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版《中国药典》中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的讨论
亚硫酸氢钠甲耐醌检验SOP

GMP管理文件一、目的:建立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检验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正确操作。
二、依据:《中国兽药典》(2005版)。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检验。
四、责任者:QC检验员五、正文:1.质量标准:(见亚硫酸氢钠甲萘醌质量标准)。
2.试剂:2.01氢氧化钠溶液(0.1mol/L) 2.02 稀盐酸2.03邻二氮菲试液 2.04 碘滴定液(0.05mol/L)2.05 盐酸 2.06 淀粉指示液2.07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 2.08 三氯甲烷2.09 无水乙醇3.仪器与用具3.01 电子天平 3.02 自动水分测定仪3.03紫外分光光度计 3.04 滴定管4.操作步骤:4.1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臭;有引湿性;遇光易分解。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乙醚或苯中几乎不溶。
则判定该项合格。
4.2 鉴别:4.2.1 取本品约50mg,加水5ml溶解后,滴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即生成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鲜黄色沉淀。
4.2.2 取本品约80mg,加水2ml溶解后,加稀盐酸数滴,微温,即发生二氧化硫的臭气。
4.2.3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委托检验)4.2.4 结果判定:上述二项均呈正反应,则判定该项合格。
4.3 检查4.3.1 磺酸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取本品0.1g,加水5ml溶解后,加邻二氮菲试液2滴,不得发生沉淀。
则判定该项合格。
4.3.2 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详见水分测定法第一法A标准操作规程)测定,含水分应为9.0%~13.0%。
则判定该项合格。
4.4 含量测定4.4.1 亚硫酸氢钠取本品约1.5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5ml,置碘瓶中,精密加碘滴定液(0.05mol/L)25ml,密塞混合,放置5分钟,缓缓加盐酸1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终点时,加淀粉指试液3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对现行版《中国药典》中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的讨论

对现行版《中国药典》中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的讨论目的为中国药典收载的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提出修改建议。
方法对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与药典附录一般鉴别试验中有关亚硫酸(氢)盐鉴别试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上述两种鉴别试验方法存在不一致之处。
结论应对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进行修订。
标签: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试验;一般鉴别试验;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enadione sodium bisulfite,MSB)又名維生素K3,主要参与肝脏凝血酶的合成和促进血浆凝血因子、Ⅶ、Ⅸ、Ⅹ在肝脏内的合成,所以临床主要用于促进凝血因予的活性而达到止血的目的[1]。
由于其重要性与安全性及质量可控性,一直被中国药典所收载,并在品种鉴别项下与附录中的一般鉴别试验中同时规定了亚硫酸(氢)盐的鉴别试验。
经检验发现,两处标准规定存在不一致之处,希望引进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及时加以修订,现报道如下。
1相关标准1.1附录Ⅲ中亚硫酸(氢)盐鉴别反应[2-5]取供试品,加盐酸,即发生二氧化硫的气体,有刺激性特臭,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湿润的滤纸显黑色。
取供试品溶液,滴加碘试液,碘的颜色即消退。
1.2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2-5]取本品约80 mg,加水2 mL溶解后,加稀盐酸数滴,温热,即产生二氧化硫的臭气。
2分析与建议2.1反应条件与步骤在共性标准中,亚硫酸(氢)盐的第一个鉴别反应是亚硫酸(氢)根与强酸(盐酸)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硫的气体,在此条件下,取“供试品”与盐酸即能很好进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的气体具有特殊的刺激性(具有很强的呛鼻性),这一反应往往是在试管中进行,此时在试管口放置一条用水湿润的硝酸亚汞试液滤纸,很快滤纸即变显为黑色,那是二氧化硫与硝酸亚汞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亚汞黑色物质的缘故。
而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中,要求先将“供试品” 加水2 mL溶解后,加稀盐酸数滴,温热,方能发生二氧化硫的臭气。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几项检验方法的讨论及建议

