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习题

配位化合物习题
配位化合物习题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

1、举例说明什么叫配合物,什么叫中心离子(或原子)。

答:配合物的定义是:由一个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位体(阴离子或原子)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一个复杂离子(或分子)通常称这种复杂离子为结构单元,凡是由结构单元

组成的化合物叫配合物,例如中心离子Co3+和6个NH3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

[Co(NH3)6]3+复杂离子,由[Co(NH3)6]3+配离子组成的相应化合物[Co(NH3)6]Cl3是配合物。

同理,K2[HgI4]、 [Cu(NH3)4]SO4等都是配合物。

每一个配位离子或配位分子中都有一个处于中心位置的离子,这个离子称为中心离子

或称配合物的形成体。

2、什么叫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它同哪些因素有关。

答: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数,称为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影响中心离子配位数的因素比较复杂,但主要是由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性质(半径、电荷)

来决定。

(1)中心离子的电荷越高,吸引配位体的能力越强,因此配位数就越大,如Pt4+形成PtCl62-,而Pt2+易形成PtCl42-,是因为Pt4+电荷高于后者Pt2+。

(2)中心离子半径越大,其周围可容纳的配位体就越多,配位数就越大,例如Al3+的半径大于B3+的半径。它们的氟配合物分别是AlF63-和BF4-。但是中心离子半径太大又削弱

了它对配位体的吸引力,反而配位数减少。

(3)配位体的负电荷增加时,配位体之间的斥力增大,使配位数降低。例如:[Co(H2O)6]2+和CoCl42-。

(4)配位体的半径越大,则中心离子周围容纳的配位体就越小,配位数也越小。例如AlF63-和AlCl4-因为F-半径小于Cl-半径。

2、命名下述配合物,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和中心离子的氧化数?

根据配合物分子为电中性的原则,由配合物外界离子的电荷总数确定配离子的电荷数、

中心离子氧化数。

解:配合物命名配离子电荷数中心离子氧化数[Co(NH3)6]Cl3三氯化六氨合钴(Ⅲ) +3 +3

K2[Co(NCS)4] 四异硫氰合钴(Ⅱ)酸钾-2 +2

Na2[SiF6] 六氟合硅(Ⅳ)酸钠-2 +4

[Co(NH3)5Cl]Cl2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 +2 +3

K2[Zn(OH)4] 四羟基合锌(Ⅱ)酸钾-2 +2

[Co(N3)(NH3)5]SO4 硫酸一叠氮·五氨合钴(Ⅲ) +2 +3

[Co(ONO)(NH3)3(H2O)2]Cl2二氯化亚硝酸根·三氨·二水合钴(Ⅲ) +2 +3

3、指出下列配离子中中心离子的氧化数和配位数:

配离子中心离子氧化数配位数

(1) [Zn(NH3)4]2+ +2 4

(2) [Cr(en)3]3+ +3 6

(3) [Fe(CN)6]3- +3 6

(4) [Pt(CN)4(NO2)I]2- +4 6

(5) [Fe(CN)5(CO)]3- +2 6

(6) [Pt(NH3)4(NO2)Cl]2+ +4 6

4、指出下列化合物中的配离子、中心离子及其配位数。

化合物 配离子 中心离子 配位数

(1)3KNO 2·Co(NO 2)3 [Co(NO 2)6]3- Co 3+

6

(2)Co(CN)3·3KCN [Co(CN)6]3- Co 3+

6

(3)2Ca(CN)2·Fe(CN)2 [Fe(CN)6]4- Fe 2+

6

(4)2KCl ·PtCl 2 [PtCl 4]2- Pt 2+

4

(5)KCl ·AuCl 3 [AuCl 4]- Au 3+

4

(6)CrCl 3·4H 2O [Cr(H 2O)4Cl 2]+ Cr 3+

6 5、命名下列配合物和配离子。

(1) (NH 4)3[SbCl 6] 六氯合锑(Ⅲ)酸铵 (2)Li[AlH 4] 四氢合铝(Ⅲ)酸锂

(3)[Co(en)3]Cl 3 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钴(Ⅲ) (4)[Co(H 2O)4Cl 2]Cl 氯化二氯四水合钴(Ⅲ)

(5)[Co(NO 2)6]3-

六硝基合钴(Ⅲ)配离子

(6)[Co(NH 3)4(NO 2)Cl]+

一氯一硝基·四氨合钴(Ⅲ)配离子 6、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

(1)硫酸四氨合铜(Ⅱ) [Cu(NH 3)4]SO 4

(2)氯化二氯一水三氨合钴(Ⅲ) [Co(NH 3)3(H 2O)Cl 2]Cl (3)六氯合铂(Ⅳ)酸钾 K 2[PtCl 6]

(4)二氯·四硫氰合铬(Ⅱ)酸铵 (NH 4)3[Cr(SCN)4·Cl 2]

7、有两种配合物A 和B ,她们的组成为%Co ,%Cl ,%N ,%H ,%O ,并根据下面的实验结果,确定它们的配离子,中心离子和配位数。

(1) A 和B 的水溶液却呈微酸性,加入强碱并加热至沸时,有氨放出,同时析出Co 2O 3沉

(2) 向A 和B 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时却生成AgCl 的沉淀

(3) 过滤除去两种溶液的沉淀后,再加硝酸银均无变化,但加热至沸时,在B 的溶液中

又有AgCl 沉淀生成,其质量为原来析出沉淀的一半。

解:首先求化学式,根据各元素在配合物中所占的百分比来求原子个数比。

Co ∶Cl ∶N ∶H ∶O =

16

95

.5138.61408.265.3564.395995.21∶

∶∶∶ = ∶∶∶∶ = 1∶3∶5∶17∶1

化学式为CoCl 3N 5H 17O 或CoCl 3(NH 3)5·H 2O

(1)水溶液呈酸性,说明NH 3在内界,均与Co 3+

配位,当加入碱并加热至沸时,配离子被破

坏而放出氨气,同时析出Co 2O 3沉淀。

(2)说明在外界含有Cl -

,所以加入AgNO 3都生成AgCl 沉淀。

(3)说明B 配合物中内界的Cl -仅为外界的一半,即两个Cl -在外界,一个Cl -

在内界。 ∴ 中心离子 配位数

A :[Co(NH 3)5·(H 2O)]3+ Co 3+

6

B :[Co(NH 3)5·Cl]2+ Co 3+

6 10 根据价键理论,指出下列配离子的成键情况和空间构型。 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 (1) 要点: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与配位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相结合:①配位体必须具有孤对电 子,而中心离子(或原子)必须具有空的能量相近的价电子轨道。以容纳配位体的孤电子对。

这是形成配合物的必要条件。②在配位体的作用下,中心离子(或原子)的空轨道首先进行

杂化,形成数目相同的,能量相等的具有一定方向性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接受配位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形成σ配键。③杂化轨道的类型不同,其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也不同,可以根据中心离子(或原子)提供的杂化轨道中d轨道能量不同,分为低自旋(内轨型)配合物和高自旋(外轨型)配合物。低自旋配合物比高自旋配合物稳定。

(2)配离子的空间构型,配位数等,主要决定于中心离子(或原子)杂化轨道的数目和类型。如sp3d2或d2sp3杂化,为八面体。

(3)价键理论在解释配离子空间构型,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磁性、稳定性等问题上取得一定成就。但存在着局限性。

①[Fe(CN)6]3-:Fe3+的价电子层结构为3d5

3d 4s 4p

Fe3+

在配位体CN-的作用下,Fe3+的5个3d电子发生了重排,重配对,腾出2个空的3d轨道,此时Fe3+形成了d2sp3杂化轨道,6个CN-中配位原子碳的孤对电子对填入到杂化轨道成键,形成正八面体配离子

[Fe(CN)6]3-

d2sp3杂化

③[Cr(H2O)5Cl]2+:Cr3+的价电子层结构为3d3:

3d 4s 4p

Cr3+

Cr3+的3d中有两个空轨道,Cr3+采取了d2sp3杂化,形成了6个能量相等的d2sp3杂化轨道。5个H2O分子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和Cl-上的孤电子对分别填入杂化轨道中,形成八面体配离子。

