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基质的三维标测_邓华

合集下载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张涛;王云龙;梁卓;赵华;韩智红;任学军【摘要】目的探讨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体表心电图特点及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连续9例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的VAs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压力监测导管进行激动标测和基质标测,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患者12导联心电图QRS波特征.结果 9例VAs患者经射频消融即刻成功8例(8/9),失败1例(1/9),后经心外膜标测消融,心内膜、心外膜均可见大片异常电压区,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的VAs患者心电图特征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V1、V2导联呈rS型,Ⅰ、V5及V6导联呈R型,胸前导联移行区通常在V4或之后,由三尖瓣环后侧壁到侧壁再到前侧壁,下壁导联R(r)波逐渐增高,而S(s)波逐渐变浅甚至消失,同时R(r)波呈Ⅱ>aVF>Ⅲ,S(s)波呈Ⅲ>aVF>Ⅱ.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VAs安全有效,该部位起源的VAs患者有典型心电图特征,部分超声心动图结构正常的患者继发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可能为其早期表现.【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9(027)003【总页数】6页(P134-139)【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射频消融;三尖瓣环【作者】张涛;王云龙;梁卓;赵华;韩智红;任学军【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多数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和左心室后间隔部,通过射频消融治疗效果较好[1-3]。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护理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护理

近年来射频消融术 已成为根治室性 心律失 常的常
用方法之一 。C a r t o 三 维标测 系统 采用 磁 场定 位跟 踪 技术 , 与常规 x线透视标测方法相 比, 因其定位准确极 大提高 了射频消融 的成 功率 , 且 可减少术 中 X线 曝光 时间 、 放 电时间并 且 同时缩 短整体 手 术时 间…。2 0 1 0
三维 标 测 系统 指 导 下 室性 心律 失 常射 频 消 融 的护 理
王 娟, 丁金 玲
2 1 0 0 0 8 ) ( 南京 大学 医学院 附属鼓楼 医院 , 南京
关键词 : 室性心律失常 ; 射频 消融 ; 三维标测 系统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9 . 8 3 9 9 ( 2 0 1 3 ) 0 4 - 0 0 5 2 - 0 3
共场所 , 注意季节 变化 , 防止感 冒。② 保持 心情舒 畅 , 开 朗乐观 , 避免情 绪过激 ; 生活起 居要有 规律 , 避 免 过 度疲劳 、 受凉 、 酗酒 、 吸烟 。③适 当进行 体育锻炼 , 如 慢 跑、 打太极拳 、 练 呼吸操 等活动 , 活 动量应 循序 渐进 增 加, 以增强体质 。④ 坚持服 药 , 并按 时 、 按 量服 用 中药 汤剂。⑤饮 食应 高 维生 素 、 优质 蛋 白, 应 多食 新 鲜 蔬 菜、 水果 。⑥定期复查 , 复查项 目包 括 : 血气分析 、 肺 功
2 . 5 纠正低氧血症 , 防呼吸衰竭 由于本病特殊 的病 理组 织学改 变 , 易引起 低氧血症 和阻塞性 通气功 能障
碍, 病情进展 可导致 呼吸衰 竭 。给予合 理有 效 的吸 氧, 采用低 流量 、 低浓度吸氧 , 通常氧流量 2~ 3 L / m i n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射频消融基质改良治疗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7例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射频消融基质改良治疗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7例

