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跨文化理论和实践

合集下载

《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进入全球市场的企业员工必读,因为他像小说一样通俗易懂;研究全球化的专家必读,因为他是目前唯一一本全面介绍最前沿的的全球化理论的中文图书。

作者简介:陈晓萍,1995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同时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客座教授。

在此之前,她曾是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商学院教授。

陈晓萍教授的学术研究涉及很多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主要的研究课题包括跨文化管理、个体和群体决策、领导学、商业谈判、企业公民行为,等等。

她的学术论文曾发表于全球顶尖的管理学杂志,如《美国管理学》、《美国管理学评论》、《应用心理学》、《社会和个性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国际商学》及《组织行为和决策过程》等。

陈晓萍教授的教学包括跨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商业谈判,团队建设等MBA、EMBA和博士生课程。

她曾数次获得美国科研教学大奖,还荣获2004年度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杰出博导奖”。

陈晓萍教授还非常关心中国国内企业管理的发展,致力于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研究。

她现任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副会长,并担任中文管理杂志《管理@人》的总编。

她被中国《财经时报》评为2004年最具影响力的八名管理大师之一。

内容简介:1. 生动翔实的案例,恬淡幽默的语言2.引人入胜的练习和角色模拟3.典型的外国影片来讲述跨文化管理4.跨文化沟通和谈判中可能出现的陷阱5.跨文化团队建设的艰辛6.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7.全球化职业旅程的酸甜苦辣目录:第1部分文化与管理第1章什么是文化?文化如何影响管理? 3 1.1 什么是文化 41.2 文化的两个常用比喻 51.2.1 洋葱的比喻:文化层次论 61.2.2 民族社会文化与公司文化 141.2.3 文化的冰山比喻 151.3 文化的正态分布 161.4 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171.4.1 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 171.4.2 文化对组织架构设置的影响 201.4.3 文化对企业制度建立和执行的影响 20 1.4.4 文化对领导和员工行为的影响 211.5 本章结语 23第2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 252.1 六大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 252.2 文化维度理论(郝夫斯特) 302.2.1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 312.2.2 权力距离 322.2.3 不确定性规避 342.2.4 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 352.2.5 长期——短期导向 372.3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蔡安迪斯) 392.3.1 个体对自我的定义 392.3.2 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相对重要性 442.3.3 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要性 462.3.4 理性和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 502.3.5 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程度 512.3.6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新进展:水平-垂直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53 2.4 文化架构理论 572.4.1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维度 572.4.2 中性-情绪化维度 622.4.3 特定关系-散漫关系维度 652.4.4 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 722.5 本章结语 74第3章用跨文化理论解读外国影片 793.1 日本影片《让我们起舞?》