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之称呼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文化常识之称谓z

文化常识之称谓z

武官
01
02
03
大将军
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不常 置,大将军皆为超品,卓 然尊大,冠绝百司之上。
骠骑将军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 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 金印紫绶,位同三公。
车骑将军
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 的第三号将军。
02
古代人名
本名
本名是一个人的正式名字,通常在出 生时由父母或长辈命名。在古代,本 名通常与家族、宗族或氏族有关,以 表明个人的身份和归属。
文化常识之称谓
目录
• 古代官职 • 古代人名 • 古代礼仪 • 古代称谓
01
古代官职
中央官职
丞相
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 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 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
太师
太傅
古代“三公”之一,位至“三公”即 太师、太傅、太保,多为大官的加衔 ,无实际职权。
指官职又名太宰,为辅佐国君、高级 幕僚与君主近臣的总称。一般是主教, 皇帝的老师。
们举行婚礼时必须遵循的规则。
定亲是男方家和女方家达成协议后举行的仪式,通常 会签订婚书,以示双方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婚姻礼仪是古代人们举行婚礼时所遵循的一系 列礼仪规范,旨在维护婚姻的神圣和庄重。
提亲是婚姻礼仪的开端,通常由男方家向女方家 提出请求,并送上聘礼,以示求婚之意。
04
古代称谓
谦称
01
谦称
规则。
座次安排是宴饮礼仪中的重要 一环,通常主人坐在主位,宾 客按照地位和亲疏关系分别坐 在两侧,以示尊重和友好。
上菜顺序也是宴饮礼仪中的重 要一环,通常先上凉菜,再上 热菜,最后上汤和主食,以示 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
婚姻礼仪

古代礼仪文化常识

古代礼仪文化常识

古代礼仪文化常识礼仪即礼节与仪式,古代礼仪主要包含了以下2方面的礼节和仪式,即政治礼仪和生活礼仪。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古代礼仪文化常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礼仪常识:称呼礼仪一、谦称1. 自称:愚、敝、卑、臣、仆、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2. 帝王自称:孤、寡、朕、不谷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6. 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小犬7. 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8. 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很多谦称是有规律的,例如:“家”字。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称父亲为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母亲为家母、家慈;称兄长:家兄;称姐姐家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称弟弟:舍弟;称妹妹:舍妹;舍侄:称侄子;称亲戚:舍亲。

“小”字。

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为小弟;地位低的人自称:小人;谦称自己的商店:小店。

“老”字。

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粗;老年人谦称自己:老朽;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脸;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身。

“敢”字。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用于问对方问题:敢问;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请;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敢烦。

“愚”字。

用于自称的谦称。

如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兄;称自己的见解:愚见。

“拙”字。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笔;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见。

“敝”字。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谦称自己:敝人;谦称自己的姓:敝姓;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处;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敝校。

“鄙”字。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谦称自己:鄙人;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谦称自己的见解:鄙见。

二、敬称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 对:麾下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文化常识一(称谓)

文化常识一(称谓)

一、人物称谓(一)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谥号、斋名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3.称官爵①称官名②称爵名4.称籍贯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②职业+人名③姓+之+人名④封地+人名(二)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②臣子自称:臣③一般人自称:愚、某、鄙人④女子自称:妾2.敬称①称君王:陛下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高祖、太宗③称师长:夫子④称朋友、尊长:公3.上对下或平称:尔4.贱称:竖子5.表特定关系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②加“太”表示长一辈:③加“先”表示已经去世的尊长。

(三)“号”称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①表扬性的②批判性的③表同情的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5.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呼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呼

谦称(1)王侯自称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 意谓“我”“我的”,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 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寡人皇帝的谦称, 译为“我”。

例如: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及王侯的谦称, 汉以后盛行。

例如:权叹息日:“诸人持议, 甚失孤望。

”(《赤壁之战》)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敢搞从者。

(《左传》)⑤不谷不善, 古代诸侯的谦称, 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 如何?(《左传·嘻公四年》)(2)一般人自称①愚愚蠢的人, 谦称。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②某代替自己的名字。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守前所为而已, 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③小人谦称, 译为“我”。

