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A.降水丰富
B.热量充足
C.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
D.流水堆积,土层条件好
6.读下图,中国局部示意图甲与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乙,结 合区域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3)图乙山地应该在图甲中__⑤_____(数字)处,此山地南北坡 自然带分布存在哪些差异?试说明原因。 答:相同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北坡有
温带和落__叶__阔__叶_林_______。
核心2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真题冲浪
(2012·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1)图中所示山地
(C )
A.
B.
C.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A)
A.喜马拉雅山脉
B.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2 天山山脉南北坡的差异 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绿洲(地形 起伏引起地形雨、获得太阳光热等的差异)
3 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寒流——降温减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例1.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AC)
A.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B.非洲北部广大的热带荒漠带 C.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D.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思路导引】• 考Fra bibliotek么…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 • 答什么… …自然环境的影响。
地貌 • 怎么答… …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 整体生态环境 的变化等。
【答案】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 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 减少,使沿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 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 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 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 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教学课件

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
2.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整体性 表现 含义
意义 举例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 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 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
材料二:黑河发源于祁连 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 以下是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 模式图。
(1)图中甲、乙、丙、丁空格表示着如下的内容:用水增加、 耕地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入境水流减少,请对应填出甲 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丁 ____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黑河地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协调措施。 (4)面对用水量的急剧上升,人们也想到了节流的办法,在黑 河流域的干支渠进行了衬砌。虽然有效地减少了渠系损耗,提 高了地表水的利用率。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渗漏减少,使地 下水难以得到有效补充。这一现象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什么特征?
(2)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 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 ________________(气候)。
(3)从A→B→C→D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 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________为基础的。
(4)从F→G→H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 ________向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_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表现特征
从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
水分
太阳辐射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高纬、低 纬明显
海陆位置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中纬地区明显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海拔高度
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低纬高山地 区明显
东西=经度变化方向=纬线方向 南北=纬度变化方向=经线方向
地理 纬度位置 热量 位置 海陆位置 水分
植被 气候
土壤
陆 成带状
地
自
然 带
一定宽度
陆地自然带:热量带+植被类型+“带”
(2) 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它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它是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 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 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 备的功能
形成 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 量的交换,将生物、大 气、水、土壤、岩石等 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 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大气、 生物、地形等要素组成的。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地理要素间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
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 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 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 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目前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 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不同时空尺度上自然地理 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人类活 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机制和效应的研究还不够系 统;对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研究还 不够全面。
展望:未来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研究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加强不同时空尺度上自然地理 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揭示其内在机制和规律 ;深入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机制和效应 ,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开展自然地理环境与 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探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途径和模式。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 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将不断涌现,为自然地理环 境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PART 04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 异性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整体性对差异性的影响
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 一个整体,对地理环境产生综合影响。
2
整体性使得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 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PART 06
结论与展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结论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 性
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 性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 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 生物和土壤等多个要素组成的复杂系 统,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整体性表现 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以及它们对外部干扰 的响应和调整。
