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名词解释 (3)

合集下载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 基因: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基因: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2. 染色体:细胞核中的细长结构,携带着遗传物质。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染色体:细胞核中的细长结构,携带着遗传物质。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3.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不同基因形式。

个体可以携带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种。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不同基因形式。

个体可以携带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种。

4. 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表现出来的特征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

只有当个体携带两个隐性基因时,该特征才会显现出来。

显性和隐性:显性基因表现出来的特征会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

只有当个体携带两个隐性基因时,该特征才会显现出来。

5. 杂合子和纯合子:杂合子指一个位点上携带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而纯合子指携带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的个体。

杂合子和纯合子:杂合子指一个位点上携带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而纯合子指携带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的个体。

6.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在其基因中的特定基因组合,而表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个体可观察到的特征。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个体在其基因中的特定基因组合,而表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个体可观察到的特征。

7. 遗传变异: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信息的变化。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信息的变化。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8. 杂交:不同种类或不同个体之间的繁殖,导致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杂交有助于增加遗传多样性。

杂交:不同种类或不同个体之间的繁殖,导致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杂交有助于增加遗传多样性。

9. 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进行改变或操控的过程。

基因工程可以创造具有特定遗传特征的生物体。

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进行改变或操控的过程。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精心整理名词解释:1、遗传与变异:生物通过繁殖的方式来繁衍种族,保持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保持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类同,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本质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保持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与类同,与此同时,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环境差异与遗传物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2、遗传变异: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只有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这种变异叫遗传变异。

3、遗传学:经典定义: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现代定义:(1)在生物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基因等层次上研究生命信息(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变异、传递(复制)和表达规律与调控机制的一门科学--基因学。

(2)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名词解释:1、性状:在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把F2中显现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现象。

5、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

非等位基因指位于不同位点上,控制非相对性状的基因。

6、自交:F1代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叫自交。

7、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叫回交。

8、侧交:F1代与双隐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叫侧交。

9、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

如cc,CC,Cc。

表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如花的颜色性状。

10、纯合体、杂合体由两个同是显性或同是隐性的基因结合的个体,叫纯合体,如CC,cc。

由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的个体,叫杂合体,如Cc。

遗传名词解释

遗传名词解释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1、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分子结构上发生的碱基对的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3、外显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基因型(Aa)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比。

4、遗传异质性:表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现象。

5、易患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个体的发病风险。

如果一个个体的易患性达到或超过一个限度,这个个体就将患病。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一个个体患某种遗传病的可能性。

】6、遗传率: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遗传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

【又称遗传度,是在多基因疾病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的贡献大小。

】7、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征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

8、嵌合体:指体内同时存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个体。

9、分子病:是由遗传性基因突变或获得性基因突变使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合成的量异常直接引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10、遗传性酶病:也称先天性代谢缺陷,指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酶蛋白质分子结构或数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11、癌基因:是一类影响正常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基因。

分为细胞癌基因和病毒癌基因。

12、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的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

13、基因诊断: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检测体内DNA或RNA结构或表达水平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14、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

是胎儿出生前诊断其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的一种手段。

15、基因治疗:是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具有正常基因及其表达所需的序列导入到病变细胞或体细胞中,以替代或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抑制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达到治疗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的目的。

第一章绪论1、遗传病的特点及分类※特点:1.传播方式(垂直传递)2.数量分布:患者在亲祖孙和子孙中是以一定数量比例出现的3.先天性: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获得性的:孕妇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导致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Huntington舞蹈病发病于25岁-- 45岁)4.家族性遗传因素—如:多指、并指等;环境因素—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5.传染性※分类:单基因病(AD、AR、XD、XR、Y)、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2、填空:1.生物体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2.生物体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3.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叫遗传学4.应用医学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一门科学叫优生学3、选择题:1.研究染色体的结构、行为及其与遗传效应关系的遗传学的一个重要支柱学科称为:A.细胞遗传学B.体细胞遗传学C. 细胞病理学D.细胞形态学E.细胞生理学2.研究基因表达与蛋白质(酶)的合成,基因突变所致蛋白质(酶)合成异常与遗传病关系的医学遗传学的一个支柱学科为:A. 人类细胞遗传学B.人类生化遗传学C. 医学分子生物学D. 医学分子遗传学E.医学生物化学3.正优生学的主要措施包括:A.环境保护B.携带者检出C.遗传咨询D.遗传病群体普查E.人工授精4.负优生学的主要措施包括:A.人工授精B.胚胎移植C.适龄生育D.遗传工程E.建立精子库选择题:3.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疾病发生中作用不同,对疾病分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短指症、白化病)B.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苯丙酮尿症)C.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唇裂)D.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作用同等E.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发病(传染病等)4.有些遗传病不是先天性疾病,这是因____A 该遗传病的发病年龄没到B 该遗传病是体细胞遗传病C 该遗传病是线粒体病D 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5.有些遗传病没有家族聚集现象,这是因为____A 该遗传病是染色体病B 该遗传病是体细胞遗传病C 该遗传病是线粒体病D 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6.有些遗传病家系看不到垂直遗传的现象,这是因为_____。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Genetics(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