[Cr(H2O)5Cl]2+

d2sp3杂化

⑤Ag+的价电子层结构为4d10:

4d 5s 5p

Ag+

[Ag(CN)2]-

sp杂化

由于Ag+的4d价轨道已全充满,所以只采取sp杂化与2个CN-形成直线型配离。

⑥Fe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为3d64s2

3d 4s 4p

Fe

[Fe(CO)5]

dsp3杂化(三角双锥)Fe原子在CO的影响下,4s的2个电子合并到3d轨道中,而3d轨道中另二个单电子合

并到一个轨道里,此时3d 腾出一个空轨道,形成dsp 3

杂化轨道与5个CO 的分子形成了三角双锥的配合物,而且Fe 原子的3d 轨道中有4对孤电子对,CO 分子中C 有空轨道,又形成了反馈键,使它们键间结合力更强些。

11、写出下列八面体构型或平面正方形构型的配合物的可能几何异构体。

(1)[Cr(H 2O)4Br 2]Br ·2H 2O 二水合一溴化二溴四水合铬(Ⅲ)

顺式 反式

(2)[Co(NH 3)3(NO 2)3] 三硝基三氨合钴(Ⅲ)

(3)[PtPyNH 3ClBr] 一溴一氯一氨吡啶合铂(Ⅱ)

补充题:根据实验测得的磁矩数据判断下列各配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成键轨道,哪些属于

内轨型,哪些属于外轨型。

(1)[Fe(H 2O)6]2+

μ= B ·M

(2)[Fe(CN)6]4-

μ= 0 B ·M

(3)[Ni(NH 3)4]2+

μ= B ·M

(4)[Co(NH 3)6]2+

μ= B ·M

(5)[CuCl 4]2-

μ= B ·M

解:配合物中含有由(n -1)d ns np 组成的杂化轨道,这种配合物称为低自旋配合物或称内

轨型配合物。中心离子仍保持其自由离子状态的电子结构。配位体的孤电子对仅进入外

层空轨道而形成sp 、sp 3或sp 3d 2

等外层杂化轨道的配合物,称为高自旋配合物或称外轨型配合物,用磁矩的降低来判断内轨型配合物的生成。

配合物磁性的大小以磁矩μ来表示,μ与成单电子数n 的关系:μ= )2(+n n (1)[Fe(H 2O)6]2+

μ= B ·M μ= 3.5)2(=+n n n = 4

有4个未成成对电子,可见Fe 2+3d 轨道没有参加杂化,它的杂化轨道是sp 3d 2

,是外轨型。

(2)[Fe(CN)6]4- μ= 0 B ·M n = 0 可见Fe 2+以d 2sp 3

杂化,为内轨型 (3)[Ni(NH 3)4]2+

μ= B ·M μ= 2.3)2(=+n n n = 2

Ni 2+

杂化轨道是sp 3

,是外轨型

(4)[Co(NH 3)6]2+

μ= B ·M μ= 26.4)2(=+n n n = 3

Co 2+

杂化轨道是sp 3d 2

,是外轨型

3d 4s 4p 4d

Co 2+ [Co(NH 3)6]

2+

sp 3d 2

杂化

如[Co(NH 3)6] 3+ u = 0 n = 0 Co 2+以d 2sp 3

杂化,为内轨型

(5)[CuCl 4]2- u = B ·M n = 1 Cu 2+以dsp 2

杂化,为内轨型 12、试用配合物化学知识来解释下列事实

(1)为何大多数过渡元素的配离子是有色的,而大多数Zn(II)的配离子为无色的?

解:由于大多数过渡金属离子的d 轨道未充满,当吸收一定光能后,就可产生从低能级的d

轨道向高能级的电子跃迁,从而使配离子显颜色;而Zn(II)离子的d 轨道是全充满的,不能发生d-d 跃迁,因而无色。

(2)为什么多数的Cu (Ⅱ)的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

答:大多数Cu (Ⅱ)的配离子为平面正方形是因为Cu 2+的价电子层结构是3d 9

,在形成配离

子过程中,由于配位体的影响,使3d 轨道被激发到4p 轨道上,空出一个3d 轨道,形

成dsp 2

杂化,即:

3d 4s 4p

Cu 2+

dsp 2

杂化

dsp 2

杂化轨道成键的配离子则为平面正方形。

(3)HgS 为何能溶于Na 2S 和NaOH 的混合溶液,而不溶于(NH 4)2S 和NH 3·H 2O 中?

答:因为在Na 2S 和NaOH 混合溶液中,溶液为强碱性,S 2—水解程度小,[S 2—

]大,加HgS 时,

形成Na 2[HgS 2]配合物而溶解

HgS + Na 2S == Na 2[HgS 2]

而在(NH 4)2S 和NH 3·H 2O 中为弱碱性,由于NH 4+与S 2—的双水解S 2—

浓度小,加HgS 时,

不能形成[HgS 2]2—

,则HgS 不溶于(NH 4)2S 和NH 3·H 2O 中,而溶于Na 2S 和NaOH 溶液中。 (4)何将Cu 2O 溶于浓氨水中,得到溶液为无色?

答:因为Cu 2O 溶于氨水中,形成稳定的无色配合物[Cu(NH 3)2]+

Cu 2O + 4NH 3·H 2O == 2[Cu(NH 3)2]+(无色) + 2OH -

+ 3H 2O 但[Cu(NH 3)2]+ 很快在空气中氧化成兰色[Cu(NH 3)4]2+

(5)为何AgI 不能溶于过量氨水中,却能溶于KCN 溶液中?

解:因为AgI 的溶度积很小,NH 3的配位能力不如CN —强,CN —能夺取AgI 中的Ag +

生成更稳

定的[Ag(CN)2]—

而使AgI 溶解,而NH 3却不能,因而AgI 不能溶于过量氨水却能溶于KCN 中。

(6)AgBr 沉淀可溶于KCN 溶液中,但Ag 2S 不溶。

解:因为Ag 2S 的K sp 远小于AgBr 的K sp ,以至于CN —

不能与之配位形成易溶的配合物,而AgBr

却能与CN —作用,生成[Ag(CN)2]—

,而使AgBr 溶解。 (7)为何CdS 能溶于KI 溶液中?

解:CdS 能与I —生成十分稳定的[CdI 4]2—

配离子,使CdS 溶解。

(9)为何用简单的锌盐和铜盐的混合溶液进行电镀,锌和铜不会同时析出。如果在此混合

溶液中加入NaCN 溶液就可以镀出黄铜(铜锌合金)?

答:因为V 7628.0,V 337.0Zn /Zn Cu /Cu 22-==++θθ??,θ

θ??Zn

/Zn Cu /Cu 22++

>,Cu 2+

的氧化性比Zn 2+

的氧化性要强,所以用简单的锌盐和铜盐混合溶液电镀时,Cu 比Zn 先析出,所以

不会同时析出,加入NaCN 后,Zn 2+ 和Cu 2+都形成配离子[Zn(CN)4]2—,[Cu(CN)4]2—

,电极电势值都降低。V 1.1,V 2.1Cu

/]

)

CN (Cu [Zn

/])

CN (Zn [2324-=-=θθ??—

,二者的电极电势几

乎相等,得到电子的能力相同,因而同时析出锌、铜。

(10)化合物K 2SiF 6,K 2SnF 6和K 2SnCl 6都为已知的,但K 2SiCl 6却不存在,试加以解释

答:因为F —半径较小,在Si(Ⅳ)和Sn(Ⅳ)周围均可容纳下6个F —

,因而K 2SiF 6,K 2SnF 6存

在;Cl —半径较大,同时Sn(IV)半径也较大,使得Sn(Ⅳ)周围也可容纳得下6个Cl —

因而K 2SnCl 6也存在。Si(IV)半径较小,而Cl —

半径相比之下较大,因而Si(IV)周围不

能容纳6个Cl —,而只能容纳4个Cl —

,因而不存在K 2SiCl 6 14、·L —1AgNO 3溶液50mL ,加入密度为·L —1

含%的氨水30mL 后,加水冲稀到100mL ,求算这

溶液中Ag +、[Ag(NH 3)2]2+和NH 3的浓度?已配位在[Ag(NH 3)2]2+中的Ag +、占Ag +

离子总浓度百分之几?

