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简介

合集下载

巴黎圣母院简介300字

巴黎圣母院简介300字

巴黎圣母院简介300字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是法国巴黎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它位于塞纳河畔的圣路易岛上,是巴黎市区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巴黎圣母院建于12世纪,历经多次修复和改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建筑风格典型地展现了哥特式建筑的精髓,包括高耸的尖顶、精美的花窗玻璃和雕刻细节等。

教堂内部有宏伟的中殿、两侧的低廊和祭坛,以及壮丽的管风琴,给人们带来了宏大而庄严的感觉。

巴黎圣母院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文化和艺术的瑰宝。

它曾是法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见证,包括拿破仑加冕仪式和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庆祝活动。

此外,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也以这座教堂为背景,进一步增加了它的知名度。

巴黎圣母院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朝圣者。

人们可以参观教堂内部,欣赏其壮丽的建筑和艺术品,还可以登上教堂的尖顶,俯瞰整个巴黎市区的美景。

总之,巴黎圣母院作为一座历史悠久、建筑壮丽的教堂,不仅是巴黎的象征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存在不仅见证了法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始于1163年,历经两个世纪才完工。

它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以其壮丽的尖顶、雕刻精美的门廊和彩绘玻璃窗而闻名于世。

一进入圣母院,你会被它的庄严氛围所震撼。

高大的拱顶和柱子,散发出古老
而神圣的气息。

在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洒下的时候,整个教堂都被柔和的光芒所照亮,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仙境。

圣母院的内部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

你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壁画、
雕塑和祭坛,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让人们更加了解中世纪的宗教和文化。

此外,圣母院的钟楼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

你可以爬上400多级的螺旋楼梯,俯瞰整个巴黎市区的美景。

站在那里,你会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厚重。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化和建筑的象征,也是人们心中的圣地。

无论你是艺术爱
好者还是历史迷,这里都会给你带来难忘的体验。

快来一睹这座古老教堂的风采吧!。

《巴黎圣母院》简介

《巴黎圣母院》简介

《巴黎圣母院》简介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最初于1831年问世。

小说以其离奇的情节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

故事主要围绕巴黎圣母院展开,描述了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的虚伪与邪恶,以及他对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的迫害。

同时,小说也歌颂了面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爱丝美拉达而舍身的英勇行为。

巴黎圣母院作为故事的主要背景,不仅是法国首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纪念碑之一,还是欧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

小说中对其进行了细腻的描述,展现了这座古老教堂的神秘与庄严。

在故事情节上,小说揭示了宗教的虚伪和禁欲主义的破产,通过卡西莫多和爱丝美拉达的爱情悲剧,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深刻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此外,《巴黎圣母院》不仅是一部文学杰作,还引发了人们对巴黎圣母院这座建筑本身的关注。

该建筑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其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珍藏的大量艺术珍品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世界声誉。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还是文化符号,《巴黎圣母院》都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不朽的经
典。

而在现实世界中,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了一场大火,部分建筑结构遭到严重损毁,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哀悼。

这一事件也再次提醒人们,无论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世界还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遗产,都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保护。

《巴黎圣母院》简介

《巴黎圣母院》简介

《巴黎圣母院》简介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是法国巴黎市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是法国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之一。

下面将针对巴黎圣母院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意义进行简要介绍。

巴黎圣母院建于1163年至1345年间,占地面积为4,800平方米,高度达到了69米。

它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畔,是巴黎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

这座大教堂以其壮丽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闻名,体现了中世纪建筑的精湛技艺。

它的外观有着高耸的尖塔、精美的雕塑和华丽的玫瑰花窗,每一处都展现着宏伟和细腻的设计。

内部的建筑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拱形天花板、尖顶拱门和迷人的彩色玻璃使参观者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与法国的历史紧密相连。

自从建成以来,这座大教堂见证了无数重要的历史时刻。

最著名的恐怖事件之一就是1831年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出版,描写了教堂和以其为背景的法国社会。

这本小说成为了世界文学经典之一,使巴黎圣母院在全球范围内闻名。

然而,巴黎圣母院并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它还代表着法国人的信仰和文化。

许多重要的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在这里举行,吸引了大批的信徒和游客。

此外,教堂内的宝物,如圣母玛利亚雕像和圣福平·拉斯龙的风琴,都是无价之宝,它们吸引着音乐和文化爱好者。

然而,巴黎圣母院也曾经历过几次重大修复和破坏。

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一场严重的火灾导致教堂的尖塔倒塌和大部分屋顶严重受损。

此后,全球各地的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参与修复工作。

今天,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程仍在进行中,人们相信它将再次恢复往日的辉煌。

总结起来,巴黎圣母院作为法国的文化和历史象征,不仅具有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尽管经历过各种挑战,它依然是一个令人难以忽视的地标建筑,为世界各地的游客带来无尽的惊叹和敬畏。

