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由贸易的障碍、基础及对策
中日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贸易总额 20736 23602 26679 22885 29777 34491 33366 31255 31244 27866
对日出口额 从日进口额 贸易差额
一、中日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两国经济结构趋同,竞争加剧 20世纪以前,中 日 两 国 经 济 水 平 差 距 较 大,中 国 对 日本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日本对中国 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双边贸 易合作具有互补性优势。进入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 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国在出口产 品结构上由原先的纺织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化。而又因 为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国内经济停滞不前,使得中日 经济结构逐 渐 趋 同,由 原 来 的 “互 补 型”转 变 成 “竞 争 型”。目前,机电和钢铁成为两国主要的竞争领域。贸易 商品的趋同加剧两国贸易竞争,严重影响了两国的经贸 合作。 (二)中国对日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从 2002年开始,中日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逆 差地位。中国对日本的逆差额最高达到 2010年的 5565 亿美元。2012年两国由于钓鱼岛问题,中国出现抵制日 货的民间自发行为,使得中国顺差 4424亿美元。导致
中日贸易由来已久,两国自邦交正常化以来经贸合 作出现高速增长。进入 21世纪以来,两国经贸合作一直 在波折中艰难前进。1993—2003年,日本连续 11年成为 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15年,日本降至中国第五大贸 易伙伴。2011—2015年,两国双边贸易呈现一路走低趋 势,2015年两国贸易总额仅为 27866亿美元,同比下降 108%。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2015年,中国 GDP 达到 1086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近 20 年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即使 2012年安倍晋 三上台实行了“安倍经济学”,日本经济形势并未有所好 转。两国间的经贸合作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双边经贸合 作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7155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困境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困境背景介绍中日韩三国在经济上一直有紧密合作,自2013年提出建设自由贸易区以来,已经进行了六轮谈判。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自由贸易区建设倍感困难。
笔者将深入探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现路径和困境。
自由贸易区的好处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好处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针对中日韩三国而言,自由贸易区将会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降低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提高三国之间的合作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
实现路径和难点一带一路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已经在该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推动沿线国家经济互利合作。
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作为一部分,其实现将极大地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
但是,由于三国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差异较大,如果不能顺利达成一致,自由贸易区谈判就能够变得十分复杂。
地区安全关系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地区兵工业态十分丰富,他们对彼此的安全关系具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中日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中国是否会对日本的现代化安全保障政策提出反对。
因此,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可能会出现类似的安全问题,从而严重阻碍谈判进程。
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中江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大差异,社会经济模式也有所不同。
因此,如何在自由贸易区中公平地分配利益,并保证各方利益不受损害,是实现自由贸易区的重要问题。
同时,还需要在补贴和国有企业准入等方面达成共识,以避免造成贸易损失和争端。
美国经济高度依赖亚洲美国经济对亚洲地区的依赖高,特别是对中国和日本的依赖高。
因此,美国可能会干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
这也是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另一个困境。
经验和看法要实现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需要达成共识,以保证三方的利益不受损害。
但是,如何达成这种共识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我认为,首先需要扫除政治和历史障碍,消除互相之间的不信任。
其次,需要制定公平的分配利益规则,并让各方都受益。
最后,需要做好规则制定和执行的工作,确保各方遵守自由贸易区的规定。
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障碍

目前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高、人口最多的地区,被称为支撑世界经济格局的三大板块之一。
中韩日三国经济占据了东亚整体经济规模的90%左右。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日韩三国间的双边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
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面临的主要障碍:1、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日本属于发达国家,韩国属于新兴工业化国家。
从经济体制看,日韩是成熟度比较高的市场经济,而中国仍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之中。
越差异明显的经济结构使各国需要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的程度越高,面临的社会压力和阻力也越大。
2、中日韩三国间政治互信度相对较低。
尽管目前中日韩三国不存在尖锐的政治和安全矛盾,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使得三国间的政治互信基础不够牢固,日韩在独岛和中日在钓鱼岛的争端,以及中日韩海洋权益的分歧,都不可避免的将对未来的地区合作产生影响。
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韩的野蛮侵略犯下罪行的历史缺乏足够的反省和认识,也成为三国进行自由贸易合作的重大障碍。
3、农业因素。
农业是影响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因素之一。
日本农业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领域,其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极低,是一个农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
然而日本的农业集团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利益团体,农民是日本自民党最大的支持者,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一国情使日本对落后的农业大行贸易保护之风,限制农业自由贸易的发展。
