意思吗? 您认为这些行为好不好?这个说法就是对我们中国人得表扬还就是批评?对,就是批评,就是对这种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文明得出行方式得批评。作为中国

人,如果听到外国人这样说,您觉得脸红吗?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改变外人对“中国式过马路”得瞧法,这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宣传文明出行。同学们觉得您能为宣传交通文明做些什么呢? 师:今天老师提议,用我们学过得“WPS文字”软件亲手制作一份宣传交通文明得电子小报,让更多得人知道交通安全得重要,好不好? 出示课题:宣传“交通文明”——制作电子小报。 (二)探究新授: 1、欣赏优秀作品 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出示): (1)电子小报由哪些部分组成? (2)用“WPS文字”设计电子小报,要用到哪些常用对象? 2、分析小报结构与如何用“WPS文字”设计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小报组成部分:报头、标题、文字、插图、花边(课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指出:报头非常重要,这就是小报得主题,所以一定要美观、醒目,并且加上刊号、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等。 (2)引导出制作小报所要用到得“WPS文字”中得常用对象: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文本框等(课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3、小组讨论,学生初探制作方法 (1)小组讨论: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师示范制作前注意点:a、通过“页面设置”确定好小报方向。b、适当调整“显示比例”,以便瞧清全貌。 (3)学生边讨论边尝试。教师提供“小报素材”文件夹。

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题2教学总结

第六章图像的锐化处理 一.填空题 1. 在图像的锐化处理中,通过一阶微分算子和二阶微分算子都可以进行细节的增强与检测。垂直方向的微分算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一阶微分算子”或“二阶微分算子”) 2. 在图像的锐化处理中,通过一阶微分算子和二阶微分算子都可以进行细节的增强与检测。Roberts交叉微分算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一阶微分算子”或“二阶微分算子”) 3. 在图像的锐化处理中,通过一阶微分算子和二阶微分算子都可以进行细节的增强与检测。Sobel 微分算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一阶微分算子”或“二阶微分算子”) 4. 在图像的锐化处理中,通过一阶微分算子和二阶微分算子都可以进行细节的增强与检测。Priwitt微分算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一阶微分算子”或“二阶微分算子”) 5. 在图像的锐化处理中,通过一阶微分算子和二阶微分算子都可以进行细节的增强与检测。Laplacian微分算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一阶微分算子”或“二阶微分算子”) 6. 在图像的锐化处理中,通过一阶微分算子和二阶微分算子都可以进行细节的增强与检测。Wallis 微分算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一阶微分算子”或“二阶微分算子”) 7. 在图像的锐化处理中,通过一阶微分算子和二阶微分算子都可以进行细节的增强与检测。水平方向的微分算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一阶微分算子”或“二阶微分算子”) 8. 图像微分______________了边缘和其他突变的信息。(填“增强”或“削弱”) 9. 图像微分______________了灰度变化缓慢的信息。(填“增强”或“削弱”) 10. 图像微分算子______________用在边缘检测中。(填“能”或“不能”) 四.简答题 1. 图像中的细节特征大致有哪些?一般细节反映在图像中的什么地方? 2. 一阶微分算子与二阶微分算子在提取图像的细节信息时,有什么异同? 3. 简述水平方向的微分算子的作用模板和处理过程。 4. 简述垂直方向的微分算子的作用模板和处理过程。 5. 已知Laplacian微分算子的作用模板为:,请写出两种变形的Laplacian算子。解答: 1. 图像的细节是指画面中的灰度变化情况,包含了图像的孤立点、细线、画面突变等。孤 立点大都是图像的噪声点,画面突变一般体现在目标物的边缘灰度部分。 2. 一阶微分算子获得的边界是比较粗略的边界,反映的边界信息较少,但是所反映的边界 比较清晰;二阶微分算子获得的边界是比较细致的边界。反映的边界信息包括了许多的细节 信息,但是所反映的边界不是太清晰。 五.应用题 1. 已知Roberts算子的作用模板为:,Sobel算子的作用模板为: 。 设图像为:

