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民居介绍
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2019年3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131㊀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蒋明峡作者简介:蒋明峡(1995.07-)ꎬ女ꎬ汉ꎬ吉林ꎬ硕士研究生ꎬ延边大学ꎬ研究方向:环境设计ꎮ(延边大学ꎬ吉林延吉133000)摘㊀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ꎬ不同的地域㊁不同的环境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风格ꎮ而在东北地区ꎬ满族和朝鲜族居多ꎬ它们不但保留了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ꎬ又不断地吸收汉族㊁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表现手法ꎬ进而使满族和朝鲜族的文化丰富而又不失它固有的特色ꎮ本文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的屋顶结构㊁民居建筑特色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ꎬ来展示在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ꎬ所孕育出来不同民族所带来独特的建筑特色ꎮ关键词:东北地区ꎻ满族ꎻ朝鲜族ꎻ传统民居建筑中图分类号:TU3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6-0131-01引言东北地区是满族和朝鲜族聚居的地方ꎮ满族大多分布在东北的辽宁省ꎬ而以沈阳故宫闻名ꎮ满族源于女真ꎬ据史料记载ꎬ在公元前满族就曾以 肃慎人 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ꎮ由于满族的人民非常善于学习ꎬ在入关之后慢慢接受了汉族建筑的形式ꎬ但也保留一些自己的民族性格ꎮ而朝鲜族作为一个迁移的民族ꎬ大多分布在东北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ꎮ由于东北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ꎬ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ꎬ朝鲜族人民因地制宜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建造适合他们自己的建筑风格ꎮ本文通过对比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来总结异同ꎬ寻找规律ꎮ1㊀传统民居中房屋构建的特征对比1.1㊀满族:口袋房万字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口袋房㊁万字炕是一大特色ꎮ满族居民为了便于采光ꎬ都倾向于坐北朝南ꎮ一般三间房多在东面的一间南侧开门或者是五间房的在东起第二间开门ꎬ由于房屋的形状似口袋ꎬ因此被称为口袋房ꎬ成为满族居民独特的建筑风格ꎮ东北地区冬天较为寒冷ꎬ 火炕 便是它们最好的取暖工具ꎬ挨家挨户都有火炕ꎬ这个传统流传到至今ꎮ满族的火炕一般一间屋子南㊁西㊁北三个面都是炕ꎬ一般没有板凳ꎬ地下的空间比较狭小ꎬ所以进屋就上炕ꎮ这种炕也是满族特有的 万字炕 ꎬ也被称它为 拐弯炕 或 转圈炕 ꎮ1.2㊀朝鲜族:多间房满炕由于朝鲜族与满族的气候条件基本一致ꎬ因此朝鲜族在建筑设施方面与满族有些相似ꎬ有多个房间和火炕ꎬ但是再具体的表现形式上还是保持着朝鲜族的传统ꎮ由于朝鲜族人基本上是三代同堂ꎬ因此需要的房间比较多ꎮ另外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民居ꎬ只要一走进屋ꎬ呈现在眼前是完完全全的一张炕ꎮ朝鲜族人民比较讲究礼仪德行ꎬ上炕的时候一定要拖鞋ꎮ在暖洋洋的屋子里ꎬ尤其是冬季ꎬ三代人围坐在热炕上ꎬ听着长辈们聊着过去的故事ꎬ这大概就是他们所谓的幸福吧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房间和炕的对比足以说明由于东北地区的天气状况ꎬ它们很好的适应了这片土地ꎬ并形成了富有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特色的 万 字炕和满炕ꎮ2㊀传统民居结构的特征对比2.1㊀满族:建筑结构及门窗满族民居建筑多为木构架结构ꎬ采用木质的柱子和木质的梁组成了房屋的结构框架ꎮ在门窗的设计上ꎬ居民房间外面的门是单扇的ꎬ但里面是两扇的ꎬ还有插稍ꎮ满族的窗是分上下两层的ꎬ这与朝鲜族门窗不同ꎬ窗户上面的纸是富有满族特色的ꎬ是用破旧的衣服为原料ꎬ经过太阳光的暴晒和一段时间的加工而形成的ꎬ后来满族人民在纸上淋上油ꎬ这不但大大改变了室内的亮度ꎬ而且还比较耐用ꎬ不容易被雨水淋湿ꎮ2.2㊀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延边朝鲜族的住房构造也主要用木结构承重ꎮ外墙先立起木框架ꎬ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ꎬ外面抹泥浆ꎬ用白灰来罩面ꎬ中间用沙土来充填ꎮ朝鲜族人民在门窗的设计上也独具特色ꎬ每套房屋的开一扇或者是四扇门ꎬ与此同时也要开窗ꎮ朝鲜族的门窗是推拉式的ꎬ门窗的尺寸一样ꎬ一般不分门窗ꎬ都可以用来做出入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的对比ꎬ充分说明了根据满族和朝鲜族不同的生活习惯ꎬ对门窗的建造有不同的看法ꎮ3㊀传统民居中屋顶构建的特征对比3.1㊀满族:硬山式满族建筑中的屋顶一般以硬山式为主ꎬ与朝鲜族相似ꎬ都利用草或者瓦的方式加以铺盖ꎬ而满族的瓦顶采用了小青瓦来加以装饰ꎬ使它显得不那么单薄ꎮ一般会在屋檐的两边再叠加几层进行压边ꎬ同时为了屋顶便于排水ꎬ将屋檐设置成双重的滴水瓦ꎬ这样不仅美观还可以适应当时的雨季ꎮ3.2㊀朝鲜族:四坡式朝鲜族民居建筑在造型上也很有特色ꎬ建筑屋顶保留着古代歇山式㊁庑殿式的结构ꎮ现在的朝鲜族民居采用四坡式的大屋顶结构ꎬ坡度较为平缓ꎮ与满族相似ꎬ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ꎬ在上面抹泥后覆上厚厚的稻草ꎬ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ꎬ将屋顶包住ꎬ不但可以保护外墙壁避免被雨水淋湿ꎬ还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对比ꎬ不难看出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建造方式非常相似ꎬ都分为以草为材料和以瓦为材料ꎬ而在建造的方式上也基本一致ꎮ4㊀结语民居建筑是人类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ꎮ而在众多少数民族中选择了满族和朝鲜族ꎬ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积淀ꎬ代表了满族和朝鲜族人民鲜明的个性和民族文化的特征ꎮ不同的历史背景㊁地理条件都影响着建筑的风格ꎮ文章通过对建筑的研究ꎬ可以洞察出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㊁经济㊁政治特征ꎮ族和朝鲜族的建筑风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ꎬ值得当代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借鉴和参考ꎮ从而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来将之延续下去ꎮ参考文献:[1]㊀富有光.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2]㊀张佳生.中国满族通论.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3]㊀韩俊光.朝鲜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㊀许辉勋.朝鲜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国特色.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延边房屋特点

