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绘画浅谈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美术作品风格多样,充满了神韵和艺术美感。
在这个时代,画家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创造了许多传世的作品,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我们来谈谈宋代绘画的特点。
宋代绘画以水墨为主要媒介,以精炼、清雅、淡泊为特点,它既继承了唐代绘画的传统,也在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宋代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题材,其中尤以山水画为代表。
宋代山水画以写意、拟形、设色为重要技法,注重表现世界山水的气势和灵动,同时也强调画家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宋代山水画家善于捕捉大自然的变化和气象,以及瞬间景象中的永恒美感,使人们在欣赏画作时仿佛置身于画中世界之中。
宋代花鸟画也是其独特的绘画风格之一。
宋代花鸟画以笔墨细腻、形态逼真、意境深远为其特色,画家们擅长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花鸟的真实形态,同时又通过丰富的笔墨表现出花鸟的灵动和生动,使人们在观赏画作时仿佛能够感受到花鸟的生命力和美感。
宋代人物画也是其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之一。
宋代人物画强调人物的神韵和情感表达,画家们善于以简练的线条和深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性情和气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精神内涵。
除了以上所述的主要绘画形式外,宋代美术作品还包括书法、篆刻等形式。
宋代书法风格秀丽清越,线条简练流畅,刚柔相济,给人以美的享受。
宋代篆刻则以其简练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而闻名,篆刻作品在形式美感和精神内涵上均达到巅峰之境。
宋代美术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艺术遗产。
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在创新和发展中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宝贵遗产,也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和独特魅力。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宋代美术作品也是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
宋代美术作品在继承唐代遗风的基础上,融合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表现形式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对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儒雅含蓄的审美情趣宋代是一个以文人为主导的社会,文人儒雅的审美情趣在宋代美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宋代绘画以文人画为主导,注重意境和意象的表现,强调画意和情趣的抒发,追求“以墨写意”的审美追求。
画家们通过寥寥几笔,通过山水、花鸟等元素的抽象表现,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新意境。
这种审美情趣体现了宋代社会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二、追求精神超脱和理想境界宋代美术作品体现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对精神超脱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在画面表现上,常常通过山水、松石、竹影等元素的运用,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境界。
宋代文人画家们通过描绘山水的邈远,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越,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和追求。
三、崇尚自然、注重写实宋代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追求都得到了艺术的表现。
宋代绘画追求写实的表现方式,画家们在创作中注重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力求尽可能地还原客观现实。
宋代绘画以儿女情事、山水花鸟、饮食器物等为题材,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宋代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绘画和工艺品制作两个方面:一、绘画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文人画成为时代主流。
文人画强调个性表达,追求拟写神理,有泼墨、写意之风,每位文人画家所追求的不再是形式上的绘画技法,而是对禅宗、道教、儒学思想的领悟与表达。
代表人物有米芾、文同、范宽等。
二、工艺品制作宋代工艺品制作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代青瓷在釉里纹饰的精湛以及青白的色泽,全部表现出以文风为主导的情趣和审美追求。
宋代绘画的特点

