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1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逐字稿一字不漏,规范排版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茶,是一门功夫,来自同一棵茶树的叶子,可以调制出千变万化的香。
白茶,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
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不仅因为这里的土地孕育出世界最早的茶树,更因为这里的人们将茶视为一种沟通天地的生命。
一片树叶落在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有了茶。
茶经过了水与火,生与死的历练,与我们相遇。
茶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
(一)土地与手掌的温度地点:云南,景迈山云南景迈山芒景村的苏国文,都要和家人一起赶制春茶,茶青来自景迈山的古茶园,这是制作云南普洱茶的上好原料,苏国文是景迈山布朗族最后一位头人苏里亚的儿子,他和族人们相信自己是茶神的子孙,尽管景迈山的茶大多被制作成普洱茶饼,但布朗人自己还是习惯喝存放一年以上的散茶。
(那么在喝新茶的时候,按照我们的茶文化,要把它制成烤茶)烤茶的器物都是就地取材,土法烧造,抖动,使茶叶和炭火充分接触,以去除茶叶中的杂质和寒气,并由此调出浓郁的花香。
(在过去,我们的老人到地里面去劳动,如果忘记了中午饭,他不会回来的,如果忘记那个小茶罐,不去了,要回家了。
不喝茶那个疲劳解不掉,茶在布朗族的生活中是密不可分的。
)来自森林的古树茶,山野之气强烈,喝下去苦涩,但回甘迅猛,很快,唇舌间便都是满满甜香。
苏国文和他的族人世代居住在云南南部的原始森林中。
冰川世纪,青藏高原阻挡了致命的寒流,它的东南边缘成为地球上古老物种的天堂—最早的茶树就生长在这片原始森林中。
人类与野生茶树间的亲和故事,在千百年的口口相传中渐渐被演绎为神话,凝聚成这片森林中众多民族的共同记忆。
四月中旬,景迈山的春茶已近尾声,布朗族村寨将迎来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茶祖节。
(每年要举行一次茶祖节,如果是小祭,它的高潮在十六日,如果是大祭,它的高潮在十七日,大家都要上到山顶上祭牛,用牛来祭祖先。
)1988年,苏国文的父亲临终前嘱咐他三件事:一要在布朗族山建一所学校;二要编写完布朗族史;三要为布朗族茶神建一座寺庙。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山村中,有一片茶树林,茶树林中生长着一片片嫩绿的树叶。
这片茶树林位于一座山脚下,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溪流和葱郁的树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璀璨的绿幕。
茶树林中的树叶们过着安逸而宁静的日子。
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树叶上时,它们就会展开自己的叶片,迎接新的一天。
树叶们生长得茂盛而灵活,它们在空中舞动,犹如一群优雅的舞者。
在树叶们的原始本能中,生长、吸收养分和光合作用成了它们唯一的追求。
有一天,一位旅行者路过这片茶树林,他停下脚步,被树叶们优美的姿态所吸引。
旅行者走进茶树林,仔细观察着每一片树叶。
他发现,这些树叶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有的像小船,有的像锋利的矛,还有的像飞翔的鸟儿。
旅行者被树叶们的独特之处深深吸引,萌生了一个念头。
旅行者决定收集这些树叶,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进行加工,制成一种美味的茶饮。
他相信,这片茶树林中的树叶们一定能够带给人们不同寻常的体验。
于是,他开始小心翼翼地将树叶一片片地摘下来。
经过数日的精心加工,旅行者终于成功制成了一种新奇的茶饮。
这种茶饮既有清香的花草味道,又有丝丝甜润的滋味,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旅行者带着这种茶饮回到城市,向人们介绍这个全新的茶品。
人们品尝了这种茶饮后,无不赞叹不已。
他们被这种茶饮所迷倒,纷纷称赞它的独特口感和香气。
茶饮迅速在城市中传播开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之一。
茶树林中的树叶们渐渐听闻了这个消息,它们为自己的壮丽事迹感到自豪而高兴。
以前,它们只是在茶树林中默默生长、吸收养分,数不清的春夏秋冬一遍又一遍地轮回。
