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

合集下载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5.2 种群及分布区调查
调查方法采取直接计数法,通过直接计数得出调查区水鸟的绝对数量。
调查时以步行为主,在比较开阔、生境单一的大范围区域可借助汽车、船只等进行调查。
计数可借助望远镜进行,如果群体数量极大,或处于飞行、取食、行走等运动状态时,可以5、10、20、50、100等为基数单位来估计群体的数量。
全国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
河南省工作方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河南省林业厅
二〇一三年十月
1调查目的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是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重要任务,其目的是掌握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底数及动态变化情况,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相关国际公约履约事务提供科学依据。
——水鸟栖息地记录表是否符合要求;
——样地和样点是否无遗漏。
9.2.2 内业检查内容
——数据报送是否符合要求;
——资料汇总和数据处理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提供的成果是否符合规定。
9.2.3 检查数量
省级野外检查样点数量应占全省样点数的10%以上;
国家级检查样点数占全省野外调查样点数5%以上;
内业阶段各项工作应全面检查,重点是样点调查记录,各工作组应对记录表进行全面核查。
5 调查方法
5.1 样地和样点确定
根据历史资料、访问调查资料等信息,确定我省鸟类集群地点和分布范围,结合自然地理、行政区界等信息,将全省水鸟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为调查样地,在划定的样地内以1天能够完成调查任务的区域确定若干个样点。
全省共确定45个调查样地96个调查样点。调查样地的分布情况见附图,调查样点位置见附表4。
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7.1 原始数据的检查、分类及录入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年度总结7篇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年度总结7篇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年度总结7篇篇1一、背景概述本年度,我们致力于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实施,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切实履行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职责。

本报告将全面回顾本年度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成果与不足,并提出未来工作计划。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调研与规划本年度,我们组织了多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研活动,覆盖了森林、湿地、荒漠等多种生态系统。

通过调研,我们获得了大量关于野生动植物分布、数量变化及栖息地环境状况的基础数据,并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保护规划。

2. 物种保护工作推进(1)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针对大熊猫、朱鹮、长臂猿等濒危物种,我们实施了严格的保护工程,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与繁育基地,有效保障了其生存环境的稳定与种群数量的增长。

(2)一般物种保护:除了濒危物种外,我们还关注其他普通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和社区参与等方式,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有效遏制了非法狩猎和破坏栖息地行为的发生。

3. 生态保护与修复我们围绕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大了对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度。

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改善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减少了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4. 执法监管力度加强本年度,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强化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和打击非法行为,有效遏制了非法狩猎、贩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了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

5.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我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媒体宣传、科普讲座、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提高了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还与学校和社区合作,培养了一批批环保志愿者,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虽然我们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野外动物调查方案

野外动物调查方案

野外动物调查方案篇一:动物调查方法鸟类种类与数量1. 调查地点在生物、气象、水文和土壤要素长期观测的主要观测场内或其附近相似群落内进行。

2. 时间和频度一年中在鸟类活动高峰其内选择数月进行观测,在每个观察月份中,确定数天进行观察,观察时段在鸟类活动高峰期(早晨6:00~9:00,傍晚4:00~7:00)3. 调查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路线统计法、样点统计法、样方法。

观测工具包括标记木桩或PVC管、带玲绳子、计步器、望远镜和记录表等。

4. 鸟类鉴别方法对于数量多、比较熟悉的鸟类、通常根据鸟鸣省判断其种类,根据鸣声丰度推断其数量;或通过望远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判断其种类和数量。

必要的时候和数码摄像机拍摄相关过程,返回基地后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其种类。

对于数量少、遇见频率少的鸟类,在上述判别方法的基础上,野外采集标本,带回走访当地长期居住,有经验的村民群众都有助于对不确定鸟类的鉴别。

大型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1. 调查地点大型兽、中型兽的调查均采用样线调查法,在所围样方的对角线上进行。

