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卷调查看高职日语精读教学
高职院校日语系毕业生的日语使用现状调查

高职院校日语系毕业生的日语使用现状调查随着我国与日本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日企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
本文以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围绕毕业生在日常工作中对日语的会话、写作、阅读等三方面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希望以此了解高职商务日语的课堂教学与实际的企业实践当中存在的不契合状况,从而反思教学,推动高职商务日语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起,中国的经济发展劲头十足。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贸易港,拥有中国最大的集装箱集中地。
天津的日企截止到2008年有802家,近年还在不断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日企对于同时具有日语能力和商务实务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断激增。
以此为背景,天津地区的日语教育机构、日语学习者也同时增加,日语教育也不断盛行。
由于受到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也开始进入“就职冰河期”。
因此,中国的日语教育也逐渐从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
然而许多毕业生就职后,坦言在工作中,日语的使用现状不尽如人意。
因此,笔者于2015年9月至12月,进行了“对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日语系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调查对象为连续5年录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日语系毕业生的20余家日企。
根据调查结果,仅有3家日企对于“日语能力的满意度”一项,给予了良好的评价。
笔者作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日语系教师,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明确了解就职于日企的毕业生的日语使用情况以及日企对于毕业生日语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现存的日语授课体系进行重新考察,进一步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
二、先行研究如今,日语教育在中国非常盛行,然而张威(2006)指出,中国传统的日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注重语言学知识的传授以及语言技巧的训练,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大量日企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现存的日语教育方针和授课体系进行重新探讨与修正。
关于日语运用能力不足这一点,崛口(2003)也指出,教师在讲授日语时,例如在会话课堂上,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将会话参与者的属性、关系反映于会话当中、想象该会话进行过程中的空间性和时间性、提取教科书中会话的特征并传达给学生。
对高职日语精读教学的反思

院
尚 永
丽
堂教学仍 以教师讲解 词汇 、语法 为主 ,
忽 视 了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 生 学 习 兴 学
变换角色 , 以游戏 、 猜谜 、 唱歌等方 式组
织学生参 与课 堂 . 使课 堂气氛更加 生动 活跃 。同时 , 教师还 可以结合课文话题 补充新 知识 , 加信 息 量 . 增 开展适 当的 拓展 性活动 . 为学生搭建更 广 阔的学 习 平台, 促使 学生 从易 到难 、 由浅至 深地 进行练习 。 这种师生互动 的教学模式不 仅可 以拉 近师生距离 . 更能激 发学生 的 学习兴趣 . 让学生在 特定 的情境 中应用 所学知识 , 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系有利 于培 养学生 成长 过程 中的兴 趣 爱好 , 有利 于培养 学生 的个性 . 有利 更
语专业 的 教育既 注重 学生 语 言知识 的
学习 , 又重视 学生 的语 言应 用能力 的培 养。由于当前实践教 学基 地建设相对滞 后, 不能满足所有 在校生深入企业 实践
自身影响力 , 以充满活力 的形象 去感染
学生。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师要正确运用学
习 评 价 . 注 每 一 位 学 生 的 发 展 . 视 关 重
6培 养 学 生 自主 学 习 习 惯 . 富 课 . 丰
趣不高
3 . 求 日语 能力 考 试 过 级率 . 多 为追 大 教 师重 视语 言 、 字 、 汇教 学 , 视 学 文 词 忽
生听说、 阅读 、 写作及翻译能力的培养。 4高职 学生 应 该通 过 实际 应 用 巩 . 固所学 知识 。但 因学生在校 时间短 、 学 习任务重 . 实训课 程往往被安 排继续学 习语言 . 以所 学知识不能得 到有效 的 所 锻炼
高职日语精读教学探讨

24 1 ) 6 2 0
学习方法 , 提高学生 的综合文化素养 , 从而适应社会发展 和经
济建 设 的需 要 。 为 一名 高 职 院校 的 日语 教 师 , 作 我结 合 几 年 的 工 作 经验 谈 谈 精 读 课 上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提 高 教 学 效 果 的 可 行性 方 法 。 二 、 职 日语 专 业 的教 学 现 状 高 ( ) 统 的教 学模 式 挫 伤 学 生 学 习积 极 性 。 一 传 目前 高 职 院 校 面对 的是 没有 养 成 良好 的 学 习 习 惯 .学 习
三 、 势 三
会 做 人 , 会 做 好 人 , 会 做 对 社 会 有 用 的人 。课 堂 的 管 理 仅 学 学 有 “ ” 一手 还 不 够 。 需 “ ” 补 充 。 武 ” 学 生 应 遵 守 的 文 的 还 武 作 “ 是 规章制度—— 纪律 。 为了避免和杜绝在教学 中交 头接耳 、 窃窃 私 语 、 到 、 退 等 扰 乱 课 堂 秩 序 的 行 为 发 生 , 师 应 制 定 出 迟 早 教 相 应 的课 堂 纪 律 。 践表 明 。 格 的 规 章 制 度 能 约 束 学 生 的不 实 严 良行 为, 保证课堂顺利进行 。 圣经 》 《 里有一则“ 农夫和驴” 的故 事 : 位农 夫 赶 着 一 头 驴 进 城 , 子 乖 乖 地 跑 , 就 给 驴 喂 胡 有 驴 他 萝 卜:驴 子 东 张 西 望 不 好 好 走 .他 就 用 木 棒 在 驴 屁 股 后 面抽 打 , 样 农 夫 很 快 到 达 了 目的地 。 此 可 见 , 武 兼 用 , 能打 这 由 文 才
语 精 读 教 学 帮 助 学 生 打 下 坚 实 的 语 言 基 础 ,掌 握 良好 的 语 言
浅谈高职商务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整体设计与实训

浅谈高职商务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整体设计与实训摘要:本文以高职高专商务日语精读为对象,主要阐述我校在校级精品课方面对于该课程的整体设计、实训方面改革的观点,旨在通过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特色建设。
