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
野生动物保护情况调查报告

野生动物保护情况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自然界的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野生动物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本次调查旨在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制定保护政策提供建议。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包括实地考察、统计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
首先,我们选择了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数量和受威胁程度。
其次,我们收集了历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了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趋势和濒危物种的分布情况。
最后,我们还与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当前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建议。
3.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以下是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情况的重要发现:3.1 野生动物数量下降大部分地区的野生动物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濒危物种。
栖息地破碎化、非法猎捕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是导致野生动物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用地的扩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受到破坏和减少。
这导致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有限,增加了它们与人类的冲突风险。
3.3 保护政策存在缺陷尽管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但仍存在一些缺陷。
缺乏有效的执法力度、资金不足和监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4. 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4.1 加强法律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非法猎捕、非法贸易和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确保保护政策得到有效实施。
4.2 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应增加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投入,提供更多的经费用于栖息地恢复、物种保护和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确保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
4.3 加强监测和研究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野生动物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查和监测,了解保护工作的效果和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贵州柏箐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4期
戴诗 贵 , : 等 贵州 柏箐 喀斯 特森林 自然保 护 区两栖爬 行 动物多样 性研 究
小 型兽类 和一 些 鸟类 的食 物 。它们通 过食 物链维 持
着森林 的生物 多样性 , 持林 区 的生态平 衡 ; 区 的 保 林 存在也为两栖爬行动物提供 了 良好 的生活、 繁殖环境
和丰富的食物。关于贵州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多是 报道物种种类 ( 费梁等 ,05 蒋志 冈等 , 9 ; 20 ; 1 9 刘承钊 9
关键词 : 贵州柏菁保护 区, 两栖动物 , 爬行动物 , 物种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Q 5. 98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 532 1)1 07 — 4 03 66 (000 — 02 0
Di e st o Am p b a s n Re tl s n v r iy f hi i n a d p i i Ba q n Ka s Na ur Re e v o e iig rt t e sr e f
等 , 6; 1 2 四川生 物研究 所 ,97赵 尔宓 , 9 ; 9 17 ; 1 8 伍律 , 9
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 以便为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
源的保护 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 据。
1 保 护 区 自然 概 况
字 项 :贵州省教育厅科技基金项目( 三2o5); ! 苎0 0; 金8贵 2 目3 08 2 譬 7 贵阳学院 。03 曼 o 黔教科 07 7 ; 0
。 Mi l Sh o o i y , i y 5 2 0 , hn ;F r t d e col fX n iXn i 6 4 0 C ia oe d g g s
Ab t a t T e e a e 1 p ce n u s e iso mp i in ,b ln i g t 0 g n r 7 fmi e , r e ;a d sr c : h r r 3 s e i sa d s b p ce f a h b a s e o gn o 1 e ea, a l s 1 o d r n i 2 p c e n u s e is o e t e ,b l n i g t 1 e e a a l s r e s i aq n rtNau e Re 4 s e is a d s b p ce fr p i s eo gn o g n r ,5 fmi e ,2 o d r n B ii g Kas t r — l 6 i
稀有物种普查报告范文

稀有物种普查报告范文稀有物种普查报告为了保护和管理稀有物种资源,我们进行了一次稀有物种普查工作。
经过数月的努力,最终整理出了以下报告。
本次普查主要涉及的稀有物种包括:大熊猫、华南虎、中国金线蛙和中国鸟蛙。
这些物种因栖息地遭受人类活动干扰以及猎杀等问题,数量日益减少,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因此亟需重视其保护工作。
首先,我们选择了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域。
在各个保护区范围内,我们设立了观测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红外相机和声音识别系统等,对目标物种进行了连续观察和记录。
通过这些观测手段,我们获得了一些有关这些物种的重要数据。
