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和应用

合集下载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具有生态、物质资源、遗传基因、文化四大功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大力培育、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化,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从而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领土广阔,全国有脊椎动物6000多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

除此之外,我国有许多特有的野生动物,其中:特有的兽类86种,鸟类80种,两栖类163种,爬行类126种。

例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南虎、羚牛、藏羚羊、褐马鸡、绿尾虹雉、白鳍豚、扬子鳄为我国特有动物;全国约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仅次于世界植物最丰富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特有植物种类约万余种,如水杉、银杉、台湾杉、百山祖冷杉、珙桐、银杏、香果树等,均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类。

二、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困境虽然,我国在野生动植物数量上让世人瞩目、羡慕。

但是,如今中国的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不容乐观。

特别是近年来,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极度减少,物种衰退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

第一,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资源过度利用,特别是商业目的的贸易活动使大量野生动植物遭到捕杀、破坏。

第二,由于经济的繁荣带动着石油时代的继续发展,全球气候问题直接影响着地球生态类型的变异和瓦解。

第三,我国人口压力逐渐增大,大量占用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第四,我国公民的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普遍缺乏,与野生动物为敌并随意加以捕杀或者随意破坏其栖息地第五,生物入侵也是导致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与消失的重要因素,我国主要是外来草本植物的入侵,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的和谐,使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逐渐破碎化与丧失。

浅析红外相机技术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估中的应用

浅析红外相机技术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估中的应用

浅析红外相机技术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估中的应用作者:王颖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2期摘要:目前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监测、保护当中得到广泛应用,红外相机技术能够为该区域生境内的野生动物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等提供参考数据。

从而在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调查过程当中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红外相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它能够降低成本,而且它是目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评估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今后随着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模型的完善,它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基于此,下文以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调查和评估中的应用为题展开积极的讨论。

关键词:红外相机技术;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调查与评估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保护中,红外相机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技术的核心装置为红外传感器,利用红外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动物在进入相机的红外感应区域时,自动触发相机工作,拍摄感应区域内的动物照片或视频记录的技术方法,实现对野生动物的静态和动态拍摄,又被称为红外接触相机陷阱技术。

通过拍摄储存的原始数据,着重对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研究和保护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技术与传统的生物监测技术结合,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调查中的应用1.1在野生动物调查中的作用在野外应用中,更多的是鸟类与兽类多样性调查,鸟类主要指地面上活动的地栖性鸟类;兽类主要指大中型兽类。

红外相机不仅拍摄照片,而且能够录制视频同时详细记录了日期和时间,通过监测到的影像数据,可以分析出野生动物在该区域内的活动规律,季节性规律、夜间活动或者是日活动规律等,都可以通过红外相机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判断出此物种在该生境条件下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因此红外技术应用在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近几年在河南太行山地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焦作段中,对河南太行山地8个调查样点重点区域安装了红外相机。

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应用的实践分析

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应用的实践分析

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应用的实践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从野生动物活动监测、物种数量统计、物种行为研究和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探讨了红外相机技术的应用。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揭示了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指出红外相机技术为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展望未来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的发展前景。

红外相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推动野生动物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关键词】红外相机技术、野生动物研究、保护、活动监测、物种数量统计、行为研究、实践案例、可能性、发展前景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许多野生动物种群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甚至濒临灭绝。

为了更好地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行为特征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科研人员一直在寻找更有效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实践分析,探讨其在野生动物活动监测、物种数量统计、物种行为研究以及保护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同时结合我国的实践案例,评估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的价值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通过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的实践分析,旨在探讨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领域的应用情况,并总结其在活动监测、物种数量统计、物种行为研究和保护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活动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在监测濒危物种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和行为特征等方面的优势。

2. 分析红外相机技术在物种数量统计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在野生动物普查和种群数量监测中的准确性和效率。

3. 研究红外相机技术在物种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方式,分析其对野生动物行为模式和生态习性的深入理解程度。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一、简介本文规定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的技术方法,以支持相关活动。

本规程不适用于水生生物及其体系研究,也不适用于实验室对样品的研究。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中国境内或境外地区天然物种及其栖息地调查。

