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43162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大全

外科医生格列弗出生在诺丁汉郡的一个家庭,曾就学于剑桥大学,学的是医 科。格列弗更喜欢在船上当外科医生.而不是在岸上谋求一个较好的职位。经过 几次深海航行之后,他成了“羚羊号”船上的一位外科医生,这艘船在万迪门西 北海岸遭遇的一场强烈的风暴中失事了。
他在杨宅拉车在进步教授曹先生家拉包月仍然省吃俭用仍然一点一滴地攒钱但不久反动政府的侦探借口曹先生参加了地下活动在搜查曹先生的住宅时又把他省吃俭用攒起来的积蓄全部掠去而曹先生为躲避特务的追踪又使他丢掉了比较安定的工作他追求独立自主生活的理想又一次破灭了
初中必备名著导读
目录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悲惨世界》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红楼梦》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鲁滨逊漂流记》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水浒传》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西游记》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之《朝花夕拾》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之《繁星》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之《名人传》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之《童年》
他的小心谨慎不是没有道理的。德纳第一家已经来到巴黎,加入了一个匪帮。 沙威从来没有忘掉他,他曾几次与他们狭路相逢。一边是逃犯,另一边是坚定不 移的法律的化身。183o 年,冉阿让参加了那次失败的革命,曾救过沙威的命, 最终赢得了这个毫不留情而又死要荣誉的人的钦佩。
高中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doc

高中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有两部名著:《莎士比亚戏剧》《谈美》。
《莎士比亚戏剧》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人物莎士比亚是代表作,《谈美》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
莎士比亚戏剧一、背景介绍1、莎士比亚作品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37部戏剧,还有2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和145首十四行诗。
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
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描绘广阔、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评精神等特点。
2、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一般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作历史剧、戏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戏剧和2部悲剧。
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13世纪初英国历史外,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亨利六世》上、中、下与《查理三世》;《查理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与《亨利五世》。
10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浪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大都以爱情、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骄、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
这一时期的戏剧创作基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
第二时期(1601-1607),以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九年级下名著导读

讽刺对象:
对英国统治阶级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败坏和不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的批判和抨击。
PART ONE
卷写的是飞岛国。这一卷比较松散,铺得较开, 列佛以勒皮他(飞岛)游历为中心,兼及巴尔尼 、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
讽刺对象:
对科学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倾向无情的嘲笑。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贤马国(“慧骃国”) 的所见所闻。这是历来最为争议的部分。在 那里,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 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 恶的故土,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耶 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生。
主人公格列佛是个英国外科医生,后升任船 长;广闻博见,对政治、经济、文化风俗都有独 到见解。他受过良好教育,为祖国而自豪,在职 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可是他本质上 却是一个平庸的人,他嘴里谴责着骄傲这种罪恶, 实际上自己犯的正是这个错误。而斯威夫特正是 利用了主人公的这种局限达到了最充分的讽刺效 果,希望人们认清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本来面貌, 正视自己的问题。
1
讽刺对象:
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政治和各个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在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 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这陆地叫布罗卜丁奈 格(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 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浦 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国的农夫 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 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 得以与大人国的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 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岸 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大海, 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救,终于又回到英国。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新人教版,按册编排)

初中必读名著导读(新人教版,按册编排)--------------------------------------------------------------------------------九年级下1《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格列佛游记》简析: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小说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因)国等地的经历。
童话色彩是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小说的灵魂所在。
但在尖锐的讽刺背后,却藏着一种苦涩而深切的忧世情怀。
作者借格列佛的经历,用新眼光观察自己的世界、信仰和风格,希冀小说的读者能严肃地思考自己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
总复习资料(名著篇)《格列佛游记》一、作者简介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著名作家、诗人、政论家,世界上最伟大的讽刺文学大师之一。
他的讽刺代表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知性与良心,满含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除了讽刺小说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以外,斯威夫特还写了一些讽刺、批判性很强的时政短论,另有诗歌、散文和书信集《给史特拉的信》传世。
二、主题思想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大英帝国的缩影。
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小说的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史学家等。
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公爵地位的可耻行为等。
综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
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
2024版精品名著导读《鲁滨逊漂流记》

Chapter
2024/1/28
15
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叙述技巧
第一人称叙事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让 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鲁滨逊 的孤岛生活,增强了阅读的真实 感和代入感。
日记体形式
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日记体形式, 记录了鲁滨逊在孤岛上的所见所 闻、所思所感,使得整个故事更 加真实可信。
丰富的心理描写
他出生于伦敦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一生经历丰富, 从事过商人、政治家、记者等多种职业。
笛福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对英国 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1/28
4
《鲁滨逊漂流记》创作背景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创作灵感来源于真实 事件:一名苏格兰水手在荒岛上独自生活4年4个月。
同时,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 要地位,对个体行为和社会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2024/1/28
6
0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Chapter
2024/1/28
7
故事情节概述
01
02
03
04
05
初次航海与遭遇风 流落荒岛与求生挣 建造家园与孤独生 星期五的到来与伙 重返文明与故土情
暴
扎
活
伴情谊
怀
笛福通过这部作品探讨了人类生存意志、与自然斗争以及 文明与野蛮等主题。
该书一经出版便广受欢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 文学经典之作。
2024/1/28
5
时代背景:18世纪英国社会风貌
18世纪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发 展迅速,海外扩张和殖民活动频繁。
社会上弥漫着冒险和开拓的精神,人们渴望探索 未知世界和追求财富。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名著导读

