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支剪力墙优缺点分析
[名词解释] 框支剪力墙结构
![[名词解释] 框支剪力墙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32c00f3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0.png)
[名词解释] 框支剪力墙结构正文:框支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用的抗震结构形式,主要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
框架部分由柱、梁和节点构成,起到承载垂直荷载的作用。
剪力墙是通过墙体的剪切变形来吸收地震力,起到抗震的作用。
框支剪力墙结构具有结构刚性好、承载能力强、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1. 框架部分1.1 柱- 是框架的主要承载构件之一,负责承受垂直荷载。
柱子通常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 柱的截面形状多样,常见的有矩形截面、圆形截面等。
1.2 梁- 梁是框架的水平承载构件,连接柱子,并分担和传递荷载。
常见的梁有梁板和梁柱。
- 梁的截面形状常见的有矩形、圆形和T形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截面形状。
1.3 节点- 节点是连接柱和梁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传递荷载和保持整体结构稳定的作用。
- 节点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刚性节点、铰接节点等。
2. 剪力墙2.1 剪力墙的作用- 剪力墙通过墙体的剪切变形来吸收地震力,起到抗震的作用。
- 剪力墙能够承受较大的剪力,提供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刚性。
2.2 剪力墙的种类- 剪力墙可分为剪力墙板和剪力墙柱两种类型。
- 剪力墙板是墙体的平面构件,常见于楼板和墙体之间的连接处。
- 剪力墙柱是墙体的立体构件,常见于建筑物的外墙或内部结构。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有:结构设计图纸、框支剪力墙构件规格表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框架:指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的结构系统,由柱、梁和节点等构件组成,用于承载和传递荷载。
2. 剪力墙:通过墙体的剪切变形来吸收地震力,并提供结构的稳定性和刚度。
---正文:框支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用的抗震结构形式,主要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
框架部分由柱、梁和节点构成,起到承载垂直荷载的作用。
剪力墙是通过墙体的剪切变形来吸收地震力,起到抗震的作用。
框支剪力墙结构具有结构刚性好、承载能力强、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1. 框架部分1.1 柱1.1.1 定义柱是框架结构的主要承载构件,负责承受垂直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
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各有什么优点

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各有什么优点第一篇范本(风格1):正文: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它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高:框架结构由梁、柱等构件组成,梁和柱在受力时能够相互担负部分荷载,从而达到增强结构强度的目的。
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与垂直荷载的作用,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 灵活性好:框架结构的构件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进行不同形式和规模的设计,满足不同场地和空间的建筑需求。
3. 施工方便:框架结构的构件通常是标准化、系列化的,可以进行批量生产和定制。
施工过程中,构件的加工和安装比较简便,可以快速完成,有助于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4. 维护成本低:框架结构具有可拆卸、可更换的特点,对于维修和改造的便利性较高。
若结构出现问题,可以仅对受损构件进行修复或更换,而不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5. 空间利用率高:框架结构具有较少的柱子,因此室内空间利用率较高。
可以在不影响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灵活地布置和组合内部空间,满足不同业态和功能的使用需求。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中未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第二篇范本(风格2):正文: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用的抗震结构形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高强度:剪力墙结构由混凝土墙体组成,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混凝土墙体在受到地震力作用时能够承受剪力和压力,从而有效地减小结构的位移和转动,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 刚性好:剪力墙结构在垂直方向上有较大的刚性,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度和位移。
在地震发生时,剪力墙结构能够起到阻止建筑物倒塌的作用,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3. 空间分隔性好:剪力墙结构的墙体布置合理,能够有效地分隔和隔离不同功能区域。