31 6 ・
S o u t h C h i n a J o u na r l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 Ma y 2 0 1 5 , V o l 2 1 , N o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6 8 8 . 2 0 1 5 . 0 3 . 0 1 2
・ 论
著 ・
三维标 测 系统指 导下采 用射频 消融 基质 改 良治疗 器质性 室性 心动 过速 7例
唐 成 , 张劲 林 , 江晶晶, 张勇华 , 韩宏伟 , 李 振 , 邓成钢 , 苏 唏 ( 武 汉 亚 洲心 脏 病 医院 心 内科 , 武汉 4 3 0 0 2 2 )
摘要: 目的 研 究 在接 触式 三维 标测 系统 指 导下 , 采 用 射频 消融 对器 质性 室性 心 动过 速 的患者 进行 基 质改 良 治疗 的方 法 、 电生 理特点及 消融 结果 。方法 2 0 1 3年 5月至 2 0 1 4年 3月 , 武 汉亚 洲心 脏病 医 院对 7例 患有 器 质性 心脏 病 ( 4例扩 张型心 肌病 , 2例 缺血性 心肌病 , 1例致心 律失常 性右 心室心肌 病 ) , 同 时有 反 复室性 心动 过
Tr e a t me nt of v e nt r i c u l ar t a e h yc ar di a an d s t r uc t u ra l he ar t di s e a s e by s ubs t r a t e m od if ie d a bl a t i o n g ui de d by 3・ ime d n s i o na l mapp i ng s ys t e m i n 7 pa t i e nt s

应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治疗阵发性室上速

应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治疗阵发性室上速

应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治疗阵发性室上速张荣华;肖玉芬;杨洁;符炜【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在阵发性室上速的应用。

方法对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之间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按照三维或传统术式进行比较。

结果比较三维组和传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对患者随访比较成功率。

结论通过应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治疗阵发性室上速,具有高成功率,良好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手术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0 to August 2013, 69 patients are enrolled for th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They were sent to either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method or traditional two-dimensional mapping method. Result We compared the procedure time, Fluorescence exposure in two groups. And we compared their success rate after follow up visit. Conclus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the high success rate and safety are noticed. Meanwhile, procedure time and fluorescence exposure are reduced by using this technique.【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34【总页数】2页(P40-41)【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三维标测;射频消融【作者】张荣华;肖玉芬;杨洁;符炜【作者单位】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个旧 661000;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个旧 661000;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个旧661000;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个旧 6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脏三维标测系统治疗技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心脏三维标测系统治疗技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参 考 文 献
创 伤 中 的应 用 体 会 [ J ] . 1 临床 骨 科 杂 志 , 2 0 1 0 , 1 3 ( 4 ) : 4 3 6 —
43 8.
邹庆超 , 祝乾清 , 马献 忠 , 等. 外 固 定 联 合 持 续 负 压 吸 引 治 疗 3 2例 Gu s t i l o ⅢB 型 胫 腓 骨 折 的 回顾 性 分 析 [ J ] . 贵 阳
1 2 4
重庆医学 2 0 1 7年 第 4 6 卷 增刊 ( Ⅱ)
VS D在 临床 上 广 泛 应 用 于 难 治 性 伤 口 的 治 疗 , 特 别 是 组 织 缺
受 区血 管 的选 择 [ J ] . 中医正骨 , 2 0 0 0 , 1 2 ( 7 ) : 1 9 - 2 O .
( 6 ): 61 5 - 617 . Ho ng CT , Cho o n DS, Ca br e m NP, e t a 1 . T he t r e a t me nt o f op e n t i bi a l f r a c t ur e s a nd tபைடு நூலகம்i bi a l no n un i o n wi t h a no ve l e x—
中 医学 院学 报 , 2 0 1 3 , 3 5 ( 1 ) : 2 5 8 — 2 6 0 .
[ 1 ] 晋大祥 , 梁德 , 何 振辉 , 等. 游 离 皮 瓣 移 植 修 复 小 腿 部 损 伤
观察 [ J ] . 临床 骨科 杂 志 , 2 0 1 0 , 1 3 ( 3 ) : 3 0 2 — 3 0 3 .
Ha s s i n ge r SM , H a r di ng G ,W o ngwor a wa t M D . H i g h pr e s s u r e pu l s a t i l e l a v a ge p r o pa g a t e s ba c t e r i a i n t o s of t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朱遵平;杨平珍;张新文;朱永宏;贾国良【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希氏束附近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效果.方法无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提示频发性间隔部希氏束附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5例,分别在室性期前收缩时进行三维重建右心室和主动脉窦,标识希氏束及放电部位,消融时实时观察导管位置方向.结果 5例患者分别于前间隔(2例)、中间隔(1例)、后间隔(2例)标测到消融靶点,放电后前间隔部、后间隔部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均消失,中间隔患者消融失败.无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随访3~10个月,成功病例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室性期前收缩发作.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希氏束附近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消融安全、有效.%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system to guide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0 on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s(VPCs) originating from right ventricular inflow tract (RVIT) septum near His-bundle. Methods Five normal heart patients with VPCs from RVIT septum underwent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system(CARTO or ENSITE) guided mapping and ablation. Three dimensional mappings of right ventricular and aortic sinus cusp were constructed. His bundle and the ablation sites were marked. The catheters were monitored in real-time during ablation. Results VPCs originating from anterior septum ( n = 2) and posterior septum ( n= 2) were successfully abolished, but VPC from middle septum ( n = 1) was unsuccessfully ablated. No complication occurred. No VPCs recurred during a follow-up of 3-10 months without any antiarrythmia drugs. Conclusion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systemto guide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s originating in the vicinity of His bundle was successful and safe.【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2(027)014【总页数】4页(P1208-1210,封2)【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导管消融术;希氏束旁;三维标测系统【作者】朱遵平;杨平珍;张新文;朱永宏;贾国良【作者单位】东莞康华医院心内科,广东东莞523000;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510080;东莞康华医院心内科,广东东莞523000;东莞康华医院心内科,广东东莞523000;东莞康华医院心内科,广东东莞5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1希氏束旁室性期前收缩是指室性期前收缩(VPCs)起源部位距离希氏束电位记录最明显处1 cm之内的区域。