(1995) 793.2 李安的电影《喜宴》(1993) 823.3 法国影片《爱弥丽》(2001) 863.4 意大利影片《影院天堂》(1989) 903.5 墨西哥影片《浓情朱古力》(1997) 93 3.6 印度影片《雨季婚礼》(2002) 973.7 本章结语 101第4章跨文化沟通 1034.1 什么是跨文化沟通 1044.1.1 沟通的一般过程 1054.2 口头语言沟通的跨文化差异 1064.2.1 直接与婉转 1064.2.2 插嘴与沉默 1104.2.3 高语境与低语境 1134.2.4 联想与抽象 1164.3 用跨文化理论分析跨文化对话 1194.3.1 对话一:写报告 1194.3.2 对话二:候选人 1204.4 非口头语言沟通的跨文化差异 1214.4.1 语音语调 1214.4.2 目光接触 1224.4.3 空间距离 1234.4.4 手势,触摸,身体方向 1234.5 沟通的另一面——倾听的文化差异 125 4.5.1 倾听文化 1254.5.2 对话文化和数据文化 1264.6 沟通中的权力差距 1274.6.1 电影《椅子的寓言》分析 1284.6.2 案例分析:走向地狱之路 1294.7 本章结语 135第5章跨文化谈判 1395.1 什么是谈判 1395.1.1 BATNA (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 140 5.1.2 谈判双方的立场和利益 1405.1.3 讨价区间 1415.1.4 分布式谈判与整合式谈判 1435.1.5 整合式谈判的一般技巧 1445.1.6 有原则的谈判 1475.2 跨文化谈判 1485.2.1 练习:角色模拟—跨文化商业谈判 1485.2.2 模拟谈判的观察和讨论 1565.2.3 谈判风格的跨文化差异 1595.2.4 谈判过程的跨文化差异 1615.2.5 谈判中语言沟通技巧运用的文化差异 1635.2.6 谈判中非言语沟通行为的文化差异 1655.3 如何取得跨文化谈判的双赢 1675.3.1 成功跨文化谈判者的个体特征 1675.3.2 成功的跨文化谈判技巧 1715.4 本章结语 175第2部分文化的融合第6章打造优秀的跨文化团队 1816.1 什么是团队,为什么要组建团队 1816.1.1 团队成功的案例 1836.1.2 失败团队的原因和特征 1876.2 团队建设中文化的角色 1916.2.1 跨文化团队的类型和特征 1916.2.2 象征性文化团队 1926.2.3 双文化团队 1946.2.4 多文化团队 1956.3 建设跨文化团队的模拟练习—Ecotonos 195 6.3.1 感悟跨文化团队模拟练习 1976.4 跨文化团队的优势和劣势 1996.4.1 跨文化团队的潜在优势 1996.4.2 跨文化团队的显在劣势 2016.5 如何打造优秀的跨文化团队? 2016.5.2 如何打造优秀的象征性文化团队 2036.5.3 如何打造优秀的双文化团队 2046.5.4 如何打造优秀的多文化团队 2066.6 本章结语 209第7章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2157.1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模式 2157.2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2177.2.1 招聘与选拔 2177.2.2 培训与发展 2207.2.3 绩效管理 2227.2.4 工资和福利 2247.3 美国企业成功的七大法宝和其文化环境 225 7.3.1 就业保障 2257.3.2 选择性聘用 2267.3.3 自我管理小组 2287.3.4 与企业业绩挂钩的、相对较高的报酬 229 7.3.5 广泛的培训 2307.3.6 缩小地位差别和信息共享 2317.4 员工和管理人员培训的文化差异 2337.4.1 迪斯尼公司的培训项目 2337.4.2 日本公司的管理培训项目 2367.5 案例分析:Black & Decker东半球部和ADP 革新计划 238 7.5.1 案例简介 2387.5.2 案例分析 2407.5.3 案例后续 2427.5.4 案例引申讨论:新联想面临的挑战 2437.6 本章结语 245第3部分培养全球化经理人第8章全球化经理人的文化底蕴 2518.1 什么是全球化经理人? 2518.1.1 领导的一般概念和理论 2528.1.2 领导风格跨文化差异小测验 2558.1.3 领导风格有效性的文化差异 2578.2 全球化经理人是如何炼成的 2648.2.1 企业领导的必备素质 2648.2.2 文化底蕴区分全球化经理人与普通经理人 2668.3 培养全球化经理人 2698.3.1 经理人自身的准备 2698.3.2 企业的准备 2708.4 案例分析:SSA Mexicana——在墨西哥办厂的韩国良方 273 8.4.1 案例简介 2738.4.2 案例分析 2758.4.3 案例的引申意义 2788.5 本章结语 279第9章全球化经理的职业旅程 2859.1 全球化管理职业小测验 2859.1.1 第一部分:有关背景——你准备好了吗? 2859.1.2 第二部分: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 286 9.2 全球化经理人的职业旅程 2879.3 文化震荡 2889.3.1 我的文化震荡体验 2889.3.2 文化震荡/文化适应的周期 2919.3.3 影响文化震荡体验的因素 2929.3.4 减小文化震荡体验的理论 2949.3.5 文化震荡的效应 2959.4 从全球化职业中学习跨文化管理技能 298 9.4.1 伴随全球化职业的主题 2989.4.2 全球化经理人安迪的故事 2999.4.3 全球化经理人面对的矛盾 3029.5 全球化经理人的脱轨 3059.5.1 造成脱轨的三大因素 3069.5.2 如何消除脱轨现象 3079.5.3 吉列的全球化经理培训计划 3089.6 案例分析:英特尔在中国 3109.6.1 案例简介 3109.6.2 案例分析 3119.6.3 案例引申讨论 3149.7 本章结语 315附录小测验答案 317第1章:什么是文化文化如何影响管理在讨论文化是什么这个大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答一下“为什么要学习跨文化管理学?”这个小问题。

跨文化管理第二章(4)

