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尿液常规分析

合集下载

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

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
40
41
42
5.3.1.5 设备故障后
设备故障指与分析相关的设备:如干化学分析仪、有 形成分分析仪、离心机等。其性能应该恢复到故障之 前的水平。
➢ 可校准的项目,实施校准 ➢ 通过质控物进行检验 ➢ 与其他设备或方法的比对试验 ➢ 以前检验过的样本的再检验(样本应在适当的保存条
件下保存后,再检验) 所有的记录应予以保存,备查。
按要求清洁采集部位,避免污染、使用合格容器、 对女性患者应冲洗外阴后留取中段尿、月经期不做 尿液检查等。
对于男性患者则需避免前列腺液和精液污染,若做 细菌培养,应冲洗外阴,并消毒尿道口,用无菌杯 留取中段尿等。
5
2.标本采集与保存:
自然排尿法 导尿法 穿刺法
6
➢ 晨尿:住院患者最好要求留取清晨第1次尿,如果 没留成,可用第2次尿代替。第1次尿留取时间一 般在清晨起床后第1次排尿。第2次尿留取时间应 在进食、服药或剧烈运动前。
携带污染率:≤0.05%
稳定性:开机8h内细胞计数(浓度200个/μl)变异 系数≤15%
31
单项结果与镜检的符合率:仪器至少应能自动识别以 下项目,其单项结果与镜检的符合率应达到如下要求
有形成分名称 红细胞 白细胞 管型
假阴性率:应<3%
符合率 70% 80% 50%
32
还应该根据自己设备特点制定
38
例:某实验室复检规则(摘录)
PRO>=0.3g/L,或UFcast >=1.3/ul,离心镜检。
干化学BLD >=25/ul,定量计数(女)>=30/ul;定量 计数(男)>=15/ul,离心镜检,同时报告红细胞形 态信息。
干化学BLD与UF所得结果明显不符,阴性与阳性互为 矛盾,或有两倍以上差距时,镜检确认。

尿常规检验当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分析

尿常规检验当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分析

尿常规检验当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相关性观察分析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测的重要项目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人体内部的一些病理生理情况。

尿沉渣是尿液中的一部分,是通过离心作用使尿中的固体成分沉积到底部形成的物质。

尿沉渣中含有大量的细胞、细菌、结晶等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对血糖、蛋白质、尿酮体等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尿沉渣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相互关联,可以相互印证,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情况和病情的发展趋势。

一、尿沉渣和尿常规的关系尿蛋白质是尿常规检验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尿中蛋白质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肾脏的功能和疾病的情况。

尿沉渣中的细胞和细菌等微生物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蛋白质,因此尿蛋白质的检测结果也会受到尿沉渣的影响。

当尿沉渣中存在大量细胞和细菌,尿蛋白质的含量往往会明显升高,这种情况下需要结合尿沉渣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尿酮体是糖尿病患者常常检测的一个指标,尿酮体的检测可以反映人体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

尿沉渣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尿酮体的含量,使得尿酮体的检测结果异常。

在糖尿病患者中,需要对尿沉渣和尿酮体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的发展情况。

尿液中的细菌可以通过尿沉渣的检测来了解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细菌数量的多少可以通过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来判断。

尿细菌的检测结果对尿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尿沉渣的检测结果是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重要依据之一。

尿液中的结晶可以反映出人体内的一些病理生理情况,尿结晶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通过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来了解。

尿结晶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肾脏结石和泌尿系统结晶的情况,而尿沉渣的检测结果是判断尿液中结晶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结论尿沉渣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综合分析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的情况。

在临床检验中,需要重视尿沉渣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尿沉渣和尿常规的检验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尿常规质量控制

尿常规质量控制

尿常规质量控制尿常规质量控制是确保尿液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常规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尿液样本采集、实验室测试、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

一、尿液样本采集1. 采集容器:使用无菌尿液容器,确保容器干净无污染。

2. 采集时间:尽量在早晨第一次排尿后采集,此时尿液浓度较高,有利于检测。

3. 采集方法:女性应先用清洁纸擦拭外阴,男性应将包皮推回,然后用清洁尿杯采集中段尿。

4. 样本量:采集约30-50ml尿液,确保足够的样本供检测。

二、实验室测试1. 酸碱度测定:使用酸碱度试纸或者自动酸碱度仪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2. 尿比重测定:使用尿比重计或者折射仪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3. 尿液外观检查: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记录结果。

4. 尿蛋白定性测定:使用尿蛋白试纸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5. 尿蛋白定量测定:使用尿蛋白定量试剂盒或者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6. 尿糖定性测定:使用尿糖试纸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7. 尿糖定量测定:使用尿糖定量试剂盒或者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8. 尿红细胞计数:使用显微镜进行计数,记录结果。

