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样芽胞杆菌的检验

合集下载

蜡样芽孢杆菌国标检测方法

蜡样芽孢杆菌国标检测方法

蜡样芽孢杆菌国标检测方法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它可以生长在食品和环境中,因此对于食品和饮料行业来说,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非常重要。

国际上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标准,而国内也制定了具体的检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蜡样芽孢杆菌国标检测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以供相关行业参考。

1. 国标检测方法蜡样芽孢杆菌国标检测方法主要采用了生物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生物学检测主要使用平板计数法和过滤膜法,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法)。

2. 样品选择需要检测的样品包括:发酵食品、膳食补充剂、调味品、果蔬制品、肉制品和乳制品等。

3.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前应先进行预处理。

首先采样应在保持样品原有状态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固体样品,应采用加热处理或浸泡法进行分离;对于液体样品,应使用过滤方法或离心沉淀法进行分离。

4. 平板计数法平板计数法是指直接将样品加入含有富含营养物质的寒天平板中,将平板培养在适宜的环境中,形成菌落后进行计数。

整个操作过程需要消毒操作标本及工具,取样后用无菌吸管挤压或邀约样本,点样于寒天平板上,用无菌毛细管在菌液上滴蒸馏水,最后在恰当条件下培养。

5. 过滤膜法过滤膜法将膜片放入模具上,加入样品后进行过滤,将膜片放入含营养物质的寒天平板中,使其形成菌落后,进行计数。

操作过程中需要对膜片进行密封操作以避免空气污染。

6. PCR法PCR法是指从样品中提取DNA,并使用特定引物进行扩增,在扩增过程中计量目的DNA 的含量。

PCR方法的核心技术是产生大量DNA分子复制,以此来检测目标DNA。

7. qPCR法qPCR法是指通过PCR法产生信息荧光信号,以定量检测目标DNA的含量。

qPCR法和PCR法类似,都是通过DNA扩增并检测扩增产物来判断样品是否含有目标DNA。

8. 标准限值国标GB 4789.38-2016中规定蜡样芽孢杆菌在各类食品和饮料中的限值分别为100CFU/g和10CFU/mL,不得检出则符合标准。

致病菌检验-蜡样芽孢杆菌.

致病菌检验-蜡样芽孢杆菌.

V-P反应
+ + + + + + + + - - - - - - -
明胶液化
+ + + + + + + + + + + + - + +
与类似菌鉴别:
表2 蜡样芽孢杆菌与其他类似菌的鉴别
项目 过氧化氢酶 动力 硝酸盐还原 酪蛋白分解 卵黄反应 葡萄糖利用(厌氧) 甘露醇 木糖 溶血 已知致病菌特性 巨大芽 孢杆菌 + +/- - +/- - - + +/- - 蜡样芽孢 杆菌 + +/- + + + + - - + 产生肠毒素 苏云金芽孢 杆菌 + +/- + +/- + + - - + 对昆虫致病的 内毒素结晶 蕈状芽孢杆菌 炭疽芽孢杆菌 + - + +/- + + - - -/+ 假根样生长 + - + -/+ + + - - -/+ 对动物
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水杨苷,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乳糖,甘露醇,阿拉伯糖,山梨醇,木糖 H2S(-),尿素酶试验(-)卵磷脂酶(+), V-P试验(+),液化明胶。
二、致病性
食品蜡样芽胞杆菌数量>106/g(mL)时常可导致食物中毒,
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产生的肠毒素 。 肠毒素类型: 耐热性肠毒素:100℃30min不能被破坏,常在米饭中形成。 不耐热肠毒素:能在各种食物中形成。
表1 蜡样芽孢杆菌生化分型
生化试验
型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柠檬酸盐利用
+ - + - - + + - - - + + - + +
硝酸盐还原
+ + + - - - - + + + + + - - -
淀粉水解
+ + - + - - + - - + + - + - +
临床症状:食物中毒,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两类。

