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电源交流系统原理图
变电站交直流控制电源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ppt课件

❖ 站用电进线ATS的工作模式和照明、风机等重要负荷配电 回路具备远程控制,站用电系统运行实现全参数监控。
❖ 共享直流操作电源的蓄电池组,取消传统UPS和通信电源 的蓄电池组和充电单元,采用电力专用UPS和DC/DC直接 由直流母线变换取得交流不间断电源和通信电源。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目录
一、交直流控制电源系统类型与现状。 二、电力运营对交直流控制电源的要求。 三、交直流控制电源一体化的系统方案。 四、许继电源交直流控制电源产品核心部件。
XJ POWER
控制保护专业
控制保护专业
自动化专业
远动通信专业
站用交流电源 A供应商
直流操作电源 B供应商
交流不间断电源 C供应商
通信电源 D供应商
XJ POWER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电力运营对交直流控制电源的要求
的控制,获得完美正弦波输出电压。 ❖ 交流输入与输出均采用工频变压器隔离,保证交流侧任何
扰动的不会影响直流操作电源,具有最高的可靠性。 ❖ 逆变器输出电流峰值系数达 4 : 1,适用于各类负载,保证
在负载短路时,逆变器不因过载而停机。 ❖ 维护旁路回路具备防误操作闭锁措施,保证误操作开关时
不出现交流供电间断或损坏电源模块。
XJ POWER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分析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分析作者:李昭桦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05期[摘要]文章针对变电站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系统共享使用统一的蓄电池组的一体化电源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体化电源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接地和蓄电池组后备时间,并给出解决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变电站;电力;站用直流系统;通信电源;一体化[作者简介]李昭桦,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通信设计,广东广州, 510663[中图分类号] TM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5-0139-0003一、引言变电站内的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电源系统均配置有蓄电池组,其维护分别由电气和通信两个专业负责。
变电站一体化电源典型方案是取消通信电源的蓄电池组,将站内直流电源系统、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组合为一体,共享使用站用直流系统的蓄电池组,并统一集中监控的成套设备。
该组合方式是以直流操作电源为核心,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由直流输入变换为直流输出的电源装置,输出特性满足通信电源的要求。
它与直流操作电源的充电装置和蓄电池组相配合,为电站的通信设备提供电源,可以减少蓄电池组的重复配置,提高电力通信的运维效率,节约人力维护成本。
二、站用直流系统和通信电源变电站直流系统由交流输入、充电装置、馈电屏、蓄电池组、监控单元(含馈线状态监测单元)、电压监测、绝缘监察(含接地选线)、硅降压回路、蓄电池管理单元、直流馈线网络等组成。
站用直流系统作为变电站控制负荷和部分重要直流动力负荷的电源,主要任务就是给继电保护、开关合分及控制系统、信号系统、自动装置等提供可靠的直流电源,它在变电站中是一个独立的电源,不受交流的影响,在全厂或全所失电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控制信号、保护、自动装置等电源及事故处理工作。
站用直流系统采用不接地方式,典型的直流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通信设备的直流供电系统由交流配电屏(可选)、高频开关电源、蓄电池、直流配电屏等部分组成,通信电源的连接如图2所示。
天乐户外机房一体化机房

5.0×3.0×2.8
基本型结构:横排墙板,平顶、有骨架、 有底架。
5.0×4.0×2.8 6.0×4.2×2.8 6.0×5.0×2.8 4.0×3.0×2.8
机房外形 天乐彩钢夹心板机房:
SPNN型机房外观图(墙板竖装、无钢结构,无钢底架的五面体平顶机房。)
SPNN型机房外观图
天乐彩钢夹
(墙板竖装、无钢结构, 心板机房 无钢底架的五面体平顶
天乐彩钢夹芯板机房:
HPFD型机房钢骨架与钢底架。
钢骨架 钢底架
天乐彩钢夹芯板机房
HPFD型机房 钢底架。 钢底架
由3个焊件组装 而成的钢底架
保温底板 天乐彩钢夹芯板机房
HPFD型机房的保温底板
具有内部钢骨架,在承载能力上具有优势。由于采用6面体结构(在钢 底架上敷设特制的彩钢夹心板地板),在机房整体保温性能上具有优势。 由于不需要在现场敷设地板砖,在节约安装工期和安装费用上具有优势。
户外机房交流配电原理图:
户外一体化通信机房系统设 备-交流配电系统
户外一体化通信机房系统设备-交流配电系统 户外机房用交流电源配电箱
工作地组合
保护地组合 电度表组合
2路输入空开组合 带手动互锁装置
防雷模块组合
输出空开组 合
箱体
户外一体化通信机房系统设备-交流配电系统 户外机房用交流电源配电箱
控制板组 合位于门 的背面
户外一体化通信机房系统设备-电源防雷配电箱
交流电源配电箱是户外机房的必配设备。负责为机房内的通信电源柜、照明系 统、空调系统提供交流电源。 交流电源配电箱的基本要求 满足通讯用配电设备标准YD/T585-1999。 具有交流输入短路保护功能以及输出分路的短路保护能力。 能实现输入的手动切换,含机械互锁,。 提供交流输入的雷电防护。防雷模块放置在配电箱内,防雷等级为B级。采用本 公司开发的防雷模块。 配置电子电镀表,电度表采用互感式接入。 具有电压异常、防雷、工作电源和空气开关跳断声光告警。具有远端告警输出 口,告警信息以开关量的形式上传。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概述

