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域农村朝鲜族民居实态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环境的变迁,中国朝鲜族散居地区的人口、生活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各种变化。

本文将从人口、教育、就业、文化等方面介绍中国朝鲜族散居地区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一、人口现状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多个省份。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朝鲜族总人口为183.18万人,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两省。

其中,辽宁省朝鲜族人口最多,达到104.84万人;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50.51万人。

黑龙江、山东等省份的朝鲜族人口较少。

不同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朝鲜族散居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分散。

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散居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占朝鲜族总人口的约34%。

其中,全国范围内小城镇与农村地区朝鲜族人口占比较高,但参与城市化过程的城市朝鲜族人口也在逐年增加。

二、教育现状在教育领域,朝鲜族散居地区的大部分子女接受中等教育水平以下的教育,高中及以上的受教育机会比较匮乏。

同时,大部分散居在城市的朝鲜族孩子因为受到中文环境影响,不少朝鲜族孩子的朝鲜语水平并不高,需要在语言方面加强学习。

近年来,朝鲜族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一些朝鲜族学生通过高考等渠道获得了进入一些中国一流大学的机会,也有一些朝鲜族青年通过赴韩留学、出国交流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

未来,应该进一步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更多的朝鲜族学生受益。

三、就业现状朝鲜族散居地区的就业形势相对比较严峻。

由于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大部分朝鲜族人难以融入到当地的劳动力市场中去,就业岗位及薪资待遇都比较局限。

因此,很多朝鲜族人选择到朝鲜族自治县或邻近的城市工作。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一些朝鲜族人也选择到大城市的外企或机构工作。

为了加强朝鲜族人的职业技能水平,应该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让更多的朝鲜族人获得就业机会。

四、文化现状朝鲜族散居地区虽然与朝鲜族聚居地区相比,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条件相对较差,但朝鲜族文化仍在散居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和发展。

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研究的开题报告

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研究的开题报告

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全州总面积约四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20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80%以上。

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代表了朝鲜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乡土景观是乡村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的总称,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类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不仅包括传统建筑、民居、庙宇等建筑物,还包括延边朝鲜族的传统工艺、习俗、传说、宗教信仰、民俗活动等多个方面。

这些乡土景观不仅是延边朝鲜族人民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延边朝鲜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方式,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危险,当地政府和社区已经开始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但是,这些措施还不足以解决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的深入研究,探寻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2.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1)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的概况及其历史渊源。

