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次连续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2024年北京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研究》范文

《北京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研究》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北京的大气环境特征,分析其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北京大气环境特征1. 气候条件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风。
这种气候条件对大气环境有着显著影响。
2. 地形地貌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和平原相间。
这种地形地貌对大气环境的流动和污染物的扩散有着重要影响。
3. 大气环境组成北京的大气环境主要由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等组成。
其中,颗粒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影响最大。
三、北京大气污染问题1. 工业排放北京的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重工业行业,如钢铁、化工等,其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交通排放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排放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 冬季供暖冬季北京需要大量的供暖,这导致大量燃煤的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解决策略1. 加强工业排放控制应加强工业排放控制,严格实施环保法规,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2. 优化交通结构应优化交通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交通排放。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 改善冬季供暖方式应改善冬季供暖方式,推广清洁供暖技术,减少燃煤使用。
同时,加强燃煤质量的监管,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结论北京的大气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强工业排放控制、优化交通结构、改善冬季供暖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
同时,应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分析

第 46卷 第 4期 2018年 8月
气 象 科 技
M ETEOROI OGICAI SCIENCE AND TECH N()I ()GY
V o】.4 6,N O.4 A ug. 20l8
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 分析
孟 金平 杨璐 陈 明轩 赵 晨。 陈 学玲。
(1北 京 市 气象 局 ,北 京 100089;2中 同气 象 局 北 京 城 市 气 象 研 究 所 ,北 京 100089 3北 京 市 大 兴 区气 象 局 ,北 京 100026)
摘 要 2Ol5年 11月 27日至 12月 1日,北 京 地 区 出现 了一 次 十 分 严 重 的 雾 、霾 天 气 过 程 。 综 合 分 析 此 次 雾 、霾 天 气 过 程 的天 气 形 势 、加 密 自动 站 、探 空 、风廓 线 雷 达 以及 连 续 观 测 的 PM j资 料 ,结 果 表 明 :本 次 雾 、霾 过 程 .能 见 度 的恶 化 与 天 气 形 势 、PM 持 续 性 波 动 增 长 、相 对 湿 度 增 加 、逆 温 出 现频 率 高 、近 地 层 风 速 小 及 近 地 面 偏 南 风 输 送 有 密 切 关 系 :① 此 次 雾 、霾 过 程 期 间 ,华 北 地 区较 长 时 间 被 地 面 高 压 后 部 的 弱 气 压 场 和 低 压 辐 合 区 控 制 ,地 面 风 速 和 近地 层 风 速 较 小 ,北 京 大 部 分 地 区 处 于 弱 的偏 南 风或 偏 东 风 控 制 中 ,很 不 利 于 污 染 物 的水 平 扩 散 ;② 地 面 增 湿 趋 势 明显 ,低 层 偏 南 和偏 东气 流将 水 汽 和上 游 污 染 物 向北 京 地 区输 送 ,加 之 29 日气 温 明 显 回升 ,导 致 地 面 积 雪 融 化 ,近 地 面相 对 湿 度 增 加 ,有 时 接 近 饱 和 ;③ 边 界 层 逆 温 一 直 存 在 ,很 不 利 于污 染 物 的垂 直 扩 散 。 关 键 词 雾 、箍 ;重 污 染 ;气 象 条 件 ;污 染 物 输 送 中 图分 类号 :P458 DOI:10.19517/j.1671 6345.201703 京地 区频 繁 出现 雾 、霾 天 气 ,能 见 度 的降低 和 空气质 量 的下 降 ,对 生态 环 境 、公 路 、航 运 及人 的身 心健康 和 生 活造 成 极 大 危 害 ,引起 了社 会 各界 的广泛 关 注 。按 照地 面 气 象 观测 规 范 ,霾 是 大 量极 细微 的干尘 粒 等 均匀 地 浮 游 在 空 中 ,使 水 平 能 见度 小 于 10 km 的天 气 现象 ;雾 是 指 大气 中的大 量 微小 水滴 浮游 空 中 ,使 水 平 能 见 度 小 于 1 km 的天 气 现 象 ,能 见 度 在 1~ 10 km 之 间 的 称 为 轻 雾 [ 。
北京一次连续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北京一次连续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郭虎;付宗钰;熊亚军;时少英
【期刊名称】《气象》
【年(卷),期】2007(33)6
【摘要】2006年4月7-10日北京出现空气质量持续重污染,对当地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从天气形势、气象要素、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方面分析了这次重污染的形成及维持原因.结果表明,此次连续重污染过程是一次沙尘过程先后两次影响北京所造成.第一次为内蒙沙源地沙尘随西北气流南下影响北京的典型沙尘污染过程;第二次是移至下游的沙尘在"回流"天气形势下沿偏东风返回北京所造成,较为少见.这次重污染是混合型的,是沙尘和静稳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郭虎;付宗钰;熊亚军;时少英
