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安全疏散设计——疏散距离

合集下载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确定
1.营业厅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多层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柜架式营业厅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

当室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以增加到37.5米。

(2)高层建筑物内,柜架式营业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

2.高层裙房和多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当采用商铺式营业区域的布局方式时,商铺营业厅中疏散走道与商铺之间隔断应满足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隔断应砌筑到楼板底。

商铺内任何一点到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15米,当商铺位于两个安全出入口之间时,商铺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40米,当商铺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22米。

大于24米以上的高层商业建筑,当商铺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20米。

注:(1)多层建筑商铺式营业区域里,当安全出口之间的走道为敞开式外廊时,商铺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为45米。

(2)二层商铺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商铺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商铺出口到最近非封闭楼期间距离为35米。

当商铺位于袋形走廊两侧或尽端时,商铺疏散出口到非封闭楼梯间距离为20米。

3.商业建筑多层疏散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当确有困难时,其直通室外的距离超过15米不大于30米部分,应设安全疏散通道,安全疏。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表的规定;
2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2m;
3 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

当层数不超过
4 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m 处;
4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袋
注:1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基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m。

2 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m;
3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4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1。

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 第十一章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 第十一章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第三篇建筑消防设施第十一章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知识框架考点解析考点一:系统的分类和组成一、消防应急灯具的分类1,按电源电压等级分类①A型消防应急灯具② B型消防应急灯具2,按储电池电源供电方式分类①集中电源型消防应急灯具②自带电源型消防应急灯具3,按适用系统类型分类①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灯具②非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灯具4,按工作方式分类①持续性型消防应急灯具②非持续性型消防应急灯具5,按用途分类①消防应急照明灯具②消防应急标志灯具二、系统分类与组成考点二: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一、系统的工作原理(一)集中控制型系统集中控制型系统中设置有应急照明控制器,应急照明控制器采用通信总线与其配接的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连接,并进行数据通信;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通过配电回路和通信回路与其配接的灯具连接,为灯具供配电,并与灯具进行数据通信。

应急照明控制器通过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控制灯具的工作状态,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也可直接联锁控制灯具的工作状态。

应急照明控制器能够采用自动和手动方式控制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及其配接灯具的应急启动,接收并显示其工作状态。

(二)非集中控制型系统非集中控制型系统中未设置应急照明控制器,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通过配电回路与其配接的灯具连接,为灯具供配电。

非集中控制型系统中,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直接控制其配接灯具的工作状态,可采用自动和手动方式控制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及其配接灯具的应急启动。

二、系统的功能(一)应急启动功能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应能采用自动和手动方式控制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应急启动,即控制系统的灯具和相关设备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发挥其疏散照明和疏散指示的作用。

(二)集中控制型系统的应急状态保持功能系统应急启动后,除指示状态可变的标志灯具外,集中控制型系统设备应保持应急工作状态直到系统复位。

考点三:系统的性能要求一、系统的持续应急时间系统的持续应急时间是指系统应急启动后,灯具、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等设备在蓄电池供电状态下保持应急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

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汇总

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汇总

精心整理安全疏散是指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

例如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撤离。

为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建筑物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如太平门、疏散楼梯、天桥、逃生孔以及疏散保护区域等。

应事先制定疏散计划,研究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如撤离时途经的门、走道、楼梯等;确定建筑物内某点至安全出口的时间和距离,如商场的营业厅由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米;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保证走道和楼梯等的通行能力,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每通过人数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且规定有最小净宽,如医院的疏散楼梯宽度不小于1.3米,住宅为1.1米,还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

第一节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

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走道宽度)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走道宽度)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走道宽度)《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对走道宽度火等级和使用人数,按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通过计算确定。

考虑走道的附属功能情况。

兼有其他功能的走道,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宽。

考虑走道两例门的开启方向。

通向走道的房间门宣开向室内,当必须开向走道时的宽度应适当增加。

以下为部分《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对走道宽度的有关规定:住宅的走道: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走道净宽不宜小于looo mm,通往辅助用房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800 mm;中小学校的走道:教学用房采用中间走道时,净宽不应小于2100 m”;采用单面走道时,净宽不应小于1800 mm;办公用房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500吼m;医院的走道:利用走道单侧候诊时,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2100 mm;两侧候诊时,净宽不应小于2700 mm;通行推床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00 mm;办公楼的走道:走道长度不超过40 m时,单面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300 mm,中间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400 mm;走道长度超过40 m时,单面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500 mm,中间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800 mm。

②走道的长度走道的长度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平面布局以及防火和采光等要求确定的②走道的采光和通风单固走道可直接采光,易获得较好的采光通风效果。

中间走道的采光和通风较差,g用的解决方法有走道两端开宙宜接采光;利用门厅、过厅及开敞的楼梯间和房间来采光道两刨墒上开高宙及门上设亮子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

(2)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楼梯、电梯①楼梯楼梯是联系建筑物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

