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名著导读

合集下载

高考名著导读知识点归纳

高考名著导读知识点归纳

高考名著导读知识点归纳高考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和掌握高考名著导读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名著导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在高考中,对《红楼梦》的了解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作者和创作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创作于18世纪中叶。

该书是康熙朝晚期至雍正初年的写作,描写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

2.主要人物:《红楼梦》中有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3.故事情节:《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的成长经历和贾府里的一系列风花雪月的故事。

通过对贾宝玉和贾府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人性的悲剧。

4.主题思想:《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封建礼教、家族伦理的批判;二是写实主义思想与浪漫主义情怀的结合。

二、《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对《西游记》的了解和掌握是高考复习的必备知识。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作者和创作背景:《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创作于16世纪。

该书的创作背景是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的时期,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吴承恩以智慧和幽默的笔调,刻画出了一幅禅宗化佛经的神奇画卷。

2.主要人物:《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等。

他们四人前往西天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3.故事情节:《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艰难险阻,用智慧和勇气战胜各种妖魔鬼怪,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4.主题思想:《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二是对佛教信仰和禅宗思想的探讨。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名著导读《红楼梦》专项练习题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名著导读《红楼梦》专项练习题

九年级中考名著导读《红楼梦》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练习1.赵亮同学搜到了一副对联,上联:几番成败兴衰,引来笔下幽思,心中血泪;下联:多少悲欢离合,写出人间青史,梦里红楼。

这幅对联对应的清代名人________,他笔下的________(人名)进大观园,我们至今难以忘怀那搞笑滑稽的场面。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______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请依次说出其中“阆苑仙葩”、“美玉无暇”指的分别是小说中哪两个人物。

_________4.“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两联诗出自《红楼梦》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是姊妹几人在凹晶馆赏月时即景吟出的。

湘云认为____________(人名)写的“冷月葬诗魂”一句“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

请再写出关于这个人名的一个故事:____________5.就像一无用处的贾宝玉是《___________》中几乎唯一的好男人一样,方鸿渐也是《_________》中最好的人——或许除掉唐晓芙。

在整部小说里,只有一个唐晓芙,是纯洁而可爱的。

6.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节选)文段中黛玉所见之人是___________(人名),此处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鲁迅先生的《故乡》中,___________(人名)的出场也用了这种手法。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练习题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练习题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练习题1.阅读名著片段,按要求答题。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

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节选自《父亲的病》)(1)语段选白鲁迅的哪一部散文集?陈莲河是一个怎样的人?(2)语段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父亲的病对作者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你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回答问题。

3.圈点批注是阅读名著的一种好方法。

请你参考示例,对下面《父亲的病》的选段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批注。

示例: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批注: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生读书时投入的样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率真又博学的人。

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

”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

”下面是署名,画押。

批注:4.在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以“名著中的‘理性的批判’与‘温情的回忆’”为主题对《朝花夕拾》进行了探讨。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相关文章内容,对《朝花夕拾》的“温情的回忆”进行阐述。

示例:我认为《朝花夕拾》这本书中有许多深刻的“理性的批判”,如《五猖会》中对封建强权教育,《<二十四孝图>》中对虚伪残酷的封建孝道,《父亲的病》中对庸医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本质,鲁迅先生的憎恶与批判鲜明而深刻。

5.班级组织《朝花夕拾》的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下面是两个小组的专题探究任务单,请你补全横线处内容。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经典常谈》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经典常谈》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经典常谈》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代农业刚起头,游猎和畜牧还是主要的生活方式,那时卜法用牛骨最多。

B.《周易》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

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

C.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

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大戴记》说。

D.《春秋》一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

2.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是一种竞争的考试制度,考试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题目都出在“四书”里,而且是朱注的“四书”里。

B.《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

三传之中,公羊、榖梁两家全以叙事为主,左氏却以解经为主。

C.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

乐包括歌和舞,是“人情之所必不免”的。

D.《诗序》有“大序”“小序”。

“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上。

3.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按庄学说,凡天下之物都无不好,凡天下的意见,都无不对;无所谓物我,无所谓是非。

