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朝鲜族民居及室内空间特点与传统文化结合论文
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2019年3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131㊀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蒋明峡作者简介:蒋明峡(1995.07-)ꎬ女ꎬ汉ꎬ吉林ꎬ硕士研究生ꎬ延边大学ꎬ研究方向:环境设计ꎮ(延边大学ꎬ吉林延吉133000)摘㊀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ꎬ不同的地域㊁不同的环境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风格ꎮ而在东北地区ꎬ满族和朝鲜族居多ꎬ它们不但保留了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ꎬ又不断地吸收汉族㊁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表现手法ꎬ进而使满族和朝鲜族的文化丰富而又不失它固有的特色ꎮ本文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的屋顶结构㊁民居建筑特色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ꎬ来展示在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ꎬ所孕育出来不同民族所带来独特的建筑特色ꎮ关键词:东北地区ꎻ满族ꎻ朝鲜族ꎻ传统民居建筑中图分类号:TU3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6-0131-01引言东北地区是满族和朝鲜族聚居的地方ꎮ满族大多分布在东北的辽宁省ꎬ而以沈阳故宫闻名ꎮ满族源于女真ꎬ据史料记载ꎬ在公元前满族就曾以 肃慎人 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ꎮ由于满族的人民非常善于学习ꎬ在入关之后慢慢接受了汉族建筑的形式ꎬ但也保留一些自己的民族性格ꎮ而朝鲜族作为一个迁移的民族ꎬ大多分布在东北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ꎮ由于东北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ꎬ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ꎬ朝鲜族人民因地制宜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建造适合他们自己的建筑风格ꎮ本文通过对比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来总结异同ꎬ寻找规律ꎮ1㊀传统民居中房屋构建的特征对比1.1㊀满族:口袋房万字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口袋房㊁万字炕是一大特色ꎮ满族居民为了便于采光ꎬ都倾向于坐北朝南ꎮ一般三间房多在东面的一间南侧开门或者是五间房的在东起第二间开门ꎬ由于房屋的形状似口袋ꎬ因此被称为口袋房ꎬ成为满族居民独特的建筑风格ꎮ东北地区冬天较为寒冷ꎬ 火炕 便是它们最好的取暖工具ꎬ挨家挨户都有火炕ꎬ这个传统流传到至今ꎮ满族的火炕一般一间屋子南㊁西㊁北三个面都是炕ꎬ一般没有板凳ꎬ地下的空间比较狭小ꎬ所以进屋就上炕ꎮ这种炕也是满族特有的 万字炕 ꎬ也被称它为 拐弯炕 或 转圈炕 ꎮ1.2㊀朝鲜族:多间房满炕由于朝鲜族与满族的气候条件基本一致ꎬ因此朝鲜族在建筑设施方面与满族有些相似ꎬ有多个房间和火炕ꎬ但是再具体的表现形式上还是保持着朝鲜族的传统ꎮ由于朝鲜族人基本上是三代同堂ꎬ因此需要的房间比较多ꎮ另外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民居ꎬ只要一走进屋ꎬ呈现在眼前是完完全全的一张炕ꎮ朝鲜族人民比较讲究礼仪德行ꎬ上炕的时候一定要拖鞋ꎮ在暖洋洋的屋子里ꎬ尤其是冬季ꎬ三代人围坐在热炕上ꎬ听着长辈们聊着过去的故事ꎬ这大概就是他们所谓的幸福吧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房间和炕的对比足以说明由于东北地区的天气状况ꎬ它们很好的适应了这片土地ꎬ并形成了富有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特色的 万 字炕和满炕ꎮ2㊀传统民居结构的特征对比2.1㊀满族:建筑结构及门窗满族民居建筑多为木构架结构ꎬ采用木质的柱子和木质的梁组成了房屋的结构框架ꎮ在门窗的设计上ꎬ居民房间外面的门是单扇的ꎬ但里面是两扇的ꎬ还有插稍ꎮ满族的窗是分上下两层的ꎬ这与朝鲜族门窗不同ꎬ窗户上面的纸是富有满族特色的ꎬ是用破旧的衣服为原料ꎬ经过太阳光的暴晒和一段时间的加工而形成的ꎬ后来满族人民在纸上淋上油ꎬ这不但大大改变了室内的亮度ꎬ而且还比较耐用ꎬ不容易被雨水淋湿ꎮ2.2㊀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延边朝鲜族的住房构造也主要用木结构承重ꎮ外墙先立起木框架ꎬ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ꎬ外面抹泥浆ꎬ用白灰来罩面ꎬ中间用沙土来充填ꎮ朝鲜族人民在门窗的设计上也独具特色ꎬ每套房屋的开一扇或者是四扇门ꎬ与此同时也要开窗ꎮ朝鲜族的门窗是推拉式的ꎬ门窗的尺寸一样ꎬ一般不分门窗ꎬ都可以用来做出入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的对比ꎬ充分说明了根据满族和朝鲜族不同的生活习惯ꎬ对门窗的建造有不同的看法ꎮ3㊀传统民居中屋顶构建的特征对比3.1㊀满族:硬山式满族建筑中的屋顶一般以硬山式为主ꎬ与朝鲜族相似ꎬ都利用草或者瓦的方式加以铺盖ꎬ而满族的瓦顶采用了小青瓦来加以装饰ꎬ使它显