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验课件

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验课件
5、在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平板上,菌落 呈粉红色(表示不发酵甘露醇),周围 有粉红色的晕(表示产生卵磷脂酶)
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验
4
(三)、生化反应
1、能分解GLU,麦芽糖,蔗糖,水杨 苷,产酸不产气。
2、不分解乳糖,甘露醇,阿拉伯糖, 山梨醇,木糖
3、H2S(-),尿素酶试验(-)卵磷脂 酶(+),V—P试验(+),液化明胶, 胨化中乳。
2、蜡样芽胞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如何。 3、蜡样芽胞杆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和甘露醇 卵黄多粘菌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特征如何? 4、写出蜡样芽胞杆菌检验的基本程序
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验
21
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验
17
三、微生物检验
▪ 操作步骤:
2、分离试验
取检样或稀释液划线分离培养于选择性培养基 (MYP)上,置37℃培养12-20h,挑取可疑的蜡 状芽胞杆菌菌落接种于肉汤和营养琼脂作成纯培 养,然后做证实试验。
3 证实试验
(1)镜检观察形态
(2)培养特性
(3)生化性状及Βιβλιοθήκη 型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验
菌落计数
镜检
培养特性观察 生化试验
报告结果
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验
16
三、微生物检验
(二)操作步骤:
1、菌数测定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ml),用灭菌生理盐水 或磷酸盐缓冲液做成10-1—10-5的稀释液。取各 稀释液0.1ml,接种在两个选择性培养基—甘 露醇卵黄多孢菌素(MYP)琼脂培养基上,用L 形涂棒涂布于整个表面,置36±1℃恒温箱培 养 12-20h后选取适当菌落数的平板进行计数, 蜡样芽胞杆菌在此培养基上的菌落为粉红色 (表示不发酵甘露醇),周围有粉红色的晕 (表示产生卵磷脂酶)。计算后从中选取5个 此种菌落做证实试验。

蜡样芽孢杆菌检测国标

蜡样芽孢杆菌检测国标

蜡样芽孢杆菌检测国标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它会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

针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我国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蜡样芽孢杆菌简介
蜡样芽孢杆菌又称为蜡样芽孢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

其孢子分布广泛,可以在空气、土壤、水、食品等各种环境中存活,甚至在高温加工食品中也可以存活。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致病微生物,能够引起急性食物中毒,这是因为它产生的毒素能够影响肠胃道,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二、蜡样芽孢杆菌检测国标
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我国对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了规范化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标准的培养及鉴定步骤进行。

1.样品采集:首先需要确定样品的种类,其次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例如在市场上购买的食品需要在废弃部位进行采集,以保障采样的准确性。

2.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食品样品进行前处理,包括样品的清洁去除外部污染等步骤。

3.菌液制备:将采样到的食品样品用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出的菌落进行鉴定,得到蜡样芽孢杆菌后进行菌液制备。

4.检测方法:采用PCR法、生物分子方法、蛋白质检测法等方式对菌液进行检测,以确认菌液中是否有蜡样芽孢杆菌存在。

5.结果判定:判定样品中是否存在蜡样芽孢杆菌,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总结
蜡样芽孢杆菌检测国标对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保障了人们的食品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应加强样品采集及前处理,保证样品的准确性。

同时,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应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最后,需要将检测结果进行有效记录,以便后续参考。

蜡样芽胞杆菌检测

蜡样芽胞杆菌检测
• 3.检验结果与现行的其它国家的标准存在一定 差异。
提高检 出率
适用性 和可操
作性
重新修 订的意

扩大检 测范围
与国际 接轨
提高检出率
• 蜡样芽胞杆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0~32℃。 • 经标准修订协作组验证: • 30 ℃±1 ℃ 培养48h,平均生长率93.69%。 • 30 ℃±1℃ 培养24 h,平均生长率92.28%。 • 36 ℃±1 ℃ 培养24 h。平均生长率82.32%。
材料如下:
• 冰箱:2 ℃-5 ℃; • 恒温培养箱:30 ℃±1 ℃、36 ℃±1 ℃; • 均质器; • 电子天平:感量0.1 g ; • 无菌锥形瓶:100 mL、500 mL; •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刻度)、10 mL(具0.1
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 无菌平皿:直径90 mm; • 无菌试管:18 mm×180 mm; • 显微镜:10倍-100倍(油镜); • L涂布棒。
制品、蔬菜、鱼、糊、调味汁、布丁、汤、糕点、沙拉 等。在食品混合物如酱油、布丁、汤、红烧蔬菜炖肉中 也发现该菌。 • 1950年首次在挪威明确报告其致病作用。
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以夏季(6 ~ 10月) 最高。
• 引起中毒的食品往往由于食前保存温度不当, 放置时间较长或食品加热不彻底而导致中毒。
菌体,游离芽胞
巨大芽胞杆菌
6.2 生化鉴定
•挑取纯培养的单个菌落,进行过氧化氢酶试验、 动力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酪蛋白分解试验、 溶菌酶耐性试验、V-P试验、葡萄糖利用(厌氧) 试验、根状生长试验、溶血试验、蛋白质毒素结 晶试验。 •蜡样芽胞杆菌的主要生化特征见表1。