解:先求出混合后始态的Ag +

和NH 3的浓度

[Ag +

]=

100

501.0?= mol ·L —1

[NH 3]=100

1730932.0%24.181000????=3 mol ·L —1

AgNO 3和NH 3水混合后发生了下面配位反应

Ag ++2NH 3 == [Ag(NH 3)2]+

NH 3的起始浓度较大,因此配位剂是过量的。又因[Ag(NH 3)2]+

稳定常数较大,可以认为Ag +全部转化为[Ag(NH 3)2]+配离子,那么溶液中的[Ag(NH 3)2]+应为 mol ·L —1

,剩余氨的

浓度为3-2×= mol ·L —1。配离子在溶液中存在配位平衡,还会离解出部分Ag +

和NH 3。

设平衡时[Ag +]为x ,平衡时溶液中的[Ag +]、[NH 3]、[Ag(NH 3) 2 ]+

由配位平衡计算:

Ag + + 2NH 3 == [Ag(NH 3)2]+

起始浓度 3-2×=

平衡浓度 x +2x x

稳K =

2

323]NH ][Ag [])NH (Ag [++=

2

)29.2(05.0x x x +-=×10

7

因x 值很小,可视为 -x ≈ +2x ≈ [Ag +

]= x =

2

79

.2107.105.0??=×10-10 mol ·L —1

[NH 3]=+2x ×10-10) ≈ mol ·L —1

[Ag(NH 3) 2 +]=-×10-10≈ mol ·L —1

已配位在[Ag(NH 3)2]+

中的Ag +

占Ag +

总浓度的百分数:05

.0107.305.010

-?-×100%≈100%

可视为Ag +

已经100%的配合。

P775,15、解:AgCl 溶解在KCN 中的反应如下:

AgCl+2CN -== [Ag(CN)2]-+Cl -

平衡常数表示为:K =

2

2]CN []

Cl [])CN (Ag [--

上述平衡式的分子和分母各乘以[Ag +

],得

K =

2

2

]

CN ][Ag []Cl ][Ag ][)CN (Ag [---++=AgCl sp K ·K 稳

如AgCl 不生成沉淀,则Ag +

应基本上全部转化为[Ag(CN)2]-

,因此可以假定溶液中

[Ag(CN)2-]= mol ·L —1 [Cl -]= mol ·L —1

代入上式得

K =2

2]CN []Cl [])CN (Ag [--

-=2][41.05.2-CN ?=1×1021××10

-10 [CN -

]=

10

2110

56.110141.05.2-????=×10-6 mol ·L —1

答:如果不使AgCl 沉淀生成,溶液中最低的自由CN -

浓度是×10-6

mol ·L —1

16、在1L 原始浓度为·L —1的[Ag(NO 2)2]—

离子溶液中,加入的晶体KCN ,求溶液中Ag(NO 2)2

—,Ag(CN)2—,NO 2-和CN —

等各种离子的平衡浓度(可忽略体积变化)。

(()()2

NO Ag 21CN Ag 107.6K ,100.1K 222

?=?=--)

解:配位反应为 [Ag(NO 2)2]—

+ 2CN —

== [Ag(CN)2]—

+ 2NO 2—

()()()()

182

21]

NO

Ag []CN Ag [2

222

22105.110

7.6101K K ]CN ][NO Ag []NO ][CN Ag [K 222?=??=

=

=

-

-

--

-

-

稳稳

K 很大,使配位反应向生成[Ag(CN)2]—

方向进行趋势很大。因此:在[Ag(NO 2)2]—

中加足

量KCN 时,[Ag(NO 2)2]—几乎完全生成[Ag(CN)2]—

,则溶液中。

[Ag(CN)2]—= -x [NO 2—

] = —2x

[Ag(NO 2)2]—= x [CN —

] = 2x

代入上式:

()()()

182

22

222

22105.1x

2x 2.01.0]CN ][NO Ag []NO ][CN Ag [K ?=?=

=

--

-

-

x=[Ag(NO 2)2]—

= ×10—8

mol ·L —1

[NO 2—] = —×10—8×2≈ mol ·L —1

[Ag(CN)2]—=—×10—8≈ mol ·L —1

[CN —] =2××10—8=×10—7 mol ·L —1

17、阳离子M 2+可形成配离子[MCl 4]2—,其不稳定常数为×10—21。MI 2的溶度积为×10

—15

。计

算在1L 溶液中欲使 mol MI 2溶解,所需Cl —

的物质的量。

解:MI 2溶解在Cl —

中的反应如下:

MI 2 + 4 Cl — = MCl 42— + 2I —

61521sp 4

2

24101101101K K ]Cl []I ][MCl [K ?=???=?==

----

K 很大。如使 mol MI 2溶解,M 2+

几乎全部转化为[MCl 42—

],因此假设溶液中

[MCl 4]2—= mol ·L —1,[I —]=2×= mol ·L —1

6

101]Cl []

I ][MCl [K 4

2

24?==

--- 12L m ol 101.4]Cl [---??=

18、解:首先根据配位平衡求出Ag +

浓度,其次分别求出离子积来判断是否都能产生沉淀,

设[Ag +

]为x

Ag + + 2CN - == [Ag(CN)2]-

起始浓度: 0 0 平衡浓度: x 2x -x

2

2

2)x 2(x x 1.0]CN ][Ag [])CN (Ag [K ---稳=

=

+=1×10

21

稳K 很大,x 值很小,可视-x ≈

213

10141

.0?=x

[Ag +

]= x =×10-8

mol ·L —1

[Ag +][Cl -]= ×10-8×=×10-9

>AgCl sp K ,所以有AgCl 沉淀产生 同理,[Ag +

][I -

]= ×10-8

×=×10-9

>AgI sp K ,所以也有AgI 沉淀产生。

22、判断下列配位反应的方向

(2)[Cu(CN)2]— + 2NH 3 == [Cu(NH 3)2]+ + 2CN —

解: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可以根据配合物[Cu(NH 3)2]+和[Cu(CN)2]—

的稳定常数,求出反应

的平衡常数来判断。

]

)CN (Cu []NH ][Cu []

CN ][Cu ][)NH (Cu []

NH ][)CN (Cu []

CN ][)NH (Cu [K 2

2

32

232

32

2

23-

+-++-

-+=

=

2838

10]

)

CN (Cu []

)NH

(Cu [107.3102104.7K K 223-?=??=

=

-+

稳稳

计算出K 值很小,配位反应向生成[Cu(CN)2]—

的方向移动,因此,在[Cu(NH 3)2]+

的溶液

中,加入足够的CN —时,[Cu(NH 3)2]+被破坏而生成[Cu(CN)2]—

(3) [Cu(NH 3)4]2+ + Zn 2+ == [Zn(NH 3)4]2+ + Cu 2+

]

Zn ][)NH (Cu []Cu

][)NH (Zn [K 224

32243+

+

+

+=

,将等式右边分子和分母各乘以[NH 3]4

+

+

=

=

++

+

+243243]

)NH

(Cu []

)NH

(Zn [4

3224

3243243K K ]

NH ][Zn ][)NH (Cu []Cu

[]NH ][)NH (Zn [K 稳稳412

81004.110

8.4105-?=??= K 值小,配位反应逆向进行,即向[Cu(NH 3)4]2+

生成的方向进行。

23、计算反应CuS(s)+4NH 3==[Cu(NH 3)4]+S 2—

的K 值,评述用氨水溶解CuS 的效果。 解: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32

4512spCuS ]

)

NH (Cu [4

3243101.4105.8108.4K ·K ]NH []

