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蒜苗(二)》同步练习2

合集下载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栽蒜苗二课件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栽蒜苗二课件

实验不足之处
实验过程中,由于缺乏精确的计量 设备,肥料浓度存在一定的误差, 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VS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时间等因素, 未能对蒜苗的生理指标进行测量, 如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这些 指标对于评估蒜苗的生长状况更为 全面。
实验改进建议
建议在后续实验中,使用更精确的计量设备,以减少肥料浓度误差,提高实验的 准确性。
高级习题3
在“栽蒜苗二”实验中, 如何利用主成分分析探究 不同土壤类型对蒜苗生长 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相同的生长周期内,实验组 的蒜苗高度均高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蒜苗 在营养、光照或其他环境因素 方面可能较对照组优越,导致 其生长速度更快。
04
实验总结
实验结论总结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肥料对蒜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随着肥料浓度的增加,蒜苗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也相应增加 。
实验中观察到,高浓度肥料处理下的蒜苗生长受到抑制,出 现烧苗现象,这可能是因为肥料浓度过高,导致土壤溶液的 渗透压增大,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受到抑制。
实验结果
数据表格展示
表格标题
栽蒜苗二实验数据
表格列标题
日期、实验组蒜苗高度(cm)、对照组蒜苗高度(cm)
表格行数据
2022年1月1日、实验组蒜苗高度4cm、对照组蒜苗高度3cm;2022年1月15日、实验组 蒜苗高度8cm、对照组蒜苗高度6cm;2022年1月30日、实验组蒜苗高度12cm、对照组 蒜苗高度10cm
进阶习题2
如何利用图形或表格展示“栽 蒜苗二”实验中不同处理方式
的方差和标准差?
进阶习题3
在“栽蒜苗二”实验中,如何 利用回归分析探究蒜苗高度与

四年级语文全优好卷答案人教版上册

四年级语文全优好卷答案人教版上册
19.(1)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2度,横轴上的1小格表示1小时.
(3)28度;34度
(4)14时气温最高,36度.
(5)6时到7时.
(6)11时到13时.
【详解】观察统计图,根据横轴、纵轴上的数据及折线上的数据和折线变化趋势解答即可.
20.(1)1
(2)6分
【分析】(1)由于妈妈接到电话后拿起作业就向学校方向走,要路上与淘气相遇,淘气不可能再回到原点(即家),因此,图1能反映这一情况,图2和图3淘气都又回到原点,不合题意。(2)妈妈走的路程+淘气走的路程=600米,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相遇时妈妈与淘气用的时间相同,速度从统计表中获取,设妈妈出发几分后能与淘气相遇,即可列方程解答。
4.B
【详解】略
5.C
【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是: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选项A和选项B,适合选择条形统计图;选项C适合选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C.
6.C
【详解】李老师从学校出发离校,接到电话前,距离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接到电话后,开始返校,距离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故A、B、D不符合题意,又因返回时与来时同样的距离相等,所以返回时用的时间与来时差不多,所以C正确。
月份




十一
十二
销售量(件)
200
370
700
1200
800
300
(1)根据表中是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这个商场下半年平均每月销售羊毛衫多少件?
六、作图题
22.某县农民2010年2014年部分年份的人均年收入情况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补全完成折线统计图.

栽蒜苗(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栽蒜苗(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教案标题:栽蒜苗(二)——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栽蒜苗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了解蒜苗的生长过程,增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栽蒜苗的方法和步骤2. 蒜苗的生长过程和特点3. 数学知识在栽蒜苗过程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栽蒜苗的方法和步骤,蒜苗的生长过程和特点2. 教学难点:数学知识在栽蒜苗过程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栽蒜苗的方法和步骤。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蒜苗的生长过程吗?它有哪些特点?二、栽蒜苗的方法和步骤(10分钟)1. 讲解栽蒜苗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2. 提问:栽蒜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三、蒜苗的生长过程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蒜苗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蒜苗的生长特点。

2. 提问:蒜苗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四、数学知识在栽蒜苗过程中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数学知识在栽蒜苗过程中的应用,如计算蒜苗的种植密度、生长速度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到栽蒜苗的过程中?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栽蒜苗的方法、步骤和蒜苗的生长过程。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栽蒜苗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蒜苗,记录其生长过程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栽蒜苗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栽蒜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蒜苗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同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栽蒜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栽蒜苗(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栽蒜苗为素材,通过观察蒜苗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探究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2.教学难点:学生对时间和空间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蒜苗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蒜苗的生长过程,从而引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蒜苗的生长过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3.交流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六单元《栽蒜苗(二)》同步习题(含答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六单元《栽蒜苗(二)》同步习题(含答案)北师大版

《栽蒜苗(二)》同步习题
1.小洪把室内温度的变化画成下面的统计图。

(1)小洪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8:00 到18:00 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2.看图回答问题。