名著预览
7. 杨志 人物简介
旧军官的代表,梁山革命阵营中的过客,宋江实现其政 治路线的中坚力量。“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 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在 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时与众英雄共归梁山。征讨方腊时在 途中病故。
名著预览
绰号 青面兽( 脸上有一块青色胎记)
情节串联 汴京城卖刀→北京斗武→押送金银担→双夺宝珠寺。
性格特点 正面:①勇猛;②敢作敢当;③精明谨慎。 反面: ①重功名,一心想封妻荫子;②粗暴蛮横,性格 孤立,不与他人协同,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名著预览
故事情节
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回至第四十回讲述的是各个好汉 的故事,他们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
第四十一回至第八十二回讲述的是好汉们在梁山聚义,形 成了以宋江为寨主的梁山山寨,并发动一系列对官僚恶霸及附 近城池的战争,直到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
名著预览
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鲜明地表现了“官逼 民反”的主题。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好汉大都有着自己的 辛酸史,他们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 这恰好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
名著预览
艺术特色
1.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水浒传》的长处在于对主要人 物的刻画和对市民生活的描写。其中主要人物宋江、林冲、 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作 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 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 胆、脾气火暴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绰号 及时雨( 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相助,犹如 及时雨一般)、孝义黑三郎( 其面黑身矮,对家中双亲十分孝 敬,且为人仗义疏财)、呼保义( 宋江的自谦说法,意思是 “称为或呼为保义郎”,保义郎是当时的一种小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名著导读

无穷。同时,他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男子汉,被鲁 “星期五”
滨逊所救之后,为报答他的救命之恩,毅然决定做 鲁滨逊的仆人。
猜想故事内容
鲁滨逊在荒岛 上是如何生活的?
他经历了 哪些困难?
感知故事内容
鲁滨逊冒险出海 航行,被海浪抛到一 座荒无人烟的海岛, 他会怎么办呢?我们 一起来讲讲吧。
看看这些图片, 猜猜会发生什么? 你最想知道哪个 图片背后的故事?
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
新课标小学生必读
鲁宾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著
怎么办?
封面导读
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知道了什么?
新课标小学生必读
鲁宾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著
这本书的 作者是丹尼 尔·笛福。
我知道这本 书讲的是鲁滨逊 在荒岛求生的事。Fra bibliotek走进作者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英国,是18世 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 个重要的小说家,有“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称。 其小说作品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 上校》《大疫年日记》《罗克查娜》《一个骑士的回忆》 等。其中《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等对英 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B.《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 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 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C. 《鲁滨逊漂流记》记述了鲁滨逊遇险后在荒岛上生活的 情景,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 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
D. 鲁滨逊和佐立从摩尔人那里逃了出去之后,遇上了贩卖
黑人的西班牙船。 【答案】B
4. 下列关于《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 一项是( )
《课程标准》六部名著导读

《课程标准》名著导读第一部:《繁星·春水》导读一、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特别是受泰戈尔的短诗《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表现零碎思想的小诗。
为了收集零碎思想的火花,她随时随地将涌溢出来的思绪,用三言两语的形式写下来,创作了《繁星·春水》诗集。
二、作品主题《繁星·春水》共收录了小诗350余首,冰心称它是一些“零碎的思想”,但却有一条鲜明的线索加以贯穿,即对母爱、童贞和自然的歌颂。
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们称这部分诗为“哲理诗”。
第二部:《水浒传》导读一、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祖籍苏州,进士出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学生。
又传施耐庵曾在张士诚义军中做幕僚。
二、作品主题1、内容简介《水浒传》描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广大农民在贪官逼迫下,无以为生,纷纷占山为王,结盟起义的历史史实,记述了起义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书到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各路英雄啸聚梁山,力量由弱到强,重要人物(宋江、李逵等)都已出场;书到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百零八将领组成了具有强大战斗力的起义队伍;书到八十回,“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梁山义军两败童贯,三败高俅,至此起义发展到鼎盛时期;书到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义军为朝廷所用,成为屠杀其他起义军的工具,梁山将领死伤流放逃离,落得个凄惨的结局。
2、作品主题①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官逼民反”、“乱自上作”作品展示了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作品具体刻画了高俅、蔡京、杨戬、童贯为首的封建官僚贪赃枉法、互相勾结、无恶不作,但这些贪官的总后台就是徽宗皇帝,昏君佞臣组成的统治集团压迫人民,激起人民反抗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