在多层建筑中,剪力墙结构的墙体起到承重、刚性和隔音等多种功能,可以满足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和使用需求。
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区别

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区别简介: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工业建筑中。
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是两种常见的抗震结构体系,它们在结构构造、受力方式、抗震性能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对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一、结构构造差异1. 框剪结构:框剪结构是由柱、梁和框架连接的结构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柱和梁的水平抗力由框架承担,而垂直荷载由柱和梁分担。
框剪结构中的框架起到了承担水平荷载的主要作用,而柱和梁则主要负责传递垂直荷载。
2.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由厚度较大的墙体承担水平抗力的结构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在结构中设置了大量的剪力墙来抵抗水平荷载。
剪力墙通常位于建筑的外围墙体和核心区域,可以采用实心墙、空心墙、钢筋混凝土墙等形式。
二、受力方式差异1. 框剪结构:框剪结构的受力方式主要是由柱和梁的弯曲和剪切来承担水平荷载。
柱和梁通过连接节点进行刚性连接,形成框架,共同承担水平荷载。
2.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方式主要是由墙体的抗剪能力来承担水平荷载。
墙体在受力时产生剪应力,通过墙体的抗剪能力来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
三、抗震性能差异1. 框剪结构:框剪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能够较好地抵抗地震力的作用。
其主要抗震机制是通过框架的刚性来分担和消散地震能量。
2.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的垂直刚度和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
其主要抗震机制是通过墙体的刚性和略微的变形来分担和消散地震能量。
四、适用范围差异1. 框剪结构:框剪结构适用于较大跨度和较高层次的建筑物。
其优点是结构构造灵活,空间利用率高,适应性强,适用于复杂的建筑形式。
2.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工业建筑等需要较好抗震性能的建筑物。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大,适合进行一定高度的垂直增重。
结论: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选择采用框剪结构还是剪力墙结构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来确定。
建筑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区别

建筑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区别
建筑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区别
一、受力体系不同: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两个方向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而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内墙或外墙)做成剪力墙来抵抗水平力,同时它也承受垂直荷载,所以它既受剪力又受弯,所以称为剪力墙。
二、各自优点: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建筑立面处理也比较方便。
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
三、各自缺点:框架结构侧向刚度较小,当层数较多时,会产生较大的侧移,易引起非结构性构件(如隔墙、装饰等)破坏,而影响使用。
而剪力墙结构的间距小,结构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用于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
四、适应的建筑高度:框架结构在非地震区,一般不超过15层。
而剪力墙一般在30m高度范围以内都适用。
从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优缺点存在互补性,因此便产生另一种结构形式,即所谓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一种结构体系。
它具备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备侧向刚度较大的优点。
是两者优点的结合。
这个结构体系中,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
这种结构一般宜用于10~20层的建筑。
- 1 -。
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劣比较

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劣比较摘要,近年来,框架剪力墙结构成为众多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宠儿,其地位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是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也可以说是对两种结构的改良,吸收两者长处,因此与剪力墙结构相比,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优越性不言而言,但是传统剪力墙结构也有其独特的优点,本文笔者就两种结构的基本设计,设计要点以及改良前景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对两者的经济性合理性做出较为公平客观的比较。