延边房屋特点
朝鲜族房屋呈大屋顶形状,屋脊外观是中间平、两头翘立,中间平如行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组成大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舒缓的曲线和曲面,屋脊等要紧轮廓线均涂为粗白线。
缓慢、稳重、优美的曲线和曲面以及橡子以外的大白轮廓线条,正是朝鲜族大屋顶区别于汉族、日本大屋顶的差异点。
传统建筑中的门窗,不论门依旧窗户,都带有纵横交错的细木格子门〔窗〕棂,并贴上窗纸。
结窗格子的形状十分讲究,花格种类多,长短结合,方圆照应,疏密相间,力求整齐、大方、悦目。
住宅类型分为瓦房和草房两大类。
传统的瓦饰有绳纹、网纹和吉祥文字。
圆形或半圆形的莲花纹瓦垅、整齐的黑色瓦垅、耸立的屋脊、雪白的墙壁,给人一种清新、舒适、整洁的美感。
以火炕取暖的房屋内部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
炕的面积一般占屋内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屋内分灶间、客房和小间。
由于满屋基本上炕,进屋上炕就要脱鞋。
过去,炕面都铺上芦席或用高粱秆、谷子秆编织的席子,现在改用纤维板或油黄板纸、人造花纹革,如此既便于清洗,又美观耐用。
朝鲜族介绍

延边朝鲜族文化特色作文素材

延边朝鲜族文化特色作文素材朝鲜族,不管是建筑、服饰、饮食都非常具有特色。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朝鲜族的多数村落坐落在依山的平地,房屋别具一格。
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地板隔成单间,各个屋之间有门道相连通。
屋内设有平地火道,即使在严冬,在室内也非常的温暖。
内部设置的都是推拉门,大部分人家中都是木制家具。
屋内没有床和桌,吃饭只用小的茶几,进屋时一定要脱鞋,里面是没有椅子的,只有坐垫,进去后都是盘腿而坐在地板上,非常具有传统特色。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穿素白衣服,白色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
妇女穿短衣长裙,这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点。
短衣朝鲜语叫“则高丽”,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虽然简洁,但是看起来非常美丽长裙,朝鲜语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
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
朝鲜族妇女现在依然穿这种衣服,保持了他们的传统特色。
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脚腿宽大的长裤。
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穿这衣服,显得人很直爽豪气。
朝鲜族的传统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打糕、冷面、泡菜。
打糕是用藤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切,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制成的,是一种非常美味的点心。
冷面是在养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條,煮熟后用冷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入口后,柔韧耐嚼,凉爽清淡,滑顺润喉。
让人回味无穷。
泡菜是将大白菜浸泡几天,漂净,大缸密封制成。
泡菜的时间越长,味道就越可口。
泡菜味道的好坏,还能辨出主妇烹调手艺的高低。
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很想吃。
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朝鲜族了呢?。
民族风情:朝鲜族概述(习俗信仰禁忌等)