2. 调查工具路线图,GPS,望远镜,木板夹,计步器,油性记号笔等。

3. 调查内容与方法(1)大型兽种类调查。

根据不同兽类的活动习性,分别在黄昏、中午、傍晚沿样地线矣一定速度前进,控制在每小时2~3km,统计和记录所遇到的动物、尸体、毛发及粪便,记录其距离样线的距离及数量,连续调查3d,整理分析后得到种类名录,汇入附表中。

根据下面的公式分种计算个体数,结果记录在附表中。

小型兽种类调查。

每日傍晚沿一样线布放置木板夹50个,间隔为5米,于次日检查捕获情况。

对捕获动物解剖登记,同一样线连捕2~3d。

整理分析得到种类名录,汇入附表中。

并按下面节的公式分种统计捕捉的动物个体数,结果记录在附表中。

4. 结果描述种群组成可直接记录样方中出现的所有野生动物中文名和拉丁名,而数量则可用一定面积上的动物个数来表示。

最后,将结果汇入附表中。

5. 注意事项首先对大型兽类和鸟类进行调查,原因是其比较容易受其他调查的影响;其次是森林昆虫和小型兽类;调查完毕后应将不知在样方及其对角线延伸线上的所有夹板全部取回,以免发生意外;避免重复计数。

湖南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脊椎动物资源调查

湖南东安紫水国家湿地公园脊椎动物资源调查
第 28 卷第 4 期 2016 年 12 月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28 No. 4 Dec. 2016
doi: 10.3969/j.issn.1672–6146.2016.04.17
Investigation of vertebrate resources in the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Dongan, Hunan
Jiang Xiuli, Yu Xuehui, Jiang Xueju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 Species of animals in Dongan Zishui wetland national park are investigated. The report shows that there are 192 species vertebrate resources distributed in Dong an purple wat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And there are 39 species fishes belonging to11 families,4 orders, 14 species amphibia belonging to 5 families, 2 orders, 22 species reptiles, belonging to 7 families, 3 orders, 97 species avifauna belonging to 36 families,13 orders, and, there are 20 species beasts belonging to 15 families, 6 orders, and there are wild animals of grade Ⅱ Andrias davitianus, Rana rugulosa, Aix galericulata, Accipiter gentilis, Accipiter virgatus, Accipiter gularisgularis, Spilornis cheela, Falco subbuteo and so on. The countermeasure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National Wetland Park; vertebrat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和应用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和应用
• 气候因子: 年极高最高温、极端最低温 平均温、最冷月均温、雪被 最大相对湿度、平均降雪量
野生动物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的调查
• 饲养动物调查 • 动物养殖场性质、投资、人员素质 • 猎区(场)及狩猎调查
狩猎种类、猎人数、猎枪数、猎捕情况 • 野生动物的收购、经销、利用及贸易状
况调查
社会经济状况及管理机构调查
第二节 野生动物生境调查
一、地形、地势的调查 二、植被条件的调查
1、草本植物调查 2、苔藓、地衣的调查 3、木本植物的调查 4、野生动物食物条件的调查 5、土壤及土地利用情况调查 6、水文情况调查 7、气候条件的调查 8、社会经济情况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森林
(1)针叶林 :纯针叶林、针叶树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总体与分层
以调查区域为总体,总体内根据景观类 型及动物分布状况进行分层,每层为一 副总体。
抽样强度的确定
森林及灌丛 草原 草甸 湿地 农田 荒漠 高山冻原
不小于 1.0% 不小于 2.0% 不小于 1.0% 不小于 1.0% 不小于 0.5% 不小于 2.0% 不小于 0.1%
样带面积的确定
考虑大中型兽类的活动范围、景观类型、透 视度交通工具,保证当天能完成一项连续性 的调查工作。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草原 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草甸草原;典 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热带稀 树草原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荒漠: 干旱少水、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土漠,盐漠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高山冻原 (1)冻原:耐旱小灌木、多年生草类、
藓类和地衣、矮小植被 (2)高山植被:森林线以上到终年积雪带下限之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内容
数量、分布及生境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 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 管理及研究状况 影响资源变动的主要因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国务院令第666号•【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野生动植物资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2月12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3月1日林业部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陆生野生动物,是指依法受保护的珍贵、濒危、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野生动物);所称野生动物产品,是指陆生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