用word制作电子小报

用Word制作电子小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小报的特点、作用与制作步骤,学会使用“WPS文字”软件制作美观的电子小报。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通过合作、讨论、自主学习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激发求知欲,唤醒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观察分析优秀作品,综合运用“WPS文字”软件的各种操作技巧制作一份宣传“交通文明”小报。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图文混排、文字修饰,把小报排版得美观、与谐,注重整体布局。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最近老师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叫“中国式过马路”,您们知道什么意思不? 您认为这些行为好不好?这个说法就是对我们中国人的表扬还就是批评?对,就是批评,就是对这种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文明的出行方式的批评。作为中国

人,如果听到外国人这样说,您觉得脸红不?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改变外人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瞧法,这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宣传文明出行。同学们觉得您能为宣传交通文明做些什么呢? 师:今天老师提议,用我们学过的“WPS文字”软件亲手制作一份宣传交通文明的电子小报,让更多的人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好不好? 出示课题:宣传“交通文明”——制作电子小报。 (二)探究新授: 1、欣赏优秀作品 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出示): (1)电子小报由哪些部分组成? (2)用“WPS文字”设计电子小报,要用到哪些常用对象? 2、分析小报结构与如何用“WPS文字”设计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说出小报组成部分:报头、标题、文字、插图、花边(课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指出:报头非常重要,这就是小报的主题,所以一定要美观、醒目,并且加上刊号、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等。 (2)引导出制作小报所要用到的“WPS文字”中的常用对象: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文本框等(课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3、小组讨论,学生初探制作方法 (1)小组讨论: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师示范制作前注意点:a、通过“页面设置”确定好小报方向。b、适当调整“显示比例”,以便瞧清全貌。 (3)学生边讨论边尝试。教师提供“小报素材”文件夹。

数字图像处理期末考题

数字图像处理 一、填空题 1、数字图像的格式有很多种,除GIF格式外,还有jpg 格式、tif 格式。 2、图像数据中存在的有时间冗余、空间冗余、结构冗余、信息熵冗余、知识 冗余、视觉冗余。 3、在时域上采样相当于在频域上进行___延拓。 4、二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___分离性、线性、周期性与共轨对称性、__位 移性、尺度变换、旋转性、平均值、卷积。(不考) 5、图像中每个基本单元叫做图像元素;在早期用picture表示图像时就称为 像素。 6、在图象处理中认为线性平滑空间滤波器的模板越大,则对噪声的压制越 好 ;但使图像边缘和细节信息损失越多; 反之, 则对噪声的压制不好 ,但对图像的细节等信息保持好。模板越平,则对噪声的压制越好 ,但对图像细节的保持越差;反之,则对噪声的压制不好,但对图像细节和边缘保持较好。 7、哈达玛变换矩阵包括___+1 和___—1 两种矩阵元素。(不要) 8、对数变换的数学表达式是t = Clog ( 1 + | s | ) 。 9、傅里叶快速算法利用了核函数的___周期性和__对称性。(不要) 10、直方图均衡化的优点是能自动地增强整个图像的对比度。(不要) 二、选择题 ( d )1.一幅灰度级均匀分布的图象,其灰度范围在[0,255],则该图象的信息量为: a. 0 .255 c ( c )2.采用模板[-1 1]主要检测____方向的边缘。 a.水平 b.45 c.垂直 ( c )3. 下列算法中属于图象平滑处理的是: a.梯度锐化 b.直方图均衡 c. 中值滤波增强 ( b )4.图象与灰度直方图间的对应关系是: a.一一对应 b.多对一 c.一对多 d.都不对 ( a )5.对一幅图像采样后,512*512的数字图像与256*256的数字图像相比较具有的细节。 a.较多 b.较少 c.相同 d.都不对 ( b )6.下列算法中属于点处理的是: a.梯度锐化 b.二值化 c.傅立叶变换 d.中值滤波 ( d )7.二值图象中分支点的连接数为: .1 c ( a )8.对一幅100100像元的图象,若每像元用8bit表示其灰度值,经霍夫曼编码后压缩图象的数据量为40000bit,则图象的压缩比为: :1 :1 c.4:1 :2 ( d )9.下列算法中属于局部处理的是: a.灰度线性变换 b.二值化 c.傅立叶变换 d.中值滤波 ( b )10.下列图象边缘检测算子中抗噪性能最好的是: a.梯度算子算子算子d. Laplacian算子