得不那么单薄ꎮ一般会在屋檐的两边再叠加几层进行压边ꎬ同时为了屋顶便于排水ꎬ将屋檐设置成双重的滴水瓦ꎬ这样不仅美观还可以适应当时的雨季ꎮ3.2㊀朝鲜族:四坡式朝鲜族民居建筑在造型上也很有特色ꎬ建筑屋顶保留着古代歇山式㊁庑殿式的结构ꎮ现在的朝鲜族民居采用四坡式的大屋顶结构ꎬ坡度较为平缓ꎮ与满族相似ꎬ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ꎬ在上面抹泥后覆上厚厚的稻草ꎬ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ꎬ将屋顶包住ꎬ不但可以保护外墙壁避免被雨水淋湿ꎬ还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对比ꎬ不难看出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建造方式非常相似ꎬ都分为以草为材料和以瓦为材料ꎬ而在建造的方式上也基本一致ꎮ4㊀结语民居建筑是人类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ꎮ而在众多少数民族中选择了满族和朝鲜族ꎬ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积淀ꎬ代表了满族和朝鲜族人民鲜明的个性和民族文化的特征ꎮ不同的历史背景㊁地理条件都影响着建筑的风格ꎮ文章通过对建筑的研究ꎬ可以洞察出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㊁经济㊁政治特征ꎮ族和朝鲜族的建筑风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ꎬ值得当代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借鉴和参考ꎮ从而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来将之延续下去ꎮ参考文献:[1]㊀富有光.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2]㊀张佳生.中国满族通论.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3]㊀韩俊光.朝鲜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㊀许辉勋.朝鲜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国特色.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延边朝鲜族文化特色作文素材

延边朝鲜族文化特色作文素材朝鲜族,不管是建筑、服饰、饮食都非常具有特色。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朝鲜族的多数村落坐落在依山的平地,房屋别具一格。
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地板隔成单间,各个屋之间有门道相连通。
屋内设有平地火道,即使在严冬,在室内也非常的温暖。
内部设置的都是推拉门,大部分人家中都是木制家具。
屋内没有床和桌,吃饭只用小的茶几,进屋时一定要脱鞋,里面是没有椅子的,只有坐垫,进去后都是盘腿而坐在地板上,非常具有传统特色。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穿素白衣服,白色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
妇女穿短衣长裙,这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点。
短衣朝鲜语叫“则高丽”,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虽然简洁,但是看起来非常美丽长裙,朝鲜语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
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
朝鲜族妇女现在依然穿这种衣服,保持了他们的传统特色。
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脚腿宽大的长裤。
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穿这衣服,显得人很直爽豪气。
朝鲜族的传统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打糕、冷面、泡菜。
打糕是用藤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切,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制成的,是一种非常美味的点心。
冷面是在养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條,煮熟后用冷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入口后,柔韧耐嚼,凉爽清淡,滑顺润喉。
让人回味无穷。
泡菜是将大白菜浸泡几天,漂净,大缸密封制成。
泡菜的时间越长,味道就越可口。
泡菜味道的好坏,还能辨出主妇烹调手艺的高低。
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很想吃。
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朝鲜族了呢?。
朝鲜族建筑民居

整体布局
二、传统朝鲜族民居
(一)屋顶 根据屋顶建筑材料的不同可以将朝鲜族的民居建筑分为草房和瓦
房。
柱、梁架 房架的形式和汉族的不同,它的特点是首先以立柱支撑