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ppt课件

E
D
经线路线
C
B
E站 D站
C站 B站 A站
A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特征:自然带沿着东西(经度)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影响因素:水分
考点一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深化探究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 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 异产生的原因_海__陆__分__布__不__同__导__致_
_水__分__条__件__的__差__异__。
请说出以下古文反映了哪种地域差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
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植被覆盖率下降 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气候
地方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
课堂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B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A )
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精讲点拨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主干 知识 体系
第1页/共42页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
(1) 组成:包括
等。
气候
植被
(2)特殊功土能壤: 代表
是主导大气性、因水、素岩石;、生物、土壤是、 最具
地形
性(3要)地素理;要素间相为互各作要用素产的生中新心功环能节。
生产功能:具有合成
的能力有。机主物要依赖于光
合作用。
平衡功能:通过 的性质保持稳定的功能。
2)温度越高(阳坡),积雪的消融量越大, 雪线的位置就越高。
如:赤道非洲雪线高度(乞力马扎罗山)为 4570~5425m,阿尔卑斯山为2400~3200m,
北极地区只有100~300m。
第20页/共42页
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 4、雪线
3)山地的缓坡容易积雪,雪线位置低;陡坡 积雪易下滑,雪线位置较高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 伸、沿纬 度更替
从沿海向内 水分 陆的地域分 异
海陆分布 沿经线延 伸、沿经 度更替
山地的垂直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沿山地水
地域分异
平延伸、
垂直更替
典型地区 低纬、高纬 地区及中纬 度一定范围 内 中纬度地区
海拔较高的 低纬山地
第12页/共42页
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判读
1、基带与所在地的自 然带一致,从山麓到 山顶呈现出与纬度地 带性相似的规律。
二、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 7、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南半球同纬度大部分地区为海洋)
第33页/共42页
二、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
8、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两岸 (洋流)
第34页/共42页
引申: 1.海拔高,纬度低,自然带多 2.基带与山体所在纬度自然带一致 3.纬度高,雪线低;阴坡雪线低;
第1页/共42页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
(1) 组成:包括
等。
气候
植被
(2)特殊功土能壤: 代表
是主导大气性、因水、素岩石;、生物、土壤是、 最具
地形
性(3要)地素理;要素间相为互各作要用素产的生中新心功环能节。
生产功能:具有合成
的能力有。机主物要依赖于光
合作用。
平衡功能:通过 的性质保持稳定的功能。
2)温度越高(阳坡),积雪的消融量越大, 雪线的位置就越高。
如:赤道非洲雪线高度(乞力马扎罗山)为 4570~5425m,阿尔卑斯山为2400~3200m,
北极地区只有100~300m。
第20页/共42页
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 4、雪线
3)山地的缓坡容易积雪,雪线位置低;陡坡 积雪易下滑,雪线位置较高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 伸、沿纬 度更替
从沿海向内 水分 陆的地域分 异
海陆分布 沿经线延 伸、沿经 度更替
山地的垂直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沿山地水
地域分异
平延伸、
垂直更替
典型地区 低纬、高纬 地区及中纬 度一定范围 内 中纬度地区
海拔较高的 低纬山地
第12页/共42页
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判读
1、基带与所在地的自 然带一致,从山麓到 山顶呈现出与纬度地 带性相似的规律。
二、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 7、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南半球同纬度大部分地区为海洋)
第33页/共42页
二、非地带性(地方性)规律
8、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两岸 (洋流)
第34页/共42页
引申: 1.海拔高,纬度低,自然带多 2.基带与山体所在纬度自然带一致 3.纬度高,雪线低;阴坡雪线低;
第15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53张PPT)

第15课 普查讲 第(4)题 P119
解 析 : 根据材料“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 的边缘”,说明此时教授既没有位于森林带内,也没有位于冰雪带 ,而是位于两者之间,故A、D项错误。根据材料“眼前簇簇花草相 映”,可以判断教授所处的地方为草本茂盛的草甸,而非苔原带, 故B项正确,C项错误。
第(1)题 P118
小提示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R河 径流量减少,水文为触发要素,需要从“R河 径流量减小”出发,分析其对土壤、生物、 气候等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对整体环境的 影响。
11
of
22
11
方法便笺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思路
涉及事物与问题
分析思路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从地理位置出发,对各 自然地理要素综合分析。
13
of
22
13
小积累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表现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 变,如下图:
第15课 小积累 P118
14
of
22
14
(2)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 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题。 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C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15课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普查讲 第( 2 )题 D.亚寒带针叶林带 P118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纬网图中自 然带的判断。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 息以及图中“大兴安岭”的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为我国东 北地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对 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C项正确。
22
第15课 小积累 P119
of
解 析 : 根据材料“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 的边缘”,说明此时教授既没有位于森林带内,也没有位于冰雪带 ,而是位于两者之间,故A、D项错误。根据材料“眼前簇簇花草相 映”,可以判断教授所处的地方为草本茂盛的草甸,而非苔原带, 故B项正确,C项错误。
第(1)题 P118
小提示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R河 径流量减少,水文为触发要素,需要从“R河 径流量减小”出发,分析其对土壤、生物、 气候等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对整体环境的 影响。
11
of
22
11
方法便笺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思路
涉及事物与问题
分析思路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从地理位置出发,对各 自然地理要素综合分析。
13
of
22
13
小积累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表现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 变,如下图:
第15课 小积累 P118
14
of
22
14
(2)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 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题。 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C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15课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普查讲 第( 2 )题 D.亚寒带针叶林带 P118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纬网图中自 然带的判断。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 息以及图中“大兴安岭”的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为我国东 北地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对 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C项正确。
22
第15课 小积累 P119
of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

大气循环
水循环
示意简图
水循环
大气
水汽 输送
大气
蒸降
蒸
降
发水
发
水
径流
陆地
海洋
岩石圈物质循环
示意简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浆岩
沉
岩
积
浆
岩
变质岩
生物循环
示意简图
生物循环 植物
环境
动物
微生物
案例 读P85案例1(以生物为例)
思考:生物循环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 产生怎样的影响?