S ][)NH (Cu [K 243---?=???===

+

稳 计算结果表明,CuS 在氨水中较难溶(溶解效果差)。

补充题:用NH 3·H 2O 处理含Ni 2+和Al 3+

离子的溶液,起先得到有色沉淀,继续加氨,沉淀部

分溶解形成深兰色的溶液。剩下的沉淀是白色的,再用过量的碱溶液(如NaOH 溶液)处理,得到澄清的溶液。如果往澄清溶液中慢慢地加入酸,则又形成白色沉淀,继续加酸则沉淀又溶解,写出每一步反应的配平离子方程式。

解:用氨水处理含有Ni 2+和Al 3+

溶液,起先得到有色沉淀,有色沉淀是含有Ni 2 (OH)2SO 4和

Al(OH)3, Ni 2 (OH)2SO 4为浅绿色沉淀,Al(OH)3为白色沉淀,白色和浅绿色混起来就称为有色沉淀。

2NiSO 4 + 2NH 3·H 2O == Ni 2(OH)2SO 4↓+ (NH 4)2SO 4

Al 3+ + 3NH 3·H 2O == Al(OH)3↓+ 3NH 4+

继续加氨水,沉淀部分溶解形成深兰色溶液,兰色溶液是Ni(NH 3)6]2+

。(兰色,兰紫色,各书不一致)

Ni 2(OH)2SO 4 + 12NH 3 == 2 Ni(NH 3)6]2+ + 2OH — + SO 42—

剩下的沉淀是白色的Al(OH)3,Al(OH)3不溶于过量氨水形成配合物。但溶于过量NaOH ,

生成无色的Al(OH)42—

溶液。

Al(OH)3 + OH — == [Al(OH)4]2—

如果在清液中慢慢加入酸,则生成Al(OH)3的 白色沉淀,继续加入酸又变成了Al 3+

Al(OH)42— + H +

== Al(OH)3↓+ H 2O

Al(OH)3 + 3H + == Al 3+

+ 3H 2O 26、已知Au +

+ e == Au 的V 68.1=θ

?

,试计算下列电对的电势

(1)[Au(CN)2]—

+ e == Au + 2CN —

(2)[Au(SCN)2]—

+ e == Au + 2SCN —

解:首先计算[Au(CN)2]—和[Au(SCN)2]—在平衡时离解出Au +

的浓度,其次按奈斯特方程分别

求θ

?值。

Au + + 2CN — == [Au(CN)2]—

2

2]

CN ][Au [])CN (Au [K -+

-=

按题意,配离子和配位体的浓度应为1 mol ·L —1

,则

=

=

?==

+

+稳

稳或 K 1]Au [102]

Au [1K 383938

1051021-?=? mol ·L —1

]Au lg[0592.0Au

/Au Au

/Au

+

+=+

+

θ??()V 58.0105lg 0592.068.139-=?+=- 即 ()V 58.0Au /CN Au 2

-=-θ

?

(2)同理:1313

1011011K 1]Au [-+?=?=

=

mol ·L —1

()

]Au lg[0592.0Au

/Au Au

/SCN Au 2

++=+

-

θ??V 910.010lg 0592.068.113=+=- 30、在水溶液中Co(III)离子能氧化水 Co 3+

+e -

=Co 2+

V 84.1=θ

?

已知[Co(NH 3)6]3+

的稳定常数为×1035

,而[Co(NH 3)6]2+

为×104

。试证[Co(NH 3)6]3+

配离子

在1

1-?L mol 氨水溶液中不能氧化水。 解:在标准状态下Co 3+

能氧化水,是因为:

θ

θθ??O H /O Co /Co 2223E -=++()0V 613.0229.1842.1>=-= 所以能氧化水。

但加入了配位剂NH 3以后Co 3+、Co 2+

都能形成配合物

Co 3+

+ 6NH 3 == [Co(NH 3)6]3+

35

104.1K ?=稳

Co 2+

+ 6NH 3 == [Co(NH 3)6]2+

4

104.2K ?=稳

当 [Co(NH 3)6]3+ == [Co(NH 3)6]2+ = [NH 3] = 1 mol ·L —1

时, ()+

+

=

3633]

NH Co [K 1

]Co [稳 ()+

+

=

2632]

NH Co [K 1

]Co

[稳

根据奈斯特方程式:

]

Co []Co [lg

n

0592.023Co /Co Co /Co

2323+

++

=+++

+

θ

??V 027.010

6.1104.2lg

0592.0842.135

4=??+=

其次计算在1 mol ·L —1

氨水中的[OH —

]

NH 3·H 2O == NH 4+ + OH —

35b 1021.41077.11CK ]OH [---

?=??==

mol ·L —1

由于 O 2 + 2H 2O + 4e —

== 4OH —

V 401.0=θ

?

4

O OH /O

OH /O

]

OH [p lg

n

0592.022

2

-+

=-

-

θ??()

V 540.01021.41

lg

4

0592.0401.04

3=?+

=-

()()θ

θθ??-

++

-=OH /O

]NH Co /[]

NH

Co [2

263363E 00540.027.0<-=

所以在1 mol ·L —1

氨水中[Co(NH 3)6]3+

不能氧化水.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必修一《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天津四中矫可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3小题,共39分。) 1.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2SO4、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A.AgNO3B.NaOH C.BaCl2D.Ba(OH)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溶于水且显酸性 B.CO2通入水玻璃可得硅酸 C.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D.SiO2晶体中存在单个SiO2分子4.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的最好的方法是()。 A.铜屑与浓硫酸混合加热B.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稀H2SO4 C.铜屑与稀硫酸混合加热 D.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浓H2SO4 5.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人造刚玉的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C.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的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D.太阳能电池可用二氧化硅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 B.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 C.铵盐化学性质都很稳定 D.O2、NO、NO2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且通常情况下能共存

课题: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课题: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课型: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配合物的形成原理 2、知道配位键、配合物、配离子等基本概念 3、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重、难点: 1、配合物的组成 2、配合物的命名 学习过程: 课前检测: (一)完成下面方程式: 1、硫酸铜与氨水反应 2、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 3、硝酸银与氨水反应 (二)溶度积规则Qi与Ksp的关系 学习新课 一、配合物的定义 [实验探究] 1、取一支试管加入5mL 0.1mol/L CuSO4溶液,然后逐滴加入2mol/L NH3·H2O 溶液至过量,观察并记录现象 。 2、将上述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数滴0.1mol/L BaCl2溶液,另一份滴加数滴1mol/L NaOH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 3、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沉淀-溶解平衡考虑) [自学反馈]预习P130配合物的定义,理解下列几个基本概念 1、配位键 2、配离子 3、配合物 二、配合物的组成 [自学反馈]预习P131配合物的组成,掌握配合物的组成 以[Cu(NH3)4]SO4为例,分析其组成 [Cu(NH3)4]SO4

1、中心原子:通常是, 例如:。 2、配位体:提供的分子和离子叫配位体 例如:。 配位原子:配位体中原子叫配位原子 例如:。 3、配位数:作为直接与结合的的数目,即形成配位键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4、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和电荷数的代数和。 5、内界和外界:配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其中称为内界,与内界发生电性匹配的称为外界。 三、配合物的命名 [自学反馈]预习P132配合物的命名,熟悉配合物的命名规则 1、配离子的命名: 2、配位酸: 3、配位碱: 4、配位盐: 自学检测: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PtCl6] (2)K4[Fe(CN)6] (3)[Co(NH3)6]Cl3; (4)[CrCl2(H2O)4]Cl (5)[Co(NO3)3(NH3)3] (6)[Fe(CO)5]