韩国农业的保护程度也较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在自由贸易区构建的过程中,若日韩一直不愿开放农产品市场,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将无法发挥。
4、美国的制约。
美国是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区域外制约因素。
为维护世界霸权和全球利益,美国不会对另一个区域集团的崛起和发展无动于衷,它会千方百计地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手段对建立中日韩FTA施加影响。
目前,中日韩三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程度很深,因此欧美国家的态度将对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阻力和策略应对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阻力和策略应对摘要:中日韩自贸区会谈至2014年9月5日已先后于韩中日韩中举行五轮,三方就货物贸易降税形式、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方式及协议范围与领域等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磋商。
但所得结果仍不尽人意,本文剖析了影响自贸区会谈的阻力要素,即由领土争端引起的政治不信任、日方为取得主导权与中韩进行博弈、由产业构造不同惹起的敏感问题尚未妥善处置以及外部力气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并对会谈前景进行瞻望,阐明会谈道路固然坎坷,前途却是一片光明。
关键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分析一、中日韩自贸区会谈现状中日韩自贸区会谈自三国指导人宣布举行至2014年9月5日,已陆续在韩中日韩中进行了五轮,三方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协议的范围和领域、会谈未来安排等方面获得积极进展。
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三方深入交流了意见,进一步减少了分歧;在范围和领域方面,除已成立的11个工作组外,三方同意将电子商务、环境、合作归入协议并相应成立工作组;三方还经过了未来会谈新安排。
会谈在近两年时间里举行了五轮,进度不容乐观的同时,结果也不容乐观。
像是开放方式、开放领域、开放程度等重要问题至今仍未进行讨论。
以2013年3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一轮会谈为例,三国仅是表达了自己想要合作的意愿,并未进行本质性的说话,只是在自贸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会谈方式等做了一些外表讨论。
假如说由于这是第一次会谈不需要那么着急,那么接下来的三次会谈只怕就不只如此了。
据报道,2013年7月至8月在中国上海举行的第二轮谈判结果稍有改善,已经能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等议题进行磋商和交流,却仍是在讨论一些之前限制就不大的行业与政策。
而2013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启动的第三轮谈判则举行商品、服务、投资等的工作小组会议和有关环境、政府采购、食品领域的专家对话,仍是未曾触到一些诸如敏感性行业的实质性问题,三方始终未提到免税或减税程度、农业等敏感行业这些能从根本上影响三国自贸区启动与否的话题。
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前言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举国废墟,满目疮痍的情况下,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复兴,更是在短短的数十年中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其发展速度堪称奇迹。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自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自1978年底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
就中日双边关系而言,两国谁也无法否认对方的客观存在和与己方利益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广泛而深刻的相互依赖关系。
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经济互补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由于种种原因,中日经贸关系出现过许多问题,经过两国的不懈努力,求同存异,中日经贸合作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走来,两国经贸摩擦的阴影也逐渐消散。
但这并不代表两国经贸关系中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在与日本的经贸合作中仍然要面对许多分歧和问题。
这无疑是我国对外经贸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正确而清醒地认识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对于我国实现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尤其是平稳健康地渡过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中日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一)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自二战结束至今的六十余年里,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有了很大发展。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经历了从民间交往到半官方半民间交往再到官方交往的变化,特别是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的三十多年,在两国政府和经济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经济关系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贸交往领域逐步扩大到了商品贸易、技术贸易、企业投资、资金合作等广泛的领域。
回顾这六十年来中日经贸交往的过程,从经贸关系的性质来看,以1972年中日复交为分界线,可分为民间交往时期和“政府主导、官民并举”时期。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因为10号就要定稿了,因此现在就进行一些微调。
主要是说目前主题不够明确,可能也是我题目没有定好的原因。
着重将第三章,即建设问题进行一些优化,包括问题的分层,宏微观论述。
然后第四章主要围绕第三章进行探讨。
不用进行大改,调整一下文字顺序等即可,材料也是现有的这些。
主要就是实现:主题明确,框架清晰。
摘要中日韩自贸区于2002年被设想提出,2012年中日韩经贸部长在东亚领导人会议期间共同提出开启自贸区的谈判策略,目前中日韩自贸区已经进入第七轮谈判过程,三国就涉及到的贸易服务、投资等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
作为亚洲地区的三个强国,中日韩自贸区能够带动一系列行业企业价值链的深入挖掘,提升各国在贸易领域的多边化进步,中日韩自贸区的有效建立和顺利开展将带动三国在服务、贸易、经济增长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
所以如何促进中日韩自贸区的良性发展和深入改善,以实现地区经济的繁荣进步是本文希望探讨的关键。