关键字,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比较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became the darling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many housing construction, and its position gradually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framework of the structure and shear wall structur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on the basic design of the two structures, design features, and improved prospects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trying to make a more fair and objective comparison of both economic rationality.Key words: frame structure; shear wall structure;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compare中图分类号:O57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框剪结构和剪力墙基本设计1.1框剪结构所谓框剪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两部分组成的建筑结构形式,其中,框架结构为主结构,由梁、柱形成整体结构框架,主要承担竖向荷载;小部分是剪力墙,主要承担水平荷载,即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公共空间电梯井、楼梯间、管道井等部分墙体。
框支剪力墙优缺点分析

某高层建筑结构优缺点分析摘要:针对某项目的一栋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单体建筑进行结构分析,主要通过对结构层转换和提高结构的抗扭承载力及采用空间有限元法和时程分析计算手段的描述,阐述了框支剪力墙这样一种结构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关键词:框支剪力墙;刚度变化;结构转换;扭转效应1.工程概况我所选择的工程项目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由7栋高层组成,地下有两个相互连通的一层地下室。
其中1号栋地上27层,地下1层,由A、B、C三个单体组成,单体之间设260mm宽的缝彼此脱开。
针对其中的B座的结构进行具体的分析。
2.上部结构设计该工程上部结构具体设计指标如下: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设计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35S。
B座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
B座上部剪力墙不允许落地,为实现底层用作商店或停车场而需要的大空间,因而采用底层为框架的剪力墙结构,即框支剪力墙体系。
这种体系刚度比全剪力墙体系差,比框架-剪力墙墙体系好。
这种体系既有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又有较好的抗侧能力,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在整个体系中,框-剪同时存在,剪力墙负担大部分的水平荷载,而框架则以负担竖向荷载为主,两者共同受力、合理分工,各尽所能。
由于框支剪力墙体系结构中的局部,部分剪力墙因建筑要求不能落地,直接落在下层框架梁上,再由框架梁将荷载传至框支梁、框支柱上。
这样的做法通常是通过设置转换层来实现的。
2.1结构转换由于该类型结构由于竖向构件不连续,结构竖向刚度会产生变化。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它由钢筋混凝土框
架和混凝土剪力墙组成。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强度高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混凝土剪力墙的组合形式,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具有很高的强度。
二、刚度大
由于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混凝土剪力墙的组合形式,使得整个结
构具有很大的刚度,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等外部荷载。
三、稳定性好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抵抗侧向位移和
倾覆等破坏形式。
四、施工方便
由于采用了预制件和模板施工技术,使得施工过程简单快捷,并且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五、适应性强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包括住宅、商业、办公等。
六、经济性好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够满足建筑物的要求,并且可以降低建筑成本。
七、环保节能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了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污染。
总结: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施工方便、
适应性强、经济性好和环保节能的建筑结构体系。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区别- 剪力墙分类-

