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老师说 一生必须做的五件事

合集下载

吴军:掌握五条心法致胜职场

吴军:掌握五条心法致胜职场

吴军:掌握五条心法致胜职场一、工作以后怎么学习?走出学校以后,你还需要学习一些东西,怎么学习呢?吴军老师写过很多书,很多人问吴军老师是怎么学习的?问他读什么书?吴军老师工作以后怎么学习的呢?第一、当然是读书,现在书很多,吴军老师一般读书读三遍,大部分翻很快,10钟快速看一遍,有的不值得看就不再看了,好的书可以在书的扉页上面记录上面讲的是什么,将来用到就可以用,有的书很感兴趣,会看完,这是认真看完的,确实很好看,但是不会再看第二三遍,吴军老师不会从头看,会选择性看,看书会得到一个系统的知识。

好的书要反复读。

未来简史在美国买的一般,因为这是这个领域异类的书,不是主流,所以读书要看他的参考书。

第二、上慕课,可以非常快的看完,跟着节奏就可以学到。

吴军老师的生物,会计上面的知识的,都是在里面学习的。

第三、和人进行交流。

很多人在文章里,很难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要真正想要了解他,就去和他交流。

学知识不用的话,3到6个月就忘掉了,有用的知识你自己可以尝试用一用,不能用就干脆忘掉,不用太担心。

二、如何选择教育让自己更快成长中国家庭经常听的两个词:素质教育、博雅教育,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通过博雅教育,找不到工作。

现在的孩子每天学习很多知识,周末还有补习班,家长听说国外有快乐教育,就像送到国外,其实外国的学校不比中国轻松,学习本来就很辛苦,但是不痛苦,中国的教育却把孩子弄的很痛苦。

所以吴军老师今天讲讲学习什么,学习的人群分为三类:1、底层的人,想要到中产阶级,就需要一个专业的技能,到了社会就可以快速步入中产阶级。

培养职业的人,在一行做专,这对贫困的孩子有用,他们需要的是技能教育,可以快速的步入中产阶级,他们不适合去学习博雅教育,素质教育。

贫困家庭的孩子一定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技能。

2、中产阶级的人,想成为精英阶层,这些人要经受的学习就不一样,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博雅教育。

底层的孩子去中产阶级容易,但是到精英阶层不容易。

因为精英阶层需要更多的素质教育。

读书笔记——吴军《态度》

读书笔记——吴军《态度》

读书笔记——吴军《态度》撒切尔夫⼈的⼀段话: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辞和⾏动。

注意你的⾔辞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为。

注意你的⾏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共勉!本书是吴军⽼师对⾃⼰的⼥⼉们写的家书,⼀共有封信,主要有6个主题,分别是⼈⽣哲学、洞察世界、对待⾦钱、⼈际关系、有效学习和做⼈做事。

字⾥⾏间体现了⼀个⽗亲对⼥⼉们的爱意和谆谆教诲。

下⾯是我摘抄的⼀部分:⼀⼈⽣哲学1、乐观的⼈⽣态度⽐什么都重要2、努⼒让⾃⼰对世界有⼀些正向影响,会使⾃⼰感受到由衷的幸福3、抵御诱惑最根本的⽅法是有⼀个长远的⼤⽬标这个⽬标要有意义,让你愿意为之努⼒。

第⼆个⽅法就是做⼀些有成就感、有回报的事情。

4、成功是成功之母5、最好是更好的敌⼈世界上很多事情本⾝很难⼀步到位。

很多时候⼀个完美的结果需要依次完成很多改进,我们要做的是每次都做的⽐上次更好,⽽不是⼀味追求完美。

6、好习惯成就⼀⽣很多事情,要从做每⼀件事开始养成好习惯,培养好性格,结交好⼈,这样命运⼥神就会垂青你。

⼆洞察世界7、决策时格局要⼤8、做事时境界要⾼⼈的境界⾼⼀点⼉,多关注长远,少盯着眼前,才能⾛得更远。

9、⽣活是具体的10、教育改变命运⼈不接受教育,就很难有见识,⽽没有见识,做事情就会事倍功半。

不要仅仅为了成绩⽽读书,更不要为了进⼊⼀个好学校⽽读书,⽽要为了让⾃⼰能够真正⽴⾜于社会,并且能够成为有⽤之⼈⽽读书。

11、好运⽓背后是三倍的努⼒12、更重要的是做个好⼈“It's nice to be great, yet it's great to be nice” (成功固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做个好⼈)。