宋代绘画的特点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独特而繁荣的时期,其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宋代绘画注重写实与表现。
宋代绘画家追求真实的描绘,力求把对象形象地再现在画作中。
他们在构图上讲究透视法和远近法,通过精确的线条和细腻的笔触,将静物、人物、风景等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著名的宋代绘画家李唐、细柳仙、马远等都以其精湛的写实技巧而闻名于世。
其次,宋代绘画追求典雅与纤细。
宋代绘画作品以清丽雅致、细腻温婉的风格为主。
绘画家注重表现事物的美感和品位,追求画面的和谐统一。
他们常以柔和的线条、细致的笔触描绘出婉约、秀丽的景象。
宋代绘画家米芾、李嵩等都是以其典雅纤细的风格而著称于世。
此外,宋代绘画注重意境与抒发情感。
宋代绘画家倡导以画写意,注重表现内心的情感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他们常以寥寥几笔勾勒出对象的特点,通过留白和淡化世俗的繁杂,营造出清新脱俗、静谧雅致的意境。
宋代绘画家董源、文同等都是以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的作品而受到推崇。
此外,宋代绘画也重视以物写人。
画家们以物象人,借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他们通过物的象征意义来传达主观情感,使作品更具深意和抒情性,增添了作品的情感共鸣。
宋代绘画家李公麟、李迪等都是善于以物写人,以物传情的代表人物。
总体而言,宋代绘画以写实、典雅、意境深远和以物写人为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的凸显不仅展示了宋代绘画家的独特创造力和审美追求,也使宋代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这些特点的影响远不止于宋代,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绘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深受当时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其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宋代美术作品注重写实。
宋代是一个文风鼎盛的时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艺术有着非常高的追求。
画家们注重对于自然和人物形象的准确描绘,力求画面真实、细腻。
他们善于运用线条、构图和色彩等手法,通过精确的细节描绘,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而且在绘画特征方面,宋代绘画也发展出了具有鲜明自己特色的风格,例如写意山水画、花鸟画等。
宋代美术作品追求和谐、自然的审美观念。
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他们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自然界的景色和人物形象融入到艺术作品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他们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通过细腻的笔墨和写意的绘画手法,表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
宋代美术作品注重意境表达。
宋代文人士大夫重视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精神境界的体验。
他们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表达他们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绘画、诗词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感悟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意境。
这种意境表达不仅体现在画面的主题和意象上,还体现在笔墨、构图和色彩等方面,形成了宋代独特的艺术风格。
宋代美术作品追求平实、朴实的审美价值。
宋代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革的时代,社会上对于奢侈和世俗的追求有所降低,人们开始注重平实、朴实的生活和审美价值。
这种审美观念也体现在艺术作品中,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呈现出朴实、平实的风格。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普通百姓、农民、渔民等,他们的形象真实、朴实。
画面中的背景环境也常常是山水、田园等自然景观,呈现出平实、自然的美感。
宋代美术作品以写实为基础,追求和谐、自然的审美观念,强调意境表达和平实、朴实的审美价值。
这些特点使得宋代美术作品独具一格,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宋朝绘画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宋朝绘画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宋朝绘画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在中国古代的绘画史上,宋朝绘画艺术享有极高的声誉,不仅在当时乃至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朝绘画在艺术形式、题材选择和笔墨运用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风格与特点,使得宋朝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首先,宋朝绘画注重写意。