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区别- 剪力墙分类-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区别剪力墙分类在建筑领域,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是两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它们在设计、受力特点、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同时,剪力墙本身也有着不同的分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结构。
这些墙板就像一道道坚固的屏障,有效地抵抗了来自各个方向的力。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比如风荷载或者地震作用,变形小,抗震性能好。
这使得它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框架结构则是由梁和柱组成的框架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自由划分空间。
但相对来说,它的侧向刚度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
那么,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具体有哪些区别呢?从受力特点来看,剪力墙结构主要依靠墙体承受水平荷载,而框架结构主要通过框架梁柱的弯曲和剪切变形来抵抗水平荷载。
在空间布局上,剪力墙结构由于墙体较多,对空间的划分有一定的限制;而框架结构的柱网布置相对灵活,更便于空间的灵活划分和利用。
从适用高度来说,剪力墙结构更适合建造高层建筑,因为它能够提供足够的侧向刚度;而框架结构一般适用于多层建筑,如果要用于高层建筑,往往需要结合剪力墙形成框剪结构。
从经济性方面考虑,剪力墙结构的墙板钢筋和混凝土用量较大,成本相对较高;框架结构由于梁柱构件相对简单,在一定程度上成本较低。
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剪力墙的分类。
按照开洞情况,剪力墙可以分为整截面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剪力墙、双肢剪力墙和多肢剪力墙。
整截面剪力墙没有洞口或者洞口很小,其受力性能类似于一个悬臂构件,整体工作性能好。
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洞口面积较小,墙肢的弯矩图基本没有反弯点。
双肢剪力墙是由连梁将两个墙肢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其受力性能较为复杂。
多肢剪力墙则是由多个墙肢通过连梁连接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高层建筑结构优缺点分析
摘要:针对某项目的一栋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单体建筑进行结构分析,主要通过对结构层转换和提高结构的抗扭承载力及采用空间有限元法和时程分析计算手段的描述,阐述了框支剪力墙这样一种结构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关键词:框支剪力墙;刚度变化;结构转换;扭转效应
1.工程概况
我所选择的工程项目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由7栋高层组成,地下有两个相互连通的一层地下室。
其中1号栋地上27层,地下1层,由A、B、C三个单体组成,单体之间设260mm宽的缝彼此脱开。
针对其中的B座的结构进行具体的分析。
2.上部结构设计
该工程上部结构具体设计指标如下:
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设计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35S。
B座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
B座上部剪力墙不允许落地,为实现底层用作商店或停车场而需要的大空间,因而采用底层为框架的剪力墙结构,即框支剪力墙体系。
这种体系刚度比全剪力墙体系差,比框架-剪力墙墙体系好。
这种体系既有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又有较好的抗侧能力,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在整个体系中,框-剪同时存在,剪力墙负担大部分的水平荷载,而框架则以负担竖向荷载为主,两者共同受力、合理分工,各尽所能。
由于框支剪力墙体系结构中的局部,部分剪力墙因建筑要求不能落地,直接落在下层框架梁上,再由框架梁将荷载传至框支梁、框支柱上。
这样的做法通常是通过设置转换层来实现的。
2.1结构转换
由于该类型结构由于竖向构件不连续,结构竖向刚度会产生变化。
转换层上部的刚度大于下部的刚度,转换层上下楼层构件内力、位移容易发生突变,转换层位置较高时,内力和位移的突变更剧烈,并易形成薄弱层。
有核心筒的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上部墙肢较短,侧向刚度较小,上部结构较柔,使转换层上、下的刚度比较普通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更容易控制,只要适当加大落地剪力墙厚度和提高下部大空间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上下层刚度比就很接近1了,因而这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优于普通的框支。
该工程层3以上为剪力墙小户型住宅,层1、2为商业、娱乐用房,需要较大开间及空间,上部的短肢剪力墙无法落地,因此存在结构转换问题。
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并考虑到造价的因素,在转换层设置转换大梁,以承托上部短肢剪力墙。
由于转换梁承托着上部24层的剪力墙,受力很大,因此需要很大的截面和配筋,即需要转换层下层有较大的层高。
按照抗震规范表3.4.2-2对于侧向刚度不规则的定义,尽量使层2与层3的侧向刚度比大于70%。
经与建筑专业人员协商,在转换层以下部分山墙两端及房间开间两侧设置剪力墙,加大房屋的整体刚度及抗扭刚度。
同时转换层以下不设管道层,在3米标高处设置管道通廊,将设备管道由此引出室外,从而将转换层下层的层高由5.4米降到4.8米。