楼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以及防火规范要求,选择楼梯形式,确定楼梯的宽度、数量和位置。

a.楼梯的形式与楼梯间的形式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跑楼梯、双跑平行楼梯、转角楼梯、三团楼梯、双分平行楼梯、剪刀楼梯、弧形楼梯及螺旋楼梯等。

楼梯的形式选择,主要依其使用性质和重要程度来决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附带条文说明)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附带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buildingsGB 50016-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1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16-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2、3.2.3、3.2.4、3.2.7、3.2.9、3.2.15、3.3.1、3.3.2、3.3.4、3.3.5、3.3.6(2)、3.3.8、3.3.9、3.4.1、3.4.2、3.4.4、3.4.9、3.5.1、3.5.2、3.6.2、3.6.6、3.6.8、3.6.11、3.6.12、3.7.2、3.7.3、3.7.6、3.8.2、3.8.3、3.8.7、4.1.2、4.1.3、4.2.1、4.2.2、4.2.3、4.2.5(3、4、5、6)、4.3.1、4.3.2、4.3.3、4.3.8、4.4.1、4.4.2、4.4.5、5.1.3、5.1.4、5.2.2、5.2.6、5.3.1、5.3.2、5.3.4、5.3.5、5.4.2、5.4.3、5.4.4(1、2、3、4)、5.4.5、5.4.6、5.4.9(1、4、5、6)、5.4.10(1、2)、5.4.11、5.4.12、5.4.13(2、3、4、5、6)、5.4.15(1、2)、5.4.17(1、2、3、4、5)、5.5.8、5.5.12、5.5.13、5.5.15、5.5.16(1)、5.5.17、5.5.18、5.5.21(1、2、3、4)、5.5.23、5.5.24、5.5.25、5.5.26、5.5.29、5.5.30、5.5.31、6.1.1、6.1.2、6.1.5、6.1.7、6.2.2、6.2.4、6.2.5、6.2.6、6.2.7、6.2.9(1、2、3)、6.3.5、6.4.1(2、3、4、5、6)、6.4.2、6.4.3(1、3、4、5、6)、6.4.4、6.4.5、6.4.10、6.4.11、6.6.2、6.7.2、6.7.4、6.7.5、6.7.6、7.1.2、7.1.3、7.1.8(1、2、3)、7.2.1、7.2.2(1、2、3)、7.2.3、7.2.4、7.3.1、7.3.2、7.3.5(2、3、4)、7.3.6、8.1.2、8.1.3、8.1.6、8.1.7(1、3、4)、8.1.8、8.2.1、8.3.1、8.3.2、8.3.3、8.3.4、8.3.5、8.3.7、8.3.8、8.3.9、8.3.10、8.4.1、8.4.3、8.5.1、8.5.2、8.5.3、8.5.4、9.1.2、9.1.3、9.1.4、9.2.2、9.2.3、9.3.2、9.3.5、9.3.8、9.3.9、9.3.11、9.3.16、10.1.1、10.1.2、10.1.5、10.1.6、10.1.8、10.1.10(1、2)、10.2.1、10.2.4、10.3.1、10.3.2、10.3.3、11.0.3、11.0.4、11.0.7(2、3、4)、11.0.9、11.0.10、12.1.3、12.1.4、12.3.1、12.5.1、12.5.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高层建筑类别1.2.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建筑类别 两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之和一类建筑 1400二类建筑 2100注:当相邻两个防火分区设有喷淋时,建筑面积之和仍应按上述规定。

塔式高层住宅: 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二.安全疏散距离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安全疏散距离表,首层外门走道⑴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 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

⑵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 。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安全疏散设施安全疏散设施包括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消防电梯、事故广播、防排烟设施、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事故照明和安全指示标志等。

一、安全出口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为了减少损失,需要把建筑物内的人员和物资尽快撤到安全区域,这就是火灾时的安全疏散,凡是符合安全疏散要求的门、楼梯、走道等都称为安全出口。

如建筑物的外门;着火楼层梯间的门;防火墙上所设的防火门;经过走道或楼梯能通向室外的门等,都是安全出口。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上方,应设宽度不小于1m的防护挑檐。

(一)安全出口布置的原则布置安全出口要遵照“双向疏散”的原则,即建筑物内常有人员停留在任意地点,均宜保持有两个方向的疏散路线,使疏散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安全出口的数量安全出口数量的多少,对保证人身安全和物资疏散极为重要。

但是,从经济角度出发,也不是设得越多越好。

一般来说,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不过于人员较少或面积较小的防火分区,以及消防队能从外部进行扑救的范围,由于其失火率相对较低,疏散与扑救较为便利,因此也可以适当放宽,不完全强调设两个安全出口,具体规定如下:1、公共建筑或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剧院、礼堂、电影院、体育馆的观众厅及候车室、商场、展览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则必须根据容纳的人数确定,且在开放时能保证使用。