(2)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的建筑形态及其演变。

(3)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中的传统工艺和文化元素。

(4)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与当地民俗文化的关系。

(5)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的历史演变、建筑形态、文化元素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结合实地调查和采集,对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乡土景观的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为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2019年3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131㊀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蒋明峡作者简介:蒋明峡(1995.07-)ꎬ女ꎬ汉ꎬ吉林ꎬ硕士研究生ꎬ延边大学ꎬ研究方向:环境设计ꎮ(延边大学ꎬ吉林延吉133000)摘㊀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ꎬ不同的地域㊁不同的环境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风格ꎮ而在东北地区ꎬ满族和朝鲜族居多ꎬ它们不但保留了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ꎬ又不断地吸收汉族㊁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表现手法ꎬ进而使满族和朝鲜族的文化丰富而又不失它固有的特色ꎮ本文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的屋顶结构㊁民居建筑特色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ꎬ来展示在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ꎬ所孕育出来不同民族所带来独特的建筑特色ꎮ关键词:东北地区ꎻ满族ꎻ朝鲜族ꎻ传统民居建筑中图分类号:TU3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6-0131-01引言东北地区是满族和朝鲜族聚居的地方ꎮ满族大多分布在东北的辽宁省ꎬ而以沈阳故宫闻名ꎮ满族源于女真ꎬ据史料记载ꎬ在公元前满族就曾以 肃慎人 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ꎮ由于满族的人民非常善于学习ꎬ在入关之后慢慢接受了汉族建筑的形式ꎬ但也保留一些自己的民族性格ꎮ而朝鲜族作为一个迁移的民族ꎬ大多分布在东北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ꎮ由于东北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ꎬ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ꎬ朝鲜族人民因地制宜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建造适合他们自己的建筑风格ꎮ本文通过对比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来总结异同ꎬ寻找规律ꎮ1㊀传统民居中房屋构建的特征对比1.1㊀满族:口袋房万字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口袋房㊁万字炕是一大特色ꎮ满族居民为了便于采光ꎬ都倾向于坐北朝南ꎮ一般三间房多在东面的一间南侧开门或者是五间房的在东起第二间开门ꎬ由于房屋的形状似口袋ꎬ因此被称为口袋房ꎬ成为满族居民独特的建筑风格ꎮ东北地区冬天较为寒冷ꎬ 火炕 便是它们最好的取暖工具ꎬ挨家挨户都有火炕ꎬ这个传统流传到至今ꎮ满族的火炕一般一间屋子南㊁西㊁北三个面都是炕ꎬ一般没有板凳ꎬ地下的空间比较狭小ꎬ所以进屋就上炕ꎮ这种炕也是满族特有的 万字炕 ꎬ也被称它为 拐弯炕 或 转圈炕 ꎮ1.2㊀朝鲜族:多间房满炕由于朝鲜族与满族的气候条件基本一致ꎬ因此朝鲜族在建筑设施方面与满族有些相似ꎬ有多个房间和火炕ꎬ但是再具体的表现形式上还是保持着朝鲜族的传统ꎮ由于朝鲜族人基本上是三代同堂ꎬ因此需要的房间比较多ꎮ另外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民居ꎬ只要一走进屋ꎬ呈现在眼前是完完全全的一张炕ꎮ朝鲜族人民比较讲究礼仪德行ꎬ上炕的时候一定要拖鞋ꎮ在暖洋洋的屋子里ꎬ尤其是冬季ꎬ三代人围坐在热炕上ꎬ听着长辈们聊着过去的故事ꎬ这大概就是他们所谓的幸福吧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房间和炕的对比足以说明由于东北地区的天气状况ꎬ它们很好的适应了这片土地ꎬ并形成了富有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特色的 万 字炕和满炕ꎮ2㊀传统民居结构的特征对比2.1㊀满族:建筑结构及门窗满族民居建筑多为木构架结构ꎬ采用木质的柱子和木质的梁组成了房屋的结构框架ꎮ在门窗的设计上ꎬ居民房间外面的门是单扇的ꎬ但里面是两扇的ꎬ还有插稍ꎮ满族的窗是分上下两层的ꎬ这与朝鲜族门窗不同ꎬ窗户上面的纸是富有满族特色的ꎬ是用破旧的衣服为原料ꎬ经过太阳光的暴晒和一段时间的加工而形成的ꎬ后来满族人民在纸上淋上油ꎬ这不但大大改变了室内的亮度ꎬ而且还比较耐用ꎬ不容易被雨水淋湿ꎮ2.2㊀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延边朝鲜族的住房构造也主要用木结构承重ꎮ外墙先立起木框架ꎬ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ꎬ外面抹泥浆ꎬ用白灰来罩面ꎬ中间用沙土来充填ꎮ朝鲜族人民在门窗的设计上也独具特色ꎬ每套房屋的开一扇或者是四扇门ꎬ与此同时也要开窗ꎮ朝鲜族的门窗是推拉式的ꎬ门窗的尺寸一样ꎬ一般不分门窗ꎬ都可以用来做出入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的对比ꎬ充分说明了根据满族和朝鲜族不同的生活习惯ꎬ对门窗的建造有不同的看法ꎮ3㊀传统民居中屋顶构建的特征对比3.1㊀满族:硬山式满族建筑中的屋顶一般以硬山式为主ꎬ与朝鲜族相似ꎬ都利用草或者瓦的方式加以铺盖ꎬ而满族的瓦顶采用了小青瓦来加以装饰ꎬ使它显得不那么单薄ꎮ一般会在屋檐的两边再叠加几层进行压边ꎬ同时为了屋顶便于排水ꎬ将屋檐设置成双重的滴水瓦ꎬ这样不仅美观还可以适应当时的雨季ꎮ3.2㊀朝鲜族:四坡式朝鲜族民居建筑在造型上也很有特色ꎬ建筑屋顶保留着古代歇山式㊁庑殿式的结构ꎮ现在的朝鲜族民居采用四坡式的大屋顶结构ꎬ坡度较为平缓ꎮ与满族相似ꎬ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ꎬ在上面抹泥后覆上厚厚的稻草ꎬ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ꎬ将屋顶包住ꎬ不但可以保护外墙壁避免被雨水淋湿ꎬ还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对比ꎬ不难看出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建造方式非常相似ꎬ都分为以草为材料和以瓦为材料ꎬ而在建造的方式上也基本一致ꎮ4㊀结语民居建筑是人类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ꎮ而在众多少数民族中选择了满族和朝鲜族ꎬ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积淀ꎬ代表了满族和朝鲜族人民鲜明的个性和民族文化的特征ꎮ不同的历史背景㊁地理条件都影响着建筑的风格ꎮ文章通过对建筑的研究ꎬ可以洞察出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㊁经济㊁政治特征ꎮ族和朝鲜族的建筑风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ꎬ值得当代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借鉴和参考ꎮ从而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来将之延续下去ꎮ参考文献:[1]㊀富有光.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2]㊀张佳生.中国满族通论.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3]㊀韩俊光.朝鲜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㊀许辉勋.朝鲜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国特色.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河北省的边境地区。

