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宋代绘画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宋代美术作品也是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
宋代美术作品在继承唐代遗风的基础上,融合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表现形式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对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儒雅含蓄的审美情趣宋代是一个以文人为主导的社会,文人儒雅的审美情趣在宋代美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宋代绘画以文人画为主导,注重意境和意象的表现,强调画意和情趣的抒发,追求“以墨写意”的审美追求。
画家们通过寥寥几笔,通过山水、花鸟等元素的抽象表现,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新意境。
这种审美情趣体现了宋代社会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二、追求精神超脱和理想境界宋代美术作品体现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对精神超脱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在画面表现上,常常通过山水、松石、竹影等元素的运用,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境界。
宋代文人画家们通过描绘山水的邈远,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越,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和追求。
三、崇尚自然、注重写实宋代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追求都得到了艺术的表现。
宋代绘画追求写实的表现方式,画家们在创作中注重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力求尽可能地还原客观现实。
宋代绘画以儿女情事、山水花鸟、饮食器物等为题材,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宋代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绘画和工艺品制作两个方面:一、绘画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文人画成为时代主流。
文人画强调个性表达,追求拟写神理,有泼墨、写意之风,每位文人画家所追求的不再是形式上的绘画技法,而是对禅宗、道教、儒学思想的领悟与表达。
代表人物有米芾、文同、范宽等。
二、工艺品制作宋代工艺品制作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代青瓷在釉里纹饰的精湛以及青白的色泽,全部表现出以文风为主导的情趣和审美追求。
宋代绘画的特点

宋代绘画的特点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独特而繁荣的时期,其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宋代绘画注重写实与表现。
宋代绘画家追求真实的描绘,力求把对象形象地再现在画作中。
他们在构图上讲究透视法和远近法,通过精确的线条和细腻的笔触,将静物、人物、风景等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著名的宋代绘画家李唐、细柳仙、马远等都以其精湛的写实技巧而闻名于世。
其次,宋代绘画追求典雅与纤细。
宋代绘画作品以清丽雅致、细腻温婉的风格为主。
绘画家注重表现事物的美感和品位,追求画面的和谐统一。
他们常以柔和的线条、细致的笔触描绘出婉约、秀丽的景象。
宋代绘画家米芾、李嵩等都是以其典雅纤细的风格而著称于世。
此外,宋代绘画注重意境与抒发情感。
宋代绘画家倡导以画写意,注重表现内心的情感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他们常以寥寥几笔勾勒出对象的特点,通过留白和淡化世俗的繁杂,营造出清新脱俗、静谧雅致的意境。
宋代绘画家董源、文同等都是以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的作品而受到推崇。
此外,宋代绘画也重视以物写人。
画家们以物象人,借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他们通过物的象征意义来传达主观情感,使作品更具深意和抒情性,增添了作品的情感共鸣。
宋代绘画家李公麟、李迪等都是善于以物写人,以物传情的代表人物。
总体而言,宋代绘画以写实、典雅、意境深远和以物写人为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的凸显不仅展示了宋代绘画家的独特创造力和审美追求,也使宋代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这些特点的影响远不止于宋代,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绘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述宋朝南北山水画的异同

一.论述宋朝南北山水画的异同宋朝的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进展的顶峰,它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
宋朝绘画运用多彩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制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
宋朝的山水画在绘画艺术上有着许多重要的创作。
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乐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尽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北宋统一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割裂和隔膜,在一段时刻内维持着相对安宁的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进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显现空前未有的繁荣。
宋初100余年间大体遵循五代绘画传统。
院体花鸟画以黄家富贵体为标准,道释画中以吴家样阻碍最大,山水画以院外画家成绩最高宋朝山水画取得了空前的的进展。
李成,范宽,许道宁,燕文贵等山水画画家。
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
与北宋山水画相较,南宋山水画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显现了新的转变。
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是后来被称为“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他们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所创新,将北宋雄浑壮阔的全景式描述演化为南宋精致简练,“水墨苍劲”的诗意挥洒。