9. 尿白细胞计数:使用显微镜进行计数,记录结果。

10. 其他项目:根据需要进行尿液沉渣镜检、尿培养等其他项目。

三、质量控制措施1. 内部质量控制:每天开展尿液质控样品的测试,确保实验室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

2. 外部质量控制:定期参加尿液质控外部比对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结果比对,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记录:每次实验室测试都应记录测试日期、样本编号、测试结果等信息,以备查证和追溯。

4. 仪器设备维护:定期对尿液分析仪器进行检查、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5. 实验室环境控制:保持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条件,避免对尿液测试结果产生干扰。

6. 人员培训: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确保测试操作规范和准确。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是医学实验室对尿液样本进行检查后所出具的报告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尿常规检验项目及其正常值范围和解读:
1. 外观:正常尿液应为清澈透明的,若外观为浑浊、混浊等可能表示有脓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等。

2. 色:正常尿液的颜色通常为浅黄色或无色,若尿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例如发黄、深黄、红色等,可能表示存在血尿、黄疸等问题。

3. pH值:正常尿液的pH值通常在5-8范围内,影响尿液酸碱度的因素包括饮食、药物、肾功能等。

4. 尿比重:正常尿比重范围为1.003-1.035,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脱水、尿毒症等问题。

5. 蛋白质:正常尿液中通常不含或仅含微量蛋白质,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能表示肾功能异常、尿路感染等。

6. 葡萄糖:正常尿液中一般不含葡萄糖,若检测结果阳性可能表示糖尿病、肾小球损伤等。

7. 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酮体,若检测结果阳性可能表示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等。

8. 亚硝酸盐:正常尿液中一般不应含亚硝酸盐,若检测结果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等。

9. 潜血:正常尿液中一般不应含红细胞,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10. 白细胞计数: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白细胞计数较低,若检测
结果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尿路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规检验仅是初步筛查尿液中是否存在异常,如果尿常规检验结果异常,需要进一步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

最好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能够反映人体内部的代谢状态、肾功能情况、泌尿系统疾病等。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通常包含了多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如尿液外观、尿色、尿比重、pH值、蛋白质含量、糖含量、尿酮体等等。

以下是对常见项目的解读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尿液外观:尿液的外观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尿液是否澄清,有无混浊物。

正常尿液的外观应该是清澈透明的,无色或淡黄色。

如果尿液外观混浊,可能表示存在脓尿、红细胞、结晶或细菌感染等情况。

2. 尿色:尿色的变化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线索。

通常,浅黄色到琥珀色的尿液为正常,这是由于尿液中的尿色素所致。

不过,如果尿液变得深黄色甚至出现茶色,可能提示存在脱水、血液或胆红素等问题。

3. 尿比重:尿比重是衡量尿液浓缩程度的指标,能够反映出肾小球滤过功能。

正常人的尿比重一般在1.015-1.025之间,高于1.030可能表示尿液浓缩能力增强,低于1.010可能表示尿液浓缩功能减弱。

4. pH值:尿液的pH值可以反映酸碱平衡状态。

正常尿液的pH值一般在5-7之间,过高的pH值可能表示尿液过酸,可能与呼吸性酸中毒、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过低的pH值可能表示尿液过碱,可能与呼吸性碱中毒、摄入大量碱性食物等因素有关。

5. 蛋白质含量: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低,每24小时排泄的蛋白质量不超过150毫克。

如果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毫克,可能提示存在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肾小管损伤等情况。

6. 糖含量: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含有糖。

如果尿液中出现糖,可能表示存在糖尿病或其他代谢障碍。

7. 尿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含有酮体。

但在饥饿、酒精中毒或糖酮症等情况下,尿液中可以出现酮体。

如果尿液中酮体检测结果阳性,可能表示存在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

此外,尿常规检验还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亚硝酸盐、脱氢酶等,这些都可以提供关于泌尿系统的信息。

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

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

尿液的检验的实验报告
《尿液的检验实验报告》
尿液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
状况。

通过对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检测,可以揭示出患者的肾脏功能、代谢情况、感染情况等重要信息。

在进行尿液检验时,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尿液样本。

然后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
行检测。

常见的尿液检验项目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尿酸、尿素氮等。

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实验室会对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PH值、蛋白质、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白细胞、红细胞等项目进行检测。

这些项目可以反
映出患者的肾脏功能、糖尿病、尿路感染等情况。

除了尿常规外,尿液中的蛋白质、糖、酮体等项目的检测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
患者的健康状况。

比如尿蛋白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肾脏疾病,尿糖的检测
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糖尿病,尿酮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代谢情况。