室性心律失常有关的辅助检查的评价课件

室性心律失常有关的辅助检查的评价课件
善了检测方法,在运动实验中检测TWA 。 ➢此后有较多设计严密、终点明确的临床研
究确立了TWA的VT/VF 、SCD的预测价值
而获FDA批准应用。
TWA 与 EPS 对比实验
➢83例行EPS 者先行TWA检测并随访20个月
➢TWA预测EPS结果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80%
➢20个月无心律失常 TWA(+)者为 19 % ( - )者为 94 %
FDA批准已可用于临床
T波电交替(TWA)试验
➢ 唯一经FDA批准用于临床的预测SCD危 险的无创检测方法。
➢ FDA Clears Cambridge Heart ,s Alternans Test as the First Non-Invasive Cardiac Diagnostic Tool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Risk for Sudden Cardiac Events .
➢ 心肌梗死后LP阳性者应加强随访,LP阴性者不能认
为是“安全”的。
➢ 特发性VT、LP绝大多数为阴性,如出现阳性应进一步检查。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的评价
➢ 从检测自主神经的功能状况预测SCD危险性, 理论上是一个新的突破。
➢ 对心肌梗死 后及糖尿病人HRV↓预测SCD危 险性增高的评价已被公认。
➢ 1981年Adam等首先报告在发生恶性VA患者体表ECG 上可记录到肉眼不可见的微伏级TWA 。
➢ 1988年Swith等首先建立了spectral 方法检测微伏级
TWA
➢1994年Rosembaum等应用心房起搏选择适
当频率首先在临床上应用TWA试验研究其
对SCD的预测价值。 ➢1997年Zabel等摒弃了心房起搏,进一步完