核心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DL/ T 1074 —2007第3。
1项定义:一体化电源设备integrated power supply equip ment将直流电源、电力用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和电力用逆变电源(INV)、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DC/DC)等装置组合为一体,共享直流电源的蓄电池组,并统一监控的成套设备。
该组合方式是以直流电源为核心,直流电源与上述任意一种电源及一种以上电源所构成的组合体,均称为一体化电源设备.文章就一体化电源做简单分析。
1 概述一体化电源系统是替代传统分立电源(操作电源、通信电源、UPS电源、低压配电屏、事故照明屏)才出现的,主要应用在发电、配电、用电等领域,为所有电力自动化系统、通讯系统、远方执行系统、高压断路器分合闸、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信号装置等提供交/直流不间断电源.与传统的分立电源不同,一体化电源不但直接为变电站设备综合提供各类电源,而且,由于集中监控的启用,大大提升了设备的互操作性。
2 系统结构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是为全站交直流设备提供可靠的工作电源,所以其输出包括380V /220V交流电源、220V/110V直流电源、48V通信用直流电源。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包括了ATS、充电单元、逆变电源、通信电源、蓄电池组及各类监控管理模块.其中通信电源不单独设置48V蓄电池及充电装置,而是使用DC/DC电源模块直接挂接于直流母线。
同样地,逆变电源也是挂接于直流母线,为重要交流负荷(如计算机监控设备、事故照明等)供电.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典型应用如图1所示。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监控系统架构,共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三层扁平并联式架构(见图2)。
3 系统功能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给用电设备供电,为了保证电源的可靠、稳定,各组件基本功能有以下几种。
3。
1 智能一体化监控功能人机界面功能:监控主界面采用图形化显示,直观显示系统结构以及主要监测数据。
通信电源基础知识

❖ 高阻配电:馈电线截面积小,线路电阻大(一般取45mΩ), 线路压降大,损耗大,但负载短路电流小,直流电压跌落小 等。
3、接地系统
❖ (1)、接地的必要性 ❖ 为了保证通信质量、系统正常运行并确保设备与人身安全。 ❖ (2)、接地分类 ❖ 按照功能分: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
第三讲 分散供电方式电源系统
1.2.2分散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
❖ 1、分散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方框示意图
2、分散供电方式和集中供电方式比较
❖ 集中供电方式:设备集中,便于维护;但直 流馈线线路长,压降大,线路损耗大;且易 出现全局通信中断,可靠性差。
❖ 分散供电方式:直流供电系统分散,交流供 电系统集中;;直流馈线线路短,压降小, 线路损耗小;不易出现全局通信中断,可靠 性高;但设备分散,不便于维护。
❖ ③全浮充工作方式中的蓄电池作用 ❖ 交流电正常时,蓄电池组起平滑滤波作用;交流电
源中断,蓄电池组放电供给负载电流。
(3)、直流配电屏
❖ ①作用:它把整流器的输出、蓄电池组和负载连接起来,构 成全浮充工作方式的直流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并对直流供 电进行分配、通断控制、监测、告警和保护。
❖ ②直流配电屏类型(按照配电方式不同分类):低阻配电和 高阻配电
1.1.1 基础电源
通信局(站)的基础电源分为交流基础电源和直流基
础电源两大类。
❖ (1)、交流基础电源 ❖ ①定义 ❖ 由市电或备用发电机组(含移动电站)提供的低压交流电源,
称为通信局(站)的交流基础电源。 ❖ ②额定电压 ❖ 低压交流电的额定电压为220V/380V(三相五线制),即相
交直流电源一体化存在问题探讨