它们从未想到,自己那平凡的一生竟然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树叶们相互交流,开始对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意义产生思考。
它们不再满足于只是生长,而是想要通过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美好。
茶树林中的树叶们开始研究茶叶的加工方法,并尝试着不断地创新。
它们渴望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满足感。
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这是一片历经沧桑的树叶,它经历了一段久远又传奇的旅程。
一开始,它是一片洁白的叶子,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在太阳的照耀下,它发出淡淡的金色,像是活佛在空中舞蹈。
慢慢地,它变得绿油油,它把温暖的空气吸入叶脉,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它也渴望着去看看远方,期待着自己的第一次旅行。
夏天的风拂过,将它带到一个又一个的地方,它尝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着各种不同的风景,这是它最快乐的时光。
秋天的空气渐渐变冷,它的身躯也变得枯黄,它的叶脉也变得暗淡,它的旅行也开始收尾。
冬天的雪花落下,它把它的身躯凝固,不再活动,它只能坐在那里,守着大地,看着世界变化。
春天,它又被春风吹起,它又开始飞舞,它又变得绿油油,它的叶脉也变得温暖,它又开始记忆自己的旅行。
这是一片历经沧桑的树叶,它经历了一段久远又传奇的旅程。
它见证了大自然的美丽,也拥抱了世界的温暖,它的故事越来越美丽,它的灵魂越来越洒脱。
它飞翔的痕迹,会永远留在这片大地上。
它的故事,会一直传承下去,让每一片叶子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
纪录片采茶叶解说词

纪录片采茶叶解说词篇一: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6茶是一种人生。
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
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因茶而生,以茶为伴。
他们,叫做茶人。
第六集一碗茶汤见人情四川彭镇每天早上五点,七十岁的赵阿姨就要起床打理茶馆。
“这里头全部是以前的房子,没变过,他们说都三百年了,它以前是庙子,上面有菩萨。
我小的时候在对面住,这茶馆以前就是茶馆,解放前就是”赵桂华赵阿姨的茶馆一直没有正式的招牌,因为从前这里供奉过观音菩萨,所以大家都叫它观音阁,一杯茶一块钱随意续杯,可以泡上一天。
赵阿姨一家经营老茶馆多年,辛苦又几乎不赚钱,孩子们早就劝她关门算了,但想想那些老茶客,赵阿姨还是坚持着每天按时开门。
茶馆曾经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但如今像观音阁这样的老茶馆在中国已不多见。
老茶馆观音阁是一座有记忆的房子,它收藏着彭镇人一百多年的悠闲时光。
“那些人走来踩的这个这样,人多就这样,就走得坑坑包包的,它在以前就这样子,还铲,铲了又踩。
其他地方来的人说这里很安逸,他走时说你不要铲了,这叫水波云”对于老茶客来说,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只要泡上这杯茶,心都会安逸下来。
中国人认为,人生如茶,苦尽,甘来。
福建福州“喂,全部的工人下去采花了啊”福州的三伏天,韦学美和她的姐妹顶着烈日采摘茉莉花。
她们来自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在这里,学美每天可以采到四十多斤茉莉花,能挣二百多块钱。
学美采的花将被制成一道以香气闻名的茶。
“花很有弹性”茉莉花茶工艺传承人陈成忠傍晚时分,陈成忠师傅收到了今天刚刚采来的茉莉花。
做茉莉花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叶,陈成忠今年六十三岁,从小在国营茶厂长大,他的每个夏天都在熬夜,因为茉莉花只会在晚上开放。
做茶的第二步是处理花蕾,看似静止的花蕾,内部的温度却在升高,用老陈的话说,花骨朵们在呼吸。
有经验的制茶师傅将手深进花堆,便能知道何时需要将花再翻动,等到花瓣和花下虎爪充分舒展,茉莉化的香气有开始溢出了。