跨文化管理第二章(4)
意大利人把激情看成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法国文化也是比较情绪的文化,朋友之间
说话站得很近,手势也多,表情丰富,见 面拥抱接吻;
很多中东国家的文化也比较情绪。
21
中性—情绪化的判定
问题:“如果你情绪不好,有点生气,会不
会在上班时流露出来?”
法国人、意大利人大部分都说会; 中国只有不到半数的人说会流露; 日本人说会的比例更小。
44
开国际玩笑
只有在重力作用下,圆珠笔才能写出字来,在 失重状态下则无法写字,这令美国航空航天局 的科学家们很是苦恼。 宇航局专门拨款200万美元,耗时一年,才研 制出能在太空中写字的圆珠笔,他们很是得 意,觉得自己了不起。 有聪明的美国人突发奇想:苏联人是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的? 答曰:我们使用铅笔! 45
在这样的文化中一般会避免情绪激昂的行
为,压抑情绪的能力也比较强,有许多人是
表面静如止水,而内心波涛汹涌,一旦发泄
起来,就会比较强烈。
19
情 绪 文 化
情绪外露是自然的,而且是加强自己
的观点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表露感情被看成冷血,而且无趣。
激情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是生命活力的
显示。
20
情绪化
20世纪初废除科举制,资本主义的社会分
工和自由市场机制进入中国;
80多年未建立文官考试制度;
文革其间高考制度被中止;军衔制、职称
制被废除;
7
中国普遍主义的发 展
1949年后市场机制被废除,1978年后逐步
恢复;1977年高考恢复;军衔制、职称制
逐步恢复;
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普遍主义:
美国人的理由
此测验曾在美国的学生中做过。在一个40 人左右的班级中,只有一两个人表示愿意做伪 证,原因如下: 朋友肯定也不愿意我做伪证(推理),否则 他就不是我的朋友; 朋友因超速而发生事故,他应该为自己的行 为负责,如果我做伪证,反而是害了他; 做伪证是违法的,我会因此受到处罚; 撒谎是不道德的,我应该做正直的人; 我做伪证,对被撞伤的人不公平。

跨文化管理与沟通作业指导书

跨文化管理与沟通作业指导书

跨文化管理与沟通作业指导书第1章跨文化管理概述 (3)1.1 文化与跨文化管理 (3)1.2 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3)1.3 跨文化管理的主要理论 (3)第2章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概念 (4)2.1 沟通与跨文化沟通 (4)2.2 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4)2.3 跨文化沟通的有效策略 (5)第3章文化差异与沟通风格 (5)3.1 文化维度理论 (5)3.1.1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 (5)3.1.2霍尔文化维度理论 (5)3.1.3特朗皮纳斯文化维度理论 (6)3.2 东西方文化差异 (6)3.2.1价值观差异 (6)3.2.2沟通风格差异 (6)3.2.3时间观念差异 (6)3.3 沟通风格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体现 (6)3.3.1语言表达 (6)3.3.2非言语沟通 (6)3.3.3沟通节奏 (6)3.3.4沟通礼貌 (6)第4章跨文化团队管理 (7)4.1 跨文化团队的构成与挑战 (7)4.1.1 成员构成 (7)4.1.2 文化差异 (7)4.1.3 组织结构 (7)4.2 跨文化团队的建设与维护 (8)4.2.1 团队建设 (8)4.2.2 团队维护 (8)4.2.3 团队激励 (8)4.3 跨文化团队的沟通策略 (8)第5章跨文化谈判 (9)5.1 跨文化谈判的特点与挑战 (9)5.1.1 特点 (9)5.1.2 挑战 (9)5.2 跨文化谈判的策略与技巧 (9)5.2.1 策略 (9)5.2.2 技巧 (10)5.3 跨文化谈判的案例分析 (10)第6章跨文化企业战略管理 (10)6.1.1 战略背景分析 (11)6.1.2 战略目标设定 (11)6.1.3 战略路径选择 (11)6.1.4 战略资源配置 (11)6.2 跨文化企业战略的实施与调整 (11)6.2.1 战略分解与落实 (11)6.2.2 组织结构优化 (11)6.2.3 人力资源管理 (11)6.2.4 风险管理与控制 (11)6.2.5 战略监测与调整 (11)6.3 跨文化企业战略的沟通与推广 (12)6.3.1 内部沟通 (12)6.3.2 外部沟通 (12)6.3.3 品牌推广 (12)6.3.4 跨文化培训 (12)6.3.5 信息传播 (12)第7章跨文化领导力 (12)7.1 跨文化领导力的特点与挑战 (12)7.1.1 特点 (12)7.1.2 挑战 (12)7.2 跨文化领导力的培养与发展 (13)7.2.1 培养跨文化意识 (13)7.2.2 增强领导风格适应性 (13)7.2.3 提高同理心和冲突解决能力 (13)7.3 跨文化领导力的案例分析 (13)第8章跨文化企业培训与教育 (13)8.1 跨文化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14)8.1.1 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14)8.1.2 促进企业文化融合 (14)8.1.3 提高企业竞争力 (14)8.1.4 降低跨文化冲突风险 (14)8.2 跨文化企业培训的方法与内容 (14)8.2.1 培训方法 (14)8.2.2 培训内容 (14)8.3 跨文化企业教育的实践与评估 (15)8.3.1 实践方法 (15)8.3.2 评估方法 (15)第9章跨文化冲突管理 (15)9.1 跨文化冲突的类型与原因 (15)9.1.1 类型: (15)9.1.2 原因: (16)9.2 跨文化冲突的解决策略 (16)9.2.1 增强跨文化意识: (16)9.2.3 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16)9.2.4 增进合作共识: (16)9.3 跨文化冲突的案例分析 (16)第10章跨文化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17)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企业挑战与机遇 (17)10.1.1 挑战 (17)10.1.2 机遇 (17)10.2 跨文化企业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17)10.2.1 增强跨文化意识 (17)10.2.2 构建跨文化团队 (17)10.2.3 制定灵活的人力资源政策 (17)10.2.4 优化供应链管理 (17)10.3 跨文化企业成功案例分析与实践展望 (18)10.3.1 成功案例分析 (18)10.3.2 实践展望 (18)第1章跨文化管理概述1.1 文化与跨文化管理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跨文化交际学)【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跨文化交际学)【圣才出品】

