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验
蜡样芽孢杆菌 食品法规

蜡样芽孢杆菌食品法规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水、气等环境中,也可存在于一些食品中。
由于蜡样芽孢杆菌能产生耐热毒素,故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备受关注。
目前,国内外对蜡样芽孢杆菌的食品法规主要有以下几点规定: 1.微生物指标:蜡样芽孢杆菌属于食品中的指标菌之一,其在食品中的数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例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微生物指标》中规定,各类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限量标准均不得超过10CFU/g或CFU/mL。
2.食品安全标准:蜡样芽孢杆菌能够产生耐热毒素,因此在某些食品中的含量应该特别关注。
例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耐热性毒素限量》中规定,蜜饯制品中耐热性毒素的限量标准应不得超过10μg/kg。
3.食品生产卫生管理: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生产卫生管理,控制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
例如,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设施、设备和卫生条件,并实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生产符合卫生标准。
总之,蜡样芽孢杆菌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备受关注,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法规措施来确保食品的安全。
企业应加强生产卫生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 1 -。
蜡样芽孢杆菌国标检测方法

蜡样芽孢杆菌国标检测方法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它可以生长在食品和环境中,因此对于食品和饮料行业来说,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非常重要。
国际上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标准,而国内也制定了具体的检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蜡样芽孢杆菌国标检测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以供相关行业参考。
1. 国标检测方法蜡样芽孢杆菌国标检测方法主要采用了生物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生物学检测主要使用平板计数法和过滤膜法,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法)。
2. 样品选择需要检测的样品包括:发酵食品、膳食补充剂、调味品、果蔬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等。
3.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前应先进行预处理。
首先采样应在保持样品原有状态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固体样品,应采用加热处理或浸泡法进行分离;对于液体样品,应使用过滤方法或离心沉淀法进行分离。
4. 平板计数法平板计数法是指直接将样品加入含有富含营养物质的寒天平板中,将平板培养在适宜的环境中,形成菌落后进行计数。
整个操作过程需要消毒操作标本及工具,取样后用无菌吸管挤压或邀约样本,点样于寒天平板上,用无菌毛细管在菌液上滴蒸馏水,最后在恰当条件下培养。
5. 过滤膜法过滤膜法将膜片放入模具上,加入样品后进行过滤,将膜片放入含营养物质的寒天平板中,使其形成菌落后,进行计数。
操作过程中需要对膜片进行密封操作以避免空气污染。
6. PCR法PCR法是指从样品中提取DNA,并使用特定引物进行扩增,在扩增过程中计量目的DNA 的含量。
PCR方法的核心技术是产生大量DNA分子复制,以此来检测目标DNA。
7. qPCR法qPCR法是指通过PCR法产生信息荧光信号,以定量检测目标DNA的含量。
qPCR法和PCR法类似,都是通过DNA扩增并检测扩增产物来判断样品是否含有目标DNA。
8. 标准限值国标GB 4789.38-2016中规定蜡样芽孢杆菌在各类食品和饮料中的限值分别为100CFU/g和10CFU/mL,不得检出则符合标准。
蜡样芽孢杆菌检测国标

蜡样芽孢杆菌检测国标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它会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
针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我国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蜡样芽孢杆菌简介
蜡样芽孢杆菌又称为蜡样芽孢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
其孢子分布广泛,可以在空气、土壤、水、食品等各种环境中存活,甚至在高温加工食品中也可以存活。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致病微生物,能够引起急性食物中毒,这是因为它产生的毒素能够影响肠胃道,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二、蜡样芽孢杆菌检测国标
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我国对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了规范化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标准的培养及鉴定步骤进行。
1.样品采集:首先需要确定样品的种类,其次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例如在市场上购买的食品需要在废弃部位进行采集,以保障采样的准确性。
2.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食品样品进行前处理,包括样品的清洁去除外部污染等步骤。
3.菌液制备:将采样到的食品样品用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出的菌落进行鉴定,得到蜡样芽孢杆菌后进行菌液制备。
4.检测方法:采用PCR法、生物分子方法、蛋白质检测法等方式对菌液进行检测,以确认菌液中是否有蜡样芽孢杆菌存在。
5.结果判定:判定样品中是否存在蜡样芽孢杆菌,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总结
蜡样芽孢杆菌检测国标对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保障了人们的食品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应加强样品采集及前处理,保证样品的准确性。
同时,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应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最后,需要将检测结果进行有效记录,以便后续参考。
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分型

