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王珊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萨师煊、王珊版.doc

数据库技术总结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的种类: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数据的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数据库的特征:⏹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DBMS的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数据库数据批量装载数据库转储介质故障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性能监视等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数据模型这个工具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容易为人所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1)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2) 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客观对象的抽象过程---两步抽象⏹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概念模型;⏹把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一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数据结构⏹对象类型的集合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两类对象⏹与数据类型、内容、性质有关的对象⏹与数据之间联系有关的对象⏹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数据操作的类型⏹检索⏹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数据模型对操作的定义⏹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如优先级)⏹实现操作的语言⏹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王珊

第 1 章绪论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 l )数据(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
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500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500 克。
( 2 )数据库( DataBase ,简称 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DataBas 。
Sytem,简称DBS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 sytem,简称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解析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
目前,专门研制 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 DBMS 产品很多。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王珊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王珊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1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答: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2 .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有⼀定的联系。
前者是为了防⽌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防⽌错误信息的输⼊和输出,即所谓垃圾进垃圾出( Garba : e In Garba : e out )所造成的⽆效操作和错误结果。
后者是保护数据库防⽌恶意的破坏和⾮法的存取。
也就是说,安全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法⽤户和⾮法操作,完整性措施的防范对象是不合语义的数据。
3 .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可分为哪⼏类?答完整性约束条件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满⾜的语义约束条件。
⼀般可以分为六类:静态列级约束、静态元组约束、静态关系约束、动态列级约束、动态元组约束、动态关系约束。
静态列级约束是对⼀个列的取值域的说明,包括以下⼏个⽅⾯: ( l )对数据类型的约束,包括数据的类型、长度、单位、精度等; ( 2 )对数据格式的约束; ( 3 )对取值范围或取值集合的约束; ( 4 )对空值的约束; ( 5 )其他约束。
静态元组约束就是规定组成⼀个元组的各个列之间的约束关系,静态元组约束只局限在单个元组上。
静态关系约束是在⼀个关系的各个元组之间或者若⼲关系之间常常存在各种联系或约束。
常见的静态关系约束有: ( l )实体完整性约束; ( 2 )参照完整性约束; ( 3 )函数依赖约束。
动态列级约束是修改列定义或列值时应满⾜的约束条件,包括下⾯两⽅⾯: ( l )修改列定义时的约束; ( 2 )修改列值时的约束。
动态元组约束是指修改某个元组的值时需要参照其旧值,并且新旧值之间需要满⾜某种约束条件。
动态关系约束是加在关系变化前后状态上的限制条件,例如事务⼀致性、原⼦性等约束条件。
4 . DBMS 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应具有哪些功能?答:DBMS 的完整性控制机制应具有三个⽅⾯的功能: ( l )定义功能,即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 ( 2 )检查功能,即检查⽤户发出的操作请求是否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 3 )违约反应:如果发现⽤户的操作请求使数据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则采取⼀定的动作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王珊版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1 .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答: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2 .试述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分类.答: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关系代数语言。
关系演算语言: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和域关系演算语言。
SQL: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
这些关系数据语言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是非过程化的集合操作语言,功能强,能够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
3 (略)4 .5 。
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
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部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答: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即属性F本身不是主属性,则可以取空值,否则不能取空值。