第2章跨文化交际学1.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答:跨文化交际学产生在美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除了印第安人以外,其他人都先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他们具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他们在相互交际中难免产生问题。

在60年代,民族意识日益增强,各少数民族都强调维护自己的文化,于是逐渐地在美国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

在学校、政府部门、企业、民众团体中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2)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每年大批政府官员、商人、技术人员、学者奔赴世界各地,与当地人有着各种不同的接触,而美国每年又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十万计的留学生、数以百万计的移民和数以千万计的旅游者,对于大批留学生和移民的训练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许多学者把美国学者Ed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在书中首次提出“跨文化交际”,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2.在我国为什么是一批外语教师首先对于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答:在我国首先是一批外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的原因:(1)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历史很短,大致上是从80年代初期人们才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在初期,重点在于外语教学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许国璋先生于l982年在《现代外语》上率先发表有关语言与文化的论文: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着重讨论了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的关系。

(2)在80年代学术刊物上讨论文化差异的文章为数不少。

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于跨文化交际很有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交际教学路子在外语教学中的推广,使得人们认识到学习外语必须结合文化。

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

在专业的外语教学大纲中对于文化知识的授予作了规定。

在教材中对于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开始注意,有的课本提供文化知识的材料,有的设文化知识注释一栏。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06401405课程学时:56 学分: 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商务方向)开课时间:三、四年级(2)、(1)学期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大纲执笔人:金惠康大纲审定人: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anslation)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它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有英语翻译成汉语与汉语翻译成汉语,现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与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侧面及其相互的联系和在综合技能培养中的作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说明本课程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 1.教学目的: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南。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系统地传授翻译基本理论,结合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的翻译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72学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外翻译研究动态,掌握翻译学的理论系统,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他们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翻译理论;英译与汉译语基本实践2. 教学难点:翻译的基本技能技巧;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读辅导材料,写学习心得,参与翻译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本课程两学期,36课时/36课时,专题讨论1-3次,计9课时,考试2课时。