三、技术要求1、研究工具1)调查研究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应使用如杨杆、马铃薯和尺、穿孔盘、鱼类分拣网等仪器,以及野生动物拍摄设备,如相机、视频机等;2)调查研究范围内生物栖息地的物种组成情况时,应使用如裂叶望远镜、罐尺、量筒、气象计等调查和考察工具;3)在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中使用野生动物标本,应遵循动物园学《野生动物园学标本采集、收集、管理规范》;4)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中不得使用毒素、毒药等有害物质。

2、调查方法1)野生动物调查应采用打时网、样方、样线等方法进行;2)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应采用评估记录、分布格局调查、植被结构调查、生物社会调查、食物链/能量流调查等方法进行;3)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时,要树立安全意识,适当使用安全工具、安全防护帽,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应注意人、车、火机、宠物等安全问题,尽量保护栖息地,避免物种灭绝和栖息地损毁;4)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区域的野生动物和栖息地的抽样个数、样本重复数等抽样策略;5)确定野外调查时期,以确定最有利的抽样时机;6)从野生动物的生态学、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学等多方面, tree立和检验野生动物的归属物种,以确定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四、报告编写调查结果应以报告形式反映,内容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调查地点;2)报告日期;3)调查目标;5)调查的执行者;6)调查结果准确性;7)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现状及变化情况;8)给出建议管理及保护措施;9)参考文献。

五、数据安全和准确性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得出的数据和结果,要确保其安全及准确性。

六、实施主体各级环保、农林、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及其它有关部门和单位,在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和研究过程中,应根据本文规定执行,以确保调查活动的安全及准确性。

野生动植物监测与保护

野生动植物监测与保护

野生动植物监测与保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野生动植物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监测与保护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野生动植物监测与保护的重要性、现有的方法以及未来的挑战。

一、野生动植物监测的重要性野生动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传播花粉和种子、控制害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野生动植物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比如食物、药物和文化传统等。

因此,野生动植物监测与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野生动植物监测的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监测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标本采集、观测记录和问卷调查等。

实地考察通过人员进入野外进行调查和监测,可以获取大量的生物学信息。

标本采集则是将野生动植物进行捕捉或采集,并进行鉴定和保存,以便后续研究和分析。

观测记录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行为、栖息地和繁殖状况等来获得相关信息。

问卷调查则通过人工收集信息,了解当地居民对野生动植物的认知和态度。

2.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来监测野生动植物的分布、变化和栖息地状况等。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我们可以将各种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提高了野生动植物监测的效率和精度。

3. 生物声学监测技术生物声学监测技术利用声波记录和分析动物的声音,从而推测它们的种类、数量和行为等。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于夜行动物和难以观察的物种,可以在不干扰它们的情况下进行长期监测。

三、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挑战1.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是目前最大的威胁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用地的扩张,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它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威胁。

2. 不法猎捕和非法贸易不法猎捕和非法贸易是全球范围内对野生动植物群体健康和物种保护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之一。

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一、前言为了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及其分布特征,科学规划与管理野生动物资源,保障生态安全与人民幸福,根据国务院有关部署,经过调研、论证与征求意见,制定本技术规程,以指导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

二、任务与内容(一)任务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任务是了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繁殖情况等基本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收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数据。

(二)内容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野生动物资源种类调查;2、野生动物分布范围调查;3、野生动物数量调查;4、野生动物生态习性调查;5、野生动物保护状况调查;6、野生动物利用情况调查;7、野生动物对人类活动影响评估。

三、方法与技术(一)方法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野外调查方法;2、实验室实验和分析方法;3、综合材料分析方法;4、专家评估方法。

(二)技术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远程遥感技术;2、定点鸟类监听技术;3、网格调查方法;4、模型推算技术;5、统计分析方法。

四、调查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一)调查质量控制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遵守技术规程,确保调查操作规范、科学、合理;2、加强人员培训、考核和管理,确保调查人员素质过硬、工作细致;3、对关键问题组织外部严格质量复核,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

(二)数据管理本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数据应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存储,应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利用价值。

五、组织实施(一)主要责任部门本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责任部门为国家林业局,具体执行单位由国家林业局确定。