本文将依据中日韩三国的国情及发展特点,结合自贸区本身的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地区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探讨中日韩自贸区在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现目前三国发展自贸区的限制性和不合理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实施建议,提出规避贸易风险和贸易摩擦的一系列措施和举措,促进三国在贸易领域开展更加深化的合作模式,带动地区经济的全面性进步和贸易经济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中日韩FTA,合作模式,制约,前景展望ABSTRACTChina Japan ROK FTA was produced in 2002 and when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joined the south east Asian leaders meeting that was the chance to open the negotiation strategy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to build the China Japan ROK FTA.At present , China Japan ROK FTA has entered the seventh round of negotiations, the three countries are involved in trade services, investment and other contents to find the depth talking. As the region of the three powers,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free trade area will generate a series of deep mining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value chain to enhance multilateral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trade. China Japan ROK FTA has effectiveness to set up and will drive the three countries g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future. So how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China Japan ROK FTA and help them to get further improvement, to achieve the prosperity of the region's economic progress is the key of this article that I want to explore.This article will be on the basis of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South Korea and Japan, combined with the free trade area itself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s to region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hina Japan ROK FTA has been working on finding tha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free trade restrictive and unreasonable factors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I will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circumvent the risk of trade and trade friction and initiatives to promote the three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trade to deepen the cooperation mode.Drive the comprehensive progr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KEYWORDS:China Japan ROK FTA, cooperation model, limit, prospect forecast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义 (1)1.2.1文献分析法 (2)1.2.2分类归纳法 (2)1.2.3调查问卷法 (2)1.2.4比较分析法 (2)1.3研究目的 (2)第二章自由贸易区理论和实践 (3)2.1自由贸易区(FAT)的含义 (3)2.2自由贸易理论的变迁 (3)2.3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其对中日韩FTA的启迪 (3)2.4中日韩FTA构想的提出和发展 (4)2.4.1中日韩FTA构想的提出 (4)第三章构建中日韩FTA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5)3.1构建中日韩FTA的必要性分析 (5)3.1.1构建中日韩三国FTA的国际影响因素分析 (5)3.1.2构建中日韩FTA的微观因素分析 (5)3.2构建中日韩FTA的必要性分析 (5)3.2.1中日韩三国要从战略高度对待自由贸易区谈判,认识到中日韩FTA的建立是一个“共赢”的选择 (5)3.2.1 历史与现实利益问题导致三国间政治互信度相对较低,加强互信.. 63.2.1 改善美国和东盟的制约情况 (7)第四章建立中日韩FTA的制约因素 (8)4.1经济人均水平差异较大,国际分工竞争明显 (8)4.1.1经济人均水平差异较大 (8)4.1.2国际分工竞争明显 (8)4.2贸易不平衡性增大,贸易壁垒严重 (9)4.3农业因素及其影响 (8)4.4中日韩三国间政治互信度相对较低 (9)4.5美国的制约 (9)第五章中日韩FTA的路径选择 (11)5.1关于建立中日韩FTA路径的几种构想及评价 (11)5.2建立中日韩FTA的路径选择 (11)5.2.1建立中日韩FTA必须在“10+3”框架内进行 (12)5.2.2建立中日韩FTA还必须在WTO框架内进行 (12)5.2.3要加速三个“10+1”的合作进程 (12)5.2.4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建立中国一东盈自由贾易区 (12)第六章促进中日韩FTA建设的措施 (13)6.1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 (13)6.2对外贸易中工业反哺农业 (13)6.3加强金融合作,创建统一货币体系 (13)参考文献 (15)毕业论文小结 (18)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地区经济一体化战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经济地区组织加以实行,这样是保障地域性协调发展和进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重要策略,能够帮助邻国解决自身发展的瓶颈、获得优势资源和互补性的建设,壮大地区性的经济体规模,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一)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1951年,法国、前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公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由此拉开了欧洲一体化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幕。
目前,欧洲一体化进程经历了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货币同盟,正在向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迈进。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日趋严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虑,提出了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1986年美国与加拿大开始谈判,1989年1月1日,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1993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宣布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并于1994年正式启动。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正式成立。
据WTO资料显示,到2008年5月,向GATT/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RTA)有394个,其中符合GATT1947或者GATT1994第二十四条规定的RTA 有307个,符合授权条款的RTA有25个,符合GATS第五条的RTA有62个,而至今仍生效的RTA 有205个。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80%以上是在最近十年出现的。
(二)抵御外部性危机凸显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全球化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国际市场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不平衡,防范市场风险的机制存在差异,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经济发生危机后会迅速扩散到全世界。
面对金融危机,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独善其身,国际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安全问题,而各国为维护经济安全,更应该相互协作,团结起来。