第一学期:第一章汉字英词(Chinese Characters & English Words)第二章汉英表达的不同(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Ideas)第三章汉文明礼貌语言(Chinese Language of Respect & Humanity)第四章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第五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架构(Chinese So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第六章现代说法反映现代社会(Modern Sayings Reflect Modern Life)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Language,Culture & Society)第八章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第九章语言与翻译(Language & Translation)第十章翻译技巧杂谈(一)(On Skills of Translation)(1)第十一章翻译技巧杂谈(二)(On Skills of Translation)(2)专题讨论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专题讨论二:岭南文化翻译讨论第二学期: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第二章跨文化差异与融合(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第三章跨文化理解与翻译(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介绍(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第五章文化旅游翻译(Transl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第六章汉英修辞表达(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in Both Languages)第七章汉英谚语与典故(Proverbs and Allusions in Both Languages)专题讨论三:中华文明翻译与介绍专题讨论四:中华文化旅游翻译五、考试范围与题型1.考试范围与分数:(1)现代翻译理论(10%)(2)现代翻译技巧(20%)(3)翻译实践(50%)(4)跨文化交际(10%)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1)理论问答题(10%)(2)英译汉(20%)(3)汉译英(50%)(4)段落翻译(20%)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金惠康著,2003,《跨文化交际翻译》,2004《跨文化交际翻译续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参考资料:《中国翻译》1993—2002年各期《中国科技翻译》1996—2002年各期《上海科技翻译》1996—2002年各期《文化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1997—2002年各期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吴冰等编.大学英语口译(汉英)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1994乐黛云主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N].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柯平主编.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1983英喻云根编.汉对比语言学[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陈定安编着.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范仲英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吕瑞昌等编.汉英翻译教程[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辛华.世界姓名译名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与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2王德春等编.修辞学词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谭永祥.修辞新格[M].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冯翠华编.修辞格[M].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王宏印.跨文化传通——如何与外国人交往[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钟述孔.实用口译手册[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靳梅琳编着.英汉翻译概要[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陈宏薇主编.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堤.等效翻译探索(增定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圣华.桥畔译谈:翻译散论八十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林佩汀.中英对译技巧[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谭宝全.现代英语翻译诀窍[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增定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陈生保编着.英汉翻译津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金圣华/黄国彬.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谭载喜编着.新编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金惠康.贵州旅游(英汉双语版)[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金惠康.编译《贵州旅游》(英汉双语版)体会[J].中国科技翻译,1998(2):54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汉英语言文化比较[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7金惠康.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金惠康.中国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金惠康.汉英文化旅游实用手册[M].广州:广东省旅游出版社,2003Baker,Mona.In Other Words: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 劳特利奇出版社,2000Burton Raffel.The Art of Translating Poetry [M].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8 Cao Xueqin.The Story of the Stone[Z].trans.Hawkes,D.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73 Cao,Xueqin.A Dream of Red Mansions [Z].trans.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Dan Sheng.Literary Stylistics and Fictional Translation[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Derald Wing Sue and David Sue.Counseling the Culturally Different:theory and practice[M],Publishing Company,Belmont California,1990 John Wiley and Sons,Inc USAGrosjean,Francois.Life with Two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bilingualism[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Hymes,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M].NY:Harper and Row,1964Larry A.Samovar,Richard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Wadsworth,1991Jin,Huikang and Wang,Weigang(金惠康/王维纲).JEFC and SEFC EnglishMethodology[M].Guiyang:Guizhou Minorities Publishing House,1996Jin,Huikang.Guizhou Tourism[M].Guizhou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Guiyang,PRC,1999 Jin,Huikang.Aspec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M].Guangzhou:Cartographic Publishing House of Guangdong Province,2002.Larry E.Smith.Discourse Across Cultures — Strategies in World Englishes[M].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7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Herfodshire:Prentice Hall,1986.Nida,Eugene 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3.Pinkham,Joan.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ymond Gozzi,Jr.New Words — and A Changing American Culture [M].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0Saville/Troike,Murie.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3 Wallerstein,nguage and Culture in Conflict[M].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 USA,1983Samovar,Larry A and Porter,Richard E and Stefani,Lisa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0Scollon,Ron and Scollon,Suzanne Wong.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and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0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1995.。

跨文化管理第二章(3)

跨文化管理第二章(3)