在山水画从北宋风格向南宋风格的转变中,李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南宋的山水画风格事实上是以李唐个人的风格为基础的。
二.主张:反对追求的宋朝,力主“作画贵有”,以为运笔技术书画同法;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大体功与实践技术,克服“墨戏”的陋习;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郁,韵味转变增强;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取得深化,涵盖更为普遍。
阻碍阻碍阻碍阻碍:赵氏通过批评“近世”、提倡“”,从而确立了艺术思维的。
作为价值学原那么,赵孟頫既保护了的人格趣味,又了的游戏态度;作为原那么,赵孟頫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类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在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
论宋代绘画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中国历史进⼊封建社会后期,绘画艺术进⼀步成熟和完备,特别是宋朝,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盛时期。
⽂⼈学⼠把书画视为⾼雅的精神活动和⽂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
社会、宫廷、⽂⼈⼠⼤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互相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都出现群彩纷呈、多⽅发展的局⾯。
统⼀消除了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商业⼿⼯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
宋代绘画进⼊⼿⼯业商业⾏列,与更多的群众建⽴较为密切的联系。
⼀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业。
汴京⼤相国寺每⽉开放5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梅⽵扇⾯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段。
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
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为市甚盛。
北宋时,汴京善画“照盆孩⼉”的画家刘宗道,每创新稿必画出⼏百幅在市场⼀次售出,以防别⼈仿制;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的杜孩⼉,也在汴京享有盛名。
吴兴籍军⼈燕⽂贵常到汴京州桥⼀带卖画。
⼭西绛州杨威,善画村⽥乐,每有汴京贩画商⼈买画,他即嘱其如到画院门前去卖,可得⾼价。
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
宋代由于⼿⼯业的发达,促成了的发展与普及,出现了汴京、临安、平阳、成都、等雕版中⼼,不少书籍及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现存宋⾦雕印的像、陀罗尼经咒、《佛国禅师⽂殊指南图赞》、《赵城藏》等,可见其绘刻之精美程度。
宋代绘画的繁荣与北宋的画院制度很有关系。
画院,西蜀和南唐都有,到北宋更成规模、建制了。
北宋的⼀些皇帝都有很⾼的⽂化修养,宋徽宗赵佶更是中国⽂化的不可磨灭的书画家。
皇帝的好恶就是政府的决策,政府的提倡就能促进某⼀事物的发展。
宋代的绘画艺术及其风格特色

宋代的绘画艺术及其风格特色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显得十分繁荣,而且在绘画艺术上也表现出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这一时期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出色的绘画艺术表现,其原因在于宋代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多元化交汇。
下面我们将从宋代绘画的风格特色方面来谈论一下它的艺术魅力所在。
一、宋代画的题材和表现风格宋代的绘画作品博采众长,不仅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融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涉及人物、山水、花鸟、宗教等多种题材。
其中风景画作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更是将人文和自然景色融合得淋漓尽致。
宋代绘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表现风格既有传承自唐代的繁复而华丽,又有发扬自新莽以来的临帖学习,突出了形态结构和构图远近的协调性。
同时,宋代画家重视用笔技艺来表达画意,常常借鉴篆书和隶书的书法笔势,使画面更显立体感和动态感。
此外,宋代画家还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不拘泥于传统的朱红、黄、熟黑等色彩,而是大胆地运用了绿、蓝、紫等色彩,使得画面更富生命力和活力。
二、宋代画风的特点宋代画风独具特色,精神内核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宋代绘画强调画家个性的倡导和表现,注重形态的表现和笔墨的表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代文化的个性化和文化“饱和”的特点。
其次,宋代画家很强调“意与境”这个概念,强调作品必须有所表达,才能与人沟通心灵。
这些表述则正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吻合,宋代是一个文化与文学充沛的时代,是重视人文精神的时代。
再次,宋代画家在笔法上有独特的表现,他们喜欢在画中使用写法或神韵的手法来表达对象的意境。
例如在山水画中,喜欢采用“飞白轻霜”、“拂拭彩渍”等手法,使得画面产生柔美而富有神韵的笔触效果,使画面更显生动而有趣。
最后,宋代绘画作品吸取了唐代和北宋的艺术积累,融合了许多地方文化和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顾公升、李唐、郭熙等大量著名画家的大量作品,它们一个个精美绝伦,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典范。
宋朝绘画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宋朝绘画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宋朝绘画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史上,宋朝绘画艺术享有极高的声誉,不仅在当时乃至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朝绘画在艺术形式、题材选择和笔墨运用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与特点,使得宋朝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首先,宋朝绘画注重写意。