例如: 小人有母, 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④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 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 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 见识浅薄。

⑤不才/不佞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 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 才德称位”语不才, 则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 ⑥不肖即“不似”“不贤”, 旧时表谦卑的自称, 自谦自己没有本事, 不能继承祖辈德行, 多用于长辈死后。

⑦后学学者或读书人的自称。

例如:零邑后学田玉书石。

(《朝阳岩铭》)⑧贱子谦称自己。

例如: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无家别》)(4)女子自称①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译为“我”。

例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磋来之食。

’(《乐羊子妻》)②贱妾女子自称。

例如: 贱妾留空房。

(《孔雀东南飞<并序>》)③婢子受奴役的女子, 谦称, 译为“我”。

例如:若晋君朝以人, 则婢子夕以死。

(《左传·嘻公十五年》)(5)自称家人①家严亦称“家君”“家尊”, 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呼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呼

满称之阳早格格创做(1)王侯自称①朕本为昔人自称之词汇,意谓“尔”“尔的”,从秦初皇时博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比圆:朕为初皇帝.(《史记》)②鳏人皇帝的满称,译为“尔”. 比圆:梁惠王曰:“鳏人之于国也,经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及王侯的满称,汉此后衰止.比圆:权叹息日:“诸人持议,甚得孤视.”(《赤壁之战》)④鳏君对于别国人满称本国君主.比圆:鳏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搞从者.(《左传》)⑤不谷不擅,古代诸侯的满称,译为“尔”.比圆: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佳是继!与不谷共佳,怎么样?(《左传·嘻公四年》)(2)普遍人自称①笨笨笨的人,满称. 比圆:笨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②某代替自己的名字.比圆:如曰今日当十足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问司马谏议书籍》)③小人满称,译为“尔”.比圆: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④鄙人昔人表满虚的自称.本指居住于郊家之人,又扩充为睹识短浅的“下雅”之人、“大圆”之人,后时常使用以表示自己职位不下,睹识肤浅.⑤鄙人/不佞良心为鄙人搞的人,昔人表满虚的自称.比圆: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鄙人,则鄙人有深感焉.(《报刘一丈书籍》)⑥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满虚的自称,自满自己不本发,不克不迭继启祖辈品止,多用于少辈死后.⑦后教教者大概读书籍人的自称. 比圆:整邑后教田玉书籍石.(《背阳岩铭》)⑧贱子满称自己. 比圆:贱子果阵败.归去觅旧蹊.(《无家别》)(4)女子自称①妾古代妇女对于自己的满称,译为“尔”.比圆:妾闻志士不饮匪泉之火,廉者不受磋去之食.’(《乐羊子妻》)②贱妾女子自称. 比圆: 贱妾留空房.(《孔雀东北飞<并序>》)③婢子受仆役的女子,满称,译为“尔”.比圆:若晋君往以人,则婢子夕以死.(《左传·嘻公十五年》)(5)自称家人①家宽亦称“家君”“家尊”,正在他人里前对于自己女亲的满称.②家慈旧时对于他人称自己母亲的满辞.旧雅有“宽女慈母”之道,故有此称.③舍弟对于自己弟弟的满称.(称比自己辈分小大概年龄小的家里人,称呼前常加“舍”.)④拙荆旧时普遍人家丈妇对于妻子的一种称谓.“荆”本为一种灌木,荆钗布裙为古代贫热人家妇女的衣着,故以此代称.又做“山荆”“荆室”.⑤贱息昔人对于自己子女的满称.比圆:老臣贱息舒祺,最少.(《战国策.赵策》)⑥犬子对于人称自己的女子.比圆: 共犬子,祝龟龄,天教两老鬓少青.(《鹧鸪天·为老母寿》)又指对于他人女子的鄙称. 比圆:吾虎女安肯娶犬子乎?(《三国演义》)⑦强息本指年幼强小的子女,后多指幼强的女女.⑧息女昔人对于中人称自己的女女为“息女”.比圆: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汉书籍·下希纪》)⑨小女对于人称自己的女女. 比圆:贫贱有小女.(《宋史》)敬称(1)称君王①陛下对于帝王的尊称,译为“您”.比圆: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仄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律由一统,自上古此后已尝有,五帝所不迭.(《史记·秦初皇本纪》)②庙号帝王死后,正在太庙坐室奉祀,并逃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于已死皇帝的敬称.比圆:时世宗享国日暂,不视往.(《海瑞传》)③殿下古代对于仅次于天子的侯王大概皇太子的尊称.“殿”即“宫殿”,“殿下”本为宫殿的陛阶之下.古代天子宫中可称宫、称殿,丞相府中只可称殿,不克不迭称宫.汉代正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共时,称侯王为“殿下”.