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第三课《冰心诗四首》
语文课件:1.3冰心诗四首(苏教版七年级上)

《母亲》《纸船》这两首诗__________,歌颂了_______ 的伟大;《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这两首诗__________, 勉励青年珍惜青春,努力奋斗,积极贡献。 答案:托物喻情 母爱 借物喻理
惜青春,努力奋斗,积极贡献。
2.品味语言 (1)阅读课文,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对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或赏析。 【示例】选句1: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思维点击:首先应明白“心中的风雨”指生活的困难,遇到困 难“躲”到母亲的怀里,充分表现出对母亲的依恋。
赏析:“躲”字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歌颂了母爱
﹒﹒﹒﹒
答案:“一只一只”叠用,简洁地突出了纸船的数量,更表达 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
【沙场点兵】 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
﹒
答案:“透”字表现出的是坚持奋斗的状况,“遍”字表 现出的是无数烈士奋斗牺牲的状况。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第三课 冰心诗四首
1.作者名片 作者 评价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 学作家。她的散文曾被时人称为“冰 心体”,诗被称为“春水体”
诗集有《繁星 春水》等,散文集有 《寄小读者》等
作品
2.文化常识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其特点主要有:第一, 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 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 乐美。 3. 知识链接 冰心是中国新文学开拓时期代表作家之一。她所创建的
特征,用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形象地进行了描绘。
答案:(1)母爱 (2)明艳 嫩绿 淡白 深红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冰心诗四首》

纸 船
讨论:
谈谈<<母亲>>、<<纸船>> 两首诗的区别.
<<母亲>>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 的心态,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侧重 于母爱的付出。 <<纸船>>是步入青年后对母爱的怀念 和依恋,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侧重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
成功的花
• • • • •
成 功的花 ,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嫩绿的芽儿
• 嫩绿的芽儿, • 和青年说: • “发展你自己!” • 淡白的花儿, • 和青年说: • “贡献你自己!” • 深红的果儿, • 和青年说: • “牺牲你自己!”
.思考 1、“芽儿”“花儿”“果儿”说的 话可不可以互换?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这三节诗按内容看是递 进关系。“芽儿”“花儿”“果儿” 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 结果的生长过程。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寄母亲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泊在/船头上。 我/仍是/ 不灰心的/ 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 我要它/ 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凉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 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 亲》
• 母亲呵! • 天上的风雨来了, •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 心中的风雨来了, •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品读、思考:
1、“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 里”,“心中的风雨”指什么呢?“只” 字在这句诗里有什么好的表达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 3 课《冰心诗四首》教案苏教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会诗中所包含的深刻真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这四首诗,推断语言,品尝诗意。
2、经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赏识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将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课重难点:1、增补课外资料指引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将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课假想:指引学生运用品读剖析第一首诗的方法,贯通融会,自主、合作研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
教师指引学生从要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要旨等方面设疑发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
(注意三方面问题)① 你以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语?为何?② 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出诗的形象?③ 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如何去做?)3、分组议论。
(环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研究,追求适合、合理的答案,鼓舞有创意的答案。
)教课安排: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母亲》《纸船》)教课内容:《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昼夜想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喊。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给予纸船特其他含义。
纸船象征流浪无依的孤单,象征想念母亲、想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贞洁、美好的愿望。
教课步骤一、导入( 1):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一样?(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沟通,教师评论,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照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照,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照,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广博无边、伟大无量的。
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 2):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想念。
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冰心诗四首》教案、教学设计

例如:“请问同学们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对诗歌的学习有没有新的认识?请大家畅所欲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诗歌背诵:请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冰心诗,进行熟练背诵,并尝试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例如:对《母爱》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中表达的母爱情感,以及诗人运用哪些意象、修辞手法来表达这种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等方面。
例如:“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从主题、情感、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意见,共同完成讨论。”
要求:准确无误地背诵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2.诗歌鉴赏分析:针对所学四首冰心诗,选择一首进行深入分析,从意象、情感、修辞等方面进行阐述。
要求:分析要具有条理性,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300字。
3.诗歌创作:以“母爱”或“童年”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要求:运用所学的诗歌创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具有诗意和内涵。
4.了解冰心诗的背景和创作特点,认识到文学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世界和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尤其是现代诗歌的鉴赏和分析,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对冰心这位诗人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哲理可能难以把握。因此,在进行本章节教学时,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
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
(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
(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语文初一上: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案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学目标: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劳。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一辈子更积极美好。
3.体会《纸船》中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1.品位这四首诗中所包蕴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冰心(1900一2021),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闻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确实重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阻碍专门大。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巧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专门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阻碍。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阻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二、学习《母亲》(一)全班分读、齐读课文,争取背诵。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二)体会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中躲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感情?诗人巧妙地借助前一个躲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里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情)受到了打击,总会在母爱中得到安慰。
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爱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顺、无私、伟大。
三、学习《纸船》(一)、熟悉全诗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
2.教师范读。
要读得低沉而富有深情。
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专门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07七语文(上) 第3课《冰心诗四首》