无论是它的建筑之美,还是宗教意义,巴黎圣母院都值得我们的探索和欣赏。

巴黎圣母院内容摘要

巴黎圣母院内容摘要

巴黎圣母院内容摘要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著名教堂,也是一座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

它始建于1163年,历经200多年的建设,于1345年完工。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宏伟的教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宗教建筑之一。

教堂的外观是其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

它的立面上有三座巨大的门,门上雕刻着宗教故事和圣经中的场景。

尤其是西立面的玫瑰窗,是哥特式建筑中最为精美的窗户之一,它的花纹和色彩都是非常精美的。

教堂的尖塔高达69米,可以远远望见。

巴黎圣母院的外观充满了神秘和宏伟的气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教堂内部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进入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柱子和华丽的彩绘玻璃窗。

教堂内部的空间非常宽广,顶部的拱顶高达33米,让人感到无比的庄严和肃穆。

教堂内部的壁画、雕塑和彩绘玻璃窗都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展现了中世纪艺术的独特魅力。

除了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艺术品,巴黎圣母院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它曾经是法国国王加冕的地方,也是许多重要宗教仪式和庆典的举办地。

在历史上,巴黎圣母院见证了无数重要的历史事件,承载了法国人民的信仰和情感。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4月15日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火灾,导致教堂的屋顶和尖塔部分严重受损。

这场火灾给巴黎圣母院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让全世界的人们为之惋惜和哀叹。

然而,法国政府和全球社会纷纷表示将会重建巴黎圣母院,让这座世界文化遗产重现辉煌。

总的来说,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充满历史、艺术和宗教意义的建筑,它的宏伟壮丽和丰富多彩的内部装饰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虽然遭遇了火灾,但巴黎圣母院的精神和价值将会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人类文明的永恒瑰宝。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建造过程
1160年时,巴黎主教昴熙斯· 德· 苏利(Maurice de Sully)发起教堂的重建计划, 教皇亚历山大三世(Pope Alexander III)在1163年亲自奠基(也有说是主教苏利奠 基),开启了这座法国哥特式建筑代表作的建造工程。 1182年从唱诗堂开始建设,开工后教堂的修筑速度非常快,因此在1182年教皇的 使者献出了新的祭坛之后,圣母院的基本功能算是大致成形。一直到这阶段后,工人 们才开始将旧的教堂拆除(中古时代,旧教堂并不会在新教堂起建初期就拆除,以延 续教堂日常的宗教性运作)。在圣母院的修建计划中,新的建物要比原建物东移,以 便在教堂前方腾出一个可以作为游行用途的广场。为达到此点,昴熙斯主教将一个原 本是孤立在西岱岛东边的小岛与本岛相连,以填土的方式产生出可以建筑教堂的用地。 除此之外他也拆建了不少屋舍,以便能铺设一条全新的街道“新圣母院路”(Rue Neuve Notre-Dame),这条六米宽的街道是中世纪时巴黎最大的一条街。至于主教 宅邸与教堂附设的医院(主宫医院),则因为岛上用地不足之故,被迫迁移到塞纳河 南岸。
建筑外观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 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站在塞 纳河畔,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着一层,石像越往里 层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从外 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 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 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后世的许 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样子。 圣母院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 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 雄伟庄严。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门洞, 门上于中世纪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大多被修整过。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 后审判”。教堂最古老的雕像(1165—1175)则位于右边拱门,描述的是圣安娜(St. Anne)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许里(Bishop Sully)为路易七世(Louis Ⅶ,于12世纪下令 兴建圣母院)受洗的情形。左边是圣母门(Virgin’sportal),描绘圣母受难复活、被圣 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另有小说,电影,音乐剧等以此为名。

【简介】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

它矗立在塞纳河畔,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

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

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巴黎圣母院照片(20张)圣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不是指别人,正是意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

圣母院大教堂并不是在它位址上的第一栋宗教性建筑,根据教堂地底下挖掘出来的一些文物,该地点被作为宗教用途的历史,可以回溯到罗马的提庇留大帝(Emperor Tiberius)时代,在西堤岛的东半部上可能建有一座用来祭祀罗马与高卢神祇的神殿。