第9章 配位化合物习题

第9章配位化合物 一判断题 1 价键理论认为,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是由于中心离子(或原子)采用不同杂化轨道与配体成键的结果。() 2 价键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配合物的配位数、空间构型、磁性和稳定性,也能解释配合物的颜色。() 3 价键理论认为,在配合物形成时由配体提供孤对电子进入中心离子(或原子)的空的价电子轨道而形成配位键。() 4 同一元素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作为中心离子,与相同配体形成配合物时,中心离子的电荷越多,其配位数一般也越大。() 5 在多数配位化合物中,内界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结合力总是比内界与外界之间的结合力强。因此配合物溶于水时较容易解离为内界和外界,而较难解离为中心离子(或原子)和配体。() 6 所有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比平面四方形的稳定性强。() 7 所有金属离子的氨配合物在水中都能稳定存在。() 8 价键理论认为,所有中心离子(或原子)都既能形成内轨型配合物,又能形成外轨型配合物。() 9 所有内轨型配合物都呈反磁性,所有外轨型配合物都呈顺磁性。() 10 内轨型配合物往往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螯合物比简单配合物稳定,则螯合物必定是内轨型配合物。() 11 内轨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一定大于外轨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2 不论配合物的中心离子采取d2sp3或是sp3d2杂化轨道成键,其空间构型均为八面体形。 13 [Fe(CN)6]3-和[FeF6]3-的空间构型都为八面体形,但中心离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不同。() 14 [Fe(CN)6]3-是内轨型配合物,呈反磁性,磁矩为0。() 15 K3[FeF6]和K3[Fe(CN)6]都呈顺磁性。() 16 Fe2+的六配位配合物都是反磁性的。() 17 在配离子[AlCl4]-和[Al(OH)4]-中,Al3+的杂化轨道不同,这两种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也不同。() 18 已知E(Cu2+/Cu) = 0.337V,E([Cu(NH3)4]2+/Cu) = -0.048V,则E([Cu(CN)4]2-/Cu) < -0.048V。() 19 已知E(Ag+/Ag) = 0.771V,E([Ag(NH3)2]+/Ag) = 0.373V,则E([Ag(CN)2]-/Ag) > 0.373V。() 20 按照价键理论可推知,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低时,只能形成外轨型配合物,中心离子电荷数高时,才能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21 以CN-为配体的配合物,往往较稳定。() 22 Ni2+的平面四方形构型的配合物,必定是反磁性的。() 23 Ni2+的四面体构型的配合物,必定是顺磁性的。() 24 磁矩大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强。() 25 所有Ni2+的八面体配合物都属于外轨型配合物。() 26 所有Fe3+的八面体配合物都属于外轨型配合物。() 27 已知K2[Ni(CN)4]与Ni(CO)4均呈反磁性,所以这两种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均为平面正方形。() 28 按照晶体场理论,对给定的任一中心离子而言,强场配体造成d轨道的分裂能大。()。 29 按照晶体场理论可知,强场配体易形成高自旋配合物。()。 30 晶体场理论认为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的作用力是静电引力。() 31 具有d0、d10结构的配离子都没颜色,因为不能产生d-d跃迁。()

s区ds区d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测验题与答案

第九章. s区、ds区、d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测验题 一、选择题 1、向含有Ag+、Pb2+、Al3+、Cu2+、Sr2+、Cd2+的混合溶液中加稀HCl后可以被沉淀的离子是()。 A.Ag+ B. Cd2+ C. Ag+和Pb2+ D. Pb2+和Sr2+ 2、性质相似的两个元素是( )。 A.Mg和Al B. Zr和Hf C. Ag和Au D.Fe和Co 3、在下列氢氧化物中,哪一种既能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又能溶于氨 水中?( )。 A.Ni(OH)2 B. Zn(OH)2 C. Fe(OH)3 D.Al(OH)3 4、下列5种未知溶液是:Na2S、Na2S2O3、 Na2SO4、 Na2SO3 、Na2SiO3,分别加入同一中试剂就可使它们得到初步鉴别,这种试剂是()。 A.AgNO3 溶液 B. BaCl2 溶液 C. 稀HCl溶液 D.稀HNO3溶液 5、 +3价铬在过量强碱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是( )。 A.Cr(OH)3 B. CrO2- C. Cr3+ D. CrO42- 6、下列硫化物中,不能溶于浓硫化钠的是( )。 A. SnS2 B. HgS C. Sb2S3 D. Bi2S3 7、.向MgCl2 溶液中加入Na2CO3 溶液,生成的产物之一为: A.MgCO3 B. Mg(OH)2 C. Mg2 (OH)2 CO3 D. Mg(HCO3)2 8、下列各组离子中,通入H2S气体不产生黑色沉淀的是( ) A.Cu2+ , Zn2+ B. As3+, Cd2+ C.Fe2+, Pb2+ D. Ni2+ , Bi3+ 9、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正常氧化物的单质是( )。 A. Li B. Na C. K D. Cs 10、能共存于溶液中的一对离子是( )。 A .Fe3+和I- B. Pb2+和Sn2+ C. Ag+和PO43- D. .Fe3+和SCN- 11、在HNO3介质中,欲使Mn2+氧化成MnO4-,可加哪种氧化剂?( ) A. KClO3 B. H2O2 C. 王水 D.(NH4)2S2O8 12、下列硫化物中,不能溶于浓硫化钠的是( )。 A. SnS2 B. HgS C. Sb2S3 D. Bi2S3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答案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答案 9-1 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原子和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1)[CoCl 2(H 2O)4]Cl (2)[PtCl 4(en)] (3)[Ni Cl 2(NH 3)2] (4)K 2[Co(SCN)4] (5)Na 2[SiF 6] (6)[Cr(H 2O)2(NH 3)4]2 (SO 4)3 (7)K 3[Fe(C 2O 4)3] (8)(NH 4)3[SbCl 6]·2H 2O 9-2 已知磁矩,根据价键理论指出下列配离子中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和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1)[Cd(NH 3)4]2+ (μ=0 B M) (2)[PtCl 4]2- (μ=0 B M) (3)[Mn(CN)6]4- (μ=1.73 B M) ( 4 ) [CoF 6]3- (μ=4.9 B M)

(5)[BF 4]- (μ=0 BM) (6)[Ag(CN)2]- (μ=0 B M) 9-3 解释下列名词 (1)配位原子 (2)配离子 (3)配位数 (4)多基(齿)配位体 (5)螯合效应 (6)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 (7)高自旋和低自旋配合物 (8)磁矩 答:见教材。 9-4 选择适当试剂,实现下列转化。 Ag →AgNO 3→AgCl ↓→[Ag(NH 3)2]Cl →AgBr ↓→Na 3[Ag(S 2O 3)2]→AgI ↓→K[Ag(CN)2] →Ag 2S ↓ 答:转化路线: ↓?→???→?→?→???→?↓?→????→?↓?→???→?- - - - - ?S Ag ]K[Ag(CN)AgI ])O [Ag(S Na AgBr ]Cl )[Ag(NH AgCl AgNO Ag 22232323NH 32232233 S KCN I O S Br O H Cl HNO 要点:应记忆题给各常见配合物和沉淀物的稳定转化顺序。 9-11 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金属离子M ,试证明在化学计量点时, (1)() ' 2 1MY pK pMY pM -= (2))(lg 2lg )(lg M c K MY c MY += 证明: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含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产生沉淀的是 A.硅酸钠溶液B.石灰水C.氯化钡溶液D.氯化钙溶液2.工业盐酸常呈黄色,其原因是 A.Cl-被空气中的O2氧化 B.混有可溶性杂质如Fe3+ C.溶有Cl2D.HCl在溶液中呈黄色 3.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颜色相同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H+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4.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A.次氯酸钙B.氯化钙C.次氯酸D.次氯酸钙与氯化钙5.患甲状腺肿大是边远山区常见的地方病,下列元素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是 A.钠元素B.氯元素C.碘元素D.铁元素 6.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溶液,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A.NaNO3B.FeCl2C.Na2SO4D.AlCl3 7.亚硝酸(HNO2)参加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当它作还原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A.NH3B.N2 C.N2O3 D.HNO3 8.已知反应①2BrO3- + Cl2 =Br2 +2ClO3-②5Cl2 + I2 +6H2O=2HIO3 +10HCl ③ClO3- +5Cl-+6H+=3Cl2 +3H2O,下列物质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ClO3->BrO3->IO3->Cl2B.BrO3->Cl2>C1O3->IO3- C.BrO3->ClO3->Cl2>IO3-D.Cl2>BrO3->C1O3->IO3- 9.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10.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B.SO2是硫酸的酸酐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D.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试液褪色 二.填空题(14分) 11.防治碘缺乏病的碘添加剂是KIO3(如加碘盐),可用盐酸酸化的KI淀粉混合液检验食盐

