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县大若岩镇八年级科学 生活中的水69复习教案 浙教版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学案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学案§1-1生活中的水1、水以各种形式分布在、、和内。
其中____是地球水的最要紧部分,覆盖约71%的地球表面。
_________是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在陆地淡水中,_____所占的比例最大。
水生生物的含水量一般_____(高于、低于〕其它生物。
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态存在。
3、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和。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____〔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即水的三态变化。
4、植物体内的水作为____作用的原料,溶解并运输有用元素给植物利用,通过叶表皮的____,调节叶面温度.5.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_____形成水汽,(B)______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聚形成(C)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_______和(D)_________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补充了陆地淡水。
称为_________6.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T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水循环量最_____7、假如某地区的水循环特别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是较______(填“长”依旧“短”〕8、目前人类对_________那个环节能够施加一定妨碍。
§1-2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和组成的。
电解水是个_____变化过程。
〔化学或物理〕2.水电解实验中,体积少的气体是,检验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这种气体具有助燃性,产生在____极;体积多的气体是,检验方法是:点燃,这种气体能,火焰呈______色,有轻微的爆鸣声,这种气体具有可燃性,产生在___极。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经历法:1氧正,2氢负)。
如图,A接___极。
水电解的化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3、水的重要性质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凝固点是;4.水在0℃-4℃是热缩冷胀的。
育英中学八年级科学上册 生活中的水-知识点复习课件 浙教版

密度常见题
2、比值题
甲、乙两个正方体,边长之比是1:2, 它们的质量之比是4:3,那么它们的密 度之比是_3_2:_3 。若把甲物体截去1/2, 而把乙物体截去1/3,则剩下部分两物 体的密度之比是_3_2:_3 _。
3、学会测物质的密度 (1)根据物质密度的原理是: ρ=m/v (2)测量方法:用天平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
物体的体积。 4、密度的应用 (1)根据密度ρ=m/v鉴别何种物质 。 (2)求物质的体积用公式v=m/ρ。 (3)求物质的质量用公式m=ρv。
1、在实验室中,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 量筒
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
砝码 的质量 + 游码 指示的质量。
密度常见题
1.同学们正在使用各种书写笔认真地答题,你 答卷的过程中,对笔中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 2.把一只实心铁球放人满杯水中,溢出 水的质量为m1,放入满杯酒精中,溢出 的质量为m2,则( B )。
水的压强 1、压力方向
2、压力大小 A重6牛,作用力T为10牛
水的压强
3、压力的效果
压强(P)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 的方法:
减小压强 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减小受力面积 (1)减小压力 (2)增大受力面积
1、菜刀的刀口为何 磨得很薄?
2、铁轨为什么不直 接铺在路面上,而要 铺在枕木上?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生活中的水(第九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一))》教案 浙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生活中的水(第九节水的利用和保护(一))》教案浙教版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一)3.根据下表的各大洲的水资源情况:大洲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千立方千米多年平均年蒸发量/千立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千立方千米水资源总量排序人口数(亿人)据1998年统计多年人均年径流量/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排序亚洲31 18 13 1 34.7 3746 6非洲21 17 4 4 7.8 5128 5北美洲15 9 6 3 4.0 15000 3南美洲28 16 12 2 4.0 30000 2欧洲8 4 4 4 7.4 5405 4大洋洲7 4 3 5 0.3 100000 1全球577 530 47 - 58.2 8076 -找出我国是个缺水国家的证据:【设计意图】考察学生能否通过读表分析比较数据。
4.你见过被污染的水吗?你觉得造成水被污染的原因有哪些?【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水污染的了解。
5.通过本次预习,你对本节学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设计意图】开放性设计,通过了解学生预习中最大的困难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进行合理预设,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基础提升1.我国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江河年均径流总量在世界上占 ( ) (目标2)A.第一位B.第四位C. 第六位D.第十位【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掌握程度。
2.下列属于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 ( ) (目标2)A.东南地区B.东北地区C. 长江中下游地区D.西北地区【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掌握程度。
3.全球多年人均年径流量居第一位的是 ( ) (目标2)A.亚洲B.大洋洲C. 非洲D.南美洲【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全球水资源分布的掌握程度。
4. 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下列广告用语你认为正确的是()(目标4)A、本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矿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C、长期饮用纯净水,对身体健康有益D、面对河水不断被污染,我们应设法所有关闭化工厂【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水的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
浙江省湖州市八年级科学上册《生活中的水(第七节 物质

第1章生活中的水第七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二)基础提升:1. 一般地,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是不同的。
可见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和的性质决定的。
例如,食盐容易溶解在,而不易溶解在汽油中;而油脂容易溶解在中,而不易溶解在中。
(目标2)【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物质溶解性等级分类的了解。
2.对固体溶解度涵义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强调在一定的温度下,因为变化对溶解度大小有一定影响;(2)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对溶剂量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涵义中以作为标准;(3)因为每一种溶质,在一定量溶剂里达到饱和和不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量是不同的,所以应规定达状态;(4)这里指的质量用作单位,与溶剂单位一致。
(目标1)【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涵义。