相较于以前的较为写实的手法,宋朝绘画更加强调对于主题和对象的理解和表达。
宋代画家在绘画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思考和情感,通过笔墨的运用形成了更加准确和精炼的表达方式。
例如,宋代的绢本画作常常能够通过简洁的构图和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丰富的形象,使人们在欣赏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的内涵。
其次,宋朝绘画崇尚文人情怀。
在宋朝社会,文人士人地位显赫,他们常常对山水、花鸟和人物等题材情有独钟。
宋代画家们喜欢以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以此抒发对于现实世界的批评和反思。
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于理想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和快乐,这使得宋代绘画具有了更为独特的审美意义。
再次,宋朝绘画注重墨韵的运用。
宋代画家普遍采用“淡静”的笔墨风格,强调墨色的均匀和流动性。
他们将墨色运用到极致,通过墨韵的变化和层次的转化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氛围。
这种墨韵的处理方式能够让作品更富有诗意和抒情性,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也使得画作更加具有时代的特点。
最后,宋朝绘画强调笔墨技巧的运用。
宋代画家们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上更加注重笔墨的技巧和运气。
他们通过对笔墨的技巧性运用,使得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山水画中,画家们善于通过各种技法来表现山的高低、岩的陡峭和水的流动,使得画作更加栩栩如生。
而在花鸟画中,宋代画家们则注重表现花鸟的形态和生动感,通过构图和笔法的运用,使得画作更具有张力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宋朝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从注重写意、崇尚文人情怀、墨韵的运用,到笔墨技巧的精湛应用,宋代画家们通过绘画作品传承和创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使得绘画艺术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
宋朝绘画艺术的特点与影响

宋朝绘画艺术的特点与影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之一,尤其在绘画艺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宋朝绘画艺术以山水画、花鸟画为主,以真实、清晰、淡雅、含蓄的表现方式为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与影响两个方面逐一探讨。
一、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宋代绘画艺术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真实自然宋代绘画艺术在表现自然上非常注重精准的描绘和真实的再现。
画家们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入研究,成功地将自然界的景象和形态完美地呈现在画面上。
2. 淡雅与含蓄宋代绘画艺术在色调上更加注重淡雅,不再像唐代那样奢华浓艳,而是更加低调,更具含蓄意味。
画家在表现万物的同时,更注重对自然美的把握,运用简约的技巧表现神韵,将艺术创造的高度和自然之美完美结合,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3. 揭示人性在宋代绘画艺术中,画家们结合自己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理解,揭示和表现了人性的内在世界,表现了一种安逸自得、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和荣辱不惊,作品中透出清新淡静的心灵境界。
4. 丰富的表现形式在宋代绘画艺术中,画家们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线描、点染、筋骨结构等多种手法,充分表现了题材的特点和内涵。
通过这些形式的运用,画家们不仅能清晰地表现出景物的形态与特征,同时也能更深刻地揭示其内涵与意蕴。
二、宋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宋代绘画艺术由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开创了新时代的绘画语言宋代山水画、花鸟画的创作,以及画境的精致处理,独领风骚,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和花鸟画的源头,为后来的绘画艺术开创了新的时代语言。
2. 彰显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内涵宋代山水画、花鸟画要求画家表现丰富的内涵,如表现情感、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
这一要求,不仅为山水画、花鸟画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也使得中国绘画艺术的内涵更加丰富。
3. 影响了日本、朝鲜的绘画艺术宋代绘画艺术的成就在东亚地区不仅引起了关注,而且对周边国家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绘画的特点

宋代绘画的特点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技巧造就了众多优秀的绘画作品。