配位化合物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 1.无水CrCl3和氨作用能形成两种配合物,组成相当于CrCl3?6NH3及CrCl3?5NH3。加入AgNO3溶液能从第一种配合物水溶液中几乎所有的氯沉淀为AgCl,而从第二种配合物水溶液中仅能沉淀出相当于组成中含氯量2/3的AgCl,加入NaOH并加热时两种溶液都无NH3味。试从配合物的形式推算出它们的内界和外界,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的氧化数和配合物的名称。 答:第一种:[Cr(NH3)6]Cl3离子的电荷数3+: 即[Cr(NH3)6]3+,Cr(Ⅲ),三氯化六氨合铬(Ⅲ)。 第二种:[CrCl(NH3)5]2+ , Cr(Ⅲ) ,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铬(Ⅲ)。 2.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中心离子及氧化数,配位体及配位数。 (1)[Co(NH3)6]Cl2 (2)K2[PtCl6] (3)Na2[SiF6] (4)[CoCl(NH3)5]Cl2(5)[Co(en)3]Cl3(6)[CoCl(NO2)(NH3)4]+ 答:命名中心离子氧化数配位体配位数 (1)二氯化六氨合钴(Ⅱ) +2 NH3 6 (2)六氯合铂(Ⅳ)酸钾+4 Cl- 6 (3)六氟合硅(Ⅳ)酸钠+4 F- 6 (4)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 +3 Cl- , NH3 6 (5)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钴(Ⅲ) +3 En 6 +3 Cl- , NO2- , NH3 6 (6)一氯?一硝基?四氨合钴(Ⅲ)配离 子 3.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 (1)二硫代硫酸合银(Ⅰ)酸钠(2)三硝基三氨合钴(Ⅲ) (3)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Ⅲ)(4)二氯二羟基二氨合铂(Ⅳ)(5)硫酸一氯一氨二(乙二胺)合铬(Ⅲ) (6)二氯一草酸根一(乙二胺)合铁(Ⅲ)离子 答:(1) Na3[Ag(S2O3)2] (2) [Co (NO2)3(NH3)3] (3) [CoCl2 (NH3)3(HO2)]Cl (4) [PtCl2(NH3)2(OH)2] (5) [CrCl(NH3)(en)2]SO4(6) [FeCl2(C2O4)(en)]- 4.根据价键理论指出下列配离子的成键情况和空间构型 (1) [Fe(CN)6]3-(2) [FeF6]3-(3) [CrCl(H2O)5]2+(4) [Ni(CN)4]2- 答:(1)d2sp3杂化轨道成键,八面体。(2)sp3d2杂化轨道成键,八面体。(3)sp3d2杂化轨道成键,八面体。(4)dsp2杂化轨道成键,平面正方形。5.根据实验测得的有效磁矩,试确定下列配合物是内轨型或外轨型,说明理由,并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表示之 (1)[Mn(SCN)6]4-μ=6.1 B.M. (2)[Mn(CN)6]4-μ=1.8 B.M. (3)[Co (NO2)6]3-μ=0 B.M. (4)[Co (SCN)4]2-μ=4.3 B.M. (5)K3[FeF6] μ=5.9 B.M. (6)K3[Fe(CN)6] μ=2.3 B.M. 答:(1)有五个成单电子,外轨型配合物。

元素化合物测试题(带答案)

元素化合物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性质、用途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 A.水玻璃—混合物,氨水—弱碱 B.油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机玻璃—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C.二氧化硅—半导体材料,硅单质—光纤材料 D.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碳酸钠溶液—碱性 2、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用铜作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当线路中通过N A个电子时,阳极产生11.2 L气体(标准状 况下) ②常温常压下,16 g O2和16 g O3含氧原子数均为N A③标准状况下,22.4 L CH3CH2OH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④6.5 g锌全部溶于一定量的浓硫酸,生成SO2与H2的混合气体,气体分子总数为0.1N A⑤10.6 g Na2CO3粉末中含有CO2-3数为0.1N A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3、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4、取少量MgO、Al2O3、SiO2、Fe2O3的混合粉末,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X和滤液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氧化物中,至少有三种是碱性氧化物 B.将固体X加入氢氟酸中,X会溶解 C.滤液Y中的阳离子只有Mg2+、Al3+、Fe3+三种 D.滤液Y中加入过量氨水,所得沉淀为Fe(OH)3和Mg(OH)25、美日科学家因在研究“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钯的化合物PdCl2通过化学反应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有:CO、Pd、H2O、HCl、PdCl2和一种未知物质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1 mol时,生成2 mol物质X B.未知物质X为CO2 C.反应中CO作还原剂 D.题述反应条件下还原性:CO>Pd 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SO32—+2H+=SO2↑+H2O 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iO32—+ SO2+ H2O=H2SiO3↓+SO32—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3·H2O:Al3 ++4 NH3·H2O=[Al(OH)4]—+4NH4+ D.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2 Na2O2+2Cu2++2H2O=4Na++2Cu(OH)2↓+O2↑ 7、下列对有关物质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Na久置于空气中,可以和空气中的有关物质反应,最终生成NaHCO3 B.在高温下用氢气还原MgCl2可制取金属镁 C.实验测得NH4HCO3溶液显碱性,CH3COONH4溶液显中性,说明酸性:CH3COOH>H2CO3 D.N2的化学性质通常非常稳定,但在放电条件下可以与O2反应生成NO2 8、某溶液中含有- 3 HCO、-2 3 CO、-2 3 SO、+ Na、- 3 NO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是() A.-2 3 CO、- 3 NO B.- 3 NO C.-2 3 SO、- 3 NO D.-2 3 CO、- 3 NO、+ Na 9、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高温下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FeCl3与KI溶液混合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溶于水 D.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10、 A、B、C分别是元素甲、乙、丙的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D、E、F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E中一定都含有甲元素 B.单质B肯定是氧化剂 C.A、B、C中一定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单质 D.若A是非金属,则B一定为金属 11、在100mL密度为1.2g/mL稀硝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 合物,充分反应后金属完全溶解(假设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3mol/L NaOH 溶液 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5.1g。则下列叙述不正确 ...是() A.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 B.当生成沉淀的量最多时,消耗NaOH溶液体积最小为100mL C.原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4 mol/L D.参加反应金属总质量(m)为9.6g>m>3.6g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知识点一:基本概念 一、定义和组成 1.配位键 由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2.配位键的表示方法 如:A →B :A 表示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 表示接受共用电子对的原子。 3.配位化合物 (1)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组成 如[Cu(NH 3)4]SO 4 (3)形成条件 ??? 配位体有孤电子对? ?? ?? 中性分子:如H 2 O 、NH 3 和CO 等。 离子:如F - 、Cl - 、CN - 等。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如Fe 3+、Cu 2+、Zn 2+ 、Ag +等。 【练习1】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都存在着配位键的是( ) A .NH 3、H 2O B .NH + 4、H 3O + C .N 2、HClO D .[Cu(NH 3)4]2+ 、PCl 3 【练习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的化合物是( ) A .NH 4NO 3 B .NaOH C .H 2SO 4 D .H 2O 【练习3】下列物质:①H 3O + ②[B(OH)4]- ③CH 3COO - ④NH 3 ⑤CH 4中存在配 位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④⑤ D .②④ 【练习4】下列不属于配合物的是( ) A .[Cu(H 2O)4]SO 4·H 2O B .[Ag(NH 3)2]OH C .KAl(SO 4)2·12H 2O D .Na 3[AlF 6] 【练习5】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配合物( ) ①CuSO 4·5H 2O ②K 2PtCl 6 ③KCl ·CuCl 2 ④Cu(NH 2CH 2COO)2 ⑤KCl ·MgCl 2·6H 2O ⑥Cu(CH 3COO)2 A .①③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 D .①③⑤ 二、配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 分类: ⑴简单配合物:由形成体和单齿配体直接配位形成的配合物称简单配合物(也称单核配合物)。如()[] 443SO NH Cu 、()[] O H SO O H Cu 2442?等。 其特点是: ① 在中心离子周围按一定空间构型整齐地排列着一定数目的配体。 ② 在水溶液中往往逐级离解,形成一系列中间配离子,并存在着一定的平衡关系。 ③ 大量的水合物,是以H 2O 为配体的简单配合物。 ⑵螯合物:由中心离子和多齿配体结合而成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俗称内络盐。此类配体也称螯合剂,它与中心离子结合时犹如螃蟹的双螯钳住中心离子似的。 其特点如下: ① 螯合物中有环状结构。 ② 若中心离子相同,且配位原子也相同时,螯合物一般比简单配合物稳定。 ③ 在水溶液中很少发生逐级离解现象。 ④ 一般具有特征颜色。 ⑤ 往往不溶于水,但却溶于有机溶剂中。 在分析化学上,螯合剂被广泛地用作滴定剂、显色剂、沉淀剂、掩蔽剂和萃取剂等进行分离和分析测定。 ⑶特殊配合物:除简单配合物和螯合物外,还有许多其它类型的配合物。 如:多核配合物、多酸配合物、羰基配合物、夹心配合物等。 2、 配合物的化学式 3、 配合物的命名: 配体数→配体名称→合→中心原子(氧化数) 如:[Co(NH 3)6] 3+ 六氨合钴(Ⅲ)离子

