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兰新二线(甘青段)坡度表
中铁二院兰新二线甘青段监理站高速铁路道岔首件评估汇报材料(李总5.1修改)

中铁二院兰新二线甘青段监理站道岔首件评估汇报材料中铁二院兰新铁路甘青段监理站二〇一三年五月一、工程概况我监理标段铺架工程为:DK682+737.05~DK1119+679段长钢轨铺设,其中包括酒泉南站、嘉峪关南站、清泉南站、玉门镇站、柳沟南站、石板墩南站、柳园南站、大泉南站8个车站站场铺轨27.3公里,道岔131组,无砟道岔80组、有砟道岔51组。
根据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无砟轨道和高速道岔首件工程评估实施细则》[2011]35号文件的要求,遵照甘青铁路公司有关做好兰新二线高速铁路道岔首件评估的文件要求和工作安排,我监理站积极行动,及时开展了首件高速道岔施工监理工作,首件高速道岔选择石板墩南西咽喉区2-4号渡线道岔,经过二个多月的道岔施工监理,本监理标段内的铁路首件道岔施工及监理工作基本完成,按有关程序和标准经检查道岔各项指标达到验标要求标准,现将首件道岔的施工监理工作汇报如下:二、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及相关监理的制度1、监理站及时成立了以总监为组长、副总监理工程师为副组长的首件道岔工作小组,抽调监理骨干人员为组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铁道部和甘青铁路公司有关高速道岔施工监理要求和标准,使监理道岔监理人员从认识上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2、积极准备,监理站利用2013年10月底11月初的工作空闲时机,组织监理人员学习无砟道岔的理论知识,对进场道岔钢轨组件,配件、岔枕现场学习,布置冬休学习任务,开工前利用甘青公司3月3日至10日开设的高速道岔培训班,有十名监理参加了学习并通过了考试,从而保证了道岔监理人员具有了一定的道岔监理业务能力。
3、制定和编制了高速道岔监理实施细则,保证了道岔监理工作有序、可行、可控状态。
4、根据道岔监理工作的特点、难点、监理要求等配足配齐了符合条件的相应监理人员。
5、审批了施工单位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6、现场检查核对了主要道岔施工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的上岗作业资质。
兰新高速铁路甘青段路基工程设计经验及教训

兰新高速铁路甘青段路基工程设计经验及教训【摘要】在兰新第二双线路基工程设计中,湿陷性黄土、松软土、戈壁土地基处理工程,以及路基面工后变形控制,是该线路基设计工作的重点。
防风及防沙工程设计是保障线路能够安全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对路基设计及建设过程进行简要回顾,总结了在地基处理、路基防冻胀设计、防风及防沙工程、绿色通道设计等方面的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总结1、地基处理工程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技术标准高、对路基设计及施工要求严格,控制路基变形已成为高铁路基设计及施工最主要的目标。
该线地基处理的要求是:无砟轨道路基面工后沉降不超过15mm,路基与桥梁、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工后沉降差不大于5mm。
根据沉降检算分析结果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分别采用换填、碾压、夯实、夯实+CFG桩,挤密桩+CFG 桩、钢筋混凝土筏板、埋入式桩板结构等地基处理措施。
经过近年来的应用和实践,常用地基处理措施的设计和施工已相对成熟,但各种地基处理措施对施工环境和特殊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仍然需要进行总结。
1.1深厚层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发生湿陷的外因是受水浸泡,内因是土层具有特殊的化学和结构特性。
处理深度的决定因素是结构物的允许沉降量。
深厚层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成孔挤密桩法、预成孔柱锤冲扩桩法和孔内深层强夯法。
这些措施的最大处理深度,一般不大于20米,且造价很高。
按现行规范要求,应将附加应力影响深度范围内黄土湿陷性全部消除。
当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桩板结构。
但在车站等上部结构比较复杂情况下,设计和施工制约因素多,质量控制难度大,不宜采用桩板结构。
因此,根据地形地貌、地层特性、降水量、排水等场地条件,分析水的影响深度,以此确定地基处理深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民和车站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就是一例。
民和车站起讫里程:DK87+767.95~DK89+310.05,长1543.073m;为4~8.36m高路堤,地处湟水河三级阶地,地形较平坦;工点主要地层为:表层45~55 m黄土,其下为卵石土和泥岩;地表黄土层,具Ⅲ级自重湿陷性,湿陷深度为20m,总湿陷量为563.35mm;地下水位埋深大于50m。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某段技术资料管理办法_secret

一、资料管理一般性规定(1)资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收集整理及时、真实有效、完整齐全、分类有序,具有可追溯性。
(2)工区总工程师为工区资料的总负责人,并指定工程部长主管,资料由专业工程师及资料员具体管理。
