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二胡经典名曲

合集下载

二胡十大名曲

二胡十大名曲

二胡十大名曲Journal 1、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曲中二泉,即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

作者华彦钧(阿炳)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家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人生。

作者运用二胡五个把位的演奏,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流露出压抑悲怆的情调,继短小的引子后,旋律呈微型流动,恰似作者端坐在泉边沉思往事。

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出现六次,它从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

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而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他在演奏各种技法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

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挥发。

此曲缠绵情深,如泣如诉,具有深厚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深受喜爱。

2、良宵二胡独奏曲。

原名《除夜小唱》,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于1928年。

《良宵》是作者除夕与学生、友人欢聚时的即兴之作。

在除夕之夜欢乐情绪感染下,作者兴致颇高,边拉边记谱,顷刻而成。

此曲音乐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

乐曲充分发挥二胡各把位演奏的性能特点。

全曲分三段,第一段主要在上把上演奏,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主要在中把演奏,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主要在下把演奏,旋律昂扬、华彩多姿。

全曲短小精悍,一气呵成。

作者通过轻盈柔和、洒脱自如的旋律,生动描绘了他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

六十余年来,此曲仍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曲中表现出的欢乐和激情,达到乐器性能的极致发挥,是二胡曲中的精品。

3、听松二胡独奏曲。

二胡名曲精选10首

二胡名曲精选10首

二胡名曲精选10首二胡是我国传统的弦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而闻名于世。

二胡的音域广泛,音色醇厚且富有感染力,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作为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乐器,二胡也有许多经典的名曲,以下是我为您精选的十首二胡名曲。

1.《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二胡曲中最为经典的一首,由著名二胡演奏家阿炳创作。

其曲调优美、动人,将二胡的音色发挥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如临其境般的感受。

2.《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二胡曲中的代表作之一,以描绘梅花傲雪的形象为主题。

曲中旋律悠扬、婉转动听,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受。

3.《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一首有着悠扬旋律的二胡独奏曲,以描绘高山流水的景象为主题。

曲中音色流畅,充满了变化和层次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间。

4.《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广场舞常用的二胡曲目,旋律明快动听。

曲中音色清脆明亮,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常常引起观众的共鸣。

5.《钓鱼台》《钓鱼台》是一首表现京城风情的二胡曲目,旋律华丽、抒情,充满了古典气息。

曲中二胡的音色凄美,让人为之动容。

6.《马头琴协奏曲》《马头琴协奏曲》是由马头琴和二胡两种乐器合奏的一首曲目,充满了民族特色。

此曲旋律热情奔放,富有力量感,给人一种豪放的感觉。

7.《江河水》《江河水》是一首以描绘江河流淌的景象为主题的二胡曲目,旋律悠扬、细腻。

曲中二胡的音色变化丰富,让人如同置身于江河之畔。

8.《月光下的凤尾竹》《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以描绘凤尾竹在月光下舞动的景象为主题的二胡曲目,旋律轻盈、优美。

曲中音色婉转动听,给人一种如画般的感受。

9.《临江仙》《临江仙》是一首表现江南水乡风情的二胡曲目,以描绘江南美景为主题。

此曲旋律飘逸、婉约,给人一种优雅、浪漫的感受。

10.《云水禅心》《云水禅心》是一首表现禅意山水的二胡曲目,以描绘云水之美为主题。

曲中音色空灵、恬静,给人一种超脱纷扰的感受,让人感到内心的宁静。

以上便是我为您精选的十首二胡名曲,每一首曲目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二胡独奏古典名曲十首

二胡独奏古典名曲十首

二胡独奏古典名曲十首二胡独奏古典名曲十首,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古典音乐风格。

它以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为基础,加上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把古典音乐在传统民族乐器上的表现形式发挥到极致。

这种古典音乐曲式多样,从简单流畅、慢板抒情起步,再以较快的节奏收尾,表现出生动活泼、深情厚重的特点。

这里,我们可以简要介绍下二胡独奏古典名曲十首:1、《雪月花》:这是一首十分流行的古典曲子,由李白所作。

该曲分为三段,节奏抑扬顿挫,弦乐和弹拨乐的和声精美,节奏跳跃,曲调悠扬,意境清新。

2、《春江花月夜》:这是由苏轼所作的古典名曲,由清代乐师编曲,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抒发出了春江暖风拂面的寂寥,景色的灵动之美。