(二)工作分工本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工作分工如下:1、国家林业局:制定调查计划、负责组织实施、组织编制调查报告;2、“双非”办公室:协调各地和相关部门开展工作;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配合国家林业局组织实施调查;4、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开展调查工作;5、专家组:参与调查工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

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监测工作汇报

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监测工作汇报

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监测工作汇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关注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监测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负责林业工作的相关部门,林业局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监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篇文章将对林业局在这方面的工作进行汇报,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一、保护工作1. 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林业局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类型的保护区域,实施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措施。

我们注重保护和恢复栖息地的完整性和多样性,防止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确保野生动植物能够有适宜的环境生存。

2. 野生动植物种群保护我们积极参与野生动植物的繁育和保护工作。

通过人工繁育、种群监测、保护教育等手段,增加那些数量减少的物种的种群数量,提高物种的生存能力。

3. 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打击针对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贸易行为,林业局加强执法力度,与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紧密合作,打击非法猎捕、交易和走私活动。

我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非法贸易的监测和追踪,确保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法保护和利用。

二、监测工作1. 野生动植物物种调查林业局通过定期的野外调查和监测,了解并记录野生动植物的分布情况、数量变化以及栖息地的状况等信息。

我们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等,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疫病监测我们重视野生动植物的疫病监测工作,通过定期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体检和样本采集,及时掌握野生动植物中可能存在的疫病情况。

一旦发现疫病,我们将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病的蔓延和扩散。

3. 生态系统监测林业局通过对野生动植物所在生态系统的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状况,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注重监测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形成可靠的科研成果,促进科学决策的制定。

三、改进意见1. 提高监测网络覆盖率目前,我们的监测工作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等特定区域,监测网络覆盖率有限。

今后,应加强对其他地区的监测,特别是那些可能存在重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地方,以更全面地了解动植物的状况。

调查种群数量的方法

调查种群数量的方法

调查种群数量的方法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许多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了解和掌握种群数量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调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调查种群数量的方法。

一、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调查种群数量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种群数量较少、分布范围较小的野生动物。

比如,在进行鸟类调查时,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鸟类的飞行和活动情况,然后进行计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是对于分布范围较大、数量较多的野生动物,效果并不理想。

二、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是一种常用的调查野生动物数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野生动物身上打标记,然后再进行重捕,统计标记和未标记的数量,从而计算出野生动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种群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的野生动物,如鱼类、爬行动物等。

标记重捕法的优点是精度较高、可重复性强,但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成本较高。

三、线路法线路法是一种适用于森林、草原等大面积调查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设定一定的线路,沿着线路进行野生动物的调查和记录。

线路法的优点是能够覆盖大面积的调查范围,反映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四、样线法样线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调查野生动物数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设定一定的样线,沿着样线进行野生动物的调查和记录,然后通过统计样线中野生动物的数量,推算出整个调查区域的种群数量。

样线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精确地调查野生动物的数量,但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五、红外相机法红外相机法是一种新兴的调查野生动物数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设置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拍摄和记录,然后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统计野生动物的数量。