大熊猫是我国的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和陕西等地。
本次普查发现,大熊猫的数量虽有所增加,但栖息地丧失仍然是最大的威胁。
另外,由于气候变化和疾病的影响,大熊猫所属的竹子作物生长受到挑战,这对其食物来源构成了威胁。
华南虎是我国的珍稀物种,分布在广东、福建和江西等地。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其数量非常有限,且多数仍处于严重濒危状态。
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猎杀是华南虎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由于其生活习性较为隐秘,但通过我们的观察,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新的栖息地,这为它们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一线希望。
中国金线蛙和中国鸟蛙都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分布在湖南、湖北和贵州等地。
在本次普查中,我们发现这两种物种数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
因此,保护这些物种需要采取措施,例如减少污染和恢复栖息地。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划定合理的保护区域,严禁非法砍伐和非法猎杀等行为;二是加强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物种的生存环境;三是加强科研力量,深入了解这些物种的习性和生态需求,为它们制定更好的保护措施。
总之,稀有物种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普查工作,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稀有物种所面临的困境,也为它们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指导。
梵净山双团棘胸蛙资源初步调查

养殖技术2020.10 梵净山双团棘胸蛙资源初步调查梅 杰1,樊均德1,毛豪1,任彪2(1.贵州省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贵州省石阡县第三中学,贵州 石阡 555100)摘 要:通过对梵净山地区双团棘胸蛙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采样点有一定数量的双团棘胸蛙分布,人为活动和环境变化是影响双团棘胸蛙资源分布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梵净山;双团棘胸蛙;资源双团棘胸蛙在分类上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棘蛙属。
地方名石蚌、抱手鸡等。
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1-5]。
在铜仁市主要分布于梵净山地区[6]。
双团棘胸蛙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入药,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双团棘胸蛙体大而肥美,分布区居民普遍捕食,该蛙因而成为我国西南山区重要经济两栖动物之一。
对双团棘胸蛙的利用目前还停留在捕食野生蛙的水平,长期以来,因人类的过度利用、栖息地减少以及生境破碎化的影响,该蛙种群数量正不断下降,其生存状态堪忧,被列为易危动物[7]。
关于梵净山地区双团棘胸蛙研究仅见资源调查的零星报道[7-11]。
近年来,受人工捕捉及环境变化的影响,野生双团棘胸蛙资源日益减少,为此,我们在梵净山对该蛙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
表1采样线的基本情况采用样线法实地调查设定区域内双团棘胸蛙的种群数量。
线路选择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溪流(包括盘溪河、马槽河、鱼泉沟、金厂沟、长滩河、牛尾河和凯土河),采样线路长度不少于1.5km,根据溪流实际情况(主要受地形限制)适当延长。
每次采样调查时间5天,通过麦哲伦探险家A310手持GPS对样线做记录,沿线记录见到和听到的棘胸蛙数量(表1)。
2 结果与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梵净山保护区有一定数量的双团棘胸蛙分布(表2)。
表2 各样带双团棘胸蛙数量分布各样线生境特点差异显著。
盘溪为山体阻隔型溪流,是保护区试验场所在地,长期有管理人员值守,收到外界干扰较小。
鱼泉沟溪流量较小,且有人工建设的电站筑坝引水,山高破陡、进出较为困难。
贵州省息烽县针毛鼠分布调查

体长 117. 33 mm, 尾 长 111. 00 ~ 172. 00 mm, 平 均 尾 长
142. 00 mm,尾长 明 显 大 于 体 长, 平 均 体 长 为 平 均 尾 长 的
82. 63%;后足长 22. 00 ~ 27. 00 mm,平均后足长 24. 67 mm,耳
外形和体型特征与刘少英等在《 中国兽类图鉴》 [16] 中对针
针毛鼠[ Niviventer fulvescen( Gray,1847)] 生物学分类上
资料提供借鉴。
隶属啮齿目(Rodentia) 鼠科( Muridae) 鼠属( Rattus),又名刺
1 材料与方法
栖鼠类[1-4] ,为中国特有种[5] ,也是贵州常见鼠种[6] 。 针毛鼠
山镇鹿窝村,海拔 970 m,农区耕地面积 193. 6 hm2 ,林地面积
mm
69. 41
44. 57
142. 00
1 00
56. 89
38. 33
19. 43
14. 22
3 小结与讨论
122. 00
88. 00
143. 00
111. 00
27. 00
17. 00
22. 00
15. 00
越来越好,为针毛鼠栖居场所提供有利条件,在灌木林和林
2021 年 1 月在贵州省息烽县鼠情监测点首次发现针毛
地以及粮食作物种植区和人类生活区交界地带,针毛鼠的分
鼠 3 只,均为雌鼠,未怀孕,证实了息烽县有针毛鼠分布,进
布与危害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应持续开展鼠情监测,
一步明确了针毛鼠在贵州省的分布区域。 息烽县在过去鼠
密切关注监测鼠类种类及分布,优化灭鼠防控策略,为减少
强化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的重大举措全国首次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情况综述

领导论坛强化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的重大举措——全国首次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情况综述赵学敏赵学敏副局长(左三)在贵州考察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历史古老,地形、气候复杂,生物物种多样,第四纪冰期受北方大陆冰盖影响较小,因而孕育保存了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且分布广泛。
我国仅脊椎动物就有6000种左右,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412种,两栖类约295种;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
特别是我国还有大熊猫、朱鹃、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数百种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水杉、银杉、百山祖冷杉、香果树等17000余种特有濒危珍稀野生植物。