他们是历史上满洲地区的主要居民之一,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散居地区朝鲜族面临着一些独特的现状和困惑。

散居地区朝鲜族面临着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许多年轻的朝鲜族人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这导致了传统朝鲜族文化的衰退和传承的困难。

许多年轻人对朝鲜族的语言、习俗和传统乐器缺乏兴趣和了解,甚至开始逐渐遗忘。

这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悲哀,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标志。

散居地区朝鲜族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与中国东部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较慢,发展不平衡。

这使得散居地区朝鲜族人面临着就业和创业的困境。

由于就业机会的缺乏,许多朝鲜族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或者依赖农业生产为生。

这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贫困、教育水平低下和人口流失等。

解决朝鲜族散居地区的经济问题,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是重要的社会发展任务。

散居地区朝鲜族还面临着身份认同的问题。

他们既是中国的公民,又是朝鲜民族的一员。

这使得他们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之间常常感到矛盾和困惑。

有些散居地区的朝鲜族人会在重要节日或重要场合穿着传统朝鲜族服装,庆祝朝鲜族的传统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更多地融入了当地的主流文化和社会。

这种身份认同的困境给朝鲜族人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认同危机。

加强对朝鲜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缓解这种困境。

散居地区朝鲜族面临着一系列的现状和困惑。

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身份认同是他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散居地区朝鲜族的支持和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朝鲜族人自身也应该更加重视和弘扬自己的文化,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为共同的繁荣作出贡献。

农村村落住宅的调查方法研究——以图们江北岸朝鲜族农村村落的形成和变化课题为例

农村村落住宅的调查方法研究——以图们江北岸朝鲜族农村村落的形成和变化课题为例
e s r hr u h t e h ma it n e tg to me s r m e t n e ve , o o , n h t e a s t n e tg t n s a y t o g h u n si iv siain, a u e n ,it r iws ph ts a d t e o h r me n o i v si ae a d c r s a c e i nt la d l i g e v r n n , p ta tu t r o h e e st ft e p o e t n a d de eo me t u i e e r h r sde i n i n n io me t s ai lsr cu e, n t e n c siyo h r tc i n v lp n , t— a v o I a in o u a u tr ,mi i g p t n ilh so ia aue ce c au n rit au .Re e r h me h d u e i to fr r Ic l e z u n n oe ta itrc l v l ,s in e v l e a d a tsi v l e c s ac to s sd De c re eh d l g s at s m t o oo y. Ke ywo d : i a e s a ilsr cur ; t a o sn ; u v y meh d lg r s vl g ; p ta tu t e r r lh u i g s r e ; to oo y l l
第2 9卷
第 3期










Vo . 9 No. 12 3
21 0 2年 6月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朝鲜族是我国中等人口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和北京、上海、天津等地。

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在中国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传统。

散居地区朝鲜族的现状可以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在经济方面,散居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多集中在农村地区,他们大都从事农业生产或者是劳动力输出。

由于散居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朝鲜族人口的经济收入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很多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散居地区的朝鲜族人口缺乏全面发展的机会,职业选择比较有限,这也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地位。

在文化方面,朝鲜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散居地区的朝鲜族人口保留了传统的朝鲜族文化习俗,如朝鲜族服饰、舞蹈音乐等,同时也融入了当地的汉族文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散居地区的朝鲜族人口面临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很大的挑战。

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朝鲜族文化的传承意识不够强烈,很多习俗和传统正在逐渐消失。

在社会方面,散居地区的朝鲜族面临诸多困境。

一方面,他们面临社会融入的问题,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很多朝鲜族人口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会遇到困难。

散居地区的朝鲜族人口还面临着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这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针对散居地区朝鲜族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改善。

加强经济发展,提高朝鲜族人口的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可以通过引导投资、产业扶贫等方式来推动他们的经济发展。