现代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科学,亦称为基因学。

2.Chromatin(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3.Chromosome(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而形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4.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组成性异染色质):通常所指的异染色质,是一种永久性的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位子较恒定,在间期细胞核中仍保持螺旋化状态,染色很深。

5.※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兼性异染色质):在一定的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呈现凝集状态的异染色质。

6.※lampbrush chromosome(灯刷染色体):是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停留在双线期(可持续数月)的染色体。

7.※cell cycle(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这段时间称为细胞周期。

8.※Mitosis(有丝分裂):没有明显界限的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9.※Meiosis(减数分裂):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10.Character(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总称。

11.unit character(单位性状):每一个可以具体区分的性状。

12.contrasion character(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13.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座位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14.基因型(genotype) : 生物个体或细胞遗传物质的组成,决定生物体一系列发育性状的可能性。

大学生物遗传学名词解释

大学生物遗传学名词解释

大学生物遗传学名词解释1.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物种内遗传特征的科学,包括遗传的法则、遗传变异的机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表达等。

2. 基因(Gene)生物体中控制特定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序列编码,决定着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3. 表现型(Phenotype)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

4. 基因型(Genotype)个体在基因层面上的遗传信息组合,由基因组成。

5. 染色体(Chromosome)细胞核中的结构,携带着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6. 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发生的突发性变异,导致基因或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7. 交叉互换(Crossing Over)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组事件,导致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重新组合。

8. 遗传变异(Genetic Variation)种群个体间在遗传特征上的差异,是进化的基础。

9.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随机因素导致种群个体在遗传特征上的变化,通常发生在小种群中。

10. 自交(Self-fertilization)个体自身花药中的花粉与个体的雌蕊相结合,使个体自行对自己进行受精。

11. 杂交(Hybridization)来自不同个体或群体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通常具有更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12. 突变率(Mutation Rate)在一定时间内个体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用来衡量突变的发生概率。

13. 迁移(Migration)个体或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导致遗传物质的交换和混合。

14. 选择(Selection)环境中某些表现型或基因型的个体具有较高适应度,从而更有可能在繁殖中传递其基因。

15. 群体(Population)一定地理范围内相同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具有一定程度的基因流动和遗传变异。

16. 进化(Evolution)生物种群中遗传特征的长期改变,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遗传学名词解释版本三(学习资料)

遗传学名词解释版本三(学习资料)

遗传学名词解释amitosis无丝分裂:细胞核拉长呈哑铃状分裂,中部缢缩形成2个相似的子细胞。

分裂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成。

如:纤毛虫、原生生物、特化的动物组织。

mitosis有丝分裂:即体细胞分裂,通过分裂产生同样染色体数目的子细胞。

在分裂中出现纺锤体。

a sexual reproduction无性生殖:通过有丝分裂,从一共同的细胞或生物繁殖得到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胞或生物。

也即克隆(clone)。

sexual reproduction有性生殖:减数分裂和受精有规则地交替进行,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

endomitosis内源有丝分裂:即间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但不发生核分裂,着丝点也不分裂。

结果形成多线染色体。

或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但细胞核未分裂,则核内染色体成倍性增加,成为内源多倍体。

meiosis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而在形成的四个子细胞核中,每个核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把它叫做减数分裂。