第十章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验

第十章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验

镜检
培养特性观察
生化试验
报告结果
检样25克

MYP
MYP 0.1ml 血平板或 营养琼脂 镜检 菌落计数 生化试验 结果报告
挑可疑菌落

思考题
1 、引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常见食物 有哪些,什么条件下可引起蜡样芽胞杆菌食 中毒。 2、蜡样芽胞杆菌的形态与染色特性如何。 3 、蜡样芽胞杆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和甘露醇 卵黄多粘菌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特征如何? 4、写出蜡样芽胞杆菌检验的基本程序
(二)蜡样芽胞杆菌的食物中毒的一 般情况
1、季节性强:(6—10月)夏秋季为高峰期 2 、中毒发病率高: 60%—100% ,集团中爆发, 与葡萄球菌相似 3、中毒与性别、年龄无关: 4、潜伏期长短与中毒症状相关: 呕吐症 0.5—5h,发病 • 腹泻 8h后 5、污染源:主要泥土,灰尘,通过昆虫,不洁 用具,工作人员传播,原料也有.
4、在血平板上,菌落呈浅灰色,不透 明,似白色毛玻璃状,有溶血环。 5、在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平板上,菌 落呈粉红色,具有白色混浊环.。
(三)、生化反应
1、能分解GLU,麦芽糖,蔗糖,水杨苷,产 酸不产气。 2 、不分解乳糖,甘露醇,阿拉伯糖,山梨 醇,木糖 3 、 H2S ( - ),尿素酶试验( - )卵磷脂酶 (+),V—P试验(+),液化明胶,胨化 中乳。
一、概况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芽胞不突出菌体,菌体两 端较平整,多数呈链状排列,周身鞭毛,有 动力。
菌荧 和光 蜡染 样色 芽的 孢铜 杆绿 菌假 单 胞 杆 用孔雀绿染色的蜡样芽孢杆菌芽孢
(二)、培养特性
1、需氧,最适生长30—32℃. 2、在肉汤中混浊生长,有菌膜或壁环, 振摇易乳化。 3、在普通琼脂平板上,菌落灰白色,不 透明,边缘不整齐,表面粗糙,呈毛 玻璃状或白蜡状。

腊样芽孢杆菌

腊样芽孢杆菌

二、流行病学
1、细菌分布 蜡样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 于土壤、灰尘和污水中,植物和许多生熟食品 中常见。已从多种食品中分离出该菌,包括肉、 乳制品、蔬菜、鱼、土豆、糊、酱油、布丁、 炒米饭以及各种甜点等。 在美国,炒米饭是引发蜡样芽胞杆菌呕吐 型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在欧洲大都由甜点、 肉饼、色拉和奶、肉类食品引起;在我国主要 与受污染的米饭或淀粉类制品有关。
三、致病性
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是由于该菌产生 肠毒素。它产生两种性质不同的代谢物,引起 腹泻型综合症的是一种大分子量蛋白;而引起 呕吐型综合症的被认为是一种小分子量、热稳 定的多肽。 致呕吐型综合症的肠毒素至今尚未提纯, 致腹泻型综合症的肠毒素已提纯,其纯化的 肠毒素分子量为55-6.0×103。致腹泻的肠毒 素能使小白鼠致死。
血琼脂平板
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平板
3、耐热性 2、培养特性 蜡杆芽胞杆菌耐热,其37℃16小时的肉汤 培养物的D80℃值(在80℃时使细菌数减少90% 所需的时间)约为10-15分钟;使肉汤中细菌 (2.4×107/mL)转为阴性需100℃20分钟。其 游离芽胞能耐受100℃30分钟,而干热灭菌需 120℃60分钟才能杀死。
3.蜡样芽胞杆菌检验程序
4.操作步骤
4.1 菌数测定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 (m1),用灭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做成 10-1-10 -5 的稀释液按GB/T4789.2测定。取各稀释液。0.1mL, 接种在两个选择性培养基-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MYP)琼脂培养基上, 用L形棒涂布于整个表面,置3 6 ℃士1 ℃培养12h -20h ,选取适 当菌落数的平板进行计数,蜡样芽胞杆菌在此培养幕上的菌落为粉 红色(表示不发酵甘露醇)周围有粉红色的晕(表示产生卵磷脂酶) 。计数后,从中挑取五个此种菌落做证实试验,根据证实的蜡样芽 胞杆菌的菌落数计算出该平板上的菌落数,然后乘其稀释倍数, 即得每克(毫升)样品中所含蜡样芽胞杆菌数。例如:将0.1m1的104 样品稀释液涂布于MYP平板土,其可疑菌落为2 5个,取五个鉴定, 证实四个菌落为蜡样芽胞杆菌,则1g( ML ) 检样中所含蜡样芽 胞杆菌数为: 2 5 X 4 /5 X104 X10=2X106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