经过计算,满足了侧向刚度规则的要求,该转换层结构方案传力途径明确,受力状况相对简单,对框支构件另采用平面有限元的程序进行单独分析,并与总体计算结果对比,以保证关键构体的抗震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转换层大梁不是框支梁。
框支梁上部承托完整的剪力墙需满足高规规定的条件,框支梁整截面受拉。
转换梁和普通梁一样单面受压或受拉,在构造要求上与框支梁不同。
高规对框支梁的构造有非常详细的要求,对转换梁的规定很少。
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转换梁在满足框支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开洞构造要求、纵向钢筋、箍筋构造要求以外,还需要满足已下两点。
(1)转换梁断面宜由剪压比控制计算确定,以避免脆性破坏和具有合适的含箍率,适宜剪压比限值在有地震作用组合时,不大于0.15。
(2)转换梁腰筋构造以梁高中点为分界,下部腰筋间距100,上部腰筋间距200,直径不小于18。
防止刚度突变是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重点。
我认为这种突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转换层上数层和转换层下部的刚度突变;二是转换层与转换层下一层的刚度突变。
因为换层有很大的转换梁,一般达到1500-2000mm高而其下一层为一般梁,仅500-600mm高,如转换件较多,这种刚度的变化必然较大。
另外因为建筑用功能的要求,一层建筑净空较高且其下为人防工又需覆土0.8-1.0m。
所以造成一层结构层高较高,多为6米,而二层即转换层层高仅为4米,进一步增了转换层本层刚度,造成刚度的突变。
解决这个问题,可针对上述两个原因寻求考虑,一可以在转换层及其下一层布置的墙上,取其墙厚较大,提高侧向刚度中墙柱的份额,以减少梁的刚度响;二是可以和建筑专业协调,将设备转换层置于二层。
由于三层以上为住宅,其水暖管道布置和下部业有很大的区别,必然存在一个设备的转换,过去做一个设备转换层,但其形成的短墙、短柱对结构震极为不利,因此可以提高二层结构层高做一个吊顶,以减少转换层本层和其下一层的刚度差。
对于转换层的上一层,因为住宅层高一般为2.9m,而墙较多,在许多的设计中,设计者往往按照一般剪力来布置,取墙较密且墙长很长,造成上、下层刚度比难满足要求,不得不加大下部的墙数量及厚度,但多又因用功能的限制,墙不能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上,造成建筑偏心加大,抗震不利,所以如采用一般的剪力墙的长度很难满足规范的规定。
方法还是要从上部解决,要采短墙和大开间的布置,减少上部的刚度,同时可提高下的墙厚,而减小上部的墙厚,因上部墙的数量较多,减墙厚作用比较明显。
通过以上分析,可使整体结构刚度基本均匀,概念设计方面给与保证,再满足计算和构造上的求,就可使结构安全得到基本的保证。
同时,上部柔的结构也利于地震力的消耗,降低了结构的造价。
2.2结构抗扭
工程采用广厦结构计算程序按平扭耦联进行抗震计算分析。
在结构初步计算时,没有对剪力墙的平面布置作出适当调整,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压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下之比为0.96,扭转周期偏大。
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建筑专业能做的调整有限,只能由结构专业采取措施:即通过加强结构的抗扭刚度,从面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当结构出现扭转时也能保证安全。
从力学基本概念可知,构件离质心越远,其抗扭刚度就越大。
所以,在建筑物外围尽可能布置抗侧
力结构,可以显著加大结构的抗扭刚度。
经与建筑专业协商,两端尽可能布置纵向剪力墙,从计算结果看,其扭转周期显著减小,周期比满足规范要求。
在设计时将两端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刚盘适当提高,端跨板加厚,双层双向配筋,以加强结构的连接。
针对中部楼电梯间凹进比较严重,计算时该部分楼梯采用弹性假定,设计时对核心筒剪力墙配筋适当加强,核心筒楼板及与之相连的两侧梁板截面加大,配筋加强。
从计算结果分析,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的平均值之比均小于1.2,结构的扭转效应并不明显。
说明通过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可以改善建筑平面不规则布置所引起的扭转效应。
2.3对结构处理的总结
工程结构存在着以下不利因素:平面凹凸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侧向刚度变异大。
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有必要采取措施,一方面使结构计算符合实际情况,力求能准确反映结构的抗震能力及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也要按照概念设计的原则,在构造上采取措施,进一步保证结构安全。
具体措施如下:(1)分别采用广厦SSW和SATWE两种程序进行结构的空间分析,以求正确反映结构的内力与变形情况。
两种程序分析出的结构反应特征、变化规律基本吻合,各种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2)对框支构件采用平面有限元分析程序FEQ验算配筋。
需注意转换梁的构造要求。
将转换层及其上下两层楼板加厚,钢筋双层双向拉通配置。
3.总结
我们还应注意的是框支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抗震不利型式,其结构抗震性能差,造价高,应尽量避免用。
但它能满足现代建筑不同功能组合的需要,有结构设计又不可避免此种结构形式,对此应采取措积极改善其抗震性能,尽可能减少材料消耗,以降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王湛.建筑结构选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燕,齐海丽.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06(129):24.
[3]余江,张文.正确处理好框支-剪力墙结构的竖向刚度突变问题[J].陕西建筑:2008(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