在上述种类丰富的野生动植物中,有许多是在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人称“活化石”的物种,还有药用植物11000余种和药用野生动物1500多种,并且还有大量的作物野生种群及其近缘种和许多畜禽的起源种,其生态、经济和科研等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巨大价值。
为有效加强对上述宝贵资源的保护,了解掌握资源分布、数量、结构和利用状况等各项基本数据,彻底改变我国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底数不清的现状,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国家林业局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决定先后启动全国首次陆生野生动物、重点野生植物、湿地资源调查和第三次大熊猫资源调查。
本次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调查在我国尚属首次,其调查范围之大、调查种类之多、调查内容之丰富、调查方法之复杂前所未有,并且必将成为我国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必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意义十分巨大。
而大熊猫调查是建国以来的第三次,比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末期进行的第一、二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其范围更广(包括所有可能有大熊猫分布的地区),技术更全面(运用了GPS、GIS和RS作者为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口GO蚰帽加e等新技术),相当全面地揭示了现今大熊猫资源的全貌。
方法和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如此大规模的调查工作,没有严密的组织保障,是不可能完成的。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调查

(. 1 贵州 雷 公 山 国 家级 自然 保 护 区管 理 局 , 州 雷 山 5 70 ;. 州 省林 业 厅 , 阳 5 6 0 ) 贵 5102贵 贵 5 0 0
摘 要 :0 5年 5月至 2 0 20 0 6年 1 1月 , 对贵 州 雷公 山国 家级 自然保 护 区的 兽类进 行 了 5次调 查. 经调 查 并结合 有 关文献 , 保护 区共 录有兽 类 7 9种 , 隶属 于 8目 2 科 5 3 9属 , 物 区 系主要 为 东洋 动
类鉴 定依 据 [ 4 进行 ; 录依 照[ 2— ] 名 5—6 进 行 系统 ]
排 列. 3 结 果 与 讨 论 3 1 物 种 组 成 .
雷公 山 自然 保 护 区位 于 贵州省 东南部 , 于雷 位 山、 台江 、 榕江 、 剑河 4县 之 间 , 总面 积 4 3k , 7 m 跨 东经 1 85 ~ 1 8 2 北 纬 2 。5 ~ 2 。2 ; 护 0 。 0 。4 , 61 63 保
采食 残 迹 、 窝 ) 、 卧( 迹 粪便 、 毛发 等 , 行 兽 类种 类 进
的痕迹 鉴定 . 问法 主要 深入 村寨 进 行 调 查访 问 , 访 重 点访 问 当地 的 老 猎 手 和 护 林 员 等 , 深 入 到集 还 市, 了解 和调 查商 贩对 皮张 收 购 的情 况 及种 类 .种
20 0 6年 l 月 我 们 又 对 该 地 区 的 兽 类 资 源 进 行 了 1 较为 详细 的调查 . 为保 护 区管 理 、 策 及 资 源合 理 决 利用 提供 科 学 依 据 , 调 查 系 在 上 述 考 察 的 基 础 本 上 , 合 整理成 文 . 综
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报告

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报告一、引言野生动物栖息地是自然界珍贵的宝藏,它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觅食休息的场所。
为了了解和保护这些栖息地,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文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现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二、调查地点选择我们选择了位于某省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三个典型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调查,分别是山地、湿地和林地。
这三个地点代表了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三、调查方法1. 数据收集:我们使用田野调查的方式,结合先进的无人机摄像技术,获取可靠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信息。
同时,我们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方式,获取补充数据。
2.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得出详尽的调查结果。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山地栖息地山地栖息地是许多野生动物的理想居住地。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该栖息地保存较好,植被繁茂,水源丰富,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
常见的动物有山羊、雪豹等。
不过,部分山地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山地栖息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一些高山植被减少,对于高海拔动物的生存带来了挑战。
2. 湿地栖息地湿地栖息地是许多水生动物和候鸟的天堂。
调查显示,湿地栖息地的水质较好,水生植物丰富,成为各类鸟类和鱼类的理想栖息地。
我们还注意到湿地栖息地的机会适度分布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然而,由于人类的河道疏浚和垃圾排放等不当行为,湿地栖息地的面积不断减少。
这给许多依赖湿地栖息地的野生动物带来了威胁。
因此,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林地栖息地林地栖息地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
我们的调查显示,森林覆盖较好,植被种类多样,栖息地结构复杂,是林栖动物丰富多样的生存环境。
经过无人机航拍,我们还发现一些隐蔽的动物巢穴和鸟巢。
然而,林地栖息地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森林火灾、非法砍伐以及非法狩猎等行为,对林地栖息地造成了破坏。
