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功能的自身调节

合集下载

8模块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8模块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3章8模块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掌握:内环境、稳态、反馈、负反馈。

了解: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一、内环境与稳态(一)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体液。

体液总量约占身体重量的60%,按其分布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大类。

分布于细胞内的体液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总量的2/3(占体重的40%);分布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1/3(占体重的20%)。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

(二)内环境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与外界环境没有直接接触,它们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

因此,生理学中常将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是相对于人体所处的外环境而言的。

(三)稳态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环境。

细胞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与内环境发生物质交换,从内环境中摄取氧气和营养物质。

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如O2与CO2分压、pH值、各种离子和营养物质浓度、温度、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给细胞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生理学上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不是静止不变的。

由于细胞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不断地与内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就会不断地扰乱或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如外界环境因素的改变、疾病都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与此同时,体内各器官、组织又从不同方面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例如,呼吸器官通过呼吸运动补充O2排出CO2;消化器官通过消化和吸收摄入营养成分;泌尿器官通过生成和排出尿液,排出各种代谢尾产物,并参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调节等等。

因此,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一个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或疾病时,如缺少O2、高烧、酸中毒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可发生较大变化;当器官组织的代偿性活动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时,整个机体的功能将发生障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例如,肾功能衰竭时,由于代谢产物不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可引起尿毒症。

生理学大题

生理学大题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得距离—衡量悬浮稳定性得指标
血液(二)ﻫ1。简述血液凝固得基本过程,并指出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得主要异同点。
答: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得形成,
凝血酶得激活
纤维蛋白得生成。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液与带负电荷得异物表面(如玻璃、白陶土、硫酸酯与胶原等)接触而启动得凝血过程、
特点:参与内源性凝血得凝血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液之中。
神经干就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得,神经干动作电位则就是由构成神经干得这些纤维所形成得复合动作单位。由于各神经纤维得兴奋性不同,当受到微弱得刺激时,只有其中一部分兴奋性较高得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此时得复合动作电位幅度较小;随着刺激强度得增大,产生动作电位得神经纤维数目也随之增加,复合动作电位幅度也随之增大。因此,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受刺激强度变化得影响。
形成机制:动作电位就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得基础上产生得一次快速而可逆得得电位变化过程,包括锋电位与后电位。
锋电位得上升支就是由大量Na+快速内流形成,其锋值接近Na+平衡电位;锋电位得下降支主要就是K+外流形成得。
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与正后电位,它们主要就是K+外流形成得,正后电位时还有Na+泵得作用,从膜内泵出3个Na+,从膜外泵入2个K+。
3.简述何为原性主动转运与继发性主动转运?试分析二者得异同点。
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得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得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就是指驱动力并不来自ATP分解而就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得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得物质逆浓度梯度或(与)电位梯度得跨膜转运方式。两种转运形式均需要膜蛋白介导且消耗能量,不同得就是原发性主动转运得能量来源就是直接分解利用ATP;继发性主动转运得能量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得离子浓度梯度,间接利用了ATP、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2018版 01绪论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2018版 01绪论

第一章绪论考查内容:1. 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知识点1:内环境和稳态一、体液分布: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又相互沟通A型题1.(2000)下列有关体液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B 细胞内液量在男性约占体重的40%,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中C 血浆约占体重的10%D 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等都属功能性细胞外液E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一般为260 ~ 280 mmol/L答案:B 层次:记忆考点:体液分布解析: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0%,故A选项错误;血浆约占体重的5%,故C选项错误;消化液不属于细胞外液,故D选项错误;体液的渗透压约为300 mmol/L,故E选项错误。

2.(2010)关于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布在各部分的体液量大体相等B 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又相互沟通C 各部分体液的成分几乎没有差别D 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是细胞内液答案:B 层次:记忆考点:体液分布解析:体液约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外液约占20%,细胞内液约占40%,故A 选项错误;细胞内液K+浓度约是细胞外液的30倍,细胞外液的Na+约是细胞内液的14倍,故选项C错误;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是细胞外液,尤其是血浆,故选项D错误。

二、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A型题3.(2005)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 体液B 细胞内液C 细胞外液D 血浆E 组织间液答案:C 层次:记忆考点:内环境的概念解析:内环境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故选项C正确。

三、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状态。

临床联系:健康与疾病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机体内部结构、功能与代谢的高度协调所形成的内环境稳定是维持这种良好状态的基石。