于 甲磺酸培氟沙星 3 g ,照 甲磺酸培氟沙星项下鉴别 ( ) 0m ) 1
项试验 , 显相 同的反应 。 3 亚硫酸氢钠 甲萘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药典规定 : …剧烈振摇 3 . 0s静置 . 分取 三氯 甲烷层 …依 法测定 口5 ] 。测得含量仅 为 3 .%, 2 6 05 改为 时时振摇 3 n 静 0mi, 置, 分取三氯 甲烷层 …测得含量为 9 .%, 合规定 。3 太 29 符 0s
2 注射 用 甲磺 酸 培 氟 沙 星 的鉴 别
匀度 , 是将空囊壳用 甲醇洗净 , 将洗液并入量瓶 中后测定 的 , 平均 含量就提高 了约 1%。 0 为保证贮藏过程 中内容物 的均匀
性, 生产工艺 以制粒较 为合理 , 建议将性状项改成 : 内容物为 白色 至类 白色 的颗粒和粉末 。
药典 规定 : 取本 品 , 照维 生素 A测定 法 ( 附录 Ⅶ J 项下 )
紫外一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 即得 _9 14 ] 。本 品系由维生素 A醋 8 酸酯结 晶加精 制植物 油制成 的油溶液 ,是结 晶与油 的混合 物 。在含 量测 定时 , 需特别注 意样 品溶 液的均匀性 与溶解情
6 维 生 素 A 的 含量 测 定
药典规定 : 1取本 品约 3 g 照 甲磺酸培 氟沙星项 下 () 0m , 鉴别 ( ) 1 项试验 , 相同的反应[ 。这样表述 对原料药是合 显 -
适 的, 对制剂似不够规范 , 因为注射用粉针 中可 以含有 辅料 , 取样时应 以平均装量来 折算 。建议改为 : 取本 品适量 ( 约相 当
尚存 在一些不 够完善 的情况 , 现提 出讨论 , 以便 药典专家 们
在今后标准 的修订 中考虑予 以修订。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检验操作规程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维生素K3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检验操作规程Vitamin K 3 (menadione sodi 卩m bis 卩Ifite)[质量标准依据]GB7294-2006分子式:C11H8O2 NaHSO s 3出0分子量:330.29 (按1999年国际原子量)1技术要求1.1外观和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灰黄褐色结晶性粉末。
1.2项目和指标2试验方法2.1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含量测定2.1.1试剂和溶液三氯甲烷(氯仿);无水乙醇;碳酸钠溶液:取无水碳酸钠10g,加水溶解并稀释到90ml;标准溶液制备:称取甲萘醌对照品约0.05g (准确至0.00002g),置于250ml量瓶中,用氯仿溶解,并稀释解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ml置于10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样品溶液制备:称取样品1.3g(准确至0.0002g),置于250ml 量瓶中用水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
精密吸取25ml于分液漏斗中,加氯仿40ml,碳酸钠溶液5ml,剧烈振摇30s,静置分层,分出的氯仿层通过预先用氯仿湿润的棉花过滤入250ml量瓶中,再用氯仿40ml迅速洗涤滤器,洗液并入量瓶中,水层用氯仿萃取二次,每次约20ml,萃取液过滤,并用氯仿20ml洗涤滤器,洗液和全部滤液并入量瓶中,用氯仿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ml置于100ml 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2.1.2测定方法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用分光光度计在250 ±nm波长处平行测定吸收度,用2%氯仿的无水乙醇溶液作空白。
2.1.3计算和结果的表示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含量A C(1(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香x — K®.82式中:A1 标准溶液的吸收度;A2 样品溶液的吸收度;C1 标准溶液的浓度,g/ml ;C2――样品溶液的浓度,g/ml ;191.82——校正系数。
2.2亚硫酸氢钠含量测定2.2.1试剂和溶液碘液:GB/T601 - 2002 制备;盐酸;硫代硫酸钠;可溶性淀粉;淀粉指示液: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入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min,放冷,倾取上层清液,即得。
亚硫酸氢钠 中国药典2010版

亚硫酸氢钠中国药典2010版亚硫酸氢钠中国药典2010版YaliusuanqingnaSodium BisulfiteNaHSO104.063[7631-90-5]本品为亚硫酸氢钠与焦亚硫酸钠的混合物。
按二氧化硫( SO)计算,应为58.5%~267.4%。
【性状】本品为白色颗粒或结晶性粉末;有二氧化硫的微臭。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鉴别】 (1)本品的水溶液(1→20)呈酸性,显亚硫酸氢盐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2)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0g,加水10ml使溶解,溶液应澄清无色。
硫代硫酸盐取本品1.0g,加水15ml溶解后,加稀盐酸5ml,摇匀,静置5分钟,不得产生浑浊。
铁盐取本品1.0g,加盐酸2ml,置水浴上蒸干,加水适量溶解,依法检查(附录Ⅷ G),与标准铁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2%)。
重金属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砷盐取本品0.5g,加水10ml溶解后,加硫酸1ml,置砂浴上蒸至白烟冒出,放冷,加水21ml与盐酸5ml,依法检查(附录Ⅷ J第二法),应符合规定(0.0004%)。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精密加碘滴定液(0.05mol/L)50ml,密塞,振摇使溶解,在暗处放置5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1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
验校正。
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3.203mg的SO2【类别】药用辅料,抗氧剂。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RP-HPLC法测定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水产用)的含量均匀度