交直流电源一体化存在问题探讨摘要:站用电源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及大量无人值班变电站投运,相应提高站用电源整体的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站用电源在资源整合、自动化水平、治理模式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结构紧凑、经济可靠的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交直流电源一体化存在问题与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交直流电源一体化;问题;措施前言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是由站用交流电源、直流电源、交流不间断电源(UPS)、直流变换电源(DC/DC)等装置组成,并统一监视控制,共享直流电源、蓄电池组的电源系统。
因此该系统应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使其运行工况和信息数据能够上传至监控系统后台,并能够实现就地和远方控制功能,实现站用电源设备的系统联动。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目前在常规交流变电站以及智能变电站中应用较广,但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探讨一体化电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1交直流一体化电源原理(1)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的核心是直流操作电源电源系统由交流配电单元、高频整流模块、蓄电池组、降压单元、绝缘监测装置、电池巡检装置、配电监测单元和集中监控模块等部分组成,系统构成原理接线如图1所示。
图1 直流操作电源系统构成原理接线图交流输入电源正常时,通过交流配电单元给各整流模块供电。
整流模块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经保护电器(熔断器或断路器)输出,一方面给蓄电池组充电,另一方面经直流馈电单元给直流负荷提供正常的工作电源。
当交流输入电源故障停电时,整流模块停止工作,由蓄电池组不间断给直流负荷供电。
①交流配电单元实现由站用电交流输出到整流器模块的电源分配和保护对于单母线接线的交流站用电源,整流器的交流电源进线按一路配置;对于两段单母线接线的交流站用电源,整流器的交流电源进线按两路配置:两路交流电源分别取自交流站用电源的两段母线,采用自动转换开关设备(PC级ATSE)实现两路电源进线的备用切换控制。
一体化电源培训学习教程

一体化电源系统培训手册1、系统概述 (3)1.1系统组成 (3)1.2性能特点 (3)1.3系统技术指标 (4)2、系统工作原理 (5)2.1交流电源工作原理 (15)2.1.1 运行方式 (15)2.1.2 电气原理及元器件介绍 (15)2.1.3 电气接口与监控接口 (17)2.1.4 网络标号与端子定义 (19)2.2直流电源工作原理 (20)2.2.1 运行方式 (20)2.2.2 电气原理及元器件介绍 (20)2.2.3电气接口与监控接口 (21)2.2.4 网络标号与端子定义 (22)2.3通信电源工作原理 (23)2.3.1运行方式 (23)2.3.2电气原理及元器件介绍 (23)2.3.2电气接口与监控接口 (23)2.3.3 网络标号与端子定义 (24)2.4UPS工作原理 (24)2.4.1 运行方式 (24)2.4.2 电气原理及元器件介绍 (24)2.4.3电气接口与监控接口 (25)2.4.4 网络标号与端子定义 (26)3、附录:术语定义 (26)1、系统概述1.1 系统组成变电站一体化电源主要包括交流电源、直流电源、通信电源、电力专用UPS电源和电力专用逆变电源,各种电源的功能如下:(1)交流电源的输入来自站用变压器或自备发电设备,主要功能是将变压器的输出电能合理分配给各个用电负荷,负荷主要是三相380V和单相220V的交流用电设备,如站内照明、空调、生活设施以及直流电源、通信电源和UPS等;(2)直流电源的输入来自交流电源,主要功能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额定电压220V 或110V),为电池组充电,同时为变电站的控制、保护、信号、高压断路器操作机构和事故照明等负荷提供直流供电;(3)通信电源的输入来自直流电源,主要功能是将直流电(220V或110V)转换为48V 直流,为变电站的通信设备(如载波机、调度机和光纤通信设备等)提供直流供电;(4)UPS电源的交流输入来自交流电源,直流输入来自直流电源,主要功能是为站内重要的交流用电设备(后台机、服务器等)提供不间断的交流供电;(5)逆变电源(INV)的输入来自直流电源,主要功能是为变电站的照明设备等提供交流供电。
机电一体化电气图纸V5.0

4、编码器信号 电缆屏蔽层均接至其接 插件外壳。
5、本图适用实 验平台型号为: GMS1034-VPDT(三维交流直 流步进)、GMS1024-VPD(两维交流直 流)、 GMS1025-VPT(两维交流步 进)、GMS1021-VP (两维交流)、GMS1031-VP (三维交流)。
6、*注释1: 虚线框内为 触摸屏端子板电源及控 制卡连接。对所有型号 的机电一体化平台, 此部分电路 均需接。 7、三维台本本 控制盒装于实验平台的 第二列第一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9 17
CN11
(插拔型)
7PINФ16/F
CON03
红 OVCC 绿 HOME0 黄 LIM0+ 蓝 LIM0黑 0GND
1 2 3 4 5
(安装型)
7PINФ16/M
CON03
1 2
OVCC HOME0
3 LIM0+
4 LIM0-
5 0GND
7 14 15 21 22 23 24 29 31 36 37 41 48 49
X6 1 E5V0 红 2 E0V0 黑 5 PS0 黄 6 /PS0 蓝 FG(外壳黑)粗
0.12mm2 屏蔽
DB15/F CON02
黑粗FG(外壳) 红 E5V0 1 黑 E0V0 2 黄 PS0 5 蓝 /PS0 6
红0VCC 11 绿HOME0 12 黄LIM0+ 13 蓝LIM0- 14 黑0GND 15
CON02
DB15/F CON02 CON02
FG(外壳)黑粗
1 E5V0 红 2 E0V0 黑 5 PS0 黄 6 /PS0 蓝
CABLE D
0.12mm2 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