第三条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自治州、县和市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工作。

第五条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本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配合。

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可以确定适当时间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爱鸟周等,提高公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第七条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为制定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发展方案、制定和调整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提供依据。

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

第八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生物技术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维护和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野生动植物保住与利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培养的硕士生具有扎实的自然保护理论与科研技术,充分掌握野生动植物生态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管理与森林旅游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追踪相关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动态,独立开展和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能在相关行业中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生物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产业开发、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01、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以西南地区特有的珍贵植物物种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生物技术在植物资源数据信息管理、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及其物种保护、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杨远庆、邹天才、杨成华〕02、保护生物学:用种群易危分析方法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表现型、环境和种群结构、种群最适度进行研究,以探求野生动植物的最低生存种群,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开展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刘济明、熊源新、赵杨、苟光前〕03、动植物相互作用生态学: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植物〔主要是种子植物〕分类学、繁殖生物学、动植物相互关系生态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动物传粉、传播种子、草食动物对植物的捕食、化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未来主要从事动植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科学研究。

〔冉景丞、粟海军〕04、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野生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野外研究技术、野生动物养殖学、野生动物产品学等专业知识,掌握野生动物资源,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对经济野生动物资源的养殖、产品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森林资源清查

森林资源清查
森林资源清查的目的与作用服从于特定时期国家、地区、部门,以及相关利益团体对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培 育、经营、保护和利用的具体要求。森林资源清查的目的是综合的、多样化的、动态变化的。概括起来,森林资 源清查的主要目的可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特定时期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既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高低,同时也需要生态 环境状况和生态安全。
谢谢观看
的内涵
森林资源清查是为不断满足国家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过程中,对森林木质、非木质林产 品和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功能需求结构变化,从森林资源自身增长、分布规律和特点出发,结合中国国情、林情和 中国森林资源管理特点,采用抽样调查技术和以“3S”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以省(区、市)为控制总体, 通过固定样地设置和定期实测的方法,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2004)技术要 求,以及国家林业局对不同省份具体时间安排,定期对森林资源调查所涉及的地类变化、森林面积、蓄积及其变 化等一系列调查因子,采取相应的调查手段,准确、及时查清相关调查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和 动态分析,对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变化做出综合定价,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图件的过程。
森林资源清查
对林木、林地和林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 素进行调查工作
目录
01 的内涵
03 的目的与作用
02 的任务 04 工作分类
森林资源清查是指对林木、林地和林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工作。其目的在于查清 森林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质量,摸清其变化规律,客观反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全 面的、准确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
的任务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境因子的描述
• 土壤名称: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
罕见。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 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
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