纵横梁木,在脊部设立支柱支撑脊檩。横梁纵横交叉,梁上 仍以间为中心,每面各设一条椽子,四角相接,将檩条挂在 其上呈现四面坡的檐椽,从脊檩挂椽搭接至檩木者则成为脊 坡,这样做法形成了四坡水式屋顶。柱上有梁纵横交叉,下 端有地梁相交,形成一个整体的构架。梁柱所用材料粗壮, 一般柱子直径为18厘米,上下横梁约是22厘米,檩木以及瓜 柱等15厘米左右,用料经济。
外部梁柱无论明暗都做成方形断面,直立于柱础石之上。
地梁自柱础相连,柱础石用不规整石块,长形方形不等,这 种做法免去柱子本身腐烂。梁和柱头的相接处凸出25厘米, 在梁柱纵横相交接处,加三角木来承担,可以起到加强连窄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屋
身低矮的不足。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 。由于地处北方,为 了抵御严寒,朝族民居的门很多时候被设计成两层,在冬季 窗体一般情况下是关闭的,而且数量较少。
(四)台基 朝族民居不挖地基,房屋周围都用土垫出台基,高20-30厘 米。台基的周围用石块砌成周边。台基可使得房基高起不受 水淹,并免去潮湿,因而室内较为干爽,也使原本平矮的屋 身顿有高起之势
(五)廊板 廊子的地面用木板做成,所以叫廊板,朝鲜族住宅的廊子地面比台
基地高出40厘米左右,这种廊子地面用木板做成,在廊柱之间自柱础石 之上设有方形横梁,在横梁以上横铺木板。
廊板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建筑。古时在建造宫殿时,常常采 取短桩台基,用成组的小短柱作为台基与基础。这样既可以通风,又可 以防潮。廊板的做法即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八)屋内装饰 朝鲜族人民喜欢以鲜艳的色彩及“十长生”的图腾景物装饰居室,
朝鲜族传统民居室内陈设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上的应用

朝鲜族传统民居室内陈设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上的应用摘要: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民居非常有特色的地区之一,其中尤其是以朝鲜族和满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民居的样式和室内陈设对中国传统的民居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就是结合传统满族民居的基础上改变衍生出来的。
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研究上,朝鲜族的传统民居的内部陈设有着自身特有的特色和优点,对于现在的居室室内设计有着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朝鲜族,传统民居,现代居住空间设计,借鉴东北地区居住着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赫哲族等众多民族,因此也诞生了众多四合院、汉族房屋、赫哲族的窑洞以及蒙古族的蒙古包等一系列具有各自特色的传统民居。
其中,朝鲜族的传统民居结合了朝鲜半岛的传统民居的特点,又在中国东北特殊气候条件下进行了改造,成为了一种特色的民居形式。
一、朝鲜族传统民居的特点。
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的外来迁移民族,在迁移过程中,他们带来朝鲜族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同时也把朝鲜半岛的房屋建筑样式以及居住文化带到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尤其是在结合东北气候寒冷等特点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居住文化。
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
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民族的风俗文化。
1、朝鲜族传统民居对于向阳不是特别的重视。
这个特点与汉族的传统民居特别强调向阳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里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主要居住在吉林省的东部地区,这里山区广布,适合居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流河谷的两侧,由于地形的限制房屋的样式也不太受到阳关的限制,而汉族满族等则主要集中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加上汉族的传统习惯的影响对于坐南朝北影响较大。
另外,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气候较为寒冷,对于采暖的要求比采光的要求就更高,因此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居的采暖要求大大高于采光的要求,所以对于向阳重视不够强。
朝鲜族民居特点_民居工艺

朝鲜族的人们在居住都是有着很好的审美观,而且朝鲜族民居中外观上都上比较漂亮的,对此朝鲜族民居特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朝鲜族民居特点朝鲜族民居有哪些特点朝鲜族民居外观都很美,屋顶坡度缓和,中间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组成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缓和的曲线和曲面。
屋身平矮,没有高起陡峻的感觉,特别是门窗比例窄长,使得平矮的屋身又有高起之势,而整座建筑又稳稳地坐落于低矮平实的石台基上。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刚柔相兼,或抒情潇洒,或热情奔放,充分表现了朝鲜族柔中带刚,文而不弱,雅而不俗的民族性格。