浅析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浅析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当一片茶叶再次落入水中,影片缓缓谢幕,当一切内心的汹涌澎湃在这个瞬间归于平静,茶本身已经不再是一片普通的树叶,就如同最后一句解说词:“它(茶)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让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茶生活、茶文化、茶精神已然融入《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这部集纪录片之中。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人探寻茶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我国首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一口气看完,酣畅淋漓。
影片穿越了遍布地球的茶叶国度,探寻了60位茶人的传奇故事,画面意境深远,人文情怀朴实而又充满哲思,激发着人们内心深处对文化的信心与情怀。
平民故事蕴藏的深刻内涵纪录片有着其他类型影片难以表现的厚度,《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并不局限于茶叶知识的填充与普及,而是截取日常生活的横断面,从生活场景当表现出茶与自然、茶与社会、茶与人文的直接或潜在联系,先与观众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再来传递茶文化精神当中蕴含的真善美。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用平民叙事视角贴近群众的心理认知,也能增加纪录片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纪录片里赵阿姨的茶馆虽然没有正式招牌,依然每天按时开门,一块钱一杯茶,随意续杯,可以泡上一天,那是人们记忆深处茶馆最初的模样。
纪录片第六集讲述了70岁的赵阿姨和茶馆的故事,茶馆曾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社交场所,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
老茶馆里没有精美的茶具,也没有讲究的泡茶方式,只有最朴实、最接地气的一杯茶,也正是这样淳朴的叙事角度,才能触及到社会以及人心最真实的一面。
我们仿佛也跟着茶客们沉浸在一杯茶里,近距离感受茶文化所体现出的和谐之感。
茶,离我们很近。
细节刻画体现的情感共鸣纪录片常会以特写镜头从细节之处展现画面的感染力,《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也不例外,不管是对茶叶还是对茶人,都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文案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曾经,在一个远离尘嚣的小山村中,有一棵茂盛的茶树,它生长在村子的中心广场上,身形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每年春天,当春风拂面而来,茶树的嫩叶便会铺满整个广场,宛如一层绿茵毯。
有一天,一片嫩绿的茶叶从茶树上飘落下来,它被微风吹动着,轻轻地飞舞着,像一只自由的蝴蝶。
它在空中盘旋、翱翔,心中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渴望。
终于,在微风的指引下,它轻柔地降落在一片温暖的土地上。
这片土地上生长着一株小草,看上去还十分幼小。
茶叶静静地躺在小草的旁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它看到周围有许多不同的花朵在绽放,有娇艳的玫瑰,迷人的牡丹,还有清新的百合。
茶叶觉得自己与这些花朵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又觉得自己的存在似乎毫无意义。
正当茶叶开始黯然神伤时,一阵细雨悄悄地降落在身上。
这些雨滴水珠滑过茶叶的表面,带着清凉的触感,茶叶感到一阵舒爽。
雨水渐渐地滋润了周围的土地,小草也感到神清气爽,茁壮成长。
茶叶开始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它明白自己与这片大地的连接,自己虽然不如花朵娇艳,但却有着独特的美丽与使命。
茶叶决定要更加努力地生长,茁壮自己的身躯。
日子一天天过去,茶叶成长得越来越壮大,它的嫩绿色渐渐变得浓郁饱满。
当秋风拂过的时候,茶叶感到身上的叶脉渐渐变得坚实有力,它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
茶叶从小草的身边渐行渐远,又一次像飞翔的蝴蝶般,被微风带着飞向了广阔的茶园。
在那里,茶叶结识了许多茶友,它们有的成为了主角,被采摘晒制成美味的龙井茶;有的成为了配角,与普洱茶相互融合,演绎出浓厚的韵味。
茶叶心中的自豪与骄傲渐渐绽放,它从茶树的一片叶子,变成了茶叶的一份子。
