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北宋的著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
高考素材积累 晏殊、晏几道父子

高考素材积累晏殊、晏几道父子下面是语文迷网的关于晏殊、晏几道两父子的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
自幼聪明,《宋史》记载“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后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是一个公认的老实人。
他十四岁时,参加宋真宗赵恒主持的,“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等到复试时,晏殊觉察试题是自己温习过的,就要求另出试题。
赵恒很吃惊,再出题,晏殊仍得高分。
赵恒大喜,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
没多久,赵恒又破格提升为东宫官,说:“近来群臣游玩饮宴,只有你闭门读书,如此自重严谨,正适宜做太子的老师。
”晏殊连忙谢恩,认真地说:“陛下,其实我也很喜欢游玩饮宴,只是家贫而已。
假设我有钱,也会去参与宴游。
” 赵恒大笑不已,从此对他格外信任。
晏殊身为仁宗朝的宰相,喜欢奖掖人才,范仲淹、孔道辅等都出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以致有人在晏府庭前贴上一副:“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
晏殊还热心教育,“大兴学校,以教诸生”,《宋史》赞他:“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但是,晏殊在文坛上的成就远超政治,他是作为“文学家”而不是“政治家”载入史册的,“ 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他尤擅作词,有“导宋词之先路”、“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并被戏称为中国唯一的“词人宰相”。
晏殊小令语言婉丽,音韵和谐,温润秀洁,清新含蓄,多表现诗酒生活的悠闲情致,以及在这种生活中产生的感触和闲愁。
代表作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来得却很偶然。
《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途经扬州,对江都县尉王琪在大明寺的题诗十分欣赏,特地请他吃饭。
筵席后,两人在花园中闲步。
时值春晚,晏殊望着夕阳下的遍地黄花,有感而发:“王兄,我作了‘无可奈何花落去’,几年来,未能对出下句!”王琪抬头,手指天空的飞燕,大声道:“何不用‘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听了,豁然开朗,拍手叫绝。
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什么关系

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什么关系北宋的两个著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是父子,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
晏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同叔。
抚州临川(今属于江西)人。
7岁应当神童先行,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俯首,援笔立成。
获赐同进士早年。
从秘书省正字官至言制诰,入礼部侍郎。
后因事改知宣州,改应天府。
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并任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莅临悼念。
谥元献。
《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为,兴学自殊始。
”他元显恭位居不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就是他拔擢所推荐的。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人物生平年少德高晏殊从小精明好学,5岁就能够创作存有“神童”之表示。
景德元年(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闻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所推荐。
次年,14岁的晏殊和源自各地的数千名学生同时进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顺利完成了成绩单。
受真宗的嘉大赏,获赐同进士早年。
宰相寇准说:“晏殊就是外地人”皇帝提问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必须展开诗、诗赋、学说的考试,晏殊奏请说“我曾经搞过这些题,恳请用别的精练测试我。
”他的真挚与才华更受真宗的赞许,授其秘书省正事,领秘阁读书进修。
他自学刻苦,交友刚直,甚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
三年,考满中书,任太常寺遣礼郎。
宦海沉浮大中祥符元年(年)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返回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下架供职,跟从皇上至太清官祭拜。
皇上而令他修撰宝训,搞了同判太常礼院。
没多久,母亲去世,他命令等服期完结后再供职。
皇上没容许。
又被改任为太常寺丞,被提高为左正言、直史馆,搞了再升王府记室参军,殿中书写撰。
年中时,累迁为户部员外郎,搞了太子舍人,没多久又搞了言制诰、判集贤院。
宋代诗人晏殊与晏几道的词风比较

宋代诗人晏殊与晏几道的词风比较Introduction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被誉为诗词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诞生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词人,其中以晏殊和晏几道两位文人而闻名于世。
晏殊和晏几道是两位兄弟,被誉为北宋最杰出的父子词人。
他们的词作在宋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虽然他们拥有相同的姓氏和血脉,但他们的词风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晏殊和晏几道的词风进行比较,探讨他们在创作中的异同之处。
晏殊的词风晏殊,北宋文学史上的重要词人之一。
他的词作风格独特、清丽脱俗,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晏殊的词作注重意境的营造,多以写景、抒情为主题,展示了他对自然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他的词作多以柔媚、缠绵的表达方式为特点,常常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各种意境,给人以深情的触动。
1.华丽的辞藻: 晏殊的词作中,经常使用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
他善于运用典故、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词作更加生动、丰富。
例如他在《浣溪沙·漠漠轻云》中写道:“漠漠轻云,蔽月参星隐。
肃肃寒蝉,露沾菊花深。
”通过描绘出轻云蔽月、星星隐没的情景,以及夜晚中寒蝉的声音和菊花被露水沾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凄美的意境。
2.感慨人生: 晏殊的词作中经常流露出对人生离别、岁月流转等主题的感慨。
他善于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场景来唤起读者的共鸣,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深层意义。
例如他在《青玉案·送别》中写道:“暗度陈仓风满袖,沉吟至今叹几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个词描绘了离别时的感伤与思念,通过对禅房中花木深邃的描写,表达了人生无常、岁月如梭的主题。
3.细腻的描写: 晏殊的词作善于使用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对微小感觉和细节的刻画,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情绪上的共鸣。
他常以花草、昆虫、动物等细小的生命来表达情感,并运用象征手法展示内心的痛苦和喜悦。
例如他在《鹧鸪天·朝代千秋》中写道:“朝代千秋,凄凄惨惨。
照看人如夜,不用咽喉阑。
中考语文备考:浣溪沙重点信息整理

