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行业分析

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宏观经济行业分析是研究宏观经济环境对各行业发展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在经济学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结合特定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宏观经济环境是指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政策、金融市场、人口结构等。
了解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是进行行业分析的基础。
以下是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的分析。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增长快的国家,各个行业的市场规模也会相对较大,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也会相对较高。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通货膨胀率高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3.利率:利率是宏观经济环境中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利率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低利率则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4.汇率:汇率是宏观经济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对有着外贸依存度高的行业影响更大。
汇率波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进出口成本,从而影响行业的发展。
5.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如减税、减费、优惠贷款等政策,都会对某些行业产生积极影响;相反,政府出台的限制性政策则会对某些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二、特定行业的发展以互联网行业为例,我们将结合以上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剖析。
互联网行业是近年来最具活力和潜力的行业之一。
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创业和发展互联网的政策,也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然而,互联网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稳定化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5篇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第15章稳定化政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inside and outside lags)答:内在时滞是经济冲击与对这种冲击作出反应的政策行动之间的时间。
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决策者需要时间,首先认识到冲击已经发生,然后实施适当的政策。
外在时滞是政策行动与其对经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间。
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支出、收入和就业。
内在时滞是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核心问题,这种情况在美国特别明显。
在美国,支出或税收变动需要总统和参众两院的批准。
缓慢而烦琐的立法过程往往引起延误,这使财政政策成为稳定经济的一种不准确的工具。
在像英国这样的议会制国家,内在时滞较短,因为在那里执政党往往可以更迅速地实施政策改变。
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比财政政策短得多,因为中央银行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决定并实施政策变动,但货币政策有相当长的外在时滞。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从而改变利率,利率又影响投资来发生作用。
但是,许多企业提前很长时间作出投资计划。
因此,人们认为在货币政策作出变动6个月之后才会影响经济活动,即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很长。
2.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答:自动稳定器是指在对税收和财政支出作出一定的制度安排的前提下,财政对社会经济具有内在的自动稳定的功能。
财政的自动稳定功能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1)自动调整的税收。
在现代税制中,所得税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所得税一般是实行累进税率的。
2015 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
经济增速 %
全球 发达经济体 美国 欧元区 日本
2014F
3.3 1.8 2.2 0.8 0.9
2015F
3.8 2.3 3.1 1.3 0.8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中国 巴西 俄罗斯 印度 南非 东盟5国
4.4 7.4 0.3 0.2 5.6 1.4 4.7
5.0 7.1 1.4 0.5 6.4 2.3 5.4
• 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新增就业人数 增加,薪水增幅也在扩大,油价暴跌至5年 多新低,都增强了人们的消费信心。
• 消费支出作为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方,占 • 美国经济总量约70%,2014前三季度增速分 别为 1.2%、2.5% 和 3.2% ,消费支出的持续 增长表明支撑美国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不 断增强。
欧元区:面临通货紧缩威胁,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 2014年,欧元区的增长低迷态势已经从外围 • OECD表示,欧元区或许已滑入持久 国家蔓延至核心国家,德国投资率长期不振、 性的停滞陷阱,若经济增长停滞或 法国结构改革屡屡延迟、意大利主权债务高 企,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脆弱,低通胀率 令通货紧缩风险阴影不散。 • 低通胀伴随着高失业率,欧元区年平均失业 通胀预期进一步降温,则将面临通
一、国际经济形势 总体判断
2015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复苏态势,但各经济体复苏进度分化 明显。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逐步回归稳定增长轨道;欧元区经济 持续低迷、通缩压力凸显;日本经济大幅波动、自主增长动力不足。 新兴经济体受外部环境不利、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影响,经济增速 在调整中走低。地缘政治危机和突发事件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严 重干扰,也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商品价格形成冲击,埃博拉疫情阻碍部 分西非国家经济复苏。IMF将全球正在继续的复苏定义为不均衡的复 苏,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8%,全球复苏的步伐令人失望,全 球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分析在现代经济学中,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是影响经济的两大关键因素,不仅对经济市场有直接的影响,也对个人的生产和消费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要谈到的是宏观经济环境,指的是经济体系的宏观环境和前景,通常是指GDP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率、货币政策、国际贸易、社会保障、税收政策等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例如,一国的 GDP 增长率决定了该国的经济活动能有多少投资和支出,处于高增长区的国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资,并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强制力。
其次,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决策者和监管机构控制经济环境的重要手段,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
