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3篇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3篇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3篇篇一信息技术德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也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尤其重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力争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

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工作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2、培养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与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3、密切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三、具体措施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机房内设施贵重,如果不好好爱护,很容易被损坏,使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在每一届新生进入机房前,我们都要先对他们进行机房使用制度的教育,譬如不可以随便拆卸机房设备,不准将饮料、零食等带入机房,课后有值日生打扫机房,保持机房的清洁无尘。

课堂上,我给每位学生指定专门的座位,没有特殊情况不可以随便调换,做到责任到人,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珍惜爱护自己使用的计算机。

另外要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譬如,不可以将外来的可移动存储设备带入机房,避免将外来的病毒、游戏等带入机房,这是机房使用的一个安全因素,也体现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如何引导学生遵守机房规则,正确使用计算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常开展非常的重要,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信息技术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相关的德育教育3、培养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与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网络环境为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创造了理想空间,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推动力。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1.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受益。

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情感陶冶,做到“润物细无声”。

这就除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娴熟自如、适当运用之外,还与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2.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训练之中。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

让他们了解这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注重评价,德育渗透。

在评价过程中,更要渗透德育教育,信息社会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

如在每节课结束前,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学生,鼓励落后的。

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更有兴趣,以后的学习也会更加努力。

要求学生如果在作品中摘抄了哪个网站的文章,在结尾处一定要注明,使学生具有版权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能互通信息,借收发电子邮件之机互相取笑同学等。

这些事很小,但实际都是一种教育,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信息技术迁移到学习、生活中,真正体现“整体、综合、终生”的目标。

二、结合教材,运用媒体,联系生活1.结合教材,渗透德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

如在学习使用金山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就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

在讲到病毒的时候,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信息技术德育教案

信息技术德育教案

信息技术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和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遵守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正确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

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3.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技巧三、教学重点1.培养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和道德观念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技巧。

五、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讲授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网络的基本原理、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方法等。

3.介绍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包括计算机软件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和计算机伦理规范等。

4.讲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技巧,包括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网络应用的安全管理、信息检索和利用的方法等。

5.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6.设计信息技术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7.进行实践操作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技巧。

六、教学评价方式1.口头评价:通过教师的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示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口头评价。

2.书面评价:通过书面作业、实验报告和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的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师 在 传 授 知 识 的 同 时 , 语 须 不 失 时 机 地 对 学 生 进 行 德 寄 教 育 ,促 使 他 们 健 康 『 。 兽 更新 教 学 思 路 , 己 蛮 过 去 为 只传 授 知 眭 蕞长 女 识 而不 重 视 德 育 酌 意 识 。 从 教 材 实 际 出 发 , 通 过 多种 形 式 的 话 动 和 方 法 , 使 裸 内课 外 商 机 结 合 , 让 德 育 在 教 学 中 舀 然 而然 地 渗 透 , 。 融潜 入 随
E蜀固
..
E u a i ac d ct on Sp  ̄

在 计 算 机 教 学 中 如 何 渗 透 德 育 教 育
蕾州学 院
【 摘
要】 质教 寄是 一个系统 性很强的 庞 六工程 ,它的内容 十分 广泛。 其中,德 育教育是 一个 苜誊园 索,在 人的 售种素 质 中,思想素 质是 第一 素

作 用 , 在 教 学 演 示 过 程 中 , 教 师 要 规 范 操 时 时 处 处 渗 透 爱 国主 义 教 育 文 个 人 只 有 热 爱 自 己 的 祖 国 , 才 能 立 志 作 , 不 能 随 意 输 入 , 如 在 “ 件 管 理 ” 和 文 为 祖 国 效 力 。 所 以 , 每 个 教 育 工 作 者 在 教 学 “ 件 存 盘 ” 的 教 学 就 蕴 含 着 培 养 学 生 分 门 工 作 中 就 要 时 刻 不 忘 关 心 和 注 意 青 少 年 的 理 别 类 地 管 理 文 件 、 为 文 件 取 个 好 名 字 的 好 习 想 信 念 的 建 立 , 引 导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 英 雄 主 惯 的 目标 , 教 师 若 随 便 给 文 件 取 个 名 字 , 随 义 历 史 观 和 爱 国 信 念 , 弘 扬 中 华 民 族 的 传 统 便 放 在 一 个 文 件 夹 里 , 就 会 把 坏 习惯 传 给 学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贯穿教育的始终,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并非只有教学为德育服务,德育也是可以为教学服务的。

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

书教得再好,功夫在书上;人教好了,社会就会发展。

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反作用于教学,教学和德育相得益彰。

德育对信息技术教学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知识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为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它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

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未来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日益紧密,竞争与合作同在。

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

据报载,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四、德育教育有利于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做跨世纪人才的志向成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德育工作的归宿。

在信息技术课渗透立志教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让学生知道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德育

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德育

85OCCUPATION2020 06编辑 强 音MORAL现代德育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德育文/刘春秀 刘 岩摘 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需要各个学科共同参与。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教育中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程学习内容与德育教育内容融合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其独特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并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本课程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自己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教学 德育 教书育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德育教育不是单纯的一门学科,全员育人就是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学生德育工作中,将自己的课程内容与德育内容融会贯通,体现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课课有德育”让教师完成自己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教育中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其独特的方式,将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渗透,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本课程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自己的思想品德。

一、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德育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应用,将爱国情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信念等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贯穿于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甚至是整个教学全过程,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对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但是也良莠不齐。