关键词:整体设计指导思想理念学时分配授课方式实训指导高职高专商务日语精读课商务日语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使学生掌握日语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必修课程。
学好日语精读课是学好相关课程(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泛读、日语语法、日语经贸函电及写作)的前提条件和必经之路。
商务日语精读课是统领性的,在日语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要教好精读课,学生要学好精读课。
本文从商务日语精读校级精品课的角度,结合在山东英才学院所从事的商务日语精读校级精品课和教学现状来阐述商务日语精读课的整体设计与实训。
1 商务日语精读课整体设计指导思想商务日语精读课教学是日语学生掌握日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键。
当代外语教学尤其是精读课教学过程的核心是突出语言的实践性。
讲授语言理论是必要的,但是,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商务日语教学要坚持以实践练习为主,即从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实用性的现代日语。
处理好语言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精读课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商务日语精读课教学,要严格遵守高职高专日语教学大纲,各个教学环节要紧扣教学计划,要始终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为今后的长足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好精读课,要有相应水平的教师、合适的教材、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教师应具有的政治思想素质——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有了这种高境界的素质,才能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备课,引导学生在党的正确教育方针指引下刻苦读书,学好各门课程,全面发展。
基于这种认识,授课老师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和爱护学生,认真授课,全身投入到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中去,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日语精读教学中如何互动

高 职 日语精 读 教 学现 状 分 析 在 现 行 的 高 职 日语 精 读 教 学 中 。 方 面 , 多 教 师 观 念 比 一 很 较 陈 旧 , 学 手 段 比较 单 一 , 视 学 生 的 感 受 , 味 地 采 用 “ 教 无 一 灌 输式”丧 失 , 教 导 学 习的 积 极 性 逐 渐 减 弱 。另 一 方 面 , 据 调 查 问卷 显 示 , 多 根 大 数 高职 生 的 学 习 基 础 较 差 , 日语 学 习 兴 趣 不 高 . 课 堂 上 , 对 在 他 们 既不 自愿 发 言 , 不 喜 欢 被 老 师 点 名 : 不 愿 自我 表 现 , 也 既 也 不 愿 与 他 人 共 同 表 现 。 生 学 习 动 机 不 明 确 、 现 欲 低 等 因 学 表 素 也 极 大 地 制 约 了 日语 精 读 课 堂 上 师 生 的教 学 互动 。 二、 高职 日语 精 读 教 学 过 程 中互 动 的 重 要 性 英 国 语 言 学 家 威 尔 斯 指 出 : 语 言 的互 动 是一 种 合 作 的 活 “ 动 . 包 括 : 立 一 个 由 发 送 器 、 受 器 和 语 境 三 者 构 成 的 三 它 建 接
角 关 系 。 由此 可 见 , 动 不 只 是 传 递信 息 的 过程 , 是 理 解 和 ” 互 更 加 工 的 过 程 。 动 式 高 职 日语 精 读 教 学模 式 以 学 生 为 主体 , 互 可 以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机 械 灌 输 变 成灵 活 应 用 的 过 程 , 把 优 化 了课 堂 教 学 氛 围 , 课 堂 教 学 的有 效 开展 提 供 有 力 的保 障 , 为 从 而 对 学 生 日语 表 达 能 力 的 全 面 提 高 产 生 极 大 的 促 进 作 用 , 有 利 于 培养 具 有 强 大竞 争 力 的应 用 型 人 才 。 时 , 变 以 往 的 同 改 师 生关 系 。 师 也 与 学 生 共 同探 讨 某 些 问题 , 而 使 教 师也 不 教 从 断进步 , 利于今后改进教学方法 , 高教学水平 。 有 提
在高职日语教学中日语能力考试的探索与思考

在高职日语教学中日语能力考试的探索与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变得更为频繁,语言作为两国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必不可少。
日语作为小语种之一,随着日本文化的传播而广为人知,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日语专业,并对日语进行了分级考试制,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对日语的重视程度必须加深,也必须引起更多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日语教学;能力考试日语能力,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很多外企在用人招聘上都对语言能力的掌握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面试中的考核既有笔试,也有面试,这就意味着不仅仅是理论考试要求严格,还需要对口语能力进行相关培养,这也是广大日语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日语能力考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分析由于日语能力考试中,并没有涉及到口语能力和翻译能力的考试,所以容易导致应试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也无法形成综合且全面的日语能力,缺乏日语的交际能力也让学生难以适应未来在工作中的发展。
1.应试教育模式严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日语教学中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过于注重应试成绩的培养,而日语能力考试中的题型较为固定,这就给广泛高职院校一个“好机会”,可以不遗余力的对考试题型进行模拟练习,这样的教育模式忽略了语言能力培养的本质,脱离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导致学生学不好“真正的日语”,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留学当中,无法把所学知识用到实处。
2、考题自身存在一定问题日语能力考试中的试题,往往分为听、读两个能力的考试,只检查学生对于词汇量的掌握,却不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检查,特别是写作这一块,可以说几乎没有。
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脱离了语言教学对本质,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变成了“为了考试而考试”的课程。