宋代绘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宋代绘画在题材选择上非常广泛,不再局限于以往以宗教、宫廷或士人自身为主题。
宋代绘画以描绘人物、山水和花鸟为主要题材,力图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一特点反映了宋代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也表明了画家们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和探索。
其次,宋代绘画注重形象的传神和真实。
宋代画家们尤其注重描绘人物的神态、姿势和表情,通过细腻的笔墨表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同时,他们还注重观察和描绘自然界的景物,力求将自然界的美妙之处真实地再现在纸上。
绘画作品既具有真实感又充满了艺术的魅力,给观者带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第三,宋代绘画在构图和装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宋代画家独具匠心,善于通过精确的构图和巧妙的装饰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他们注重画面的整体结构和平衡感,注重线条和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在装饰上,他们善于运用金碧辉煌的色彩,通过纹饰、花卉和装饰纹样来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使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韵味。
第四,宋代绘画对于墨法的运用也有着独特之处。
宋代画家注重笔墨的变化和表现力,善于运用浓墨重彩和湿墨干笔的技法来表达画面所需的效果。
他们常常在画面中使用大量的墨色,通过墨的深浅、干湿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质感和形态。
这种墨法的运用,使得绘画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宋代绘画以其广泛的题材选择、传神的形象描绘、精心构图和装饰以及独特的墨法运用等特点,展示了画家们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这些特点不仅为宋代绘画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为后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宋代绘画的独特魅力已经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宋元绘画的风格与艺术特点

宋元绘画的风格与艺术特点宋元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流派。
本文将探讨宋元绘画的风格与艺术特点。
1. 风格1.1 学院派(北宗)学院派是宋元时期最主要的绘画流派之一,以北方为中心,将崇尚规范性描写和直观表达作为重要原则。
常见的代表作家包括柳公权、赵孟頫等。
1.2 文人画(南宗)文人画是宋元时期另一个重要的绘画流派,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创者,并强调个体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他们追求自由挥洒、清新淡泊之境界,常常表现诗意和哲理。
代表性的艺术家有米芾、杨万里等。
1.3 眼墨派(鄱阳湖派)眼墨派源于鄱阳湖一带,该流派注重写生,基于对自然界的准确观察和描绘。
他们通过刻意凝视并仔细记录自然景物来达到高度写实的效果。
代表性画家有巨然、载谦等。
2. 艺术特点2.1 精致技巧宋元绘画注重笔墨的细腻表现,追求精致的工艺和技巧。
画家们擅长运用各种笔法和墨色的变化来描绘形象,并对细节进行精确掌握,以展现作品的高度精细度。
2.2 视觉透视与背景深化在宋元绘画中,艺术家们开始注意物体的空间感和透视关系。
他们尝试使用近大远小、通透与密集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深度和层次感,使作品更加立体生动。
2.3 情感表达和审美意境宋元时期的绘画注重情感表达和审美意境的塑造。
艺术家通过构图、色彩运用和线条处理等手法,创造出氛围优雅、意境深远的作品。
他们强调传达内心世界和个人观点,并试图引起观者共鸣。
2.4 文字与绘画相结合在宋元时期,绘画与文字相互影响并相互融合发展。
艺术家们经常在作品中加入诗句、题跋等文学元素,使其成为一种视觉与文化的交汇点,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综上所述,宋元绘画以学院派、文人画和眼墨派为主要流派,具有精致技巧、视觉透视与背景深化、情感表达和审美意境以及文字与绘画相结合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时代精神和文化氛围,也为中国绘画史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绘画浅谈作者:薄松年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
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采的面貌。
绘画的繁荣北宋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
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
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的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
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
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