(3)技术员、资料员应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负责收集、整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认真检查,不得有涂改过的痕迹,并于每周将审核整理过的资料交与资料员存放保管。
(4)手写资料应保证字迹清晰,签字、手续齐全,签字应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
并备存一份计算机形成的工程资料。
电子版本的资料必须每周汇总于工区资料员处,工区资料员必须按照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批次对涉及检验批分别建立文件夹进行整理、归档(路基按照施工里程、桥涵按照墩台号分别建立文件夹)。
(5)工区应建立文件资料的收文、传阅及发放制度。
(6)在工作过程中,资料应按分类建立案卷盒,分专业存放保管,并编目录,以便于跟踪检查。
(7)对于已归资料员保管的资料,如本项目部或其他人员借用,须按一定程序和规定,办理借用手续,资料员负责收回。
(8)利用计算机建立资料管理的系统文件,检验批及施工日志应及时形成电子文档形式。
二、管理机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xxxx标x工区技术资料管理实行项目部、工区、项目队三级管理机制。
按照“六位一体”要求,项目部、工区、项目队建立技术资料保证体系,实现技术资料管理的标准化。
项目部负责全标段技术资料的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项目部工程部为归口管理单位。
(内业资料管理机构图)内页资料管理机构图各架子队建立内业资料体系,将管段工点的施工日志、旁站记录、检验批、试验资料、测量资料、技术交底、施工方案、开工报告等分工到具体个人,建立工区资料管理组织机构图,架子队技术组为单位每周三进行自检,对存在的问题在周日之前整改完毕,工区工程部每周五必须检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并形成书面记录,表格形式(见附表1),工区总工负责监督、检查、落实。
三、管理职责1、各工区职责(1)参加项目部组织的各种内业会议,及时传达会议要求并执行;(2)制定技术资料管理规划,编制工区技术资料管理办法;(3)组织技术资料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提高技术资料的编制、管理水平;(4)定期进行项目内的技术资料的检查,并就检查的内容进行交流,制定相应措施,确保技术资料数字填写准确、真实、完整、整洁且签字齐全,确保可追溯性;(5)协调各部门(主要与实验室)的接口工作,确保技术资料对应统一;2、架子队职责(1)组织技术资料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提高技术资料的编制、管理水平;(2)按照相关要求对管段内的技术资料进行填写、签认、整理、归档。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甘青段lxs8标工程项目粉煤灰采购中铁二局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甘青段标工程项目粉煤灰采购招标公告招标编号:.招标条件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州至红柳河段工程已由铁道部以铁建函【】号《关于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州至西宁哈密至乌鲁木齐段站前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建函【】号《关于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站前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建函【】号《关于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地区张掖至哈密乌鲁木齐枢纽站前工程及全线站后工程初步设计和总概算的批复》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建设资金已落实。
本次招标物资为粉煤灰,现公开招标,诚邀合格供应商参加投标。
.项目简况与招标内容项目简况: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站前工程标设计里程~,线路长正线公里,位于甘肃省中牧山丹马场和张掖市民乐县境内。
线路自祁连山隧道出口()引出,跨大小坪羌沟、狼牙沟、大小乌龙沟,线路在翻越祁连山后设军马场车站,出站后线路顺地势向西北行进至本标段终点()。
招标内容:见附表。
.投标人资格要求- 1 - / 5在中国境内合法注册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万元、年检合格)符合投标项目经营范围、具有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组织;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备相应的能力。
粉煤灰代理商注册资金万元及以上,且级粉煤灰日供应量须大于吨。
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具有良好的信誉。
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良好的履约记录。
具有良好的资金财务状况。
具有为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提供同类产品的供货业绩(新产品除外)(中标通知书或重点工程的供货合同复印件),近三年内未发生过重大质量事件。
具有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和管理制度;具有省部级以上或国家权威专业检测、检验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书及近两年的产品质量检测合格报告。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招标文件的获取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将投标申请表(附表)于年月日之前传真至招标人或,投标申请表原件一式二份在购买标书时递交。