红外相机法的优点是无需人力干预,能够自动完成野生动物的调查,但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综上所述,调查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工作,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气候因子: 年极高最高温、极端最低温 平均温、最冷月均温、雪被 最大相对湿度、平均降雪量
野生动物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的调查
• 饲养动物调查 • 动物养殖场性质、投资、人员素质 • 猎区(场)及狩猎调查
狩猎种类、猎人数、猎枪数、猎捕情况 • 野生动物的收购、经销、利用及贸易状
况调查
社会经济状况及管理机构调查
第二节 野生动物生境调查
一、地形、地势的调查 二、植被条件的调查
1、草本植物调查 2、苔藓、地衣的调查 3、木本植物的调查 4、野生动物食物条件的调查 5、土壤及土地利用情况调查 6、水文情况调查 7、气候条件的调查 8、社会经济情况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森林
(1)针叶林 :纯针叶林、针叶树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总体与分层
以调查区域为总体,总体内根据景观类 型及动物分布状况进行分层,每层为一 副总体。
抽样强度的确定
森林及灌丛 草原 草甸 湿地 农田 荒漠 高山冻原
不小于 1.0% 不小于 2.0% 不小于 1.0% 不小于 1.0% 不小于 0.5% 不小于 2.0% 不小于 0.1%
样带面积的确定
考虑大中型兽类的活动范围、景观类型、透 视度交通工具,保证当天能完成一项连续性 的调查工作。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草原 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草甸草原;典 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热带稀 树草原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荒漠: 干旱少水、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土漠,盐漠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高山冻原 (1)冻原:耐旱小灌木、多年生草类、
藓类和地衣、矮小植被 (2)高山植被:森林线以上到终年积雪带下限之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内容
数量、分布及生境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 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 管理及研究状况 影响资源变动的主要因子
第一节 资源调查技术的准备工作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二、组建队伍 组织机构、专业人员、业务训练 三、准备用品 • 仪器设备、调查图表、 • 交通工具、生活用品、药品等 四、制定调查方案与行动计划
样带面积 = 调查宽度×调查路线长度
样带的布设
• 在1:5万或1:10万地形图上随机抽取一个 公里线网的交汇点为起始点。各副总体内 按点间距布设样带点,地图上标记。将地 图上的样点转绘到航空照片(1:1万~1: 3.5万)上,到现地定点。 误差不能大于 照片比例尺的1/1000。
• GPS 定位
• 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县的地类、国民生产、 人口和主要少数民族
• 省、地、县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日常经费、 基础设备和人员素质等
第三节 野生动物数量调查的方法与原理
一、数量调查方法的类型 1、绝对数量调查法 2、相对数量调查法
二、数量调查的抽样与设计 三、样带法 四、空间分布样方法 五、哄赶与围赶法
野生动物数量调查的方法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和应用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
1、为有效保护、持续利用、科学管理野 动物资源提供依据
2、为国家宏观决策、履行国际公约或协 定、开展国际交流及科研服务
调查的主要任务: 1、清查资源现状,建立资源数据库 2、综合评价野生动物资源,提供准确的资 源调查材料和调查报告 3、建立资源监测网络,掌握资源动态变化, 分析变化原因 4、提出制定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策
• 盖度: :极高山(h ≥5000m)、 高山(5000>h>3500)、 中山(3500>h>1000)、 低山(<1000)、丘陵、平原
• 坡向: 阳坡、阴坡 • 坡位: 上、中、下、谷、平地
生境因子的描述
• 土壤名称: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 罕见。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 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 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 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野生动物数量调查方法的类型
绝对数量调查法
• 航空调查法 条带式 盘旋式飞行 • 总体计数 范围有限的昼行性大型兽类
野生动物数量调查方法的类型
相对数量调查法 • 直接相对数量调查法 动物实体
(2)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 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阔叶 林;针阔混交林;季雨林;雨林;竹林
(3)人工林 :人工营造,>0.2郁闭度
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特用林、薪炭林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 灌丛 • 灌木高度<5米, 盖度 >30%
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 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
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 物种。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 其功能或是专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 对于群落组成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物种,常常是 捕食者,这可以从去除实验得到证明。
• 生态指示种:是能指示和判断自然环境的类型和 特点的生物的总称。植物经常被用作水和土壤状 况的指示生物。杂草群落的种类组成是农业生产 潜力的最好指标。果松和桧树叶片中铀含量超过 2mg/kg(灰分重)表明地下埋藏着有开发价值的 铀矿。黄芪属(Aslragalus)植物是硒的指示生 物,芥类和百合是硫的指示植物,它们都有探索 铀矿的指示作用。早在1894年,梅里安 (C.H.Merriam)就提倡利用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作 为温度带的指示生物。
调查对象 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包括: 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CITES公约或协定中所列物种 3、有重要经济价值物种 4、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 5、生态关键种 6、生态指示种
• 三有名录: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 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CTTES公约: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 生态关键种:key species: 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
间的地带。稀疏草本、半灌木、小灌木、垫 状伏地植物、寒旱生或寒冷中旱多年生轴根 性杂草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草甸 多年生草本植物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湿地 : 沼泽、湖泊、河流、 河口、 滩涂、珊瑚礁 和人工湿地
野生动物生境类型的划分
农田: 大片固定耕作的农业用地
生境因子的描述
• 郁闭度: 指林冠在地面上的投影百分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