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 习题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 1、举例说明什么叫配合物,什么叫中心离子(或原子)。 答:配合物的定义是:由一个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位体(阴离子或原子)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一个复杂离子(或分子)通常称这种复杂离子为结构单元,凡是由结构单元组成的化合物叫配合物,例如中心离子Co3+和6个NH3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 [Co(NH3)6]3+复杂离子,由[Co(NH3)6]3+配离子组成的相应化合物[Co(NH3)6]Cl3是配合物。 同理,K2[HgI4]、 [Cu(NH3)4]SO4等都是配合物。 每一个配位离子或配位分子中都有一个处于中心位置的离子,这个离子称为中心离子或称配合物的形成体。 2、什么叫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它同哪些因素有关。 答: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数,称为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影响中心离子配位数的因素比较复杂,但主要是由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性质(半径、电荷)来决定。 (1)中心离子的电荷越高,吸引配位体的能力越强,因此配位数就越大,如Pt4+形成PtCl62-,而Pt2+易形成PtCl42-,是因为Pt4+电荷高于后者Pt2+。 (2)中心离子半径越大,其周围可容纳的配位体就越多,配位数就越大,例如Al3+的半径大于B3+的半径。它们的氟配合物分别是AlF63-和BF4-。但是中心离子半径太大又削弱了它对配位体的吸引力,反而配位数减少。 (3)配位体的负电荷增加时,配位体之间的斥力增大,使配位数降低。例如:[Co(H2O)6]2+和CoCl42-。 (4)配位体的半径越大,则中心离子周围容纳的配位体就越小,配位数也越小。例如AlF63-和AlCl4-因为F-半径小于Cl-半径。 2、命名下述配合物,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和中心离子的氧化数 根据配合物分子为电中性的原则,由配合物外界离子的电荷总数确定配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氧化数。

专题练习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练习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 mol·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 ++Cl ?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H 4HCO 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 .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 .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 .Al 2O 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3.[2019江苏]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e 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B .MnO 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 2 C .SO 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 4)2SO 3 D .室温下Na 与空气中O 2反应制取Na 2O 2 4.[2019江苏]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NaCl(aq)???→电解Cl 2(g)Fe(s) ???→△ FeCl 2(s) B .MgCl 2(aq)???→石灰乳Mg(OH)2(s)???→煅烧 MgO (s) C .S(s)2 O (g)???→点燃 SO 3(g)2H O(l) ???→H 2SO 4(aq)

D .N 2(g)2 H (g)??????→高温高压、催化剂 NH 3(g)2CO (g) aq)????→N aCl (Na 2CO 3(s) 5.[2019天津]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 .将废铁屑加入2FeCl 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2Cl B .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 .盐碱地(含较多23Na CO 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 .无水2CoCl 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6.[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B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 C .天然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 .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硫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等 7.[2019浙江4月选考]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 .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的过程中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C .CO 2溶于水和干冰升华都只有分子间作用力改变 D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8.[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取金属镁 B .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气 C .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为石灰石、纯碱和晶体硅 D .接触法制硫酸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硫黄或含硫矿石 9.[2018海南卷]絮凝剂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下列物质可作为絮凝剂的是 A .NaFe(SO 4)2·6H 2O B .CaSO 4·2H 2O C .Pb(CH 3COO)2·3H 2O D .KAl(SO 4)2·12H 2O 10.[2018江苏卷]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 B .

第6章 配位滴定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思考题与习题 1.简答题: (1)何谓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对滴定反应有何要求? 答: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地点分析方法称为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要求配位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定量进行,且能进行完全;反应必须迅速;可以用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 (2)EDTA 与其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答:EDTA 具有广泛的配位性能;EDTA 与金属离子配位时可生成的螯合物稳定性高,配位反应的完全程度高;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比几乎均为1:1;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大多能溶于水;配位反应迅速;EDTA 与无色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也无色,便于用指示剂确定终点。 (3)配位滴定可行性的判断条件是什么? 答:MY M K c lg ≥6 (4)配位滴定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哪些?从理论上看,哪些对滴定分析有利? 答:配位滴定副反应包括:EDTA 的酸效应,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金属离子与其他配位剂的配位反应,干扰离子效应,配合物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副反应等。配合物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副反应对滴定分析有利。 (5)何谓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怎样消除封闭? 答:如果指示剂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极其稳定,以至于加入过量的滴定剂也不能将金属离子从金属-指示剂配合物中夺取出来,溶液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就没有颜色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受到了封闭。可加掩蔽剂消除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条件与措施有哪些? 答:1)控制酸度;2)分别采用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掩蔽干扰离子;3)分离干扰离子。 2.名词解释 (1)酸效应

答:由于H+的存在使配位剂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2)酸效应系数 答:定量表示酸效应进行的程度的系数称为酸效应系数。 (3) 配位效应 答:由于存在其他配位剂L 与金属离子M 配位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4)配位效应系数 答:定量表示配位效应进行的程度的系数称为配位效应系数。 (5)金属指示剂的变色点 答:]n I []MIn ['=当点。变,此即指示剂的变色时,指示剂发生颜色突 3.计算题: (1)用EDTA 滴定法检验血清中的钙。取血清100μl ,加KOH 溶液2滴和钙红指示剂1~2滴,用0.001042mol/LEDTA 滴定至终点,用去0.2502ml 。计算此检品中Ca 2+含量(Ca 2+mg/100ml )。若健康成人血清中Ca 2+含量指标为 9~11mg/100ml ,此检品中Ca 2+含量是否正常?(尿中钙的测定与此相似,只是要用柠檬酸掩蔽Mg 2+) 解: E D T A C a S Ca ()100Ca%(0.0010420.2502)40.0810010.45(mg /100ml)(40.08g/mol)0.1 cV M V M ??=???=== (2)精密称取葡萄糖酸钙(C 12H 22O 14Ca·H 2O )0.5403g ,溶于水中,加入适量钙指示剂,用0.05000mol/LEDTA 滴定至终点,用去23.92ml 。计算此样品中葡萄糖酸钙含量。(1222142C H O Ca H O M =448.7) 解:

高三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综合测试题

高三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综合测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粗盐易潮解的原因是 [ ] A.NaCl易吸水 B.NaCl易溶于水 C.Na+易与H2O结合生成水合Na+ D.含的杂质易潮解 2.下列物质中既不能用浓H2SO4干燥,也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 A.Cl2 B.H2S C.CO2 D.NH3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工业盐酸显黄色,是由于其中含有少量Cl2 B.久置的碘化钾溶液显黄色,是由于I-被氧化成I2 C.浓硝酸显黄色,是由于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中 D.皮肤上沾上浓硝酸后显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

