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教材历史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教材(历史八下)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31页ppt)

部编人教版教材(历史八下)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31页ppt)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神舟飞船
1999.11.20: “神舟1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1.10: “神舟2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3.25: “神舟3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12.30: “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10.15: “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5.10.12: “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8.9.25: “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1.11.1: “神舟8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2.6.16: “神舟9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3.6.11: “神舟10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6.10.17:“神舟11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 我们生 活世界 中的具 体的文 化要素 、文化 特质、 文化形 式即使 在文化 模式的 常规期 或稳定 期也会 或快或 慢地变 化,一 些习惯 、惯例 、文艺 形式、 仪式等 等甚至 在总体 文化模 式没有 发生根 本性变 化时, 也会自 己经历 生灭的 变化。
“当代神农”“米神” 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青蒿素 (1)概况:
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部编人教版教材历史课件: 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人教版教材历史课件: 科技文化成就

合作探究
建国以后,我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大。 但是,为什么我国仍然能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毛泽东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人民的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56年,毛泽东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
原子弹袭击后的长崎
核辐射病变
合作探究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 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快了世界大战结 束的步伐,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幕;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 争废墟上刚刚站立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 至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
人造卫星
1970年,中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想一想:“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有何意义?
鼓舞人民志气,振奋民族精神 打破核垄断 增强我国国防实力 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
2003年10月,神舟 五号:首次搭载航 天员飞行并返回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哪些?
造 纸 术
火 药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 人造卫星。
原子弹 氢弹
1964 年,第 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
中国原子弹之父:
作一 目不 标为 要名 奔、 世二 界不 先为 进利 水。 平但 。工
——
中 国 邓原 稼子 先弹 之 父
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制造了原子弹?
2008年9月,神舟七 号:我国航天员首次 实现空间出舱活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公开课课件 (共31页ppt)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公开课课件 (共31页ppt)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共31页ppt)【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共31页ppt)【公开课课件】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二)发现青蒿素
材料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 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 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
”,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 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
国家还制定了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多
项科技发展计划。 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共31页ppt)【公开课课件】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产量平均每亩 20% 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 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共31页ppt)【公开课课件】
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 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代表科学家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曾说 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钱学森回 国。他太有价值,任何情况下都抵 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 他,也不会放他回中国。”
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 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 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 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 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 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 了功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完美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完美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完美课件