相较于以前的较为写实的手法,宋朝绘画更加强调对于主题和对象的理解和表达。
宋代画家在绘画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思考和情感,通过笔墨的运用形成了更加准确和精炼的表达方式。
例如,宋代的绢本画作常常能够通过简洁的构图和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丰富的形象,使人们在欣赏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的内涵。
其次,宋朝绘画崇尚文人情怀。
在宋朝社会,文人士人地位显赫,他们常常对山水、花鸟和人物等题材情有独钟。
宋代画家们喜欢以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以此抒发对于现实世界的批评和反思。
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于理想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和快乐,这使得宋代绘画具有了更为独特的审美意义。
再次,宋朝绘画注重墨韵的运用。
宋代画家普遍采用“淡静”的笔墨风格,强调墨色的均匀和流动性。
他们将墨色运用到极致,通过墨韵的变化和层次的转化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氛围。
这种墨韵的处理方式能够让作品更富有诗意和抒情性,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也使得画作更加具有时代的特点。
最后,宋朝绘画强调笔墨技巧的运用。
宋代画家们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上更加注重笔墨的技巧和运气。
他们通过对笔墨的技巧性运用,使得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山水画中,画家们善于通过各种技法来表现山的高低、岩的陡峭和水的流动,使得画作更加栩栩如生。
而在花鸟画中,宋代画家们则注重表现花鸟的形态和生动感,通过构图和笔法的运用,使得画作更具有张力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宋朝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从注重写意、崇尚文人情怀、墨韵的运用,到笔墨技巧的精湛应用,宋代画家们通过绘画作品传承和创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使得绘画艺术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
简述宋代绘画的发展状况

简述宋代绘画的发展状况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宋代绘画那档子事儿。
宋代啊,那可真是绘画艺术的黄金时代!就好比一场超级豪华的艺术盛宴。
你想想,那时候的画家们就跟一群魔法大师似的,用他们的画笔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美妙的世界。
先来说说山水画吧。
宋代的山水画那叫一个绝!那山山水水画得跟真的一样,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那山上的石头、那流淌的溪水。
画家们可真是有一双神奇的眼睛,能把大自然的美捕捉得那么精准。
他们用笔墨勾勒出的山峰,高耸入云,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感叹:这山也太壮观了吧!那树林,郁郁葱葱,好像里面藏着无数的秘密。
这山水画不就是宋代画家给咱打开的一扇通往美丽大自然的窗户吗?再讲讲人物画。
宋代的人物画那可是活灵活现啊!画里的人物一个个都跟要从画里走出来似的。
那表情,那姿态,真是太生动了。
你看那画里的美人,一颦一笑都那么迷人,好像在跟你诉说着她的故事。
还有那些市井小民,挑担的、卖货的,忙忙碌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这人物画不就是宋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吗?花鸟画在宋代也是大放异彩呀!那些花儿开得娇艳欲滴,鸟儿活灵活现,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叫声。
画家们对细节的把握简直让人惊叹不已。
一朵花瓣、一根羽毛,都画得那么精细,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功力啊!宋代的花鸟画不就是大自然中那些美丽生灵的赞歌吗?宋代的绘画为啥这么厉害呢?这可不是凭空出现的呀!那时候的社会环境好啊,人们有闲情雅致去欣赏艺术,画家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绘画。
而且,宋代的文化氛围浓厚,大家都尊重艺术家,这给了画家们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这不就跟咱现在喜欢某个明星,就会给他疯狂打 call 一样嘛!你说,要是咱能穿越回宋代,亲眼看看那些画家作画,那该有多好啊!咱也能在旁边偷师几招,说不定咱也能成为一个小画家呢!哈哈,开个玩笑啦。
不过宋代绘画真的是太值得我们去欣赏和研究了。
总之,宋代绘画就是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光芒照亮了整个绘画世界。
它让我们看到了宋代的美丽和神奇,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
中国宋代绘画的审美理念与风格特点

中国宋代绘画的审美理念与风格特点中国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绘画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风格特点。
宋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和意境的追求,强调笔墨的写意和自由。
宋代绘画的审美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宋代绘画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和意境的追求。
画家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追求画面的意境和氛围。
他们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美,追求山水的宁静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次,宋代绘画强调笔墨的写意和自由。
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笔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自由发挥,追求笔墨的意境和表现力。
他们擅长运用湿墨、点染、渲染等技法,以及空白和留白的处理,使画面更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最后,宋代绘画强调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独立性。
画家们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和独立性,注重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
他们将绘画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追求艺术的自由和个性。
