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精讲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讲解排比素材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讲解:
排比
2021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排比,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定义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
(1)用排比来说理,可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
(1)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3)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课文精讲
反复
拟人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的? 两个“盼望着”,形成反复,表达了人们急切的
盼春之情。 “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以
人的动作,化抽象为具体,亲切自然。
功夫: 侧重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还指本领、 造诣、武术等。 例:这幅书法作品很见功夫。
应和: 侧重于“配合、支持”之意,是中性词。
例:两只鸟在不停地鸣叫应和。
附和: 多是无原则的、巴结性的配合,多含贬义。 例:对于网络信息要进行判断、思考,不要盲目地附和别人。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钻石”之意时,读zuàn;其他情况一般读zuān。
形近字
烘( hōnɡ )烘托 拱( ɡǒnɡ )拱桥 嘹( liáo )嘹亮 燎( liáo )燎原 缭( liáo )眼花缭乱
笼( lǒnɡ )笼罩 茏( lónɡ )葱茏
眨( zhǎ )眨眼 贬( biǎn )贬低 砭( biān )针砭
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
春雨图
动景 密密斜织的雨,慢慢走着的人
雨润春
静景 小草、灯光、静默的草屋
动静结合
迎春图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 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 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 个都出来了。
这里的“也”有什么作用? “也”字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
儿”,写出了人们争相迎春的情景。
状元贴士 照 应
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021年八年级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卖炭翁-《全套讲义教师版》

卖炭翁知识集结知识元o唐诗二首知识讲解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一、文学常识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2021年中考总复习: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修辞手法

初中阅读理解之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初高中语文修辞手法讲解

初高中语文修辞手法讲解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021年整理)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大全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大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大全的全部内容。
403 Forbidden
JSP3/2.0.14
ê\。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应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名师教学课件

排比
• 作用:用排比来说理,条理分明;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层次清楚,描写
细腻、形象生动。 答题模式:这句话应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强调了……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经典句子赏析
•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赏析:这句话应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
常用修辞手法主要有:
•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 复、设问、反问八种,对于每一种修 辞手法,要准确理解它们的表达作用, 做到灵活运用。从最近几年的中考试 题看,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这四 种考查得最多。前三种主要是在写各 类句子(或语段)、分析句子的表达 效果(或作用)中落实;对偶则主要 在拟写对联中落实。
•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 “是”“就是”“成为”“变成”等。如:理 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 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秋风阵阵地吹,折 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
比喻
• 如何判断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 注意: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 (1)表示比较。如: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
齐,增强语势,强调了春花的鲜艳美丽、色彩 斑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 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赏析:这句话应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春雨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 突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经典句子赏析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 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 膊和 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专题05 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知识梳理+典题精讲)- 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精讲精练

考点5: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知识点: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那么,如何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呢?修辞手法基本特点作用赏析思路比喻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1.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2.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3.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1.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使人觉得亲切;2.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常见的考题形式:1.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能判别修辞手法的类型,掌握其基本特点与表达作用;其次是能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效果。
【例题精讲】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色的飘落毛时安①初冬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整整一夜。
开始,轻轻拍着窗子。
夜色中,圆圆的,一点一点,趴在窗玻璃上,被屋里的灯光照着,闪着黑黑的幽光。
渐渐变成了无声的催眠,在玻璃上画出纵横交错的图案,打湿了你一夜的睡梦。
冬雨,就像家人围着红泥小火炉的闲话,伴着你,没有目的,漫长而亲切,带着些许的无聊和冗长。
②没想到,一夜的冬雨,竟像最伟大的艺术家,以大地为画板创作了一幅夺人心魄的作品。
铺天盖地的金黄的落叶,在晨曦湿漉漉的微光中,层层叠叠,一直铺到了长街的尽头,铺到了很远很远高楼和大地交界的地方。
是这条街特色的行道树--银杏树的落叶。
银杏的落叶,不像白杨、梧桐、香樟的落叶,踩上去没有那种枯萎沙沙的碎裂声。
它的落叶很厚实,仍然带着刚离开树干母体的生命汁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精讲人教新课标版
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恩重如山冷若冰霜成竹在胸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声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望眼欲穿对答如流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狐朋狗友鼠目寸光鸦雀无声花枝招展鸟语花香烘云托月风卷残云百花争艳鼠窃狗盗兔死狐悲龙争虎斗卧虎藏龙
3.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三头六臂怒发冲冠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
4.其他(除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
a明喻: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
b暗喻: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
c借喻:望穿秋木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
d对比:口蜜腹剑口是心非虎头蛇尾好逸恶劳阳奉阴违南辕北辙外强中干吃一堑长一智挂羊头卖狗肉
e对偶: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穷水尽谦受益,满招损家喻户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f借代:目不识丁披肩执锐扭转乾坤迫在眉睫拈花惹草大江东去灯红酒绿咬文嚼字青黄不接手无寸铁
g比拟:闭月羞花百花争艳草木皆兵风尘仆仆呆若木鸡生龙活虎莺歌燕舞抱头鼠窜肥头大耳土崩瓦解
h反复:登峰造极星移斗转提纲挈领审时度势情真意切罪魁祸首丰功伟绩心灰意冷真凭实据一心一意
i反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塞翁失马,焉之非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j双关:风雨同舟藕断丝连立地成佛乐在其中
k回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l顶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传十,十传百一而再,再而三21918 559E 喞i30679 77D7 矗24150 5E56 幖40502 9E36 鸶*36037 8CC5 賅36121 8D19 贙%820494 500E 倎27191 6A37 樷30317 766D 癭37545 92A9 銩25852 64FC 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