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培优易错试卷生活中常见的盐辅导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初三培优 易错 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

2020-2021初三培优易错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A.CuCl2NaNO3Na2SO4B.BaCl2Na2CO3HClC.FeCl3HCl Na2SO4D.NaHO3Na2SO4HCl【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可以随便取一种溶液,往另外两个里加,记录三次的实验现象,如图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只有一个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钡,有一个沉淀和一个气体产生的是碳酸钠,只有一个气体产生的是盐酸。
故选B。
2.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NH4Cl和CuSO4,下列物质在该培养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A.NaOH B.BaCl2C.KNO3D.AgNO3【答案】C【解析】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我们常用的化肥。
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NH4Cl和CuSO4,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溶质是KNO3,KNO3属于钾肥。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A13+、Na+、Cl-、NO3-B.Cu2+、H+、SO42-、Cl-C.K+、Ca2+,OH-、CO32-D.Na+、H+、CO32-、OH-【答案】A【解析】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选项错误;C、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H+与CO32-、OH-,分别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点睛】该题为离子共存题,遵循原则是“反应不共存,共存不反应”,解题思路是:先读题干,找出题目限制的条件(如本题的无色溶液中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再看选项,各离子之间是否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 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生活中常见的盐易错(难)培优特训卷含答案解析

生活中常见的盐易错(难)培优特训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1.向CuCl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上述实验作出的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Fe>CuB.滤渣含有铁和铜C.滤液中不含Cu2+D.滤液质量比原溶液质量大2.实验室有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小李同学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 变化关系如图。
你认为X是( )A.纯碱溶液B.水C.稀盐酸D.石灰水3.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HCl、NaHCO3B.KCl、NaNO3C.NaCl、AgNO3D.H2SO4、NaOH 4.下表是某同学用多种方法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需要鉴别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铁溶液用pH试纸检验B碳酸钙和硫酸钡加入稀盐酸加入足量水C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氯化钡溶液D水和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颜色A.A B.B C.C D.D5.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NH4Cl、KNO3、Na2SO4B.K2SO4、NaNO3、KMnO4C.Na2SO4、NaCl、NaHCO3D.BaCl2、NaNO3、K2SO46.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NH4Cl和CuSO4,下列物质在该培养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A.NaOH B.BaCl2C.KNO3D.AgNO37.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8.根据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向少量K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现象①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2KOH + CuSO4 =Cu(OH)2↓+ K2SO4②A.①有蓝色沉淀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 +BaCl2 =BaSO4↓+CuCl2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9.下列物质的提纯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主要实验操作A Na2CO3(NaCl)水溶解、过滤B H2(HC1)NaOH溶液洗气C KCl(NaOH)盐酸溶解、蒸发结晶D KNO3溶液(KOH)FeCl3溶液沉淀、过滤A.A B.B C.C D.D10.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A.Ca(OH)2、HNO3、BaCl2B.Na2SO4、MgCl2、KOHC.Na2CO3、K2SO4、HCl D.H2SO4、NaCl、Cu(NO3)211.下列物质所对应的俗名,错误的是()A.NaOH烧碱B.Na2CO3纯碱C.CaO生石灰D.NaHCO3火碱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B.、、、C.、、、D.、、、13.“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①处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OH -Cl-………Fe2+不①………A.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FeCl2B.①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C.①处物质可溶于水D.①处物质类别属于盐14.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NH4+、SO42﹣、Cl﹣,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OH﹣B.Ba2+C.H+D.Ag+1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B.反应后溶液呈中性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16.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B.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17.下列物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它是A.铁B.稀盐酸C.碳酸钙D.氢氧化钠18.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生活中常见的盐易错(难)培优特训卷及解析

生活中常见的盐易错(难)培优特训卷及解析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1.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除去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氢氧化钙溶液D.稀盐酸2.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B.稀盐酸滴入硫酸钠溶液中C.硫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钡中D.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3.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说法:①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可能有锌或铁②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可能呈蓝色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存在4种溶质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至少存在3种溶质。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实验室有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小李同学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 变化关系如图。