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节数字图像处理概述/第二节数字图像处理的获取、显示和表示(只有概念,无计算) 1、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将一幅图像从原来的形式转换为数字形式的处理过程。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包括扫描、采样、量化。 ①扫描:对一幅图像内给定位置的寻址。(被寻址的最小单元:像素) ②采样:在一幅图像的每个像素位置上测量灰度值。(采样的两个重要参数:采样间隔和采样孔径) ③量化:将测量的灰度值用一个整数表示。 2、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所涉及的图像类型:(1位)二值图像、(8位)灰度图像、(24位)彩色图像、索引图像。 (24位)彩色图像区别颜色特性的三个因素:色相(或色度)、饱和度、亮度。 ①色相(或色度):是从物体反射或透过物体传播的颜色。在0 到360 度的标准色轮上,色相是按位置度量的。在通常的使用中,色相是由颜色名称标识的,比如红、橙或绿色。 ②饱和度:有时也称色品,是指颜色的强度或纯度。饱和度表示色相中灰成分所占的比例,用从0%(灰色)到100%(完全饱和)的百分比来度量。在标准色轮上,从中心向边缘饱和度是递增的。 ③亮度: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用从 0%(黑)到 100%(白)的百分比来度量。 第三节灰度直方图 1、灰度直方图的定义:是灰度级的函数,描述的是图像中每种灰度级像素的个数,反映图像中每种灰度出现的频率。横坐标是灰度级,纵坐标是灰度级出现的频率(像素个数)。 2、灰度直方图的数学表达式:(一幅连续图像的直方图是其面积函数的导数的负值) 3、灰度直方图的性质:①不表示图像的空间信息;②任一特定图像都有唯一直方图,但反之并不成立(即一个直方图不只对应一个图像); ③归一化灰度直方图和面积函数可得到图像的概率密度函数PDF和累积分布函数CDF;④直方图的可相加性;⑤利用轮廓线可以求面积(灰度级D1定义的轮廓线) 4、直方图均衡化:利用点运算使一幅输入图像转换为在每一灰度级上都有相同像素点数的输出图像(即输出的直方图是平的) 直方图匹配:对一幅图像进行变换,使其直方图与另一幅图像的直

word软件教学——制作电子小报

word软件教学——制作电子小报 一、软件基本简介 Word是由Microsoft公司出版的一个文字处理器应用程序。它最初是由Richard Brodie为了运行DOS的IBM计算机而在1983年编写的。随后的版本可运行于Apple Macintosh (1984年),SCO UNIX,和Microsoft Windows (1989年),并成为了Microsoft Office的一部分,目前word的最新版本是word 2010,于2010年6月18日上市。 用途: 使用Microsoft Office Word创建和编辑信件,报告,网页或电子邮件中的文本和图形。 任务:制作电子小报 一、打开word的几种方法 1、双击桌面图标 2、右击桌面图标—打开 3、桌面(或文档)空白处,右击—新建—Microsoft Word 文档 4、打开一已有word文档,执行文件—新建—空白文档 5、开始—程序— MicrosoftOffice—Microsoft Word2003 二、关闭word的几种方法

1、单击右上角红色按钮 2、双击左上角word图标 3、单击左上角word图标—关闭 4、单击文件—退出 5、右击任务栏word文档选项卡—关闭) (倘若你还发现有那种打开或关闭的方式可以和大家分享) 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 ●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格式 ●插入图片 ●出入文本框并设置格式 ●插入艺术字 ●对对象进行排版将其美化 三、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格式 四、(输入空格——按空格键,另起一段——按回车 键) 文字的输入 请新建一个word文件夹,输入内容 复制:ctrl+c 粘贴:ctrl+v 保存:ctrl+s 五、在word中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及段落格式 ●设置段落格式:选中文字——格式——段落——特殊格式——首行缩进 ●设置段落行距:选中文字——格式——段落——行距 六、在word中插入图片

