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谈养生——动静结合练三椎癌症不可怕,它是一种慢性病

合集下载

名中医“抖抖操”锻炼颈椎腰椎

名中医“抖抖操”锻炼颈椎腰椎

名中医“抖抖操”锻炼颈椎腰椎作者:马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7年第10期“我没有什么养生经。

”谈起养生,国家级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副院长陈意教授总是这样谦虚作答,但他已将养生融于生活,有遇难姑息的大智慧,还有一套私房“抖抖操”。

没办法改变就姑息陈意教授爱笑,思维敏捷,说话滔滔不绝。

今年73岁了,每周还坐6天门诊。

他说,养生关键是保持一颗愉悦心。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都很乖,不浮躁,喜欢平淡生活。

我没什么嗜好,平时不炒股票、不看足球、不好烟酒,就喜欢给病人看病。

有时候放长假,待在家几天见不到病人就难过。

”在陈意教授的字典里有一句话,“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从养生的角度说,人的心情统帅一切。

”陈意教授认为学会姑息是大智慧,遇到没有办法改变的状况时,就应该学会放下。

“总把事情放在心里,自然让自己受气,得不偿失。

但学会姑息,也要保持上进。

”每晚饭后走路一小时“生命在于平衡。

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少动,对于这句话,大家理解得还不够全面。

保持平衡的意思是,平时不动的人要动起来,运动多的人要少动。

”陈意教授说,以前他很少运动,不过50多岁开始,他养成了每天走路的习惯。

陈意教授平时早上都开车上班,门诊又是坐着,因此晚上一定会出门走路。

“7点气象预报一看完,就和老伴出门。

每次一小时,走四五公里,到晚上8点回家。

”陈意教授说。

看病间歇起来“抖一抖”“这是我自己独创的,两脚分开同肩宽,两只手像小鸟挥舞翅膀一样开始抖,要诀是全身一起抖。

两只手同时向前抖抖、向左抖抖、向右抖抖,分别抖100次。

这样可以让全身肌肉放松,不限场地,只要疲劳了就能抖。

”他说,以前自己工作非常忙,没时间走路,就想出了这么一套动作,这么多年“抖”下来,身体也好了不少,而且男女老少都能学。

对颈椎、腰椎都有好处。

“你看我这个年纪,脊椎方面的疾病一点都没有。

”。

90岁老中医的长寿养生法

90岁老中医的长寿养生法

90岁老中医的长寿养生法ZT不妨学学:90岁老中医的长寿养生法佚名独门养生法:自疗方法,缓解疼痛王瑞麟老人认为,练功到一定程度,能使人体阴阳平衡,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增强,从而达到自我治疗目的。

比如他摸索出的“三宝功”的补法、泻法、和法,都是通过气息调理,来缓解疼痛的。

具体点说,补法吸气长,呼气短,可以缓解心前区因供血不足引发的疼痛;泻法吸气短,呼气长,能缓解痉挛性疼痛;和法是平呼平吸,可缓解一般疼痛。

他说,自己患有胆结石病,以往每年发作一两次,每次发病腹部疼痛难忍,出汗、恶心、呕吐。

这时他都采用泻法运气,同时用两手随呼吸上下按摩腹部,等腹内出现肠鸣音,疼痛就消失了。

不过最近一年多,他用大叶金钱草100克,鸡内金15克煎水喝,没有再犯病。

一年前,他随小女儿一家到北京旅游,十三陵、长城都去了,玩得很高兴。

哪知回家腰背痛,彻夜难眠,一咳嗽疼痛更剧烈,吃药不管用。

他就躺床上练功,深呼深吸,脚心涌泉穴吸气,头顶百会穴呼气,同时默念24字口诀(见上期《夕阳正红》)。

这样练了半个月左右,疼痛消失了。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练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止痛目的。

”他总结说。

三餐如何安排:吃饭定时,餐餐八分饱谈到饮食养生,王瑞麟认为,上了年纪的人胃肠蠕动差,关键是吃饭定时,每顿七八分饱,不过量。

老先生不爱吃肉,他说:“牛被杀时很伤心,会流泪,猪被杀嗷嗷叫,很气愤。

医学研究证明,此时它们体内会产生毒素,加上饲料污染,吃多了会积毒成疾。

”“你看那鸡下蛋时,咯嗒咯嗒叫,是高兴的;给牛挤奶时,牛是安详的。

所以我认为吃蛋喝奶更安全。

”他每天三餐的安排是这样的:早餐200克奶,两个煮鸡蛋,半个馒头,一个西红柿。

中餐不讲究,包子、馒头、炒菜,什么都能吃。

晚餐除了包子、青菜,他还要喝鸡蛋甜汤:1个鸡蛋,1把白面,打在一起,呈糊状。

倒进开水锅煮出来,黄黄的,香香的。

老人的大牙很好,没掉一颗,啥菜都嚼得动。

他说,70多岁时,他前面的牙掉了3颗,原因是牙龈萎缩。

老中医的长寿经

老中医的长寿经

老中医的长寿经作者:王贞虎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第8期王贞虎社区里的邬于传是一名中医师,今年已86岁高龄。