巴黎圣母院图片(8张)至于在此地址上所修筑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则众说纷纭,圣母院的旧址有着曲折的历史,4世纪时是一座用来祭拜圣史蒂芬的基督教教堂,6世纪时又成为一座罗马式教堂,而这座教堂有12块基石取自原先罗马神殿的遗址。

也有说法认为大教堂是在墨洛温王朝(Mérovingiens)的希尔德贝尔特一世(Childebert I)在528年时,以先前已经存在的教堂为基础进一步改建。

到了12世纪路易七世时期,原有的罗马式教堂已经毁损不堪,在1160年被选任为巴黎主教的莫里斯·德·苏利(Maurice de Sully)决定在这个地方建造一座可以和圣坦尼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St. Etienne)媲美的宏伟教堂。

巴黎圣母院内容概括

巴黎圣母院内容概括

巴黎圣母院内容概括巴黎圣母院,又称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法国巴黎的一座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塞纳河畔的巴黎市中心。

这座教堂建于12世纪,是巴黎最古老、最壮丽的建筑之一,也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典型地展现了哥特式建筑的精髓,其尖拱形拱顶、高耸的尖塔、精美的花窗玻璃和华丽的浮雕装饰都展现了中世纪建筑的艺术魅力。

教堂的中殿高度达到了32米,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中世纪人们对上帝的虔诚和崇敬之情。

除了其壮丽的建筑外,巴黎圣母院还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中世纪,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国王加冕的地方,也是法国国王举行重要婚礼和葬礼的场所。

因此,这座教堂承载了法国的王权和宗教权力,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此外,巴黎圣母院还是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的故事背景。

作为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巴黎圣母院》以教堂为背景,讲述了钟楼魔王卡西莫多与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达之间的爱情故事,深受读者喜爱。

然而,2019年4月15日,一场可怕的大火给巴黎圣母院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大火烧毁了教堂的尖顶和木质结构,导致了严重的建筑损毁。

这场大火震惊了全世界,也让人们对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大火之后,巴黎圣母院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援助。

许多国家和个人纷纷捐款,希望能够帮助法国重建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

同时,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希望尽快恢复教堂的原貌,让人们再次欣赏到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壮丽与美丽。

总的来说,巴黎圣母院不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更是法国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

它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以及文学意义都让人们对它充满敬畏和向往。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巴黎圣母院能够焕发新生,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艺术和文化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天主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

它开创了欧洲建筑史的先河。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而圣母院最闻名的就是它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堂建筑的外形粗笨、呆板的束缚,采用了华丽的建筑外形和精美的雕塑装饰,增加了外观艺术装饰。

同时,教堂内部也做了很大的改进。

传统教堂的内部昏暗、窄小,而巴黎圣母院扩大了内在空间。

它矗立在塞纳河中西岱岛的东南端,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

教堂的第一颗基石是1163年奠下的,它是由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在之后建造过程中一共更换了四位姓名不可考的建筑师。

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

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巴黎圣母院建造于1163年到1345年。

圣母院的法文原名“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不是指别人,正是意指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

根据教堂地底下挖掘出来的一些文物,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并不是在它位址上的第一栋宗教性建筑。

该地点被作为宗教用途的历史,可以回溯到罗马的提庇留大帝时代,在西堤岛的东半部上可能建有一座用来祭祀罗马与高卢神祇的神殿。

圣母院的
旧址有着曲折的历史,4世纪时是一座用来祭拜圣史蒂芬的基督教教堂,6世纪时又成为一座罗马式教堂,而这座教堂有12块基石取自原先罗马神殿的遗址。

也有说法认为大教堂是在墨洛温王朝的希尔德贝尔特一世。

在528年时,以先前已经存在的教堂为基础进一步改建。

到了12世纪路易七世时期,原有的罗马式教堂已经毁损不堪,1160年被选任为巴黎主教的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在这个地方建造一座可以和圣坦尼大教堂媲美的宏伟教堂。

也有史料显示,在这里曾有两个教堂,一个是圣坦尼大教堂,另一个是圣母玛丽亚教堂。

圣坦尼大教堂早在10世纪时,就已经成为巴黎、或整个法国的宗教中心。

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发现原有的圣史蒂芬教堂与其所承担的重任不相符,再加上原本的教堂已经随着时间而老旧,于是开始思索重新修筑教堂。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

站在塞纳河畔,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着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

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

中庭又窄又高又长。

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

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
和谐匀称。

后世的许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样子。

圣母院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 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

