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法规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PPT
第四章 安全疏散

第四章 安全疏散第一节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
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 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3.4.1.1的要求3.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厅内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人数0.8/100人计算,且不宜小于1m;其厅内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最小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65m/100人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8m/100人计算,且均不应小于1.4m;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课件

走道
二、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是指三面有墙围护, 面向走道一侧敞开的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在低层建筑中应用广泛。它可 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人员疏散快 捷,但却是烟火蔓延的通道。因此在高层建 筑和地下建筑中禁止采用。设计中可采用敞 开楼梯间的建筑物有: 1.不超过5层的低层民用建筑; 2.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 3.丁、戊类多层厂房、库房; 4.每层工作平台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 作平台上同时生产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的丁、 戊类高层厂房。
地下与地上不共用楼梯间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
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 其他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时,应为乙级 防火门。
7. 疏散楼梯和走道上 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 楼梯和扇形踏步,踏 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 平面角不超过 10°, 且每级离扶手 0.25m 处的踏步宽度超过 0.22m时,可不受此 限。
25
计算
某百货楼: 地下二层营业面积:10000 地下一层营业面积:10000 一层营业面积:10000 二层营业面积:10000 三层营业面积:10000 四层营业面积:10000
地下二层 地下一层
一层
二层
三层
四层
计算:
B(m)=S'(m2)××a(人/m2) K2×b(m/100人) 式中:B为商店营业厅疏散总宽度(m) S'为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m2) K2为面积折算值(常量) b为疏散宽度百人指标(m/100人) a为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 地下二层疏散宽度=10000X0.7X0.8X1/100=56米 地下一层疏散宽度: 10000X0.7X0.85X0.75/100=42米 一层疏散宽度:10000X0.6X0.85X0.65/100=33.15米 二层疏散宽度:10000X0.6X0.85X0.65/100=33.15米 三层疏散宽度:10000X0.6X0.77X0.75/100=34.65 四层疏散宽度:10000X0.6X0.60X1/100=36米
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PPT课件

为止的这段时间,即为该构件的耐火极限,用小时(h
•
建筑构件达到上述三个状态之一,就达到了耐火极限。失去隔火作用指
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背火面平均温度达到140℃,或背火面任意一点温度
达到180℃,或背火面任一点的温度达到220℃,此时靠近背火面的构件将
第6页/共62页
•
建筑物耐火等级
• 一般而言,一级耐火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楼板、
•
(4)
第8页/共62页
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
•
安全出口主要有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疏散门、疏散走道、避难层、避
•
•
(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在特殊情况下可设一个
安全出口
•
第9页/共62页
疏散楼梯
•
疏散楼梯是供人员在火灾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所用的楼梯。疏散楼梯的
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
第一,在平面上应尽量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
相邻,当较低建筑物的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盖的耐
火极限不低于1h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少到3.5m。
第35页/共62页
•
(2)两座建筑物相邻的两面外墙为非燃烧体且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
若外墙全部不开设洞口有困难,则允许每一面外墙开设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
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口不正对开设,此时防火间距可按表9.4的规
面的粗糙度对时间也有影响。
第28页/共62页
• (2)人员的密集程度
•
若楼内人员密度低,居室之间没有联系,则人们无法通过人员的嘈杂声
觉察火灾。若楼内人员密度高,则火灾区的嘈杂声和在走廊内奔跑声会使在
非火灾室的人们察觉火灾。但人越密集,则步行速度愈慢,需要的疏散时间
安全疏散设计新规范PPT课件