诚实守信⽤;勤勉⾃律谦虚;友善随和;正直公正。

只要能做到这4点,就是好孩⼦。

三对待⾦钱13、⾯对贫穷,你可以选择沉沦或奋起14、承认⾃⼰“贫穷”才能真正“富有”你⼀辈⼦会在很多时候感受到⾃⼰的“贫穷” ,这时你是否还愿意融⼊⼀个更“富有” 、更⾼层次的环境,就决定了你是否能够不断进步。

人生最重要的是投资自己-读吴军老师见识

人生最重要的是投资自己-读吴军老师见识

⼈⽣最重要的是投资⾃⼰-读吴军⽼师见识 这个周末两天开会,因此不再写技术类⽂章,⽽是整理下原来写过的⼀些读书笔记。

吴军⽼师的《见识》是我⽐较推荐的⼀本书,最近在看《格局》这本书,整体感觉还是最早出的见识这本书内容和质量更好。

吴军⽼师的书,基本每本都是能够达到80分以上的⽔平,⽽且⽂笔通俗流畅,易读,同时有强⼤的⼯作经验,技术和宽⼴的知识⾯最⽀持,也使得每本书的阅读感受相当舒畅。

对于《见识》这本书很多的素材来源于吴军在得到APP专栏《硅⾕来信》中内容的重新加⼯和整理,对于没有订阅这个专栏的⼈,这本书就是⼀个相对不错的选择,经过重新整理后,整本书的内容也更加充实和系统化,能够带给⼈更多的思考。

书籍序⾔部分-命和运 在序⾔部分,我觉得对于命运的理解和阐述相当到位,命和运是两⽅⾯的内容,运⽓本⾝有随机性,但是命却影响到⼈的⼀⽣,起到决定性的作⽤。

⽽命运本⾝⼜取决于两个因素,⼀个是环境的因素,⼀个是我们⾃⼰对未来⾛向的规划。

即第⼆个因素往往是掌握在我们⾃⼰⼿中,所谓命就是我们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法,包括我们恪守的原则,同时决定命运的还包括我们的习惯,⾏为,及其背后的思维⽅式。

幸福是⽬的,成功是⼿段 当⼀个⼈对社会产⽣极⼤的正向影响⼒后,他不仅仅可以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财富,⽽且会有⼀张由衷的幸福感。

⼀条河流的长度往往由它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三个因素决定,⽽个⼈的影响⼒往往也是如此。

⼈⽣的长度每⼀个⼈⽆法预知,但是我们可以在深度和宽度上下功夫,可以通过我们的修⾏,专业领域持之以恒的研究和实践拓展深度,同时可以通过外在的开放沟通和交流,对其它领域知识的获取来拓展我们的视野和宽度。

⼈⽣最重要的投资往往是对⾃⼰的投资,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恋爱和婚姻是不同的,恋爱是激情,是化学物质分泌的愉悦;婚姻则是由两个⼈⼀同来构造⼀个舒适的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双⽅都将受益。

教育⾥⾯最可怕的⼀个事情就是⽤上⼀辈的思想来教育这⼀辈⼈如何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

吴军: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

吴军: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

吴军: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摘要]教育是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而不只是为了未来的生计而学习。

《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之后,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的新书,是讲《大学之路》。

吴军在微博里说,“《大学之路》这样起名,有三重含义,首先是英美大学走过的路,其次是我本人和我的亲属所走过的大学之路,最后是对于年轻人来讲,如何通向心仪的大学,这条路在哪里。

”在吴军看来,该书不是出国指南,是讲述教育理念的书,以及年轻人如何最大地利用学校的资源成长,因此,选择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并非所有好大学。

书中介绍的大学包括:剑桥、牛津、普林斯顿、耶鲁、哥大、宾大、哈佛、MIT、加州理工、霍普金斯、斯坦福、卫斯理、杜克、华盛顿大学(WashU)。

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吴军为该书撰写的前言《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

美国加州,大学校园里的亚裔学生。

CFP 资料这既不是一本升学指南,或子女教育指南,也不是一本全面的美国大学介绍。

本书讲述的是关于高等教育的理念——既包括我本人(同时站在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包括美国很多大学里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看法。