课堂小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完美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科技文化成就完美课件
1.这虽然 是一个 故事简 单、篇 幅不大 的作品 ,但含 义丰富 。它是 一部寓 意深远 的古典 悲剧式 的小说 ,也是 一支感 人至深 的英雄 主义赞 歌。 2.“我试 图描写 一个真 正的老 人,一 个真正 的孩子 ,真正 的大海 ,一条 真正的 鱼和许 多真正 的鲨鱼 。然而 ,如果 我能写 得足够 逼真的 话,他 们也能 代表许 多其他 的事物 。 3.后面一 系列的 情节都 是老人 的内心 表白, 一个是 与大海 与大鱼 的对话 ,一个 是自言 自语, 说给自 己听, 一个是 自己心 里的想 法。 4.结构 上的单 纯性, 人物少 到不能 再少, 情节不 枝不蔓 ,主人 公性格 单一而 鲜明。 本文中 直接出 场的人 物只有 老渔夫 桑地亚 哥一个 ,情节 也主要 是围绕 大马林 鱼的捕 获以及 因此而 引来的 与鲨鱼 之间的 搏斗, 可谓单 纯而集 中。 5.避免 使用过 多的描 写手法 ,避免 过多地 使用形 容词, 特别是 华丽的 辞藻, 尽量采 用直截 了当的 叙述和 生动鲜 明的对 话,因 此,句 子简短 ,语汇 准确生 动。在 塑造桑 地亚哥 这一形 象时, 他的笔 力主要 集中在 真实而 生动地 再现老 人与鲨 鱼搏斗 的场景 上 6.鲜明 生动的 动作描 写和简 洁的对 话。海 明威善 于从感 觉、视 觉、触 觉着手 去刻画 形象, 将作者 、形象 与读者 的距离 缩短到 最低限 度,而 且很少 直接表 露感情 ,他总 是把它 们凝结 在简单 、迅速 的动作 中,蕴 涵在自 然的行 文或者 简洁的 对话中 ,由读 者自己 去体会 。 7.着力追 求一种 含蓄、 凝练的 意境。 海明威 曾经以 冰山来 比喻创 作,说 创作要 像海上 的冰山 ,八分 之一露 在上面 ,八分 之七应 该隐含 在水下 。露出 水面的 是形象 ,隐藏 在水下 的是思 想感情 ,形象 越集中 鲜明, 感情越 深沉含 蓄。另 外,为 使“水 下”的 部分深 厚阔大 ,他还 借助于 象 征的手法 ,使作 品蕴涵 深意。 8.围绕本 专题的 话题, 通过组 织讨论 ,要求 学生把 人生积 累和经 验带入 文本, 演绎自 己的认 识,与 文本化 为一体 ,在大 师的思 想沐浴 下真正 得到一 次精神 的洗礼 。最后 ,还可 要求学 生在鉴 赏文章 观点表 达充满 诗意的 基础上 ,也动 手用形 象隽永 的语言 来概括 对本板 块话题 的理性 认 识,并在 交流的 过程中 升华自 己的思 想。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共37张PPT)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
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两弹一星” 指核弹(原子弹和氢 弹)、导弹和人造地球 卫星。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可用于实战导弹试验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神舟一号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
杨利伟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 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其中翟志刚顺利完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助出仓,这是我国 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科学家 ①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安 徽省怀宁县人,中国著名核物 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 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 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 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 贡献。1999年追授了“两弹一 星功勋奖章”。
②钱学森
③1967年,我国第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32021/8/13Friday, August 1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32021/8/132021/8/138/13/2021 10:52:13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32021/8/132021/8/13Aug-2113-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32021/8/132021/8/13Friday, August 13, 202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文化成就》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文化成就》PPT课件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文化 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随堂训练
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
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21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
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课探究
一 探究点: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 试验取得成功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代表科学家 ①邓稼先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
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 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 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 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
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
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
的“两弹元勋”
②钱学森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
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
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
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的成就
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国家科工委的发言人,
请你介绍我国“两弹一星”的重大成
就有哪些?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学习目标 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 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 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 发展概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C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
B 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2004年感动中国袁隆平的颁奖词
2.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 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 疗疟疾的新方法。
2015年10月5日,中 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 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 垮;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2000年科学技术 进步综合纲要
星球大 战计划