还应该注重提高朝鲜族人口的技能和素质,增强他们竞争力,提升就业机会和待遇。

要加强朝鲜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展览等,促进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也要注重培养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

要加强朝鲜族人口的社会融入和融合。

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社会服务和支持,帮助朝鲜族人口克服沟通和交流的障碍。

还可以加大对于朝鲜族人口的教育和培训投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朝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边境地区,其中有部分在我国内陆的散居地区。

在这些地区,朝鲜族的发展和生存状态受到很多的限制和困扰。

在此,我们将从朝鲜族群体现状和思考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朝鲜族散居地区的现状。

一、朝鲜族群体现状1、社会地位低下。

朝鲜族在我国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其地位不如汉族。

长期以来,由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朝鲜族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教育水平普遍低下。

朝鲜族在教育方面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其中许多人甚至无法正常读写汉字。

因此,他们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和生存状态也受到了很多的影响和限制。

3、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由于朝鲜族所居住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且受限于语言和文化隔阂,许多朝鲜族人在就业上往往只能从事农村劳动或日常生活的服务行业。

4、文化传承面临难题。

朝鲜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节日,但由于语言、文化隔阂,许多传统文化在散居地区难以得到传承和发扬。

二、思考1、提高教育水平。

在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因此,在散居地区为朝鲜族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提高朝鲜族人口的基础教育水平,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技能和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水平。

2、加强文化交流。

发展多元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措施。

我国可以通过在散居地区加强文化交流和传承、抢救传统文化等方式,让朝鲜族人民了解中华文化,同时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自身的文化。

3、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供就业机会是帮助朝鲜族人口改善生活的重要措施。

除了引进外来企业和扶持当地的小微企业,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的投入,进而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就业增加更多的保障。

总之,在我国少数民族发展道路上,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文化多元共享,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

散居地区朝鲜族现状及思考散居地区朝鲜族是指朝鲜族人在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分散居住区域。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朝鲜族在中国境内的人口约有18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居住在东北地区。

散居地区朝鲜族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状况: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散居地区朝鲜族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很多朝鲜族人在农村从事农业和渔业等传统行业,收入较低。

散居地区的城市也存在朝鲜族人就业机会少、薪资待遇低的问题。

二、教育水平:散居地区朝鲜族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朝鲜族学生在学校中面临很多困难。

散居地区对朝鲜族学生提供的民族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尤其是语言和文化的传承教育。

三、文化传承:散居地区朝鲜族的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朝鲜族文化逐渐消失。

一些语言、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正在失传,年轻一代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也较低。

四、社会融入:散居地区朝鲜族在社会融入方面还存在问题。

由于朝鲜族与汉族的区别,他们在融入主流社会过程中面临一些障碍。

一些朝鲜族人在就业、教育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面临歧视和排斥。

针对散居地区朝鲜族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思考和措施:一、加大经济发展支持力度:透过经济扶贫政策和投资,提高散居地区朝鲜族的经济状况,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散居地区的教育资源建设,推动朝鲜族学生的语言和文化教育,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社会融入和多元共享: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树立尊重多元文化的理念,消除汉族和朝鲜族之间的隔阂,促进两个民族的和谐共处。