而目前存在的一个现状就是,在日语能力培养中,语法比口语更容易掌握,更容易学,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多数学生都喜欢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造成了教师对于日语语法教学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强化训练,这样高职日语教学就会陷入一个“怪圈”,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也无法通过日语能力考试而成为国家所需要、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高职《日语精读》课程教学的整合与构思

高职《日语精读》课程教学的整合与构思作者:左翼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年第19期[摘要]高职《日语精读》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也是高职类院校日语专业中的基础主干课程。
因此,合理构思高职《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整合其规程,已成为众多高职日语教师所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日语精读》情景教学法整合与改革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强,国人对日语的学习热情日趋高涨,日语学习者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这一新趋势的导航下,国内一些综合性大学以及高职类学院都开设了日语类专业,中国的日语教育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在高职类院校日语专业中的基础主干课程《日语精读》,是日语专业课程中课时比重最大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占有独特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新趋势下,高职日语精读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已成为众多高职日语教师所探索的课题。
一、高职《日语精读》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简析高职《日语精读》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由单词、语法、课文及课后练习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授课方式各不相同。
而高职类院校面向的是一些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低能,厌学、畏学的学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在传统的《日语精读》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单一,课堂的支配权几乎由老师掌控,学生较少参与,多数是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过分纠缠于语言和内容的细节,偏重语法分析,导致“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环境。
师生间的互动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中。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老师担任的只是知识的输出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灌输者,师生间、学生间感情交流少,整个课堂就笼罩在沉重、乏味、死板的氛围中。
老师感受不到教学的激情,学生体会不了学习的乐趣,使教学效果处于失衡趋势。
这些都与高职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相斥,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学生学到的纯语言知识不能够“学以致用”,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很难达到要求。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日语精读教学模式改革浅探

◦外语教学与研究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日语精读教学模式改革浅探王正春摘要:商务日语精读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按照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出发,从整体进行优化整合,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多元化;多模态化;多环境化在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日语精读》是该专业核心的基础主干课程,是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三大核心职业能力之------商务日语沟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对日贸易的发展,行业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本专业的学生也与往届学生相比有很大不同,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有效的教学改革日益迫切。
因此,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本人认为日语精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拓实践条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一体加三化”教学模式,即“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模态化、教学实践多环境化”,我的粗浅探索愿与同行商榷。
一、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学、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改革以往教师讲授过多的弊病,精心设置能力训练模块,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新知识学习阶段:采取“教师中心法”,讲练相结合一精讲多练。
在这个阶段,我们注重的是老师作为新知识讲解的指导地位,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教师启发、引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对新知识,同时在精讲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练习,进行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运用语言,加深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
2.新知识练习阶段:采取“师生互动法”,以练为主,采取日汉互译等多种方式,老师作为辅助者,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开始作为主动者进一步深化对新知识的掌握。
