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学生版 教师版)4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1.《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太学生读书环境的优越。
2.《送东阳马生序》中“”侧面赞扬了马君则的善学。
3.《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在外求学时,和富有的同学相比,自己处境的寒酸,却不羡慕别人。
4.《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作者年青求学途中的跋涉之苦。
5.《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作者年青求学途中的冷冻之苦。
6.《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求学时饮食生活的清苦,表现求学生活的艰难。
7.《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了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8.《送东阳马生序》中“,。
,”表现宋濂对“先达”尊敬,反映她学习意志的坚韧和从师的收获。
《送东阳马生序》默写答案1.《送东阳马生序》中“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写出太学生读书环境的优越。
2.《送东阳马生序》中“流辈甚称其贤”侧面赞扬了马君则的善学。
3.《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写作者在外求学时,和富有的同学相比,自己处境的寒酸,却不羡慕别人。
4.《送东阳马生序》中“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写出作者年青求学途中的跋涉之苦。
5.《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写出作者年青求学途中的冷冻之苦。
6.《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写作者求学时饮食生活的清苦,表现求学生活的艰难。
7.《送东阳马生序》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写出了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8.《送东阳马生序》中“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表现宋濂对“先达”尊敬,反映她学习意志的坚韧和从师的收获。
送东阳马生序+九下第六单元诗歌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艰苦的句子是:3. 3.抄书完毕后,不敢违背约定的句子:4.担心没有机会接受大师的教诲,作者的做法是:5.表明老师发怒,自己以谦和的态度虚心请教的句子是:6.服侍先达,虚心请教,认真聆听的句子是:7.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作者处于同舍生的锦衣华服之间的表现是:8.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9.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是:10.10.虽同游者腰缠万贯,自身一贫如洗,却能安心学习的原因:11.写出“我”学有所成原因的句子:第六单元古诗理解性默写《十五从军征》1.开篇直言从军时间长,高度概括士兵军旅生涯,与“少小离家老大回”意味相似的诗句:2.乡人的答语道出亲人都已逝去的悲惨现状的句子:3.描绘院内荒凉凄楚的景象,表明家中已空无一人的悲惨情形的诗句:4.起句诗人似乎没有批评什么,但一个“始”字,却已经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惨无人道:5.抓住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的诗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1.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3.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4.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5.诗中用互文的表现方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生活的句子是: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过渡的诗句是: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8.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1.《南乡子》中,点明词人登临地点的语句是:2.《南乡子》中,隐含“故国之思”,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的渴望的语句是: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表明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的语句是:4.《南乡子》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1]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1]](https://img.taocdn.com/s3/m/e88cc3ad27d3240c8547efc7.png)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1]-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送东阳马生序》情景默写1.《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宋濂少年博览群书使他增长了知识和提升了理想高度,因此成年后追求更加高远的句子,。
2.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自己从小就喜欢读x 书做开篇,进而提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3.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自己家庭贫困,借书抄书,按时奉还的句子是:,,,,4.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了宋濂在寒冷季节里努力抄书的痛苦和坚强意志的句子是,,,。
催人奋进5.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先达品行高、门人多和严肃来反衬求学之难的句子是,,,6.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了宋濂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和谦逊专一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是:,,7. 《送东阳马生序》中,从脸色、礼节、语言反映宋濂虚心接受“先达”“叱咄”的句子的是,,,。
表现他谦逊礼貌的态度8.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宋濂虽“先达”尊敬,反映她学习意志的坚韧和从师的收获的句子是,。
,。
9.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选择了记从师途中的艰苦和上文的“笔录”之苦,都是严寒日子的句子是:,,,,。
10.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对天寒行路之苦的补充,交代自己到住所时手脚冻僵的艰难情况,意在说明求学艰难的句子是,,,,。
11.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从求学时饮食生活的清苦角度来表现求学艰难的句子是,,12.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与舍生对比,表现对穿戴不羡慕,自得其乐的人生观。
从而概括了自己不怕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的句子是,,,,。
13.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极写同舍生服饰奢华,反衬自己清苦的句子是,,,,,。
14.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宋濂虽家贫但能博览群书,借书讲究诚信的句子是,,。
,,。
15.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宋濂因担心没有大师指导,跑到百里以外向前辈请教的句子是,,。
2。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默写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或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下基调的语句:_____________。
2、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刻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步揭示学习勤奋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
5、写作者幼时抄书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作者求师心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明叩问之师的确是德隆望尊的严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现平时求教时恳切和虔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明老师发怒,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或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跋涉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冷冻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
XXX《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下】
班级:姓名:《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候研究就很勤奋或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下基调的语句:
2、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
3、用研究态度和研究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研究刻苦的句子:
4、初步揭示研究勤奋态度的句子:
5、写作者幼时抄书原因的句子:
6、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
7、写作者求师心切的句子:
8、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9、表明叩问之师的确是德隆望尊的严师的句子:10、表现平时求教时恳切和虔诚的句子:
11、表明老师发怒,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12、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或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
13、写跋涉之苦的句子:
14、写冷冻之苦的句子:
15、写衣食大略的句子:
参考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
1、余幼时即嗜学。
2、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手自笔录。
5、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6、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完整版)《送东阳马生序》意义默写

(完整版)《送东阳马生序》意义默写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王安石的《送东阳马生序》被誉为一篇卓越的作品。
该文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送东阳马生序》的意义。
这篇童谣的目的是纪念一个喜爱儿童的父亲和他的两个孩子。
从一开始,作者展示了他对自己孩子的深深思念和对他们未来的祝福。
通过描述孩子们的成长和以后可能面对的困难,作者传达了一种悲壮而又坚定的情感。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生动的描述,通过描绘东阳的美景和马生的英勇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赞美。
这种写作手法给人一种深刻的视觉和情感上的享受,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除此之外,这篇作品还通过对时代的背景和社会变迁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王安石通过非常细腻而动情的文字,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清晰的历史画卷。
他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风尚的批评和希望,凸显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和担当。
《送东阳马生序》通过对父子情感和社会问题的探讨,触发了读者深思和共鸣的情感。
这篇作品给人一种思绪万千、情感激荡的感觉,使读者在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道义之时,也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美好。
总之,《送东阳马生序》通过其深邃的意义、精湛的艺术表达和社会关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
它向读者展示了父爱、亲情、友情和社会问题等主题的深厚内涵,让人们在阅读之余也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涤和启发。
送东阳马生序默写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二、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三、课后古诗词默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无题,。
,。
,。
,。
四、课后词语:Bó()识消shì()tuì()尽lǐn liè()升téng()脂粉lián()Pìnì()污huì()xī()利bèng()射 nüè()待雷tíng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慕艳意,以.()..()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背诵默写小帮手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背诵默写小帮手*注意文中加点字的准确写法和含义,注意参照每一段后面的译文理解各段所写内容。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每假借..(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
录毕,走.(跑)送之,不敢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因此)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向)乡.(当地)之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执经..(拿着经书)叩.(请教)问。
先达德.(道德)隆.(高)望.(声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言语和脸色)。
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疑难)质.(询问)理.(道理),俯身..(弯下身子)倾耳..(训斥,呵责),色愈恭,礼愈至...(侧着耳朵)以请.(请教);或遇其叱咄(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俟.(等待)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虽同游者腰缠万贯,自身一贫如洗,却能安心学习的愿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一句: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服侍先达,虚心请教,认真聆听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面对先达呵斥时的表现: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4、求学之路艰难困苦的句子: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5、作者在何等艰苦的环境下抄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6、抄书完毕后,不敢违背约定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