散居地区朝鲜族的现状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通过经济发展、教育提升、文化传承和社会融入等综合措施,我们可以为散居地区朝鲜族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实现他们的自我发展和长远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 族 传 统 居 住 习 惯 >火 炕 取 暖 和 坐 式 生 活C<但 在 适 应 延 边 地 理 和 气 候 特 性 后<逐 渐 转 变 成 汉 族F满 族 等 多 民 族 混 居 的 文 化
形态E
关 键 词 D民 居 B朝 鲜 族 B土 草 房 B农 村 居 住 文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D2!"@7!
从 住 宅 平 面 形 式 看*分 为 通 间 型 411)58分 间 型 4(’) 5*这 万是方朝数鲜据民 族 传 统 民 居 的 平 面 空 间 形 态 0
通间型中单通屋占 -/)*双通屋占 .’)*半双通屋
占 (()*三通屋占 ()*分间型中*半双通屋占 -,)*双 通屋占 ’2)*单通间和双通屋各占 ()0从住宅间数分 布来看*在通间型中*四间占 $-)*三间占 ’$)*五间占 ’$)*二 间 占 ’)*六 间 占 .)*四 间 屋 最 多0在 分 间 型 中*三间占 ./)*四间和五间各占 ’2)*六间占 /)*住 宅 平 面 为 通 间 型 单 通 四 间 屋 的 最 为 普 遍 0房 屋 外 观 如 图 ’*内部投影如图 .0
世 纪 @#年代占 AX<!#世纪 W#年代占 "@X<!#世纪 H# 年 代 占 ?$X<!#世 纪 A#年 代 占 ??X<!#世 纪 H#年 代 以后移居的有 W"X<居住 ?#年以上的住户占 !AXE Y7Y 家庭事项
家庭人口为 "F!人的住户各占 "KXF"$X<家庭人 口为 ?人的占 !WX<为 K人的占 ??X<为 $F@人的各占 AXF!X<家 庭 人 口 数 K人 以 下 的 住 户 占 HAX<可 见 大 部分家庭为合住家庭E Y7Z 职业和收入
通过查阅 参 考 文 献 和 资 料<同 住 户 进 行 面 谈F问 卷 调 查 以及实地测绘<拟定 了 住 宅 调 查 表<用 以 分 析 朝 鲜
民居的一般特性E调查户数为 "$H户<按各项目有效回 答的百分比来进行分析E
Y 人文社会特性
Y7V 移居时期 移 住 定 居 的 年 代 分 布 如 下D"A$#年 以 前 占 KX<!#
V 研究内容和方法
V7V 调查研究地区 在 朝 鲜 民 族 聚 居 的 地 域 中 <将 与 延 吉 市 相 邻 的 龙 井
市东盛龙镇龙山村 !F?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E龙井市 位 于 吉 林 省 东 北 部 的 图 门 江 中 游 <与 朝 鲜 咸 境 北 道 会 宁 市稳城郡一江之隔E该市的总人口为 !W万<其中朝鲜族 占 @AX<是朝鲜族聚居的边陲城市E"HA#年<朝鲜族初 次 安 家 落 户 在 龙 山 村 <龙 山 村 位 于 长 白 山 山 脉 的 帽 儿 山 山 脚 <与 海 兰 江 相 邻 <村 落 原 名 叫 龙 岩 村 <解 放 后 改 名 为 龙 山 村<村 落 从 发 展 规 模 来 看<在 "A!"年<!队 有 "@ 户<?队有 "?户<总共 !A户B解放 后<!队 有 !$户<?队 有 !#户<总共 K$户B到 "A@$年<!队有 H#户<?队有 W# 户<总共 "$#户<与现在规模相似E V7Y 研究内容和方法
4’5柱6木 结 构 形 式 土 草 房 全 部 使 用 原 木*圆 形 柱 占 1/)*其余为方柱0
4.5墙 体 6木 结 构 形 式 的 土 草 房 绝 大 部 分 的 墙 体 是 土墙*砖瓦房的墙体为红砖*一般土墙的 厚 度 为 (-+ ’7&*砖 瓦 房 是 一 砖 半 4.,7&5厚 以 上*基 本 没 有 其 他 保 温隔热措施0
+-8@@@N */8(O;8P7’*7P& 通 讯 作 者D刘 荣 厚 >"A@#L C<男<教 授<博 士 >后 C<博 士 生 导 师<主 要
从事可再 万生方能数源研据究E沈阳市东陵路 "!#号 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
程 学 院 <""#"@"E 4M’,6D6,8&/-8N /-+M’,67*-M
第 !"卷 增刊
农业工程学报
5-67!" 2899
!?! !##$年
!月
%&’()’*+,-()-.+/01234
:0;7 !##$
]]]]]]]]]]]]]]]]]]]]]]]]]]]]]]]]]]]]]]]]]]]]]]]]]]]]]]]]]]]]]]]]]]]]]]]