其中的抒情起伏,用弦乐和拨弦乐表达出了淡然、清新的气质。

3、《芙蓉雨》:这首曲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佳作,由苏轼所作。

曲中有着明快的节奏、抒情的旋律,此曲用芙蓉花雨的形象将淡淡的孤寂感抒发出来,令人感动。

4、《古琴曲》:这首古典曲子是中国古琴音乐中的经典作品,凝聚着悠久历史沉淀而成,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曲调宏大深邃,节奏轻快柔和,古朴典雅,勾勒出一幅空灵的中国古典图景。

5、《梅花三弄》:这是一首梅花颂,由王维所作,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曲中有着清新脱俗的气息,抒情悠扬,古朴典雅,将梅花特有的婉转清雅表现出来,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梦幻般的情愫。

6、《清平调》:这是一首古典音乐的经典作品,由苏轼所作,清新洗练,抒情悠扬,曲调抑扬顿挫,婉转柔美,清雅自然,诠释了清平之情的真挚抒情。

7、《秋思》:这是一首古典曲子,由李白所作,抒发出了淡然、清新的气质,曲调柔和,把秋天的思念,抒发出来,令人心旷神怡。

8、《百花酿》:这是一首古典曲子,由王维所作,以百花盛开为主题,将春天明媚的气息感染人,把百花盛开的景象表现得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

9、《行路难》:这是一首古典曲子,由李白所作,抒发出了凄凉的孤独之情,曲调清新淡雅,把人在行路难中的忧伤、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二胡名曲欣赏(13首)

中国二胡名曲欣赏(13首)

中国二胡名曲欣赏(13首)中国二胡名曲欣赏请点曲名欣赏1、赛马赛马,是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地区流行的群众性竞技活动。

但《赛马》这支乐曲,一听便知它描写的是我国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的赛马。

这是它那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音调告诉我们的。

也许是由于内蒙民歌的优美旋律和它的F调式特别适合二胡的表现,许多作曲者都喜欢用作素材来创作二胡曲。

其它不计,单看中国音编的《二胡曲选》(1949-1979)中,在群众中较有影响的描写草原、骏马的曲子就可找到六首;而直接以奔马为题的就有三首。

也许是由于骏马奔驰的形象特别能扣人心弦,催人奋进的缘故吧!实际上,《赛马》的旋律很简单,然而,简单中却有奥妙。

它的核心旋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蒙古族民歌《红旗歌》。

黄怀海先生从这首民歌中得到创作灵感,并凭借自己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匠心独运,把一首仅有四句十六小节的民歌,升华为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之作。

———黄怀海:“曲不惊人,死不休”2、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盲艺人阿炳(华彦钧)的传世之作。

这首乐曲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构成完整的作品,经过了很长的年代,是阿炳在旧社会流浪卖艺的过程中,通过长年累月的反复演奏、加工创造而成的。

据与他同时代的、熟悉他的生活的乡邻们回忆,早在无锡被日蔻侵占期间,就经常听到他在街头巷尾拉这首曲子,特别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拉得最为动人。

那时还没有曲名,直到一九五O年夏天,杨荫浏先生等人为他录音时,经过商榷才定名为《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含蓄、深情的旋律如泣如诉、如悲似怒,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越高亢,抒发了作者淤积在内心的幽愤、哀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盲艺人阿炳(华彦钧)的传世之作。