年月日月日,工作日时间每日上午时至时,下午时至:时(北京时间,下同)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建行楼中铁二局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材料厂或四川省成都市马家花园路号室持身份证明、投标申请表(附表)、单位介绍信购买招标文件。
兰新第二双线兰州西至西宁段地质选线

兰新第二双线兰州西至西宁段地质选线尹鸿远【摘要】兰新第二双线兰州西至西宁段穿行于黄河、湟水河及其支沟阶地,黄土塬梁峁及低中山,区内滑坡、错落、泥石流、危岩落石、岩堆、煤窑采空等不良地质发育,湿险性黄土、膨胀岩等特殊岩土广泛分布,控制线路方案的地质因素多。
通过可研和初步设计阶段大面积调绘和综合勘察,对各方案进行进行研究和比选,确定了地质条件较好的线路方案。
【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12(038)003【总页数】5页(P16-19,26)【关键词】不良地质;线路方案;地质选线【作者】尹鸿远【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91 概述兰新第二双线东起兰州西站,经甘肃、青海、新疆,西至乌鲁木齐新客站,全长约1782.6 km,为21世纪继青藏线后,在西北修建的又一条铁路大动脉。
高标准的兰新第二双线与既有兰新铁路合理分工,可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为新疆资源开发和外运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为我国能源战略安全提供保障。
项目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进行初测和可研,2009年3月至8月进行定测和初步设计,后又进行了补充定测,2010年3月正式开工,目前正在建设。
兰州西至西宁段位于该线的东端,长约190 km,需穿越陇西黄土高原和祁连山中高山区两大地貌单元,区内滑坡、错落、泥石流、危岩落石、岩堆、煤窑采空、湿陷性黄土、膨胀岩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发育,线路跨过黄河后主要行经在湟水河河谷,谷地较狭窄,最宽处仅数公里,最窄处数百米,谷地内有既有兰青一、二线、高速公路、109国道及瑟宁兰输油输汽管道,其他道路和建筑物分布也较多。
沿途集镇、村庄广布,农田、灌渠纵横,厂矿、企业林立,房屋、人口较为密集,是甘青两省富庶之地。
选线时既要尽可能地绕开大的不良地质体,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方案,又要尽可能地减少与大的建筑物发生干扰,与城市规划良好衔接,节省投资,因此该段的选线成为兰新第二双线难度最大的区段。
兰新二线按250km均衡速度曲线超高设置方案

9000
80
JD90
DK579+992.182
DK582+009.354
9000
80
JD91
DK583+116.660
DK584+787.253
9000
80
JD92
DK585+732.247
DK587+371.215
9000
80
JD93
DK590+529.821
DK592+519.911
兰新第二双线按250km/h均衡速度设置曲线超高的方案
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兰新铁路新疆有限公司:
我院于2012年6月15日提交了《关于报送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曲线超高设计及检算说明的函》(铁一院线运函[2012]587号),现根据公司要求我院补充完成全线(兰州至乌鲁木齐)均按250km/h均衡速度设置曲线超高的曲线超高设置方案,详见附件。请审查。
DK482+770.588
DK483+798.625
12000
60
张掖站
JD82
DK491+085.309
DK492+107.089
12000
60
JD83
DK502+373.873
DK504+079.881
9000
80
临泽站
JD84
DK532+402.198
DK538+809.987
8000
90
JD85
DK93+323.617
8000
90
JD20
DK95+229.426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2011年4月20日4时05分,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小平羌隧道在进行初级支护施工时,发生拱部局部坍塌事故,造成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908万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2011年4月26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指定省安监局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张掖市政府及山丹县政府相关部门参加,依法成立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下设综合组、管理组、技术组三个小组)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调查组经过调查取证、现场勘察、查阅资料、技术分析和认定,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及防范和整改措施。
现将有关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概况(一)事故发生时间:2011年4月20日4时05分。
(二)事故发生地点: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小平羌隧道出口DK349+055~DK349+035掌子面。