宏观经济政策通常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货币政策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央行得设定利率和货币政策目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控银行业务和目标利率等措施,以确保通货稳定。
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制定的预算、税收和投资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产业政策就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规划、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等,以鼓励产业发展、提高竞争力、增加就业和促进创新。
最近几年,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全球化、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对产业布局和市场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政府和企业也需要考虑如何应对这些新趋势,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除此之外,每个人的消费选择和职业决策也是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重要因素。
例如,人们的支出选择和借款方式可能会受到物价变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影响。
在职业层面上,技能短缺和市场需求也可能会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薪资发展。
总之,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复杂的主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政府、企业、个人都需要积极了解、分析和应对这些影响。
对于个人而言,需要时刻关注经济环境信息,合理规划和调整自己的消费和职业决策;对于企业而言,要有一个清晰的产业政策,先进的技术和科研机制,以及迅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对于政府而言,要注重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监管和推动创新,以更好地服务民众和发展经济。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十五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Δm·1/ 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
解答:C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
解答:C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 g·ΔG(k 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
解答:A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解答:B5.“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解答:C6. 假设LM方程为y=500亿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亿美元-50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40亿美元-10r,税收t =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和2)当IS为y=800亿美元-25r(消费c=40亿美元+0.8y d,投资i=110亿美元-5r,税收t=50亿美元,政府支出g=50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3)说明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新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历史变迁及宏观政策分析(doc 15)

新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历史变迁及宏观政策分析新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次大的结构调整,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局限性。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新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变迁及宏观政策进行评价,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有三次重大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第一次是"一五"计划时期,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的调整时期,第三次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三次调整都有各自所针对的背景。
对新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变迁及宏观政策进行分析与研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健康发展是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一、建国初期至"一五"时期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建国初期,对旧中国沿续下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经济结构,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进行了较为彻底地改革与调整。
在所有制方面,经过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国营经济,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并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
在产业结构方面,虽然尚未完全解决旧中国极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并从方针政策上确立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营方向,使一、二、三次产业均有很大恢复与发展。
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事权的需求大大高于财权的供给,对一、二、三次产业的关系来说,主要不是协调不协调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恢复和发展的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事关国家安危的战略性产业,中国又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支配地位的农业所有制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2年,农业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326亿元,增加到1952年的483.9亿元,提高48.5%,年均增长14.1%。
粮食3 088亿斤,比1949年增加42.8%,年均增长12.6%,超过解放前最高年产量11.3%。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0
950 1010 y
图16-3(a)
0
950 993
y
图16-3(b)
(2)假设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由L=M 的条件易得LM′的方程:y=850+20r 与〔a〕、〔b〕 中的IS方程联立,可求得各自新均衡点的均衡收入和 利率〔如上图〕:
〔a〕r = 8,y = 1010; 〔b〕r = 7.1,y =992.9
〔2〕货币供给增加至220亿美元后,由L=m,得 0.20y=220,即y=1100
此即新的LM曲线,即LM曲线向右移动100单位
容易求出新均衡点E,对应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y=1100,r=4
又易得,c=100+0.8yd=980亿美元,i=140-5r=120 亿美 元。
r LM LM′
8E
4E′
〔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解:〔1〕L=0.20y,m=200,根据L=m的均衡条件,易得LM 方程:Y=1000
c=100+0.8y,i=140-5r,根据y=c+i的均衡条件,易得IS方 程:y=1200-25r
如以下图所示,LM曲线垂直于轴,易知均衡收入和均衡 利率分别为1000亿美元和8%。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假设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即从150亿美元增加 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曲线 ,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相交所得 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 降更多些,为什么?