3、江河水朋友,你看过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电影吗?你还记得《苦难的岁月》中,一个头插草标的女孩与妈妈生离死别的情景吗?那段凄凉痛苦、带有特殊颤音的舞蹈音乐就是《江河水》它原是流传东北地区的一首民间乐曲,经原旅大歌舞团王石路等同志加工整理成为一首完整的双管独奏曲。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_经典二胡名曲精选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_经典二胡名曲精选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_经典二胡名曲精选经典的二胡演奏曲是很多老人喜爱听的曲子,那你知道经典的二胡演奏曲有哪些吗?以下店铺搜集整合了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欢迎参考阅读!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1920--1940刘天华:刘天华二胡十大名曲,包括:《病中吟》(1915)、《月夜》(1918)、《空山鸟语》(1918)、《苦闷之讴》(1926)、《悲歌》( 1927) 、《良宵》(1928.1.22)、《闲居吟》(1928.6)、《光明行》(1931) 、《独弦操》(1932.1)、《烛影摇红》(1932)(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华彦钧(阿炳):《听松》(1939)、《二泉映月》、《寒春风曲》1950--1959孙文明:《流波曲》(1952)刘文金:二胡协奏曲《豫北叙事曲》 (1959)黄海怀:赛马(1959)1960--1969刘文金:二胡协奏曲《三门峡畅想曲》 (1960,陈钢编曲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梁祝协奏曲》黄海怀:《江河水》(1962)1970--1979鲁日融:《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欢乐的秦川》、《采花》、《摇篮曲》、《曲江吟》周维:《葡萄熟了》王国潼、李秀琪:《奔驰在千里草原》(1972)1980--1989刘文金:《长城随想》吴厚元: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朱昌耀:《江南春色》、《苏南小曲》、《欢庆锣鼓》陈耀星:《战马奔腾》、《陜北抒怀》张晓峰、朱晓谷::二胡叙事曲《新婚别》 (1980)陈刚、何占豪:《梁山伯与祝英台》谭盾:二胡、扬琴二重奏《双阙》 (1984)陈能济:二胡协奏曲《明月几时有》 (1988)何占豪:二胡协奏曲《乱世情侣》、二胡协奏曲《别亦情》杨春林:双二胡协奏曲《长恨歌》何占豪: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幻想曲》(1987)阎惠昌:二胡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幻》(1987)张式业:《一枝花》(改编)(1982)·1990--1999王建民:《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1992)、二胡与管弦乐队《姑苏行》(1995)、二胡协奏曲《杨贵妃的故事》(1998) 高韶青:《随想曲》谭盾:《火祭》 (1995)严洁敏:《卡门主题随想曲》黄安伦:二胡与交响乐《敦煌古谱四首》 (1997)瞿春:《霓裳曲》 (浙江民间乐曲)吴华:二胡及革胡双协奏曲《天仙配幻想曲》 (1995)黄晓飞:二胡协奏曲《爱河之春》(1997)、二胡协奏曲《长恨歌》、二胡协奏曲《母亲》、二胡与钢琴《怀念》、二胡协奏曲《六月雪》关铭:《蓝花花叙事曲》金夏载:《春江水暖》庐亮辉:《疆风舞韵》顾冠仁:二胡协奏曲《夜月》许可:二胡与钢琴《风韵》(1991)、二胡与钢琴《思念》(1993)、《摇篮曲》(1996)王燕樵:二胡与管弦乐队《百鸟朝凤》(1990)陈怡:二胡与弦乐队《胡琴组曲》(1998)外山雄三:二胡与管弦乐队《桥》(1998)松尾佑孝:胡琴协奏曲《天风爱舞和庵》(1998)、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作曲:梁云江·2000--刘文金:《二胡套曲——如来梦》(2002)、二胡与琵琶与乐队《火—彩衣姑娘》( 刘文金曲,二胡:王颖琵琶:邓乐)刘学轩、《第二二胡协奏曲》、《二胡协奏曲》、《山林之秋》二胡与丝竹室内乐团、《二》低音二胡与南管团、《港都、春花、夜雨》给二胡与民族室内乐贾鹏芳:《睡莲》(2002)关乃忠:《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陆橒:《西秦王爷》 (2003)莫凡:胡琴协奏曲《京风》谭盾:胡琴协奏曲《卧虎藏龙》 (2003)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杨青:《秋之韵》王之辉、景建树:《黄水韵》王曙亮、梁奇:《剪窗花》许可:《大莫敦煌》(2004)、《黄沙古道》(2004)杨勇:二胡与大提琴二重奏《河曲》(2001)蔡东铧:二胡协奏曲《浮徒》(2007)、二胡与乐队《幽满庭》(2007)、(二胡、中阮、扬琴、打击乐)《三生石》(2007)朱毅:二胡与管弦乐队《西域风情》(2004)王燕樵:二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阿吐什的朝晨》(2001)刘文金:《雪山魂塑》高韶青:《蒙风》(2008)·改编作品《查尔达斯》(维多里奥·蒙第)《流浪者之歌》 ( 巴布罗·萨拉萨第)《渔舟唱晚》(关伟07年)《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罗西尼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90年编)《浪漫曲》(鲁宾斯坦/93年编)《乘著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93年编)《夜曲》(柴可夫斯基/95年编)等。