【作者单位】北京市气象台,100089;北京市气象台,100089;北京市气象台,100089;北京市气象台,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绵阳城区一次连续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J], 杜筱筱;马力
2.北京一次局地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J], 徐晓峰;李青春;张小玲
3.天津市一次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及传输特征分析 [J], 李敏姣;赵翌晨;王兴;李怀
明;张雷波;尹立峰
4.北京地区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模拟参数化敏感性试验 [J], 韩丽娜; 王自发; 唐晓; 陈科艺; 隋玟萱; 周慧; 刘娜; 孔磊; 冼志鹏; 吴林
5.石家庄市一次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J], 贾秋刚;张艳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2013年1月连续强霾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算 法反演 得 到此 次污 染过 程 中气溶 胶垂 直分 布特 性, 结 合地 面气 象条 件和 天气 形势 分 析污染 原 因, 并讨 论与 气 溶胶地 面监 测数 据 的符 合性 . 结 果表 明: 此 次连续 强 霾过程 污染 严重 , 观测 时段 内 8 9 . 4 %的时 间 出现 霾, 3 9 . 8 %的污 染时 段达 到重度 霾级 别, 其 中大 气地表 消 光系 数与 P M2
《2024年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范文

《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篇一标题: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大气环境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十年间,即2000年至2010年,北京经历了严重的空气重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重污染的现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北京大气重污染的现状在2000年至2010年间,北京的大气重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PM10、PM2.5等颗粒物浓度超标,以及由此引发的雾霾天气频发。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扬尘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大气重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企业进入北京地区,这些企业的排放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 交通尾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尾气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3. 建筑扬尘: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4. 气象因素: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风、逆温等,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四、大气重污染的影响大气重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PM10和PM2.5等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其次,大气污染还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破坏了生态平衡,加剧了气候变化等问题。
五、应对策略及效果分析为了应对大气重污染问题,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保监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气污染的程度,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结论在过去的十年间,北京的大气重污染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通过对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扬尘和气象因素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024年北京地区冬春PM2.5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范文

《北京地区冬春PM2.5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北方城市在冬春季节常受到颗粒物污染的困扰。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空气质量备受关注。
PM2.5和PM10作为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污染水平及分布规律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分析北京地区冬春季节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北京地区冬春季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包括PM2.5、PM10浓度数据及气象数据。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及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数据。
2. 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冬春季节的PM2.5和PM10浓度数据进行时空分布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