东北亚的日本和韩国经济虽然发达,但国内的经济体制存在着问题,预防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差,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证明。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有利于保障经济安全,凭借日本经济强国的实力,韩国新型工业化国家的优势及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竞争力,构筑区域经济组织有利于防范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来风险的入侵。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分析自由贸易区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日韩三国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于促进三国的经济合作、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分析1. 促进贸易自由化中、日、韩三国是亚洲地区的经济大国,具有相互补充的特点。
建设自由贸易区可以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为三国的商品和服务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这对于三国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商机,更大的发展空间。
2. 加强产业链合作中日韩三国在汽车、电子、钢铁等领域具有相互补充的优势。
建设自由贸易区可以加强三国之间的产业链合作,形成互补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
例如,日本的先进制造技术可以与中国的大规模生产能力结合,韩国的中间零部件可以与中国和日本的最终产品结合,进一步提升三国产业的竞争力。
3. 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日韩三国间建设自由贸易区有助于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互联互通、金融合作等领域的合作。
这将有助于三国形成更高水平的经济整合,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经济一体化还可以加强三国间的政治合作,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二、挑战分析1. 产业结构差异中、日、韩三国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这对于建设自由贸易区带来了一些挑战。
例如,中国对于汽车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竞争力,但在高端制造和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欠缺;日本在高端制造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不具备竞争力。
这种差异可能造成某些行业的利益损失和扭曲。
2. 贸易争端与政治摩擦中日韩三国之间存在一些历史问题和政治摩擦,这会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带来一些挑战。
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不同,这可能导致贸易争端和紧张关系的出现。
此外,政治因素也可能干扰到自由贸易区的顺利运作和合作进展。
3. 法律和制度差异中、日、韩三国的法律和制度存在差异,这可能对建设自由贸易区带来一些挑战。
如何协调各国的法律和制度,建立起适应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规则和机制,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韩自由贸易的障碍、基础及对策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东亚地区各个国家的经济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影响之下,各国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谋求合作。
在多边体制下,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十分缓慢。
要促进和实现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东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中国、日本以及韩国三个国家,亟待加入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队伍中,三个国家需要建立制度性的区域合作。
中日韩自由贸易的实现,将有力的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东亚经济统和与经济一体化的提供雄厚的基础保障。
本篇论文首先介绍分析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局建立的理论依据,又对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从实际分析,指出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必要性,并且又具体针对当前中日韩自由贸易建立所遇到的障碍进行分析,最终为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障碍;对策Ba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Japan Korea free tradebarriersAbstract:The last century ninety's,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economy is growing,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ll the countries in East Asia economic interac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world multilateral trade system, the various countries for mutual economic interests seek cooperation. In the multilateral system,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is very slow. To promote and realize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countries in East Asia --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ree countries, to join the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team, the three countries need to establish regional cooperation system. Realization of the China Japan Korea free trade,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ome the East Asian economic system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vides a basic guarantee strong.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establishmentof the China Japan Korea Free Trade Bureau, and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 Japan Korea free trade area from the actual analysis,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 Japan Korea free trade area, and it is specific to the current China Japan Korea free trade building encountered obstacles is analyzed,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 Japan Korea Free Trade area.Key word: china-japan-korea;Free Trade Zone;Disorder;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加深,各国经济合作往来也日益密切,都希望通过多边贸易体系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但是在多边机制下,自由贸易的实现是一个艰巨且长期的工作。