通过尿液的检验,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健康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因此,尿液的检验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尿液的检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
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尿液的检验,并定
期进行相关的检查,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实验 尿常规

实验 尿常规

实验原理

尿液分析仪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反射光度法 用尿干化学分析试带与尿中相应化学成分反应, 产生颜色变化的试带被波长不同的发光二极管 照射后,产生反射光。反射光由光电管接受, 光信号转化为电讯号,电讯号传送至模拟数字 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经微处理控制器, 自动显示结果。通常试带的颜色深浅与被测尿 中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正比,而与反射光 的强度呈反比。
草酸钙结晶
尿酸结晶
碱性尿中的结晶
尿酸铵结晶
磷酸氨镁盐结晶
胱胺酸结晶
酪氨酸结晶
胆固醇结晶(边缘缺口)
胆红素结晶

见!
请分析以下化验单
某女,成年,清晨空 腹尿检查如图 据此应首先怀疑 _____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肾盂肾炎 D.肾病综合症
透明管型和红细胞
颗粒管型(无染色〕 透明管型(S染色〕
颗粒管型(S染色〕
宽带颗粒管型(S染色〕
蜡样管型(S染色〕
红 细 胞 管 型
细 胞 管 型
白 细 胞 管 型
脂肪管型 (S染色〕
上 皮 细 胞 管 型
类圆柱体
肾衰竭管型 蜡样管型
其它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脂肪管型
结晶体
尿液结晶体
VitC
Vit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尿液中的VitC含量 的高低对血红蛋白、胆红素、葡萄糖、白细 胞及亚硝酸盐可产生严重的负干扰,干扰程 度随Vit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VitC检测 的作用在于提示其他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防止假阴性结果的出现,使各项干化学检测 结果更准确、更科学。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尿液在离心沉淀后,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 的形态各异的盐类结晶体

尿液常规分析报告

尿液常规分析报告

尿液常规分析报告尿液常规分析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尿液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和疾病情况。

本文将介绍尿液常规分析的步骤和意义,以及常见的几个指标的解读。

步骤1.收集尿液样本:首先,需要收集新鲜的尿液样本。

清洁外阴部后,使用尿杯收集中段尿液,约10-20毫升即可。

2.外观检查:将尿液样本倒入透明的容器中,观察其外观。

正常的尿液应该是黄色或琥珀色的,透明而不混浊。

3.尿比重测定:使用尿比重计或折射计来测定尿液的比重。

尿比重反映了尿液中的溶质浓度,可以帮助判断人体的水分代谢情况。

4.pH值测定:使用pH试纸或专用的尿液分析仪器来测定尿液的酸碱度。

尿液的pH值可以反映人体酸碱平衡的状态。

5.蛋白质检测:使用尿液蛋白试纸或尿液分析仪器来检测尿液中是否有蛋白质的存在。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应该很低。

6.糖份检测:使用尿液糖试纸或尿液分析仪器来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糖份。

高浓度的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可能会出现糖份。

7.酮体检测:使用尿液酮体试纸或尿液分析仪器来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酮体。

酮体的存在可能表明人体脂肪代谢异常。

8.亚硝酸盐检测:使用尿液亚硝酸盐试纸或尿液分析仪器来检测尿液中是否有亚硝酸盐的存在。

亚硝酸盐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

9.血液检测:使用尿液潜血试纸或尿液分析仪器来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隐血。

隐血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结石等情况。

10.红细胞计数:使用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可以帮助判断尿液中是否有出血的情况。

意义尿液常规分析是一项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对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1.疾病筛查:尿液常规分析可以帮助筛查一些常见的疾病,如糖尿病、尿路感染等。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糖份、亚硝酸盐、潜血等指标,可以及早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