• 在建筑物的屋顶及外墙上宜设置可供人员临时避难 使用的屋顶平台、室外疏散楼梯和阳台、凹廊等, 因为这些部位与大气连通,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不 会在这里停留,这些部位可以基本保证人员的人身 安全。
2020/4/18
• 建筑疏散设计中的相对安全观
–显然,建筑消防的绝对安全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通过合理的疏散设计或改造可以减少
火灾给人员带来的危险,提高火灾中人员的
安全性 。即在建筑设计中创造相对安全的
疏散路线和疏散环境。
2020/4/18
9
4、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
• 双向疏散原则。在建筑物内的任意一个部位,宜同 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
– 响应时间(Tresponse)——从人员感知到开始 疏散的时间间隔。人员意识到有火情时,一 般不急于疏散,而是首先通过获取信息进一 步确定是否真的发生了火灾,然后采取相应 的行动;
2020/4/18
17
• 影响安全疏散时间的主要因素
– 疏散行动时间(Ttravel)——从人员开始疏散 到疏散结束的时间间隔。从疏散开始通过走 廊、楼梯间、安全出口至到达安全区域的时 间;
– 建筑构件的倒塌破坏。由于建筑材料的条件决定
了吊顶的耐火极限只有15min,它限定了允许疏
2020/4/1散8 时间不能超过这个极限
22
人在安全疏散中的危险临界条件
1、当烟气层界面高于人眼的特征高度时,上 部烟气层的温度达到180度;
2、当烟气层界面低于人眼的特征高度时,烟 气层的温度达到110度;(这时主要是直接 烧伤或吸入热气体)
1.2
最新建筑法规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Ⅱ.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其建筑面 积不大于50㎡时,可设置一个疏散口。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建筑法规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2.安全疏散距离
★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 (1)高层建筑中从房间最远点到房间门或户门的距离不宜大于 15米,如超出此距离,则应增设房间或户门。 (2)对于百货大楼营业厅以及附设在高层建筑内的影院、剧院、 礼堂、多功能厅、大会议室等这类面积较大、人员集中的大房间, 从房间最远点到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30米。
(5)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 距离按其1.5倍水平投影计算。(《高规》6.1.6)
(7)除设有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者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超度 超过20米时,应设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
(《高规》6.1.15)
2.安全出口的数量
★ 多层民用建筑
(1)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 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高规》6.1.7)
方型大厅疏散口示意
房间内最远点到疏散口的距离
★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
多层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极限、封闭楼梯间): (1)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 (2)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学校、其他22M; (3)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4)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5)楼梯底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 外出 口布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6)任何情况下,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 不应超过袋形走道 时的规定最大疏散距离,即20~22M; (7)地下车库疏散距离不大于45M,自动喷淋时不大于60M;底 层车库疏散距离不大于60M。 (《建筑防火》5.3.8)
建筑防火安全疏散ppt课件

安全疏散设计
• 合理组织疏散流线
要求:a.简捷(减少疏散环境的影响,缩短疏散时间)
b.疏散通道不宜布置成“S”和“U”形,不宜设置台阶、突 然变窄
c.双向(至少有两个安全出口,避免设置袋形走道)
5.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
安全疏散设计
• 合理布置疏散设施
➢ 疏散设施的分类
按所处位置分:
水平疏散设施(疏散门、走道、楼梯间前室、安全出口、避难层等)
1.普通楼梯间(多层建筑常用) 2.设计规范
➢疏散楼梯梯段净宽为1.1米 ➢楼梯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 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 设在距离楼梯间≤ 15米处)
2.封闭楼梯间 • 定义
➢ 当建筑标准不高且层数不多时,采用的不设前室的楼梯间,并 且用具有一定防火能力的墙体和门将楼梯与走廊分隔开,使其 具有一定的防烟、防火能力(四面有墙、设门)
6.疏散安全分区
• 疏散安全分区设立目的
安全可靠地疏散人群 减少烟气进入楼梯间,并防止烟气的扩散
• 疏散安全分区的分级
安全疏散设计
第一安全分区:走廊(安全性高于起火房间) 第二安全分区:前室(安全性高于走廊) 第三安全分区:疏散楼梯间(安全性高于前室)
经过三个安全分区,基本上到达相对安全的空间,完成疏散的过程。
2.封闭楼梯间 • 使用范围
a.高度<32米的二类高层建筑 b.与高层建筑主体部分直接相连的附属裙房,超过5层的公建 c.10至11层的通廊式住宅,12至18层的单元式住宅,超过6层的塔
式住宅
安全疏散设计
3.防烟楼梯间 •定义
在进入楼梯间入口前设置前室(阻止火灾时烟气进入)或阳台、凹 廊的楼梯间
安全疏散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疏散设施设计 第三节 单、多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第四节 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第五节 实例分析
安全疏散小知识