邬于传在5年前退休,他80多岁的高龄,依然可以在中药店抓药、配药如常。

问及邬于传老人的养生之道,他说并无秘方,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保持开朗的心境,才能越活越开心。

生活规律,不当夜猫子“一个人若能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定时做运动和注意饮食,保持心境愉快,活上七八十岁绝对不是问题。

”邬于传讲话时中气十足,精神奕奕,气色很好,虽然年纪老迈,但手脚灵活、视力好,也无需戴眼镜看报纸。

“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每天早睡早起、健康饮食、加上适量运动,保持开朗的心情,只要持之以恒必能见到效果。

”他年轻时就非常关注个人健康的生活,早睡早起的习惯也自然而然的养成。

晚上9时左右便入睡,隔天早上6时许便起身做早操,吃了早餐后便展开一天的生活。

邬于传说,现今许多年轻人除了生活习惯不规律,迟睡当夜猫子,甚至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身”,这样不好。

睡眠很重要,最好是早睡早起,人类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

睡眠使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加强工作效率,睡眠亦是最佳的减压方法,所以培养有规律的睡眠习惯相当重要(编者注:中医对不同季节睡眠有不同的要求,即春夏应夜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冬季应早卧晚起)。

至于用餐时间,邬于传也相当定时规律,早上8时吃早餐,中午12时吃午餐,下午6时吃晚餐。

早餐以面包、粥类为主,早晚餐的菜肴以蔬菜类为主,少吃肉类食物,并多喝滚开过的清水。

“饮食以清淡为主,少油少盐,每餐我都交代家人在烹煮过程中尽量少油少盐。

”他说,吃饭应该慢慢咬嚼,那就比较容易消化食物。

邬于传看不惯一些过着晨昏颠倒、不规律生活的人,他认为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每日早上固定运动半小时至1小时是很重要的,普通的散步锻炼心肺功能、甩手促进肌肉伸缩和血液循环、打太极练气等,都能让身心持续保持良好的状态。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按语]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学院教授、肇庆市中医院名誉院长梁剑波主任医师应中山大学工会之邀,来我校作中老年人养生防病的专题讲座。

梁老多才多艺。

从医数十年,造诣湛深,医学医德誉满园内外。

他年逾70仍耳目明,发乌颜荣,行动敏捷,谈锋犀利,讲话深入浅出,寓意深远。

所言者多是梁老多年积累之经验体会,与会者皆曰:“受益匪浅~”现应广大师生的要求,特整理如下。

今天有机会到华南最高学府,与大家共同谈养生问题,本人觉得非常荣幸,由于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准,听起来不易懂,所以让我用广州话来说,但广州话也说不准,(笑声)带点新会、肇庆的口音,请大家原谅。

近几个月我曾来这里为一些教授看过病,在《点羊城晚报》有时也写点不成样子的文章,谈到养生之道这个问题,中山大学校领导让我为大学介绍养生的经验,其实,养生之道,恐怕在座的学者、专家比我还高明得多,正应了广州人的一句话:“学府门前卖文章”。

我自己,用广州话是:“毛管都会竖直”,因为来这里不知讲什么好。

但我记得中国有句成语:“抛砖引玉”,如果我的讲话作为一块砖,能引出大学的玉,我就很高兴~养生之道,在中国典籍里是浩如烟海,真是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很多人都认为我对养生之道有研究,很多地方请我去谈,但究竟要讲什么呢,我今年71岁,耳聪目明,与一些同龄人相比,我的确显得年轻些,这几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如果从这里开始讲,比只搬《内经》、《遵生八笺》或前人的吐纳、气功等作容易明白,故我不耻浅陋,谈谈我自己的养生之道。

这里来的都是中老年专家,国家的财富,我觉得谈一下也有好处,让大家都能健康长寿,造福人类,为后代人材的培养多下点功夫,有什么不好呢,我是在51至52刚时得冠心病的,比较重。

因为长期诊病,每天门诊量一般210-280人次,量少时也有180人次,四名助手围着,行医40年,忙得整个人烦躁易怒,全身不适,失眠,瘦得挺历害,当时我在中同医学院教书,刚好是大跃进年代,教务很忙,既要写书,又抓一个祖国医学教研组,一病下来几乎垮了,身体检查结果是:早期动脉硬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