生化鉴定
挑取纯培养的单个菌落,进行 酪蛋白分解试验(+)、动力试验 (大多+)、V-P试验(+)、硝酸盐 还原试验(+)、糖发酵试验(+)、 溶菌酶耐性试验(+)。
根状生长试验
挑取单个可疑菌落平行划线接种于 营养琼脂平板上,30 ℃±1 ℃培养 24 h±2 h 蕈状芽胞杆菌形成根状生长的特征 蜡样芽胞杆菌菌株形成粗糙的似毛 玻璃状或融蜡状的菌落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 标准操作程序
国巢湖国巢
背景
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可引起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
背景
国际上,早在1906年就有由该菌引起的病例报道,目前全世界 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发生
在国内,首次报告是1973年南京某托儿所儿童因进食泡饭引起呕 吐型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至今除西藏外,每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已经都有报,有些地区甚至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
溶血试验
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接种于 TSSB琼脂(胰酪胨大豆羊血琼脂) 平板上,30 ℃±1 ℃培养24 h±2 h。
溶血试验
蜡样芽胞杆菌菌落为浅灰色,不透明,似白色 毛玻璃状,有草绿色溶血环或完全溶血环 苏云金芽胞杆菌和蕈状芽胞杆菌呈现弱的溶血 现象 多数炭疽芽胞杆菌为不溶血 巨大芽胞杆菌为不溶血
使用前,如MYP琼脂平板表面有水珠,可放在25℃ ~ 50℃的培养 箱里干燥,直到平板表面的水珠消失
30 ℃±1 ℃培养24 h±2 h 同一稀释度3个平板所有菌落数合计 在15CFU~150CFU典型或可疑蜡样芽 胞杆菌菌落的平板,进行计数
从典型菌落中至少挑取5个(小于5 个全选),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平 板, 30 ℃±1 ℃培养24 h±2 h, 进行确证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与类似菌鉴别 • 本菌与其他类似菌的鉴别见表2。
呕吐型中毒:多见于过剩米饭和油炒饭,由耐热性 肠毒素为致病因素;潜伏期短,一般为2~3小时,最短 为30分钟,最长5~6小时;症状以呕吐,腹痉挛为主, 腹泻则少见,一般经过8~10小时而治愈。
腹泻型中毒:由各种食品中不耐热肠毒素引起,潜 伏期在6小时以上,一般为6~14小时;症状以腹泻,腹 痉挛,而呕吐却不常见;病程24~36小时。
形态观察 染色镜检
证实试验
培养特性
生化特性 生化分型
报告
2.菌数测定 •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25 ml按菌落总数测定方式,用 灭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做成10-1~10-5的稀释液。 取各稀释液0.1ml,接种在选择培养基(甘露醇卵黄多 黏菌素琼脂)平板上,用L形棒涂布于整个表面,臵 37℃培养12~20h后,选取菌落数在30个左右者进行计 数。蜡样芽孢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成的菌落为红色(表 示不发酵甘露醇),环绕有白色至淡粉红色的晕(表示 产生卵磷脂酶)。
上的菌落为粉红色(表示不发 酵甘露醇),周围有粉红色的 晕(表示产生卵磷脂酶)。
(5)在普通肉汤内生长迅速,肉汤混浊,常常有菌膜或壁 环,振摇易乳化。
3、生化性状:
(1)葡萄糖发酵试验:接种于酚红葡萄糖肉汤中, 厌氧条件下35℃培养24h。培养基应由红色变 为黄色。(表明本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酸) (2)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红色)。 (3) V-P试验:接种于改良V-P培养基中,35℃ 培养48 h。加V-P试剂及肌酸数粒,静止 1h,应为阳性反应(伊红色)。
化氢酶试验阳性;溶血;不发酵甘露醇和木糖;
能液化明胶和还原硝酸盐;在厌氧条件下能发酵 葡萄糖。
四、实验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作出检验报告。
五、思考题
1.如何区分蜡样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 杆菌? 2.设计蜡样芽孢杆菌计数程序?
4.证实试验