3.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1)溶解性等级的划分依据:室温时的溶解度。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级溶解度> 克克克< 克(3)溶解性等级的划分是相对的(目标1)【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物质溶解性等级分类的了解.4. 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数值;1(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数值;(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下两种物质的相等;(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溶液。
(目标3)【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理解.。
5. 从书p.33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
(目标3)【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理解。
6.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表示 .(目标1)【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理解溶解度涵义的理解。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3节 水的浮力 教案(教学设计)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3节科学观察一、知识与技能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2.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二、过程与方法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教具:乒乓球、水槽、泡沫、砝码;学具:测力计、砝码、水槽、带有刻度的下沉物体。
提问: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那么,在科学课上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观察和实验呢?观察是不就是平时所说的看?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拿一个乒乓球竖直扔进水槽中,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力使乒乓球掉进水槽中,那你们知道是谁让乒乓球浮在水面上吗?那水有一种托着它的力使它浮在水面上对吗?(得到同学的一致认可后,教师交代“浮力”,那我们本节课就来研究“水的浮力”,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重力向下)2.看老师手里的泡沫板,它被放在水面上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用手向下按泡沫板,再轻轻抬起手,你有什么感觉?3.学生动手体验浮力的感觉,汇报交流。
4.教师用手把乒乓球按在水底,问:它还受到水的浮力吗?5.松开手,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浮力向上6.教师讲授:大家说的很好,那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砝码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教师演示,提问:砝码受到重力了吗?受到浮力了吗?(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教师结合学生的预测进行引导。
教师讲述:想知道下沉的砝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给自己一个答案。
(1)如果沉在水底的砝码受到水的浮力,那砝码在水中受到的重力会有什么变化?那我们得先测什么呢?用什么方法测出砝码的重量呢?(利用测力计测量)再做什么呢?(如果把砝码放在水中不同位置行吗)(2)那浮力是多少啊?(数据的变化值)(3)介绍记录表。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导学稿(包括典型试题、单元练习、一章测试)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导学稿(包括典型试题、单元练习、一章测试)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班级姓名第一节水在哪里预习题1、水以各种形式分布在、、和内。
其中地球含量最多的水是_________ ,占总水量的__ __% ,只有_ ___%是水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态形式存在,少量水是以态和形式存在的。
由于各种不同状态的水可以相互,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之间是的。
3、是生物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与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部分,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生物的也离不开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______升水。
4、在的照射下,水水水直接转化为大气水,植物体内的水会以作用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冰川也直接为大气水。
大气水会液化为水或凝华为水降落到地面(称为),降落到陆地的水在的作用下,会留在陆地表面或转化为地下水,还有一部分会流入。
课堂问题1、每种淡水我们都能很方便的使用吗?我们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多吗?人们常说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掌的哪些结构特点能适应沙漠环境?还有动物的例子吗?3、水循环的能量来自什么?你知道哪些水循环的环节名称?人类可以对哪个环节施加影响?根据水循环的范围不同,地球上的水循环途径有哪些?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什么循环?第二节水的组成预习题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其中不产生新物质的是变化,产生新物质的是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变化。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气和气,(其中氧气能使,氢气能,并产生)是变化,文字表达式为,所以水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
3、完成教材上水的一些重要性质的表格。
课堂问题1、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下降?下降的体积一样吗?与正极(阳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与负极(阴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两者的体积之比为多少?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检验氢气的方法是?3、如图可知,左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右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7c2ee108a1284ac85043d7.png)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本教案共73页)(包含教学时间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分析及措施)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
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
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
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
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
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
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
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
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讲 水的存在与组成教案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水的存在与组成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练习:根据图1—1,写出图示有关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③_____;④___。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资料: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至199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