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
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又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为市甚盛。
北宋时,汴京善画“照盆孩儿”的画家刘宗道,每创新稿必画出几百幅在市场一次售出,以防别人仿制;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儿的杜孩儿,也在汴京享有盛名。
吴兴籍军人燕文贵常到汴京州桥一带卖画。
山西绛州杨威,善画村田乐,每有汴京贩画商人买画,他即嘱其如到画院门前去卖,可得高价。
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
宋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促成了雕版印刷的发展与普及,出现了汴京、临安、平阳、成都、建阳等雕版中心,不少书籍及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现存宋金雕印的弥勒像、陀罗尼经咒、《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赵城藏》等,可见其绘刻之精美程度。
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画院的基础上,宋代继续设立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
北宋徽宗时还曾一度设立画学。
宋代多数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宁宗等人都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出于装点宫廷、图绘寺观等需要,都很重视画院建设。
特别是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上具有较高修养和技巧,注意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并不断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导致了宫廷绘画的兴盛。
画院画家与社会保持一定联系,但又受皇帝的制约,宫廷绘画带有明显的贵族美术的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
画院集中了社会上的优秀画家,体现了当时较高的水平,创作出如郭熙的《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李唐的《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马远的《踏歌图》、《水图》等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后期以后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
当时对绘画的收藏、品评和延纳画家作画已在上层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
更有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像诗词一样用以寄兴抒怀,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
他们在画幅上题字咏诗渐次增多,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天地,并能自觉地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
两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中涌现了仲仁、扬无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赵孟坚的水仙等,成为后世文人画家追随学习的典范。
此外较为著名者还有燕肃、晁补之、宋道、宋迪、蔡肇、张舜民等人。
文人士大夫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欧阳修提出表现萧条淡泊的情怀,陈与义主张“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一系列见解都具有代表性。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影响到辽金地区,成为元明文人画发展的前导。
在绘画高度繁荣的基础上,绘画理论著述也大量问世。
画史、画论、绘画赏鉴及收藏著录等著作大量流传,如《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史》、《林泉高致》等,成为今日研究古代绘画的重要文献依据。
绘画的发展阶段大致有4个阶段:①宋初100余年间,大体遵循五代绘画传统。
北宋开国后,汴京一带成为绘画艺术中心,宫廷画院先后集中了来自西蜀的黄居□、黄惟亮、夏侯延□、赵元长、高文进等,南唐的董羽、厉昭庆、蔡润、徐崇嗣等及中原一带的王霭、赵光辅、高益等画家。
院体花鸟画以黄家富贵体为规范,道释画中以吴家样影响最大,山水画以院外画家成就最高。
此外,李成善画寒林平远,范宽善画崇山峻岭,许道宁善画平远、野水、林木,他们3人皆先后在不同方面,发展和丰富了荆浩、关仝的北方画派。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画派在此时期则影响不大。
当时画院内外以山水画知名的还有燕文贵、翟院深、高克明、李宗成、屈鼎等,擅长宗教壁画的有王□、高文进、武宗元等,花鸟画则有赵昌、易元吉、王友等。
这些画家的创作实践,酝酿着北宋绘画风貌的新变化。
②熙宁和元丰之际,出现了以李公麟为代表的鞍马人物画,以郭熙为代表的山水画,以崔白为代表的花鸟画。
他们在内容及艺术上都展示出崭新的风貌,都具有精湛的技巧和深厚的修养。
李公麟以单纯朴素的白描形式,精确地表现了不同阶层、民族、地域人物的特征,特别是在刻画士大夫生活形象和情趣上,获得极大成功。
崔白和郭熙都可以不经起稿而放手作画。
崔白描绘季节气候变化中禽鸟的情态,善于表现败荷凫雁的荒情野趣,突破了宋初以来画院内黄氏体制的规范,取得了更为自然生动的效果。
