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形态学检验.
尿沉渣法的检验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尿沉渣法的检验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尿沉渣法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手段,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沉淀物来获取有关疾病信息。
它是一种简单、快速、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尿沉渣法的检验原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检测方法的应用和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尿沉渣法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尿沉渣法的定义、基本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小结,探讨尿沉渣法的意义,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全面的讨论,读者能够对尿沉渣法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尿沉渣法的检验原理,通过对尿样进行离心沉淀处理,从而分离出其中的固体成分,进一步分析尿液中的有机和无机物质。
通过了解尿沉渣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尿液检测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为医学实践和科研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可以对尿液中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增进对尿沉渣法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尿沉渣法的定义:尿沉渣法是一种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沉淀物来进行疾病诊断和健康监测的方法。
尿沉渣是指尿液中沉淀在底部的固体物质,包括细胞、蛋白质、细菌、结晶、红细胞和白细胞等。
通过对尿液进行离心、显微镜观察或化学分析,可以得到尿沉渣中不同组分的信息,从而了解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尿沉渣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尿液检验方法,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尿沉渣中的形态、数量和化学成分,可以判断肾功能、泌尿系疾病、代谢疾病、感染疾病等情况,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尿沉渣法既可以在临床实验室中进行常规检测,也可以作为个人健康监测的一种手段。
通过定期检测尿液中的沉淀物,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促进个体健康管理和预防维护。
实验八尿沉渣检查

实验八尿沉渣检查Exam in atio n of urinary sedime nt非染色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实验原理尿液经离心沉淀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其有形成分,如细胞、管型、结晶等。
试剂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10ml刻度离心管、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操作步骤1•未离心直接涂片法(1)混匀将尿液标本混匀。
(2)制备涂片取混匀后的尿液1滴于载玻上,加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3)观察计数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细胞、管型等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确认。
管型要观察计数至少20个低倍镜视野;细胞要观察计数至少10 个高倍镜视野;结晶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范围估计报告。
(4)结果报告细胞以最低数股高数/HP、管型以最低数瑕高数/LP报告。
结晶以所占视野面积报告,无结晶为(-);结晶约占1/4视野为(+);约占1/2 视野为(++);约占3/4视野为(+++);满视野时为(++++)。
如果细胞、管型数量过多难以计算时,则可按结晶的报告方式报告结果。
2•离心沉淀涂片法(1)离心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匀后的新鲜尿液10ml,相对离心力(RCF)500g 离心 5min。
(2)弃上清弃去上清液,留下0.2ml尿沉渣并混匀。
(3)涂片用微量吸管取混匀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4)观察计数与未离心直接涂片法相同。
(5)结果报告与未离心直接涂片法相同。
3.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定量尿沉渣分析板为特制的一次性使用的硬质塑料计数板 (见图5-2),每块板上有10个计数池,每个计数池又有1个计数区,每个计数区有10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分为9或16个小方格,计数池的高度为0.1mm,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故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卩l; 10个大方格的总容积为1卩l,每个样本用1个计数池。
(1)未离心法直接吸取混匀尿液1滴充入定量尿沉渣分析板计数池内,在低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管型总数,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细胞总数,此即每微升的尿液中某种有形成分的数量。
尿沉渣分析报告

尿沉渣分析报告1. 引言尿沉渣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常见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尿液中的沉渣物,可以获取关于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代谢异常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尿沉渣分析的步骤和常见结果的解读。
2. 收集尿样进行尿沉渣分析的第一步是收集尿样。
最好的收集方法是早晨首次排尿,因为这时尿液中的沉渣物最为明显。
用干净的容器收集约50-100毫升的尿液,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3. 检查尿液外观在进行尿沉渣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观察尿液的外观。
正常的尿液应该是清澈透明的,没有异味。
混浊、浑浊的尿液可能是由于白细胞、红细胞、脓液、细菌等沉积物的存在。
4. 离心沉淀为了使尿液中的沉渣物沉淀到底部,我们需要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
将收集的尿样在离心机中以适当的速度离心,通常为2000-3000转/分钟,持续约5-10分钟。
5. 观察沉渣物离心处理后,我们可以看到尿样中的沉渣物已经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
用吸管或移液器将上层的尿液倒掉,留下底部的沉渣物。
将沉渣物转移到玻片上,并加一滴碘溶液进行染色。
6. 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沉渣物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10倍和40倍物镜进行观察。
逐一检查沉渣物中的各种细胞和结晶物。
7. 分析结果解读根据观察到的沉渣物,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诊断:•红细胞:正常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较少,如果观察到异常增多的红细胞,可能暗示泌尿系统出血或其他疾病。
•白细胞:白细胞的增多可能表示泌尿系统感染的存在。
•上皮细胞:尿液中的上皮细胞通常来自尿道、膀胱等泌尿系统的上皮组织。
过多的上皮细胞可能暗示尿路感染或其他疾病。
•结晶物:尿液中的结晶物可以是尿酸盐、草酸钙、磷酸钙等,其存在可能与尿液酸碱度、代谢异常等有关。
8. 结论通过对尿沉渣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状况。
尿沉渣分析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和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合理利用尿沉渣分析结果可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尿常规尿沉渣报告分析