I s o l a t i o n,i de n t i ic f a t i o n a n d t y pi ng o f Ba c i l l u s c e r e u s i n f o o d
L I C h u n,S A Na n,HU Wa n—f u,S UN Yo n g,Z HANG J u n
李春 , 撒楠 , 胡万 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孙永, 张钧
安徽 省疾 病预防控制 中心 , 安徽 合肥 2 3 0 6 0 1
摘要 :目的 探索蜡样 芽孢 杆菌最新 、 最简便 的鉴定 方法 , 比较 蜡样 芽孢杆 菌生化分 型与 分子分 型的优劣 。方法
使
用V I T E C K一2一c o m p a c t 、 根状上生长试验 和蛋 白质 毒素结晶试验鉴定蜡样芽孢 杆菌 , 采用单盒 生化鉴定管 进行生化 分 型, E R I C—P C R进行分子分 型。结果 V I T E C K一2一c o mp a c t 、 根状上生长试 验和蛋 白质毒素结 晶试验可 以准确鉴定 出 蜡样 芽孢 杆菌。生化分型除去不 能分 型 的 4株菌外 , 其余 4 8株 菌总共 分 为 7个 型 , 以 2型 、 8型 和 9型为 主 , 分别 占 3 0 . 8 %、 1 5 . 4 %和 1 9 . 2 %, 分子分型 5 2株菌总共分 为 4 3 个 型。结论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b e t we e n b i o c h e mi c a l t y p i n g a n d mo l e c u l r a t y p i n g .M e t h o d s VI T EC K 一2一c o mp a c t , r o o t g r o w t h t e s t a n d p r o t e i n e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e x p e r i me n t we r e u s e d or f i d e n t i f y i n g B ci a l l u s c e r e s .Bi u o c h e mi c l a i d e n t mc a t i o n t u b e s wa s u s e d f o r b i o c h e mi c l a t y p i n g ,a n d ER I C —P C R wa s u s e d or f mo l e c u l a r t y p i n g .Re s u l t s B a c i l l u s c e r e s u c a n b e i d e n t i i f e d a c c u r a t e l y b y
出口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检验方法

出口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检验方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出口食品的检验。
2.培养基和仪器2.1.培养基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琼脂(MYP);胰酪胨大豆多粘菌素肉汤;酚红葡萄糖肉汤;硝酸盐肉汤;营养琼脂;l-酪氨酸营养琼脂;溶菌酶营养肉汤;改良V-P培养基;动力培养基;胰酪胨大豆羊血琼脂(TSSB);Butterfield 氏磷酸盐缓冲稀释液;亚硝酸盐试剂;V-P试剂;碱性复红染色液。
2.2.仪器吸管:容量1.0mL和10.0mL,具0.1mL刻度;菌落计数器;均质器;厌氧培养装置;涡动搅拌器;L形玻璃棒;恒温培养箱:30℃及36±1℃。
3.样品的保存和送检待检样品应保持在6℃以下运送并尽可能不使其冷冻。
送达实验室后,应保存于4 ℃并尽快进行检验。
如在4d内不能进行检验,应将样品储存在-20℃,检验前再于室温下解冻。
脱水食品可在常温下送检和储存。
4.样品的制备4.1.以无菌操作用灭菌刀、剪将样品剪碎。
称取50g放于无菌均质杯中。
4.2.加450mL无菌磷酸盐缓冲稀释液于均质杯中以18000~20000r/min均质2min。
制成1∶10样品稀释液。
4.3.取1∶10稀释液10.0mL加到含有90.0m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的稀释瓶中,充分混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4.4.每个稀释度换用1支10.0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程序进行10倍递增稀释直至10-6。
5.检验步骤5.1.平板计数法取各稀释液0.1mL接种到MYP琼脂平板上。
用灭菌L形玻璃棒均匀涂布于整个琼脂表面。
每稀释度接种两个MYP琼脂平板。
将平板置于30℃培养24h。
选取具有15~150个典型或可疑蜡样芽孢杆菌菌落的平板,进行计数。
并计算同一稀释度两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
蜡样芽孢杆菌在MYP琼脂平板上生成的菌落为微粉红色,环绕产生卵磷脂酶沉淀环。
如反应不典型,可继续培养24h再计数。
计数后,从每个平板至少选取5个已计数的菌落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于30℃培养24h,按第6章进行证实试验。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引言:在当今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际,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能够在恶劣条件下生存,并产生毒素,导致中毒症状。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出发,全面评估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并为读者提供深入的理解。
一、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概述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厌氧细菌,可以存在于土壤、水源、动物肠道等不同环境中。
当食物受到污染后,蜡样芽孢杆菌便会繁殖并产生毒素。
主要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进入人体,引发中毒。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常见,尤其是与未煮熟的动物产品有关。
二、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腹痛、呕吐、恶心、腹泻等。
通常在摄入受污染食物后6至12小时内出现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48小时。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准确的诊断标准至关重要。
三、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患者应该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腹痛、呕吐、恶心、腹泻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摄入受污染食物后6至12小时内出现,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48小时。
2. 实验室检测:从患者的粪便或食物样品中分离和鉴定出蜡样芽孢杆菌。
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对于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诊断起着关键作用。
3. 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是否存在食品源的污染,并追踪病例,找出疫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仅凭临床症状很难得出准确的诊断,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来提供确凿的证据。
在实际中,医生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总结回顾:本文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探讨,全面评估了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
蜡样芽孢杆菌活菌数含量的测定操作规程