各国经济合作一减少贸易壁垒与推进贸易自由化发展作为主要的宗旨。
全球化与区域化虽然存在着分歧,但是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以及事实证明,两者对于实现经济合作互补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多极化的发展态势中,各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在世界经济中获得一席之地,最终还是要依靠建立国际组织,争得国际市场中,增强国家经济的国际地位。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基本分为欧盟、北美以及东亚三个大型的经济板块、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区域性集团。
亚洲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在世界上属于最快的,但是亚洲的区域一体化进站却极为换慢,特别是组成东亚经济的三个重要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
在2001年时,在世界GDP前30位国家之中,只有中日韩三个国家没有参加任何区域贸易安排,未曾与其他国家缔结自由贸易协定①。
(二)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目的为促进东亚地区经济融合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合作,亟待中日韩三个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助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然而中国、日本以及韩国三个国家,因为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差异,加之理念的明显区别,从而导致中日韩三个国家短时间能不可能实现经济合作与贸易自由化。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建立经济合作关系,来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②。
其中作为东亚地区中最具代表性的中日韩三个国家,更需要认真对待和思考问题,将①黄士凡,《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基础、障碍与对策》,《厦门大学》2008年。
②孙速超,《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效应及路径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作为目标。
二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一)经济一体化的概况当前对于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在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认为经济一体化是,消除阻碍经济运行的人为因素,实现互相协调和统一,创造一种最适宜国家的经济结构。
美国巴拉萨却认为,经济一体化是将商品、资本以及劳动力等,在国际间移动时的所有人为障碍彻底消除。
关于经济一体化的定义虽然众所纷纭,但是这些定义却也存在一个共同之处,那么都强调将国家间的生产要素存在的流动障碍彻底消除。
经济一体化既指的各个国家为消除各国经济单位的差异而采取相应措施和行动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为了经济而达成一致的状态。
不同的国家为了实现经济一体化,而采取的让渡国家主权的必然方式。
经济一体化分为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种,前者属于全球性,后者属于地区性。
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离不开市场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两个途径。
市场一体化是各个国家的经济自动的融合,不同国家之间的壁垒得以消除,这种功能性的一体化,是经济自发发展的过程,也是世界经济规律自主运行的结果。
经济一体化又叫做结构地区主义,指的是两个或者以上的国家,达成协议后正式签订的贸易自由化的协定。
(二)自由贸易的概况1.自由贸易的定义自由贸易协定是两个或以上国家,依据WTO相关的规则,以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为目的,而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
由缔约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区域就是自由贸易区。
通常自由贸易协定,指的是缔约方将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关税与非关税贸易相互取消,而开展的经济贸易。
不过近年来,自由贸易协定出现了变化,内容涉及面涵盖了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承诺①。
2.自由贸易的特征自由贸易的主要特征就是区域性,是国家为了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合作。
在国家经济一体化中,自由贸易协定属于国家顺应潮流发展的一个趋势表现,同时对区域自由贸易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由此,贸易自由化协议对消除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人为因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经济一体化①刘翔峰,《关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几点思考[J]》,当代亚太1997年第6期。
中的一个重要的促进环节。
由此,各个国家为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时,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调整各国之间的贸易措施和贸易关系。
3.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国、日本和韩国位于东亚地区,同时也是该区域的经济大国,由此对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三个国家的政府对区域经济合作采取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当前在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中,建立起了不同的对话机制。
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市场一体化已经初步形成,并且朝着制度一体化进行发展。
早在1998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在马尼拉“10+3:”会议中提出,但事实进展缓慢。
此后,为了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日韩三个国家的相关领导人,也分别做出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的改善了三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促进了中日韩经济协同发展。
三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动因包括很多,既有国家应对外部区域发展的需求,也是促进三个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实际需要。
从而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极其有必要。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需求当前,在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区域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推动地区自由贸易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力量。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区域组织,诸如西欧、北美以及东亚等区域组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①。
不过,在西欧有着日益前更大的欧盟,在北美则有着成熟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唯独东亚地区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经济组织。
为了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以便在国际经济事务处理中能够有一个坚实的组织,使得在东亚地区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