概述:我国的朝鲜族有192万多⼈。
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是⿊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其余散居在内地的⼀些城市。
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治州,这⾥的朝鲜族居民占了朝鲜族总⼈⼝的近⼀半。
此外还有位于长⽩⼭怀抱中的长⽩朝鲜族⾃治县,也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
⽣活在我国东北同朝鲜民主主义⼈民共和国毗邻的长⽩⼭地区。
这⾥群⼭耸⽴,峡⾕纵横,风光⼀绚丽, ⼭的主峰--⽩头⼭是我国东北地的第⼀⾼峰,海拔2744⽶。
的旅游胜地天池宛如⼀块剔透的碧⽟,镶嵌在顶峰上,传说每年都有天上的仙⼥来这⼉沐浴。
天池北侧有⼀个瀑布,浩浩清流悬空⽽落,犹如⽩练垂天,银龙飞舞。
长⽩⼭脉是鸭绿江、图们江和松花江的发源地。
奔流不息的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珲春河、古洞河等碧波如染、婉蜒回环,滋润着长⽩⼭麓的⼴⼤地区。
这⼭灵⽔秀的地⽅,就是朝鲜族的家乡。
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字。
中国的朝鲜⽂与朝鲜民主主义⼈民共和国的相同。
朝鲜⽂最早是1444年在朝鲜李朝世宗的主持下创制的, 1527年曾作过改进。
它有4个⾳素字母,拼写时把同⼀⾳节的⾳素叠成字块,构成⽅块形⽂字。
1952年朝鲜民主主义⼈民共和国再次作了改进,井取消了夹⽤的汉字。
但韩国的⽂字⾄今仍夹⽤汉字。
历史我国的朝鲜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他们原是从朝鲜半岛陆续迁来的。
早在17世纪末,就有部分朝鲜族居民零星从朝鲜迁来。
1869年朝鲜北部遭到⼤饥荒,灾民们陆续渡过图们江、鸭绿江,迁⼈到我国延边等地开荒定居,到19世纪80年代初已达⼏万⼈。
1910年⽇本⼈侵朝鲜后,不堪忍受⽇本侵略者残暴统治和压迫的朝鲜⼈民,更是⼤批迁⼈我国东北各地。
朝鲜族⼈民曾饱受⽇本帝国主义的欺凌。
在20世纪四⼗年代,⽇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推⾏极其恶毒的奴化教育,强迫朝鲜族使⽤⽇本语⽂,禁⽌使⽤朝鲜族语⽂,并要他们改⽤⽇本姓名。
如果学⽣偶尔说了⼀句朝鲜语,就要受到体罚。
朝鲜族⽂化受到严重的摧残。
中华⼈民共和国成⽴以后,朝鲜族的⽂教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朝鲜族传统民居室内陈设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上的应用

朝鲜族传统民居室内陈设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上的应用摘要: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民居非常有特色的地区之一,其中尤其是以朝鲜族和满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民居的样式和室内陈设对中国传统的民居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就是结合传统满族民居的基础上改变衍生出来的。
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研究上,朝鲜族的传统民居的内部陈设有着自身特有的特色和优点,对于现在的居室室内设计有着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朝鲜族,传统民居,现代居住空间设计,借鉴东北地区居住着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赫哲族等众多民族,因此也诞生了众多四合院、汉族房屋、赫哲族的窑洞以及蒙古族的蒙古包等一系列具有各自特色的传统民居。
其中,朝鲜族的传统民居结合了朝鲜半岛的传统民居的特点,又在中国东北特殊气候条件下进行了改造,成为了一种特色的民居形式。
一、朝鲜族传统民居的特点。
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的外来迁移民族,在迁移过程中,他们带来朝鲜族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同时也把朝鲜半岛的房屋建筑样式以及居住文化带到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尤其是在结合东北气候寒冷等特点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居住文化。
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
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民族的风俗文化。
1、朝鲜族传统民居对于向阳不是特别的重视。
这个特点与汉族的传统民居特别强调向阳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里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主要居住在吉林省的东部地区,这里山区广布,适合居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流河谷的两侧,由于地形的限制房屋的样式也不太受到阳关的限制,而汉族满族等则主要集中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加上汉族的传统习惯的影响对于坐南朝北影响较大。
另外,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气候较为寒冷,对于采暖的要求比采光的要求就更高,因此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居的采暖要求大大高于采光的要求,所以对于向阳重视不够强。
朝鲜族PPT