这使得许多野生动物失去了家园,某些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贵州省动物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名单组长:张礼安副组长:李明晶钱震元甘如一技术总负责人:江亚猛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主任:李明晶成员:江亚猛朱惊毅罗杨胡兴平专家顾问小组成员名单周政贤罗蓉谢家骅陈汉彬吴至康李德俊编著者分工江亚猛:贵州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李筑眉:雉类专项调查报告冉景丞:猫科动物专项调查报告胡兴平:蛇类专项调查报告目录前言 (1)总论 (7)第一章基本情况 (7)1.1自然概况 (7)1.2社会经济状况 (16)1.3调查研究简史 (20)第二章调查方法 (21)2.1调查内容、对象及范围 (22)2.2总体及抽样设计 (24)2.3调查方法 (24)2.4数据处理 (26)2.5组织实施 (33)调查结果 (37)第三章爬行动物资源状况 (37)3.1蛇目 (37)第四章鸟类资源状况 (43)4.1鸊鷉目 (44)4.2鹈形目 (44)4.3鹳形目 (45)4.4雁形目 (47)4.5隼形目 (51)4.6鸡形目 (57)4.7鹤形目 (66)4.8鸥形目 (69)4.9鹃形目 (70)4.10雀形目 (70)第五章兽类资源状况 (71)5.1灵长目 (71)5.2鳞甲目 (76)5.3食肉目 (76)5.4偶蹄目 (83)第六章野生动物资源利用状况 (85)6.1猎场建设及狩猎状况 (85)6.2野生动物加工及贸易状况 (85)6.3野生动物驯养业 (86)第七章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 (87)7.1管理体制及机构建设 (87)7.2法制建设 (88)7.3保护区建设 (89)7.4禁猎区建设 (96)7.5宣传教育 (96)7.6科学研究 (96)评价与建议 (98)第八章重点野生动物栖息地状况评价 (98)8.1主要生境类型及面积 (98)8.2栖息地质量评价 (99)8.3提高栖息地质量措施 (99)第九章野生动物资源现状评价 (99)9.1影响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100)9.2资源现状分析评价 (100)9.3存在问题 (100)9.4解决措施 (101)第十章野生动物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101)10.1资源利用评价 (101)10.2存在问题与建议 (101)第十一章保护管理现状分析 (102)11.1现状评价 (102)11.2存在问题 (103)11.3强化保护管理措施 (104)第十二章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方案 (104)12.1监测样地与单位监测点选择 (104)12.2监测对象 (105)12.3监测方法 (105)12.4监测时间 (105)12.5保障措施 (105)12.6对监测体系建立的建议 (106)参考文献 (107)前言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成分。
它们栖息于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环境中,维系着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财富。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物种类极其丰富。
据统计,我国有脊椎动物4,400多种,占世界种类的10%以上,其中兽类499种;鸟类1,244种;爬行类391种;两栖类280种。
而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中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峦起伏,河流密布,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多种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所知,全省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718种(另83亚种):兽类138种(另29亚种);鸟类421种(另51亚种);爬行类99种(另1亚种);两栖类60种(另2亚种)。
其中属于国家I、I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87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3种(种类);另外还有许多具有直接利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种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从偏远封闭的产地进入市场的势头日益剧增,乡村经济发展对野生动物的直接利用以及栖息地的占用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因此,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关键在于:在准确掌握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划,提出合理的野生动物利用限额,并定期对它们作出相应的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建立资源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为制定野生动物保护发展方案、制定和调整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提供依据。
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每十年进行一次。
……”。
因此,全面、准确、及时、系统的掌握野生动物的数量动态及生境状况,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统一、规范的野生动物资源普查,糙此基础上建立寓野生动物监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它将大大促进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中国21世纪议程》已把全国野生动物的调查与监测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行动,并明确指出:“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开展对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野生生物贸易的长期动态监测,本世纪内,重点建成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体系,制定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监测标准……”。
因此,本次野生动物普查也是一项跨世纪工程。
此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是在原国家林业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于199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开展的。
我省作为全国先期启动的11个省份之一,于1995年6月起逐步开展调查工作。
为确保全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有组织、按计划地进行,省林业厅就此项工作向省人民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并召开了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和省科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的工作预备会议, 就我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