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

遥感与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数字影像图像采样灰度量化像素 数字影像:数字影像又称数字图像,即数字化的影像。基本上是一个二维矩阵,每个点称为像元。像元空间坐标和灰度值均已离散化,且灰度值随其点位坐标而异。 图像采样:指将在空间上连续的图像转换成离散的采样点集的操作。 灰度量化:将各个像素所含的明暗信息离散化后,用数字来表示。 像素:像素是A/D转换中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 二、填空题: 1、光学图像是一个连续的光密度函数。 2、数字图像是一个_离散的光密度_函数。 3、通过成像方式获取的图像是连续的,无法直接进行计算机处理。此外,有些遥感图像是通过摄影方式获取的,保存在胶片上。只有对这些获取的图像(或模拟图像)进行数字化后,才能产生数字图像。数字化包括两个过程:___采样___和__量化___。 4、一般来说,采样间距越大,图像数据量____小____,质量____低_____;反之亦然。 5、一幅数字图像为8位量化,量化后的像素灰度级取值范围是________的整数。设该数字图像为600行600列,则图像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为________字节。 6、设有图像文件为200行,200列,8位量化,共7个波段,则该图像文件的大小为________。 三、不定项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数字图像的________。 ①空间坐标是离散的,灰度是连续的②灰度是离散的,空间坐标是连续的 ③两者都是连续的④两者都是离散的 2、采样是对图像________。 ①取地类的样本②空间坐标离散化③灰度离散化 3、量化是对图像________。 ①空间坐标离散化②灰度离散化③以上两者。 4、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________。 ①32个②64个③128个④256个 5、数字图像的优点包括________。 ①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②不会因为保存、运输而造成图像信息的损失 ③空间坐标和灰度是连续的

数字图像处理总复习题

第一章引言 一.填空题 1. 数字图像是用一个数字阵列来表示的图像。数字阵列中的每个数字,表示数字图像的一个最小单位,称为__________。1. 像素 2. 数字图像处理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的操作:一是从图像到图像的处理,如图像增强等;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像测量等。2. 从图像到非图像的一种表示 3. 数字图像处理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的操作:一是__________________,如图像增强等;二是从图像到非图像的一种表示,如图像测量等。3. 从图像到图像的处理 5. 数字图像处理包含很多方面的研究内容。其中,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是根据二维平面图像数据构造出三维物体的图像。5. 图像重建 二.简答题 1.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很多方面,请列出并简述其中的4种。 ①图像数字化:将一幅图像以数字的形式表示。主要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②图像增强:将一幅图像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增强,同时对其无用信息进行抑制,提高图像的可观察性。 ③图像的几何变换:改变图像的大小或形状。 ④图像变换:通过数学映射的方法,将空域的图像信息转换到频域、时频域等空间上进行分析。 ⑤图像识别与理解:通过对图像中各种不同的物体特征进行定量化描述后,将其所期望获得的目标物进行提取,并且对所提取的目标物进行一定的定量分析。 2. 什么是图像识别与理解? 图像识别与理解是指通过对图像中各种不同的物体特征进行定量化描述后,将其所期望获得的目标物进行提取,并且对所提取的目标物进行一定的定量分析。比如要从一幅照片上确定是否包含某个犯罪分子的人脸信息,就需要先将照片上的人脸检测出来,进而将检测出来的人脸区域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是该犯罪分子。 3. 简述数字图像处理的至少3种主要研究内容。 ①图像数字化:将一幅图像以数字的形式表示。主要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过程。 ②图像增强:将一幅图像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增强,同时对其无用信息进行抑制,提高图 像的可观察性。 ③图像的几何变换:改变图像的大小或形状。 ④图像变换:通过数学映射的方法,将空域的图像信息转换到频域、时频域等空间上进 行分析。 5. 简述图像几何变换与图像变换的区别。 ①图像的几何变换:改变图像的大小或形状。比如图像的平移、旋转、放大、缩小等, 这些方法在图像配准中使用较多。 ②图像变换:通过数学映射的方法,将空域的图像信息转换到频域、时频域等空间上进