唐后只称皇太子为殿下,侯王不称.(2)称臣子①麾下古代对于将帅的一种尊称.麾是古时军中将帅指引用的旌旗,为将帅指引权力的象征,故以此称之.比圆:愿麾下沉天授之姿,背四海之视.(《三国志·吴志》)②脚下脚下人.不曲交称对于圆,而称对于圆的脚下人,表示尊敬对于圆,译为“您”.比圆:秦兵旦暮渡易火,则虽欲少侍脚下,岂可得哉?(《荆柯刺秦王》)③执事侍从.不曲交称对于圆,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于圆,译为“您”.比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④安排正在安排的侍臣.不曲交称对于圆,而称对于圆安排的侍臣,即称“安排”;表示尊敬对于圆,译为“您”.比圆:是仆末已不得舒愤慈以晓安排.(《报任安书籍》)⑤左右尊称,译为“您”.比圆:侧闻左右抱不世之才,特坐而独止.(《与于襄阳书籍》)⑥君尊称,译为“您”.比圆:今君有一窟,已得下枕而卧也.(《冯援客孟尝君》)(3)称师少①妇子尊称,译为“教授”大概“您”.比圆:妇子焉不教? 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弛》)愿妇子辅吾志,明以教尔.尔虽不敏,请测验考查之.(《齐植晋文之事》)②丈人对于老年男子的尊称,与今之“岳女”分歧,译为‘您”.比圆:至江上,欲涉,逢一丈人.(《吕氏秋秋》)③老对于老年人的尊称.如弛老、开老等.④女(fǔ) 古代对于男子的好称大概对于老年人的尊称.周代贵族与字时,正在字前加昆季叔季以示排止,而正在字后加“女”大概“甫”以示性别,后多沿用为男子的好称.另泛指对于老年人之尊称,如渔女、田女等.若读fù,则指女亲大概男性少辈之称.如祖女、伯女、舅女等.⑤亚女古代侯王往往称自己尊敬的贤臣为“亚女”.意为仅次于女亲的人比圆: 亚女北背坐,———亚女者,范删也.(《史记·项羽本纪》)⑥母古代对于贵族女子的一种好称大概泛指女性少辈.周代贵族女子与字时,字前要加姓,姓前加孟(伯)仲叔季排止,字后加“母”大概“女”以示性别.如姬本母、孟姜女等.另泛指女性少辈.如祖母、伯母、姑母、舅母等.⑦膝下古代后代对于女母的敬称.往往用于书籍里语.比圆: 违离膝下,三十五年.(《报母书籍》)⑧爷旧称女亲大概尊贵者.比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是闻黄河流火鸣溅溅.(《木兰诗》)⑨下堂古称女母为下堂. ⑩泰山旧时呼妻女为泰山.⑪先考对于已故女亲的敬称,又称“先君子”. ⑫先妣(bǐ) 对于已故母亲的敬称.(4)称伙伴、共辈的人①先死尊称,译为“您”大概者“先死”.比圆: 十九人谓毛遂日:“先死上!”(《史记·仄本君列传》)②卿尊称,译为“您”. 比圆: 卿东去,故应有此物,不妨一发及尔.(《世道新语·品止》)③子尊称,译为“您”.比圆: 子路日:“愿闻子之志.”(《论语·公冶少》)④公尊称,译为“您”.比圆: 公亦尝闻天子之喜乎?(《唐雎幸不宠命》)⑤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热,译为“您”.比圆:鳏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5)称对于圆亲眷①令堂:对于对于圆母亲的敬称. ②令尊:对于对于圆女亲的敬称.③令兄:对于对于圆哥哥的敬称. ④令弟:对于对于圆弟弟的敬称.⑤令妹:对于对于圆妹妹的敬称. ⑥令坦:对于对于圆女婿的敬称.⑦令郎:对于对于圆女子的敬称. ⑧令爱:对于对于圆女女的敬称.⑨千金:旧时尊称他人的女女为千金.贱称(1)小子贱称,含有蔑视的表示.比圆:小子无所畏,何敢帮妇语!(《孔雀东北飞<并序>》)(2)横子贱称,如共“小子”.比圆: 横子缺累与谋!(《鸿门宴》)表示特定闭系的称呼(1)加“从”表示叔伯闭系. 比圆:开安,字安石,尚从弟.(《开安传》)(2)加“太”表示少一辈. 比圆:必躬制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左忠毅公劳事》)(3)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少. 比圆: 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称谓
一、谦称
(1)王侯自称
朕、寡人、孤、寡君、不穀(gu)
(2)臣子自称
臣、老臣
(3)一般人自称
仆、愚、小人、鄙人、不才、不肖、不敏、不佞、贱子
(4)女子自称
妾、贱妾、婢子
(5)自称家人
家严、家慈、舍弟、拙荆(自己妻子)、贱息(自己子女)、犬子(儿子)、弱息(女儿)、息女(女儿)、小女
二、敬称
(1)称君王
陛下、天子、殿下、东宫、车驾
(2)称臣子、侍从
麾下(对将帅)、足下(下称上或同辈)、执事、阁下、左右(近臣)、近侍、君
(3)称师、长
夫子、丈人、老、父、亚父、母,膝下、高堂、泰山、先考(对已故父亲)、先妣(对已故母亲)
(4)称朋友、同辈
先生、卿、子、公、吾子(比“子”更亲热)
(5)称对方亲眷
令堂: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令尊: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令兄:对对方哥哥的尊称
令弟:对对方弟弟的尊称
令妹:对对方妹妹的尊称
令坦:对对方女婿的尊称
令郎:对对方儿子的尊称
令爱:对对方女儿的尊称
千金: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
三、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的称呼
尔,渠
四、贱称
小子、竖子。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谦称
(1)王侯自称
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
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
②寡人皇帝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孟子·梁惠王上》)③孤皇帝及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