甚至死和生也都是自然的变化,都是可喜的。

B.儒、墨、道各家有一个共通的态度,就是托古立言;他们都假托古圣贤之言以自重。

C.桐城派的开山祖师是方苞,而姚鼐集其大成。

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当时有“天下文章在桐城”的话,所以称为桐城派。

方苞是第一个提倡“义法”的人。

D.东汉以来,班固作《两都赋》,“概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张衡仿他作《二京赋》。

唐代古文运动起来,宋代加以发挥光大,诗文趋向骈文化,赋体也变了。

4.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乐府的声调和当时称为“雅乐”的三百篇不同,所采取的是新调子。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项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无常》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菩提祖师收石猴为徒,为他取了法名孙悟空,教了他长生不老的秘诀,又把七十二般变化、腾云驾雾和“筋斗云”的口诀都教授给他。

D.大圣打赌能跳出佛祖的手掌心,结果只在佛祖手指上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个字,被佛祖翻掌压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取经路过相救,方才重获自由。

2.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作者回忆童年美好往事,塑造了纯朴善良的长妈妈、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活泼勇敢的少年闰土等丰富的形象,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风气。

B.《藤野先生》一文,鲁迅在简洁的文字中夹杂着犀利的批判,写“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C.《<二十四孝图>》一文,鲁迅写自己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大师的可亲,也对社会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2)阅读下面《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行者看罢回复道:“师父,那去处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

观此景象,也似雷音,却又路道差池。

我们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灵山?你休误了我诚心,耽误了我来意。

备考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测试 名著导读

备考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测试   名著导读

备考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名著导读1.名著阅读。

(1)《红楼梦》第十九回中,袭人试探宝玉说自己要被赎回去,除非宝玉答应几件事她才留下来。

请简述袭人要求的几件事,并据此概括袭人的形象特点。

(2)《欧也妮·葛朗台》中,德·蓬丰对查理说“咱们都有喜事相告了”,两人的“喜事”分别是什么?2.名著阅读。

(1)“人的身体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却不可以”句出自《家》中的哪个人物之口?请简述四个表现其“心不被囚禁”的事例。

(2)《红楼梦》的不少回目中,常把两个不同的情节并置在一起交替着写,如第九十七回,就是将“黛玉焚稿”和“宝钗出闺”放在一起来写,请简要分析将“黛玉焚稿”和“宝钗出闺”交替描写的艺术效果。

(3)《阿Q正传》中,阿Q在审讯结束签字画供时有什么样的表现?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3.名著阅读。

(1)《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中,“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这是谁说的话?其中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什么用意?(2)《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的称呼有“箍桶匠”和“老头儿”,这两个称呼,在表现他的性格特征上各有什么作用?4.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选自《论语·里仁》)②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选自《论语·里仁》)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选自《论语·子张》)(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认为君子有髙尚的道德,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人考虑的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

B. 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不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候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C. 孔子认为君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君子的错误如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他。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名著导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名著导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名著导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名著导读 (共30题;共244分)1. (10分) (2017高二下·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

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

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

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

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

他的前程断送了。

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

以上文字节选自巴金的长篇小说《________》(书名),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人物名)。

联系原著,请写出两个最能体现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的四字短语________、________。

2. (15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完成下列题目。

(1)《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提到了女娲娘娘,第五回又出现了警幻仙姑等女神,接下来又写到了一系列女子,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陵十二钗”,其中正册里的十二个女子指是:(请补写出另外六个女子的姓名)①薛宝钗②林黛玉③贾元春④贾探春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贾迎春⑧贾惜春⑨________⑩________⑪________⑫________(2)下面这段判词指的是其中的________。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结合小说情节,说说她作为一个女子都有哪些了不起的“才”,举一点即可。

(3)根据小说中对这些女神以及女子形象的描写,你读出了曹雪芹什么样的一种女性观?用一句话表述,不超过20字。

3. (10分) (2019高一上·海淀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水浒传》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水浒传》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水浒传》一、问答题1.《水浒传》的悲剧结局令读者扼腕。