小学信息技术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课程

小学信息技术制作电子小报教案课程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学信息技术《制作电子小报》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制作电子小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熟练掌握插入艺术字、图片及图文混排的方法。初步掌握编辑一份完整的小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客观分析、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感受与他人互帮互助、讨论交流的乐趣,增强集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WORD的文字编排、图片插入处理、文档排版等操作技巧的综合运用。 难点: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方法的引导。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优秀电子小报作品、文字及图片素材库。 教学用时: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欣赏优秀电脑小报 一、教师演示优秀电脑小报,讲解小报的结构和评价标准。 1.展示精美的电子小报,请大家观察这些小报有什么特点:老师要引领学生说出小报的以下几个特点: A小报的组成元素:图片、大的标题,细节介绍。 B每个元素的特点:图片要有感染力,标题要醒目,突出主题,细节介绍要适当和准确。 C整体的特点:美观、艺术性强。 2.师明确任务:我们要出一期关于读书的小报。请同学们课下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并下载保存到自己建的文件夹里。同时也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心得。为我们编辑小报作好铺垫。 二、教师推荐小报主题:

爱心、环保、体育、科技、传统节日、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故乡、学习等。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主题。 [设计意图]:整体认识电脑小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准备制作第一个电脑小报。 第二课时:明确小报制作流程,收集素材 1.教师讲解小报制作流程 确定主题――收集素材――设计版面――动手制作 2.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手机相关素材(文字、图片) 学生上网收集自己主题的小报素材。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并实践小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明白制作小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分布制作,并明确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课时:小组合作来设计小报 1.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学生的微机水平各不相同,设立组长一名。让小组长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将组内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一人制作,其他人协助设计制作――设计布局或者设计颜色、字体等内容;负责与外部交流等。提示学生,当组内成员遇到技术上的问题或资源使用等问题时,可以从以下方式得到帮助:参照教材、上网搜索、阅读学习资料、向老师咨询等。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教师不断检查各种操作错误问题,并给他们一些建议。在此其中,教师出示友情提示:A、编辑、排版要注意突出要报道的内容,装饰用的花边、图像、动画不宜用得太多,这样会防碍读者集中精神阅读中心内容。B、要随时保存自己的文件。以免因为机器的故障或自己操作的失误使自己的作品丢失。 3.中途展示一些有特色的作品,例如:报头,刊头摆放位置与众不同的学生,或者图片,自选图形运用娴熟的学生,目的是鼓励大家的在符合主要规则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创新。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进行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分层教学,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点的学生,较好地落实了“关注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在word中表格制作教学设计

在word中表格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表格中的基本概念及生活中表格的应用; (2)掌握在word文档中创建表格的方法;能熟练编辑制作的表格。 2、能力目标: (1)在利用菜单操作及实际绘制的过程中,了解绘制表格的方法,熟悉制作表格的过程。(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2)通过拓展知识点,多种操作手段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表格的创建 (2)难点:单元格的合并。 三、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教室 2、word软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请问这节是什么课?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展示课程表,及其它类型的各种表格,可见表格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广泛。 展示一份简单的自我介绍(文字版和表格版)提问:这两种介绍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文字版: 表格版 总结:表格形式的介绍更清晰明了,今天我们就要尝试制作一张自我介绍的表格。 学生回答 引出课程表 学生讨论分析两份介绍的优缺点 同步进行ppt展示 (二)、了解概念,学习操作 1、概念讲解 要制作表格,首先需要了解表格的一些基本概念。 (介绍行线、列线、单元格、行、列的概念) 2、这是一张老师制作的表格,你能不能做出来,试着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 …… 提问:插入表格的方法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对学生操作步骤归纳细化 3编辑表格 观察如下两个表格,找出两个表格有什么不同。 学生仔细观察回答: 1) 单元格大小不一; 2) 第一行第一列单元格增加了斜线表头; 3) 右下角的3个单元格合并成了1个。 问学生:你能把你的表格也做成这样吗? 自学指导: 根据导学资料卡第2页的内容,完成下列操作。 (1)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2)在第一个单元格中绘制斜线表头,并输入日期和时间; (3)根据时间计划表的样式合并相应的单元格。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检测自学效果:随机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评价。 教师点拨、补充。 小结: 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将鼠标放在要调整的边框线上,当光标变成双向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当边框线变成虚线时拖动到所需位置即可。 制作斜线表头: 将光标移动到要插入斜线表头的单元格中,在“表格”菜单中选择“绘制斜线表头”命令,在弹出的“插入斜线表头”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的表头样式和标题字号,输入行标题和列标题即可。 合并单元格: 选中要合并的几个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合并单元格”命令即可。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给予时间继续完善。

