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优质课一等奖 《十首足矣》课件
十首足矣ppt课件下载(人教版高三教学课件)

十首足矣ppt课件下载(人教版高三教学课件)作者:tian 邮箱:**********************作者单位:xhyz 简介:刘心武作品课件)相关课件:作者:余思达邮箱:*****************适合于课外诗词学习。
「下载次数:744」上传者:张凤邮箱:**************上传者来自:郑州四十三中学课件简介:原创课件,原创内容详细,层层深入,效果很好「下载次数:204」上传者:wgsh1945 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共50张。
对十首古诗都作了详尽讲解,扣住字词和意境主题,对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作用。
「下载次数:587」上传者:luqixi 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这里是附录的十首古诗,有翻译和出题类型。
欢迎大家观赏。
「下载次数:1382」上传者:wgsh1945 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共19张。
针对文学常识、生字词语、课文结构等设置授课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下载次数:149」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简洁明了,直观形象,实用性强,是平常上课的很好的辅助工具。
. 上传者:lm712007sdzj 邮箱:****************「下载次数:206」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
并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 上传者:yzy620 「下载次数:777」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本课件内容全面,考察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背诵情况,实用性非常强!. 上传者:cr2008 「下载次数:1202」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课件有图片,有文字,图文件并茂,是个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好課件。
《十首足矣》PPT

作者:刘心武
学习目标
1.了解、识记作者的相关知识;
2.阅读课文,明白文章题目含义;
3.背诵默写十首唐诗,理解作者对十首唐诗
的解读;
4.把握文章主旨;
5.体会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
了解、识记作者
刘心武,当代作家。 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 的发轫之作,并引起轰动。
长句的好处: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阅读课文,品味语言
人们各自安排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我仍要近乎痴憨地吁请人们在纷 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 人们各自安排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我仍要近乎痴憨地吁请人们,
在纷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
诗……
加上标点后,语气显得缓慢,不能表达 出作者对美好人 性的渴望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的急切心情。
问题二:作者在文章中解读了哪十首唐诗? 这十首唐诗的作者分别是谁?
阅读课文,梳理脉络
《游子吟》 《清明》 《静夜思》 《登颧雀楼》 《乐游原》 《春晓》 《赋得古原草送别》 《悯农》 《早发白帝城》 《回乡偶书》 孟郊 杜牧 李白 王之涣 李商隐 孟浩然 白居易 李绅 李白 贺知章
落花、野草、劳动者挥洒的汗水,这三者都是最普通微小 的事物,由对这三者的关爱来体现对生命的热爱。 “慈母”的意象“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了我们个体生 命的所有外在因素”。 “行人”与“牧童”的和谐相处,领悟到其中蕴含着的温 馨的人性和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 由思乡之情引申到乡土人情,进而联想到父母亲情。指出 “乡土之恋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情”。 用登高望远喻指人生境界的宏阔,人生的追求永无止境。 用晚景美好而短暂喻指人生有限,不应虚度。
十首足矣

说说你对十首小诗的感悟,自己如何 去付诸行动。
例:读了《游子吟》,我想到了妈妈几年如一日接 送我上学的情景,我要孝敬妈妈,当妈妈说我时, 我再也不跟她大声吵了。
请从下面九宫格或十二宫格中找 出一句连贯的诗。
作业:
1、背诵默写十首诗歌,体味诗中蕴涵的 人性之美。 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品悟, 并联系实际,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
十首诗恰似一个人生历程
离乡别母① ↓ 陌路受到热情指引② ↓ 远在他乡思乡思亲人③ ↓ 经历人生磨难后体会高远理想与人生有限的境界,大彻大悟④⑤ ↓ 产生美好的情愫⑥⑦⑧ ↓ 饱览大好 河山,游子回乡⑨⑩
1、作者列举了哪些丑恶的现象?
①子女虐待生母生父、后母虐待前妻之子、恶 教练绑架幼小学员并将其害死。 ②将那牧童绑票以谋求一己的私欲 。 ③自己居华屋食佳肴而将老父老母驱入猪圈掷 以残羹! ④谋取近利而不顾廉耻、妄想永葆荣华而贪得 无厌 。 ⑤对活泼泼儿童的生命粗暴戕害 。
授 课 人 : 郝 继 珍
十 首 足 矣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读懂诗的内涵,领悟十首小诗所蕴涵的人性美和 人文情怀。 能力目标: 通过质疑、析疑,培养品味文章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悟作者在文中寄寓的呼唤人类良知,讴歌文 明精华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塑造健康的人格。
作家名片
刘心武,当代作家,《红楼 梦》研究学者,以短篇小 说《班主任》闻名文坛, 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 茅盾文学奖。曾在中央电 视台《百家讲坛》开展系 列讲座,对“红学”在民 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促 进作用。
《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悯农》品悟 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三首放在 一起?
《早发白帝城》《回乡偶书》品悟 作者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放一起?
十首足矣1