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气象条件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1. PM2.5和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1)时间分布特征季节性变化。
其中,冬季的污染水平较高,春季次之。
在日变化方面,早晨和傍晚是污染高峰时段,这与人流车流量的增加有关。
(2)空间分布特征北京地区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城区及近郊区的污染水平较高,而远郊区及郊野公园等地的污染水平相对较低。
这与人流密集度、交通状况及工业分布等因素有关。
2. 气象条件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1)风速与风向风速对PM2.5和PM10的扩散和稀释作用显著。
当风速较大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而风向则影响污染物的传输方向,当主导风向为污染源方向时,易造成污染物在城区累积。
(2)温度与湿度温度和湿度对颗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影响,进而影响其在大气中的存在形态和扩散能力。
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颗粒物易于凝结成较大的颗粒,降低其在空气中的悬浮能力,易造成局部污染。
(3)降水降水对颗粒物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2024年北京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研究》范文

《北京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污染研究》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大气环境特征及大气污染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大气环境特征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大气污染的现状、成因及治理措施,以期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大气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二、北京大气环境特征1. 气候背景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多风。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北京的大气环境受到季节性影响,特别是在冬季,由于供暖季的到来,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2. 地理环境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平原相间分布。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北京在气象条件、风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大气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三、北京大气污染现状及成因1. 大气污染现状近年来,北京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PM2.5、PM10等颗粒物污染严重,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超标。
这些污染物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2. 大气污染成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废气等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排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3)供暖排放:冬季供暖期间,燃煤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其他因素:如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也对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演变产生影响。
四、大气污染治理措施1. 政策法规政府应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和政策,推动企业减排降污。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2. 工业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减少工业排放。
同时,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
3. 交通管理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
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排放。
4. 供暖改造推广清洁供暖方式,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减少燃煤供暖的排放。
同时,加强供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统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气象因子对北京市雾霾天气影响的统计分析

鲁东大学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统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A卷课程号:210030155任课教师刘全辉成绩气象因子对北京市雾霾天气影响的统计分析摘要:雾霾天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城市气候灾害,雾霾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副作用,严重的雾霾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交通出行安全及农业生产。