我把这本书取名为《大学之路》,其实包含了三层含义。

首先是指我自己(和我的兄弟)以及我的孩子前后两代人选择的大学之路;其次是指根据我的体会和我了解的众多过来人的经验,学生们在大学里的路应该怎么走,即我所理解的大学的理念——那些在我(和我的兄弟)身上实践过的,或者在我的孩子身上会实践的理念;第三层含义是指美国一些大学(主要是名牌私立大学)在过去几百年里走过的历程——透过它,不仅可以看到美国的教育精英们对大学教育的认识,也可以看到今天这些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法。

关于教育的书并不好写,因此在过去很多年里,尽管很多朋友一再敦促我写一本这方面的书,都被我推辞了。

后来促使我下了很大的决心来写这本书的原因来自于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这样两点。

首先,我觉得我们的高等教育出现了某种偏差,以至于很多年轻人到了大学毕业时会很茫然,而许多从所谓名校毕业的学生在一生事业进展到一半(一般指工作到第15年)时,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转而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带来无谓的压力。

吴军老师说一生必须做的五件事

吴军老师说一生必须做的五件事

吴军老师说:一生必须做的五件事摘自吴军老师的来信前三天我讲了,如果我在临终前只能交代一句话,那么就是上帝喜欢傻子”如果能给晚辈更多的一些建议的话,按照我现在的认知,我觉得人一生必须做五件事。

这算是我对好好做人的一点心得。

第一件,恋爱、结婚、生子。

这件事本来不是问题,是人的本能。

但是当我们在欢呼文明进步的时候,这件事反而成了问题。

很多年轻人到了30岁,还没有认真恋爱过,更不要说一些大学生因为忙于学业,无法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

我在第一季《在大学做什么》这封来信中,建议大学生在学校时谈一次恋爱,因为这是人成长所必要的经历。

今天很多人沉溺于虚拟世界,为所谓的二次元文化辩护,并且用很多种方式证明这是不可阻挡的未来趋势。

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成功者,真正有幸福生活的人,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获得最真实和丰富的生活。

今天一些人讲,自己工作忙,没时间恋爱,结婚。

其实说得不好听点,99%的人工作中做的那些事情真没有生活本身重要,没有张三做,自然有李四做,甚至做得还更好。

但是,每一个人的具体生活,可是独一无二的,既不能由别人代替,也不可能在以后有时间补上。

以后有时间,就等于是说永远没有时间。

光恋爱不结婚是不够的,结了婚能得到恋爱得不到的幸福。

我经常坐邮轮旅行,在邮轮上总能遇到很多金婚甚至钻石婚的老夫妇,在赞叹他们健康长寿之后,和他们聊聊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现,婚姻是他们长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有了婚姻,通常会有孩子。

很多年轻人在有孩子之前嫌烦,我自己多少也是如此,但是有了孩子后,会发现自己获得了想象不到的快乐。

中国人喜欢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西方人则会将他们视为上帝所赐给父母的礼物,心态上会略有差别。

我抚养孩子是在美国,或许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更多些,更多的是享受她们成长的过程,而不是要她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你享受这个过程时,就能由衷地感到幸福。

我并不信什么宗教,但是对上帝总是充满敬意。

我认为,上帝把人分为了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相识相爱,这是宇宙的大道,也是人间最美妙的事情。

(转载)一生要做的五件事,悟明白了你会活得很通透

(转载)一生要做的五件事,悟明白了你会活得很通透

(转载)一生要做的五件事,悟明白了你会活得很通透减法生活 2021.03.01人立于天地间,必须给自己一个出路,尤其是精神上的出路。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

有术无道,止于术也。

以道驭术,游刃有余。

格局,最终决定了你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人生要有所突破,就必须在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通透自己的灵魂。

人的一生,究竟应该为何而活?在《格局》一书中,吴军博士总结了一生要做的五件事,可以检视我们的人生,打开我们的格局,读之如醍醐灌顶。

格局,不只是星辰大海,更是当下的生活。

吴军博士说:如果问我一生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根据我的经历和认知水平,我觉得有这样5件事。

出路决定思路,三刷《格局》,我这样理解“人生五件事”。

01. 恋爱结婚生子家是一生必修的功课。

家是人生之根,也是人生能量的源泉。

学校什么都教,唯独“如何经营好家庭”这一门课程需要自己去修。

对于宇宙,我们要有敬畏之心。

生于天地间,就要顺天应时,遵循自然的规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延续生命,生生不息。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真正的成事者,都是经营家庭的高手。

