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11-郑和远航(教案)
小学语文《郑和远航》教案

小学语文《郑和远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郑和远航的相关历史背景和主要经历。
(3)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
(3)了解郑和远航的相关历史背景和主要经历。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应用。
(2)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把握课文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郑和的远航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郑和远航的相关历史背景和主要经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探讨郑和远航的意义和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郑和远航的相关历史背景和主要经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爱国情怀。
在下一节课中,将继续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详细解读课文,分析郑和远航的经过和成就。
(2)探讨郑和远航对我国与亚非各国友好关系的影响。
2. 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郑和远航的意义。
(2)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细节。
七、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郑和远航的经过和成就。
小学语文《郑和远航》教案

小学语文《郑和远航》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郑和远航》的基本内容和情节;(2)理解并正确演绎文言短句的含义;(3)学习使用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4)能够朗读《郑和远航》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情感教育:通过郑和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敢于探索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作出贡献的情感;(2)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精神;(3)失败乃成功之母: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不怕失败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思路】1.通过故事情节将学生引入《郑和远航》的内容;2.合作学习,学生讨论郑和的远航经历并总结;3.初步学习文言短句,理解修辞手法;4.分析郑和远航的目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反思、教材、图片、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课堂活动一】引入1.张贴有关郑和的图片,并请学生谈谈自己对郑和的了解。
2.通过图片和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郑和的身份和重要事迹。
【课堂活动二】合作探究1.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份教材,要求他们大声朗读《郑和远航》的课文。
2.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郑和要远航?(2)郑和遇到了哪些问题?(3)郑和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3.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由小组代表发表结论。
【课堂活动三】学习文言短句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课文中的文言短句,如“渺无人烟”的意思是很远没有人烟的意思。
2.学生朗读文言短句,并尝试用现代汉语解释其含义。
3.学生进行搭配练习,用文言短句填空。
4.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一个小故事,使用至少三个文言短句。
【课堂活动四】分析问题与解决方法1.教师与学生讨论郑和远航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愿发言。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的原因,然后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3.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问题,写一个小故事,讲述郑和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郑和的生平与历史背景;2.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远航活动,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掌握阅读和理解历史文献的能力;4.提高学生文献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郑和的生平和七下西洋的远航活动;2.郑和与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3.郑和所留下的历史文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郑和的生平和七下西洋的远航活动;2.郑和所留下的历史文献。
教学难点:1.对郑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理解;2.理解古代文献的阅读和掌握相关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讲授部分通过PPT展示和口头讲解的方式,介绍郑和的生平和七下西洋的远航活动。
讨论部分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个环节。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交流和探讨郑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全班讨论环节,以郑和所留的历史文献为基础,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阅读文献的方法和进行文献写作。
五、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时间内容教学方法10分钟-15分钟课程介绍和预习任务分配讲授15分钟-30分钟郑和的生平和七下西洋的远航活动讲授30分钟-40分钟小组讨论:郑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讨论40分钟-50分钟全班讨论:郑和所留的历史文献讨论50分钟-60分钟总结回顾和课后作业布置讲授六、教学准备1.PPT和讲义;2.学生的课前阅读资料;3.学生分组讨论的题目和范围;4.郑和所留的历史文献,多封选自《郑和文书》、《郑和航海图考》和《大明一统志》。
七、课后作业1.阅读《郑和文书》、《郑和航海图考》和《大明一统志》中的相关内容;2.就文献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了学生们对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加强对课程的连贯性和思辨性,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于表层的背诵和记忆,而是要形成自己的思维和理解。
小学语文《郑和远航》教案

小学语文《郑和远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远航的时间、地点、所到国家及主要贡献,知道郑和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的勇敢、智慧与伟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郑和远航的主要贡献。
2. 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1. 郑和远航的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
3.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郑和远航》课文及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地图、时间线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郑和远航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郑和远航的基本情况。
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郑和远航的主要贡献。
2. 强调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八、课后作业1. 编写郑和远航的时间线,概括其一生的重要事件。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郑和远航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九、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拓展阅读1. 《郑和传》2. 《郑和下西洋》3. 《明代航海家郑和》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郑和远航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郑和的航海路线和所到之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郑和远航的具体情况,包括航海时间、地点、所到国家等。
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郑和远航的具体情况。
2. 强调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郑和远航》教案设计范文