解: 〔1〕解方程组 〔a〕 y= 750 + 20r
11、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L=0.20 y,货币 供给为200亿美元,消费为c=100亿美元+ 0.8yd,投 资i=140美元 - 5r。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1)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1)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减少政府支出B.增加财政支出C。
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税收2.在()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
A. 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也有敏感性B. 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敏感性,私人支出也对利率缺乏敏感性C。
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缺乏敏感性D. 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具有敏感性3.如果中央银行在增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则( )。
A。
利率必然上升 B.利率必然下降C.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 D。
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4.若随着政府支出增加,实际收入增长而利率下降,则()。
A.IS曲线必然垂直B. LM曲线必然垂直C. 中央银行必然同时增加了货币供给D。
中央银行必然同时减少了货币供给5.在下述()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B。
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6.下列(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7.经济过热时期,政府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则LM曲线左移,如果要使得均衡收入的变动量接近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要()。
A.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陡峭B.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
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
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8.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当( )曲线水平,则( )政策完全无效。
A。
LM,财政 B.LM,货币C。
IS,财政 D。
IS,货币9.货币需求( )时,对于给定的货币供给增加量,利率将下降得( )。
A。
越富有弹性,越多 B.越平坦,越多C.越陡峭,越少D.越缺乏弹性,越多10.人们在下列哪种情形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不确定 下降
4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增加 不确定
某宏观经济模型( 单位:亿元 ) : c = 200 + 0.8y i= 300 - 5r L = 0.2y - 5r m = 300
试求: (1)IS-LM模型和均衡产出及利率,并作图进行分析。
(2)若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2020亿元,为实现充分就业, 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追加投资或货币供应分别为 多少?
但此时货币政策非常有效。因为货币当局增加 货币供给量会降低利率水平,从而刺激投资。
结论:古典极端下,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 有效。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 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 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 给要影响利率的变化,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 变为前提。 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结论:当 IS曲线为垂直,LM曲线为水 平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 全无效。
凯恩斯极端
IS在凯恩斯陷阱中移动
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IS LM
R
LM LM’ R
LM’
R0
R0
R1
IS IS’
O
O
Y0 Y1
Y
Y0
Y
三、挤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挤出效应: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 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 的作用。
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 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和使用
r LM0
E´
LM
E r0
´ IS´
IS
0
y0 y*
y
表16-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 使用的政策效应
政策混合
产出 利率
1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不确定 上升
2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少 不确定
二、凯恩斯主义极端
(IS曲线为垂直,LM曲线为水平)
LM为水平(利率低),说明货币需求的 利率弹性为无穷大,从而投机性货币需 求无限大。如果国家货币当局想用增加 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是不可 能有效果的。即“凯恩斯陷阱”。但政 府如果采用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税, 则效果会很大,“挤出效应”为零。
24
谢谢!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IS0
0
y1y2y3 y
货币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
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
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 变动影响小,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反 之,越大。
理由:IS曲线陡峭,说明投资对利率的 敏感度越小,当LM曲线移动引起利率下 降时,投资不会增加很多,从而国民收 入增加较小。
古典主义极端
(LM曲线垂直,IS曲线水平)
r
LM0
LM ´ IS´
IS
0
y
古典主义极端
古典主义极端
LM垂直(利率高),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 性为零,货币投机需求为零。 IS曲线水平,投 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利率稍有变动, 会使投资有大幅度的变动,利率上升完全“挤 出”私人投资。如果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增加支 出,会引起利率的迅速上升,完全“挤出”了 私人投资。因而此时财政政策无效。
IS4 LM
r
IS3
IS2
IS1
0
y1 y2 y3 y4 y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 异
IS曲线的斜率不变
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峭, 移动IS曲线的财政政策效果小。反之, 越大。
理由:LM曲线的斜率由货币需求的利率 敏感度决定。当LM曲线陡峭时,表明货 币需求的利率敏感度较小,这意味着一 定的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 大幅度变动。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 的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果小。
LM曲线不变时
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 坦,IS曲线移动的财政政策效果小。反之, 越大。
理由:IS曲线的斜率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 决定,IS曲线平坦,表示投资的利率敏感 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 资变动幅度越大。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 引起的利率上升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 即“挤出效应”较大,财政政策效果小。
货币幻觉: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 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 价值作出反应。
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支出, 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挤出效应的决定因素
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β)。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收入)的敏
感程度(k)。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
注:即使IS曲线不垂直,财政政策效果 也十分有效。
凯恩斯极端
图16-3
r
IS IS’
LM LM’
r0
O
y0 y1
y
凯恩斯极端 ( IS曲线为垂直,LM曲线为水平)
IS曲线为垂直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 弹性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 都不会变。这时,即使货币政策改变利 率,投资也不会增加,国民收入也不会 变化。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r
LM0
LM1
IS1
IS0
0
y1 y2 y3 y4 y
货币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IS曲线斜率不变
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反 之,越大。
理由:LM曲线平坦,表示货币需求对利 率的敏感度较大,即利率稍有变动会使 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因而货币供给量变 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较小,从而对投资 和国民收入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