(1)形态观察 本菌应为G+杆菌,宽度在1μm或1μm以上, 芽孢呈卵圆形,不突出菌体,多位于菌体中 央或稍偏于一端。 (2)培养特性 本菌在肉汤中生长混浊,常有菌膜或壁环, 振摇易乳化。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不透明, 表面粗糙,似毛玻璃状或融蜡状且边缘不齐。
(3)生化特性
本菌有动力;产生卵磷脂酶和酪蛋白酶;过氧
碱不敏感,pH6-11对本菌基本上不受影响,pH5以
下,生长可受到抑制。
(二)流行病学特点
1、季节性特点: 以夏、秋季,尤其是6~10月为多见。 2、食品种类 -剩饭,特别是大米饭。 -乳及乳制品、畜禽肉类制品、蔬菜、莱汤、马铃薯、 豆芽、甜点心、调味汁、色拉。 国内:与淀粉质食品相关多。
3、临床症状
• 计数后,从中挑取5个这样的菌落作证实试验。根 据试验证实为蜡样芽孢杆菌的菌落数,计算出该 培养皿内的蜡样芽孢杆菌数,然后乘其稀释倍数 即得每克或每毫升样品所含的蜡样芽孢杆菌数。
选取具有15-150个典型或可疑蜡样芽孢杆菌菌落的平板 ,进行计数。计算同一稀释度两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
计数后,从中挑取5个此种菌落做证实试验,根据证实 的蜡样芽孢杆菌的菌落数,计算出该平板上的菌落数,然 后乘其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毫升)样品中所含蜡样芽胞 杆菌数。
(4)L-酪氨酸分解试验:接种于L-酪氨酸琼脂培
养基上,35℃培养48 h,阳性反应菌落周围培
养基应出现澄清透明区(表示产生酪蛋白
酶)。阴性时应继续培养72 h再观察。 (5)溶菌酶试验:用直径2mm接种环取纯菌悬液
一环,接种于溶菌酶肉汤中,35℃培养24h。 该菌在本培养基(含0.001%的溶菌酶)中能 生长。如出现阴性反应,应继续培养24 h。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蜡样芽孢杆菌检验程序
2.菌数测定
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25 ml按菌落总数测定方式,用灭菌生理盐水 或磷酸盐缓冲液做成10-1~10-5的稀释液。取各稀释液0.1ml,接种在
选择培养基(甘露醇卵黄多黏菌素琼脂)平板上,用L形棒涂布于整个
表面,置37℃培养12~20h后,选取菌落数在30个左右者进行计数。 蜡样芽孢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成的菌落为红色(表示不发酵甘露醇),
4、致病性
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除必须具有大量的细菌 外,肠毒素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耐热性肠毒素:100℃30分钟不能被破坏,为引起呕吐 型中毒的致病因素,常在米饭中形成。 不耐热肠毒素:是引起腹泻型胃肠炎的病因,能在各种 食物中形成。
5、抵抗力
蜡样芽胞杆菌100 ℃ 20分钟即可被杀死;对酸
环绕有白色至淡粉红色的晕(表示产生卵磷脂酶)。计数后,从中挑
取5个这样的菌落作证实试验。根据试验证实为蜡样芽孢杆菌的菌落数, 计算出该培养皿内的蜡样芽孢杆菌数,然后乘其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或 每毫升样品所含的蜡样芽孢杆菌数。
3.分离培养
将检样或其稀释液划线于上述选择性培 养基平板上,置37℃培养12~20h,挑取 可疑蜡样芽孢杆菌的菌落接种于肉汤和营 养琼脂培养基上做纯培养,然后做证实试 验。
例如将0.1mL 10-4样品稀释液涂布于MYP平板上,其可疑 菌落为25个,取5个鉴定,证实四个菌落为蜡样芽孢杆菌, 则1g(mL)检样中所含蜡样芽孢杆菌数为:
25×4/5×104×10=2×106
3.分离培养 • 将检样或其稀释液划线于上述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 臵37℃培养12~20h,挑取可疑蜡样芽孢杆菌的菌 落接种于肉汤和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做纯培养,然后 做证实试验。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的检验
(一)蜡样芽胞杆菌生物学性状
1、形态和染色特性 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大杆菌,菌体两端较平整,芽
胞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稍偏一端,多呈链状排列,
无荚膜,有周鞭毛。
2、培养特性
(1)需氧菌,生长温度范围在10-45℃之间。最适 生长温度为28-35℃。
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 MYP 36 ℃ ±1℃ 12h~20h 营养琼脂培养基 染色镜检 生化试验 菌株保存