3.新知识复习阶段:采取“完成任务法”,老师设置任务:如情景会话、分角色练习、主题作文、互译练习等任务,学生开始将所学知识初步用于实践,重视会话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问卷调查看高职日语精读教学【摘要】高等职业日语教育教学改革已经从宏观逐步发展到中观和微观的层面上,如何使零起点的学生在有限的两年半时间内具备较强的听说能力,在职场上能够独当一面,是每一位日语教师应当探索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直接向2008级应用日语专业的207名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开展研究,基于量化后的调研结果,反思高职日语精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外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尝试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日语精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解决方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投资环境的优化,至2006年,在中国投资开办业务的日资或合资企业已达到3万家,因此,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高职高专日语专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同逐渐壮大起来的。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协调与联络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截至到2007年年底,开设日语专业的高职院校总数已达200余所,高职日语教育已成为了日语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直接向2008级应用日语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开展研究,基于量化后的调研结果,反思高职日语精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教学实践,试图探求优化精读课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一、从学生视点分析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关于高职日语精读教学的问卷调查(1)调查目的:本文主要对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2008级应用日语专业的2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该调查试图客观了解精读课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反思问题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2)调查概要。
①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在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2008级日语系学生中逐班随意抽取了20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②调查内容:该问卷调查以日语精读课“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与做”、“如何考核”的三个视点,分为三大部分共设置了12个问题。
其中1~3题主要是探求学生对日语精读课的满意度及原因的调查,原因选项多数是基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而制订的。
4~8题主要是站在“学生学习状况”的视角设定的题目。
而9~12题是站在学生角度来究明“考核制度”状况的调查。
③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
问卷采用了无记名的方式。
问卷调查中的12个题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都给出了备选答案。
取得调查数据后,进行了题别分类统计。
(3)调查结果:对收回的问卷,题别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1 “关于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表表2 “关于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表表3 “关于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表2.调查结果分析下面,基于数据统计结果将题分为三大部分,逐题进行分析与说明。
该问卷调查共设12个题目,其中1~3题主要是探求学生对日语精读课的满意度及原因的调查,原因选项多数是基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而制订的。
“问题1”为单选题,“问题2”和“问题3”均为多选。
首先,“问题1”是对日语精读课“满意度”的调查。
207份的有效问卷中,回答“A.非常满意”的学生占29%,“B.还可以”的为52%。
可以说约80%的学生基本上满意精读教学。
之后,要求在1题中选A、B选项的学生回答“问题2”,在1题中选“C、D”选项的学生回答“问题3”。
有157名学生(166名中9名未作答)回答了“第2题”,有35名学生(41名中6名未作答)回答了“第3题”。
作为对精读课“A.非常满意”或“B.还可以”的理由中,选择“E.教师备课充分,对知识点讲解清晰易懂”,“F.教学进度合理,容易接受”的选项占据首位。
相反,作为“C.不太满意”或“D.很不满意”的理由,选项最多的是“C.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少吸引力”。
其次,由高至低的比例分别选择了“B.教材内容枯燥,不贴近现实生活”,“D.只注重教学进度,不顾教学效果”,“A.课上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知识点,缺少实际运用环节”的选项。
4~8题主要是站在“学生学习状况”的视角设定的题目。
其中“问题4”为双选,其它均为单选题。
在“问题4”中,当被问及“日语语言能力中,你觉得尤为重要的两项为?” 时,193份有效答卷中有81%的学生选择A与B。
从他们对日语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理解,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听、说能力在日语能力中尤其重要。
然而,在“问题5”中问到“通过日语精读课的学习,你认为使你哪一项能力得以最大的提高?”时,180份的有效答卷中,有51%的学生选择了“C.读”的能力,26%的学生选择了“D.写”的能力,而选择“A.听”、“B.说”能力的仅占12%和4%。
“问题6”试图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程度。
206份的有效答卷中,9%的学生认为课堂内能够掌握当堂内容的约“A.30%以下”,40%的学生选择“B.30-50%”,34%的学生则认为能达到“C.50-70%”,14%的学生选择“D.70-90%”,而能达到“E.90%以上”的学生仅占3%。
也就是说约有49%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消化吸收程度不及50%。
当在“问题7”中被问及“日语精读课中可以开口说日语的机会有多少”时,58%的学生选择“C.较少”,38%的学生选择了“B.较多”。
选择“非常多”或“没有”的各占2%。
可以说6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的开口说日语的机会较少。