中考语文备考:浣溪沙重点信息整理作者简介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原文呈现浣溪沙[1]·一曲新词酒一杯[2]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3]。
夕阳[4]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5]花落去,似曾相识[6]燕归来。
小园香径[7]独[8]徘徊[9]。
注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8)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9)徘徊:来回走。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试题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晏殊与晏几道宋朝文学的父子传承

晏殊与晏几道宋朝文学的父子传承晏殊与晏几道:宋朝文学的父子传承宋朝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文学成就更是耀眼夺目。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晏殊和晏几道两位文学家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佼佼者。
他们不仅有着相似的姓氏,更有着深厚的父子情感和传承关系。
本文将以晏殊与晏几道为切入点,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宋朝文学的影响。
一、晏殊:文坛宗师晏殊(1041年-1102年)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一个有学者传统的家庭,对文学的理解和才华早已超群。
晏殊曾任官,但因不合时宜的政治主张而遭到贬斥。
然而,这并没有动摇他在文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决心。
在创作方面,晏殊以其细腻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感情描写而打动了无数读者。
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深邃、忧伤为主题,常常抒发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同时,晏殊还针对社会时事和个人命运等情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表达。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思想深邃,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晏几道:才华继承者晏殊的才华和声望为他的儿子晏几道(1089年-1156年)所继承。
晏几道是晏殊的次子,也是宋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并且发展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晏几道的作品一方面继承了父亲晏殊的文学精髓,另一方面又加入了一些自己的个人见解和表达方式。
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忧愤壮志为主题,同时还常常探讨人生的哲学和存在的意义。
晏几道的作品兼具理性和感性,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得以深思和反思。
三、父子传承:文学的契合与超越晏殊与晏几道之间的父子关系不仅仅是亲情的连结,更是一种文学的传承与超越关系。
晏几道通过继承晏殊的文学遗产,不仅拓展了父亲的文学风格,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这种父子传承在宋代文学史上并不罕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传承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通过父辈的影响和启示,后辈能够更好地承受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创作,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宋代著名诗人有哪些

宋代著名诗人有哪些宋代著名诗人及简介:1、辛弃疾1104~1207年,南宋诗人。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
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
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
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2、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
天圣进士。
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
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3、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
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在政治上属旧党,累遭贬黜。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意境开阔。
其书画也自成一家。
4、周邦彦1056~1121年,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5、陆游1125~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6、李清照1084~?,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
晏殊与晏几道词作风格比较研究

晏殊与晏几道词作风格比较研究引言晏殊和晏几道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二人在文学上尤以其词作而闻名。
本文将对晏殊与晏几道的词作风格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二人的写作手法、题材取向、意境表现等方面进行对比,以期探索出他们各自独特的创作风格。
晏殊的词作风格晏殊是北宋初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婉约派词人的身份广为知名。
在他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婉约柔美:晏殊的词作大多注重情感表达,情感细腻而真挚,不事雄辩。
他经常运用婉转委婉的语言,在字里行间浸润着深厚而温柔的情感。
2.音韵工整:晏殊重视音韵对于词曲表现力的影响。
他注重字音押韵和平仄平仄的节奏感,在字句选择上也追求谐音。
3.客观描写:晏殊常以客观的视角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诗意之美。
晏几道的词作风格晏几道是北宋中期一位才子佳人,他以豪放派词人的身份受到赞赏。
他的词作具有以下特点:1.豪放奔放:与晏殊不同,晏几道的词作更加豪放大胆,情感直接而激烈,喜欢运用较为激昂的词句和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
2.风雅调侃:晏几道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看法。
他常常以戏谑、玩笑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种种琐事。
3.清新妙趣:尽管豪放奔放,但晏几道也能写出一些清新妙趣的词作,通过轻盈灵动、活泼可爱的笔触展现出独特韵致。
对比分析从上述两位文人的词作风格可以看出,晏殊和晏几道在情感倾向、形式手法以及意境表现等方面有所不同。
晏殊的词作更注重柔美委婉、情感细腻,抒发内心的思念和哀怨;而晏几道则更加豪放奔放、幽默调侃,既能写出激烈的情感,又能通过玩味贴切的插科打诨来表达见解。
晏殊和晏几道各自独特的词作风格充分展示了北宋时期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并反映了他们对时代背景及个人体验的不同理解。
结论通过比较分析晏殊与晏几道的词作风格,可以看到他们各自在情感表达、形式手法以及意境创造等方面有着鲜明差异。
这种差异也影响着他们对世事人生的观察和态度表达。
晏殊、晏几道

小结: 小结: 小结: 小结: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在内容上,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 。 在内容上 , 它写 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 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 对过去欢乐生 活的追忆, 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活的追忆,并寓有 “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在艺术上, 在艺术上 , 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 的风格。可以说, 的风格。 可以说 , 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 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堪称北宋婉约词中的绝 唱。
晏殊: 晏殊: 991——1055,字叔同,抚 ,字叔同, 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幼孤, 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幼孤, 七岁能文章。景德初,以神童荐, 七岁能文章。景德初,以神童荐, 赐同进士出身。 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兼枢密使。 平章事兼枢密使。
晏殊7岁应神童试 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 晏殊 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 岁应神童试 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 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 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 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 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 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 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 宋史》 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 本传说: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 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 自殊始。 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 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等 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北宋的著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
1、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
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
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他的词上承南唐而洗却铅华,媚中求雅,对宋词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晏殊的词集是《珠玉词》,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天然奇偶”。
2、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
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
府判官等。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几道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
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有《小山词》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