郭熙通过景色季节及气候的描绘,表现了山水林泉的幽情美趣,把李成以来的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更高水平。
以苏轼、文同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也于此时形成。
驸马都尉王诜筑宝绘堂收藏法书名画,并于府第西园中聚集诗人画家赋诗作画,皇族赵令穰善作清丽富有诗意的小景山水,以及米芾这一时期已开展的书画活动,都显示出这一阶层艺术活动的活跃。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郭熙父子《林泉高致》及苏轼等人的论画诗文显示了此一时期绘画理论的新成就。
③徽宗赵佶、高宗赵构统治时期,是宋代宫廷画院最为繁荣的时期。
徽宗时画院制度已相当完备,社会上民间画家艺术水平的提高,为画院输送了不少优秀画家。
此时画院高手云集,善画百马、百雁的马贲,开南宋山水画新风的李唐,善画风俗界画的张择端,富有才华的青年山水画家王希孟,善画花鸟翎毛的韩若拙、孟应之、薛志,以画婴儿货郎著称的苏汉臣,为徽宗代笔供御画的刘益、富燮等人,都以画艺精湛、笔墨不凡而著称。
徽宗时内府书画收藏极富,公卿士大夫收藏家也甚多,《宣和画谱》反映了当时宫廷收藏的盛况。
靖康之变,汴京被金兵洗劫,一部分画家被掳北去,宫廷藏画流散北方甚多,给金朝统治区绘画发展以相当影响。
另外,大批画家纷纷逃到江南,又成为南宋高宗画院中的骨干力量,促进了江南地区绘画的发展。
④孝宗以后的南宋时期,特别是光宗、宁宗时期,山水画继李唐之后,出现了明显的画风变化,代表画家为刘松年、马远、夏圭等人。
他们重视章法的剪裁,巧妙地利用画面大片空白突出鲜明的形象,画面效果含蓄凝练,简洁而富有诗意,具有优美的意境,简率而富有表现力的大斧劈皴则显示了笔墨技巧的提高。
历史故事画及风俗画在整个南宋时期都比较发展,此时出现的李嵩是尤其值得注意的画家,他曾作《宋江三十六人像》、《服田图》、《四迷图》、《观潮图》等,作品大都含有深刻的意义。
梁楷、牧溪、温日观的水墨、减笔则开了元明写意画之风气。
绘画各科的发展宋代绘画分科更加细致、专门。
宋徽宗时期办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6科。
《宣和画谱》著录藏画,则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10门。
孝宗乾道三年(1167)著成的《画继》辑录画家时,则分为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 8类。
这些现象反映了绘画表现范围的扩大和题材分工的细致、深入。
人物画在反映现实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进步。
从唐代以画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如卫贤(传)《闸口盘车图》、王居正《纺车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秋庭戏婴图》、李嵩《货郎图》、朱锐《盘车图》、阎次平《牧牛图》和无名氏《耕织图》、《耕获图》、《柳荫云碓图》、《江天楼阁图》及见于记载的高元亨《从驾两军角抵戏场图》、燕文贵《七夕夜市图》等,都显示了画家视野的扩大和对现实生活的兴趣与热情。
宋代城市中描绘民俗题材的节令画如《岁朝图》、《五瑞图》、《大傩图》、《观灯图》也纷纷出现。
描绘贵族文人生活的绘画仍然流行,带有情节的肖像性绘画,如李公麟《西园雅集图》、赵佶(传)《听琴图》也都具有较高艺术成就。
历史故事画中常糅进民间传说,曲折地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态度。
如描绘操守气节坚贞不屈的人物的《采薇图》,诤言直谏以及与权□的斗争的《朱云折槛图》、《袁盎却坐图》、《陈元达锁谏图》,反映以正确策略解决民族问题的《免胄图》、《便桥会盟图》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绘因战乱和复杂的民族关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绘画非常流行,如《文姬归汉图》、《明妃出塞图》,像当时民间的讲史一样,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忧患意识。
宋代统治者提倡道教,修建寺观,道释壁画虽缺乏唐代那样宏伟的气势,但仍然保持了相当规模。
如东京大相国寺、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五岳观、宝□宫及南宋临安的显应观、西太一宫、五圣庙等壁画大都出自画院名家手笔。
真宗时为建玉清昭应宫,招募天下画工,应试者逾3000人,徽宗时建五岳观,大集天下名手,应诏者达数百人,可见其人才之众。
宋代宗教画中出现更为鲜明的世俗化倾向。
以热闹的场面、有趣的情节吸引观众,道教画中创造了大量的神□形象,不少是凭借现实人物形象画成。
宋代前期,吴道子画派在壁画中占有绝对地位,从现存壁画粉本《朝元仙仗图》可见其艺术风貌。
宋代墓室壁画之数量、质量已不能与汉唐相比。
山西高平开化寺壁画、正定静志寺塔和净众院塔基地宫壁画、敦煌莫高窟宋代壁画以及河南等地区发现的宋墓壁画等,都是考察宋代壁画的重要遗存。
山水、花鸟画在宋代有着飞跃的提高。
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宋代花鸟画家极注重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并为此而养花养鸟。
赵昌清晨绕栏谛玩,对花调色写生;易元吉深入荆湖深山,观察猿猴野生情状;韩若拙画翎毛,每作一禽,自喙至尾、足皆有名,谙熟解剖结构。
宋代花鸟画家画花果草木,有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萼后先,务求生动逼真。
因而评画者视画中猫之瞳孔为竖线而指出《牡丹狸猫图》系画正午景候,农民指出名画《斗牛图》中之牛尾应下垂而不应上举的错误,以及赵佶对孔雀升墩必先举左足的论述都是要求形象真实合理。
宋代花鸟画既有精工富丽,表现宫□中珍禽异木的黄氏体;也有笔墨简拔、淡彩着色,描绘败荷凫雁,富有江湖意趣的崔白、吴元瑜体;也有直接抒发士大夫情趣,专写墨竹、墨梅等的文人墨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