(三)事故发生单位: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
(四)事故类别:坍塌。
(五)事故等级:重大事故。
(六)事故伤亡情况:12人死亡。
二、工程概况和事故相关单位概况(一)工程概况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连接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省会城市的一条铁路大动脉,是中长期快速铁路网规划中以客运为主的干线铁路,线路全长1776公里,项目投资估算总额1435亿元,工期5年。
2009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审批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项目建议书的请示的通知》(发改基础[2009]1487号);2009年6月17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土地预审报告经国土资源部审核,下发《关于新建铁路兰新第二双线工程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国土资预审字[2009]268号);2009年7月14日,环保部下发《关于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09]344号);2009年8月20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兰新二线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基础[2009]2159号);2010年1月1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正式开工。
兰铁路第二双线新甘青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甘青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二〇一〇年一月目录1.编制依据、原则、范围及设计概况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1.3.编制范围 (2)1.4.设计概况 (2)2.工程概况 (3)2.1.线路概况 (3)2.2. 主要技术标准 (3)2.3. 主要工程数量 (4)2.4. 征地拆迁简况 (4)2.5. 工程特点 (5)2.6.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6)2.6.1. 重点桥梁工程 (6)2.6.2. 重点隧道工程 (6)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8)3.1. 自然地理特征 (8)3.1.1.地形、地貌特征 (8)3.1.2.工程地质特征 (9)3.1.3.水文地质 (10)3.1.4.气象 (10)3.1.5.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16)3.2.交通运输情况 (18)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利用资源情况 (18)3.4.沿线建筑材料分布情况 (20)3.5.其他与施工有关的情况 (22)4.施工组织安排 (23)4.1.建设总体目标 (23)4.1.1. 质量目标 (23)4.1.2. 安全生产目标 (23)4.1.3. 工期目标 (23)4.1.4. 投资控制目标 (24)4.1.5. 环境保护目标 (24)4.2.管理模式、建设组织机构和任务划分 (24)4.2.1. 管理模式 (24)4.2.2. 建设组织机构和任务划分 (24)4.2.3. 设计、咨询、监理及施工单位现场组织机构 (25)4.2.4. 施工标段划分 (26)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26)4.3.1. 总体工期安排 (26)4.3.2. 总体施工顺序 (26)4.3.3.主要阶段工期安排 (27)4.4. 施工准备、征地拆迁和建设协调方案 (27)4.5.各专业工程进度安排 (28)4.5.1. 路基进度安排 (28)4.5.2. 桥梁进度安排 (28)4.5.3. 隧道进度安排 (30)4.5.4. 无砟轨道进度安排 (30)4.5.5. 铺轨进度安排 (31)4.5.6. 站房进度安排 (31)4.5.7. 四电进度安排 (31)4.6.分年度完成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计划 (32)4.7. 专业间衔接与配合 (32)4.8. 施工组织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34)5.大临设施及过渡工程方案 (35)5.1.施工道路 (35)5.2.铁路便线设置 (35)5.3.施工便桥设置 (35)5.4.材料厂 (35)5.5.填料拌合站 (35)5.6.混凝土拌和站 (35)5.7.简支梁预制场 (35)5.7.1. 梁场设置原则 (35)5.7.2. 梁场布置方案 (36)5.8.双块式轨枕预制场 (37)5.8.1. 轨枕场设置原则 (37)5.8.2. 轨枕场布置方案 (37)5.9.铺轨基地 (38)5.9.1. 铺轨基地设置原则 (38)5.9.2. 铺轨基地布置方案 (38)5.10.临时通信、电力、给水及其他大临设施 (38)5.11.主要过渡工程 (38)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39)6.1.控制工期及重难点隧道工程 (39)6.1.1.高家山隧道 (39)6.1.2.福川隧道 (39)6.1.3.大坂山隧道 (39)6.1.4.祁连山隧道 (40)6.2.控制工期及重难点桥梁工程 (40)6.2.1.小峡湟水河特大桥 (40)7.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41)7.1.施工准备 (41)7.1.1.