RP-HPLC法测定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水产用)的含量均匀度陈向丹;王峻;万珊;董书香;丁阳【摘要】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水产用)的含量及其含量均匀度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15cm×4.6mm,5um)色谱柱,以0.01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结果:在5~250μg/mL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对照品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回收率为100.2%(n=30).结论:该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水产用)的质量控制.【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8(024)020【总页数】3页(P35-36,65)【关键词】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含量均匀度;RP-HPLC法【作者】陈向丹;王峻;万珊;董书香;丁阳【作者单位】湖北省兽药监察所,湖北武汉 430070;湖北省兽药监察所,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省兽药监察所,湖北武汉 430070;湖北省兽药监察所,湖北武汉430070;湖北省兽药监察所,湖北武汉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亚硫酸氢钠甲萘醌为维生素类药物,主要作用为阻塞型黄疸、胆瘘、慢性腹泻,在动物肝脏内参与凝血酶的合成,促进凝血酶原的形成,加速凝血,维持正常的凝血时间,一般用于辅助治疗鱼、鳗、鳖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出血、败血症[1]。
《兽药质量标准》2017年版化学药品卷收载的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水产用),其含量测定为提取甲萘醌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2]。
但由于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水产用)规格为1%,需测定含量的均匀度,上述方法较为繁杂,重现性和精密度都相对不高,不适用于含量均匀度测定。
为此,本研究开展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水产用)的含量均匀度的方法的探索。
1 材料20150101;(3)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601。
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维生素K3)技术标准2022

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维生素K)31范围)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本标准规定了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维生素K3标签、包装、运输与贮存。
),按照一定的比例与葡萄糖、沸石本标准适用于以饲料添加剂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维生素K3)。
粉等载体混合而成的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维生素K3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917.1 饲料粉碎粒度测定两层筛筛分法GB/T 5918 饲料产品混合均匀度的测定GB/T 6435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GB7294饲料添加剂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维生素K3GB 10648 饲料标签GB/T 13079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GB/T 13080 饲料中铅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4699.1饲料采样GB/T 18823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GB/T 20195 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3产品分类和代号产品分类和代号见表1。
表 1 产品分类和代号4要求4.1原料应符合《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的要求。
4.2感官粉状,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异味。
4.3水分水分含量不大于15.0%。
4.4混合均匀度混合应均匀,经测试后其均匀度之变异系数(CV)不大于5.0%。
4.5成品粒度全部通过3.50㎜编织筛。
4.6理化指标主要成分及含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主要成分及含量卫生指标应符合表3 的要求表 3 卫生指标5试验方法5.1感官取适量样品,在非阳光直射条件下,观其色泽、形态,嗅其气味。
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维生素K3)