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 气候因子: 年极高最高温、极端最低温
平均温、最冷月均温、雪被 最大相对湿度、平均降雪量
考虑大中型兽类的活动范围、景观类型、透
视度交通工具,保证当天能完成一项连续性
的调查工作。
样带面积 = 调查宽度×调查路线长度
样带的布设
• 在1:5万或1:10万地形图上随机抽取一个 公里线网的交汇点为起始点。各副总体内 按点间距布设样带点,地图上标记。将地 图上的样点转绘到航空照片(1:1万~1: 3.5万)上,到现地定点。 误差不能大于 照片比例尺的1/1000。 • GPS 定位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内容 数量、分布及生境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 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 管理及研究状况 影响资源变动的主要因子
第一节
资源调查技术的准备工作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二、组建队伍 组织机构、专业人员、业务训练 三、准备用品 • 仪器设备、调查图表、 • 交通工具、生活用品、药品等 四、制定调查方案与行动计划
野物实体
第二节 野生动物生境调查
一、地形、地势的调查 二、植被条件的调查 1、草本植物调查 2、苔藓、地衣的调查 3、木本植物的调查 4、野生动物食物条件的调查 5、土壤及土地利用情况调查 6、水文情况调查 7、气候条件的调查 8、社会经济情况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森林
(1)针叶林 :纯针叶林、针叶树混交林、
野生动物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的调查
• 饲养动物调查
• 动物养殖场性质、投资、人员素质 • 猎区(场)及狩猎调查 狩猎种类、猎人数、猎枪数、猎捕情况 • 野生动物的收购、经销、利用及贸易状 况调查
社会经济状况及管理机构调查
• 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县的地类、国民生产、 人口和主要少数民族 • 省、地、县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日常经费、 基础设备和人员素质等
第三节 野生动物数量调查的方法与原理
一、数量调查方法的类型 1、绝对数量调查法 2、相对数量调查法 二、数量调查的抽样与设计 三、样带法 四、空间分布样方法 五、哄赶与围赶法
野生动物数量调查的方法
野生动物数量调查方法的类型
绝对数量调查法
• 航空调查法 • 总体计数 条带式 盘旋式飞行 范围有限的昼行性大型兽类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草原 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草甸草原;典 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热带稀
树草原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荒漠:
干旱少水、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土漠,盐漠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高山冻原 (1)冻原:耐旱小灌木、多年生草类、 藓类和地衣、矮小植被 (2)高山植被:森林线以上到终年积雪带下限之 间的地带。稀疏草本、半灌木、小灌木、垫 状伏地植物、寒旱生或寒冷中旱多年生轴根 性杂草
总体与分层
以调查区域为总体,总体内根据景观类 型及动物分布状况进行分层,每层为一 副总体。
抽样强度的确定
森林及灌丛 草原 草甸 湿地 农田 荒漠 高山冻原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不小于 1.0% 2.0% 1.0% 1.0% 0.5% 2.0% 0.1%
样带面积的确定
调查对象 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包括: 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CITES公约或协定中所列物种 3、有重要经济价值物种 4、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 5、生态关键种 6、生态指示种
• 三有名录: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 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CTTES公约: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 生态关键种:key species: 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 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 物种。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 其功能或是专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 对于群落组成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物种,常常是 捕食者,这可以从去除实验得到证明。
针阔混交林 (2)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 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阔叶 林;针阔混交林;季雨林;雨林;竹林 (3)人工林 :人工营造,>0.2郁闭度
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特用林、薪炭林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 灌丛 • 灌木高度<5米, 盖度 >30% 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 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
第一章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 1、为有效保护、持续利用、科学管理野 动物资源提供依据
2、为国家宏观决策、履行国际公约或协 定、开展国际交流及科研服务
调查的主要任务: 1、清查资源现状,建立资源数据库 2、综合评价野生动物资源,提供准确的资 源调查材料和调查报告 3、建立资源监测网络,掌握资源动态变化, 分析变化原因 4、提出制定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策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草甸 多年生草本植物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湿地 :
沼泽、湖泊、河流、 河口、 滩涂、珊瑚礁 和人工湿地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农田: 大片固定耕作的农业用地
生境因子的描述
• 郁闭度: 指林冠在地面上的投影百分率 • 盖度: 灌草层在地面上的百分率
生境因子的描述
• 地貌 :极高山(h ≥5000m)、 高山(5000>h>3500)、 中山(3500>h>1000)、 低山(<1000)、丘陵、平原 • 坡向: 阳坡、阴坡 • 坡位: 上、中、下、谷、平地
• 生态指示种:是能指示和判断自然环境的类型和 特点的生物的总称。植物经常被用作水和土壤状 况的指示生物。杂草群落的种类组成是农业生产 潜力的最好指标。果松和桧树叶片中铀含量超过 2mg/kg(灰分重)表明地下埋藏着有开发价值的 铀矿。黄芪属(Aslragalus)植物是硒的指示生 物,芥类和百合是硫的指示植物,它们都有探索 铀矿的指示作用。早在1894年,梅里安 (C.H.Merriam)就提倡利用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作 为温度带的指示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