10-1~10-5的 稀释液的制备
每个稀释度 36±1℃ 菌落计数 0.1mL接种于2个 12~20h MYP培养基
36±1℃ 12~20h
挑取菌落接种肉汤和营养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
4.证实试验 (1)形态观察 • 本菌应为G+杆菌,宽度在1μm或1μm以上,芽孢呈卵 圆形,不突出菌体,多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于一端。 (2)培养特性 • 本菌在肉汤中生长混浊,常有菌膜或壁环,振摇易乳化。 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不透明,表面粗糙,似毛玻璃状 或融蜡状且边缘不齐。
(3)生化特性
• 本菌有动力;产生卵磷脂酶和酪蛋白酶;过氧化 氢酶试验阳性;溶血;不发酵甘露醇和木糖;能 液化明胶和还原硝酸盐;在厌氧条件下能发酵葡 萄糖。
(三)检测方法
检样 25g(ml)+225ml生理盐水
1.蜡样芽孢杆菌检验程序:
做成10-1-10-5的稀释液 37℃,18h-24h 选择性培养基(菌数测定) MYP 36 ℃ ±1℃ 12h~20h 菌数计算 生长及菌落观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 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 检验GB/T 4789.282003
5.结果报告
• 报告1g(mL)检样中所含蜡样芽孢杆菌数量[个 /g(mL)]。
实验三、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蜡样芽孢杆菌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蜡样芽孢杆菌形态特征、培养特
性和生化特性。
二、实验原理
蜡样芽孢杆菌为需氧、能产生芽孢的革兰 氏阳性杆菌,在自然界分布较广,食品在正 常情况下就可能有此菌存在,因而易从各种 食品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能发酵麦芽糖、 蔗糖和水杨苷,不发酵乳糖、甘露醇、木糖、 阿拉伯糖、山梨醇和侧金盏花醇,卵磷脂酶和 酪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溶血,能 在24h 内液化明胶和还原硝酸盐,在厌氧条 件下能发酵葡萄糖。
(4)生化分型 • 根据蜡样芽孢杆菌对柠檬酸盐利用、硝酸盐 还原、淀粉水解、V-P反应、明胶液化的试 验,分成不同型别,见表1。
表1
型 别
蜡样芽孢杆菌生化分型
生 化 试 验 V-P反应 明胶液化
柠檬酸盐利用
硝酸盐还原 淀粉水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本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
的菌落呈乳白色,不透明,直
径4-6mm,边缘不整齐,表面粗 糙,呈毛玻璃状或白蜡状。
(3)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 浅灰色、不透明、似毛玻璃 状的菌落。菌落周围初呈草 绿色溶血,时间稍长即完全透
明。
(4)蜡状芽胞杆菌在甘露醇
卵黄多粘菌素琼脂(MY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