了硝化反应 正确的是 [ ] A.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2O2 B.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钡都是强氧化剂 D.1mol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与足量的水反应都生成1mol氧气 5.某固体X与硝酸反应生成溶液Y,Y与过量的NaOH反应得沉淀Z,经过过滤后的沉淀物进行加热,又转变为X,则X可能是①BaO,②FeO,③Al2O3,④CuO中的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只有④ 6.下列物质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 ①干燥的氯气,②Na2O2,③NaClO,④活性炭,⑤SO2 A.只有②④⑤ B.只有②③⑤ C.只有①②⑤ D.全部都可以

7.把等物质的量的Na、Na2O、Na2O2、NaOH分别置于足量的同体积水中, 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Na2O2>Na2O>Na>NaOH B.Na2O=Na2O2>Na=NaOH C.Na2O=Na2O2>Na>NaOH D.Na2O>Na2O2>NaOH>Na 8.下列溶液中,在空气里既不易被氧化,也不易分解,且可以用无色玻璃试剂瓶存放的是 [ ] A.石炭酸 B.氢硫酸 C.氢氟酸 D.醋酸 9.在下列四种溶液里,分别加入少量MnO2固体,能产生气体的是 [ ] A.3%H2O2溶液 B.1mol/L NaOH溶液 C.1mol/L KClO3溶液 D.1mol/L盐酸 10.关于ⅠA和ⅡA族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同一周期中,ⅠA族单质的熔点比ⅡA族的高

元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

元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 g磷消耗掉314 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 A.3∶1 B.5∶3 C.2∶3 D.1∶2 3将22.4 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1.2 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NO2 B.N2O2 C.N2O D.N2O4 4.(2010·山东,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5.大多数碳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其原因是( ) A.碳原子最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 B.碳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D.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 6.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 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7.为增大氯水中c(HClO),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NaOH固体 B.加入食盐固体 C.加入CaCO3 D.加入Na2SO3固体 1.将0.4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配位化合物的历史

摘要主要阐述了配合物在医药方面的研究及其广泛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配合物药物应用贵金属抗癌药物 人类每天除了需要摄入大量的空气、水、糖类、蛋白质及脂肪等物质以外,还需要一定的“生命金属”,它们是构成酶和蛋白的活性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生命金属”过量或缺少,或污染金属元素在人体大量积累,均会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而致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配位化学在医药方面,越来越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铂类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铂配合物抗癌功能的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地重视。铂配合物的抗癌活性是基于其对癌细胞的毒性。现已确定具有顺式结构的[PtA2X2](A为胺类,X为酸根)均显示抑瘤活性,其中顺式二氯、二胺合铂抗癌活性最高。它不仅能强烈抑制实验动物肿瘤,而且对人体生殖泌尿系统、头颈部及其他软组织的恶性肿瘤有显著疗效,和其他抗癌药联合使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目前,我国已生产“顺铂”供应市场。由于“顺铂”尚有缓解期短、毒性较大、水溶性较小等缺点,经过化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现已制出了与顺铂抗癌活性相近而毒副作用较小的第二代、第三代抗癌金属配合物药物。除铂外,其它金属如Ti、Rh、Pd、Ir、Cu、NI、Fe等地某些配合物亦有大小不同的抗癌活性。可见,金属配合物在探索抗癌新药方面无疑是一个值得大力开拓的领域。 金配合物 金作为药物加以研究是从19世纪末期关于氰化金、硫代硫酸金钠、硫代葡萄糖金等地药效研究开始的,但真正应用于临床却还是近几十年的事。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金的硫醇类化合物和含磷的金的口服药物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它还可望作为潜在的杀菌剂被用于治疗牛皮鲜和支气管炎。介入法把金作为放射性治疗药物,埋入或局部注射到肿瘤组织内,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最新研究表明金的化合物具有抗癌和抗艾滋病的活性:[Au(damp)X2]显示出抗癌活性,[Au(I)(CN)2-]抑制HIV病毒的增值等。同时也在开发双磷金(I)类和金(III)新药,前者的抗癌机理是以能破坏线粒体的膜电位为靶体的,这与顺铂的抗癌机理不同,而金(III)配合物与Pt(II)的配合物是等电子体,分子构型相似,易与DNA成键,抗癌活性与顺铂相当,交叉抗药性较强。但在血清蛋白中,金(III)配合物克迅速水解为金(I)配合物,因此很少有金(III)配合物直接与DNA成键,这些势必成为今后最具有吸引力的领域。另外,从含有AuS基团药物的分子结构式可知,金原子以三价形式参与合成,此基团决定着药物的活性。对于金药物的详细作用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金在体内分布较分散,体内缺乏与金亲和力很强大的作用靶点。也有学者认为金配合物抗关节炎的机理是金的硫代苹果酸钠抑制关节炎液中蛋白质的变性,降低溶酶体酶的活性,稳定溶酶体酶,防止酶的漏出。

(完整版)配位化合物习题及解析

《配位化合物》作业参考解析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主要以共价键相结合 B. 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形成配位键 C.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都是阳离子 D. 螯合物中不含有离子键 【B】A、D:一般认为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主要以离子键相结合,因此螯合物中内界和外界之间是可以存在离子键的;C:中心原子可以是阳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原子,例如[Ni(CO)4];B:中心原子与配体化合时,中心原子提供杂化过的空轨道,配体提供孤对电子,而形成配位键。 2. 下列配合物命名不正确的是 A. [Co(H2O)(NH3)3Cl2]Cl 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Ⅲ) B. [Cr(NH3)6][Co(CN)6] 六氰合钴(Ⅲ)酸六氨合铬(Ⅲ) C. K[Co(NO2)3Cl3] 三硝基·三氯合钴(Ⅲ)酸钾 D. H2[PtCl6] 六氯合铂(Ⅳ)酸 【C】根据配体命名顺序,先无机后有机,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同类配体根据配位原子在字母表中的先后顺序进行命名。对于C中的配合物而言,NO2-以N原子为配位原子时,命名为硝基,带一个负电荷,氯离子也是阴离子,同类配体,根据配位原子在字母表中的先后顺序,Cl-离子在前,NO2-离子在后,因此该配合物应该命名为“三氯·三硝基合钴(Ⅲ)酸钾”。 3. 下列配离子具有正方形或者八面体形结构,其中CO32-最有可能作为双齿配体的是 A. [Co(NH3)4(CO3)]+ B. [Co(NH3)5(CO3)]+ C. [Pt(en)(NH3)(CO3)] D. [Pt(en)2(NH3)(CO3)]2+ 【A】根据题意,配离子具有正方形结构时,配位数为4,形成四个配位键;具有八面体结构时,配位数为6,形成6个配位键。B:[Co(NH3)5(CO3)]+ 配离子中,已有5个氨作为配体,氨是单齿配体,形成5个配位键,因此该配离子中,CO32-离子只能是单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6个配位键;C:[Pt(en)(NH3)(CO3)] 配合物中,乙二胺(en)为双齿配体,形成2个配位键,氨为单齿配体,形成1个配位键,因此CO32-离子只能是单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4个配位键;D:[Pt(en)2(NH3)(CO3)]2+ 配离子中,乙二胺(en)为双齿配体,2个en形成4个配位键,氨为单齿配体,形成1个配位键,因此CO32-离子只能是单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6个配位键;A:[Co(NH3)4(CO3)]+ 配离子中有4个氨为配体,形成4个配位键,因此CO32-离子必须是双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4个配位键,如果CO32-离子是单齿配体,那么配离子的配位数为5,这与题意不符。 4. 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中心原子发生了dsp2杂化的是 A. BF3 B. [Zn(NH3)4]2+ (μ = 0 ) C. [Ni(CN)4]2-(μ = 0 ) D. 【C】A:BF3分子为正三角形,中心原子B发生sp2杂化;[Zn(NH3)4]2+ (μ = 0 )的配位数为4,中心原子提供4个杂化空轨道,由于Zn2+离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d轨道已经全部排满电子,因此只会发生sp3杂化,形成四个杂化轨道;D:NH4+离子是正面体结构,因此中心原子N原子发生了sp3杂化;C:[Ni(CN)4]2-(μ = 0 )的配位数为4,中心原子提供4个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