尿常规尿沉渣报告分析
尿常规尿沉渣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对尿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尿液中的沉渣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等,通过对这些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等情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尿沉渣中的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很少,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红细胞,可能是肾小球肾炎、输尿管结石、膀胱肿瘤等疾病的表现。
白细胞增多则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上皮细胞增多可能是由于泌尿系统的炎症或损伤引起的。
管型的出现可能与肾小管损伤有关,结晶的形成可能与尿液中溶质过饱和有关,细菌的检出则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
在分析尿沉渣报告时,除了关注各种成分的数量外,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
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尿沉渣检查发现大量红细胞,结合患者的腰痛、血尿等症状,可能提示肾结石或肾盂肾炎的可能性较大;而白细胞增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则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的表现。
除了对尿沉渣中各种成分的定量分析外,还需要注意观察尿沉渣的形态。
比如,管型的形态可以分为透明管型、颗粒管型和脂管型,它们的出现可能与不同的肾脏疾病相关;结晶的形态也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尿常规尿沉渣检查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通过对尿液中各
种成分的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分析尿沉渣报告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成分的数量、形态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以便更准确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尿沉渣图谱ppt课件

尿沉渣图谱
25
尿沉渣图谱
26
磺胺甲基异恶唑结晶,六面体似厚玻璃,边缘有折光阴影
尿沉渣图谱
27
束状,球状
尿沉渣图谱
28
尿沉渣图谱
29
尿沉渣图谱
30
阴道毛滴虫
体积为白细胞的2-3倍,有4根前鞭毛,1根后鞭毛
尿沉渣图谱
31
阴道毛滴虫
尿沉渣图谱
32
尿沉渣图谱
33
尿沉渣图谱
16
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崩解并进入管型内形成,多 见于肾病综合征
尿沉渣图谱
17
蜡样,浅灰色或淡黄色,质地厚,折光性强,有切迹,两 端通常不整齐,上述管型演变而来,高度提示肾小管有严 重病变,预后差
尿沉渣图谱
18
尿沉渣图谱
19
三棱形、斜方形、哑铃形,黄色或棕黄色结晶,急性痛风,慢 性间质性肾炎多见
尿沉渣图谱
20
颗粒状、信封状、方柱状,无色或黄色结晶,来源食物 和机体代谢组织分解,正常成分
尿沉渣图谱
21
黄红色成束针状或小块状结晶
尿沉渣图谱
22
缺角的长方形或方形,无色透明,薄片状,可溶于有机溶剂
尿沉渣图谱
23
无色六边形,薄片状,常重复排列,折光性强,蛋白质分解而来
尿沉渣图谱
24
略带黑色的细针状结晶,成束状或羽毛状
尿沉渣图谱
11
通常提示肾实质的感染性病变,肾移植排斥反应(淋巴细胞管型), 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肾炎非感染非炎症疾病也可出现
尿沉渣图谱
12
尿沉渣图谱
13
常见于肾小管病变,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可靠指标
尿沉渣图谱
14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差异分析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差异分析
尿沉渣和尿常规是尿液检验中两个重要的检验项目。
尿沉渣是指通过离心沉淀的方法,将尿液中的固体物质(如细胞、结晶、管型等)沉积下来后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检查。
而尿常规则是指通过化学分析和显微镜检查尿液中的生化指标和形态学指标,如尿蛋白、
白细胞、红细胞、管型、比重等,用于评估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功能状态。
尿常规是一项简单、实用的检验方法,能够及时反映出身体内部的代谢状态和疾病情况。
其中包括了多项指标的检测,如尿比重、尿PH值、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等。
尿常规的检测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这也是尿常规检测在各
种疾病中的重要性所在。
与尿常规相比,尿沉渣检查包括了更多的细节和更严谨的检查方法。
尿沉渣的检验需
要对镜检暗视野下进行,因此能够更加深层次地观察到尿液中的形态学指标,例如细胞、
结晶、管型等。
在尿液中出现这些物质可能会提示患者存在一些不同的病情,例如急性小
球肾炎、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在实际应用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的检查项目是相互补充的。
尿常规检查的结果只能反
映出尿中的生化指标,而无法观察到液体中的其他特异成份。
因此,当尿常规的检查结果
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尿沉渣的检查来确定异常的具体原因,例如是否为结晶体或细胞
等。
总的来说,尿沉渣和尿常规两项检查项目在尿液检验中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它们的相
互协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病情。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了解尿
液检验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各种泌尿系统疾病。
尿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量评价图片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胞的名称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请报告箭头所指细小结构的名称(适当放大图片比例进行观察)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苏丹Ⅲ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图片中寄生虫的名称(姬氏染色)
↓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请报告箭头所指物的名称(未染色标本)
尿液显微镜检验_尿液有行成分检验

二、尿液沉渣形态学检验
⒈ 细胞
⒉ 管型
⒊ 结晶 ⒋ 精子
⒌ 细菌
医学检验系
⒈ 细胞
⑴红细胞
⑵白细胞
⑶上皮细胞
⑷呑噬细胞
医学检验系
⑴ 红细胞(RBC)
细胞数量: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RBC>3/HPF) 形态: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3)混合性血尿
医学检验系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医学检验系
中性粒细胞
闪光细胞
胀大白细胞
脓细胞团(见 于炎症,白细 胞变性、坏死 粘连)
医学检验系
临床意义
1.泌尿系统炎症:肾盂肾炎、膀胱炎。 2.生殖系统疾病: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 前列腺炎。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成团脓细胞伴鳞状上皮 细胞增多。
3.肾移植排斥反应: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清蛋白和T-H蛋白为基质
尿液浓缩酸化
有可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尿流缓慢
医学检验系
医学检验系
医学检验系
管 型
共性:圆柱体,长短、粗细不一,两边多平
行、末端多钝圆。
只在肾小管或集合管内形成,其外形基本可
反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腔的形状。
主要类型: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其它管型和类管型 物质。
酸钙结晶区别
2、红细胞多时可致蛋白假阳性
3、注意单纯血尿与血浓尿的区别
4、有时潜血与镜检结果不一致
医学检验系
尿中红细胞及类似有形成分的鉴别
名称
红细胞 酵母菌 脂肪球
形态
无色椭圆形 无色正圆形
折光性
弱 强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