征地拆迁 (41)7.1.2.施工图计划安排 (41)7.1.3. 设计交桩 (41)7.1.4. 技术交底 (42)7.1.5. 开工报告 (42)7.2.路基工程 (43)7.2.1. 工程概况 (43)7.2.2. 施工方法、顺序、措施 (43)7.2.3. 路基施工工艺要点 (46)7.2.4. 路基沉降观测与评价体系 (59)7.2.5. 路基施工环境保护 (61)7.3.桥梁工程 (62)7.3.1. 工程概况 (62)7.3.2. 施工安排原则 (62)7.3.3. 总体施工方案 (63)7.3.4. 施工方法及工艺 (64)7.4.隧道工程 (77)7.4.1. 工程概况 (77)7.4.2. 总体施工方案 (77)7.5.轨道工程 (104)7.5.1. 工程概况 (104)7.5.2. 施工总体安排 (104)7.5.3. 无砟轨道道床施工方法及工艺 (105)7.5.4. 铺设无缝线路 (113)7.6.房建工程 (118)7.6.1. 工程概况 (118)7.6.2. 施工安排 (120)7.7.四电工程 (122)7.7.1. 工程概况 (122)7.7.2. 施工进度 (123)7.7.3.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124)8.主要工程材料设备、主要施工装备、劳动力及投资安排 (133)8.1. 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133)8.1.1. 甲供物资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133)8.1.2. 甲控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133)8.1.3. 自购物资设备和地材的采购供应方案 (133)8.1.4. 主要工程材料的运输方案 (134)8.1.5. 设备采供计划 (134)8.1.6. 分年度主要材料设备计划 (135)8.2.关键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 (135)9.建设与施工管理措施 (136)9.1.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136)9.2. 质量管理措施 (138)9.2.1. 质量管理机构 (138)9.2.2. 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138)9.2.3. 质量控制要点 (141)9.2.4. 质量控制措施 (142)9.2.5. 试验检测 (148)9.2.6. 沉降及变形观测与评估 (149)9.3. 安全管理措施 (149)9.3.1.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50)9.3.2. 安全生产管理重点 (151)9.3.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53)9.3.4.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156)9.4. 工期控制措施 (157)9.4.1. 组织措施 (158)9.4.2. 技术措施 (158)9.4.3. 合同管理措施 (158)9.4.4. 经济措施 (159)9.5. 投资控制措施 (159)9.5.1. 投资控制目标 (159)9.5.2. 投资控制总体要求 (159)9.5.3. 投资控制要点 (159)9.6. 环境保护措施 (163)9.6.1. 环保管理体系 (164)9.6.2. 环保总体要求 (164)9.6.3. 环保措施 (164)9.7. 冬期、夏期、雨季施工措施 (165)9.7.1. 冬期施工措施 (165)9.7.2. 夏期施工措施 (166)9.7.3. 雨季施工措施 (167)9.8. 节约用地措施 (169)9.8.1. 正式工程 (169)9.8.2. 临时工程 (169)9.9. 补充耕地(含复垦)措施 (170)9.9.1. 工程技术措施 (170)9.9.2. 改良土壤 (171)9.9.3. 土地复垦时机 (171)9.9.4. 抚育管理 (171)9.10. 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 (171)9.10.1. 已完工桥梁墩台、涵洞保护措施 (171)9.10.2. 预制梁保护措施 (171)9.10.3. 钢筋、模板保护措施 (172)9.10.4. 桥面系、轨道、道岔构件与沿线四电设备保护措施 (172)9.11. 文明施工措施 (172)9.11.1. 文明施工目标 (172)9.11.2. 文明施工措施 (172)9.12. 信息化管理 (173)9.12.1. 信息系统的构成 (173)9.12.2. 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174)9.13. 项目标准化管理 (174)9.13.1. 管理制度标准化 (174)9.13.2. 人员配备标准化 (175)9.13.3. 现场管理标准化 (175)9.13.4. 过程控制标准化 (175)10.存在问题 (175)10.1. 工期问题 (176)10.2. 过隧道架梁问题 (176)10.3. 张掖以西分散小梁场问题 (176)10.4. 兰州、西宁枢纽站房工期问题 (176)10.5. 联络线问题 (177)11.施工组织图表 (177)11.1. 附表 (178)11.2. 附图 (179)1.编制依据、原则、范围及设计概况1.1.编制依据⑴相关法律、法规和铁道部规章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00
3600.000
34
6.5000
2800.000
35
4.0000
4700.000