它明白,每一片茶叶都有着自己的价值与使命,无论是成为主角还是配角,都是为了点缀世界的美丽。
在未来的岁月里,茶叶将继续舞动着自己的身姿,在世界各地传递茶园的美好。
它相信,每一片茶叶都是一段故事的开始,也是一个快乐的愿望的实现。
并且,在每一杯品茗的时刻,茶叶将继续用自己的绿意和清香,陪伴着人们,为他们带来宁静与舒适。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笔记(1-6集)

本文主要内容:茶叶的分类方式挺多,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红茶,本文也主要介绍这六大类茶叶为主,并列举了各大类茶叶的常见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发酵:实质是茶叶中原先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类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物——红茶色素。
这种色素一部分能溶于水,冲泡后形成了红色的茶汤,一部分不溶于水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这样形成了。
一、绿茶1.介绍: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2.主要品种:西湖龙井、碧螺春茶、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峨眉山竹叶青3.龙井,本是一个地名(龙井村),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二、黄茶1.介绍:黄茶是经过茶叶轻微发酵而成2.主要品种:君山银针三、白茶1.介绍:属于轻微发酵茶,不炒,基本上就是靠日晒制成的,简单加工,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营养成份2.主要品种:白毫银针3.长净和尚说:万法回归内心,平淡才是最快乐四、乌龙茶1.介绍: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2.主要品种:福建安溪铁观音、大红袍、台湾冻顶乌龙茶、武夷岩茶3.大红袍是以永乐禅寺顶的六颗老茶树命名五、黑茶1.介绍:黑茶是经过充分发酵的一种茶叶,主要选取茶叶中的大粗叶,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一般做成饼形或者砖形2.主要品种:普洱茶、黑砖3.内蒙大草原的奶茶就是用清水先煮制黑茶,然后加鲜牛奶而成六、红茶1.介绍: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
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2.主要品种:祁门红茶、(斯里兰卡)锡兰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红茶)祁红、滇红、英红、正山小种、3.红茶销量最多,世界上销售80%为红茶其他1.中国十大名茶:▪君山银针 ( 黄茶 ) ▪洞庭碧螺春 ( 绿茶 ) ▪西湖龙井( 绿茶 ) ▪黄山毛峰 ( 绿茶 ) ▪都匀毛尖 ( 绿茶 )▪信阳毛尖 ( 绿茶 ) ▪六安瓜片 ( 绿茶 ) ▪福建安溪铁观音 ( 乌龙茶 ) ▪武夷岩茶 -大红袍( 乌龙茶 ) ▪祁门红茶 ( 红茶 )2.非茶之茶:有些茶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一片树叶落到水里,就成了茶。
悬壶注水,叮当作响,茶叶满满舒展开,茶汤变了颜色,或红亮,或金黄,茶香飘逸,沉静了一室的喧嚣。
云雾出谷般的清新茶树叶,就像夏日里一抹最清新的薄荷绿,没有惊艳和刻意,却渗透出让人感动的生命的颜色。
一片茶叶最终成为一杯茶,看似简单的反转手腕之间就成了一杯茶,但是茶诞生之前却经历了千锤百炼,上百道的工序,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成了一饼普洱茶。
六大茶山正如这饼普洱茶,从零到现在,一路走来,历经许多风霜雪雨,在百般磨难中终于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
从茶树上采下的茶叶,离开了母体的怀抱,走向了一条永不衰败的路。
鲜叶采摘下来后,不停变换所待之地,在一个个车间里被反复揉压,经过杀青—揉捻—晒干—筛分、风选—人工拣剔—称重、蒸茶、做形—压饼—摊晾、干燥—包装—扎筒—装箱成件。
这些工序只是简单而论之,真正在制作茶的过程中,要经过10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茶叶的转变和升华之旅。
一片茶叶成为一饼茶就结束了它的旅程了吗?并没有,成为一饼茶是它另一个旅程的开始。