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世代交替: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有性世代和一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就称为世代交替。

allele等位基因:载荷在同源染色体对等的位点上的二个基因,这二个成对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additive effect加性效应:是指各个基因位点上纯合基因型对基因型总效应的贡献的大小,这部分效应一般是累加性的。

dominant effect显性效应:是指同一基因位点内相对等位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对基因型总效应的贡献。

autopolyploid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得到。

allopolyploid 异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apomixis无融合生殖: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能产生种子的一种生殖方式,根据无融合生殖最后形成胚。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遗传(heredity):亲代与子代之间同一性状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2.变异(variation):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之间出现形状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3.真实遗传(breeding true)/ 纯育(true—breeding):子代性状与亲代的遗传一致性极高的品系称为纯育,这种生物的性状能够代代稳定遗传的现象称为真实遗传。

4.并显性/共显性(codominance):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称为并显性遗传,或共显性遗传。

5.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es):在群体中,占据某一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座位上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6.叠加基因/重叠基因:对同一性状的表型具有相同效应的非等位基因称为叠加基因。

7.性连锁遗传/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由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性连锁遗传,亦称伴性遗传。

8.限性性状(sex—limited traits)和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只在某一种性别表现的性状称为限性性状,限性性状的遗传行为称为限性遗传。

控制限性性状的基因多数位于常染色体上,也有少部分位于性染色体上。

9.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称为剂量补偿效应。

10.并发系数(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 C):实际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与预期的双交换率的比值称为并发系数。

并发系数越大表示干涉作用越小。

11.C值(C value)和C值悖理(C value paradox):一个物种基因组的DNA含量是相对恒定的,它通常称为该物种的C值。

物种的C值与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理或C值佯谬。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遗传与变异:生物通过繁殖的方式来繁衍种族,保持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保持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类同,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本质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保持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与类同,与此同时,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环境差异与遗传物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2、遗传变异: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只有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这种变异叫遗传变异。

3、遗传学:经典定义: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现代定义:(1)在生物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基因等层次上研究生命信息(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变异、传递(复制)和表达规律与调控机制的一门科学--基因学。

(2)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孟德尔定律1、性状:在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把F2中显现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现象。

5、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

非等位基因指位于不同位点上,控制非相对性状的基因。

6、自交:F1代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叫自交。

7、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叫回交。

8、侧交:F1代与双隐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叫侧交。

9、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

如cc,CC,Cc。

表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如花的颜色性状。

10、纯合体、杂合体由两个同是显性或同是隐性的基因结合的个体,叫纯合体,如CC,cc。

由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的个体,叫杂合体,如C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Genetics(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

现代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科学,亦称为基因学。

2.Chromatin(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3.Chromosome(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而形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4.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组成性异染色质):通常所指的异染色质,是一种永久性的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位子较恒定,在间期细胞核中仍保持螺旋化状态,染色很深。

5.※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兼性异染色质):在一定的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呈现凝集状态的异染色质。

6.※lampbrush chromosome(灯刷染色体):是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停留在双线期(可持续数月)的染色体。

7.※cell cycle(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这段时间称为细胞周期。

8.※Mitosis(有丝分裂):没有明显界限的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9.※Meiosis(减数分裂):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10.Character(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总称。

11.unit character(单位性状):每一个可以具体区分的性状。

12.contrasion character(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13.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座位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14.基因型(genotype) : 生物个体或细胞遗传物质的组成,决定生物体一系列发育性状的可能性。

15.表现型(phenotype ):生物体一定的基因型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性状。

16.纯合体(homozygote):指两个基因同是显性或隐性;只含显性基因的称显性纯合体,只含隐性基因的称隐性纯合体。

17.杂合体(heterozygote ):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

18.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在二倍体生物中,杂合状态下能在表型中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通常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19.隐性基因(recessive gene ):在二倍体的生物中,在纯合状态时能在表型上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通常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20.testcross(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的亲本杂交。

21.pedigree analysis(系谱分析):从先证者入手,追溯调查其所有家族成员(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的数目、亲属关系及某种遗传病(或性状)的分布等资料,并按一定格式将这些资料绘制而成图解。

22.Penetrance(外显率):在特定的环境中某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或某隐性基因在纯合状态下,显示预期表型的个体比率。

23.incomplete penetrance(不完全外显):个体具有某特定的基因,但不表现为特定的表型。

24.Expressivity(表现度):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25.incomplete dominance or partially(不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26.Dominance(显性):在杂合体状态下表现出来的。

27.Codominance(并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现象。

28.mosaic dominance(镶嵌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个体上双亲性状在不同部位镶嵌存在的现象。