二胡曲子最好听的十首歌

二胡曲子最好听的十首歌

二胡曲子最好听的十首歌
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可和欣赏的经典二胡曲目:
1. 《梁祝》:这是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旋律优美,情感深沉。

2. 《二泉映月》:这是阿炳的代表作,曲调悲怆动人,富有诗意。

3. 《渔舟唱晚》: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舟归航的美丽画面。

4. 《高山流水》:这是中国传统乐曲中的经典之作,旋律流畅,气势磅礴。

5. 《广陵散》:这首曲子以古代名士嵇康的故事为背景,充满了历史感。

6. 《汉宫秋月》:这首曲子以古代宫廷为背景,情感细腻,韵味悠长。

7. 《梅花三弄》:这首曲子以梅花为题材,旋律优雅,清新脱俗。

8. 《阳关三叠》:这首曲子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词,情感真挚,离愁别绪。

9. 《十面埋伏》:这首曲子以古代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悲壮。

10. 《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是古代文人蔡琰的作品,情感深沉,旋律动人。

这些曲目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中国二胡名曲欣赏(13首)

中国二胡名曲欣赏(13首)

中国二胡名曲欣赏(13首)中国二胡名曲欣赏请点曲名欣赏1、赛马赛马,是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地区流行的群众性竞技活动。

但《赛马》这支乐曲,一听便知它描写的是我国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的赛马。

这是它那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音调告诉我们的。

也许是由于内蒙民歌的优美旋律和它的F调式特别适合二胡的表现,许多作曲者都喜欢用作素材来创作二胡曲。

其它不计,单看中国音编的《二胡曲选》(1949-1979)中,在群众中较有影响的描写草原、骏马的曲子就可找到六首;而直接以奔马为题的就有三首。

也许是由于骏马奔驰的形象特别能扣人心弦,催人奋进的缘故吧!实际上,《赛马》的旋律很简单,然而,简单中却有奥妙。

它的核心旋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蒙古族民歌《红旗歌》。

黄怀海先生从这首民歌中得到创作灵感,并凭借自己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匠心独运,把一首仅有四句十六小节的民歌,升华为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之作。

———黄怀海:“曲不惊人,死不休”2、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盲艺人阿炳(华彦钧)的传世之作。

这首乐曲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构成完整的作品,经过了很长的年代,是阿炳在旧社会流浪卖艺的过程中,通过长年累月的反复演奏、加工创造而成的。

据与他同时代的、熟悉他的生活的乡邻们回忆,早在无锡被日蔻侵占期间,就经常听到他在街头巷尾拉这首曲子,特别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拉得最为动人。

那时还没有曲名,直到一九五O年夏天,杨荫浏先生等人为他录音时,经过商榷才定名为《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含蓄、深情的旋律如泣如诉、如悲似怒,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越高亢,抒发了作者淤积在内心的幽愤、哀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盲艺人阿炳(华彦钧)的传世之作。

3、江河水朋友,你看过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电影吗?你还记得《苦难的岁月》中,一个头插草标的女孩与妈妈生离死别的情景吗?那段凄凉痛苦、带有特殊颤音的舞蹈音乐就是《江河水》它原是流传东北地区的一首民间乐曲,经原旅大歌舞团王石路等同志加工整理成为一首完整的双管独奏曲。

二胡鼻祖刘天华的10首二胡名曲(曲谱合集分享)

二胡鼻祖刘天华的10首二胡名曲(曲谱合集分享)

二胡鼻祖刘天华的10首二胡名曲(曲谱合集分享)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刘天华先生原名刘寿椿,生于1895年2月4日,因猩红热病卒于1932年6月8日。

刘天华先生是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1.《病中吟》1915年刘天华遭受失业、丧父、贫困之厄运,自已又患病,感触颇多,孕育了初稿。

2.《空山鸟语》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定稿。

乐曲通过描写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

”3.《月夜》1918年初稿,1924年定稿。

通过对皓月当空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4.《苦闷之讴》又名《苦中乐》,乐曲表现了内心的苦闷及要消除苦闷的乐观精神和决心奋斗的意志。