他们认真地恋爱,隆重地结婚,有规划地生子、育子、教子,让家的这棵大树根深叶茂。

舍弃没有意义的社交,放下不必要的比较与攀附,让散落在外的精神回归家庭。

工作之余,放下手机,为家里来个断舍离,整理整理卫生,或者陪孩子一起读读书,与爱人一起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让家里充满温暖与生机。

家稳了,心才能定,心定了,做事情才能酣畅淋漓。

02. 尝试做一次自己喜欢的事为了生存,我们常常不得不根据工资高低与行业热度去选择工作,职业与自己喜欢的事业很难合二为一。

上天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天赋,你只有去用才有用。

年轻时,如果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定要勇敢去尝试。

假如错过机会,随着年龄增长,就会失去折腾自己的勇气与条件。

人活着,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

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交也,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

活法第五章读后感

活法第五章读后感

活法第五章读后感《活法》是吴军博士的一本科普读物,其中的第五章是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的一章。

在这一章中,吴军博士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向读者介绍了一些有关职业选择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原则。

在这一章中,吴军博士首先给出了一个关于选择职业的建议,那就是选择自己擅长的事情。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并且在这个领域中会更有动力和乐趣。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自己在大学时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并且在这个领域有出色的表现,在之后的学术生涯中也一直以数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也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有成就感和动力。

然后,吴军博士介绍了自己在诺基亚的工作经历,并且给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观点,那就是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他认为,无论在什么行业,技术的更新换代都非常快,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很快就会被淘汰。

他通过自己在诺基亚的工作中的经历,告诉读者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和追求进步,从而在公司中得到重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个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

最后,吴军博士给出了一个关于自我发展的重要原则,那就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他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往往是受到自己的价值观的影响的。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是正确的,那么他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也就能够符合自己的利益和人生目标。

他通过举例说明了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并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帮助读者找到正确的价值观。

我觉得这个原则非常实用,我们在选择职业和发展道路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考虑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阅读《活法》这本书,我对于职业选择和自我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吴军博士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给出了一些非常宝贵的建议和原则。

他的故事和观点非常鼓舞人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决心。

吴军给女儿的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吴军给女儿的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吴军给⼥⼉的信:乐观的⼈⽣态度,⽐什么都重要本⽂由中信出版社授权发布保持乐观态度决定⼈⽣格局吴军的⼤⼥⼉梦华到MIT(⿇省理⼯学院)上学之前,询问⽗亲对她有什么期望。

吴军经过慎重思考,在离开波⼠顿时给⼥⼉留了⼀封信。

在信中他对梦华说,作为⽗亲,他最希望的是⼥⼉⼀辈⼦都快乐。

⼀个⼈内⼼豁达、⼼胸宽⼴,⾃然容易快乐。

⽽⼀个锱铢必较、狭隘⾃私的⼈,即使遇到好事,也会怀疑是不是别⼈的阴谋。

他在信中回忆:1996年,他刚到巴尔的摩时,看到那⾥的孩⼦花在读书上的时间都不多,平时好像过得很开⼼。

他问美国⼈,那些孩⼦从⼩不拼命读书,就⽆法考进⼀个好⼤学,将来⽣活艰苦,怎么办。

美国⼈说,拼命读书能否让将来的⽣活更好,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快快乐乐地⽣活18年,这是能够看到的,⾃⼰也能够把握。

他们的话,给了吴⽼师⼀个重要的启⽰:⼀个乐观的⼈⽣态度,⽐什么都重要。

吴军⾃认为是⼀个充满快乐的⼈。

他认为,除了⾃⼰有⼀个乐观的天性,主要在以下4个⽅⾯做得还算好。

不断地接受教育,与时俱进。

学习,获得新知,了解世界的发展本⾝就是⼀件幸福快乐的事。

因此,他⼀直提倡学习是⼀辈⼦的事。

有理想并努⼒实现⾃⼰的愿望。

⼈⽆理想,就会厌倦当前的⽣活,快乐也就⽆从谈起;有理想却不采取⾏动,⼜会失望、苦闷。

因此,有理想和⾝体⼒⾏相辅相成,同时具备,就是快乐的源泉。

与⼈相处共事,尽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在⼀个集体中,不要妄⾃尊⼤、看轻他⼈,这样就容易与⼈相处,减少⽭盾,⾃然也就容易得到快乐。