著名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剑舞等。
农乐舞由古代庆祝狩猎丰收的舞蹈发展演变而来,因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尤其是男子用力甩动头部,使“象帽”顶上3 米长的“象尾”绕身体旋转飞舞,更是独具风采,充满活力。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
足球、摔跤、滑冰、跳板、打秋千等活动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
摔跤的方式较独特。
一种摔法是双方的右腿各套一条布带,布带的一端系在对方的手腕上,摔跤手互搂对方腰部,以摔倒对方数多少计胜负。
另一种摔法是,摔跤手各备一条3 米左右的布带,将其9 0 厘米围系在腰间,其余部分宽松地缠在右大腿上,腰间再系一条5 米长的带子。
比赛时右膝脆地,左膝弯曲,各用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用左手抓住对方的腿绳(缠在右腿的那段带圈)听到开赛的信号,双方站起来决斗,一般是三战两胜。
不论是不是选手,都可以登场献技。
运动会上,摔跤冠军的奖品是一头披红戴花的大黄牛,夺魁者骑在牛背,由当地负责人牵牛绕场一周,以显荣耀。
打秋千、跳板和顶坛竞走是妇女的体育运动。
她们荡秋千的特点是:高、飘、悠、巧、柔、美、欢。
秋千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上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能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
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
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视与喜爱。
朝鲜民居特色

朝鲜族民居特色多字号:大中小2011-2-26 12:31:00 来源:本站综合点击: 1148 次朝鲜族传统稻草房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
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民族的风俗文化。
今天,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田野乡间,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黑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
你看那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墙相映,其中劳作着朝鲜族男女,一幅蕴味十足的民族风情画。
1700多年前的《三国志》里就记载了早期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居住方式,书中写道:“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
约一千多年前,朝鲜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形式,并且根据屋顶形状、所用建筑材料、屋内结构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就说这屋顶吧,从形式上就有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平顶式;从建筑材料来看呢,有用泥和草盖的草房,有用木头建的木楞子房,又有砖木结构的瓦房等等。
可是不论什么形式的房子都以朝鲜族最喜欢的白色——白灰刷墙,而且瓦房的瓦片都特别大。
盖房子是朝鲜族同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前那得请阴阳先生选房基,还得祭“宅神”,宴亲朋,特别隆重,而在建房过程中,上房梁时还要写上梁文,这中间还有说道。
传统的朝鲜族民居门多、窗少,而且窗和门的形式相差不多。
第一次见到这种结构的房屋时,很难分辨出哪个是窗,哪个是门。
其实呀,朝鲜族民居的门、窗不但有区别,而且有许多特别方便的功能。
朝鲜族民居的屋内结构主要有单排和双排两种。
单排式结构的房间排列如同“月”字,房间之间只有横向间隔而无纵向间壁。
双排结构的又叫双筒子,房间排列如同“用”字,房间之间既有横向间壁又有纵向间壁。
而无论单排、双排的结构,都会分割出许多房间。
原因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男女有别”等观念的影响,孩子们长大了,男女都各有单独的房间。
朝鲜族的历史风俗文化综述论文

朝鲜族的历史风俗文化综述论文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人口为192.06万多人,本文将对朝鲜族的历史,经济,文化进行综合论述。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
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农乐舞是朝鲜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
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
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顺呐、太平釜、上剑、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猎人、执事、农妪、假女、舞童等。