6.设有一个SPJ数据库,包括S,P,J,SPJ四个关系模式:1)求供应工程J1零件的供应商号码SNO:πSno(σJno=‘J1’(SPJ))2)求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码SNO:πSno(σJno=‘J1’∧Pno=‘P1‘(SPJ))3)求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πSno(πSno,,Pno(σJno=‘J1‘(SPJ))∞πPno(σCOLOR=’红‘(P)))4)求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πJno(SPJ)—πJNO(σcity=‘天津’∧Color=‘红‘(S∞SPJ∞P)5)求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πJno,Pno(SPJ)÷πPno(σSno=‘S1‘(SPJ))7. 试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和联系。
答:连接运算符是“="的连接运算称为等值连接。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_王珊 萨师煊_chp10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静态转储
在系统中无运行事务时进行的转储操作 转储开始时数据库处于一致性状态 转储期间不允许对数据库的任何存取、修改活动 得到的一定是一个数据一致性的副本 优点:实现简单 缺点:降低了数据库的可用性
转储必须等待正运行的用户事务结束 新的事务必须等转储结束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3. 隔离性
对并发执行而言 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 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 的 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T1 ① 读A=16 ② ③ A←A-1 写回A=15 ④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一致性与原子性 银行转帐:从帐号A中取出一万元,存入帐号B。 定义一个事务,该事务包括两个操作
A A=A-1 B=B+1 B
这两个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 全做或者全不做,数据库都处于一致性状态。 • 如果只做一个操作,数据库就处于不一致性状态。
数据转储(backup) 登录日志文件(logging)
2. 如何利用这些冗余数据实施数据库恢复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10.4.1 数据转储
一、什么是数据转储 二、转储方法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一、什么是数据转储
故障的种类
事务内部的故障 系统故障 介质故障 计算机病毒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Part_4

读数据时间=2100/20=105秒
不同的执行策略,考虑I/O时间
中间结果大小 = 1000*10000 = 107 元组)
(1千万条
写中间结果时间 = 10000000/10/20 = 50000秒 ②б
读数据时间 = 50000秒 ③П
总时间 =105+50000+50000秒 = 100105秒 = 27.8小时
4.2.1 查询优化概述
■ 查询优化的必要性 ■ 查询优化极大地影响RDBMS的性 能。 ■ 查询优化的可能性 ■ 关系数据语言的级别很高 , 使DBMS 可以从关系表达式中分析查询语义。
由DBMS进行查询优化的好处
■ 用户不必考虑如何最好地表达查询 以获 得较好的效率 ■ 系统可以比用户程序的优化做得更 好 (1) 优化器可以从数据字典中获取许多统计 信息, 而用户程序则难以获得这些信息
关系系统的分类 (续)
表式系统 (最小)关系系统
关系完备的系统 全关系系统
数据结构
表 表
表
数据操作 完整性
选择 、投影、 连接
第四章 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
4.1 关系系统 4.2 关系系统的查询优化 4.3 小结
4.2 关系系统的查询优化
4.2.1 查询优化概述 4.2.2 查询优化的必要性 4.2.3 查询优化的一般准则 4.2.4 关系代数等价变换规则 4.2.5 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算法 4.2.6 优化的一般步骤
假设4: 连接方法: 基于数据块的嵌套循环法
查询优化的必要性(续)
执行策略1
Q1 = П Sname (бStudent.Sno=SC.Sno ∧o="2" (Student×SC) ① Student×SC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第5版第五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pdf

内容说明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5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权威教材之一,无论指定参考书是否为该教材,对该教材的课后习题加以练习和掌握,非常有助于考生的复习和备考。
本册以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5版)为依据,对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明立考试(公众号)本文档的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图书资料,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故意侵犯原作者或出版人的版权和利益,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文档有任何异议,请与作者联系,会在第一时间处理!内容说明 (1)声明 (2)目录 (3)第1章绪论 (5)课后习题 (5)参考答案 (6)第2章关系数据库 (12)课后习题 (12)参考答案 (14)第3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18)课后习题 (18)参考答案 (19)第4章数据库安全性 (22)课后习题 (22)参考答案 (23)第5章数据库完整性 (26)课后习题 (26)参考答案 (27)第6章关系数据理论 (29)课后习题 (29)参考答案 (31)第7章数据库设计 (34)课后习题 (34)参考答案 (35)第8章数据库编程 (39)课后习题 (39)参考答案 (40)第9章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 (42)课后习题 (42)参考答案 (43)第10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46)课后习题 (46)参考答案 (48)第11章并发控制 (51)课后习题 (51)参考答案 (53)第12章数据库管理系统 (59)课后习题 (59)参考答案 (60)第13章数据库技术发展概述 (63)课后习题 (63)参考答案 (64)第14章大数据管理 (65)课后习题 (65)参考答案 (66)第15章内存数据库系统 (68)课后习题 (68)参考答案 (69)第16章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71)课后习题 (71)参考答案 (72)第1章绪论课后习题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章节题库(并发控制)【圣才出品】

第11章并发控制一、选择题1.实现数据库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是()。
A.授权B.索引C.日志D.封锁【答案】D【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事务的并发执行进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一致性,最常用的方法是封锁的方法,即当一个事务访问某个数据项时,以一定的方式锁住该数据项,从而限制其他事务对该数据项的访问。
2.在并发控制技术中最常用的是封锁,对于共享锁(S)和排他锁(X)来说,下面列出的相容关系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X-X:相容B.S-S:相容C.S-X:相容D.X-S:相容【答案】B【解析】为了避免发生并发操作引起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则采用数据封锁技术实现并发控制。
封锁是防止存取同一资源的用户之间相互干扰的机制,即当一个用户对数据库某个数据对象执行修改操作时,对该部分数据加锁,拒绝其他用户对该部分的并发访问要求,直至该事务执行完毕才释放数据对象;所以只有当两事务都是读取数据且都加S锁时才相容。
3.如果系统发生死锁,参与死锁的进程的个数至少是()个。