动静结合: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

动静结合: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

动静结合: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中医养生注重的是动静结合,即通过适当的运动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一、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运动,它以柔和的动作和缓慢的节奏为特点。

太极拳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免疫力。

同时,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要参与,能够锻炼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二、气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的方法。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的生命之源,通过练习气功可以调整气的流动,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常见的气功包括八段锦、五禽戏等,这些气功动作简单易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练习。

三、步行步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认为,步行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内的阳气,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

步行的强度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来调整,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

四、太极球太极球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器械,它是由两个小球和一个绳子组成的。

通过旋转太极球,可以锻炼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太极球的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内的阳气,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

五、拔河拔河是一种团队合作的运动方式,它可以锻炼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中医认为,拔河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拔河的运动强度较大,适合年轻人练习。

六、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养生功法,它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八段锦的动作包括扬手云海、两手攀足、左右开弓等,这些动作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总之,中医推荐的运动养生方法注重的是动静结合,通过适当的运动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89岁国医大师的养生妙法

89岁国医大师的养生妙法

89岁国医大师的养生妙法作者:来源:《祝您健康·养生堂》2019年第02期段亚亭曾任重庆市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

国医大师。

重庆首批名老中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对中医妇科、内科、男科有较深的研究。

在治病中强调治病求本,力求明确诊断,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证、病、方药为一体的综合疗法。

段老每晚会在温水中坐浴15分钟。

他认为男性40岁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每晚温水坐浴,同时有意识地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可以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缓解痔疮症状和因前列腺疾病引起的各种尿路症状。

除此之外,温水坐浴还可以缓解失眠多梦、睡眠不足、全身乏力、疲倦无神。

虽然温水坐浴好处多多,但不宜温度过高或坐浴时间太长。

未生育或处在生育期年龄的年轻男性尽量少采取温水坐浴。

段老每天将5~10 克西洋参研磨成粉,再加入2枚鸡蛋、5克枸杞混合蒸熟后,在早晨食用。

段老与老伴一起服用此方20 余年。

西洋参味甘性凉,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功效,能抗疲劳、抗休克及延缓衰老。

适宜阴虚火旺、咳嗽咯血、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心烦失眠等人群。

常用剂量3~6克,炖服或研粉吞服。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大便稀溏,女子痛经、闭经、带多者不宜食用。

老年男性中,常有酸软乏力、头昏脑重、胸闷腹胀、大便偏稀、口黏腻苔厚、口干、口苦、口臭等问题,中医称为湿阻症。

针对湿阻症,段老常用一个经验方:除湿汤。

【药材】藿香10 克、佩兰10 克、菖蒲10 克、苍术10 克、厚朴10 克、薏仁30 克、茯苓15 克、猪苓15 克、党参15 克、甘草10克【用法】每日1 剂,水煎,分3 次服。

【功效】可健脾除湿,主治湿阻证。

汤中藿香、佩兰、菖蒲芳香化湿,解表和中;苍术、厚朴健脾燥湿,理气化湿;薏仁、茯苓、猪苓淡渗利湿,湿从小便出;党参、甘草益气和中。

段老自创了按摩头部养生操,每天坚持按摩使他黑发重生,精神矍鑠。

具体方法如下:1.双手五指同按鼻翼处,按揉至眼角,并轮刮眼眶25~30 次,起明目作用。

国医大师张琪养生三要诀

国医大师张琪养生三要诀

国医大师张琪养生三要诀作者:暂无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4年第11期张琪,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

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的飞跃,人们的身体健康却在不断的下滑。

对此,国医大师张琪表示,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要学会身平心和、顺其自然。

要诀一:平衡是福张琪认为,现代化生产、生活使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人在适应的过程中会经常违背自然规律而忽视养生与保健,各种精神不适症高发,“富贵病”高发,这需要全社会尤其是老年人自己来克服。

解决的渠道不外三个方面:精神平衡,身体平衡,饮食平衡。

中医认为,百病都源于“七情六欲”,即人的健康与精神面貌息息相关。

因此张琪认为,要根据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调整精神状态,做到乐观豁达、心安少欲。

因此,要继续追求适合自身状况的志趣,做到有所寄托而使大脑始终处于良好功能状态,这样才能心态平衡而增强免疫功能,就不会受到疾病的侵害。

张琪非常注重饮食,他说,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

饮食务必要切合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要饮食有节,严把入口关,要讲究营养平衡,品种丰富且应粗、淡。

另外,体胖者必须减肥降脂,好烟酒者必须戒除,有条件的可做些中医按摩。

中医讲求食饮有节,“节”的含义:一是不过量,二是不嗜“膏粱厚味”,如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

他主张膳食均衡,“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因为“想吃”就是身体需要这种营养。

他爱喝茶,常说茶可促进消化、清脑明目、利尿,能帮助清除体内有害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