舞蹈中“象帽”(戴一种斗笠)的表演别具一格,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表演引向高潮。
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
此外,朝鲜族的舞蹈还有:对整个朝鲜民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的巫舞:流传于朝鲜族,历史悠久,在敦煌的北魏(公元386534年)壁画中长鼓舞的朝鲜族民间的长鼓舞;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扇舞。
持扁形鼓表演的扁鼓舞;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剑舞等,种类很多,富有浓厚的名族特色。
民族风俗婚俗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
“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
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
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研究

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研究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是朝鲜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风俗和民俗内涵。
在朝鲜族传统民居中,装饰艺术是以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手工艺为基础,通过雕刻、画画等技术进行装饰,融合了朝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一、特点1. 朴实和谐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特点之一是朴实和谐。
朝鲜族传统民居追求简朴而和谐的装饰风格,注重艺术作品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装饰中,往往以自然风景、花鸟昆虫、人物故事等为题材,善于利用线条、色彩和形态的变化,展现朝鲜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
2. 融合儒释道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中融合了儒释道的情感和哲学思想。
在装饰中常常融入儒家的中庸之道、孝道思想,释家的清静虚无、道家的自然和谐,使得装饰作品更具有内涵和深远的文化意蕴。
3. 民俗风情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展现了丰富的民俗风情。
在装饰中常常表现出朝鲜族人们的生活场景、祭祀活动、工艺技能等民间风情,通过这些装饰作品,可以感受到朝鲜族传统生活的热烈与喜庆。
二、历史渊源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朝鲜族建筑发展的装饰艺术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古代,朝鲜族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绘画和雕刻上。
绘画方面,主要表现了自然景观和人物故事,其中尤以山水画和花鸟画最为出色。
雕刻方面,则主要表现在建筑构件和家具上,例如门窗、柱子、桌椅等。
这些装饰作品在朝鲜族传统民居中起到了美化环境、增强艺术性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古建筑的屋檐画。
在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屋檐上,常常绘制有狮子、凤凰、龙、象征春夏秋冬的四季图案等。
这些图案不仅美化了建筑外观,还寓意着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朝鲜族民居及室内空间的特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摘要】朝鲜族民居是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朝鲜族传统文化与民居及室内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黑龙江省鸡林朝鲜族乡鸡林村为例研究。
【关键词】朝鲜族民居;室内空间;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的传统民居及室内空间的特点在其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是与直接受其传统文化的影响的。
朝鲜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19世纪中叶后陆续从朝鲜半岛迁入到我国东北地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其民族传统文化在吸收了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同时创造发展了极具特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
1 鸡林概况
1.1 自然情况
鸡林朝鲜族乡隶属鸡西市鸡东县管辖。
位于县境中部,穆棱河南岸,西临鸡东镇,境属穆棱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是盛产水稻的“鱼米之乡”。
1.2 历史背景
鸡林乡名来源于驻地鸡林村名。