荧荧出生时的体重是
3.8 千克,一年中,她的体重变化如下图。

(1)2 个月时,她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12 个月时,她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

(2)请你预测一下,荧荧13 个月的体重大约是()千克。

3.一位护士为一位病人记录了三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

(1)护士每隔几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3)这位病人在4 月8 日12 时的体温是多少?
(4)这位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
(5)这位病人的体温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1.(1)2
(2)8:00 到14:00 气温逐渐上升,14:00 到18:00 气温逐渐下降
2.(1)1.2 千克 6.2 千克(2)10.5
3.(1)6 时(2)最高39.5℃,最低36.8℃(3)37.5℃(4)4 月7 日 6 时~12 时下降最快
(5)体温变化越来越趋于正常。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6.3栽蒜苗(二) 北师大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6.3栽蒜苗(二) 北师大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6.3栽蒜苗(二)一、单选题1.折线统计图表示( )。

A. 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B. 数量的多少C. 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2.下图是小明每天上学走的路程统计图,那么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千米。

A. 5B. 2.5C. 103.宁宁从家出发去少年宫听讲座,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了带门票.于是他回家取票,然后再去少年宫,听完报告后回家.下面()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宁宁的行为.A. B. C.4.陈老师上午要上三节课.第一节课到三楼给四(1)班同学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给三(1)班同学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到四楼给五(1)班同学上数学课,上完三节课后才回到一楼办公室.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件事?()A. B. C.二、判断题5.用条形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看见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6.判断对错:某地2002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上面的图形是条形统计图.7.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8.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填空题9.折线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反映________.10.在统计图中,________统计图能反映各占总数的百分比,________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11.如下图所示,是小强参加赛跑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根据线段的倾斜度,________线段表明的速度最快.12.笑笑从家去相距5千米远的图书馆借书,经过情况如下图。

回来时的速度是________千米/时。

四、解答题1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中国建设银行解放路营业部2004~2014年完成储蓄情况如下:2004年5亿元,2006年9亿元,2008年12亿元,2010年16亿元,2012年20亿元,2014年23亿元。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表。

(2)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栽蒜苗(二)练习卷(含解析)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栽蒜苗(二)练习卷(含解析)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 栽蒜苗(二)练习卷(含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1.能反映事物间变化趋势的统计图是()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形统计图D.以上均可2.如图:这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统计图;护士每隔()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A.6B.12C.183.下列统计图中的(),能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A.B.C.D.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判断题4.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______)5.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______)6.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________)三、填空题7.________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8.如图描述了小明放学回家的行程情况,根据图回答如下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明在路上休息了____分钟。

(2)小明前5分钟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____米。

9.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_____情况10.下面是1997年至2004年滨湖县人均储蓄余额情况统计图.看图填空.(1)1998年和2000年人均储蓄余额分别是________元和________元.(2)2004年的人均储蓄余额比2003年多________元,比1997年多________元.(3)从________年起,每年的储蓄余额都比前一年增加了500元以上.按照这样的趋势,估计2005年,这个县的人均储蓄余额大约有________元.四、解答题1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在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1)A站到B站相距(____)千米.B站到C站相距(_____)千米.(2)返回时的车速每小时(_____)千米.(3)电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_____)千米.12.下面是四(1)班学生收集废电池情况统计图。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栽蒜苗(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栽蒜苗(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栽蒜苗(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栽蒜苗(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栽蒜苗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栽蒜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栽蒜苗经验,对于栽蒜苗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栽蒜苗的深度、间距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进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栽蒜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植物,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栽蒜苗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栽蒜苗的深度和间距的控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栽蒜苗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栽蒜苗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蒜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栽蒜苗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栽蒜苗的深度和间距的重要性。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栽蒜苗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讨论:学生讨论栽蒜苗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分享栽蒜苗的成功经验。

5.总结:教师总结栽蒜苗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栽蒜苗的深度和间距的控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栽蒜苗(二)1.挖坑:深度适中,不宜过深或过浅2.栽种:蒜瓣尖端朝上,间距均匀3.覆土:轻轻覆盖,不宜过厚或过薄4.浇水: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栽蒜苗的操作过程和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栽蒜苗(二)第二课时练习题
一、填空
1.折线统计图直观的反映一组数据的()。

2.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3.要表示一个月的气温变化最好用()折线图。

二、解决实际问题。

小文调查了上个星期当地动物园每天的游客数,已知星期一有1000人,星期二有2300人,星期三有3000人,星期四有3600人,星期五有2500人,星期六有4000人,星期日有3600人。

(1)哪一天游客多?哪一天游客最少?相差多少人?
(2)星期六的人数比星期四多多少人?
(3)星期六与星期日一共有多人?
(4)画出这一个星期的游客人数的折线统计图。

(5)分析游客最多的一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