【 分子式】 82・ a S 3- H O c1 O N H O 3 2 H 【 结构式】
0
M Q和 N H O 水溶液为原料 , N aS, 经磺 化制得亚
硫 酸氢 钠 甲萘醌 。 2 国外 生产 亚 硫 酸氢 钠 甲萘醌 主要 工 艺 路 . 线分 为气相 氧 化 法 和 液相 氧 化 法 。气相 氧化 法
一
【 A 号】3 3 — C S 10— 7 0 【 IE S 24— 8 — EN C ]0 97 0
【 性 状】 亚硫酸氢钠 甲萘醌为 白色结晶性 粉末 , 无臭 或微 有 特 臭 , 吸 湿性 , 光 易 分 解 , 有 遇
在水 中易 溶 , 乙醇 中微 溶 , 乙醚或 苯 中几 乎 在 在 不溶 。高 温分解 为 甲萘醌后 对皮 肤有 强刺激 性 。
・
3 2 H0
以 VO : 为催化 剂 , 2一甲基 萘 在 气 态 下 用 热 空 气 进行 氧化 。该 方法特 点是 生产成 本低 , 可连 续
O
【 分子量】3 .9 302
生产 , 生产能力大, 无废液产生 , 由于氧化温度 但 较高 , 易发 生 深度 的氧 化 副反 应的小试 报 道 , 国是用 电 我 解 工 艺生产 亚硫 酸氢钠 甲萘 醌产 量最大 的国家 。
很好 的水 溶性 , 于 肌 体 吸 收 , 易 同时 还 保 持 着 2
一
MN Q原有 的生 物 活 性 , 来 越受 到 人们 的关 越 亚硫 酸氢 钠 甲萘醌 属于维 生素类 药 物 , 主要
电解 工 艺 : 解 工 艺 就 是 用 铬 酸 溶 液 在 电
【 制
法】1 目前, . 亚硫酸氢钠 甲萘醌的主
要生 产路 线是 以 2一甲基 萘 ( 2一MN) 原料 , 为 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现行版《中国药典》中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的讨论
作者:周华杨覃志高邓雪玉陈晓刚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07期
[摘要] 目的为中国药典收载的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提出修改建议。
方法对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与药典附录一般鉴别试验中有关亚硫酸(氢)盐鉴别试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上述两种鉴别试验方法存在不一致之处。
结论应对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进行修订。
[关键词]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试验;一般鉴别试验;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
[中图分类号] R92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7-95-01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enadione sodium bisulfite,MSB)又名维生素K3,主要参与肝脏凝血酶的合成和促进血浆凝血因子、Ⅶ、Ⅸ、Ⅹ在肝脏内的合成,所以临床主要用于促进凝血因予的活性而达到止血的目的[1]。
由于其重要性与安全性及质量可控性,一直被中国药典所收载,并在品种鉴别项下与附录中的一般鉴别试验中同时规定了亚硫酸(氢)盐的鉴别试验。
经检验发现,两处标准规定存在不一致之处,希望引进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及时加以修订,现报道如下。
1 相关标准
1.1 附录Ⅲ中亚硫酸(氢)盐鉴别反应[2-5]
取供试品,加盐酸,即发生二氧化硫的气体,有刺激性特臭,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湿润的滤纸显黑色。
取供试品溶液,滴加碘试液,碘的颜色即消退。
1.2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2-5]
取本品约80 mg,加水2 mL溶解后,加稀盐酸数滴,温热,即产生二氧化硫的臭气。
2 分析与建议
2.1 反应条件与步骤
在共性标准中,亚硫酸(氢)盐的第一个鉴别反应是亚硫酸(氢)根与强酸(盐酸)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硫的气体,在此条件下,取“供试品”与盐酸即能很好进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的气体具有特殊的刺激性(具有很强的呛鼻性),这一反应往往是在试管中进行,此时在试管
口放置一条用水湿润的硝酸亚汞试液滤纸,很快滤纸即变显为黑色,那是二氧化硫与硝酸亚汞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亚汞黑色物质的缘故。
而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中,要求先将“供试品” 加水2 mL溶解后,加稀盐酸数滴,温热,方能发生二氧化硫的臭气。
原因为:该方法加水2 mL 及稀盐酸数滴后,本来供试品的量就不多,生成的二氧化硫的量也不多,而且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中可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其中相当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遇热不稳定的亚硫酸)。
所以,必须在酒精灯上加热方可闻到二氧化硫的臭气,由于释放的量不多,检验者闻到的刺激性气味远远不如共性标准方法所生成的强烈,将一条用水湿润的硝酸亚汞试液滤纸反应体系上方,反应现象很不明显,从内容表述上看,后者甚至只截取前者的第一步反应,这在鉴别的确证效果上明显要弱于前者。
故此,笔者认为,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属于画蛇添足,既将反应与步骤复杂化,又将确证效果削弱化,建议将此内容进行修订。
2.2 确证的完整性
比较上述鉴别反应可以看出,附录Ⅲ中的共性鉴别反应包含2项(气体生成及与碘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仅有1项,而无与碘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标准内容的缺失,造成确证效果的弱化。
建议药典修订时,将该部分的确证内容补充完整从而增强其定性的确证效果并与附录Ⅲ的共性规定保持一致。
2.3 修改建议
为了兼顾上述2.1、2.2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与共性标准保持一致性,建议将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鉴别试验修改为“本品应显亚硫酸氢盐的鉴别反应(附录Ⅲ)”即可。
3 讨论
尽管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2)一直存在上述不一致之处,但历版药典均未参照附录Ⅲ对此作出修订,表明了标准制订、复核部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国家对药品标准的提高加大了投入力度,这部分投入主要是用于中药品种或检查、含量测定项目,鉴别项目标准提高则投入极少,或者办进行形式审查,导致许多西药品种的鉴别项目没有得到严密的确证。
另外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亚硫酸氢钠甲萘醌鉴别项下还有一项专属性更强的红外光谱鉴别方法,使得其化学鉴别反应的缺点被忽略了。
为维护具有法律效力的中国药典的权威性,标准修订有关部门应从客观、真实的角度出发,及早对此进行修订。
[参考文献]
[1]赵年荣,唐春美.小议维生素K3[J].中国医药杂志,2004,l(3):147.
[2]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附录13,208-209.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附录22,227.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20,189.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二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20,255-256.
(收稿日期:20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