两个观点比较
郝夫斯特文化维度理论:
同一维度上的两极,不可能既强调个体主 义又强调集体主义。
蔡安迪斯的观点:
一个文化综合体,在个体层面描述个体的 文化导向而非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导向。
3
个体主义者对自我的定义
个体主义者将自我看成独立的个体,可以
脱离他人而存在;
作为独特的个体,应该与众不同;
个人将自己的欺骗行为做外归因。
将贪污行骗看成社会可接受的行为,
是 “聪明”的表现。 这是集体主义文化特征走到极致的恶性表现。
18
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 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
个体主义者:
① 个体认为完成任务很重要; ② 相比人际关系便不那么重要。
集体主义者:
① 个体认为人际关系重要,成为个人存在
9
个体对自我的定义示意图
他人1 他人5 他人1 他人5 他人2
他人2
自我
他人4
自我
他人4
他人3
他人3
(a) 独立自我
(b) 互赖自我
个体主义者
集体主义者
10
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相对重要性
个体主义者:
个人利益比群体利益重要,在合法的范围
内追求个人利益正当且光荣;
个体的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先保全正
的目的;
② 任务不是终极的目的,是帮助个体与他
人建立关系的工具,。
19
对分配原则的偏好
在1984年梁觉教授与庞麦克教授发现,在香港
的学生群体中,对分配原则有着不同的偏好:
做贡献多的成员,更倾向于用“平均主义”; 做贡献少的成员,反而愿意使用“公平原
则”。
20
对商业谈判的研究

《跨文化管理》大纲

《跨文化管理》大纲

《跨文化管理》课程大纲I 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BMgt3030]跨文化管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3.课程适用层次:本科4.总学时:48学时5.学分:3一、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知识点及教学要求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1.了解: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

2.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第1部分文化与管理第1章文化的含义,文化如何影响管理教学知识点1.文化的定义2.关于文化的两个常用比喻3.文化的正态分布4.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1)文化的定义2)文化的洋葱论3)文化的冰山论2. 理解1)文化与管理中各个层面的关系第2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教学知识点1.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6大价值取向理论2.赫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3.蔡安迪斯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4.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5.舒华兹的十大价值/需要导向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1)6大价值取向理论的内容2)文化维度理论的内容3)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含义4)文化架构理论的内容5)十大价值导向理论区分的两个维度2.理解1)权力距离2)不确定性规避3)东西方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上的异同4)关系特定—关系弥散3.应用1)以6大价值理论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异同2)十大价值导向理论区分的两个维度的应用第3章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教学知识点1.新加坡影片《小孩不笨》2.美国影片《我的肥大希腊婚礼》3.印度影片《名字的故事》4.美日战争影片《硫磺岛来信》5.法国影片《朱古力》6.中国电视连续剧《奋斗》7.日本影片《让我们起舞?》8.李安的电影《喜宴》9.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10.意大利影片《影院天堂》11.墨西哥影片《浓情朱古力》12.印度影片《雨季婚礼》教学目的与要求用跨文化的理论来分析各国影片,及影片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含义。

跨文化管理第二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

跨文化管理第二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

跨⽂化管理第⼆章跨⽂化管理理论和实践跨⽂化管理第⼆章跨⽂化管理理论和实践2.1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6⼤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认为,⼈类共同⾯对6⼤问题,⽽不同⽂化中的⼈群对这6⼤问题的观念、价值取向和解决⽅法都不尽相同。

正是这种不同体现出这些群体的⽂化特征,从⽽可以描绘出各个⽂化群体的⽂化轮廓图,⽽将不同的⽂化区分开来。

他们提出的这6⼤问题是:(1) 对⼈性的看法;(2) ⼈们对⾃⾝与外部⾃然环境关系的看法;(3) ⼈们对⾃⾝与他⼈之关系的看法;(4) ⼈的活动导向;(5) ⼈的空间观念;(6) ⼈的时间观念。

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从⾃⼰的研究出发,指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在这6⼤问题上有相当不同的观念,⽽在这6⼤问题上的不同观念则显著地影响了他们⽣活和⼯作的态度和⾏为。

2.2 郝夫斯特的⽂化维度理论⽂化维度理论是跨⽂化理论中⾄今最具影响⼒的⼀个理论,由荷兰管理学者郝夫斯特(Hofstede,1980,1991)提出。

通过对各国IBM员⼯对于⼤量问题的答案进⾏统计学上的因素分析,郝夫斯特发现有4⼤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民族⽂化对雇员的⼯作价值观和⼯作态度的影响。

1980年,他在《⽂化的后果》⼀书中发表了该研究的成果。

这4⼤因素或4个跨⽂化维度是:(1)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2) 权⼒距离(⼈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3) 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4) 事业成功与⽣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际和谐)。

20世纪80年代后期,郝夫斯特⼜重复了10年前的研究,但这次包括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60。

这次的研究不仅再次证实了这4个跨⽂化维度的存在,同时⼜发现了⼀个新的维度,即:(5) 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来)。