目前由于中职学校招生门槛较低,使得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中职学生存在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主动性差的现象。

但是中职学生本身正处于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并且盲目从众,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要沉迷于游戏、小视频中不能自拔,正确看待网络世界,了解计算机应用的优势,让计算机成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得力助手。

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性, 讲起道理来势必会缺乏 吸引力 , 使同学们 学习效率 降低 。 空洞 埋怨计算机课程不好教 , 埋怨学生不听话。现在 回想起来“ 埋 怨生
乏味的大道理对今天 的学生没有 效果 , 尽管在课 堂上老师讲得热 源环 境不好 , 是 因为我 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妥 ; 埋怨学生难教 育 , 是
血沸腾 , 同学们却无动 于衷 , 达不到教育的 目的。 鲁迅说 : “ 教育是 因为我 自己的言传身教示范作用太少 。” 今后 , 我在教育 教学 工作
要立人。” 没有爱 , 就没有教育 。作为 一名 教师 , 就 要“ 爱学生 、 创 中遵循教育规律 ,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 向的引导者 和高尚心灵 的
新、 淡泊 名利 ” , 以真 诚 、 平等 、 信 任 的态度 尊重和关 心 每一个 学 塑造者 , 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生。我们的责任 , 就是在爱 的力 量中激发生命 , 充实生命 , 在 爱的
2 0教 学 渗透 谯 育愚起
文/ 黄 焱

要: 教育是 一种社会现象 , 是培养人 的活动。 在 教育活动 中, 教师 的心理品质优 劣对 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只
有努力培养 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 , 才会对 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 自豪感。 这是教师进 行创造 性劳动必须具备 的品质。 广大青年要 肩负起时代赋 予的重任, 增强知识更新 的紧迫感 , 如饥似 渴地 学习, 不断提高 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 努力使 自己
主, 激发积极因素 , 克服 消极因素 。说到教学方法 , 许多老师会经 厚的学习兴趣 。只有 当学生把计算机课程 的学习作为 自己的内在
常讲 “ 教学有 法 , 没有定法 , 贵在得 法” 。我想计算 机课程 也是如 需求 时, 学习的动机才会得 以激发 , 兴趣才会产生 。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是 全校新 生 , 有很 广 的影响 。在” 具 计算机 基 础” 学 中渗透 德 育 , 教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
【 关键词 】 德 育渗 透 ; 书 育人 : 教
1 引 言 、
寓 德 育 于专业 教 学 中 . 注 意结 合专 业特 点 . 要 紧扣 自古 以来 。 育就 是教 育 的重 中之重 。《 德 礼记 》 : 教材 , 免正襟 危坐 、 说 ” 避 生硬 说教 。 择合适 的教学 素材 , 选 师也者 , 教之 以事 而 喻诸 德也 ” 。近 代著 名教 育家 陶行 是把 德育 在教 学 中 自然渗 透 的好方法 比如 . 讲解 计算
工作 队伍 中不 可或 缺 的一员 。也 有一 些 教师 虽然 认 识 实 验课 是计 算 机 基础 课 程非 常重 要 的部 分 。在辅
要 需 到育人 的重 要性 .但 又觉 得难 以把思 想 教育结 合 到 自 导 学 生 的实 验 时 . 解答 不少 看似 非 常简单 的问题 , 身教授 的专 业课 程 中。 由于思 想认 识上 的偏差 、 育 方 要 教 师有 良好 的心态 和 足够 的耐 心 尤其 是对待 基础 教 法上 的不足 , 导致 不 能很好 地履行 教 书育人 的 职责 。 较 差 的 同学 . 更要 注 意保 护学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 耐心 在
教育 》 文 中提 出 :道 德 是 做人 的 根本 。根 本 一坏 。 一 ” 纵 P w ron 软 件 时 , 择 隐 含 德 育 的 美 文 , 故 事 , o eP it 选 或 甚 然 使你有 一些 学 问和本 领 。 也无 甚用 处 。 否则 , 没有 道 至是 新 闻报道 作 为演示 素材 这样 既可 以避免课 堂 的 德 的人 , 问和本领 愈 大 , 能为 非作 恶愈 大 。” 学 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风与意志品格。

人们一般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与我们计算机老师更是“不搭界”的。

但事实上,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对于我们计算机教师来说,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即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进行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

教材中渗透着的思想教育因素是很多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它挖掘出来,运用教材中的思想性来育人,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比如,在课堂上通过介绍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等等。

下面试从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杀,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

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息“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应有良好的习惯。

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

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
了类似的不良习惯。

此外,培养方法也要得当,即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

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

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

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自觉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的关于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性政策和规定;
(2)自觉遵守学校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制订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
(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的习惯
(5)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使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爱虫病毒……)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性。

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

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

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软件是人类智力的创作成果。

然而,计算机的软件虽然难于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

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方面的意识,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步进入了家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冲浪成了时尚。

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捷。

比如说,上网的学生一般对“黑客”充满了神秘感,有一种偶像崇拜。

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报道:美国的商业网站连续受到黑客袭击,黑客入侵政府网站……都令学生想入非非,有的甚至跃跃欲试。

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

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钻研各种网上编制技术。

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上环境的破坏者。

所以,作为计算机教
师,对学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人际关系是指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联系和影响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

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

此外,具有与人协作精神会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但是,计算机技术却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编排一份班级小报,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等。

任务应该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计算机的学习使用。

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

学生自由分组,或由教师根据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在教授学生先进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兼而顾之,才能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服务社会、
报效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