【板书设计】
读 游子 品 悟 《游子吟》 慈母——象征所有的外在因素 《清明》 温馨的人性——绑标以谋求一已之私利 《静夜思》 乡土人情 《登颧雀楼》 人生的追求 《乐游原》 人生有限 《春晓》 落花(最低等的生物) 《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草(最卑微的事物) 《悯农》 汗珠的珍惜(最普通的劳动者) 《朝发白帝城》 大自然的怀抱 《回乡偶书》 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
〖小
结〗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们对诗歌的大众化理解 为基础,从新颖的角度对 10 首唐诗进行了读和悟,说出了作 者自己的看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理解和感受,从心灵上、精 神上给读者上了一堂丰富的精神熏陶课。 写法灵活, 语言质朴, 意境清新,感情真挚,给人以新的启迪。 〖作 业〗 背诵文中十首唐诗,试写出这些诗歌的原意。
胶南职业中专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教案 (试用)
学科:语文
授课人:刘晓萍
使用班级:10 机高 1、10 机高 2
年
月
日
年
月
日备
年
第 三 单元共 课 题 知 目 能 目 情 目 教 重 教 难 教 关 课 型 识 标 力 标 感 标 学 点 学 点 学 键 8 课时 本节为第 5 课时
旅途
呼唤: 美好的人性和良知
回乡
【教学反思】 从学生最喜欢的诗歌切入,从小学到中学,学生接触过不少唐诗。教师首先让学生列举自己 喜欢的唐诗,并说说理由,由此引出课文中香港十首“最受欢迎唐诗” ,让学生将自己的看法跟 香港人评比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阅读期待,活跃课堂气氛。
完成目标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双边活动及教法运用
〖组织教学〗 : 〖复习提问〗 唐诗知多少? 〖引入新课〗
十首足矣ppt3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了解标题的含义
找出课文中的十首诗,并且熟练背诵。 分析《游子吟》,体会文章的写作主旨 学习从人文角度鉴赏唐诗。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羁旅 ( j ī )
眷念 (juàn)
殴毙 (ōu ) 颟顸 (mānhān) 情愫 (sù 虐待 (nuè 佳肴 (yáo ) 戕害 (qiāng )
清明
杜牧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春 晓
孟浩然
花 落 知 多 少
夜 来 风 雨 声
处 处 闻 啼 鸟
春 眠 不 觉 晓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对《清明》《静夜思》的理解
二十世纪九十年
代之后,成为 《红楼梦》的积 极研究者,曾在 中央电视台《百 家讲坛》栏目就 秦可卿等专题做 过系列讲座,对 民间红学的蓬勃 发展起到推动作 用。
题解
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举行 了“最受欢迎的唐诗”选 举活动。刘心武先生就其 中选出的十首展开话题, 以人们对诗歌的大众化理 解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生 活体验,从独特的角度对 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 悟,指出“这十首唐诗凝 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 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 精华……”
小结: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们对诗歌
的大众化理解为基础,从新颖的角度对10首 进行了读和悟,说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给 人以耳目一新的理解和感受,从心灵、精神 上给读者上了一堂丰富的精神熏陶课。
《十首足矣》5