本文根据2010年—2013年北京市连续3个冬季气象数据和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市雾霾天气与气象因子(主要是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之间的相关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是影响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气象要素。
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和低风速不但促进雾霾天气的形成,而且是导致持续性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利用判别分析方法导出了气象因子与雾霾关系的判别函数模型,为用气象数据判别雾霾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雾霾;AQI;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速;判别函数模型一:前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也不断增多,导致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雾霾天气增多,2013年1月份北京经历了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雾霾天气。
雾霾天气不但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交通不便和危险,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健康(Schwartz等,1996),成为北京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周涛和汝小龙,2012)。
在交通出行方面,雾霾形成后,大气能见度明显降低,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据北京市交通局统计,仅仅是2013年1月31日的半天时间北京市就发生了2000多起交通事故,造成了多人受伤,二人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这种恶劣的天气环境不仅仅只会给人们的出行造成麻烦,还会对人们的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Ostro等,1999)。
在今年一月份连续四次的雾霾天气过程中,北京市各大医院急诊患者中,呼吸道感染患者比例也开始同比上升。
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1月5日至11日期间,仅北京市儿童医院日急诊量最高峰就曾达到9000多人次,呼吸道感染占到内科病人的5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4月6日下午在内蒙古的中东部 出现了较强沙尘暴,范围在二连浩特、锡林浩 特和朱日和一带。此时850hPa的低空气流 为西北风,风速10~16m·S一,入夜后虽然沙 尘强度明显减弱,但中低空西北气流在7日 把这片沙尘带到北京[5J5。
从分布在北京的环境监测站所监测到的 PMlo浓度变化可以看到:4月7日03时开始,
4月7日沙尘天气移出北京后,地面的流 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西北气流迅速减 弱并逐渐转为东南气流,使已经移出北京的 沙尘又一次回流到北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4 2006if4月9日08时j晾观象台探空曲线
万方数据
第6期
郭虎等:北京一次连续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35
2.3空中风的结构分析
重度污染。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这次回流沙尘天气成 因,我们利用超声雷达探测结果,制作了4月 7日02时至10日20时的北京风廓线图(图 5)。由图5可见:4月7日02时,北京中低层 高空为明显西北风,这使得上游沙尘随西北 气流移动至北京,在03时前后造成北京空气 质量恶化;7日08时中低空风速明显增大,沙 尘移出北京。14时,低层风速逐渐减小;至7 日20时中层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低 空转为偏东风,形成了利于北京回流的风场 结构,并且这种形势一直维持至i0日20时。 由于这种持续偏东南风的存在,使得移到海 上的沙尘向西回流,结合本地其他污染源,造 成北京连续数日的重度污染。
驰 ∞
”
如
巧 100
110
120
130。E
图3 2006年4月8日20时地面流场
2.2大气稳定度分析
从4月9日08时北京观象台探空曲线 (图4)可见,北京高空整层大气均处于稳定状 态,特别是在低空850hPa有强大的逆温层存 在。该逆温层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近地面层的 偏东风平流作用的结果。由于春季海上温度 明显低于陆上,偏东风把海面上的冷空气吹 到陆地后,形成了这种平流逆温。稳定的大 气层结,特别是低空的逆温层,抑制了空气的 垂直运动,使污染物不易向上空扩散,并且这 种天气形势极为稳定,所以造成了北京连续 几天空气质量的重度污染。
图6 2006年4月8日20时风 z分量经度一高度剖面图 单位:m·s一1
2。5空气质点后向轨迹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沙尘的移动路径,利用美 国NOAA的HYsplit-4模式(http://www.arl. nl:2蔓la.gov/ready/hysplit4.hma)计算得到空气质 点的后向轨迹图(图7)。给出了从6日08时 到9日08时3个层次500~1500m、3000~ 4500m和5000--6000m不同的情况。
第33卷,第6期 2 0 0 7年6月
气
象
M匮T]Ⅸ)ROLOGICAL MoNTHLY
V01.33 No.6 June,2007
北京一次连续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郭 虎 付宗钰 熊亚军 时少英
(北京市气象台,100089)
提要:2006年4月7—10日北京出现空气质量持续重污染,对当地生产和生活带 来较大影响。从天气形势、气象要素、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方面分析了这次重污染的 形成及维持原因。结果表明,此次连续重污染过程是一次沙尘过程先后两次影响北 京所造成。第一次为内蒙沙源地沙尘随西北气流南下影响北京的典型沙尘污染过 程;第二次是移至下游的沙尘在“回流”天气形势下沿偏东风返回北京所造成,较为少 见。这次重污染是混合型的,是沙尘和静稳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重污染 沙尘 回流偏东风