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试题3

1、数字图像:指由被称作像素的小块区域组成的二维矩阵。将物理图像行列划分后,每个小块区域称为像素(pixel)。 数字图像处理:指用数字计算机及其它有关数字技术,对图像施加某种运算和处理,从而达到某种预想目的的技术. 2、8-连通的定义:对于具有值V的像素p和q ,如果q在集合N8(p)中,则称这两个像素是8-连通的。 3、灰度直方图:指反映一幅图像各灰度级像元出现的频率。 4、中值滤波:指将当前像元的窗口(或领域)中所有像元灰度由小到大进行排序,中间值作为当前像元的输出值。 像素的邻域 邻域是指一个像元(x,y)的邻近(周围)形成的像元集合。即{(x=p,y=q)}p、q为任意整数。 像素的四邻域 像素p(x,y)的4-邻域是:(x+1,y),(x-1,y) ,(x,y+1), (x,y-1) 三、简答题( 每小题10分,本题共30 分 ): 1. 举例说明直方图均衡化的基本步骤。 直方图均衡化是通过灰度变换将一幅图象转换为另一幅具有均衡直方图,即在每个灰度级上都具有相同的象素点数的过程。 直方图均衡化变换:设灰度变换s=f(r)为斜率有限的非减连续可微函数,它将输入图象Ii(x,y)转换为输出图象Io(x,y),输入图象的直方图为Hi(r),输出图象的直方图为Ho(s),则根据直方图的含义,经过灰度变换后对应的小面积元相等:Ho(s)ds=Hi(r)dr 直方图修正的例子 假设有一幅图像,共有6 4(6 4个象素,8个灰度级,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 根据公式可得:s2=0.19+0.25+0.2l=0.65,s3=0.19+0.25+0.2l+0.16=0.8l,s4=0.89,s5=0.95,s6=0.98,s7=1.00 由于这里只取8个等间距的灰度级,变换后的s值也只能选择最靠近的一个灰度级的值。因此,根据上述计算值可近似地选取: S0≈1/7,s 1≈3/7,s2≈5/7,s3≈6/7,s4≈6/7,s5≈1,s6≈l,s7≈1。 可见,新图像将只有5个不同的灰度等级,于是我们可以重新定义其符号: S0’=l/7,s1’=3/7,s2’=5/7,s3’=6/7,s4’=l。 因为由rO=0经变换映射到sO=1/7,所以有n0=790个象素取sO这个灰度值;由rl=3/7映射到sl=3/7,所以有1 02 3个象素取s 1这一灰度值;依次类推,有850个象素取s2=5/7这一灰度值;由于r3和r4均映射到s3=6/7这一灰度值,所以有656+329=98 5个象素都取这一灰度值;同理,有245+1 22+81=448个象素都取s4=1这一灰度值。上述值除以n=4096,便可以得到新的直方图。 2. 简述JPEG的压缩过程,并说明压缩的有关步骤中分别减少了哪种冗余? 答:分块->颜色空间转换->零偏置转换->DCT变换->量化->符号编码。颜色空间转换,减少了心理视觉冗余;零偏置转换,减少了编码冗余;量化减少了心理视觉冗余;符号编码由于是霍夫曼编码加行程编码,因此即减少了编码冗余(霍夫曼编码)又减少了像素冗余(行程编码)。 JPEG2000的过程:图像分片、直流电平(DC)位移,分量变换,离散小波变换、量化,熵编码。3、Canny边缘检测器 答:Canny边缘检测器是使用函数edge的最有效边缘检测器。该方法总结如下:1、图像使用带有指定标准偏差σ的高斯滤波器来平滑,从而可以减少噪声。2、在每一点处计算局部梯度g(x,y)=[G2x+G2y]1/2 和边缘方向α(x,y)=arctan(Gy/Gx)。边缘点定义为梯度方向上其强度局部最大的点。3、第2条中确定的边缘点会导致梯度幅度图像中出现脊。然后,算法追踪所有脊的顶部,并将所有不在脊的顶部的像素设为零,以便在输出中给出一条细线,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非最大值抑制处理。脊像素使用两个阈值T1和T2做阈值处理,其中T1