人体生理功能的自动调控

人体生理功能的自动调控

前馈(feedforward)
干扰信息
15
思考题
o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o 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的生理意义? o 正反馈和负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调节中有和意义?试举例说明。束人体生理功能的自动调控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目的: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何时调节? 调节的标准是什么?
2
工程技术领域的反馈控制系统
控制信息
输出变量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监测装置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定义: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同,能加 强控制信息的效应。
排尿反射
分娩
血液凝固
动作电位的形成
11
膀胱内压↑
膀胱感受器
排尿中枢
膀胱逼尿肌收缩 尿道括约肌舒张
兴奋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排尿反射
排尿 尿道感受器
特点:不断增强,最适于那些需要迅速发起并尽快终结的生理过程。
反馈信息
人体功能的反馈调节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控制信息)
输出变量
传入神经 监测装置
(反馈信息)
5
反馈的类型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6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定义: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能减弱或抑制 控制信息的效应。
体内大多数反馈性调节为负反馈 负反馈调节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方式

动物生理学部分习题答案

动物生理学部分习题答案

动物生理学部分习题答案1、试述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方式和特点。

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

调节特点:快速、局限、准确、精确、协调②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③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2、比较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运输、继发性主动运输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需要依靠特殊膜蛋白质;不同点:易化扩散不需另外消耗能量,顺电-化学梯度进行、具有选择性、饱和性和竞争性。

而原发性主动运输与继发性主动运输都要消耗能量且逆电-化学梯度进行,但原发性主动运输能量由直接分解ATP 来提供而继发性主动运输的能量则由间接分解ATP来提供。

3、简述峰电位、动作电位、阈电位;静息电位与极化状态;动作电位与除极化、反极化状态、复极化、超极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它们对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快速除极化和快速复极化所形成的一个短促尖锐的脉冲样变化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阈电位则是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极化状态是静息电位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状态除极化是膜内外电位差向小于静息电位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反极化状态是细胞膜由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变为内正外负的极性反转过程复极化位去极化后再向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超极化则是膜内外电位差向大于静息电位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4、简述Ach是如何通过化学门控通道进行跨膜信号传导的。

5、讲述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传导过程和主要路径。

传导过程主要包括:①受体识别配体并与之结合②激活与受体耦联的G蛋白③激活G蛋白效应器④产生第二信使⑤激活或抑制依赖第二信使的蛋白质酶或通道主要路径有:①受体——G蛋白——AC信号传导途径②受体——G蛋白——PLC信号传导途径③受体——G蛋白——离子通道途径6、试述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Ca2+在肌肉收缩程中起何作用?肌肉收缩过程:肌膜动作电位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凝蛋白发生位移暴露出细肌丝上与横桥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激活ATP酶作用,分解ATP→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肌肉舒张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后→肌膜电位复极化→终池膜对Ca2+通透性↓肌浆网膜Ca2+泵激活→肌浆网膜[Ca2+]↓→原肌凝蛋白复盖的横桥结合位点→Ca2+与肌钙蛋白解离→骨骼肌舒张7、试述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含义及生理意义。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生理学生理简答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

答:(1)单纯扩散:O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2)易化扩散:①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钙泵;②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Ca2+交换。

生理学知识点

生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4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被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思考题:1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答: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何谓内环境,及其生理意义?答:内环境就是指多细胞动物的体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内稳态就是生物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状态稳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的机制。

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机制完成的。

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

意义在于:①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

②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兴奋性:机体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称为兴奋性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该电位称为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膜产生一次快速可逆转、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动作电位,5易化扩散: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借助膜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6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称。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绪论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简答)人体生理机能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通过反射进行调节,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特点:作用迅速,调节精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机体细胞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a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b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c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液达到的体液调节。

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试比较三种能量系统的特点(论述)人体有三种能量系统,分别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1)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CP供能,无氧代谢,体内储量少,输出功率大,供能速度极快,持续时间短,不产生疲劳的副产品,适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活动。

2)糖酵解系统由糖原、葡萄糖供能,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ATP生成有限,同时产生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适于耗时2-3分钟的最大强度运动,评价指标为血乳酸。

3)有氧氧化系统由糖、脂肪、蛋白质供能,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不产生导致疲劳的副产品,适用于耐力或长时间运动,评价指标为最大摄氧量、无氧阈。

第二章肌肉活动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1)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2)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3)既需耐力又需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如中跑、自行车等):快肌纤维百分比与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引起的重要作用。

(论述)1)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四肢肌肉紧张性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例如,骨骼肌或心肌的初长(收缩前的长度)能对收缩力量起调节作用;当初长在一定限度内增大时,收缩力量会相应增加,而初长缩短时收缩力量就减小。

一般来说,自身调节的幅度较小,也不十分灵敏,但对于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一定意义。

有时候一个器官在不依赖于器官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器官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也属于自身调节。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