5.《悲歌》又名《处世难》。

刘天华作于1927年。

有两种弓法,旋律绵长,节奏有力,表达了一种激愤的情绪。

6.《良宵》又名《除夜小唱》,作于1927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

乐曲表达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

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

7.《闲居吟》作于1928年暑假。

旋律清妙动听,在体现作者返朴归真,怡然自乐的同时表达了对事业的思虑及未来的憧憬,乐曲带有假日休闲的生活意趣。

8.《光明行》作于1931年春,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

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

9.《独弦操》又名《忧心曲》,刘天华作于1932年1月。

表达了作者忧心忡忡,想努力寻找出路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10.《烛影摇红》刘天华的最后一首作品,作于1932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富表现力呈最普及的乐器之一,又称为“胡琴”或“南胡”。

据史籍考证,古代的“奚琴”可能是它的前身。

多年来,二胡在民间多用作戏曲、曲艺的伴奏和民间音乐的合奏。

本世纪初叶记,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陆续创作了《月夜》、《病中吟》、《光明行》、《空中鸟语》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大大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二胡始被人们视为专业化的独奏乐器。

后又有民间盲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三首二胡独奏曲经发掘后传世,成为中国民族音乐脍炙人口的精品。

1949年以后,二胡独奏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新曲亦如雨后春笋,佳作不断。

如刘文金的《三门峡畅想曲》、陈耀星的《战马奔腾》等等。

本片是于1993年8月在上海录音完成,收录的十大二胡名曲,均为多年来广泛流传并在音乐会上百演不衰的保留曲目,
也是公认的二胡曲库中经典之作。

第一首《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民间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代表作。

阿炳生前为无锡的出家道士。

无锡惠山之泉被誉为“天下第二泉”。

阿炳未瞎之前常去二泉,并为其月冷泉清之境所迷。

后阿炳患眼疾失明,生活极为坎坷凄凉,故常独拉此曲以泄心中悲愤不不之情。

乐曲旋律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悲歌,于凄婉中见悲愤,于优美中见风骨,使聆
听者无不心灵为之震憾而嗟叹不已。

演奏本曲的是青年二胡演奏家王国伟,他1961年出生于上海,11岁开始学习二胡,1978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198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

早在1980年即被选为“上海市文艺新秀”,在乐坛初露锋芒。

先后在1982年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1989年全国民乐电视大奖赛和中国乐器国际比赛,1993年上海之春音乐节等一系列重大比赛和演出中获得各种奖励。

并以独奏家得乐队首席的身份出访美加、新加坡、比利时等国,被美国《克利夫兰日报》誉为“中国的帕格尼尼”。

本片中的第五首和第八首也是他的精彩演奏。

第二首《光明行》是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于1931年写下的。

作为一名深受中国“五四运动”影响的进步音乐家,刘天华的内心充满了对光明生活的向往,所以本曲一扫当时二胡曲多见的缠绵委婉、凄凉哀怨之调,以进行曲坚定有力的节育和号角式的上扬音调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演奏本曲的是年轻的二胡演奏家陈春圆。

1972年出生,11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14岁升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中五年级时曾参加“上海之春”全国二胡邀请赛获第二保,20岁升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

多年来一直师从王永德教授。

曾经多次出访日本、波兰等国家,演出深获好评。

本片中还有第三、第七和第十首都是他演奏的。

第三首《听松》也是阿炳的代表作之一。

阿炳自己解释说这首乐曲描写了宁时金兀术大败于岳飞,逃窜至无锡惠山脚下,躺在听松石上胆战心惊地听着宋军兵马的追击之声的故事,
因此本曲也叫作《听宋》。

但是这种说法好象难以令人置信。

《听松》和《二泉映月》截然不同,曲意奔放豪迈,气势雄壮。

引子中的号角之声、中段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旋律,都给人以勇往直前之感。

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之中,这样的作品实不多见。

第四首《江河水》原为流传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后被改编为双管独奏曲,黄海怀在双管曲的基础上又把它改编为二胡独奏曲。