2、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而且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凡符合下列情况的,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1)甲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10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者;乙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15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者;丙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25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者;丁、戊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40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者;(2)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面积不超过50 m2,且人数不超过10人者;(3)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 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者;(4)塔式住宅,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不超过6户,建筑面积不超过400 m2者;十层至十八层,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5)仓库的占地面积不超过300 m2者;库房的地下室、半下室面积不超过l00 m2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25
多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
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 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 300m2、且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宿 舍,可设一个楼梯。
超过六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 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如户门采用 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
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 数不超过30人时(甲、乙类生产房间除外),其 门的开启方向不限。
疏散用的门不应采用侧拉门(库房除外) 、吊门
,严禁采用转门。自动启闭的门应有手动开启 装置。
库房门应向外开或靠墙的外侧设推拉门,但甲 类物品库房不应采用侧拉门。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29
2、疏散门的构造要求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 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宽度不应小于1.40m,紧靠 门口1.40m内不应设置踏步。
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其宽度 不应小于3.00m。
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宽度 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20
工业厂房的疏散宽度
厂房每层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宽度, 应按表3.5.4的规定计算,当各层人数不相等时, 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 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楼梯最小 宽度不宜小于1.10m。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21
工业厂房的疏散宽度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26
多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
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均不 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 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 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 400人。
体育馆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小于两个,且每 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3
3、安全疏散距离
多层民用建筑的疏散距离
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 闭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表5.3.8的要求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4
3、安全疏散距离
注: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 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外廊是敞开的,通 风排烟、采光降温等方面的情况一般均比内廊式建筑 要有利于安全疏散)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16
多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
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该场所 的建筑面积按1.0人/m2计算;其他歌舞娱 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该场所 建筑面积按0.5人/m2计算。
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 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
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1m。 (按能通过2股人流的宽度考虑 )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 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给设计以一定的灵活性)
房间的门至最近的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如房间位于 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5.3.8减少5.00m;如房间 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时,应按表5.3.8减少2.00m。
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 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 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28
2、疏散门的构造要求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6
3、安全疏散距离
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距离
高层建筑
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 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
的房间
端的房间
医院
病房部分 其它部分
旅馆、展览楼、教学楼 其它
2019/9/9
24 30 30 40
安全疏散设计
12 15 15 20
安全疏散设计
22
多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
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 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 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 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 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 宽不应小于1.40m。
厅内的疏散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 0.80m计算,且不宜小于1.00m;边走道的最小净宽 不宜小于0.80m。
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平坡地面应 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阶梯地 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疏 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1.40m。
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 不超过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设有不少于2个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 公共建筑,如顶层局部升高时,其高出部分的 层数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不超过200m2,人数 之和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楼梯,但应另设 一个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一、二层
0.65
三层
0.75
≥四层
1.00
0.75
1.00
1.00
-
1.25
-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13
多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
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以及疏散外门,楼 梯和走道各自宽度,均应按不小于表 5.3.11的规定计算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14
多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
剧院、电影院、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 众厅的疏散内门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 和走道各自总宽度,均应按不小于表5.3.10的 规定计算。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18
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m)
表6.1.9
高层建筑
医院 居住建筑
其它
2019/9/9
每个外门的净宽
走道净宽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1.30
1.40
1.50
1.10
1.20
1.30
1.20
1.30
安全疏散设计
1.40
19
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 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应符合下 列规定:
第11章 安全疏散设计
第2节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3、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层含义:
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
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如体育馆、影剧院等, 室内最远点到疏散出口的距离是通过限制 走道之间的座位数来控制的。
对于非固定座位的场所是通过规定室内最 远点到房门的最大直线距离来控制的。
安全疏散设计
8
3、安全疏散距离
按正方形大厅来确定中 心点到四个出口的距离 都能达到30m,这个厅 的最大面积是 60m×60m=3600㎡。与 放宽的商业营业厅、展 览厅的防火分区面积相 一致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9
3、安全疏散距离
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是根据火灾危险性与 允许疏散时间及厂房的耐火等级确定的。
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5
3、安全疏散距离
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楼梯间,房间内最远 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表5.3.8中 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 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表5.3.8中规定的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 间的最大距离的房门,是指直通公共走道 的房门或直接开向楼梯间的分户门,而不 是指套间里的隔间门或分户门内的居室门。
百人宽度指标 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的最小宽度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12
多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宽度
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歌舞娱乐放映 游艺场所等民用建筑底层疏散外门、楼梯、走 道的各自总宽度,应通过计算确定,疏散宽度 指标不应小于表5.3.12的规定。
层数
一、二级
耐火等级 三级
四级
底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 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疏散门的最 小宽度不宜小于0.90m;疏散走道的宽度 不宜小于1.40m。
注:①当使用人数少于50人时,楼梯、走 道和门的最小宽度,可适当减少;但门的 最小宽度,不应小于0.8m。
②以上表格规定的宽度均指净宽度。
2019/9/9
2019/9/9
安全疏散设计
10
第五章 安全疏散设计
第3节 安全出口
1、安全出口的宽度与数量
安全出口——凡符合规范规定的保证人员安 全疏散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
安全出口的宽度
安全出口的宽度不足,就会延长疏散时间,造成拥挤和 滞留,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安全出口的宽度由疏散宽度指标计算出来。 安全出口的宽度确定标准
7
3、安全疏散距离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 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 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 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 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