你认为X是( )A.纯碱溶液B.水C.稀盐酸D.石灰水5.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氖气B.氧化汞C.水银D.硫酸铜6.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KCl溶液(K2SO4):Ba(NO3)2溶液B.CaCl2溶液(稀盐酸):AgNO3溶液C.CO2(CO):NaOH溶液D.Cu粉(Fe屑):CuSO4溶液7.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NH4Cl、KNO3、Na2SO4B.K2SO4、NaNO3、KMnO4C.Na2SO4、NaCl、NaHCO3D.BaCl2、NaNO3、K2SO48.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NH4Cl和CuSO4,下列物质在该培养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A.NaOH B.BaCl2C.KNO3D.AgNO39.“侯氏制碱法”过程中涉及反应:CO2 + NH3 + H2O + NaCl = X↓ + NH4Cl(已配平)。
九年级培优生活中常见的盐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

九年级培优生活中常见的盐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1.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 的粉末放入AgNO 3与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A .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 .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C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 .加入的金属M 可能是单质铁【答案】D 【解析】 【分析】【详解】A 、根据图示可知,得到无色溶液,说明金属M 将硝酸银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了,则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B 、由A 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 应位于H 前,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正确;C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正确;D 、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硝酸亚铁为浅绿色,错误。
故选D2.下列书写的对应化学方程式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铝粉燃烧:22Al+O AlO 点燃化合反应 B .电解熔融MgCl 2:22MgCl Mg+Cl 通电分解反应C .CO 还原氧化铁:2323CO+Fe O 2Fe+3CO 高温置换反应D .制备Ba (OH )2:2NaOH+BaCl 2=Ba (OH )2+2NaCl 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A、铝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点燃2Al2O3,方程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l2通电Mg+Cl2↑,是分解反应,完全正确;故符合题意;C、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高温2Fe+3CO2 ,不是置换反应,反应类型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能反应,完全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中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生活中常见的盐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生活中常见的盐及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钙的化合物,小明同学将稀盐酸滴在鸡蛋壳上,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鸡蛋壳一定含有A.Ca(OH)2B.CaCO3C.CaCl2D.CaO【答案】B【解析】澄清石灰水通常用来验证二氧化碳,将稀盐酸滴在鸡蛋壳上,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鸡蛋壳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证明蛋壳中含有碳酸根,结合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说明蛋壳中含有碳酸钙。
故选B2.实验室有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小李同学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 变化关系如图。
你认为X是( )A.纯碱溶液B.水C.稀盐酸D.石灰水【答案】A【解析】【详解】A、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又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又升高,故A正确;B、向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可能等于7、大于7,故B错误;C、向盐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减小,故C错误;D、向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石灰水时,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使pH值增大,但不会与氯化钡反应,曲线不会有水平一段,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3.下列书写的对应化学方程式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铝粉燃烧:22Al+O AlO 点燃化合反应 B .电解熔融MgCl 2:22MgCl Mg+Cl 通电分解反应C .CO 还原氧化铁:2323CO+Fe O 2Fe+3CO 高温置换反应D .制备Ba (OH )2:2NaOH+BaCl 2=Ba (OH )2+2NaCl 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 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 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1.向CuCl 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上述实验作出的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活动性:Fe >Cu B .滤渣含有铁和铜 C .滤液中不含Cu 2+ D .滤液质量比原溶液质量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铁的活动性比铜强,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所以铁是过量的,得到的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滤渣中含有铁和铜,所以A 、铁会与氯化铜反应,所以金属活动性:Fe >Cu ,故A 正确;B 、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所以滤渣含有铁和铜,故B 正确;C 、通过分析可知铁是过量的,所以滤液中不含铜离子,故C 正确;D 、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故D 错误.故选D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2.下列书写的对应化学方程式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铝粉燃烧:22Al+O AlO 点燃化合反应 B .电解熔融MgCl 2:22MgCl Mg+Cl 通电分解反应C .CO 还原氧化铁:2323CO+Fe O 2Fe+3CO 高温置换反应D .制备Ba (OH )2:2NaOH+BaCl 2=Ba (OH )2+2NaCl 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A 、铝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 2点燃2Al 2O 3,方程式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l2通电Mg+Cl2↑,是分解反应,完全正确;故符合题意;C、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高温2Fe+3CO2 ,不是置换反应,反应类型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能反应,完全错误。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D、双氧水能够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快速产生氧气,而水不能,可以鉴别;双氧水和水都是无色的液体,不能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每一现象推断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详解】