《郑和远航》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及历史意义。
(2)掌握郑和船队的特点,如宝船的规模、数量等。
(3)认识郑和远航对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利用地图,学会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郑和远航的认同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2)理解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增进国际间的了解。
(3)树立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认识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及历史意义。
(2)郑和船队的特点,如宝船的规模、数量等。
2. 教学难点:(1)郑和远航对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贡献。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郑和远航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郑和的身份及其远航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
(2)引导学生关注郑和船队的特点,如宝船的规模、数量等。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如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
(2)分析郑和远航对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贡献。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郑和远航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郑和远航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如路线图的绘制和小论文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分享意识等。
《郑和远航》教案

分析郑和下西洋对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
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总结词:传授知识
详细描述:通过讲授法,教师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郑和远航的 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和影响。
讨论法
总结词:激发思考
详细描述:教师引导学生就郑和远航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01
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船队规模、航行路线等方面的详细
信息。
《大航海时代》等航海类书籍
02
深入了解航海技术和探险历程,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等相关著作
Hale Waihona Puke 03了解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郑和远航在其中的地
位和作用。
06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01 02
内容深度
本节课对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但 在某些细节上,如郑和船队的精确规模、航行的具体路线等,可能还可 以进一步深入挖掘。
深入
探讨远航的意义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郑和远 航的意义,包括对当时中 国和世界的意义以及对现 代的影响。
讨论历史启示
让学生思考从郑和远航中 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认 识到勇气、探索精神、合 作等品质的重要性。
互动问答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郑和远 航的问题,并相互回答, 增强课堂互动性。
总结
回顾重点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郑和下 西洋的航海经历,培养学生的合
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通过分析史料,引导学生分析郑 和远航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
11《郑和远航》教案

11、《郑和远航》科目:语文备课人:课时:第一课时课型:自主学习审核人教学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郑和。
学习准备资料课件学习环节学习过程指导过程明确目标自主预习 1、揭示课题,质疑。
2、一次读文,给生字加拼音,勾画生字在课文中的词语,读3遍。
3、二次读文,用“?”标注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可查资料解决。
4、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5、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合作交流展示 1、组内成员交流易读错、写错的生字,并把生字描红。
2、说一说自己不懂的词语,互为“小老师”讲解,然后总结出组内仍不懂的词语,写在本子上在班级交流。
3、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选择自己的方式检查读文情况。
把长句子、易错处多读几遍。
教师巡视,参与学习、随机纠正、指导4、交流对课文段落及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检测点拨拓展完成当堂检测习题。
查漏补缺评价小结归纳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想和同学们交流?总结转入下节课板书设计11、郑和远航扬帆启航友好交往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战胜凶险教学反思11、《郑和远航》导学案科目:语文备课人:课时:第二课时课型:自主学习审核人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和亚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和亚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学习准备课件、导学案学习环节学习过程指导过程复习引入新课 1、复述课文。
2、思考: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郑和远航有着怎样的意义?郑和七次下西洋,课文主要写了哪一次?3、默读课文1-5自然段,根据“扬帆启航”“友好往来”“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部分分为三个层次。
小学语文《郑和远航》教案

小学语文《郑和远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郑和远航的相关历史背景及主要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查找资料,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毅、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掌握。
(3)了解郑和远航的相关历史背景及主要成就。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把握文章主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郑和远航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郑和远航。
(2)简要介绍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运用生字词造句。
(2)谈谈自己对郑和远航的认识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有关郑和远航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3. 写一篇关于郑和远航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郑和远航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会将段落分层次。
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郑和的出身。
2.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及价值。
四、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了解郑和的生平及其他航海家事迹。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揭题导入
2.检查自学效果。
3.理清课文条理。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个在南京生活,从南京出航,在南京任职,最终又在南京逝世的伟大历史人物。
(板书:郑和)
2.谁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你所知道的郑和。
(引导学生简介)
注意:介绍郑和时,复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3、4句即可,一定要说自己理解的资料,不能边看材料边说
(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他是太监:说明他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他没有像一般的太监一样在宫廷内结党弄权,而是肩负民族大义,高扬和平风帆踏波远行,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有才有学,有勇有谋,官居四品。
)
3.小结: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明朝的这位著名航海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28年里,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板书:远航)
4.思考:这篇课文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郑和远航的壮举,重点又介绍了哪次远航的经过呢?
二、初读课文
1.听课件范读课文,围绕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作简要交流。
过渡:看来,通过预习和初读,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老师来检查你们预习生词的情况。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桅杆珊瑚
脱缰撕裂威胁身材瓷器赠送
(2)指导学习,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遣撕瓷
(3)小结:这一课这么难写的字同学们都能掌握得很好,看来你们很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