安全疏散小知识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
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安全疏用距离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3.4.1.1的要求3.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厅内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人数0.8/100人计算,且不宜小于1m;其厅内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最小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65m/100人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8m/100人计算,且均不应小于1.4m;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4.高层建筑每层疏散楼梯最小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各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第11章2安全疏散设计——疏散距离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26
多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
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均不 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 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 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 400人。
体育馆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小于两个,且每 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6
3、安全疏散距离
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距离
高层建筑
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 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
的房间
端的房间
医院
病房部分 其它部分
旅馆、展览楼、教学楼 其它
2019/9/9
24 30 30 40
安全疏散设计
12 15 15 20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18
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m)
表6.1.9
高层建筑
医院 居住建筑
其它
2019/9/9
每个外门的净宽
走道净宽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1.30
1.40
1.50
1.10
1.20
1.30
1.20
1.30
安全疏散设计
1.40
19
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 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应符合下 列规定:
一、二层
0.65
三层
0.75
≥四层
1.00
0.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它规定:
(1)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 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高规》6.1.3)
(2)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高规》6.1.3A)
(3)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 道的规定。(《高规》6.1.4)
(4)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 离不应小于5M。(《高规》6.1.5)
(《建筑防火》5.3.1)
(2)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0㎡的塔式住宅, 可设一个楼梯。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 且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宿舍,可设一个楼梯。
(《建筑防火》5.3.2)
(3)超过六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 通至平屋顶,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
(《建筑防火》5.3.5)
★ 高层建筑
(1)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但符合下 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Ⅰ.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 ㎡,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Ⅱ.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 单元之间的楼梯间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 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窗槛墙高度大于1.2米且为不燃烧体 墙的单元式住宅。
★ 高层和地下建筑
(1)双向疏散时:医院病房部分24M,教学楼、旅馆、展 览馆、医院其他部分30M,其他40M;
(2)袋形走道时:医院病房部分12M,教学楼、旅馆、展览 馆、医院其他部分15M,其他20M;
(3)地上人员集中的大厅(观众厅、展厅、多功能厅、餐 厅、营业厅、阅览室等)内任一点到最近疏散口的直线距离 不宜超过30M;其他房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 过15M。
(《高规》6.1.7)
方型大厅疏散口示意
房间内最远点到疏散口的距离
★从房门到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
多层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极限、封闭楼梯间): (1)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 (2)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学校、其他22M; (3)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4)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5)楼梯底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 外出 口布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6)任何情况下,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 不应超过袋形走道 时的规定最大疏散距离,即20~22M; (7)地下车库疏散距离不大于45M,自动喷淋时不大于60M;底 层车库疏散距离不大于60M。 (《建筑防火》5.3.8)
(3)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 不小于1米计算。(《高规》6.1.12.3)
3.疏散门的构造要求
(1)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采用 侧拉门、吊门和转门。人员密集场所防止外部人员随意进入的 疏散用门,应设置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器具即能迅速开 启的装置,并应在明显位置设置使用标志。(《高规》6.1.16)
(《建筑防火》5.3.3)
(4)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均不应小于2个, 且每个疏散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 人时,其超过2000人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 400人。 (《建筑防火》5.3.4)
(5)体育馆观众厅每个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安全 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 地下室、半地下室
(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 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高规》6.1.12.1) (2)房间面积不超过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 可设一个门。 (《高规》6.1.12.2)
Ⅲ.除地下室外,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 通时,且相邻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下表规定的公共 建筑。
注:上述相邻两个防火分区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相两 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仍应符合本表的规定。
(《高规》6.1.1) (2)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 可设置剪刀楼梯。 (《高规》6.1.2)
建筑法规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2.安全疏散距离
★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 (1)高层建筑中从房间最远点到房间门或户门的距离不宜大于 15米,如超出此距离,则应增设房间或户门。 (2)对于百货大楼营业厅以及附设在高层建筑内的影院、剧院、 礼堂、多功能厅、大会议室等这类面积较大、人员集中的大房间, 从房间最远点到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30米。
(5)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 距离按其1.5倍水平投影计算。(《高规》6.1.6)
(7)除设有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者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超度 超过20米时,应设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
(《高规》6.1.15)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安全出口的数量
★ 多层民用建筑
(1)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 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Ⅰ.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且人数不超过50人,可只设一 个门;位于走道尽头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 远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米,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 也可只设置一个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M。
Ⅱ.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其建筑面 积不大于50㎡时,可设置一个疏散口。
Ⅲ.二层或三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出外) 符合下表的要求时,可设1个疏散楼梯:
Ⅳ.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 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只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安全出口。 Ⅴ.设有不少于两个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如 顶层局部升高时,其升高部分层数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不超过 200㎡,人数不之和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楼梯,但应设另一 个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