请根据下列内容选择正确的选项。

①【甲】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

②【乙】对宋江说: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

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

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

③【丙】道:“贤弟,你听我说。

我已单身,又无家眷,死却何妨。

你今见有幼子娇妻,使其何依?”④【丁】道:“此事无妨,自有囊箧,足以糊口。

妻室之家,亦自有人料理。

”两个大哭一场,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死。

A.花荣B.李逵C.吴用D.武松二、语言表达2.你认为《水浒传》中哪位好汉的形象与下面对联的描述最相符?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述理由。

对联:满心草莽难剃度,一生屠戮终成佛。

三、名著导读名著阅读3.阅读《水浒传》后,同学们为水浒人物写了一组诗。

请你判断这些人物分别是谁?4.阅读下面《水浒传》第八回中的部分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

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

便多走的几日,也是死数。

只今日就这里,倒作成我两个回去快些。

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

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

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话。

”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

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董超道:“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

”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可怜豪杰,等闲来赴鬼门关;惜哉英雄,到此翻为槐国梦。

万里黄泉无旅店,三魂今夜落谁家?毕竟看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①结合你的阅读积累,片段中林冲被薛霸和董超押送发配,是因为他犯了什么罪?②随着情节发展,林冲后来被谁救了一命?从整个救人过程中,可以看出此人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前后情节的相关内容,分析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宾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名著导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名著导读 (共30题;共244分)1. (10分) (2018高一上·扬州期中)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

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

B .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缺憾美的一部。

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C .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可爱”,即使不属一个阶层的人物也是这样。

甚至当地驻军似乎也能“与民同乐”,如端午节的表现就是如此。

D . 《药》中有明暗两条线索;《阿Q正传》则截取人物生活场景的几个横断面表现人物性格;《呐喊》作品的结构多样化,特色十分鲜明。

E . 《边城》中翠翠和爷爷撑渡船,从不多要别人的过河钱。

一天,有一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些强横,不想给钱,爷爷不得巳,喊翠翠在岸上拦住了他。

2. (15分) (2018高二上·扬州期中) 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话强调了说理教育法的重要性。

B . 《老人与海》中“他合上两只手,摸一摸掌心。

两只手没有死,只要把两只手一张一合,他还觉得活活地痛哩。

他把脊背靠在船艄上,才知道自己没有死。

”用动作刻画了老人内心的沉着和稳重。

C .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主要是记言,有着简练晓畅、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许多句子内涵丰富,用意深远,像“发愤忘食”“见义勇为” “五十步笑百步”“道不同不相为谋”等,至今被人们频繁引用。

D . 小说《老人与海》中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大马林鱼的强壮有力、鲨鱼的成群结队和老人的年老体弱、孤军奋战形成对比,更鲜明地突出老人性格的坚强。

(2)《论语》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是如何回答子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这一问题的?(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老人与海》中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请分别指出“老人”“大马林鱼”和“狮子”的象征意义。

3. (10分)(2020·苏锡常镇模拟)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 《三国演义》中,关羽得知刘备消息后,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洛阳等五座关口,连斩孔秀、王植、夏侯惇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最终和刘备相会。

B . 《茶馆》把王利发改良茶馆作为贯穿全剧的中心事件,通过表现各种人物之间的矛盾,暗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把批判的焦点指向黑暗腐败、光怪陆离的旧社会。

C . 《阿Q正传》中,阿Q看到王胡在太阳下捉虱子,便也捉起了虱子;当看到自己的虱子竟比自己看不起的王胡还少,自尊心就受到了伤害,便找茬和王胡打了一架。

D . 《边城》中,兄弟俩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竞争爱情,天保自知不敌,选择驾船远行。

天保淹死后,傩送因哥哥的死而悲痛难耐,也离开了茶峒。

E . 《欧也妮·葛朗台》中,成为寡妇的欧也妮被人指责吝啬,但她也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建了养老院、教会学校和图书馆。

她的行为受到了父母两方面的影响。

4. (7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

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

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5. (10分)(2020·滨海模拟)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7》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8》(1)请根据这两则的内容概括孔子关于“孝”的主要观点。

(2)请联系实际谈谈孔子孝道的现代价值。

6. (4分) (2019高三上·和平月考)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

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这话是《红楼梦》中哪个人说的?“非常喜事”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7. (10分) (2019高一上·东莞期末) 请给下面的文段做批注。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