1、改变了大气成分
2、改变了陆地水的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3、参与岩石形成,促使土壤的形成
“阅读”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 的创造者。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 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
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阅合成读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
环境要素 大气
(气候) 水文
地形 生物 (植物) 土壤
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
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地形) 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 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 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着水分交换,水文 是个地理环境要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冰川、波 浪、风、地下水等的影响。 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的制约
举例
地球大气中的CO2保持稳定,大气本身没有减缓或 增加CO2的能力,但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 和海水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就减少了大气 中的CO2。此外,陆地植物大量吸收CO2,使大气中CO2 减缓。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才有这个平 衡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坡是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迎风 坡,降水量大,因而积雪量大,雪 线比北坡低。
▲ 垂直自然带规律记忆
☆原因线索: 海拔高度差异
水热状况差异 (气候)
山地垂直自然带
☆对三句话的理解: 1.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与 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地 带谱 相似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红树林为例说说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气候
生物
地貌
水文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土壤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答案:A 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地貌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
1.各要素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2.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的,而是作为 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
3.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 它整体环境状态都随之发生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实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实例
伸方向
从赤道到两极 南北更替
水
东西延伸
平 (纬度地带性)(纬度方向)
分 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经度地带性)(经度更替)
热量 水分
你发现高大山地的景观特点吗?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更 自然带的延 形成因素
替方向
伸方向
从赤道到两极 南北更替
水
东西延伸
平 (纬度地带性)(纬度方向)
分 异
从沿海到内陆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地区高山 植被带模式图
用简单坐标系图表达出“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 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的相似性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雪线
北 南北 坡 坡坡
北南
南 北 南 坡 坡 北 南 北 南北 南
坡坡 坡
坡 坡 坡 坡坡 坡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另一重要表现
请将风景照片与实地一一对应。
1
2
3
4
D
C B
5
A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由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了 自然特征大致相似,呈带状分布的区域
热 带 雨 林 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白桦树)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冰原带
北
南
坡
坡
南北 坡坡
南
北
北
南
坡
坡
坡
坡
A
B
C
D
ABCD分别在哪半球? AD在北半球;BC在南半球
ABCD四山海拔高度大体相当,纬度由高到低的排 列次序是 ABDC 。
观察分析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自然带南坡比北坡复杂?
北
南
阴坡
阳坡
青藏高原
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南坡降水 比北坡多,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自然带概念和命名:
纬度 太阳 位置 辐射 海陆 影 响 位置
热量 水分
植被
决 定
气候
影 响
土壤
自 然 带
▲自然带名字的记忆 —同类归纳记忆(植被+“带”) 注意区别: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
表示植被 表示自然带 表示气候类型
900 冰原气候
冰原带
900
苔原气候
苔原带
700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 温温 带 带带 草 荒草 原 漠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350
硬叶林带
带 带带
30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200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0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更 自然带的延 形成因素
替方向
700
6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500
阔叶林带
400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
温 温温 带 带带 草 荒草 原 漠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350
硬叶林带
带 带带
30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200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带
热带季风气候
90°N 60°N 30°N 0° 30°S 60°S
气温高,雪线高
气温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低,雪线低
降水多,雪线低 降水
降水少,雪线高
下列图中,反映了有永久性冰雪的山体是
(C)
1700米
1500米
2200米
2400米
冬季 100C
A
冬季 80C
B
夏季
120C C
夏季 150C
D
C山2000米高度气温为120C-2000×60C/1000=00C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答案:C 点拨:P环节反映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在亚热带季风气 候下,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红壤发育,土壤 有机质含量低。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0
热带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原因是 热量由 低纬向 高纬递 减
200E
北冰洋
请注意观察中国
内蒙古东部到新 疆西部的海陆距
太
离,并分析其对
自然地理环境的
平
影响:
洋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经度地带性)(经度更替)
热量 水分
垂
直 从山麓到山顶 垂直更替
分异(垂直地带性)
环状
水热
(热为主)
终年积雪 雪线
苔原带
高山草原(甸)带
高山灌木带 针叶林
森林上限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地区高山植被带模式图
终年积雪雪线
苔原带 高山草原带
高山灌木森带林上限
针叶林
印度洋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阿拉善戈壁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降水量 <200mm