要诀二:运动得健“生命在于运动”,张琪指出运动包括体力和脑力两方面。

对于运动,他认为,人要加强运动锻炼,也可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但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他天天坚持晨练,过去练“三浴功”,现在跳老年迪斯科。

每天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一跳就是1个小时。

国医大师段亚亭的养生之道

国医大师段亚亭的养生之道

国医大师段亚亭的养生之道第三届国医大师、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段亚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70载,虽已90岁高龄,但身体很硬朗,如今仍坚持出诊。

谈及如何养生,段亚亭认为,养生绝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只是老年人身体虚弱,慢性病较多,所以对养生想得最多,谈论也最多。

实际上养生贯穿一个人的一生,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养生观。

心态:忘记年龄段亚亭说:“老年人要忘记年龄,不要认为自己老了。

当前生活条件好,老年人活到百岁已不是梦。

”段亚亭至今仍坚持每周出诊四个半天,风雨无阻。

这几年他听力下降,坐诊时老伴就成了他的“翻译”。

每当出诊日,一大早段老就背上出诊包,在老伴的陪同下,赶往市中医院名医馆去坐诊。

运动:“慢”和“稳”段亚亭说,老年人要锻炼,但要记住一个“慢”字。

老年人骨质一般有些疏松,日常活动要“慢”和“稳”,要循序渐进。

最好的锻炼方式是慢走、打太极拳。

人常说“人老脚先老”,实际上人老是脏腑先衰老,气血缺乏,经脉不通,表达在腿脚上就会走路腿软、无力。

老年人一跌倒,关节、骨头最易损伤。

段亚亭常说:活动筋骨可以加速血液运行,减慢衰老。

多学习,勤动脑,关心国家大事,多参加社会活动,可使大脑细胞处于活泼状态,不易衰老。

每天早晚,段亞亭都会按摩百会穴、印堂穴、膻中穴、关元穴、涌泉穴、足三里穴等,这样有利于疏通人体各条经脉。

进补:气血先行段亚亭在坐诊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盲目吃补药,不仅没有效果反而有不适感觉的患者。

段亚亭说,调补身体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行。

目前老年人患癌数量居第一位。

如果气血经脉通畅,抵抗力增强就可以减少肿瘤的生长,降低癌症发病率。

段亚亭建议,老年人进补一定要从脏腑着手补气血,可吃点活血化瘀、补肾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

气血是人体生长发育和活动的物质根底。

老年人可在医师的指导下吃些黄芪、石斛、当归、六味地黄丸等补心、补气血和补脾肾的药品。

气血通畅,人体各器官衰老得就慢一些,骨质不易疏松,身体就相对健康,寿命就会延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名老中医谈养生——动静结合练三椎/癌症不可怕,它是一种慢性病
作者: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3年第02期
名老中医谈养生——动静结合练三椎
文/李俊德
张伯石,男,汉族,生于1917年5月。

系河北医学院附属二院主任中医师。

张先生数十年保持着起居有序的生活习惯,并有一套保健方法。

现虽离休,但每天坚持到门诊应诊,记忆力如初,上下班骑自行车毫无倦意。

他所坚持的“练三椎”易学易练,可以效法。

我个人的生活几十年来是比较有规律的,每天晚上7点看电视新闻联播,10点以前睡
觉,早5点30分起床到户外散步,练三椎(一种健身活动)。

6点30分听广播新闻,7点早餐,早饭后读书看报l小时。

午饭后睡眠1小时。

因按时睡眠已成习惯,加上我每晚睡眠时先做大脑放松功,故很少出现失眠。

我的衣着完全是中国式的中山服,穿着肥大舒适。

饮食量中等,一日三餐基本上是一粗两细:早晨以粗粮、素食为主,如玉米饼、小米糕或红薯为主食,大葱面酱为菜,外加牛奶半斤,鸡蛋一个;中午晚上细粮加蔬菜,少加肉类,这样每天能保持1次大便。

我过去曾吸过烟,15年前因患气管炎而戒掉。

没有喝茶的习惯,而每天早晨和下午有喝
凉白开水的习惯。

我的记忆力基本正常,我的健脑方法是:多愉快少发怒,多用脑常放松,按时睡眠。

”我虽然已离休,但每天仍坚持去门诊看病,上下班骑自行车。

我的养生保健经验是:一动二静三不要,早睡早起心常笑,每天要把三椎练,延年益寿很重要。

所谓一动,即早起要活动,锻炼身体;二静,即每天早晚睡前和起床后要大脑放松,平静10分钟;三不要,即一不要吸烟喝酒,二不要吃不干净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三不要激动发怒,心情常常愉快;练三椎,即活动颈椎、胸椎、腰椎。

癌症不可怕,它是一种慢性病
文/罗再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