K1643+533.547 K1646+763.547 K1648+863.547 K1651+613.547 K1654+563.547 K1656+913.547 K1663+463.547 K1667+163.547 K1675+263.547 K1677+313.547 K1688+063.547 K1689+663.547 K1691+663.547 K1693+413.547 K1695+963.547 K1699+748.170 K1701+798.170 K1703+848.170 K1708+494.650 K1709+994.650 K1713+044.650 K1717+544.650 K1719+544.650 K1721+594.650 K1724+144.650 K1725+344.650 K1728+145.573 K1730+145.573 K1732+445.573 K1735+045.573 K1738+645.573 K1741+445.573 K1746+145.573
-17.5000
2125.267
K2044+214.184
116
-20.0000
2200.000
K2046+414.184
117
-15.0000
2500.000
K2048+914.184
118
-11.0000
3200.000
K2052+114.184
119
-20.0000
4400.000
K2056+514.184
120
-17.6305
2300.000
K2058+814.184
121
-20.0000
2000.000
K2060+814.184
122
-1.0000
2000.000
K2062+814.184
123
-11.5000
2300.000
K2065+114.184
124
-15.5000
4100.000
K2069+214.184
15
1.0000
2000.000
16
12.0000
1750.000
17
-3.0000
2550.000
18
0.5000
3784.623
19
8.7122
2050.000
20
-1.0000
2050.000
21
4.0000
4646.480
22
11.2626
1500.000
23
20.0000
3050.000
24
140
5.3261
2300.000
K2128+693.680
141
-1.5000
3100.000
K2131+793.680
142
-4.5000
2000.000
K2133+793.680
143
-0.5000
2200.000
K2135+993.680
填表:李春明
复核:张炜
第4页,共10页 备注
日期:2013年9月
线路坡度表(下行线)
兰新第二双线(甘青段)运营里程设计资料
序号
坡度(‰)
长度(m)
终点里程
1
-2.5000
760.0000
K1639+996.043
2
0.0000
1887.5040
K1641+883.547
3
5.9000
1650.000
4
25.0000
3230.000
5
12.9552
2100.000
线路坡度表(下行线)
兰新第二双线(甘青段)运营里程设计资料
序号
坡度(‰)
长度(m)
终点里程
144
0.0000
4405.805
K2140+399.485
145
1.2000
2300.000
K2142+699.485
146
-2.5000
2000.000
K2144+699.485
147
3.5000
1500.000
103
12.0000
2000.000
K2001+518.174
104
-20.0000
5100.000
K2006+618.174
105
0.0000
2200.000
K2008+818.174
106
-13.9879
2070.743
K2010+888.917
107
-20.0000
4800.000
K2015+688.917
2000.000
K1794+120.788
49
5.0000
2800.000
K1796+920.788
50
10.2444
2250.000
K1799+170.788
51
2.5000
2000.000
K1801+170.788
52
-18.0000
1200.000
K1802+370.788
53
1.0000
1900.000
59
4.5000
5100.000
K1819+675.350
60
3.0000
2700.000
K1822+375.350
61
5.5000
2400.000
K1824+775.350
62
-7.5000
2398.666
K1827+174.016
63
0.0000
2700.000
K1829+874.016
64
3.0460
K1847
K1850+574.016
71
8.0000
3150.000
K1853+724.016
填表:李春明
复核:张炜
第2页,共10页 备注
日期:2013年9月
线路坡度表(下行线)
兰新第二双线(甘青段)运营里程设计资料
序号
坡度(‰)
长度(m)
终点里程
72
2800.000
K2032+188.917
111
-20.0000
3400.000
K2035+588.917
112
-11.5000
3000.000
K2038+588.917
113
-13.5000
2000.000
K2040+588.917
114
-6.1248
1500.000
K2042+088.917
115
98
6.0000
3400.000
K1968+968.174
99
-9.0000
3100.000
K1972+068.174
100
-20.0000
19450.000
K1991+518.174
101
5.5000
3700.000
K1995+218.174
102
-6.0000
4300.000
K1999+518.174
130
-14.0000
2000.000
K2096+393.680
131
-12.0000
3700.000
K2100+093.680
132
-10.0000
3000.000
K2103+093.680
133
-8.5000
2700.000
K2105+793.680
134
-6.5000
2100.000
K2107+893.680
43
9.4067
2365.726
K1778+150.788
44
2.0000
4670.000
K1782+820.788
45
-3.4000
2300.000
K1785+120.788
46
6.5000
2300.000
K1787+420.788
47
5.0000
4700.000
K1792+120.788
48
-9.5000
K2146+199.485
148
-2.0000
2250.000
K2148+449.485
149
0.0000
2000.000
K2150+449.485
150
2.0000
2250.000
K2152+699.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