在风格特点方面,宋代绘画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首先,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美。
画家们通过描绘山水的景色和气氛,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他们注重山水的造型和构图,追求山水的平和和静谧。
其次,宋代山水画追求画面的意境和氛围。
画家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面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宋代山水画强调笔墨的写意和自由。
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笔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自由发挥,以及空白和留白的处理,使画面更具有变化和层次感。
与山水画相比,宋代人物画更加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宋代人物画追求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注重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画家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表现人物的姿态和神态,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宋代人物画也注重人物的环境和背景描绘,通过背景的处理来衬托和凸显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总之,中国宋代绘画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风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宋代绘画概括及印象最深的画家北宋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 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3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
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
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的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
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
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
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
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又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为市甚盛。
北宋时,汴京善画“照盆孩儿”的画家刘宗道,每创新稿必画出几百幅在市场一次售出,以防别人仿制;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儿的杜孩儿,也在汴京享有盛名。
吴兴籍军人燕文贵常到汴京州桥一带卖画。
山西绛州杨威,善画村田乐,每有汴京贩画商人买画,他即嘱其如到画院门前去卖,可得高价。
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
宋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促成了雕版印刷的发展与普及出现了汴京、临安、平阳、成都、建阳等雕版中心,不少书籍及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现存宋金雕印的弥勒像、陀罗尼经咒、《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赵城藏》等,可见其绘刻之精美程度。
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画院的基础上,宋代继续设立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
北宋徽宗时还曾一度设立画学。
宋代多数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宁宗等人都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出于装点宫廷、图绘寺观等需要,都很重视画院建设。
特别是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上具有较高修养和技巧,注意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并不断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导致了宫廷绘画的兴盛。
画院画家与社会保持一定联系,但又受皇帝的制约,宫廷绘画带有明显的贵族美术的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
画院集中了社会上的优秀画家,体现了时较高的水平,创作出如郭熙的《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李唐的《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马远的《踏歌图》、《水图》等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画中最妙言山水”,由于社会的重视,山水画逐渐跃居绘画的主要地位。
许多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观察和反复体会,因而精确地画出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的特征,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
从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笔简括、章法高度剪裁的边角之景,显示了不同时期的卓越创造。
山水景物不仅是仙山楼阁、贵族园囿游赏、士大夫幽楼隐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间穿插有盘车、水磨、渡船、航运、捕鱼、采樵、骡纲行旅、寺观梵刹、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通过真实的景物描写,体现优美的想像,塑造诗一般的意境。
绘画的成就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
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
运用多采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画中找到根据,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
宋代绘画艺术在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创造。