看透⼈⽣。

⼈最终必须看透很多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希望⼥⼉能体会到这⼀点。

吴军在信中对梦华表⽰,最期望的就是她在学校⾥能够过得快乐;相⽐她的快乐,取得好成绩是次要的。

长远来讲,他期望看到梦华⼀辈⼦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乐观,做⼀个快乐的⼈。

决策时格局要⼤做事时境界要⾼在梦华⼤学⼆年级开学前,吴军给她写了两封信,他希望梦华能从⼤处着眼,在境界上超过同龄⼈,⽽不仅仅是技能⽐他们厉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军老师说:一生必须做的五件事
摘自吴军老师的来信
前三天我讲了,如果我在临终前只能交代一句话,那么就是“上帝喜欢傻子”。

如果能给晚辈更多的一些建议的话,按照我现在的认知,我觉得人一生必须做五件事。

这算是我对好好做人的一点心得。

第一件,恋爱、结婚、生子。

这件事本来不是问题,是人的本能。

但是当我们在欢呼文明进步的时候,这件事反而成了问题。

很多年轻人到了30岁,还没有认真恋爱过,更不要说一些大学生因为忙于学业,无法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

我在第一季《在大学做什么》这封来信中,建议大学生在学校时谈一次恋爱,因为这是人成长所必要的经历。

今天很多人沉溺于虚拟世界,为所谓的二次元文化辩护,并且用很多种方式证明这是不可阻挡的未来趋势。

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成功者,真正有幸福生活的人,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获得最真实和丰富的生活。

今天一些人讲,自己工作忙,没时间恋爱,结婚。

其实说得不好听点,99%的人工作中做的那些事情真没有生活本身重要,没有张三做,自然有李四做,甚至做得还更好。

但是,每一个人的具体生活,可是独一无二的,既不能由别人代替,也不可能在以后有时间补上。

以后有时间,就等于是说永远没有时间。

光恋爱不结婚是不够的,结了婚能得到恋爱得不到的幸福。

我经常坐邮轮旅行,在邮轮上总能遇到很多金婚甚至钻石婚的老夫妇,在赞叹他们健康长寿之后,和他们聊聊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现,婚姻是他们长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有了婚姻,通常会有孩子。

很多年轻人在有孩子之前嫌烦,我自己多少也是如此,但是有了孩子后,会发现自己获得了想象不到的快乐。

中国人喜欢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西方人则会将他们视为上帝所赐给父母的礼物,心态上会略有差别。

我抚养孩子是在美国,或许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更多些,更多的是享受她们成长的过程,而不是要她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你享受这个过程时,就能由衷地感到幸福。

我并不信什么宗教,但是对上帝总是充满敬意。

我认为,上帝把人分为了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相识相爱,这是宇宙的大道,也是人间最美妙的事情。

我明确反对今天一些左派混淆性别的做法,因为这违背自然的天性。

同样,结婚生子也是上天赋予人的权利和幸福的根本。

第二件,尝试一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至少有一点像样的兴趣爱好。

今天的人,为了生存,常常不得不根据薪水的多少和名望的高低来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事情。

只有很少的人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工作。

但是,人一辈子至少应该有一次,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这并不是要大家辞职创业,而仅仅是建议大家尝试一下,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

上帝给每一个人很多天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甚至从他们的父母身上也看不到。

我的小女儿过去从来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身上的天赋在她身上根本看不到,姐姐喜欢的事情她也不喜欢,在学校里尝试了不少集体活动都中途退出了,在合唱队里唱歌时,连嘴都懒得张。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声乐老师说她有声乐天赋,开始我和她妈妈都有点不相信,后来让老师教她试了一试,果然如此,而她自己也喜欢上了这项活动,从此认认真真学习唱歌剧,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已经两次被卡内基音乐厅邀请登台演出了。

当然我也理解,大部分人因为生活压力,未必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但是至少要有一项兴趣爱好。

我在第一季来信中讲了很多次,我们要做有趣味的人,而不只是工作和赚钱的机器,有趣则从兴趣开始。

此外,兴趣不仅仅是让自己喜悦,而且能提升自我,因为在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到极致的过程中,能够让自己得到升华。

没有兴趣的人,或多或少有点狭隘。

吴晓波在《大败局》一书中讲述了中国第一代靠炒股发家的超级富豪,结局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破产或者被抓、被杀。

