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学案:2.2.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精品教案中在原子核内,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就叫做质量数。

[板书]一、原子结构(一)、质量数定义:符号:A计算式: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应用:用质量数表示某种原子[思考]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科学探究]:1、填写下表,总结A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中子数(A)相对原子质量F 10 18.998Na 12 22.990Al 14 26.982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2、原子形成离子之后构成原子的微粒哪些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质量数呢?[总结和比较]和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

[随堂练习]:1、完成表格1符号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电子数12 12 12 A:质量数Z:质子数N:中子数带点微粒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计算20 40 182、完成表2元素符号原子符号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1 0 11 1 11 2 16 6 66 8 6 [过渡]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表2中。

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如、、就各为一种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板书](二)、核素和同位素核素:同位素:[思考与交流]: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

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2、Cl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⑴在形成的Cl2分子中,会有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⑵从原子的组成看,原子的质量数均为整数,但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是35.5,这是为什么?[回答]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而且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

2020—2021 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 化学能与电能 27-人教版2020—2021 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2.2 化学能与电能 27-人教版v>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 1 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研究之中。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 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在必修 1 中已经学习了钢铁的腐蚀,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各种类型的电池,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这些都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全册教案(付,290)

2020-2021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全册教案(付,290)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发展目标体系构建 1.结合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了解硫和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培养“宏观辨识与变化观念”的核心素养。

2.认识硫和SO 2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一、硫1.硫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1)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ⅥA 族,硫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2)与氧元素相比,得电子能力相对较弱,非金属性比氧的弱。

故在富含O 2的地表附近的含硫化合物中,硫常显+4价或+6价,而氧显-2价。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

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3.硫单质的化学性质(1)氧化性表现为与金属、H 2反应:与Fe 、Cu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S +Fe=====△FeS 、S +2Cu=====△Cu 2S 、S +H 2=====△H 2S ,在这些反应,S 均作氧化剂。

(2)还原性表现为与O 2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S +O 2=====点燃SO 2,反应中S作还原剂。

微点拨:(1)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2)硫与氧气反应,无论氧气是否过量,只生成SO2。

二、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溶于水。

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约40体积的SO2。

2.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①与H 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 H2SO3。

②与碱(如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2)还原性SO2在一定条件下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SO3也是酸性氧化物,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3+H2O===H2SO4。

(3)氧化性SO2与H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学案:3.1.1晶体的常识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学案:3.1.1晶体的常识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第1课时【学法指导】1.了解物质的聚集状态。

2.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3.了解晶体中微粒的空间排布存在周期性。

【基础梳理】一、物质聚集状态1.物质聚集状态除了三态,还有更多的物质聚集状态,如、离子液体、晶态、非晶态,以及介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塑晶态、等。

2.等离子体(1)概念:气态物质在或者在激发下,分子发生分解,产生等。

这种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的物质称为等离子体。

(2)特点等离子体具有良好的和。

(3)应用运用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可以制造等离子体显示器;利用等高子体可以进行化学合成;核聚变也是在等离子态下发生的等。

3.液晶(1)概念:物质加热到达到熔点后,先呈浑浊态,再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时,浑浊态变透明清亮态,将熔点至澄清点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状态称为液晶。

(2)特征:液晶是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的物质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黏度、性变形等,又具有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如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3)应用液晶已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手机、电脑和电视的液晶显示器,由于施加电场可使液晶的长轴取向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显示数字、文字或图像。

再如,合成高强度液晶纤维已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坦克、舰船、防弹衣、防弹头盔等。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1)晶体概念: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呈排列而构成的具有的固体。

分类:根据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可分为、、和金属晶体。

(2)非晶体概念: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呈排列而构成的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判一判]判断下列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微思考]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吗?☂名师点拨晶体:食盐、冰、铁、铜等。

非晶体:玻璃、橡胶等。

晶体中粒子排列的周期性是指一定方向上每隔一定距离就重复出现的排列,粒子排列的周期性导致晶体呈现规则的几何外形。

高中化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四节配合物与超分子学案2

高中化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四节配合物与超分子学案2

第四节配合物与超分子课程目标1.了解配位键的特点及配合物理论,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配离子的性质。