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花鸟画、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
文人士大夫绘画对于绘画艺术的繁荣提高也有促进作用,他们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贡献。
宫廷绘画在整个社会绘画的繁荣基础上得到高度发展,其艺术成就也不容忽视。
中国美术史这宋代绘画其代表人物为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等人。
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崇尚天真清新的风格。
真正建立宋代书法独特面貌而最体现高度成就的是北宋中后期出现的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书法,在书法史上将此四人称为"宋代四家南宋书法大都跳不出黄庭坚,米芾的藩篱,其成就远不及北宋,缺少领一代风骚具有深远影响的书法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二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
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各阶层在城郊一带的种种活动。
不仅内容丰富,笔法精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至于画面的内容场景,读者观图便可体味,在此不再赘言。
就其构图艺术,作者采用中国古代画家运用的鸟瞰法”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作者对社会生活和一切事物的特征观察极精,并有很敏锐深刻的形象记忆力和组织构图的卓越技巧。
至于人物神态的生动,树木、水纹笔法的健朴流畅,界画的精炼和谐,都可见于作者在人物、山水、楼阁诸方面的全面修养。
它集宋代各画种的高超技艺于一图,纷繁多变,于繁杂间游刃有余。
尤其是对人物形态的仔细观察,并精心刻画,我们从图中可逐一欣赏。
至于内容的思想性,则更值得重视,它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生活风貌,并重点刻画了作为当时交通命脉的汴河运输情况和劳动者的艰苦生涯,实为我国古代绘画之瑰宝。
此画无作者署名,因画后金代张著之题跋明其作者及生平。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
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
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
《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桥梁,树木、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
综数我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将民众置于主人翁地位,并加以正确地艺术概括,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就是在现代绘画中也是罕见的。
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
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
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
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
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
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
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
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
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
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
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
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
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
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
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
《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
《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李蒿的《货郎图》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
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象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
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画面中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线描勾勒,细秀的笔划辅以淡雅的设色,使画面古朴沉着。
人物动态鲜明,无一雷同,显示出画家的写实功底。
繁而不乱的货物描绘得一丝不苟,更显示了李嵩“尤长界画”的技巧。
李公麟对于古代的美术修养极深。
对古器物和古文字具有知识,曾摹绘古代的铜器并加以考订,他参加了整理皇家收藏的古器物的工作。
他的父亲李虚一收藏古代画迹很多,他都进行临摹,并且也临摹了很多他人收藏的名迹。
他保存了很多自己临摹前代名画的副本。
他的绘画才能,首先表现在他的题材的多样性上。
他擅长鞍马、佛像、人物和山水。
他在临摹古人名迹中掌握了绘画技法,而越出古人的成法。
李公麟擅长画马和人物。
他画的人物,邂说能够从外貌上区别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获、台舆皂隶”等社会各阶层人的特点,并能分别出地域和种族的具体特点,及动作表情的各种具体状态。
他的艺术创造有生活现实性为基础,所以他敢于追求新的表现。
他敢于突破前人的定式,画长带观音,飘带长过一身有半,还画 过石上卧观音,这些都是他创造的新式样。
他的创造性还表现在他对题材的理解上, 他画“观自在观音”,不是按照一般流行的坐相,他说“自在在心,不在相”,不必 限制于某一固定的坐相,而是另创一种他认为能表现出心情自在的坐相。
他画陶潜的“归去来辞”一诗把表现的重点放在正在思维中的神态上,不在一般化的描写田园松 菊等自然风物,而注重描绘“临清流处”一一发人深思的流水。
李公麟画汉代的将军李广夺了胡人的马逃回来,在马上引弓瞄准追骑,箭锋所指, 人马就应弦而倒。
李公麟自己说,如果是旁人画就要画箭射中追骑了。
可见李公麟很 了解艺术的真实有别于生活的真实,表面上好象不合理,而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力量以梁楷这幅《泼墨仙人图》来看,仅是匆匆几笔,却能勾绘出酣醉的可爱人物的 形貌;五官纠结一堆,宽袍大袖,露着大肚子,滑稽极了,头部和左肩的部份以湿笔 渲染,可以清楚的看出运笔的轻重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