在路途中,它被转移到不同的地方,或陈列于架子上,或存放于箱子中,终有一天,褪去外表的棉质,终于得见天日,与水相遇,与懂茶之人相遇,完成自己最终的目标——带给茶人一片茶叶的享受。
把一泡茶喝到茶味清浅,以沉静收敛的心境,不仅是茶的尊敬,也是对制茶之人的尊敬。
方寸茶台间,恭敬之心尽显。
一部分的茶在几年之内被品饮完毕,但是另外一部分茶却被陈放在柜子里,沉静了一个又一个日夜,在方寸之地年复一年毅然不动,仿佛是静止的。
但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这片茶叶却又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香味越来越内敛,茶叶越来越具有光泽度,满含时光的味道。
在岁月中,内含物质千万种转变,一片茶叶也越陈越香,满载时间的重量。
茶叶走过漫长的旅途,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步履匆忙的我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
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是一段旅程,从茶的产区,到无茶之地,从对茶的期盼,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茶,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
在路的尽头,有安放我们心灵的家园。
从茶的故乡,到无茶之地,路,因茶而生。
广袤的大地,不同的族群,中国人的生活因茶而交融在一起。
第二集路的尽头新疆喀喇昆仑山,维吾尔族汉子米吉提,正在向山顶的夏季牧场迸发,他要投入一场冒险。
“路很艰难,骑马要三天才能到”这场冒险,或许会搭上性命。
“有时候有洪水,过不去,只能返回,水小的时候,马可以走在水里,水多的话一个人在前面拉着马。
有时候水可以没过马,我们很害怕”冒险的代价是一种茶。
“用雪菊泡茶喝,可以起到药的作用,还可以退烧,找不到药,或者中风都吃。
我老婆有血压病,听说可以降血压,所以感兴趣”米吉提的家位于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克里阳乡,几年前,中国的茶叶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茶,昆仑雪菊,原产地就在这里。
新疆本不产茶,自古以来,这里的茶都是由内地输入的,而昆仑雪菊让新疆有了自己的茶。
其实,雪菊并不是山茶属植物,但冲泡汤色红亮,既有菊香,又有上等红茶的味道,因此也被视为茶饮。
目前,在克里阳大面积种植的雪菊来源于当地的一位村民,从喀喇昆仑山深处带回来的野生雪菊种子,最初只是观赏,后来,有人发现了它的价值,才得以广泛种植。
为了给老婆治疗高血压病,米吉提前几年都是向种雪菊的乡亲买一些,今年他有了新的想法。
“买不如自己种”种雪菊不仅可以自用,还能给家里增加些收入,但是光买种子,就要花掉去年收入的四分之一,要省去这笔钱,只有一个办法。
“昨天我详细地问过阿力普,他说山上的确有雪菊,你放羊的时候来找我,我们俩去山上找,他知道位置”米吉提寻找野生雪菊的计划,因为开斋节的到来而推迟了。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重要的节日,一般要过三天,期间乡里的家家户户都要走亲访友,宴请宾客用音乐和舞蹈欢庆节日。
“我是能歌善舞的人,听到鼓的声音,就想好好地跳舞,除了羊就喜欢唱歌跳舞”最近几年,昆仑雪菊成为这种聚会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欢庆的时刻米吉提的心里却别有一番滋味,今年的开斋节他不能在家过完了,米吉提要立刻启程,去喀喇昆仑山的夏季牧场放牧,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这次能找到野生雪菊。
“山上的野生雪菊我没有见过,据说是在山上的某个地方采的”克里阳乡平均海拔两千米,而米吉提要去的夏季牧场在喀喇昆仑山深处近四千米的地方。
“马要是脚一滑,掉下去我们的命也就没了。
在山上有些路很窄,连毛驴都很难走,石头路很难走,所以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家相互讨论,掉下去了我们的尸体怎么办?要是万一掉下去了,别的同伴想办法把我们的尸体交给家人”在朋友曾经发现野生雪菊的地方,米吉提搜寻了一周但却没有任何收获。
近几年,随着天然草场的不断退化,许多珍稀植物越来越难觅踪影。
“牧羊人会摘,羊也会吃”又是一周过去了,野生雪菊依然没有出现。
“过几天我再和阿力普一起去山上放羊,继续去找雪菊”米吉提并不想放弃,他还要在山上活动一百多天的日子,说不准哪一天就会与野生雪菊不期而遇。