西 欧
联中国? 日 本
美 国
尤里卡 计划
今后十年科学技 术振兴政策
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 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 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1970年,我国成功地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
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 成功发射了导弹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 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册课件: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册课件: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40张ppt)
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 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 功原子弹和氢弹。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
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
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
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一不为名 二不为利
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相关史事
9、“973计划”:
1997年我国制订了国家重点基 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 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 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 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 展开研究。
二、杂交水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 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②钱学森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 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 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 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 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 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 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 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
类 别
取得的成就和时间
意义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它对于打破核垄断,
国防 技术
1966年10月,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 合。
战胜核讹诈,提高 我国的国际地位, 争取世界和平,具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有重要作用
空间 技术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 功
使我国的空间技术 跨入世界先进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 导弹、东方红一号
漫步太空
神舟系列飞船
农业、医学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文化
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1.电影《横空出世》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1964年10月,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
自 我
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该镜头反映的历史事件
是(

D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37张PPT)
(3)结合材料二,谈谈他的贡献 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 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 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 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 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问 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 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言之有理即可)
奇怪的现象:建国初期,很多农民们到了收获季节 不是到田地里农忙,而是在家里“打摆子”。
疟疾
在1949—1950年,也就是新中国 刚刚成立的时候,全国病例约有 3000万例,死亡率约1%,是一个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12月发布 的数据:2012年约有2.07亿疟疾病
常可怕的数字。即使到了1970年, 例有62.7万人死亡。
5、“两弹一星”的成功意义: 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 钱学森 )、(邓稼先 )为代 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
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振奋了中华 民族的( 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 增强了我国的( 国防实力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 国际地位)。
杂交水稻
互动探究
广育稻杂“ 义的和”交籼
意推培水型
➢ 现实意义: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3亿 人口的吃饭问题是重要的问题。民以食为天 ,杂交水稻增产效果显著,对解决我国人口 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 出巨大贡献。
➢ 世界意义:联合国把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作为一项战略计划,杂交水稻在解世界性饥饿问 题上正日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也还有2000万以上。
全国从3000万例到现在40例疟疾病例数。
自2000年以来,全球疟疾死亡率已下降42%,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降幅达49%。
青 蒿 素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藏,青 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 没有大家无私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 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青蒿素献 给世界。”——屠呦呦
(翟志刚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自主预习 二、杂交水稻和青蒿素: 4 、农业学家 _袁__隆_平___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 2700_世年__纪代__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__籼_型__杂__交__水,稻 袁隆平荣获多 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__“杂__交__水__稻_之__父__”_”。 5、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中国药学家_屠__呦__呦__ 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 有效治疗疟疾的__青_蒿__素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深灰色
B B.草绿色
C.深黑色 D.浅蓝色
3.“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 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 (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 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A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4.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
C 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
意 义
互动探究
➢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 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 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 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成 功 的
星 研 制
两 弹 一

这是实现军事强国的需要,只有拥有核武 器,才能保证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才能
料 使我们不被欺凌,和平时期是为了形成核
界。”
——唐﹒帕尔伯格《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37张PPT)
(1)结合两则材料可知,他是_________, 被称为“______________”。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2)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他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37张PPT)
漫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漫步太空
2008.9.25
翟志刚 太空漫步
神 州 七 号 发 射 成 功
神七航天员(左起: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漫步太空
神舟十一号飞船
景海鹏三次
2016年10月17日中 国的第十一艘太空 飞船。宇航员在太 空驻留时间将首次 长达30天。

C.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
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
成就是(

D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 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C. 培育出优质小麦
D.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景象有 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
或蓝色解放装 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 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D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想一想,电影《开国 大典》中毛主席身上衣服的 颜色应该是( )
1970
我国第1一9颗66装年 1967
有地验我有地核导成国核导弹弹功第弹弹头飞一头飞的行颗的行地实装地实
1967
验成功
我国成功发射1第97一0 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我成国为成世功界发上射第第五一个颗能独立 人发造射地人球造卫地星球—卫—星东的国家 方红一号,成为世界 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37张PPT)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37张PPT)
作 业 设 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37张PPT)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质朴如农民
荣获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
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
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

威慑力,保证我国家的安定,战争时期, 就可以保卫我们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读 所以,两弹一星,对我们国家具有很重要
的意义!
结合材料,想一想,当时的中国 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回眸辉煌


计 划
1956
1953 仿制成 功歼-5 型歼击 机
组建第二 炮兵部队
漫步太空
神 舟 一 号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神舟1号”无人飞船在 酒泉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什么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 和人造地球卫星。(最初的“两弹” 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 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 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
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 成功
1964.10 1964.10
1966年 我国第一颗氢 弹爆炸成功
3.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专家是


D
A.邓稼先
B.魏源
C.严复
D.袁隆平
4.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的能有
效抵抗疟疾的药物是( A )
A.青蒿素 B.青霉素
C.麻沸散 D.千金方
5.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 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
是( D)
A. 在农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自主预习
3、_1_9_9_9___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__神__舟__一_”号; _2_0_0__3_年10月,航天员 杨利伟 乘坐第一艘载人飞船 “__神__舟__五__号___”往返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 )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1)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年?原 子弹爆炸成功有哪些重要意义?
1964年。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对 维护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人实现迈步太空的梦想的 第一人是谁?
翟志刚。
(3)材料三中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什么?“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 人造地球卫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 于攀登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