①由于石灰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出现白膜,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
②由于吹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
点睛:解得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所表示的化学信息,然后结合化学反应作出判断。
2.下表是某同学用多种方法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要鉴别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氯化铁溶液
用pH试纸检验
B
碳酸钙和硫酸钡
加入稀盐酸
加入足量水
C
稀盐酸和稀硫酸
⑥生石灰放入水中使水沸腾,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原理为:CaO+H2O=Ca(OH)2;
⑦干冰撒到天空产生云雾、降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变化;
⑧改良酸性土壤是氢氧化钙和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故① ② ③ ⑤属于同一反应原理。
故选A
【点评】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详解】
A、生成的Fe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故A正确;
B、反应中红色的氧化铁变为黑色的铁,故B不正确;
C、不符合客观事实,故C不正确;
D、产生的尾气中含量未反应完的CO,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故D不正确。故选A。
C、除去氯化钾溶液中少量碳酸钾,加入适量盐酸,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能够把碳酸钾除去,且加入盐酸适量,不引入新的杂质,提纯方法可行;加适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钾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把碳酸钙沉淀过滤,能够把碳酸钾除去,且加入氯化钾适量,不引入新的杂质,提纯方法可行;两种方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中考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
1.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 CO Fe+ 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故选B。
8.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O3-Fe3+Na+OH-B.K+SO42-Na+NO3-
C.Cl-K+SO42-Ba2+D.Ca2+Cl-CO32-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Fe3+和OH-会反应产生沉淀,SO42-和Ba2+会反应产生沉淀;Ca2+和CO32-会反应生成沉淀。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培优易错试卷生活中常见的盐辅导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1.有四位同学在分析一种含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时,得出以下组合.可能正确的一组是()A.CuSO4、Ba(OH)2、NaCl B.Na2SO4、HCl、Ba(OH)2C.KCl、HCl、H2SO4D.HCl、Na2CO3、H2SO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应注意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
【详解】A、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该溶液是无色溶液,并且硫酸铜可以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二者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不能在溶液中共存,故不符合题意;C、三种溶质相互作用,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在溶液中能够共存,故符合题意;D、碳酸钠可以和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通过本题可以看出物质溶于水可能得到带颜色的溶液,在判断能否共存的同时还要注意习题的要求。
2.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B.稀盐酸滴入硫酸钠溶液中C.硫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钡中D.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钡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故选项A错误;B、稀盐酸与硫酸钠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故选项B错误;C、硫酸钠与碳酸钡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故选项C错误;D、硝酸银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现象明显,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3.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②③溶液变红,①④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B.若只有③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C.若①③④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D.若①②③④都没有现象,则M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硫酸铜和稀硫酸不能是酚酞变色,所以②③溶液变红,①④无变化,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B、盐酸与硫酸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气体,所以若只有③反应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铜、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沉淀,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所以反若①③④都有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于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若①②③④都没有现象,则M不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NaCl泥沙加入水溶解,过滤,蒸发B N2O2通过红热的铜丝C KNO3溶液Ba(NO3)2滴加适量K2SO4溶液、过滤D NaOH溶液Na2CO3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Ba(NO3)2能与适量K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NaOH溶液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5.“侯氏制碱法”过程中涉及反应:CO2 + NH3 + H2O + NaCl = X↓ + NH4Cl(已配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由四种元素组成B.X属于酸类物质C.医疗上X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饱和X溶液可用来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答案】B【解析】【分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碳原子、1个氮原子、5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尚缺的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则X 的化学式为NaHCO3。