蜡样芽孢杆菌活菌数含量的测定操作规程一、引言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其活菌数含量的测定对于粮食、食品和医药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蜡样芽孢杆菌活菌数含量的测定操作规程,以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二、仪器与试剂- 无菌培养基- 自动培养箱- 显微镜- 十倍镜- 干燥烘箱- 无菌分注器- 离心机- 紫外灯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清洗并消毒所有使用过的实验器材。
- 配制无菌培养基,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2. 样品处理- 将待测样品加入适量的无菌水中,并通过搅拌均匀。
- 取适量的处理后的样品,通过无菌分注器加入无菌培养基中。
3. 培养- 将含有待测样品的无菌培养基均匀涂布于一片无菌培养基平板上。
- 将平板放入自动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培养。
4. 菌落计数- 取出培养完毕的平板,使用显微镜和十倍镜对菌落进行观察和计数。
- 记录菌落数,得到待测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
5. 活菌数计算- 将菌落计数结果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得到待测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含量。
6. 结果确认- 将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四、风险提示- 操作过程需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 使用紫外灯时需注意安全,避免直接照射眼睛和皮肤。
五、总结蜡样芽孢杆菌活菌数含量的测定操作规程是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工作。
按照本文档的要求进行操作,能够有效地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并为粮食、食品和医药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蜡样芽孢杆菌检测标准

蜡样芽孢杆菌检测标准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食品中。
它是一种厌氧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迅速生长繁殖,因此对其检测标准十分重要。
蜡样芽孢杆菌的存在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因为它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其中包括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毒素。
因此,对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标准必须严格执行,以保障食品安全。
首先,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应该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标准。
目前,国际上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ISO标准和FDA标准。
ISO标准主要适用于食品和饮用水等领域,而FDA标准则更多地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在执行检测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应该注重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在采集样品时,应当避免外界污染,并选择适当的容器进行保存,以防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另外,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还应该关注检测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流程。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PCR法和免疫学方法等。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检测对象和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此之外,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还应该关注检测结果的解读和评估。
在获得检测结果后,应当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结果的解读和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同时,还应当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在执行检测时,应当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操作,注重样品的采集和保存,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最终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解读和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蜡样芽孢杆菌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检
培养特性观察
生化试验
报告结果
检样25克
或
MYP
MYP 0.1ml 血平板或 营养琼脂 镜检 菌落计数 生化试验 结果报告
挑可疑菌落
或
思考题
1 、引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常见食物 有哪些,什么条件下可引起蜡样芽胞杆菌食 中毒。 2、蜡样芽胞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如何。 3 、蜡样芽胞杆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和甘露醇 卵黄多粘菌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特征如何? 4、写出蜡样芽胞杆菌检验的基本程序
(二)蜡样芽胞杆菌的食物中毒的一 般情况
1、季节性强:(6—10月)夏秋季为高峰期 2 、中毒发病率高: 60%—100% ,集团中爆发, 与葡萄球菌相似 3、中毒与性别、年龄无关: 4、潜伏期长短与中毒症状相关: 呕吐症 0.5—5h,发病 • 腹泻 8h后 5、污染源:主要泥土,灰尘,通过昆虫,不洁 用具,工作人员传播,原料也有.
4、在血平板上,菌落呈浅灰色,不透 明,似白色毛玻璃状,有溶血环。 5、在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平板上,菌 落呈粉红色,具有白色混浊环.。
(三)、生化反应
1、能分解GLU,麦芽糖,蔗糖,水杨苷,产 酸不产气。 2 、不分解乳糖,甘露醇,阿拉伯糖,山梨 醇,木糖 3 、 H2S ( - ),尿素酶试验( - )卵磷脂酶 (+),V—P试验(+),液化明胶,胨化 中乳。
一、概况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芽胞不突出菌体,菌体两 端较平整,多数呈链状排列,周身鞭毛,有 动力。
菌荧 和光 蜡染 样色 芽的 孢铜 杆绿 菌假 单 胞 杆 用孔雀绿染色的蜡样芽孢杆菌芽孢
(二)、培养特性
1、需氧,最适生长30—32℃. 2、在肉汤中混浊生长,有菌膜或壁环, 振摇易乳化。 3、在普通琼脂平板上,菌落灰白色,不 透明,边缘不整齐,表面粗糙,呈毛 玻璃状或白蜡状。
6 、常见中毒食品:乳类食品,肉类,米饭,淀 粉类食品,甜点心,凉拌蔬菜,水果,色拉。 国内:与淀粉质食品相关多, 7、临床症状: (1)呕吐型 (2)腹泻型
8、蜡样芽胞杆菌中毒菌量: • >106/三、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程序
检样
稀释处理
平板分离
菌落计数
证实试验
(四)、抵抗力
1、耐热; 2、对抗菌素的敏感性。
二、流行病学
(一)、细菌分布
蜡样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土壤、灰尘和污水中,植 物和许多生熟食品中常见。已从多种食品中分离出该菌,包括肉、乳制品、 蔬菜、鱼、土豆、糊、酱油、布丁、炒米饭以及各种甜点等。 在美国,炒米饭是引发蜡样芽胞杆菌呕吐型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在 欧洲大都由甜点、肉饼、色拉和奶、肉类食品引起;在我国主要与受污染 的米饭或淀粉类制品有关。 以前调查各种食品514件,发现本菌:日本1641件,有193件阳性11.8% 国内480件,有221件 46% 乳制品 77% 水果、干果 8.1% 肉制品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