《十首足矣》5《十首足矣》科目:语文班级:14升学课型:新授课时:第五课时备课人:苏大丽李华君备课时间:3.14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十首唐诗。
2能力目标:能从新的角度来体验、感悟这十首唐诗。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重点:通读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十首唐诗。
难点:能从新的角度来体验、感悟这十首唐诗。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二、通读全文,思考问题。
1、“在体味到人生有层楼可上的同时,又深知人生的有限,以一种彻悟的心态维系一种进退的度数,吃透了这两首诗的精髓的人,又有哪位会短视到谋取近利而不顾廉耻、妄想永葆荣华而贪得无厌呢?”(1)这里的两首诗是指哪两首?。
(2)这两首唐诗表达出怎么样的意境?。
(3)解释词语。
度数。
2、“我想一个多少能从这些诗句中感受到对落花这种最低等生物的怜惜、对野草这各最卑微事物枯荣的关切以及对最普通的劳动者汗珠的珍惜的美好情愫的人,他是决计不可能对活泼的粗暴戕害的。
”(1)解释词语:戕害:;情愫:。
(2)“最低等生物”是指什么?。
(3)“最卑微事物”是指什么?。
(4)“最普通的劳动者的汗珠”是从哪里引发出来的?。
(5)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3、“一是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奇瑰怀抱中,一是将我们导入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中,反复咏诵这样一此明白如画而又美不胜收的诗句,我们灵魂上纵有厚尘积垢,总也能涤出一些真善美来吧?”(1)“一是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奇瑰怀抱中”,是从哪一首中引发出来的?。
(2)描绘了怎么样的“大自然的”景象?。
(3)“一是将我们导入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中”是从哪一诗中引发出来的?。
(4)写出了怎么样的情愫?。
(5)由此,说明了什么?。
三、阅读最后一段课文:(1)作者为什么在文中首首俱录这十首唐诗?是因为这十首唐诗为人们不了解吗?。
(2)“唱卡拉OK搓麻将‘抓黑叉’跳迪斯科练气功算命遛鸟养鱼喂猫饲狗再没有闲空吗?”一句一口气说下来,是不是太急了?能在中间加上一些缓冲一下的标点吗?应该怎么样加上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下来?。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四册之《十首足矣》课件

作者认为读唐诗对人有什么帮助?
陶冶、教化 净化心灵,塑造美好人格
2008年3月26日上午,53岁的威海退休教师 李建华在家中遭歹徒持刀入室抢劫,李建华与 19岁的歹徒丁亮展开殊死搏斗。李建华身中数 刀,在拿出几张存折和100元现金后,丁亮又刺 你怎样评价退休教师的做法? 出致命一刀,水果刀刺中李建华后刀柄与刀身 断裂,满地鲜血让“晕血”的丁亮瘫软在地。 身负重伤的李建华以母亲的身份对其进行教导, 两人在血泊中互相搀扶下楼求救,李建华并未 报警且对急救人员称丁亮是自己的干儿子。当 日,环翠公安分局接到群众报警后,立案侦查, 并于3月27日将丁亮刑拘。
十首诗歌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 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 体现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 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视的高度
读——品——悟
你希望这件事情的结局是怎样 的,展开想象整理一段文字, 把你对社会对人生的美好情愫 表达出来,不少于300字。
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怀有一颗关爱的心、 理智的心、 感恩的心 感受生活
对十首诗歌作者有自己的 理解,速读课文,划出这 些句子。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慈母”的意象有什么变化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 意恐迟迟归。 个体生命的所有外在因素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孟郊
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 人生旅途中我们要珍惜的精神财富 是什么?
十首足矣
刘心武
1、了解作家、作品,识记生字读音、字形。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理解十首唐诗 蕴涵的人性美和人文关怀。(重点) 3、品读《游子吟》,欣赏作者独特的视角 体会作者写作用意。(难点) 德育目标: 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怀有一 颗关爱的心、理智的心、感恩的心感受生活
十首足矣(优质课配套课件)