该研究的结果发表在他1991年出版的第⼆本书《⽂化与组织》中。

2.2.1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郝夫斯特将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定义为“⼈们关⼼群体成员和群体⽬标(集体主义)或者⾃⼰和个⼈⽬标的程度(个体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跨文化理论和实践教学目的与要求:清楚跨文化理论与跨文化管理理论的关系,了解几种跨文化理论,掌握文化维度理论,把握认识文化现象的基本立场教学重点:文化维度理论教学难点:几种跨文化理论的关系教学内容:2.1 六大价值取向理论2.2 文化维度理论2.3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2.4 文化架构理论2.5 十大价值/需要导向理论学时分配:3郑重提示跨文化理论与跨文化管理理论不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大部分著述没注意这点。

包括跨文化管理研究著名专家陈晓萍教授所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管理》一书。

本人2018年著作《中国式跨文化管理——企业跨国经营软实力》中会澄清。

2.1 六大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Kluckhohn &Strodtbeck)最早提出跨文化理论的美国人类学家。

Kluckhohn ,哈佛大学的教授,参与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战争情报处组建的专家队伍,研究不同文化的价值民心士气。

对日本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分析、对美国德克萨斯州不同文化与种族的社区共存的大规模研究成果:《价值取向的变奏》——六大价值取向理论1、对人性的看法美国认为是善恶混合体,又可能改变;强调制度,尽可能考虑人性恶带来的坏行为。

中国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制度比较稀松。

很难改变。

“三岁看老”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中国讲求风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美国强调人主导环境、改变自然环境。

东南亚海啸事件:人类预测不准备VS人破坏自然带来的灾难风水(堪舆)《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看风水的人“堪舆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理学解释。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

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的习俗。

预测天气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3、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中国:集体主义家族聚居千古第一村流坑村华夏耕读文明最后孤本宋代是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

“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美称。

勒庞(法)《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百年经典,大众心理学开山之作展示了大众非理性的充满变数的心理世界完全颠覆了“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所谓的集体主义西方:个体主义4、人的活动导向美国:不仅要动,还要快。

快餐文化。

立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实施;东方:静态耐心,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无为而治。

5、人的空间观念中国人看做公共西方人看做私密6、人的时间观念一是时间的导向即注重过去、现在和还是未来。

例如:汉服、中元节一是对时间的利用即时间是线性的?例如:意大利、中东、中国同时做多件事。

汉服运动传统节日,恢复传统礼仪,祭祀先贤,推广传统学说,中元节不只是鬼节,“祭祀”是核心。

怀恩网生命纪念馆人不忘本,才能守住本心2.2 文化维度理论(Hofstede, 1980, 1991)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20世界70年代初,对40个国家和地区IBM员工的调查。

成果:《文化的后果》四个价值维度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2、权利距离3、不确定性回避4、事业成功或生活质量后来不仅证实四大维度,还发现两个新的5、长远导向或短期导向发表于《文化与组织》(1991)书中。

6、自身放纵与约束发表于About the Research Dimensions ( 2015)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历史与今天湖南会战从一九三八年武汉失守以后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以前,在湖南省境内,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所进行的几次重大战役。

保住了湖南,北上可直取武汉,东出江西安徽浙江,南护两广,西屏川黔,把守战时首都重庆大门。

会战与家族意义捍卫国家安全的意志,维护和平正义的决心,提振了爱国主义精神讨论:毛泽东崇拜热甚至神话思考2、权利距离(对权利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3、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4、事业成功或生活质量(追求物质富裕还是强调人际和谐)5、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未来)6、自身放纵与约束(Indulgence versus Restraint)指的是某一社会对人基本需求与享受生活享乐欲望的允许程度1。

2.3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蔡安迪斯)个体层面而非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导向。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是同一维度上的两级,1 About the Research . .Dimensions - Geert Hofstede . 2015-10-10即一种文化如果在个体主义上得分高,就意味着在集体主义上得分低;反之亦然。

一种文化不可能既很个体又很集体。

五个定义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重要方面。

1、个体对自我的定义。

2、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的相对重要性。

3、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要性。

4、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相对重要性。

5、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程度。

小练习帮助鉴别一个人对自我的定义用最快的时间完成10个句子,(1)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类答案显然表现出对自我定义的不同。