因地居鸡冠山附近,又是一片林地,故称“鸡林”。
鸡林一带在中华民国时期,由朝鲜和延吉等地流入的朝鲜难民开垦种殖,逐渐成为朝鲜族聚居的地方,属密山县管辖。
80年代撤销鸡林公社,设置鸡林朝鲜族乡。
1.3 鸡林乡现状
鸡林朝鲜族乡现有耕地面积4.3万亩,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全乡设6个行政村,10个自然屯。
共有1.02万人口,其中99.8%人口为朝鲜族。
可以得知鸡林乡是朝鲜族聚集地,这为朝鲜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奠定了一定的人文环境。
鸡林乡朝鲜族人的生活受到了汉族人的很多影响,但是朝鲜民族的很多传统还是保留的很好,比如朝鲜族人民生活简朴,极其干净,不管是草屋房还是瓦顶房室内和院内都打扫的干净整洁。
2 民居建筑特征
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鸡林乡定居的多是不愿做亡国奴,奋起抗日的朝鲜人们。
他们加入朝鲜独立军,转战到北间岛和苏联沿海川一带。
后来变为农民,逐渐流入到鸡林。
也有少部分是从朝鲜北部逃荒来的灾民。
在鸡林当地的汉族和满族人民的帮助下定居了下来并种上了水稻。
开始居住的大都是茅草棚茅草屋。
解放初期到70年代,鸡林乡民居文化的发展已经结合了鸡林地区的环境气候和当地汉族的文化特点。
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志》里就记载了早期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居住方式,书中写道:“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1]。
大约一千多年前,朝鲜族已经形成了自己民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并且根据所用建筑材料、屋顶形状、屋内结构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2.1 外观特征
在鸡林朝鲜族乡的田野乡间,仍可以看到许多灰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
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灰瓦和白墙相映。
朝鲜族
民居的外观都很美,传统屋顶主要有草屋顶和瓦屋顶两大类。
草房一直都是朝鲜民间最常见的房屋,虽然是由草屋顶和泥墙所构成的,但朝鲜族民居区别与汉族房屋的是可以居住50年之久依然质量完好,屋内冬暖夏凉,十分适宜居住。
草屋顶有两坡和四坡之分鸡林乡当地以后者居多。
由于鸡林乡位于我国东北部,冬天时间长,所以屋顶较厚大,房屋较低矮,利于冬季室内保温,降低了室内散热的速度。
草顶的材料初期主要是茅草、蒿子等,随着谷子、水稻、高粱等农作物的发展,稻草成为草顶的主要材料,稻草取材方便,重量轻,保温好又便于施工和维护,见图2-1。
瓦顶的材料一般是灰色或红色的瓦片,屋顶坡度较缓和,中间平缓,两头翘立。
瓦屋顶的形式主要是歇山式,见图2-2。
2.2 光照及取暖特点
我国东北地区太阳高度角低,日照时间相对较短,房屋之间需留够距离,吸收日照。
朝鲜族民居大多散居在自然环境之中,一座座独立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乡路的两侧,前后留有大片的菜地。
院落方正,空间宽敞,前后建筑间距大,有利于减少阴影。
从朝鲜半岛迁居到我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善于因地制宜,着眼于实用作了某些改变,但鸡林乡当地的朝鲜族人依然承袭民族传统,保留了建造传统式炕屋的风习,采用了满铺地炕的取暖方式。
这样,在寒冷的冬天便可以在温暖的火炕上取暖,即便在夏天的时候也在需要做饭的时候生火。
较之汉族火炕不同的是,朝鲜族地炕面积大,低矮,位于室内空间中的最低处,使室内热能充分发挥。
加
之,朝鲜族民居的空间分隔没有那么严格,甚至是锅台连着炕。
由于是进门就上炕所以进屋时需把鞋脱在门口。
2.3 室内空间的特点
朝鲜族民居室内空间是由天棚、大面积地炕、少量的地面及墙体所围合而成的。
其内部又可以划分为门厅、与灶相连的房间以及大小不等居室。
门厅一般不单独另设,通常在灶的左侧,与主入口相连的位置留有一个1.5 ㎡左右的空间,其地面标高低于炕面(灶台面)0.2~0.3 m,主要作为脱鞋处[2]。
与灶台相连的炕面通常设两个想通的开间,是家庭生活的主要空间。
白天可以作为用餐、会客、读书、做饭,甚至洗漱地方;夜间通常由家里的长辈和儿童居住。
住室与厨房之间靠一扇推拉门与相通,房间之间则用推拉门隔开。
白天时则把推拉门全部推开使之成为大房间,使其空间变得宽敞明亮。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鸡林朝鲜族乡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地域的影响,民居及室内空间都发生了变化,传统朝鲜族民居风格和特点已基本消失,只有室内平面构成和取暖方式上仍保留和继承了传统方式。
不过,在东北地区的朝鲜民居建筑当中,地方建材的充分运用,具有经济上和环保上的优势,体现了东北地区居民对建筑与地区资源状况相适应的朴素认知。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宣扬朝鲜族文化,让民族文化在未来得到继承,保护民族文化底蕴的同时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赫忠仁吉林朝鲜族矮屋生态文化特性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朴玉顺,罗玲玲朝鲜族的生活模式对其民居室内空间的影响[a].new architecture,2004.
作者简介:
王乐 1986.4-25 女吉林省四平市在读研究生研究生研究方向:家具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