例如:
权叹息日 : “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 (《赤壁之战》)
④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搞从者。

(《左传》)
⑤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嘻公四年》)
(2)一般人自称
①愚愚蠢的人,谦称。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
②某代替自己的名字。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
③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
④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⑤不才/不佞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⑥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⑦后学学者或读书人的自称。

例如:零邑后学田玉书石。

(《朝阳岩铭》)
⑧贱子谦称自己。

例如: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无家别》)
(4)女子自称
①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磋来之食。

' (《乐羊子妻》)
②贱妾女子自称。

例如: 贱妾留空房。

(《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婢子受奴役的女子,谦称,译为“我”。

例如:若晋君朝以人,则婢子夕以死。

(《左传·嘻公十五年》)
(5)自称家人
①家严亦称“家君”“家尊”,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②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

旧俗有“严父慈母”之说,故有此称。

③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称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称呼前常加“舍”。


④拙荆旧时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称谓。

“荆”本为一种灌木,荆钗布裙为古代贫寒人家妇女的穿着,故以此代称。

又作“山荆”“荆室”。

⑤贱息古人对自己子女的谦称。

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战国策.赵策》)
⑥犬子对人称自己的儿子。

例如: 同犬子,祝龟龄,天教二老鬓长青。

(《鹧鸪天·为老母寿》)
又指对别人儿子的鄙称。

例如: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三国演
义》)
⑦弱息原指年幼弱小的子女,后多指幼弱的女儿。