会议决定成立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林业厅主管厅长张礼安和省科委主管主任担任,由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李明晶处长、科技处钱震元处长、计划财务处甘如一处长和省科委计划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由李明晶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会后,省林业厅和省科委专门向全省各地、州、市林业局、科委、各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站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湿地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级林业部门、科委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积极支持和配合此项调查工作的开展。
为确保调查方法的可行性和调查结果的可靠性,特聘请了贵州农学院周政贤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罗蓉教授、谢家骅教授、贵阳医学院陈汉彬教授、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吴至康研究员和遵义医学院李德俊教授等专家为本次调查的技术顾问。
为进一步加强对此项调查的组织和协调工作,1997年,经调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明确由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管理站江亚猛工程师担任技术总负责人。
按照原林业部“林护通字[1995]60号”文件精神,并结合贵州省实际,我省于1995年6月制定了《贵州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计划》和《贵州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方案》,并呈报原林业部。
《调查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了调查范围、对象、调查内容和方法。
同年8月和11月,省林业厅先后两次召开了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参加的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组全体会议,就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各项工作和实施方案以及所需经费等,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1995年12月,按照原林业部“林护动字[1995]150号”文件要求,根据《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制定并向原林业部呈报了《贵州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实施方案》。
该《实施方案》按照原林业部的审查和修改意见进行了部分修改后,于1996年4月最后完成。
《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此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人员组成及分工、调查设计、野外调查以及进度安排、监测样地设置原则和内业整理等有关内容。
同时完成了有关调查表格的印制工作。
根据原林业部和《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别制定了《贵州省雉类资源专项调查方案》、《贵州省野生豹、云豹资源专项调查方案》和《贵州省部分蛇类资源专项调查方案》,上述《专项调查方案》获得原林业部的批准。
按原林业部的要求,此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所需经费,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全部经费按国家和地方1:2的比例配套。
为此,省林业厅专门召开了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全体会议,并邀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省财政厅的有关负责人参加,就调查经费的配套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并两次向省财政提交专题报告,请求省财政能够安排专项配套经费120万元,其余配套经费,将通过其它渠道筹集。
省财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于1995年和1996年各拨款5万元,用于支持调查工作的开展。
然后从1997年至1999年每年拨款40万元,三年共计120万元,用于调查经费的配套。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要求各地再拨出专款进行经费配套是不可能的。
但是,调查组下到各地、县时,当地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提供人力、物力甚至于财力上的支助,这也可以说是相当大的一笔配套经费。
经粗略计算,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所提供的各项帮助,总计支出在45万元以上。
几年来,省林业厅还从每年收取的野生动物资源管理费中共计支出约15万元,专门用于资源调查工作。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我省财政及各级地方经费配套已达190万元以上,而国家下拨给我省调查补助经费为80万元,配套比例已超过1:2的要求。
另外,还拟于完成全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后,在省野生动植物管理站设立了资源监测站,在野生动物的重点分布区建立了监测点,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全省野生动物资源的变化情况。
对于国家林业局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我省参加会议人员都及时向调查领导小组及有关专家进行汇报,以便调查领导小组对调查工作及时作出部署和调整,并将有关精神传达到各野外调查小组,保证野外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队伍由贵州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以及全省各地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自然保护区等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的近百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附表九)。
外业工作历时3年零8个月,采取常规样带调查和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共完成常规调查样带1,744条及猫科动物、雉类和部分蛇类资源三个专项调查。
另外,近几年来我们还分别开展了全省灵长类、豹猫、黑熊和湿地鸟类专项调查,掌握了其资源状况。
通过调查,掌握了我省8种有较大经济价值的常见蛇类、40种鸟类和15种兽类的现有资源状况。
同时,对我省野生动物管理机构、驯养繁殖单位及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利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