【详解】A、由分析可知,X是由钠、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X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中含有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属于盐,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X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溶液能与HCl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6.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则不能生成气体、沉淀。
【详解】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发生成反应,故A不正确;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减小,故B不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不发生改变,故C正确;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质量减小,故D不正确。
故选C。
7.为确定Cu2(OH)2CO3、CuO、Cu混合粉末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下面两个步骤的实验,每个步骤中均准确称量反应前后装置内固体的质量,已知:Cu2(OH)2CO3受热分解为CuO、CO2和H2O,实验中操作无误,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步骤一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可求得样品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B.若步骤二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少量水,则测得样品中Cu的质量分数会偏小C.若步骤二中将H2换为O2,也能达到实验目的D.若步骤二改为将步骤一所得固体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也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步骤一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可以推测出水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从而求得样品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选项A正确;B、若步骤二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少量水,氧化铜和氢气反应变成铜,质量减少16份,玻璃管内有水会导致实际减少质量偏小,算出来氧化铜偏小,铜的质量分数偏大,选项B不正确;C、步骤二中将H2换为O2,不能还原CuO,但是可以将铜氧化,也可以测量质量变化,从而推测出铜的质量,选项C 正确;D 、步骤二改为将步骤一所得固体放入足量稀硫酸,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的质量,可推算出Cu 2(OH)2CO 3的质量分数,选项D 正确。
故选B 。
8.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加入铁粉的质量和所得固体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过滤P 点时的混合物,向滤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加入的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N 点时,所得沉淀质量为14.35gB .M 点时,上层溶液中溶质有两种C .O 点和P 点所得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D .R 到M 点过程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答案】A【解析】【分析】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加入铁粉的质量和所得固体发生的反应方程式:CuCl 2+Fe=Cu+FeCl 2。
过滤P 点时的混合物,向滤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FeCl 2+2AgNO 3=Fe(NO 3)2+2AgCl↓。
由图1可知,O 点时,铜离子反应完全,铁参与反应的质量为5.6g 。
【详解】A 、设滤液中的含FeCl 2为x ,22561275.6CuCl Fe Cu FeCl x+=+,则561275.6x =,可得x=12.7g , 则设生成氯化银沉淀为y ,()2332FeCl 2AgNO F 1272871e NO 2Ag 2.7Cl y+=↓+,则12728712.7y =,可得y=28.7g ,选项A 不正确;B 、M 点时,氯离子反应完成,则上层溶液中只有溶质AgNO 3和Fe(NO 3)2,选项B 正确;C 、O 点时铜离子反应完成,此时溶液的溶质为FeCl 2;P 点时,溶液的溶质为FeCl 2,选项C正确;D、R到M点过程中,加入的硝酸银质量大于沉淀氯化银质量,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选项D正确;故选A。
9.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O3- Fe3+ Na+ OH-B.K+ SO42- Na+ NO3-C.Cl- K+ SO42- Ba2+D.Ca2+ Cl- CO32- 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Fe3+和 OH-会反应产生沉淀,SO42-和 Ba2+会反应产生沉淀;Ca2+和 CO32-会反应生成沉淀。
故选B.考点:离子的共存10.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其中不适宜用此法分离的一组是()A.碳酸钙和碳酸钠B.氯化钙和氯化银C.硝酸钙和硝酸银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答案】C【解析】【详解】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则混合物是由易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
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正确;B、氯化钙易溶于水,氯化银不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正确;C、硝酸钙、硝酸银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铜不溶于水,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1.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没有沉淀生成B.一定有氧化物生成C.一定是放热反应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变化。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所以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同时是放热反应,生成的水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中和反应可能有沉淀生成,如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故选A。
考点:中和反应12.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除去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氢氧化钙溶液D.稀盐酸【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杂质不反应,故选项错误;B、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产生了新的杂质,故选项错误;C、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D、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质的条件.故选项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