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 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门洞,门上于中世纪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大多被修整过。

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

教堂最古老的雕像(1165— 1175)则位于右边拱门,描述的是圣安娜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许里为路易七世受洗的情形。

左边是圣母门,描绘圣母受难复活、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

拱门上方为众王廊, 陈列旧约时期28位君王的雕像。

这些雕像都是重建过的,原来的雕像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被误认为是法国君王,于是被破坏拆除,到了1977年才被找到,现藏于克吕尼博物馆。

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刻并放回原位。

第三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栏杆。

这里的设计中,瓦雷里·勒·迪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他在那些石栏杆上,塑造了一个由众多神魔精灵组成的虚幻世界,这些怪物面目神情怪异而冷峻,俯着脚下迷蒙的城市;还有一些精灵如鸟状,但又带着奇怪的翅膀;出现在教堂顶端的各个角落里。

它们或在尖顶后面,或在栏杆边缘,若隐若现,它们这些石雕的小精灵们几百年来一直就这样静静地蹲在这里,思索它们脚下那群巴黎城里的人们的命运。

左右两侧顶上的就是塔楼没有塔尖。

其中一座塔楼悬挂着一口大钟,也就是《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加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

主体部分平面呈十字形,向所有的哥特式建筑一样,两翼较短,
中轴较长,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

塔顶是一个细长的的十字架,远望仿佛与天穹相接,据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这个十字架下面的球内封存着。

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

教堂内部结构严谨,却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

走入圣母院内,右侧安放一排排烛台,数十枝白烛辉映使院内洋溢著柔和的气氛。

大厅里,门与门相套,逐层后退,形成典型的尖圆拱券。

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

于是,教堂就成‘与上帝对话’的地方。

坐席前设有讲台,讲台后面置放三座雕像,左、右雕像是国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两人的目光一块儿望向中央圣母哀子像(Pieta) ,耶稣横卧于圣母膝
上,圣母神情十分哀伤。

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
人可坐在讲台上。


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在这高旷、明亮、可容纳近万人的教堂大厅里,聆听着数千根音管的大管风琴奏出的庄严的圣
歌、唱诗班的祈唱和牧师不紧不慢的布道,人们仿佛超拔与尘埃之外,心凝
神释,与上帝融为一体了。

圣母院的第二层楼就是著名的玫瑰花形的大圆窗。

哥特式建筑的另一特点就是取消了台廊和楼廊,增加了侧廊窗户的面积,甚至整个教堂都采用大面积排窗。

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载了墙体的功能。

圣母院的花窗还应用了从阿拉伯学来的彩色玻璃工艺,拼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

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色彩斑斓,但这可不仅仅是装饰,这富丽堂皇的彩色玻璃刻画著一个个的圣经故事。

由于以前的大多数民众不识字,这些图像正好方便以前的神职人员来做传道之用。

院内摆置很多的壁画、雕塑、圣像,因此前来观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要享受独自一人片刻的宁静,不妨上去圣母院第三层楼,也就是最顶层,雨果笔下的钟楼。

圣母院的正面有一对钟塔,两座钟塔高69米,由一条装饰精美的走廊连接。

南钟楼有一口重达13吨的巨钟,北钟楼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石头楼梯,由387个台阶组成。

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百米的尖塔,塔尖补充了花窗上方的空白,并与建筑的正面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平面对称图形。

登上钟楼的最高处,游客可以尽赏巴黎美景。

巴黎圣母院广场上有法国公路网‚零起点 Point zero‛的标志,这就意味着从巴黎到什么地方有多少公里,就是从这个‚原始点‛开始测量的;从什么地方到巴黎有多少公里,也是指的到达这个
‚圆点‛的距离。

可以说,法国巴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以岛上的巴黎圣母院为起点而发展起来的。

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
一身的巴黎圣母院一直是法国宗
教、政治和民众生活中重大事件
和举行典礼仪式的重要场所。


法国人心目中,巴黎圣母院十分
亲切。

每逢星期日,成千上万的
人来到这里做弥撒,听音乐。


堂里演奏的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和
庄重的宗教音乐,吸引了多少游
人和宗教信徒。

圣母院不仅是古
老巴黎的象征,更是法国人民的
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正如雨果在《巴黎圣母院》的那段名言:‚这座可敬的历史性建筑的每一个侧面,每一块石头,都不仅仅是我国历史的一页,而且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一页。

‛它不仅‚写出了人类的世界通史‛,而且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制造的交响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