2.健康监测:尿液常规分析可以监测人体的水分代谢、酸碱平衡等情况,帮助了解身体的健康状态。

比如尿比重可以判断是否饮水不足或脱水,pH值可以反映酸碱平衡是否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意义 b.碱性尿 生理性:摄入大量蔬菜、牛奶及其乳制 品。 病理性:碱中毒、尿路感染、肾小管性酸 中毒 注意事项 1 使用新鲜尿液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2 尿液放置过久结果偏碱 ① 尿液失去CO2而变碱 ② 尿中某些细菌将尿素转化为氨而变碱
(二)亚硝酸盐(NIT)
原理:亚硝酸盐还原法(造成尿路感染 的致病菌带有还原酶,可将蛋白质代谢 产生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反应后 形成重氮复合物,显示粉红色)
干化学法只能反映尿中阳离子的多少, 与比重计结果不一,对婴儿等低比重尿 则不敏感
(六)潜 血 (BLD)
原理:血红蛋白亚铁血红素类过氧化物 酶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
性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肾 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或血友病等出血性 疾病
注意事项:
1.肾病患者,RBC在肾脏或泌尿道破坏 或尿比重过低,尿PH偏高均易造成RBC破 坏,血红蛋白释放尿中,因此造成镜检 无RBC,干化学检查BLD阳性的所谓不符 的结果。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快速筛
检,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符合相关性很 高。
注意事项: 1.标本:假阳性见于陈旧尿、偶氮剂污染 尿。 2.食物 3.致病菌 4.尿停留膀胱内时间 5.试纸条免受潮
(三)葡 萄 糖 (GLU)
原理: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氧(空气中)
2.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引起BLD假 阴性结果。因此,静脉滴注维生素C后,
原则上在6小时内不要留尿液标本进行检 测。
(七)蛋 白 质 (PRO)
原理: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在 pH3.2的条件下,酸碱指示剂产生阴离 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生成复合物, 引起指示剂进一步电离,当超越缓冲范 围时,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
诊断,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胆汁淤积性黄 胆、肝细胞性黄疸,而溶血性黄疸为阴 性。尿胆红素的出现早于肝功能障碍其 他指标(如黄疸临床不适等)的出现
注意事项:
1.勿使阳光直接照射标本,这会加速胆 红素的氧化分解,从而使结果偏低或产 生假阴性。
2.高浓度的维生素C也会造成结果的偏低 或产生假阴性。
实验室检查---尿液常规分析
医院检验科 译莎
一、尿液化学检查
1.酸 碱 度 (PH) 2.亚硝酸盐(NIT) 3.葡 萄 糖(GLU) 4.维生素C (VIC) 5. 尿 比 重(SG) 6.潜 血 (BLD) 7. 蛋 白 质(PRO) 8.尿胆红素 (BIL) 9.尿 胆 原 (URO) 10.酮 体 (KET) 11.白 细 胞 (LEU)
葡萄糖酸+ H2O2
过氧化酶
H2O2+显色集团
显色氧化物+ H2O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
2.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性糖尿 3.暂时性糖尿 4.非葡萄糖性糖尿
注意事项:
1.本干化学法只检测葡萄糖不会与其他 还原糖(乳糖、半乳糖)等反应,敏
感度高。
2.维生素C会对此实验有干扰。 3.糖尿病导致肾动脉硬化时,血糖增高 尿糖阴性。不要说它不是糖尿病,也不 要说检验不准,它提示该病人为晚期的 糖尿病病人。
①选择性蛋白尿: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②非选择性蛋白尿:常见于原发或继发 肾小球疾病
2.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在受到感染、 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因重 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 分子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常见 于肾小管损害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或相继累 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而产生的蛋白尿。 常见于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狼 疮性肾炎。
注意事项:
1. 尿液要新鲜,长时间放置后细菌分解 尿素为氨,使尿碱性升高,可出现假阳 性。
2.大剂量的青霉素可出现假阴性。 3.试纸法测定球蛋白的敏感性仅是白蛋 白的1/50---1/100。氮反应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
(四)维生素C (VIC)
原理:还原法(吲哚酚法)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检测尿维生素C并非用于尿维
生素C的测定,而用于判断试带法尿潜血、 胆红素、亚硝酸盐、葡萄糖检测项目结果 是否可靠。 注意事项:正常饮食,不干扰尿干化学检 查,如果每天摄入维生素C的量超过 100mg,可能会超过肾脏吸收的极限值, 这时大量的维生素C就会排到尿液中。
(一)酸碱度(PH)
原理:双指示剂法 参考值: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多偏
弱酸性,PH5.5-6.5,平均6.0;随机 尿,PH4.5-8.0。 临床意义: a.酸性尿 生理性:摄入大量高蛋白食物,剧烈 运动,应激,饥饿,出汗。 病理性:酸中毒、糖尿病、痛风、发 热、 白血病等、慢性肾小球肾炎。
(五)尿 比 重 (SG)
原理: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参考值:随机尿1.003-1.030;晨尿大于
1.020 临床意义: 1.低比重:见于肾脏的浓缩功能低下
尿崩症(抗利尿素功能缺损) 慢性肾功衰竭(肾小管损伤丧失浓 缩功能)
2.高比重 机体丢失水分(高热、脱水、呕吐、 腹泻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糖尿病
4.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 吸收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量较小 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 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 白尿。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5.组织性蛋白尿: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 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 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 成的蛋白尿。在肾脏疾病如炎症、中毒 时排出量增多,易成为管型的基质和结 石的核心。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尿
功能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 偶然性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 非选择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 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 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 裂和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质特 别是清蛋白滤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 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