10个答案中只有15%以下的“社会性答案”,个体主义倾向就比较强;“社会性答案”占了35%以上,的集体主义倾向就比较强。

社会性答案”在15%~30%之间则无法归类。

情境练习测出这四个导向上的强度1. 你和你的朋友同事决定去一家餐馆共进晚餐。

你认为用哪种方法来处理账单最理想?( )A. 不管谁点了什么,大家平分账单B. 按每个人挣钱多少的比例来付账C. 由群体头头来付或由他决定怎么付D. 按每个人点的菜的价钱来付2. 你要给你的办公室选购一件工艺品,什么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A. 这是否是一项值得的投资B. 你的同事喜欢C. 你自己喜欢D. 你的上司喜欢3. 你必须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自己,你会用哪一个?( )A. 与众不同B. 竞争力强C. 合作性强D. 有责任心4. 幸福是来自于( )。

A. 你在社区中的地位B. 能与许多好朋友互相联系C. 保有个人隐私D. 在竞争中取胜5. 你想计划一次旅行,但这次旅行可能会给你的许多同事带来不便。

在决定是否安排旅行之前,你会和谁讨论?( )A. 不跟别人讨论B. 跟我父母讨论C. 与我配偶或密友讨论D. 与旅游专家讨论,然后决定我是否想去该地6. 你对下面哪一类书最感兴趣?( )A. 如何交友B. 如何在生意中成功C. 如何用低消费的方式享受生活D. 如何确定你做了分内的事7. 假设所有其他因素(如工作绩效)都相同,以下什么因素在决定雇员的晋升中最重要?( )A. 该雇员对公司忠诚B. 该雇员听从管理部门的指示C. 该雇员能为自己打算D. 该雇员过去对公司作出过重大贡献8. 在为一次重要社交活动买服装时,下面哪个原因为让你为所买的衣服满意?( )A. 你自己喜欢这件衣服B. 你父母喜欢这件衣服C. 你的朋友喜欢这件衣服D. 这件衣服美得眩目,令人注视9. 在一个理想社会中,国家预算应这样决定以致( )。

A. 全社会的人都有适当收入来满足基本需要B. 对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会得到奖励C. 社会极度稳定,有法有则D. 人人有与众不同感及超越自我的感觉10. 当别人让我谈谈自己的时候,( )。

A. 我会谈及我的祖先和他们的传统B. 我会谈及我的朋友和我们喜欢做的事情C. 我会谈及我个人的成就D. 我会谈及我与众不同的地方11. 假设你的未婚妻/夫与你的父母相处不和,你会怎么办?( )A. 什么也不做B. 告知我需要父母的经济资助,他/她应该学会怎样去应付他们C. 告诉我的未婚妻/夫去努力使自己融入这个家庭D. 提醒我父母和家庭对我的重要性,他/她应该服从他们的意愿12. 若干个5人小组参加一项科学竞赛,你所属的小组获胜并得了¥10 000元奖金。

实际上,你和另外一个人做了95%的工作。

你觉得应该怎样分配这笔奖金?( )A. 不管谁干了多少,大家平分B. 我和另外那个人得95%的钱,其余的让别人分C. 组长决定怎么分D. 这笔钱分得使我获得最大的个人满足感13. 请想象你要为你公司所举办的筹款活动选择乐队,什么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A. 我实在喜欢这个乐队B. 我的朋友认为这个乐队不错C. 我公司的行政部门认为这个乐队不错D. 该乐队的感召力14. 假如你在工余时间进修,需要为下学期再多选一门课,你会怎么选?( )A. 选一门能帮助我超越别人的课B. 选一门我父母让我选修的课程C. 选一门我朋友打算选修的课程D. 选一门我自己认为最有趣的课程15. 你和一群朋友在一家意大利薄饼餐馆,你怎么决定你点该店哪种薄饼?( )A. 让群体的头头给大家点B. 我点我自己喜欢的薄饼C. 点一个多数人都喜欢的薄饼D. 点一个店里最贵的16. 你会选哪个人做工会领袖?( )A. 那个我朋友都投票的B. 那个我最喜欢的C. 那个跟我有私交的D. 该组织会因为他的入选而提高声望2.4 文化架构理论(强皮纳斯)荷兰管理学者强皮纳斯(Trompenaars,1993,1998)提出他在1993年出版《文化踏浪》一书几乎都非原创,但一些见解比较独到,认为国家与民族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7大维度上:(1)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2)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3) 中性—情绪化;(4) 关系特定—关系散漫;(5) 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6) 长期—短期导向;(7) 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