吴晓波总结这些人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兴趣爱好。

除了一些人看足球外(不完全能算是爱好),剩下的人兴趣爱好主要是嫖娼。

这样的人的境界可想而知,即使运气好有了财富,也难以守住财富。

因此,人不能到了发现自己格局太小时,才想起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第三件,回馈
生活如此善待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花一些时间、精力和辛苦挣来的钱去感谢曾经帮助我们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不是很幸运的人。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心里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地改善那些人的生活,使得我们周围的人能够过得更好,并且反过来给我们一个更好的环境。

回馈是多方面的。

中国人所说的孝道本身就是一种回馈。

但是,回馈不仅限于对我们的父母、恩人、母校和亲友,也包括整个社会以及那些和我们素不相识的人。

很多人讲,我现在太忙或者太穷,没有时间或者金钱回馈。

其实回馈完全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从现在开始身体力行。

世界最着名的慈善家恐怕当属老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了。

据估计他一生捐出了5.5亿美元的巨款,折算成今天的GDP 水平,相当于1000亿美元左右。

他帮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公共卫生学院,这是美国今天最好的公共卫生学院,洛克菲勒还在中国创立了协和医院。

此外,他出巨资(8000万美元)帮助芝加哥大学从一个很小的教会学校变成后来的世界一流大学,还建立了在医学界非常有名的洛克菲勒大学(一所医学院)。

在接受洛克菲勒捐赠的大学中,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布朗、卫斯理等名校都在其列。

洛克菲勒并非是在有钱后才开始做善事的,他在16岁有第一份工作时,就开始将自己收入的6%捐出来,并且一生都在做回馈社会的事情。

同样地,没有时间也不过是托词。

大部分人恐怕不会比我更忙,我每周大约两天准时去看望我的母亲,我想我能做到,99%的人应该也有时间做到。

至于工作,我是这样处理的。

到了时间,不论我是在开会,还是在做别的事情,我会和其他人讲,我现在必须离开了。

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那些天不要指望我会加班,也不要在快下班时安排事情。

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做的那点事情,远没有我们自以为的那么重要。

回馈不能仅仅有心,必须有行动。

关于想法和行动,我以后还会再聊。

第四件,有一个信仰
人应该有信仰,这个信仰未必是宗教信仰,什么信仰其实都可以,但是必须有。

因为当我们失去了方向和动力,不知所措的时候,信仰会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事情。

当我们不得不作出很多抉择时,比如在道德和利益上纠结时,信仰能帮助我们找到符合我们本心的选择。

信仰的作用不止这些,有了信仰我们在表明立场时就敢于站出来,理直气壮地向不公正大胆抗议,或者喊出我们所相信的原则。

我在第一季的第285封信和324封信中谈到班超和谢道韫时讲中国人需要勇气,而信仰最能够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一个有信仰的人,如果知道自己是对的,就不怕恐吓,敢于行动。

第五件,留下遗产
每一个人最后都应该考虑留下什么遗产,当然这里的遗产远不止是钱财。

根据幸福学的理论,我们幸福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基因的传承,即传宗接代,因此,子嗣本身是遗产的一部分。

当然,这种遗产动物也能留下,因此人类的遗产应该比这个更多。

我最早思考遗产这件事其实是在读博士时。

当时我的导师贾里尼克教授和我讲,“博士和硕士是不同的,硕士只要掌握专业技能即可,博士需要对人类的知识体系有所贡献,因此,虽然你做了很多工作,发表了不少论文,但是还缺少解决一个以前没有人解决过的,对以后的人又有意义的问题,因此,我还不能让你毕业”。

我当时听了这个话当然很不高兴,因为很多学习水平不如我的人早就毕业了,但是今天我要感谢他的这番话,让我最终为人类的知识体系添上了一块砖。

这或许就是一种遗产。

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我,是否会完全一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没有留下什么遗产。

如果因为你所做的一些事情,哪怕小,哪怕微不足道,世界也因此不同,这就是你给世界留下的遗产。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你不必要浪费时间做什么事情了。

当然,这个智慧并非我自己总结出来的,而是受到凯鹏华盈的主席、风险投资之王约翰?杜尔的启发领悟到的。

如果你不了解杜尔没有关系,只要记住他是Google、亚马逊和推特等公司的投资人即可,他所投资的公司今天在全世界创造了30万个工作机会。

关于约翰?杜尔,我会在后面用整整一封信谈谈他的投资之道。

关于人一生必须做的事情,你还有什么建议,不妨分享给大家,这也是今天留给你思考题。

祝冬安
2017年12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