在全世界X围内,每天有6000到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
讨论:地球表面分布了那么多水,为什么还会出现水危机现象?出现水危机的可能原因:1.淡水资源有限。
地球上虽然有丰富的水,但96.53%是不能饮用的海水,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 ,而绝大部分淡水是目前无法利用的冰川和深层地下水。
当今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其储量约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3.人类的生产发展过快,消耗大量水四、水资源的分布可利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时空分布不均衡。
赤道附近,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热带沙漠地区、中纬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比较贫乏。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南美的巴西,其次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和中国。
2、人均拥有量差异大。
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4。
是世界的缺水国家之一。
五、我国的水资源【讨论】谈谈你对我国水资源情况的了解(夏秋季丰富,冬春季短缺,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讨论】我们家乡水资源丰富吗?为什么?六、水与生命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黄瓜放糖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了水的分散性,对分散体系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
并且溶液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
本单元的课题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与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以本章节复习以复习溶液、溶解度、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为主线,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在新课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思路,形成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所以本章节复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概念进行输理形成网络,然后在正确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溶液的计算。
教学重点就放在了"让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上,而难点是在一些有关问题上的突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溶液的涵义和溶液的组成
(2)加深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加深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会使用溶解度曲线。
进一步掌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并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4)掌握混合物分离的常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2)初步学会运用概念图整理概念。
(3)通过一些习题的练习,掌握溶液计算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求知欲,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体会运用概念图整理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2)、溶解度曲线
(3)、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难点是对一些习题的突破。
(1)溶液质量分数计算中对溶质、溶剂、溶液的区分。
(2)结晶的方法,混合物分离的常见方法。
四、学情分析
溶液复习课,对基础好的学生而言,认为是在炒饭,上课时不随老师的思维转,其实他们
只是掌握了书本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放到一些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考查他们的各种探究能力和计算能力,又无法下手了。
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又有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就更是望而生畏了。
所以针对本章节复习的特点,我准备一张概念图课前几分钟要求学生预先了解系统基础知识点,课堂上我通过设置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活动,把溶液知识有机地进行归纳,串联起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知识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解题来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并进一步巩固所复习的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教法
我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主线,以概念图教学策略,共同探讨、平等对话使概念图更准确更完善。
指导学生做好知识的再认知,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六、学法
概念图学习的策略,能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卡卡是我们初二段的一位同学,得知十一周要期中考试,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
他要重点复习一下溶液这部分的知识。
二、复习要点:早上起来为图方便卡卡想喝饮料当早餐,他打开冰箱时发现有三种饮料:分别属于那种分散状况?雪碧与另外二种饮料比较
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1、卡卡喝了冰饮料后不久腹泻了,家里没有午时茶等备用药,他想自己用开水、食盐来配制生
理盐水300克(已知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0.9%)。
(1)你能告诉卡卡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吗?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2)算出此时食盐和水各需多少?
⑶如果我们在实验室里配制生理盐水.
①请你从下图中选择所需的实验器材:_____,还需要的器材:_____
A B C D E
2、心急的卡卡在热开水中放入了较多的食盐,筷子搅拌后,卡卡一尝,发现太咸了。
⑴你能帮卡卡使浓盐水变稀吗?
⑵若以横坐标表示加入水的质量(m),以纵坐标表示所得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a%),则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⑶倘若卡卡当时配成的是质量分数为27%的食盐水,取其中的10克, 稀释为0.9%的生理盐水,至
少需加多少克水?
3、卡卡终于喝到了自己配制的食盐水,问20℃时所得的食盐溶液是饱和还是不饱和溶液?之后,
卡卡收拾厨房时不小心打翻了盐罐。
从地上收拾起来后,发现盐里混有许多沙粒。
这该怎么办?如果是在实验室,你能帮卡卡出谋划策吗?(过程:溶解、过滤、蒸发滤液.)三个过程都要用到哪一个玻璃仪器?各有什么作用?
4、不久卡卡感觉到自己的肚子舒服多了,他想了解食盐在水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查资料得
到如下的表格: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食盐(克)35.5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3 38.9 39.8
(1)从上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你能根据上表,计算在50克20℃水中最多溶解_____克食盐?此温度下饱和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图是卡卡同学绘制A、B、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你根据下图来回答问题:
①你能从图中选出食盐的溶解度曲线吗?
②____℃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 ___种物质晶体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制得。
④ 40 ℃时,将70克A物质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克.
三、小结:一个早上过去了,卡卡想把各知识点的联系做一个总结,但他感觉到自己有点困难,你现在能否和你的同桌 一起来帮帮他呢。
A B
0 20 40 温度℃
36 溶解度(克)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