检测ECG心率不齐的一种方法

检测ECG心率不齐的一种方法

检测ECG心率不齐的一种方法
唐艳;汤井田;谢治华
【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
【年(卷),期】2005(026)012
【摘要】ECG心率不齐是通过与正常心脏跳动频率不同来区分,但这种方法并不是理想.介绍一种新方法,它可以从正常的窦性心律中(NSR)分辨出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一般来说,VT和VF是致命的心脏病,但可以通过及时电击疗法来治疗.这种自动分辨系统可以用于监护系统以及远程医疗中,有助于医疗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并对病人进行治疗.该算法采用自回归模型建模,用距离测量法(Itakura和euclidian)对数据分类,发现VF利VT的错误率少于10%.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唐艳;汤井田;谢治华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长沙市,410083;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长沙市,410083;湖南大学经济管理数据中心,长沙市,41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香农包络的胎儿瞬时心率检测方法 [J], 于宣福;严文鸿;刘辉
2.以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为标准数据源的心率不齐的ECG模拟信号
发生器 [J], 王颖;张勇;方祖祥
3.一种基于ECG的多层共轭对称Hadamard特征变换的房颤异常信号分类方法[J], 王凯; 杨枢; 李超
4.一种基于普通摄像头的光线自适应心率检测方法 [J], 贾蒙丽;李振伟;杨晓利;许梦莹;赵磊;杨彬
5.一种基于STM32的心率检测方法设计 [J], 夏卓;王亚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死后心脏及病理切片
导管射频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
缺血性心脏病室速机制-拖带技术确定折返通道
S’ S
DP在窦性心律时表现为晚电位 体表ECG之QRS完全一致 Long S -QRS Interveal
PPI= VTCL or <30 msec S -QRS (Pacing) =DP - QRS (VT)
缺血性心脏病室速-传统消融结果
➢ 对选择性病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临床或靶室速的消融 成功率多家中心报道为71-86%。
➢ 随诊9-41.5月,非致死性室速复发率13-46%。 ➢ 在消融失败、可诱发出两种及以上室速的患者,3-4年后的室速复发率
达60-64%。
导管射频消融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三维电解剖标测及消融系统
室性心律失常基质的三维标测_邓华
导管射频消融
室性心律失常的三维基质标测-机制
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
➢ 局灶起源
微折返、触发、自律性等
➢ 大折返
特殊的结构部位(束支、假腱索等) 瘢痕相关因素(心梗后、术后、心肌病等)
导管射频消融
室性心律失常的三维基质标测-瘢痕相关的大折返
瘢痕相关因素(心梗后、 术后、心肌病等)
器质性心室速-三维标测及消融系统
导管射频消融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三维标测及消融系统
导管射频消融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三维标测及消融系统
随诊平均15月,12例非选择病例,8例患者无室速 发生,另外4例室速发作明显减少。
导管射频消融
缺血性心脏病室速-外科手术结果的启示
292例选择性病例,外科手术切除梗塞瘢痕、 或心内膜切除、或冷冻消融,随诊3年,室 速再发生率仅为6%
导管射频消融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术式的探讨
➢ 病灶区域消融 ➢ 通道的消融-线性消融 ➢ 围绕瘢痕区的环形消融
导管射频消融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三维标测及消融系统的完善
➢ ESI的DSM技术及ARRAY与NAVX兼容技术 ➢ CT三维图像融合技术 ➢ 实时三维动态显示技术 ➢ 消融技术的发展(盐水灌注、心外膜消融等)
DP在窦性心律时表现为晚电位 体表ECG之QRS完全一致 Long S -QRS Interveal
PPI= VTCL or <30 msec S -QRS (Pacing) =DP - QRS (VT)
(S-QRS/VTCL) ×100%
导管射频消融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三维标测及消融系统
导管射频消融
(S-QRS/VTCL) ×100%
导管射频消融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传统消融技术
传统电生理技术平台局限
➢ 起源于心尖、或游离壁的室性心律失常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性心律失常 ➢ 瘢痕相关室速:心梗后室速、扩张型心肌
病室速、ARVD、先心病修补术后室速等 ➢ 多形性室速、室颤触发灶的消融
导管射频消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