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资料考试要点老师整理

第一章数字图像处理概论 *图像是对客观存在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生动性的描述或写真。 *模拟图像 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都是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 *数字图像 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的数字(一般整数)表示的图像(计算机能处理)。是图像的数字表示,像素是其最小的单位。 *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 ng ) 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去除噪声、增强、复原、分割、特征提取、识别等)系列操作,从而获得某种预期的结果的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优势) (1)处理精度高,再现性好。(2)易于控制处理效果。(3)处理的多样性。(4)图像数据量庞大。(5)图像处理技术综合性强。 *数字图像处理的目的 (1)提高图像的视感质量,以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 a. 去除图像中的噪声; b. 改变图像的亮度、颜色; c. 增强图像中的某些成份、抑制某些成份; d. 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等,达到艺术效果; (2)提取图像中所包含的某些特征或特殊信息。 a.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的预处理 (3)对图像数据进行变换、编码和压缩,以便于图像的存储和传输。?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1)图像的数字化 a. 如何将一幅光学图像表示成一组数字,既不失真又便于计算机分析处理 b. 主要包括的是图像的采样与量化 (2*)图像的增强 a.加强图像的有用信息,消弱干扰和噪声 (3)图像的恢复 a.把退化、模糊了的图像复原。模糊的原因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有运动模糊,散焦模糊等 (4*)图像的编码 a.简化图像的表示,压缩表示图像的数据,以便于存储和传输。 (5)图像的重建 a.由二维图像重建三维图像(如CT (6)图像的分析

Word表格制作教学设计

Word表格制作 知识目标:了解表格中的基本概念,掌握表格的创建、编辑与调整。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完成表格的制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使其在探索中进步。 教学重点:表格的创建、编辑与调整教学难点:表格的编辑与调整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及练习法学法:思考、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计算机、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内容及过程:课题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往往会用到表格,例如:上课要用到的课程表,考试结束后的成绩单,求职时的个人简历等等(用第1张幻灯片展示提到的几种表格)。这些表格让我们非常清晰、有条理化的看到相关信息。那么这些表格是怎么制作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word表格制作(展示第2张幻灯片)。 讲授新课: 一、表格的创建 1、认识表格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表格。(利用我国奥运金牌汇总表进行讲解,展示第3张列:竖向的单元格组成一列。最多可以有63列,列号的范围是A—CK。

2、创建表格的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展示第5张幻灯片) 方法一:使用菜单创建表格(展示第6张幻灯片) 操作如下: (1)打开文档,调整好光标位置; (2)单击“表格”菜单的“插入”子菜单中的“表格”项,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 (3)在“插入表格”对话框中设置表格参数; 在[列数]和[行数]文本框分别用于设置所创建的表格的列数与行数; (4)单击“确定”按钮。 方法二:使用“插入表格”按钮创建表格(展示第7张幻灯片) 操作如下: (1)首先要启动word; (2)调整好光标的位置,使它正好位于要插入表格的地方。 (3)将鼠标放在[常用]工具栏的[插入表格]按钮上,按下这个按钮,将出现一个示意网格。按住鼠标并拖动鼠标穿过这些网格,当达到预定所需的行列数后,释放光标键。 例:拖动鼠标使其亮度显示5行6列,并释放鼠标,即在文档中插入一个5行6列表格。 方法三:手动绘制表格(展示第8张幻灯片) 操作如下: (1)打开文档,调整好光标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