3.了解超分子特点和应用图说考点基础知识[新知预习]一、配合物理论简介1.实验探究配合物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有关离子方程式滴加氨水后,试管中首先出现________,氨水过量后沉淀逐渐________,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此时若滴加乙醇,析出__________Cu2++2NH3·H2O===Cu (OH)2↓+2NH错误!Cu(OH)2+4NH3===[Cu(NH3)4]2++2OH-[Cu(NH3)4]2++SO2-,4+H2O错误![Cu(NH3)4]SO4·H2O↓溶液颜色变为________Fe3++3SCN-===Fe(SCN)32。

配位键(1)概念:____________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跟另一个原子共用的共价键,即“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类特殊的共价键。

(2)形成条件:电子对给予体具有__________,而接受体有__________。

(3)表示配位键可以用A→B表示,其中A是________孤电子对的原子,B是________孤电子对的原子。

例如[Cu(NH3)4]2+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位化合物通常把________(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________)以________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

二、超分子1.定义超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通过________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2.应用(1)分离C60和C70:将C60和C70的混合物加入一种超分子“杯酚"中,能够将体积较小的________装下。

(2)冠醚识别碱金属离子:根据教材P99表3-6可知:18。

冠-6超分子可识别的碱金属离子是________。

[即时性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方有空轨道,另一方有孤电子对.()(2)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案:2.2.1氯气的性质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案:2.2.1氯气的性质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会中毒死亡。

【师】请继续结合材料1思考氯气的溶解性怎样,能否设计实验来证明呢?[实验]针筒吸气和水(探究溶解性)1.显示装有40 mL氯气的针筒2.用针筒抽取10 mL水,立即显示,氯气与水共约50 mL3.充分振荡,显示氯气和水约30 mL[结论]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师】请同学们画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推测氯原子的性质。

[结论]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一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具有强氧化性。

[师]结构决定性质,氯原子很活泼,易与另一个原子结合成双原子分子,氯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因此,Cl2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极强的氧化性。

下面我们来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气的化学性质[师]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

如,钠、铁、铜等都能在氯气中燃烧。

(1)与金属反应[演示实验]实验步骤:铜在氯气中燃烧,燃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白烟。

2Na+Cl2=====点燃2NaCl板书设计氯气的性质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能溶于水,易液化(称为“液氯”),密度比空气大2.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Cu +Cl 2=====点燃CuCl 2(棕黄色的烟) 2Na +Cl 2=====点燃2NaCl(白烟) 2Fe +3Cl 2=====点燃2FeCl 3注:氯气能和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Au 、Pt 除外),与具有可变价金属化合时均能得到最高价化合物(2)与非金属反应H 2+Cl 2=====点燃2HCl(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 H 2+Cl 2=====光照2HCl(爆炸)燃烧反应: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3).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4).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水、金属氯化物和次氯酸盐2NaOH+Cl2===NaCl+NaClO+H2O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2 群落的主要类型 课件(32张)

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2 群落的主要类型 课件(32张)

【解析】(1)据图中曲线数据可知,夏季斜温层的温度变化较大,A正确;该湖泊从 冬季到夏季的面貌变化属于季节性变化,B正确;夏季表水层O2浓度虽然低于冬 天,但由于夏季光合作用强,故O2产生量远大于冬季,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 属于种群范畴,它们在水中的分层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2)据图可知,一个层次性较好的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 层和底泥层4层。浮游植物都要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其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表水层, 而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因底泥层含有大量的微生 物。 (3)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由光、温度和含氧量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解析】选①②③④。陆地生物群落有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①正确;受季 节变化影响最显著的群落是落叶阔叶林群落,②正确;草原生态系统因其分布于 半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往往随降雨量及雨季分布呈现剧烈的变化,③正确;要区 分群落的类型,首先要了解和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物种丰富度,④正确;草原生 物群落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⑤错误。
2.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
A.微生物
B.苔藓植物
C.穴居动物
D.落叶和土壤
【解析】选D。落叶和土壤不属于生物成分。
3.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 ( )
A.热带雨林
B.荒漠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选B。荒漠中年降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与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
带落叶阔叶林相比,生物种类最为贫乏。
4.下列不属于海洋生物群落中物种的是 ( )
A.蓝细菌和草履虫
B.海带和褐藻
C.海星和章鱼
D.水母和北极熊
【解析】选A。草履虫为淡水群落中的生物,A错误。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烷烃的性质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烷烃的性质

第二课时烷烃的性质学习目标导航学习任务1 烷烃的物理性质NO.1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相似性烷烃均难溶于水,相对密度均小于1。