作为二胡曲,它比双管曲流传的远为广泛。

关于此曲,东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不幸被官府抓去服苦役,备受折磨而死。

妻子闻讯来到当年送别丈夫的江边,面对滔滔江水,回忆往事,痛不欲生。

本曲奏来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是一曲催人泪下的悲歌。

演奏本曲和第六首《月夜》的是中国新一代青年二胡名家马晓晖。

马晓晖1965年出生于唐山的一个民乐世家,六岁起即由其父启蒙学习二胡。

曾经师从舒昭先生。

十三岁时便以突出的天赋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五年后于1983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直接升入该院本科,师从名家王乙教授。

在校期间,这位标准的靓女琴手就已经开始为宝丽金公司灌碟。

198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同年在全国广东音乐演奏比赛中崭露头角,荣获一等奖。

后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司职首席,并多次在国内重大比赛和演出中获奖,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新一代二胡演奏家。

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面,马晓晖举办过40多场独奏音乐会,足迹遍布美加、日本、港澳和西欧地区,被各地乐界誉为“用心灵演奏的二胡天才”。

她的演奏音质纯美,韵味浓郁,左手的揉弦、滑音、运指的弹性,以及右手运弓的弓法、音色变化细腻和幅度都有极为独到之处,并创造性地采用了许多非常规的手法来丰富二胡这一
古老乐器的表现性能,激情投入,酣畅淋漓。

第五首《三门峡畅想曲》是1960年刘文金根据当时三门峡水库建设工程中热火朝天的群众场面创作的。

作者对这首借用了回旋曲式结构的乐曲有这样的说明--引子:登高展望,三门峡水库的壮观景色给人以无限广阔的、引以为豪的感受,音调充满激情而高亢。

第一段:富于舞蹈性节奏的主部音调,是建设者们愉快豪爽的形象。

第二段:进一步表现了建设者们崇高的志愿和坚定的信心。

第三段:音调比较轻松、含蓄。

第四段:音调非常柔美抒情,主要表现对劳动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想象。

第五段:是一幅劳动的两面。

音调时而轻松收信人,时而情绪紧张。

第六、七段和尾声:主部和第一插部的最后再现,乐曲更加火
热,在十分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第六首《月夜》是刘天华的二胡曲代表作之一,作于1918 年夏日的一个月夜。

时月色如银,清风徐来。

月下纳凉的刘天华对月操琴,遂成此曲,六年后修改定稿。

乐曲旋律委婉连绵,
优美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情趣和胸怀。

第七首《流传曲》是江南的又一民间艺人孙文明所作。

作者因家境贫困,常年浪迹江南一
带,先以算命为生,后靠琴艺糊口。

本曲为孙文明的代表作,千愁百转的旋律是他颠沛流
离、坎坷生涯的心灵独白。

第八首《怀乡行》是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陆修棠的代表作。

写于中国面临日本侵略、国土沦丧的1936年秋。

作者于国难之时写下此曲,深沉地表达了他
的悲愤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心。

第九首《战马奔腾》作于七十年代。

乐曲形象地表达中国骑兵的勃勃雄姿。

本曲运用了作者新创造的“大击弓”、“双弦快速抖弓”等高难度的新技巧,生动地描绘了战马嘶鸣、万马奔腾的壮阔场面。

本曲对二胡演奏技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演奏本曲的是著名二胡一代宗师陈耀星的儿子陈军,陈军四岁起随父习琴。

1982年获全国少年器乐比赛三等奖,1983年获北京表年二胡比赛二等奖,1989年获全国首届民族器乐“山城杯”电视大奖赛二胡组第一名。

他的演奏功力扎实、音质纯正、音色优美、技术娴熟全面,对乐曲的演绎的独到的理解。

除演奏外,他还经常创作崭新的二胡演奏作品,创作和演奏均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也曾多次出访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和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地区,受到国际音乐人士高度评价其演奏极具大师风范,被誉为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二胡演奏家”之一。

第十首《汉宫秋月》原来是同名琵琶古曲的第一段,后被移植为广东粤胡独奏曲。

刘天华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又据记谱的粤胡曲谱本改为二胡演奏本,后经蒋风之整理成目前的二胡独奏演出本。

乐曲柔美细腻,演奏时用了强弱多变,使音乐时断叶续,表达了身
陷皇宫的后宫宫女的内心痛苦和哀怨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