万方数据
34
气
象
第33卷
已形成大片偏东风。由于这次冷空气位置有 利,空中气流相对平直,形成回流的速度很快, 因此冷空气变陛不明显,使原来从大陆移到海 上的沙尘随着东南风又吹回到陆地上。
4月8日在黄海形成完整的高压后,北京 上空逐渐转为偏东风,北京低空风廓线监测 显示,偏东风从4月7日20时开始逐渐加强 层次加厚。与此同时,在黄海北部和渤海仍 维持大范围的东南风。由于持续的偏东南风 作用,原先移到海上的沙尘随着东南风向回 移动,并再次影响到大陆。地面观测记录指 出,8日08时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 从海上回流的浮尘,随后辽东半岛的大连也 出现了由黄海吹回的浮尘。在东南风的输送 下,沙尘区不断向西北移动。PM】o的监测指 出,在8日凌晨前后,北京又一次出现浓度高 峰值(图2b)。这次PM】o峰值出现顺序和第 一次的顺序相反,峰值最早出现在东南部的 通州,然后向西北移动,北京西北的延庆最后 出现峰值。这说明此次沙尘天气是从北京的 东南方向移来,而北京的东南方并没有沙尘 源地,只能是7日的沙尘移出北京后通过回 流第二次影响北京。
由北京的西北向东南,PM】o浓度先后出现了 激增(图2a),最早出现在延庆,随后依次出现 在昌平、朝阳、通州、大兴。PM】o浓度的跃升 及出现顺序与西北气流中沙尘污染的特点及 沙尘区的移动相吻合。这次造成北京沙尘天 气的沙源地在内蒙古中东部,扬起的沙尘随 着冷锋向东南移动并影响北京。
时间
图2 2006年4月7日03~10时(a)和 8日0l—07时(b)PMlo浓度变化曲线
图7 2006年4月6日08时至9日08时 空气质点的后向轨迹图
●5000--6000m;●3000 4500m;▲500~1500m
计算结果是,3000m以上空气质点沿着 40。N自西向东运动,运动轨迹呈一直线,而 500~1500m的空气质点运动轨迹稍复杂一 些,6日在中蒙边界中部,7日向东南东方向
Analysis of the Weather Conditions for a Case of Heavy Pollution in Beij ing
Guo Hu Fu Zongyu Xiong Ya]un Shi Shaoying
(Beijin增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100089)
沙尘天气在北京持续了约10个小时,使 空气质量迅速恶化,造成了空气重度污染。 随后低空西北风将沙尘携带至下游,第一次 沙尘天气在4月7日中午前后结束。这次沙 尘天气是一次较常见的起源于内蒙古的冷锋 型沙尘天气过程【2-6 J 1.2 沙尘回流造成北京4月8—9日第二 次重污染
回流是天气学中的一个概念,一般指高压 人海变性后,使海上的暖湿空气回流到陆地而 成云成雨的天气过程14】。由于冷空气势力较 弱,沙尘移出北京,到达辽东半岛、渤海、黄海 后并没有继续向东南移动减弱消散。8日14 时,沙尘区滞留在海上,此时渤海和黄海北部
2连续性重污染的气象条件分析
外来沙尘是造成北京这次连续4天空气 质量重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而沙尘2次影响 北京并在北京上空滞留的气象条件则是造成 这次连续性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我们对这次 连续性重污染的气象条件进行了流场、大气 稳定度等方面的分析。
2.1地面流场图分析
从8日20时地面流场图(图3)可见,在 北京附近,地面气流分为两支,一支由朝鲜半 岛经渤海湾向西流至北京,另一支由河套西 部向东流至北京西部,两支气流在山西高原 汇合,形成一个汇,这种流场形势即使没有沙 尘天气也是北京重污染的流场形势之一一J, 在沙尘的作用下,其污染程度尤为严重。
引言 沙尘是我国北方较常见的天气现象。以
往研究[1—2]认为,沙尘的形成有3个必要条 件:沙尘源区、足够大的起动风速及不稳定的 大气层结。只有空气的水平运动而没有大气 的强对流活动,就不可能直接产生沙尘大范
收稿日期:2006年12月30日;修定稿日期:2007年4月26日
万方数据
第6期
郭虎等:北京一次连续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33
围的输送…1。除中蒙西区的沙尘暴常易在南 疆盆地滞留外,中蒙中区及东区的沙尘暴的 沙尘1~2天后常东传到我国东部沿海,韩国 及日本地区L2 J。
北京西靠太行山,北依燕山,特殊的地理 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加上人类活动的干 扰,导致了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复杂性【3j。 2006年4月7—10日,北京出现了连续4天 的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天气,可吸人颗粒物 PMlo全市平均浓度最大值达到了950ptg·m1 (图1),并且在7日和8日出现了两次污染物 的激增过程。这次沙尘造成的污染持续时间 长,同时,第二次PM】o浓度的激增过程是在风 速小、大气层结稳定的‘回流’天气形势H』下
出现,与以往的北方沙尘研究∞J结果存在明
显差异。针对这次持续重污染过程的特点, 文章重点分析了产生沙尘回流的气象条件和 后期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的成因。
1000
‘吕800
蔷i 600
、400 山200
0
时间
图1 2006年4月7—10日北京PMlo 平均浓度变化曲线(单位:旭·m1)
1 北京两次重污染概况
321673421 鲫伽瑚蚴枷瑚咖姗瑚∞印舳加
14鼍器20 08踏20 08路20 20
14
14
14
10日
日
8日
7日”时1 间oFu
0870日29
图5 2006年4月7日02时至10日20时 风廓线时间一高度剖面图
2.4 X方向风分量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明第二次沙尘过程是由偏 东风携带已移至下游的沙尘回流造成,制作 了4月8日20时沿40。N的X方向风分量垂 直剖面图(图6)。剖面图指出:40。N一带中 高空为西风气流,而850hPa以下低空至近地 面层为偏东风控制。这样的空中风配置,是 地面形成回流形势的表现。同时,在北京 (116。E)以东的近地面层为4m·S-1的东风大 值中心,这一带较强的东风,将已移至黄海的 沙尘又吹回北京,造成北京又一次空气质量
万方数据
36
气象
第33卷
移到我国东北地区南部,8日有一个明显转向 移到辽东半岛,9日转而向西移动到北京上 空。这次的沙尘天气过程由于上升运动较弱 并且持续时间短,所以沙尘主要集中在 1500m以下的低空,后向空气质点轨迹的计 算结果与这次沙尘天气过程十分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