翠翠还记着先前祖父说的笑话。

耳朵又不聋,祖父的话说得极分明,一个兄弟走马路,唱歌来打发这样的晚上,算是怎么回事?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

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

翠翠走回家里去,在房门边摸着了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

觉吹得不好,又递给祖父要祖父吹。

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翠翠依傍祖父坐着,问祖父:“爷爷,谁是第一个做这个小管子的人?”“一定是个最快乐的人做的,因为他分给人的也是许多快乐;可又像是个最不快乐的人做的,因为他同时也可以引起人不快乐!”“爷爷,你不快乐了吗?生我的气了吗?”“我不生你的气。

你在我身边,我很快乐。

”“我万一跑了呢?”“你不会离开爷爷的。

”“万一有这种事,爷爷你怎么样?”“万一有这种事,我就驾了这只渡船去找你。

”翠翠嗤的笑了。

“凤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

爷爷你渡船也能下凤滩、茨滩、青浪滩吗?那些地方的水,你不说过象痕子吗?”(节选自沈从文锁《边城》)(1)写出文中触动你的词并做批注。

(2)请给文中触动你的句子做批注。

8. (7分) (2020高二上·湖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写出“草上之风,必偃”的比喻义。

(2)上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政观?请简要分析。

9. (10分)(2016·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故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1)第一则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基本原则:________。

(2)简述你对法家“刑过不避大臣”和儒家“刑不上大夫”两个观点的理解。

10. (5分) (2019高二下·石景山期末) 大观园是作者着力创造与描绘的典型环境,对小说深层题旨,人物命运建构,故事情节发展等颇具意义,园中怡红院富丽堂皇,花团锦簇;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蘅芜苑花木全无,异草芬芳,还有秋爽斋、稻香村、栊翠庵等,这些居所设施莫不体现着作者对小说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请你任选大观园中的一处居所,谈谈该居所与某个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150字左右)11. (5分) (2019高一上·东莞期末) 名著阅读。

(1)《红楼梦》中叙写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小人物,请选取其中一个,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不少于70字。

(2)《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次要人物,请选取其中一个,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不少于70字。

12. (5分) (2015高一上·乐山期中) 简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共读西厢”这一情节。

13. (7分) (2019高三上·通州月考) 简答题。

(1)《阿Q正传》中,阿Q有着什么样的形象特点?(2)《红楼梦》“林黛玉重建挑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一回中,宝琴说《桃花行》是她写的,宝玉却说“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请结合小说概括黛玉的“离丧”经历。

14. (7分) (2019高一下·台州开学考) 名著阅读。

(1)下面文字中“A”处原是小说一位主人公的名字,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并联系《海底两万里》的相关情节,说说这个人对尼德·兰说“这是我对您救命之恩的报答”的原因。

那时我们是何等愤怒地跟这些章鱼拼命呀!我们在跳动着的一条一条的肉段中间滚来滚去,这些粘性的触须就像多头蛇的头一样,一会又生出来了。

尼德·兰的叉每一下都刺入章鱼的海色眼睛中,把眼珠挖出来。

可是,尼德·兰因为躲闪不及,突然被一条章鱼的触须卷住并掀倒在地。

章鱼厉害可怕的嘴对着尼德·兰张了开来。

眼看这个不幸的人要被咬为两段了。

我急急跑去救助,但A走在我的前面,先我动了手。

他的斧子砍入章鱼两排巨大的齿牙里面,加拿大人①出人意料地得救了。

“这是我对您救命之恩的报答!” A 对加拿大人说。

尼德·兰点了点头,什么话也没有说。

【注释】①加拿大人:即尼德·兰。

(凡尔纳《海底两万里》)(2)《朝花夕拾》中多篇作品都写到鲁迅对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

请结合书中内容,试举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他的这种儿童教育观点的看法。

15. (10分) (2020高一下·嘉定期末) 《红楼梦》第三十至三十四回交代了“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宝玉因琪官失踪,王府索人;又雨村来访,其状态不佳;加之金钏投井,贾环进谗言诬陷,惹其父贾政暴怒,而遭毒打。

事后宝钗探望宝玉。

请结合下面文字分析宝钗复杂心理。

(50字以内)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速了,不觉红了脸,低下头来。

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