在“问题8” 中问到“在精读课上,除课本上的内容外你还想得到哪方面的知识或能力”时,并为出现集中选择某项的现象。
A、B、C选项分别占了30%、40%、30%。
可见,对课外知识的欲求强烈且要求增添的内容分布广而多样。
既有历史,文化等素养方面的需求,又有兴趣爱好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内容。
9~12题是站在学生角度来了解精读课程“考核制度”状况的调查。
当在“问题9”中提及考核方式时,8%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53%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39%的学生认为考核形式单一,有种“一纸定终身”的感觉,不能很好地反映能力目标。
当被问及“你认为日语精读课的考核更应重视哪一方面?”时,61%的学生认为应注重“C.平时其它语言能力项目的考核”,其次为“A.平时试卷考核”占17%。
而“B.期末试卷考核”以10%的比例低于“D.平时遵守校规方面的考核”占居末位。
随之在“问题11”中问及“你所在班的日语精读课注重平时其它项目的考核吗?”时,8%的学生认为很重视,68%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视。
而在“12题”中问到“你是在什么时间得知每学期的日语精读课各项考核比例分配的?”时,71%的学生回答是在学期初得知。
选择“学期中旬”或“学期末”的分别占18%、11%。
二、对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的反思与提案1.对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的反思本次“关于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的问卷调查”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数据分析,在加深了解了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日语精读课教学仍需改善以下几点问题:(1)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加强学生实际运用环节,提升教学效果。
(问题1~3);(2)不断优化教材,使教材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问题1~3);(3)尽可能创造开口说日语的机会,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日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问题5、7);(4)调查结果显示有49%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消化吸收程度不及50%。
如何在“够用原则”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加强课堂训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值得深思。
(问题6);(5)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欲求强烈且要求增添的内容分布广而多样。
应根据各班特点,丰富课堂内容,注意综合素质的培养。
(问题8);(6)39%的学生认为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能力目标。
应根据班级特点逐步实现考核形式的多元化。
(问题9);(7)与多元化能力的培养相对应,在考核内容上应加大“平时其它语言能力项目的考核”比例。
(问题10、11);(8)严格考核制度的实行管理,使学生在学期初明确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提高监督效果。
(问题12)2.高职日语精读课教学模式的浅探本章节将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以课程单元设计为实例,试图探求优化精读课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1)“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的概述:20世纪80年代,勃雷泊(Prabhu,1987)首次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简称TBL)体现在了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
在我国,任务驱动教学法从90年代末期首先引入于语言教学。
“任务”在语言教学文献中是一个流行词,使用者对这一术语的研究方兴未艾,解释不尽相同。
贾志高认为“外语课堂上任务这一概念可概括为: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
” 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是任务执行的主体;而老师既可以是参与者,也可以是监控者或指导者。
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要包含6个基本要素。
即为了达到某个①“目标”,由②“谁”在某种真实③“情景”下,根据④“输入材料”⑤“如何完成”所设定的⑥“内容”。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语言能力目标的同时还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加强交流合作精神。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日语精读课上的应用——以课程单元设计为例:该部分,将以“一次日语精读课设计为例”,通过介绍精读课中如何设置任务并组织完成任务的教学过程,就精读课现存问题,尝试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①教学对象分析:我校(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08级大二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日语精读、视听、会话课的学习后,已具备相当于国际日语能力考试3级~2级水平的日语知识结构。
但是,相关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欠佳,仍有待提高。
本次课将以0802班为对象展开,全班共计43人。
②教材分析:08级大二第2学期所选定的教材是胡振平主编,2009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4次印刷出版的《现代日本语》第四册。
该教材知识结构完整,是以单词与语法为中心的日语专业用精读教材。
③课程性质及课时安排:该课程为应用日语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
大二第二学期共142学时,计划每10个学时完成一课教学任务。
④教学过程:该部分以现使用教材的“第四课喜好洁净(きれい好き)”为例,着眼于任务的“设置”与“组织完成”情况,对一次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介绍。
教学活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整个环节教师从组织教学到讲授尽可能实现日语化。
使学生在浓厚的日语氛围中耳濡目染逐渐适应日语环境。
【课前训练】演讲→任务1从大一的第二学期起,每学期都设置了不同的演讲任务。
随年级的增长,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变化,分别切实地设置了以“自我介绍”,“五年后的我”,“我的大学生活”为题的演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