作者介绍:
❖ 刘心武,当代作家,生于1942年。1977年发 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的 先河,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获 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长篇小说《钟 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 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 题做过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发展起 到了推动作用。
并呼吁人们: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
点唐诗
板书设计
十首足矣
最受 欢迎
十首 唐诗
刘心武
1. 《游子吟》 ---母爱 2. 《清明》 --温馨人性 3. 《静夜思》 --乡恋之情 4. 《登颧鹊楼》--人生追求 5. 《乐游原》-- 生命有限
人
多
读
性 呼吁
一 些
之 6.《赋得古原草送别》
7.《春晓》
生命之爱
“十首足矣”的含义是什么?
“十首”,是指香港一家文化机构,采用投票选 出的十首最受欢迎的唐诗。“足矣”意思是足 够。作者认为,这十首唐诗基本上概括了人的 本性、思想、情感、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传 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着中华 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仰望的高 度。
课文分析
❖ 通读全文,说出具体是指哪十首唐诗 ? 《游子吟》《清明》《静夜思》;《登颧鹊楼》《乐游原》; 《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悯农》;《早发白帝城》《回 乡偶书》。
白日依山尽, 向晚意不适,
追 黄河入海流。 驱车登古原。有
求
欲穷千里目, 夕阳无限好,
更上一层楼。 只是近黄昏。限
杜牧《清明》——(春雨中行人思绪和愿望 ) ( 温馨人性---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 ) 李白《静夜思》——( 乡土之恋 ) ( 个体血脉与他人与群体的承续关系) 王之涣《登鹳雀楼》—(山河壮美,向上进取 ) 李商隐《乐游原》— (人生有限,不应虚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
背
品
悟
对《清明》《静夜思》的理解
大众化理解: 《清明》:如画如乐,明丽清新。 《静夜思》:乡情、亲情。 作者的理解: 《清明》蕴含着一种温馨的人性,陌生人之 间的亲切和谐相待,体现出一种对人生乐趣的 健康追求。 《静夜思》联想到家乡父老乡情,意识到个 体血脉与他人与群体的承续关系。
读
背
品
悟
读
课堂小结
《游子吟》--歌颂母爱 《清明》--温馨的人性 《静夜思》--乡土之恋 《登鹳雀楼》--人生境界宏阔 《乐游原》--人生的宏阔 《春晓》--对低等生物的怜惜 《赋得古原草送别》--对卑微事物 枯荣的关切 《悯农》--对普通劳动者的汗珠的 珍惜 《朝发白帝城》--大自然的怀抱 《回乡偶书》--人世间最朴素的人 情
读
背
品
悟
对《朝发白帝城》《回乡偶书》的理解
大众化的理解: 《朝发白帝城》:表达了遇赦后的喜悦心 情。 《回乡偶书》:写出了游子回乡的感受。 作者的理解: 《早发白帝城》把我们引到大 自然的奇瑰怀抱中。 《回乡偶书》将我们导入人世 间最朴素的人情中。
阅读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如此希望 人们读这十首诗?
背
品
悟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对《登鹳雀楼》《乐游原》的理解
大众化的理解: 《登鹳雀楼》:写出人生境界的宏阔。 《乐游原》:体味人生的有限。 作者理解: 以一种彻悟的心态维系一种进 退的度数。
读
背
品
悟 对《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悯农》的理解
大众化的理解: 《春晓》:描写春雨后的清晨。 《赋得古原草送别》:草原送别。 《悯农》:对农民的悲悯和同情。 作者的理解: 对落花这种最低等生物的怜惜、 对野草这种最卑微事物枯荣的关 切以及对最普通的劳动者汗珠的 珍惜。
最受香港人欢迎的十首唐诗
《游子吟》孟郊 《清明》杜牧 《静夜思》李白 《登鹳雀楼》王之涣 《乐游原》李商隐 《春晓》孟浩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悯农》李绅 《朝发白帝城》李白 《回乡偶书》贺知章
读
背
品
悟
读
背
品
悟
为什么把《游子吟》列在榜首?
大众化理解: 这是歌颂母爱的诗。 作者认为: 人生在世,无人不在羁旅之中。诗中的慈母 所构成的意象,早已超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 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外在因 素,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 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布置作业
再次诵读十首唐诗,选择你喜欢 的一首,结合自己的阅历谈谈自 己的感受。
诗意人生 十首足矣
谢谢各位老师!
这10首唐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 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也体现着我 们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 仰望的高度。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以此为荣。 但是现实中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却与此相反, 令人痛惜。 因此作者发自内心地呼吁,希望人们从 这10首常诵常新的唐诗中,感悟到基本的人 性和人情,从中吸取精华,熏陶人的心灵,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题解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人灵魂 的咏叹。人们或歌以咏志,或诵以怡情,或 习之修身。在20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举行了 “最受欢迎唐诗选举”活动。刘心武先生就 其中选出的十首展开话题,以人们对诗歌的 大众化理解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 从独特的角度对十首唐诗进行了品读和感悟 写下了这篇文章。
十首足矣
刘心武
学习目标
1.提高大家对中华民族文化精 华的认识,思考并确定做人的 道德底线。(难点)
2.理解十首诗蕴含的人性美和 人文关怀。(重点)
学法指导
读一点 背一点 品一点 悟一点
唐诗
读
背
品
悟
刘心武,生于1942年,中国当代著 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 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 人民文学》主编等,以《班主任》闻名 文坛,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 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 》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 家讲坛》栏目开展系列讲座,对红学在 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