荒漠
200—400mm
荒漠草原
400—600mm
草原
900 冰原气候
冰原带
900
苔原气候
苔原带
700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700
6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500
阔叶林带
400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大气
水
土壤
生物
(植被)
地貌
考纲要求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情报告 以区域图为载体, 1.考查某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地 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 应用。考查频度低。前者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2.考查自然带、植被类型及地域分异规律。考查频 度较高。以选择题为主。
▲ 垂直自然带规律记忆
☆原因线索: 海拔高度差异
水热状况差异 (气候)
山地垂直自然带
☆对三句话的理解: 1.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与 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地 带谱 相似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红树林为例说说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气候
生物
地貌
水文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土壤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答案:A 点拨:该图反映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地貌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
1.各要素通过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2.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的,而是作为 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
3.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 它整体环境状态都随之发生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实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实例
伸方向
从赤道到两极 南北更替
水
东西延伸
平 (纬度地带性)(纬度方向)
分 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经度地带性)(经度更替)
热量 水分
你发现高大山地的景观特点吗?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更 自然带的延 形成因素
替方向
伸方向
从赤道到两极 南北更替
水
东西延伸
平 (纬度地带性)(纬度方向)
分 异
从沿海到内陆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地区高山 植被带模式图
用简单坐标系图表达出“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 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的相似性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雪线
北 南北 坡 坡坡
北南
南 北 南 坡 坡 北 南 北 南北 南
坡坡 坡
坡 坡 坡 坡坡 坡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另一重要表现
请将风景照片与实地一一对应。
1
2
3
4
D
C B
5
A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由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了 自然特征大致相似,呈带状分布的区域
热 带 雨 林 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白桦树)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冰原带
北
南
坡
坡
南北 坡坡
南
北
北
南
坡
坡
坡
坡
A
B
C
D
ABCD分别在哪半球? AD在北半球;BC在南半球
ABCD四山海拔高度大体相当,纬度由高到低的排 列次序是 ABDC 。
观察分析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自然带南坡比北坡复杂?
北
南
阴坡
阳坡
青藏高原
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南坡降水 比北坡多,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自然带概念和命名:
纬度 太阳 位置 辐射 海陆 影 响 位置
热量 水分
植被
决 定
气候
影 响
土壤
自 然 带
▲自然带名字的记忆 —同类归纳记忆(植被+“带”) 注意区别: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
表示植被 表示自然带 表示气候类型
900 冰原气候
冰原带
900
苔原气候
苔原带
700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 温温 带 带带 草 荒草 原 漠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350
硬叶林带
带 带带
30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200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0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更 自然带的延 形成因素
替方向
700
6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500
阔叶林带
400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
温 温温 带 带带 草 荒草 原 漠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350
硬叶林带
带 带带
30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200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带
热带季风气候
90°N 60°N 30°N 0° 30°S 60°S
气温高,雪线高
气温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低,雪线低
降水多,雪线低 降水
降水少,雪线高
下列图中,反映了有永久性冰雪的山体是
(C)
1700米
1500米
2200米
2400米
冬季 100C
A
冬季 80C
B
夏季
120C C
夏季 150C
D
C山2000米高度气温为120C-2000×60C/1000=00C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答案:C 点拨:P环节反映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在亚热带季风气 候下,气候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红壤发育,土壤 有机质含量低。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0
热带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原因是 热量由 低纬向 高纬递 减
200E
北冰洋
请注意观察中国
内蒙古东部到新 疆西部的海陆距
太
离,并分析其对
自然地理环境的
平
影响:
洋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经度地带性)(经度更替)
热量 水分
垂
直 从山麓到山顶 垂直更替
分异(垂直地带性)
环状
水热
(热为主)
终年积雪 雪线
苔原带
高山草原(甸)带
高山灌木带 针叶林
森林上限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地区高山植被带模式图
终年积雪雪线
苔原带 高山草原带
高山灌木森带林上限
针叶林
印度洋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阿拉善戈壁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降水量 <200mm
荒漠
200—400mm
荒漠草原
400—600mm
草原
900 冰原气候
冰原带
900
苔原气候
苔原带
700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700
6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500
阔叶林带
400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
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大气
水
土壤
生物
(植被)
地貌
考纲要求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情报告 以区域图为载体, 1.考查某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地 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 应用。考查频度低。前者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2.考查自然带、植被类型及地域分异规律。考查频 度较高。以选择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