“如果能找到雪菊的话,就把种子拿回来种,希望家里的日子会渐渐好起来”在中国,茶是一个很包容的概念,很多饮料原本并非是山茶属植物制作,如菊花,水果,中草药等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沏泡,品饮,被划定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
对非茶之茶,人们更看中它们的保健功能,广东凉茶就是一道著名的非茶之茶。
广东广州在粤语说唱圈里小有名气的讲者乐队,是一个非职业乐队,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既喜欢节奏明快的说唱风,又钟爱本土文化,目前他们刚刚创作了一首新歌,唱的就是广东凉茶。
广州人都爱喝凉茶,以对抗岭南湿热的气候,传统的广州凉茶需要二十多位药材,在砂锅里慢火熬制出来。
严格意义上说,凉茶更像是药,老广东人一有头疼脑热,咽喉肿痛,第一反应便是来上一杯凉茶。
讲者乐队找来同样喜欢说唱风格的摄影师为这段新歌拍摄mv,在药材市场,在老派的凉茶店铺,人们很好奇,这帮衣着鲜亮的年轻人居然在演唱凉茶。
火气一年四季都有喂伙计中草药是老友苦口良药吸收入身体漫游对症下药将垃圾清除扫走雾里看花必定要清肝明目推陈出新不过历史历历在目闷热的气候特别容易导致心火上升心火上升像赤道重叠love and peace世上并无难事想有病没痛take it easy神气的药草雾气萦绕甘露穿梭我体内探索生命的深度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群年轻人躁动的青春秀,而对这些人来说,通过这首献给凉茶的歌,他们寻找着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关系,与古老传统的关系。
云南西双版纳两千公里外的云南西双版纳,那里的茶人依然生活在古老的传统中。
南糯山半坡老寨,车杰正在帮朋友操办婚礼。
“几乎我们寨子都像一家人”“搞什么啦,寨子里面出什么事情了,比如盖新房,大家也是一起,一家帮一家,一个帮一个,大家在一起,很和谐”喜筵上,敬茶是最重要的礼节,嫁妆里也少不了茶。
按照哈尼族的习俗,嫁出去的姑娘尽管相隔只有十几公里,除非重要节日和家里人突发病,是不能回娘家的,所以轰轰烈烈的哭嫁,就成了哈尼族婚礼上必不可少的一幕。
车杰的家在南糯山的半山腰上,他有一个九岁的女儿。
“现在家里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姑娘,这个娃娃,除了这个,我没有多大的什么愿望,也没什么心愿。
当时抱过来的时候才十六天,也不知道是这个情况,差不多到两岁的时候,就诊断出脑瘫。
抱过来以后我们就放弃了,抱去其他地方,那还不是更可怜,会篇二: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3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
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
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走过了一千多年。
第三集烧水煮茶的事北京“我是一个茶道老师,在北京教日本茶道,北京有很多传统小吃适合做抹茶道中的茶点,偶尔也会去选一些”茶道师张南揽张南揽的老家在浙江,她从小闻着茶香长大,十七年前,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日语,第一次接触到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专程去日本学习,从那以后,成为一名职业茶道师。
“好,我们先行第一个礼,一样的,轻轻的起来。
帛纱从怀里取出来的时候,右手再拿到外侧,三个手绕过来的时候,把右手抬起来,抬平”“经常会听见大家说,日本茶道动作规定太多,太程式化,但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吧”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
“呈现给你的这个形,表达给你的这个状态,你不可能是没有一点感受的,每一个动作的角度或是手的高低都规定的非常的严格,就必须那样做”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
“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传达给对方,点茶主人的动作之美。
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但这种古老的饮茶方式中,依旧保留了许多唐宋遗风”香港从一碗茶汤中,寻找大唐遗风的,远不止张南揽一人,香港的茶人叶荣枝,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复原唐代茶道。
“香港人对茶,你说他好也可以,说他不讲究也可以,因为香港大部分的茶馆是茶楼,你就去喝茶,点心,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