A.3B.1C.2D.4【答案】C【解析】由于各进程互相独立地活动,不断申请和释放软硬件资源,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状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彼此等待对方拥有的而又不会释放的资源,则所有进程都不能进一步向前运行,这种状态就称为死锁。
因此,参与死锁的进程至少是两个。
4.对数据对象施加封锁可能会引起活锁和死锁问题,避免活锁的简单方法是采用()的策略。
A.顺序封锁法B.依次封锁法C.优先级高先服务D.先来先服务【答案】D【解析】活锁:某个事务永远得不到对某个数据资源的封锁,从而永远处于等待状态的现象;采用先来先服务的策略可以有效地避免活锁。
5.二级封锁协议可防止()。
A.不可重复读、丢失修改B.读“脏”数据C.读“脏”数据、丢失修改D.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答案】C【解析】一级封锁协议可防止丢失修改;二级封锁协议可以防止丢失修改和读“脏”数据;三级封锁协议可防止丢失修改、读“脏”数据和不可重复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数据 (Data) :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的种类: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数据的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数据库 (Database,简称 DB) :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数据库的特征: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 DBMS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DBMS 的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 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数据库数据批量装载数据库转储介质故障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性能监视等数据库系统( Database System,简称 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数据模型这个工具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容易为人所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1)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2)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客观对象的抽象过程--- 两步抽象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概念模型;把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一DBMS 支持的数据模型。
数据结构对象类型的集合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两类对象与数据类型、内容、性质有关的对象与数据之间联系有关的对象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数据操作的类型检索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数据模型对操作的定义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如优先级)实现操作的语言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模型对约束条件的定义反映和规定本数据模型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通用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以反映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遵守的特定的语义约束条件。
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1)实体( Entity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2)属性( 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3)码( Key )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4)域( Domain )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5)实体型( Entity Type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6)实体集( Entity Set )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联系( Relationship )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型间联系两个实体型一对一联系(1:1)三个实体型一对多联系(1:n)一个实体型多对多联系(m:n)两个实体型间的联系一对一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 A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 B 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 A 与实体集 B 具有一对一联系。
记为1:1。
一对多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 A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 B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 A 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 与实体集B 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n多对多联系(m:n)如果对于实体集 A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对于实体集 B 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 A 中也有 m 个实体( m?实体集 A 与实体 B 具有多对多联系。
记为m:n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0)与之联系,反之,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联系方法(E-R 方法 )用 E-R 图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E-R 方法也称为E-R 模型常用数据模型非关系模型层次模型( Hierarchical Model )网状模型 (Network Model )数据结构:以基本层次联系为基本单位基本层次联系:两个记录以及它们之间的一对多(包括一对一)的联系关系模型 (Relational Model)数据结构:表面向对象模型(Object Oriented Model )数据结构:对象层次模型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为层次模型。
1.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2.根以外的其它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表示方法实体型:用记录类型描述。
每个结点表示一个记录类型。
属性:用字段描述。
每个记录类型可包含若干个字段。
联系:用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记录(类)型之间的一对多的联系网状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网状模型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为网状模型。
1.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2.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表示方法(与层次数据模型相同)实体型:用记录类型描述。
每个结点表示一个记录类型。
属性:用字段描述。
每个记录类型可包含若干个字段。