2.递变性(随碳原子数n递增)微思考:同分异构体之间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及熔、沸点一定都相同吗?提示:同分异构体之间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百分含量都相同,但熔、沸点不同。

NO.2互动探究·提升能力在1.013×105 Pa下,测得某些烷烃的相关物理性质见下表。

异戊烷新戊烷探究1 烷烃熔、沸点的比较问题1:随碳原子数递增,烷烃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什么?提示:逐渐升高。

问题2:怎样比较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的熔、沸点?提示:一般来说,所含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

探究2 烷烃的分离提纯问题3:如何分离正戊烷和正己烷的混合物?提示:沸点相差较大,可采用蒸馏法分离。

问题4:正丁烷和水的混合物,如何分离?提示:烷烃难溶于水,且互不相溶,可采用分液法分离。

NO.3应用体验·形成素养1.关于烷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烷烃均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B.随碳原子数递增,烷烃的熔、沸点逐渐降低C.烷烃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均形成4个共价键D.分子式相同的烷烃,其熔、沸点相同解析:烷烃均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A错误;随碳原子数递增,烷烃的熔、沸点逐渐升高,B错误;烷烃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均形成4个共价键,C正确;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烷烃,其熔、沸点不一定相同,D错误。

2.(2021·湖北黄冈月考)在1.013×105 Pa下,测得某些烷烃的沸点如表。

据表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异戊烷A.在标准状况下,新戊烷是气体B.在1.013×105 Pa、20 ℃时,戊烷都是液体C.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降低D.分子式为C5H12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随支链的增加,沸点降低解析:由题表中信息可知,新戊烷的沸点是9.5 ℃,标准状况下是液体,20 ℃时是气体,A、B错误;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升高,C错误;C5H12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中,随支链数的增加,沸点降低,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
课程目标
1.了解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

2.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图说考点
空间构型判断—杂化轨道理论——杂化方式判断
基础知识
[新知预习]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1.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形成
在形成CH4分子时,碳原子的一个______轨道和三个______轨道发生混杂,形成四个能量相同、方向不同的______杂化轨道。

四个______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成键形成CH4分子,所以四个C—Hσ键是等同的。

可表示为
2.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立体构型的关系
杂化类型sp sp2sp3
参与杂化的原
子轨道及数目n s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n p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杂化轨道数目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杂化轨道
间的夹角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杂化轨道示意

立体构型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实例BeCl2、CO2BCl3、BF3CF4、SiCl4 [即时性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杂化轨道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的数目相同,但能量不同。

()
(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与分子内的键角不一定相同。

()
(3)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立体构型都是正四面体形。

()
(4)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
(5)根据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一般可以确定其杂化方式以及VSEPR模型。

()
2.下列分子的键角为109°28′的是()
A.CCl4B.NH3
C.H2O D.P4
3.下列分子的立体构型,可以用sp杂化方式解释的是() A.HCl B.BeCl2
C.BCl3D.CCl4
4.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技能素养
提升点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
[例]完成下表中的空白
粒子中心原子中心原子杂VSEPR模空间结
2.杂化轨道类型
(1)sp3杂化: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一个n s轨道与三个n p 轨道进行混合重新组四个新的原子轨道,即sp3杂化轨道。

如CH4分子中sp3杂化轨道形成示意图:
(2)sp2杂化: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一个n s轨道与两个n p 轨道进行杂化组合成三个新的sp2杂化轨道。

如C2H4分子中sp2杂化轨道形成示意图:
(3) sp1杂化: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一个n s轨道与一个n p 轨道进行杂化组合成两个新的sp1杂化轨道。

如C2H2分子中sp1杂化轨道形成示意图:
3.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1)NH3分子的空间构型
在形成NH3分子时,氮原子的2s和2p原子轨道发生了sp3杂化,形成四个sp3杂化轨道,但NH3分子中只有三个轨道中的未成对电子分别与H原子的1s电子形成σ键,另一个轨道中有一对
形成性自评
1.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参与杂化
B.轨道数目杂化前后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C.杂化轨道能量集中,有利于牢固成键
D.CH4分子中两个sp3杂化轨道的夹角为109°28′
2.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A.C2H2与C2H4B.CO2与SO2
C.CH4与NH3D.BeCl2与BF3
3.下列对乙烯分子中化学键的分析正确的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能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D.C、C之间是sp2杂化轨道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