⑧息女古人对外人称自己的女儿为“息女”。

例如: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汉书·高希纪》)
⑨小女对人称自己的女儿。

例如:贫贱有小女。

(《宋史》)
敬称
(1)称君王
①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

例如: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

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

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

(《海瑞传》)
③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

“殿”即“宫殿”,“殿下” 本为宫殿的陛阶之下。

古代天子宫中可称宫、称殿,丞相府中只可称殿,不能称宫。

汉代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同时,称侯王为“殿下”。

唐后只称皇太子为殿下,侯王不称。

(2)称臣子
①麾下古代对将帅的一种尊称。

麾是古时军中将帅指挥用的旌旗,为将帅指挥权力的象征,故以此称之。

例如:愿麾下重天授之姿,负四海之望。

(《三国志·吴志》)
②足下手下人。

不直接称对方,而称对方的手下人,表示尊敬对方,译为“您”。

例如: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柯刺秦王》)
③执事侍从。

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译为“您”。

例如: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
④左右在左右的侍臣。

不直接称对方,而称对方左右的侍臣,即称“左右”;表示尊敬对方,译为“您”。

例如: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慈以晓左右。

(《报任安书》)
⑤阁下尊称,译为“您”。

例如: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

(《与于襄阳书》)
⑥君尊称,译为“您”。

例如: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冯援客孟尝君》)
(3)称师长
①夫子尊称,译为“老师”或“您”。

例如:
夫子焉不学 ? 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子张》)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齐植晋文之事》)②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译为‘您”。

例如:
至江上,欲涉,遇一丈人。

(《吕氏春秋》)
③老对老年人的尊称。

如张老、谢老等。

④父(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尊称。

周代贵族取字时,在字前加伯仲叔季以示排行,而在字后加“父”或“甫”以示性别,后多沿用为男子的美称。

另泛指对老年人之尊称,如渔父、田父等。

若读fù,则指父亲或男性长辈之称。

如祖父、伯父、舅父等。

⑤亚父古代侯王往往称自己尊敬的贤臣为“亚父”。

意为仅次于父亲的人
例如: 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史记·项羽本纪》)⑥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女性长辈。

周代贵族女子取字时,字前要加姓,姓前加孟(伯)仲叔季排行,字后加“母”或“女”以示性别。

如姬原母、孟姜女等。

另泛指女性长辈。

如祖母、伯母、姑母、舅母等。

⑦膝下古代儿女对父母的敬称。

往往用于书面语。

例如: 违离膝下,三十五年。

(《报母书》)
⑧爷旧称父亲或尊贵者。

例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木
兰诗》)
⑨高堂古称父母为高堂。

⑩泰山旧时呼妻父为
泰山。

⑪先考对已故父亲的敬称,又称“先君子”。

⑫先妣(bǐ)对已故母
亲的敬称。

(4)称朋友、同辈的人
①先生尊称,译为“您”或者“先生”。

例如: 十九人谓毛遂日:“先生上!”(《史记·平原君列传》)

卿 尊称,译为“您”。

例如: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世 说新语·德行》)

子 尊称,译为“您”。

例如: 子路日:“愿闻子之志。

”(《论语·公冶长》)

公 尊称,译为“您”。

例如: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⑤ 吾子 尊称,比称“子”更亲热,译为“您”。

例如: 寡君闻吾子将步
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 《左传》 )
(5)称对方亲眷
⑨ 千金:旧时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

贱称 (1)小子 贱称,含有轻蔑的意味。

例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 南飞<并序>》)
(2)竖子 贱称,如同“小子”。

例如: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
(1)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例如:谢安,字安石,尚从弟。

(《谢安传》)
(2)加“太”表示长一辈。

例如: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

(《左忠 毅公逸事》) (3)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例如: 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 ①令堂: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③令兄: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⑤令妹: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⑦ 令郎:对对方儿子的敬②令尊: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④ 令弟: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⑥ 令坦: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