联系:用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记录(类)型之间的一对多的父子联系。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 Relation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 Tuple)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属性( Attribute )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属性名。
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满足一定的规范条件最基本的规范条件: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一个不可分的数据项。
查询、插入、删除、更新数据操作是集合操作,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关系,即若干元组的集合存取路径对用户隐蔽,用户只要指出“干什么”,不必详细说明“怎么干”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关系数据模型的存储结构表以文件形式存储有的 DBMS 一个表对应一个操作系统文件有的 DBMS 自己设计文件结构关系模型的优缺点优点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概念单一。
数据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实体和各类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
对数据的检索结果也是关系。
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缺点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导致查询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为提高性能,必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化增加了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难度数据库系统外部的体系结构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 /服务器结构浏览器 /应用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结构分布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但物理地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结点上。
网络中的每个结点都可以独立处理本地数据库中的数据,执行局部应用同时也可以同时存取和处理多个异地数据库中的数据,执行全局应用优点适应了地理上分散的公司、团体和组织对于数据库应用的需求。
缺点数据的分布存放给数据的处理、管理与维护带来困难。
当用户需要经常访问远程数据时,系统效率会明显地受到网络传输的制约数据库管理员 (DBA)决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型的组成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1)常用的关系操作查询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查询的表达能力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2)关系操作的特点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
非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操作方式:一次一记录文件系统的数据操作方式3)关系数据语言的种类关系代数语言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要求4)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关系语言是一种高度非过程化的语言存取路径的选择由 DBMS 的优化机制来完成用户不必用循环结构就可以完成数据操作能够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关系代数、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三种语言在表达能力上完全等价关系⒈域( Domain )2.笛卡尔积( Cartesian Product)3.关系( Relation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例:整数实数介于某个取值范围的整数长度指定长度的字符串集合{, 男?,,女 ?}介于某个取值范围的日期笛卡尔积给定一组域D1, D 2,⋯,Dn ,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
D1, D2,⋯,Dn 的笛卡尔积为:D1×D 2×⋯ × Dn={(d1, d2,⋯, dn)| di Di , i =1, 2,⋯, n}所有域的所有取值的一个组合不能重复2) 元组( Tuple)笛卡尔积中每一个元素(d1, d2,⋯, dn)叫作一个n 元组( n-tuple )或简称元组。
3) 分量( Component)笛卡尔积元素(d1, d2,⋯, dn)中的每一个值di 叫作一个分量。
4) 基数( Cardinal number )若Di (i = 1, 2,⋯,n)为有限集,其基数为 mi( i= 1, 2,⋯, n),则 D 1× D 2× ⋯× Dn 的基数 M 为:5)笛卡尔积的表示方法笛卡尔积可表示为一个二维表。
表中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中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关系( Relation )1)关系D1×D 2×⋯ × Dn 的子集叫作在域 D 1, D2,⋯, Dn 上的关系,表示为R( D1, D2,⋯, Dn)R:关系名n:关系的目或度(Degree)2)元组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通常用t 表示。
3) 单元关系与二元关系当 n=1 时,称该关系为单元关系(当 n=2 时,称该关系为二元关系(Unary relation Binary relation)。
)4)关系的表示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5) 属性Attribute)。
关系中不同列可以对应相同的域,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n 目关系必有n 个属性。
6) 码候选码( Candidate key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候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
称为全码( All-key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All-key)主码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Primary key )主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Prime attribute )。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码属性( Non-key attribute )7) 三类关系基本关系(基本表或基表)实际存在的表,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查询表查询结果对应的表视图表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是虚表,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基本关系的性质①列是同质的( Homogeneous)每一列中的分量是同一类型的数据,来自同一个域② 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其中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③ 列的顺序无所谓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遵循这一性质的数据库产品( 如 ORACLE) ,增加新属性时,永远是插至最后一列但也有许多关系数据库产品没有遵循这一性质,例如FoxPro 仍然区分了属性顺序④ 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由笛卡尔积的性质决定但许多关系数据库产品没有遵循这一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