但是他心里有数,你今天的茶换了,他说怎么今天的茶跟昨天不一样,他也喝的出来”叶荣枝二十几年前,叶荣枝因为研究茶壶而迷恋上了茶道,他在香港公园经营着一家茶馆,是香港为数不多的传统茶文化推广者。
“工夫茶是一种很浓的茶,一般我们不喜欢用太烫的水,你别介意,女士优先。
你们对乌龙茶的理解已经十有八九了,很好”“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茶是泡得很舒服很过瘾,但是有的时候,就太散漫太随性,你看日本的茶道,很一板一眼地,把所有的程式都演现出来,所以我就想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也有一个茶法,所以就想到做唐茶。
唐朝是把所有的法基本上定下来的一个时代,特别是陆羽,他写了一本书叫《茶经》,里面很详细的记录了当时喝茶的方法,而且做茶的方法,这个是最漂亮的。
我觉得它的口味比较接近现在云南的青毛茶,所以我就拿了这个云南的普洱生茶来作为原料”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饼,陕西法门寺的地宫,曾出土一套唐代御用茶具,叶荣枝的朋友借来一套仿制品,邀请他做一次唐茶。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把茶饼先烤香了研磨,研成茶末,看起来那个碾中间是窝进去,那个碾是平的,怎么能把茶碾出来呢,但是我们真的这样碾出去,这个茶就碾得碎的很好。
另外它有一个罗盒,罗盒的旁边就有一个空间,你就推来推去,这个茶就可以筛出来了”唐茶的关键是煎煮,也叫煎茶。
“烧水的东西是用铁锅,它还很讲究从哪里来的水,第二个呢很讲究温度,水太开了,怕这个水倒进去,把水的温度降低。
另外一边,水要烧开了,茶末就放进水里面,盐、姜、桂那些调味料放进去,这种口味跟我们现在是有一点差距,因为我们现在做茶的工艺进步了很大,所以,茶本身的想起跟那个滋味相信会比以前都好”“古人就是先举碗齐眉,大家敬一杯,敬天地吧。
从来茶都是这样,到每个人的手上,就有不同的演绎的方法,我们不能说今天喝茶要跟唐朝一样,但是我觉得在我们随性随意地喝茶的今天,也可以了解到喝茶的文化,本来的源头跟原来的精神”唐茶的源头,在大山的深处。
每年清明,恩施土家人会用傩戏了来祭祀茶神,这一传统至少从唐代就已经开始了。
“清茶先祖,一声令下,天要生娃,种子发芽,精耕细作,清明采茶”湖北恩施土家族小伙子徐凌,从小就生活在恩施大峡谷中,今天他和母亲去探望刚刚出生的小侄子。
按照土家族的规矩,来了人一定要喝油茶汤的,油茶汤的历史很久远,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
贫苦的时年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儿的油汤里。
“放一点调料,花椒、盐都可以,待汤开了以后,就把这些放到碗里面,这样就可以吃了,很香”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尝方式。
群山环抱的恩施,与山外的世界相比,时间过得更缓慢一些,古老的习俗更容易在这里保存。
油茶汤的滋味,徐凌很喜欢,但他却没有办法说出来。
“我儿子徐凌,他是大概两岁之前生病,打链霉素中毒就听不到了。
我有两个儿子,小的已经生了孩子。
他添了这个小侄女他很欢喜,经常去看她,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我的徐凌能够找到一个对象,成个家”“有一年民政局帮茶厂招茶工,他就去学做茶”徐凌所学的源自唐代的蒸青绿茶工艺,用蒸汽杀青,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和鲜美的口感。
蒸汽杀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时间,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
接下来便是讲茶叶整形上光,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
“怎么样,是不是像针”玉露茶是恩施人休闲放松不可缺少的伴侣,从一杯蒸青绿茶里,当代恩施人品尝到的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滋味。
在山下的恩施城里,徐凌原本还有一份工作,做包子。
“这是今年当地茶厂的老板,要聘请他去做茶的,当时我也不同意他去,我认为就在这里做做包子,就在我身边,起码安全些,去做茶,我怕机器有事故,但是他坚决要去,在做包子和做茶两项选择中,就选择做茶”“我是徐凌,我是做玉露茶的师傅”“他就是喜欢,没得道理可讲”“我心里可以听到,玉露茶的声音”日本静冈篇三: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4茶的传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