东北地域农村朝鲜族民居实态调查研究
李信昊"<刘荣厚!= <张文基!
>"7韩国忠北大学校农科大学农工学科<沈阳 ""#"@"C
摘 要D以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聚居村龙山村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阐明了朝鲜族的民居特性E农村民居由木
结构土草房变为砖瓦房<平面结构中通间与双通屋较多<屋 内 间 数 逐 年 增 加<继 承 了 北 朝 鲜 东 北 部 的 民 居 特 色<并 维 持 朝 鲜
4/5厕所6厕所均设在屋外*木结构的占 -$)*砖结 构的占 $’)*土结构的占 $)*从建筑年代来看*由木结 构 逐 渐 转 变 为 砖 结 构 0 从 房 屋 周 围 的 设 置 方 位 来 看 6在 南侧的占 $,)*在北侧的占 .,)*在 东 侧 的 占 (.)*在 西 侧 的占 .)*东 南 侧 共 占 /%)*符 合 朝 鲜 民 族 传 统 生 活习惯0
住 户 大 部 分 从 事 农 业F非 农 业 户 数 仅 占 KX<村 中 有 $#X的 住 户 有 人 到 国 外 或 国 内 大 城 市 就 业<住 户 的 主 要 收 入 来 源 是 耕 作 水 田 和 到 国 外 劳 务 输 出 <靠 子 女 给 赡 养 生 活 费 的 占 ""X<年 收 入 为 !###元 以 下 的 占 ""X<!###[ K###元 的 占 !AX<K###[ @###元 之 间 的 占 !!X<@###元以上的占 ?HX<平均收入为 $###元左 右 <比 改 革 开 放 前 翻 了 好 几 番 E
Z 民居特性
Z7V 建筑年代 "AH#年 代 前 后 修 建 的 房 屋 各 占 一 半 >图 "CE"AH#
年代以后随着收入增加<新 建 住 宅 比 例 开 始 增 加<有 部 分 房 屋 进 行 补 休 <但 大 体 上 保 持 良 好 状 态 E
收 稿 日 期 D!##?G#AG!K 作 者 简 介D李 信 昊 >"A$$LCD男<博 士<教 授<韩 国 忠 清 北 道 清 州 市 开 新 洞 山 KH番 地 忠 北 大 学 校 农 科 大 学 农 工 学 科<?@?A!#E 4M’,6D
4,5围墙8大门6围墙材料中*木料占 1%)4木8砖混 用 占 ,)5*红 砖 占 (2)*铁 丝 网 占 ()*新 建 瓦 房 时 大 部分用红砖砌墙0大门中 1%)以上为木门*使用木门的 围 墙 材料也采用了木料*当 围 墙 采 用 砖 或 铁 丝 网 时*大 门 为铁门0大门设在东侧最多*占 全 体 户 数 的 $’)9其 次是西侧*占 ’$)9南侧占 ’()*北 侧 占 ,)*设 在 两 方 向的占 /)0朝鲜民族有史以来将大门设在东侧或南侧 作为民俗*该村 /’)的居民的大门设在东侧或南侧0 !": 平面空间特性
在住宅结构形式中*木结 构 土 草 房 占 -’)*砖 石 结 构砖瓦房占 $1)*只有一户为木结构的砖瓦房*(21%年 代 以 前 全 部 为 草 房 *其 后 建 造 的 房 屋 均 为 砖 石 结 构 的 砖 瓦房0 !"3 建筑材料和特征
4(5基 础6木 结 构 形 式 土 草 房 的 基 础 是 天 然 毛 石* 砖瓦房基础为毛石混凝土0
各 户 居 住 空 间 的 组 成*仓 库8厕 所8畜 舍8菜 地 等 分 布 情 况 大 致 相 同 0 有 些 住 户 仓 库 8附 属 舍 8畜 舍 较 多 *有 些 住 户 在 屋 外 设 置 锅 台 0仓 库 8附 属 舍 一 般 储 藏 农 工 具 * 菜 地布置在房屋 南 侧*除 了 非 耕 水 田 户 外 4($)5*住 宅 前院均设置培育水稻的塑料大棚*图 $为居住空间平面 布置图0
图 ’ 房屋外观4李龙洙宅5 ;<="’ >?@ABCDEFGA GH@FIFG?EI
图 . 内部投影图 4李 龙 洙 宅 5
;<=". JCGKI7@<GL DCBA<L=GH@FI
<LE<DIFG?EI
当新建房 屋 时*分 间 型 双 通 屋 较 多*房 屋 间 数 也 增 加 *住 宅 平 面 来 看 *朝 鲜 族 习 惯 于 在 门 外 脱 鞋 *现 已 收 容 汉 族 8满 族 等 其 他 民 族 生 活 特 性 *脱 鞋 在 室 内 *这 是 为 了 适 应 漫 长 冬 天 的 气 候 特 征 0 炕 和 厨 房 间 没 有 隔 墙 *充 分 利 用 炊 事 后 的 余 热*是 为 了 更 加 适 应 寒 冷 天 气 而 演 变 的 0但 当 新 建 房 屋 时 *因 卫 生 条 件 的 改 善 *趋 向 于 厨 房 与 炕之间设置玻璃隔断0民居的坐向为朝鲜民族传统的 M子 坐 午 向 N0
图 " 建筑年代分布 :,O7" \,)+&,;8+,-(*/’&+-.*-()+&8*+,-(+,M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