历史文化
中国的朝鲜族是历史上从鸭绿江、图们江以
南的朝鲜半岛经历几次较大规模的迁徙,定 居于中国东北地区后,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朝鲜语一般 被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文字为方块状拼 音文字。朝鲜族人们重视教育,具有悠久而 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能歌善舞。
建筑、宗教
节庆风俗
朝鲜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如春节、清
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有三个家庭 节日,即婴儿周岁、“回甲节”、“会婚 节”。 回甲节是朝鲜族为诞生六十周年举行的纪念 日;回婚节是朝鲜族为结婚六十周年举行的 纪念日。
流头节
农历六月十五,是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 “流头节”。众多朝 鲜族群众聚在一起, 依照习俗举办祭祀、 舞蹈、洗头等活动, 祝愿风调雨顺、身体 健康。
传统女装
朝鲜族民族服装根据穿着者的年龄和场合,选用各 种质地、颜色的面料制作。女子婚前穿鲜红的裙子 和黄色的上衣,衣袖上有色彩缤纷的条纹 ;婚后则 穿红裙子和绿上衣。年龄较大的妇女,可在很多颜 色鲜明、花样不同的面料中选择。
朝鲜族妇女的短衣长裙,是朝鲜族服饰中最具传统 的服装,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 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长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 (皮)坎肩
?朝鲜族妇女的短衣长裙是朝鲜族服饰中最具传统的服装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长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传统男装?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裤子
朝鲜族概况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
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 城市。人口为192.38万(2000年 人口普查)。中国的朝鲜族是十七世纪时由 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 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 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 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 良种黄牛之一,人参、鹿茸均驰名中外。
【写景】朝鲜族第一村——红旗村_900字

【写景】朝鲜族第一村——红旗村_900字红旗村位于中国吉林省延边州图们市三道湾镇,是中国朝鲜族自治县的第一村,也是朝鲜族文化的摇篮,被誉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
这个美丽而富饶的村庄,不仅有独特的民风民俗,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早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红旗村上时,整个村庄仿佛披上了一袭金黄色的华丽衣裳。
村中的男女老少们都醒了,炊烟袅袅从房屋的烟囱中冒出,村头的溪水轻轻流淌,花草树木摇曳着迎接这美好的一天。
村民们穿插着自家的田地和菜地,拿着农耕工具忙碌着,种植着各式各样的农作物。
玉米、大豆、高粱等庄稼如在田地中成片生长,呈现着一派繁荣富饶的景象。
红旗村还有一片原生态的竹林,那高耸入云的翠竹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傲姿。
清风轻轻拂过竹林,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是在为村民们伴奏着一首天籁之曲。
进入竹林,无处不飘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松软的竹林地面上铺满了厚厚的竹叶,像是给来这里的人提供了自然的席地而坐之处。
在红旗村的中心有一座古老的木质建筑,这就是红旗村的文化宫。
红旗村的文化宫是朝鲜族民居的典范之一,其建筑风格与其他民族的房屋有很大的区别。
文化宫外面几乎被鲜红的岩石遮挡了,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形成了一道暖暖的灯光。
文化宫里面是红旗村丰富多彩的朝鲜族传统文化,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工艺品和传统服饰。
其中特别吸引人的是朝鲜族的传统乐器——清弹。
清弹由竹和牛骨制成,琴弦用丝线拧成,发出淡淡的响声,仿佛在陈述着红旗村独有的民族文化。
傍晚,红旗村的公路两旁的杨柳披上了一抹金黄的颜色,火红的夕阳投下一片温暖的红光,整个红旗村显得格外宁静。
村民们背着一筐筐收获的水果回到自家,儿童们在村头的广场上嬉戏打闹,欢声笑语传遍整个村庄。
红旗村的夜晚是宁静的,远离尘嚣,没有车辆的喧哗,只剩下一片宁静的夜色。
站在村头的土台上,远处的星空闪烁着点点光亮,仿佛在向红旗村中的每一个人诉说着众生的故事。
红旗村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朝鲜族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