第3课冰心诗四首阅读理解、分析诗一: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作者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悲哀?作者为什么要叠纸船并把它抛进海里?答:4.作者用叠纸船、漂纸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见到了这只小船,她会想些什么?试以“母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答:5.结合《母亲》和《纸船》,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答:1.本诗有三小节,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2.“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根据你的理解,“我”究竟希望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中的“爱和悲哀”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朗读“叠成一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时,为表达诗人对母亲的挚爱,你认为哪个词应该重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二: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课件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课件冰心诗四首冰心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冰心:原名谢婉莹。
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语基检测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鸟巢()叠()着惊羡()二、填空。
1.本文选自诗集《》,作者原名,福建长乐人,现代、、、。
自读感悟:1.读准字音。
2.注意节奏和重音。
3.读出感情。
学习《母亲》和《纸船》品味探究:1.“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这句中的“风雨”指什么?如果你有过这样的体验,请具体说说。
2.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3. 读《纸船》一诗,你认为其中表达“我”对母亲深切思念的词语有哪些?4. 请根据诗中给出的信息,想象诗人在何种情形下写的《纸船》这首诗?1.“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这句中的“风雨”指什么?如果你有过这样的体验,请具体说说。
这里的“风雨”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
如:在自己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我们会向母亲倾诉,从母亲身上寻找温暖,母亲的怀抱是儿女们永远的避风港。
2.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明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3.读《纸船》一诗,你认为其中表达“我”对母亲深切思念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有:从不肯妄弃仍是不灰心总希望至爱的女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冰心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冰心及其文学创作特色扎实背诵诗歌。
通过诵读品味,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的哲理。
2、深情诵读,合作探究,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树立奋发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预习案
教材助读
1、走近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
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的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
诗集《繁星》《春水》除了表现母爱外,还记录了作者零星的感受和玄想,文笔隽永,艺术精巧。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
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在当时影响很大。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2、作品介绍
《繁星》:被五四运动的惊雷震上写作道路的冰心,早期诗歌创作,成绩斐然,影响深远,“冰心体”作为小诗派的一流,至今在诗坛流传不衰。
《繁星》收小诗共164首,书前有1921年9月1日写成的“自序”,述说她写作和成书的经过——1919年的冬夜,她和大弟围炉读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弟弟对她说:“你不是常说有时思想太零碎了,不容易写成篇段吗?其实也可以这样的收集起来。
”从那时起,她有时就把这些零碎的思想记在一个小本里。
第二年夏,二弟从书堆里翻出这个小本,并在第一页写上“繁星”二字。
第三年秋,三弟对她说,这些小故事也是可以印在纸上的。
冰心说,如此经过三个小孩子的鉴定,才将两年前的零碎思想拿出来发表,这就是《繁星》。
《春水》:冰心的第二本诗集《春水》收小诗共182首,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七部个人诗集。
1922年前后小诗盛行,半年之内冰心相继出版了《繁星》和《春水》,这两部诗集奠定了她在中国诗坛的地位。
《春水》的内容和风格依然如故,是《繁星》的遗风和继续——渗透爱的哲学:母爱,人类之爱,大自然之爱及童心;蕴藉含蓄,寓理抒情,清莹隽永,玲珑剔透。
3、《纸船——寄母亲》创作背景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
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
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的横滨。
从写作时间来看,此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
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与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
而无法亲近,诗人格外怀念母亲。
于是诗人写下《纸船》这首诗,抒发了思念母亲的深情。
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把它卸载下面并反复品味其妙处。
2、我是背诵高手。
小组内同学轮流背诵诗歌,互相评价背诵的情况,看谁背得最准、最有感情。
背诵标准:
(1)用普通话背诵,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2)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3)讲究抑扬顿挫,音律和谐,背出情感。
3、请分别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第四首:
4、请写出你的初读感悟。
预习自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鸟巢.()抛下.()载.着()惊羡.( ) 浸.透()
2、用钢笔正楷端正地默写这四首诗中你最喜欢的一首。
我的疑问
学习建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
探究案
1、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母亲》中两个“风雨”的含义有何不同?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大声朗读《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达诗人强烈感情的诗句,并作批注。
2、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精句赏析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一句中“惊羡”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羡慕”,为什么?探究点二文本理解
《成功的花》这首哲理小诗中,作者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理,给人鲜明的印象,请问“花”“芽儿”“泪泉”“血雨”分别比作什么?
《嫩绿的芽儿》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芽、花、果对青年人各说的一句话含义是什么?
探究点三综合探究
(1)《母亲》《纸船》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仔细品味和辨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从内容和形式上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
(2)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你能举例说明这个道理吗?
3、拓展提升
(1)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假如明天是你母亲的生日,请你亲手制作一张贺卡或叠一只纸船,并写一句祝福的话在上面,送给母亲。
(2)母爱是伟大无私的,永恒的,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形式一般都是平平常常的。
请你搜索一下平日母亲对你的关爱,尝试完成下面的仿写。
母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心灵的创伤。
母爱是。
母爱是站在村头的一个等待的身影。
母爱是。
(3)学习了冰心的《成功的花》和《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4、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训练案
一、基础训练题见《学与教超链接》(学生版)“课后巩固”之“水平自测”。
二、拓展训练题见《学与教超链接》(学生版)“课后巩固”之“能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