29.recessive lethal gene(隐性致死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30.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l lethal gene):杂合状态即表现致死作用的致死基因。

31.基因互作(interaction gene):不同对的两个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这种遗传效应叫基因互作。

32.互补基因(complementary gene):两对非等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并影响生物的某同一性状时才使之表现该性状,其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同一突变性状出现,这类基因称为互补基因.33.抑制基因(inhibitor):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

34.上位效应(epistatic effect ):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掩盖另一对显性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称为上位效应,其中的掩盖者被称为上位基因。

35.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起上位作用的是隐性基因。

当上位基因处于隐性纯合状态时,下位基因的作用不能表现出来,而当上位基因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下位基因的作用才能表现出来。

孟德尔比率被修饰为9:3:4。

36.显性上位(dominance epistasis):起上位作用的是显性基因。

当上位基因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不论下位基因的组合如何,下位基因的作用都不能表现,只有上位基因处于隐性纯合时,下位基因的作用才能表现出来。

孟德尔比率被修饰为12:3:1。

37.叠加效应(duplicate effect ):不同对显性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并且只要有其中任何一种显性基因存在,这个性状就能表现出来。

F2产生15:1的比例。

这类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

38.积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时又表现第三种性状。

孟德尔分离比被修饰为9:6:1。

39.性比(sex ratio,SR):两性生物中的雌性:雄性=1:1,这是一个恒定的理论比率,称为性比。

40.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由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41.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42.基因定位(gene mapping):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相对距离的过程.43.染色体图(chromosome map):基因连锁图、遗传图。

依据侧交结果,测得某特定基因间的重组率,或采用其他方法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而绘制的简单线性示意图。

44.图距(map distance):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

1个图距单位是1%重组率去掉%。

(1厘摩=1cM)45.染色体干涉(chromosome interference):一次单交换可能影响它邻近发生另一次单交换的可能性。

46.基因剂量效应(genetic dosage effect):如果某基因的数量发生改变,该基因的产物量也常常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47.genome(基因组):一个物种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所携带的全部基因。

48.C值(C value):一个物种基因组的DNA含量是相对稳定的,通常称为该物种DNA的C值,即单倍体所含DNA量。

49.C值悖理(C value paradox):物种的C值及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理,或C值佯谬。

50.N值(N value):一个物种基因组的基因数目。

51.N值悖理(N value paradox):生物的基因数目与生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不存在正相关,这种显现称为N值悖理,或N值佯谬。

52.Satellite DNA(卫星DNA):真核生物基因组重复程度最高的成分,由非常短的串联多次重复DNA序列组成。

53.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NA 同源序列间发生的重组。

54.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一个基因转变为它的等位基因的现象。

55.共转变(coconversion:一对含有两个基因差异的突变型杂交时,在某些子囊中可以发生几个基因同时发生转变的现象。

56.极化子(polaron):在染色体上呈现基因转变极化现象的这样一个区域。

57.分离子(segregant):重组体和非整倍体或单倍体的总称。

即分离子产生的途径包括有丝分裂不分离、单倍体化、染色体丢失和体细胞交换。

58.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真菌在二倍体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偶尔发生同源染色体交换,导致连锁基因的重组。

这一遗传变异过程称为准性生殖。

59.细胞融合(cell fusion):两个或几个体细胞融合成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60.同线分析(synteny analysis):连锁分析原理用于体细胞杂种染色体分析的方法。

61.“拟核”(nucleoid):细菌染色体大多为裸露的环状闭合DNA 双链,没有组蛋白结合,也不形成核小体结构。

62.F因子(F factor or Felement):即可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性因子(sex factor),是细菌的一种附加体,是环状的DNA分子,它的存在使宿主具有供体的能力。

63.附加体(episome):既可存在于染色体外作为一个独立的复制子,也可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作为细菌复制子的一部分的遗传因子。

64.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专指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以外的DNA分子。

65.部分二倍体(partial dipoid):指含有一个完整基因组和部分基因组的细胞(半合子 merozygote)。

66.中断杂交技术(Interrupted mating technique):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67.性导(sexduction): F`因子将供体细胞的基因导入受体,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叫性导或F` -导( F` -duction)。

68.转化(transformation):游离的细菌DNA片段被吸收到不同的细菌细胞内(受体),并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

69.转化子(transformat):通过转化而形成的重组体。

70.转导(transduction ):以病毒为载体把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菌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